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曆史在這裏加速,勾勒齣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曆史在這裏加速,勾勒齣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atrik Ouredník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大力推薦
  捷剋共和國被翻譯成最多語言傳布世界的作品。
  
  20世紀,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 :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寫信鼓舞前綫士兵,也製造毒氣屠殺敵軍。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性獨立,對世界的影響超乎你想像。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這個世紀也殺瞭最多人。
  
  胸罩、芭比娃娃、山達基、優生學、網路、戰爭、種族滅絕與集中營,
  這些看似無關的主題,怎麼會環環相扣著寫下曆史?意外,引人入勝、甚至駭人。
  大文豪、捷剋文學基金奬得主派屈剋‧奧雷尼剋用8則故事告訴你。
  
  ◎優生學取代上帝
  ‧神跑哪去瞭?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這個世紀,優生學成為清除弱勢的藉口。
  德國納粹斷定,就算絕育、去勢、強迫墮胎也需要花費社會的錢,
  不如透過安樂死,來抹消人類發展中的反社會者,比較省事。
  
  ‧20世紀發生60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猶太人大屠殺──「這起事件並非種族滅絕,而是超越種族滅絕。」
  土耳其、俄羅斯也乾過種族滅絕。土耳其士兵射殺所有亞美尼亞男人,
  將女人與小孩,流放到美索不達米亞沙漠。遇害者不比猶太集中營少。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民主腐化瞭一切。共産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民主讓人變成同性戀、無政府主義者、寄生蟲、懷疑論者、個人主義者與酒鬼。
  於是,1935年,納粹通過一條法律,禁止猶太人與非猶太人通婚,以免雅利安血統
  受猶太主義荼毒。
  
  ◎不信神,共産和民主都不能信,那信什麼?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達達主義者用之前沒用過的東西創造藝術,像是纜綫、火柴、口號、報紙標題與
  電話簿。錶現主義者則用全新的未知語言寫詩,以展現所有語言都是平等的
  ──無論是否能被理解。
  
  ‧六○年代來瞭!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再也不想窮睏潦倒;每個人都想要冰箱、無綫電話、貓、狗與按摩器,
  以及精神分析。都市人愛貓、愛狗……愛護動物,因為沒人作朋友。
  
  ◎曆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曆史其實已經結束,因為現代科學與新通訊使人類發達。
  紀念碑比博物館或文件檔案更能發人深省,因為它的訴求是記憶,不是曆史。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曆史在這裏加速,勾勒齣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係教授 張颱麟
  知名臉書部落客 海獅說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曆史」共同創辦人 蕭宇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派屈剋‧奧雷尼剋


  生於布拉格,於1984年移居至法國,並居住至今。

  他曾任法國《L'Autre Europe》雜誌主編,也是艾弗瑞.賈利(Alfred Jarry)、雷濛.格諾(Raymond Queneau)、山謬.貝基特(Samuel Beckett)等人著作的捷剋語譯者。

  著有8本書,涵蓋小說、詩集與散文領域,獲頒捷剋文學基金奬得主,本書是英國衛報十年最佳書籍,且是捷剋被翻譯成最多語言、傳布世界的作品。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係、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曾任網路電玩編譯。現任齣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第三波數位革命》、《電競産業的大未來》、《城市地底的城市》、《強迫行為的心理學》(皆為大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導 讀 鑑往知來/張颱麟
推薦序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二十世紀/海獅說

第一章 曆史在這一百年加速,在歐洲勾勒現在這世界
1.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
2. 人們開始遠離宗教,互嗆誰的種族較優
3. 性獨立比投票權更有用
4. 初次對世界末日有感
5. 女人是這樣開始參與世界的
6. 人開始講效率:有四大最棒發明,也殺瞭最多人

第二章 優生學取代上帝
1. 舊世界的新齣路──有些人不配
2. 神跑哪去瞭?末日教派與優生學橫行
3. 六十次種族滅絕,納粹不算拔頭籌
4. 先進國傢的絕育法,與優生效率

第三章 戰爭與兒時創傷哪個嚴重?他倆說民主為害最烈
1. 芭比娃娃(穿集中營囚服)的深刻意義
2. 精神分析──我感覺好多瞭,因為大傢也憂鬱、神經質
3. 人道組織齣現──因為被俘下場生不如死
4. 民主腐化瞭一切。共産主義與納粹要新秩序

第四章 不信神,共産和民主不能信,那信什麼?
1. 當人們不那麼信神,就開創各種哲學主義
2. 舊世界結束、新世界沒來,還在種族滅絕
3. 精神官能癥、憂鬱癥大流行,但真正有病的是……
4. 六○年代來瞭!流行青春,流行動物權
5. 文青曾加入納粹,後來很水瓶座

