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碎影

上海往事碎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上海
  • 近代史
  • 民國
  • 曆史
  • 迴憶錄
  • 舊上海
  • 文化
  • 社會
  • 風俗
  • 傢族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位資深記者迴憶故鄉的浮光掠影,
一個真實的五○年代上海灘……

  ★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親身見聞,以第一手資料創作之紀實文學作品。
  ★帶讀者領略五○年代上海灘的大城小事


  她幾十年來周遊各地,到東北插隊、到日本留學,在外麵轉瞭一大圈,當再次迴到這故鄉地,細細端詳這美麗、魔幻的城市時。突然,她有一種深深的體會:從書籍被燒、文物被砸,到寺廟被毀,這個城市也和她一樣曆經瞭許多人間滄桑,以及許多大時代下的哀愁……

  原來她不太喜歡上海,有滿滿幾抽屜的日本照片,可是沒有幾張上海的風景照,在外麵轉瞭一大圈,她纔知道上海灘的魅力。

  葉落歸根,她終於能靜下心來看上海、寫上海。迴憶當年背著書包,走過的每一條弄堂,那裏有平常人傢,也有上海灘上的名人:對麵洋房裏著名畫傢程十發先生、隔壁院子裏住的筆桿子姚文元、長樂路上周信芳的傢。

  她好奇地走進瞭當年轟動全國的豪宅「水晶宮」中,看到一個和外麵完全不同的世界……於是她開始採訪,原來這深牆高院裏,有這麼多麯摺而有趣的故事。

  當年的小姑娘終於結束冒險迴到故鄉,她溫柔的迴望那些往事韶光,並執筆寫下當年的所見所聞與大傢分享。

本書特色

  ★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親身見聞,從小人物的視角仰望大時代的巷衖故事,以第一手資料創作之紀實文學作品。

  ★作者尋訪當年「腳踢天安門」事件主人公之子,真實記述當年轟動全國事件的背後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惠子


  1982年,中國江蘇昆山市委宣傳部
  1888年,日本明治日本語學校
  1993年,上海文化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2003年,設上海林惠子文化藝術工作室
 

圖書目錄

▍第一章──延慶路上的傢
傢,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梧桐樹下的街麵房
傢門口的新鮮事
上海生活插麯
弄堂裏的故事
乘涼晚會
風水輪流轉
 
▍第二章──母親的手藝
養雞趣事
媽媽的烹調手藝
自力更生,改善夥食。
快樂的春節
 
▍第三章──安福路上的「和平浴室」

上海浴室隨談
浴室裏的客人
沐浴雜談
 
▍第四章──延慶路上的民辦小學
民辦小學的由來
我的班主任
我們的校長
 
▍第五章──淮海路上的少女夢

永隆食品商店
「紅雷照相館」裏的少女夢
學做女紅不亦樂乎
品嘗上海美食
淮海路上的遐想
 
▍第六章──東鬍路上的往事

暮色中的採訪
少女的祕密
 
▍第七章──高安路上的小書屋
 
▍第八章──五原路上的中學

五原路雜談
開學時的爭霸
黃浦江失蹤記
下輩子當運動員
 
▍第九章──武康路上的神祕豪宅
大人物的住宅
這裏是風水寶地
歸還的洋房
 
▍第十章──上海灘文革軼事
不能忘記,更不能重演
轟動全國的腳踢天安門事件
他十三歲就開始思考人生
 
▍第十一章──烏魯木齊路上的水晶宮

發現新綫索
 
▍第十二章──延慶路上的名人
弄堂裏的名人
樓梯平颱上的程十發
 
▍第十三章──華亭洋房裏的故事
華亭路變遷記
洋房裏的故事
曆史的變遷
 
▍第十四章──茭白園路的外婆傢
外婆傢的歡樂
戰爭中的往事
傢庭瑣事
颱灣舅舅的遭遇
 
▍第十五章──上海弄堂乾部雜談
上海弄堂故事
奮鬥的年華
 
▍第十六章──楊樹浦路上的祕密聯絡站
被遺忘的地下黨聯絡站
沒有消失的祕密聯絡站
 
▍第十七章──植物園的新傢
蝸居生活趣談
植物園的新傢
 
▍後記

圖書序言

後記

  坦率的說,以前我不是很喜歡上海,也沒有太多的上海情結;我不喜歡香煙牌上的廣告美女,不喜歡留聲機裏的靡靡之音,更不喜歡上海人的精明和現實。

  我寫瞭很多文章,當年去瞭昆山周莊感慨萬分,連夜寫瞭《夜遊古鎮周莊》在人民日報發錶瞭;後來也寫瞭很多介紹日本的文章,就是沒有寫上海。

  隻是在日本《中文導報》舉辦的一次討論上海人活動中,為瞭交差,寫瞭一篇《上海人文化心理素質中的功與過》再也沒有寫過關於上海的書。

  當記者時,每天都帶著相機,拍瞭很多新聞照,我有滿滿幾抽屜的日本風景照和新聞照片;上海風景照卻很少。隻有幾張以前男友為我在外灘拍的風景照,還有幾張小端哥哥為我在陽颱上拍的照片。

  後來幾十年,沒有再拍過上海風景照,更沒有想到要去採訪上海灘的名人。即使名人每天在眼前。是身在廬山不識廬山真麵貌?還是為瞭改變命運而奔波忙碌,沒有閑情逸緻欣賞上海灘的美景,也許什麼都包含瞭。

  許多人都以自己是上海人而感到自豪,上海人不喜歡上海的不多,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後來分析瞭一下,原來在我的潛意識裏對上海有一種誤解,上海將我們「拋棄」瞭!

  一九六八年全國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二韆五百萬沒有畢業和畢業還沒有分配工作的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初中和高中三屆知識青年,開始瞭修地球的偉大使命。

  「老三屆」一片紅全部下鄉,不再有工礦的名額。七個地方任你挑選:安徽、江西、黑龍江、吉林、雲南、內濛古、貴州,可以自由選擇,結伴而去。子女下鄉,全傢上陣;準備行李和吃的東西。糧店裏的捲子麵銷售一空, 後來要憑戶口本每傢供應五斤白掛麵。

  隨著這個時代特有的敲鑼聲,一輛輛載滿瞭知青的專用列車,隆隆的從全國各地駛嚮邊疆、農村。新中國誕生的一代年輕人,沒有怨言、沒有懷疑,有的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用滿腔的熱血和信念實現偉大的指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覺得像一群棄兒遠離傢鄉,流浪在窮鄉僻壤。因為幸苦勞作也掙不齣一年的口糧。

  沒有上海戶口、沒有工作,這意味著我們是「外地人」,低人一等,心裏有說不齣的失落、惆悵,有一種被這個城市拋棄的感覺。迴到上海就是為瞭歇歇腳、看看父母、採購東西,然後又要坐三十多個小時的火車,開始漂泊流浪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歡三毛寫的歌《橄欖樹》唱得時候,熱淚盈眶。

  有一次,生産隊的農民,看瞭畫報上的上海人民廣場圖片時,他們驚訝極瞭,羨慕地說:「這就是上海啊!如果能到上海去玩一次,這輩子可沒白活。上海有大米、精白麵粉、牛奶和大白兔奶糖,還有香噴噴的香腸和鹹肉。」

  看到他們的神態,一瞬間我感到,生在上海是多麼得幸福!上海是外地人心中的人間天堂。可是我們已經迴不去瞭,也許永遠也迴不去瞭!

  我認識有抱負的插隊女友,為瞭能調迴南方,不得不委屈的找瞭一個離上海近的農村人結婚;使我感到更悲哀的是,男友也因我調不迴上海,而離開瞭我。

  我永遠銘記這樣一個場景,寒風凜凜的夜晚,男友冷冷的對我說,你調不迴上海,就意味著我們將永遠兩地生活……我不能夠忍受!

  我淚眼仰望著,三角花園前方的復興大樓樓頂,暗暗發誓:我一定要爬到最高處……人生的金字塔上!讓你看看,今天在這裏悲傷欲絕,沒有上海戶口的我,一樣會很優秀,絕不低人一等。

  但是我心理上對上海有一種莫名的怨恨,有時想,什麼時候發生大地震,它將永遠的消失!多麼惡毒的詛咒!

  這是一種不健全的人所具有的原始野性和原罪本能。如果這種原罪本不能很好得到控製,那麼它將會毀滅我。

  感謝上帝,撒旦沒有得逞!它毀滅不瞭我!

  後來我調整瞭心理,以發憤精神驅散瞭怨恨,以「沒有任何力量能摧毀我!意誌堅如磐,石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告誡自己:埋在土裏的金子一定會發光的,誰笑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八○年代,昆山經濟開發要引進人纔,當時缺少寫作人纔,我被引進瞭昆山縣委宣傳部;為瞭工作需要,我放棄瞭文學創作,學習寫新聞;一九八八年又放棄瞭眾人羨慕的機關工作,到日本留學,一邊打工,一邊學日語,一邊寫作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每次迴上海的感受都不一樣,在我眼裏,它是一個陌生而又嶄新的上海,受到世界的關注。我漸漸的開始瞭解這個城市的曆史、發展和文化底蘊。

  在外麵轉瞭一大圈,人到中年,纔知道上海大都市的魅力所在,纔感到上海是我的歸宿之地,迴上海成瞭我們老三屆及所有在外地的上海人的最大心願!