第五章 國界消失中,人類剛開始說相同語言
1. 除瞭健康還要政治正確和性彆正確,纔活得久
2. 大傢說相同語言世界就會和平。萬一都說木語?
3. 被選中的人,可以坐在上帝右邊或成為孩子的爹

第六章 人性繼續被消費中
1. 醫療進步是為瞭延長壽命,還是扮演上帝?
2. 吉普賽人遭到大屠殺,猶太人你怎麼看?
3. 篤信某種思想的少數人掌權的可怕後果

第七章 曆史正在消失而我們正在目睹
1. 相對論:為瞭守護文明,發明毀滅性武器
2. 不同國的人越來越像,國傢反而更被凸顯
3. 全世界都自由民主,曆史會終結也開創
 

圖書序言

導讀

鑑往知來
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係教授/張颱麟


  「鑑往知來」四個字,是讀完這本書後最強烈的感受。本書作者是捷剋籍,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西冷戰最高峰的時期,同時也在共産主義統治下成長,並終於在1984年──東歐掀起民主化浪潮之際,離開捷剋、移居法國巴黎。

  從作者成長背景來看,我們不難理解,書中經由曆史轉摺的脈絡,所強調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這本書其實並不是敘述年代的曆史,而是作者觀察20世紀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並在隨後産生各種人類文明史中的思想變遷下,選擇瞭7項值得大傢關注的議題,加以解讀並分析。

  作者選擇「歐洲戰爭中的殘酷與荒謬」、「猶太人被德國納粹的屠殺及種族滅絕」、「歐洲女權運動與性愛的解放」、「歐洲的民主與不民主」、「歐洲的科技,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共産主義的瓦解」、「20世紀科技的進步,與生命的再詮釋」,以及「曆史會消失,抑或被紀念碑永存」等八種麵嚮,來探討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變遷。

  這本書給人一種感覺,歐洲似乎仍停留在戰爭的陰影,與國傢之間的愛恨情仇,讀者讀起來難免感受沉重的氛圍。不過,如果我們觀察這本書是作者於2001年所撰寫,當時中東歐國傢(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立陶宛等)纔剛脫離蘇聯的控製,且尚未正式加入歐洲聯盟,作者可能希望藉由齣版書籍,以及強調議題,進而提醒歐洲有誌之士莫忘「前車之鑑」。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歐洲21世紀的發展,特彆是近60年的曆史來觀察,作者應該可以感覺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因為歐洲不可能會再發生戰爭,或是種族人纔的迫害與滅絕。1950年代起,有鑑於歐洲在20年間,發生瞭兩次世界大戰,並帶來大量人民的死亡與財産的損失,歐洲有誌之士因而開始推動歐洲的統閤運動,以期經由各方麵的閤作,避免戰爭再度發生,並達成「和平」、「安全」與「繁榮」的目標。

  經過近70年的發展,歐洲統閤運動,由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6個創始會員國開始,曆經瞭「歐洲共同體」的9個會員國,之後的「歐洲聯盟」12個會員國,持續擴大到如今的28個會員國。歐洲人民不但完成瞭「人員」、「資金」、「貨物」、「勞務」四大流通之目標,同時在經濟與貨幣整閤上,也建立瞭歐元與歐元區(現有19個國傢),這些發展與經驗,皆已被視為21世紀以來,人類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

  雖然當前的「歐洲聯盟」仍麵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英國脫歐、移民問題、失業問題,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等議題,但歐洲未來維持和平、安全與繁榮的願景,仍應可樂觀期待。

  (本文作者係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係教授,兼歐盟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計畫主持人、颱灣歐洲聯盟中心副主任。其研究主攻歐洲聯盟政經整閤、法國政府與政治、法語文化與教學;個人專著有《法國政府與政治》、《政治生活》、《法國總統的權力》等;另擔任多本與歐盟相關議題之專書主編,包括《歐洲聯盟推動建構共同文化政策的發展與挑戰》、《歐洲聯盟推動建構共同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與挑戰:理論與實際》等。2010年獲法國政府頒授官員級教育學術勛章[Officier dans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

推薦序

進步還野蠻、理智或瘋狂?──難以定義的20世紀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不論說好說壞,都隻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狄更斯用以形容法國大革命的名言,依舊適用於20世紀。從物質方麵來說,20世紀絕對是個飛躍的世紀,而這個進步打從第一年便已經開始。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歌頌人類創造有史以來最璀璨的科技文明。訪客乘坐於會移動的人行道上、對藝術趨勢嘖嘖稱奇。對於沒能參與盛會的人來說,科技進步也在後幾年內,改變他們的生活:城市開始有電,留聲機的鏇律劃破夜晚的沉靜。到瞭二戰之後,冰箱、洗衣機與電視開始普及,人們從最新設備中接收萬裏以外的國際情勢。

  當許多新科技傳進生活中時,往往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比方說,有些老人傢習慣迴答電視或廣播主持人的問題。當主持人問:「你覺得明天的天氣會怎樣?」老人傢習慣迴答:「是該下點雨瞭。」而供水係統首次供應熱水時,窮苦人與鄉下人還怕熱水、怕瞭很久。政府人員還得宣揚熱水的好。

  不過,兩次世界大戰迅速將人們從「直綫進步」迷夢中拉迴現實。人們認清若使用不良,科技對人類的危害無比強大。1917年有一名義大利士兵,寫信告訴傢人:「我心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逐漸遠去。我每天都更加篤定這件事。」

  在戰後,最早提齣質疑的,便是德國曆史哲學傢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沒落》(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這本書起先惹來批評,反對者宣稱在這本「惡的預言書」中,史賓格勒扮演一種類似西方文明的輓歌者。但是,書中預言很快被戰後的物質匱乏、精神衰落所證實。而在二戰以後,《啓濛的辯證》(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更加質疑直綫進步觀。人們終於拋棄19世紀以來的絕對自信,不再相信人類能終結貧窮與不公;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遠超過人們的夢想,但其所造成的損害,也大於人們的夢魘。

  人們該如何定義20世紀?我們是前往天堂,還是跌進榖底?此書顛覆傳統曆史學編年式的寫法,從物質、科技、宗教、意識型態……探討上個世紀的發展曆程。

  也許每個人讀完後,對極端年代的定義依舊莫衷一是,但肯定21世紀的我們看完之後,一定能夠瞭解──我們的文明何以成為現今的樣子。

  (本文作者為漢堡大學曆史碩士,往研究之路狂奔10年之後,發覺自己誌在成為天橋底下的說書人;研究的是共産黨、過的卻很資本主義;擅長中世紀卻離不開現代科技。總之,是一個集各種衝突元素於一身,卻泰然與之共處的人。海獅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agicsealion/。)

圖書試讀

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第一章節錄)
 
1944年,戰死在諾曼第的美國大兵,平均身高是173公分,可謂人高馬大;如果把他們全部放平,排後麵的頭接著排前麵的腳,可以綿延38公裏。德軍也很高,不過最高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塞內加爾(Republicof Senegal)火槍兵,平均身高176公分;所以他們被派到前綫嚇唬德軍。有人說一戰陣亡的將士數量就像種子一樣,之後蘇聯共産黨還計算4平方公裏的屍體堆,可以齣産多少肥料;以及他們用叛徒或罪犯的屍體取代糞肥,可以省下多少昂貴的外國肥料。
 
英國人發明坦剋,德國人則發明毒氣,因其首次使用於伊珀爾(Ypres,按:比利時的城市)附近的城鎮,而被稱為「yperite」,不過這說法顯然是假的;而毒氣也被稱作「芥子氣」,因為它跟第戎芥末醬一樣刺鼻,這說法就很明顯是真的,因為有些士兵戰後返鄉,再也不吃第戎芥末醬。
 
為世界和平開打
 
一戰被視為帝國主義戰爭,因為德國人認為其他國傢嫉妒他們,不想讓他們變成世界強權,完成曆史使命。而歐洲、德國、奧地利、法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的多數民眾,都認為這場仗打得好也打得巧,能夠為世界帶來和平。多數人都認為這場戰爭,能夠找迴現代工業化世界忽視的美德,像是愛國心、勇氣與自我犧牲。
 
窮人期待自己坐上火車,鄉下人期待造訪大城市,然後打電話給當地郵局,請他們拍一封電報給老婆:「我很好,希望你也好。」將軍期待登上報紙頭條,而國內的少數民族,也很樂意與講話沒口音的人並肩作戰,一起唱軍歌與通俗的歌謠。所有人都以為,自己能在葡萄收成前返鄉,或至少能迴傢過聖誕節。
 
二十世紀始於何時?
 
日後有幾位曆史學傢錶示,20世紀實際上,是從1914年戰爭爆發後纔開始,因為這場戰爭的參戰國數量與死亡人數,皆居曆史之冠;飛船與飛機轟炸後方、城鎮與平民,潛水艇擊沉船隻,而大砲射齣的砲彈能飛行10公裏到12公裏。德國人發明毒氣,英國人發明坦剋,科學傢則發現同位素,並提齣廣義相對論──根據這項理論,任何事物都不是形而上的,而是相對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