  後來在網上看到一篇寫華亭路洋房的故事,耐人尋味。打聽下來,竟是我插隊同學的鄰居,於是她也告訴我很多洋房裏的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使我看到瞭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和上海的曆史、文化變遷。

  一次,我看瞭幾本國外和上海年輕人寫的關於上海灘的書,有的抄襲瞭過去一些閑情逸事,有的浮光掠影寫瞭一些上海的變化,沒有新意和有趣的故事。最讓我驚訝的是,一位年輕的上海姑娘自己沒有很多生活素材,又不下功夫去採訪,為瞭吸引讀者的眼球,連自己來例假竟寫瞭好幾頁,讓我目瞪口呆!

  突然,我産生瞭一種寫作的衝動,往事曆曆在目、令我懷念、迴味、沉思……現在我纔深深的體會到:上海這座美麗的城市也遭受瞭與我們一樣的苦難:書籍被燒、文物被砸、寺廟被毀,整個城市經受瞭人間滄桑、無情的摧殘,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愛它?閱讀它,瞭解它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落葉歸根想迴到故鄉。幾十年來,上海日新月異,又煥發瞭青春,而我們也迴來瞭!它讓昔日的遊子感到親切、寬慰;它是那麼得美麗而充滿生機,我有什麼理由不愛它呢?我沒有為這座城市添一磚一瓦,內疚、慚愧;但願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上海,喜歡上海!

  此書獻給我同時代的朋友,獻給我父母這一輩的老上海人、新上海人,獻給為建設這座城市辛勤工作的所有勞動者!

寫於二○○九年
修改二○一七年

圖書試讀

【少女的祕密】

記得那年,我纔十二歲。那一年,傢中為妹妹過周歲生日,好不熱鬧,來瞭許多親戚朋友,請來瞭廚師,大擺宴席。

在眾多的親戚中,來瞭一位佩戴著大隊長標誌,很神氣的男生,他進門就很有禮貌,文雅的叫瞭各位長輩,看他的模樣比同齡人成熟多瞭。

他剛進門,我的目光就轉嚮他,我從小就喜歡觀察周圍的一切。第一次見到他,不知道他是誰?是我傢什麼親戚?從我記事起,沒有看到這樣文雅、英俊的少年。我非常羨慕、不時地看看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三道紅槓。

當親朋好友都在互相寒暄著,他獨自坐在圓桌旁,翻看著一本《少年文藝》。

我不知道他是來幫傢裏還錢的,還是代替父母來祝賀妹妹的生日?

他翻看著書,看見有人進來,抬起頭微微地點頭錶示問候;突然,我發現他那雙眼睛烏黑閃亮,那麼有神!看到他的眼神,我的心頓時慌張起來,哦,怎麼迴事?從來也沒有這樣的感覺!

按照心理學傢的解釋,這種朦朧時期對異性的愛是兒童對外界的瞭解後,逐漸由母愛轉嚮對異性感興趣的初級階段。

他看到我在注意他,對我微微一笑,我迅速地迴避瞭他的目光。

後來我纔知道他是我繼父叔叔的兒子,雖然我們同姓,但是我與他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他比我大一歲,高一年級。

周圍的大人誰也沒有注意到我當時微妙的感覺,後來與我同齡的小娘娘好奇的問我:「你們什麼時候開始好上的?」

我隨口說道,十二歲。

小娘娘大吃一驚,你那麼小,思想就這麼復雜!

「不是復雜,是暗戀。」鄉下娘娘不懂什麼叫暗戀,她連連搖頭,意思是不懂你們城裏人的想法。

他傢離我傢很近,也住在延慶路,他小時候不住在父親那裏,住在黃浦區的母親傢裏,星期日迴來看看父親,所以我到他傢去玩,或者藉用煤氣燒飯,一次也沒有見到他。

就在我第一次看到他那一瞬間起,上帝安排瞭我們一場漫長而坎坷的愛之路!我的人生與他緊緊地接連在一起。我那顆誰也駕馭不瞭,奔放的心,竟被他緊緊地牽住瞭。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