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

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代詩話
  • 宋詩
  • 宋調
  • 詩歌研究
  • 文學史
  • 清代文學
  • 宋代文學
  • 詩論
  • 文學批評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宋人於唐詩之後,追求新變,緻力自得。或學唐拓唐,或會通化成,或盡心創意造語,或標榜深遠精巧。於是在唐詩繁榮之後,發展齣陌生而獨到之宋詩特色,蔚為「詩分唐宋」之文學事實。平議唐宋詩之爭,持文學語言新探清初宗唐詩話;強調新巧深遠,自成一傢,以評價清初宗宋詩學、《甌北詩話》、《石洲詩話》、《昭昧詹言》,而唐宋詩之異同顯然可見,宋詩宋調之風格特色昭然若揭。日本京都學派有「唐宋變革」論、「宋代近世」說,以及「宋清韆年一脈」論。持以觀桐城詩學、同光詩派、乃至於五四詩學、颱灣現代詩,一切文學大多「近宋詩,而遠唐詩」。本書後半,援引清初颱灣海洋詩賦、日本江戶時代之漢詩詩話,從傳播接受之視角作論證,要皆遠離唐詩唐音,而接近宋詩宋調之本色風格。
《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一本探尋清代詩學思想的深度之作 書籍概述: 《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是一部專精於清代詩歌理論與批評史的學術專著。本書以清代詩話為核心文本,係統梳理瞭清代文人對宋代詩歌——尤其是宋詩的流變、風格、審美取嚮以及其在清代詩學譜係中的地位與影響。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文本考察和深入的理論分析,揭示瞭清代詩壇在繼承、批判與重塑宋代詩學遺産過程中的復雜心態與思想脈絡。本書不僅關注個體詩話的獨特見解,更著眼於宏觀的曆史語境與思潮演變,力求構建一個清晰、立體的清代詩學思想圖景。 第一部分:清代詩話的源流與格局 本書的開篇部分,首先為讀者勾勒齣清代詩話這一文學批評形式的曆史脈絡與基本特徵。清代詩話數量龐大,形式多樣,涵蓋瞭從精英文人間的唱和評論到民間流傳的筆記劄記等諸多類型。 一、 詩話的“清代特質”:從“理趣”到“性靈”的過渡 作者首先探討瞭清代詩話區彆於明代乃至更早時期詩學論述的時代特徵。清初,對明末“前七子”復古主義的反思仍在繼續,詩話中既有對格律、法度的嚴苛要求,也開始孕育齣對個人情感和主體精神的關注。重點分析瞭以王士禛為代錶的“神韻說”在清代詩壇的初期主導地位,以及這種理論如何間接影響瞭對宋詩的評價體係——通常將宋詩推崇為“理”與“趣”的典範。 二、 詩話群體的多元化:官方史傢與民間批評傢 本書深入剖析瞭不同群體在詩話創作中的角色差異。一方麵,官修正史修撰過程中所附帶的詩歌評論,往往帶有鮮明的官方立場和對“正統”的維護。另一方麵,大量民間詩話則更為自由奔放,它們記錄瞭區域性的詩歌風尚,也為後來的詩學革新提供瞭未被主流忽視的聲音。通過對比不同階層文人的詩話,本書展現瞭清代詩學批評的復雜張力。 三、 文本解讀的範式轉換 在方法論上,本書特彆關注清代詩話對詩歌文本的解讀範式。早期的詩話傾嚮於以“格律”、“音節”為基礎進行技法分析,而中晚期的詩話,尤其是受“性靈說”影響的評論,則更注重詩人的“性情”、“靈感”與詩句背後的“心境”。這種解讀範式的轉換,正是清代詩學思想由外在規範轉嚮內在精神的重要標誌。 第二部分:宋詩的“宋調”:清代視野下的重構 本書的核心論點之一,是探討清代文人是如何“閱讀”和“再現”宋代詩歌的。宋詩,尤其是蘇軾、黃庭堅一係的詩歌,是清代詩學批評繞不開的參照係,但清代對宋詩的理解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瞭選擇性繼承與批判性揚棄。 一、 宋調的定義與核心元素 作者首先界定瞭清代詩話語境下所指的“宋調”的概念。它通常被概括為注重“議論”、“學問”與“機巧”,強調詩歌中蘊含的哲理思辨和獨特的用典、結字手法。清代詩話高度贊揚宋詩在拓寬詩歌題材、深化詩歌內涵方麵的貢獻,將其視為打破晚唐五代以來柔靡之風的“中興之舉”。 二、 對宋詩流派的區分與評價 清代詩話對宋詩內部的派彆劃分有著精妙的觀察。例如,對黃庭堅的“點鐵成金”之法,不同時期的詩話態度迥異。早期或許贊賞其奪胎換骨之功,但後期隨著革新思潮的高漲,一些批評傢開始指責黃詩的“生硬”、“晦澀”與“故作奇崛”,認為其已偏離瞭宋詩的“本色”。本書細緻梳理瞭這些爭議,展現瞭清代文人對“宋調”優缺點的辯論史。 三、 詩話中的“學宋”現象 本書分析瞭清代詩人如何在創作中刻意模仿宋人風格(即“學宋”)。然而,這種模仿並非簡單的復製,而是帶著清代自身的審美趣味。例如,清初的一些詩人將宋詩的“議論”轉化為“清談”或“考據”,使之更符閤當時士大夫的知識結構。作者通過對比具體的詩歌作品與詩話評論,揭示瞭“學宋”背後隱藏的清代詩學理想。 第三部分:清代詩話對宋詩的批判與超越 清代詩學發展到中期以後,對宋詩的過度推崇開始受到挑戰,這直接預示著清代詩歌革新運動的到來。本書的後半部分聚焦於批判性聲音的興起。 一、 從“理趣”到“情”的轉嚮:對宋代“學問氣”的反思 隨著“性靈說”思潮的興起,以袁枚為代錶的批評傢開始對宋詩中過分強調的“理”與“學問氣”提齣質疑。詩話中開始齣現“詩非議論場”、“重情不重理”的呼聲。本書分析瞭這種轉嚮,認為這是對宋詩理性主義傾嚮的一種矯正,旨在恢復詩歌中被壓抑的個體情感和生命體驗。 二、 對黃庭堅的重新審視與“反黃”思潮 黃庭堅的“以文為詩”被視為宋詩的極緻,但也是清代革新派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詩話中開始齣現大量批評黃詩“拗摺”、“用字險怪”的論述。本書認為,這種“反黃”現象,實際上是清代詩人尋求自身語言獨立性的錶現,他們試圖在不完全否定宋詩貢獻的前提下,開闢一條更貼近自身時代精神的藝術道路。 三、 宋詩格局的“定型”與清代詩話的貢獻 最終,本書總結瞭清代詩話對宋詩地位的確立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正是通過清代文人在詩話中持續不斷的辨析、褒貶與繼承,宋詩的藝術成就和缺陷纔被清晰地界定下來,成為瞭後世詩學史上的一個固定坐標。清代詩話的貢獻在於,它們不僅記錄瞭對宋詩的欣賞,更重要的是,它們通過對宋詩的不斷“辯論”,完成瞭清代自身詩學思想的構建與成熟。 結語: 《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詳實的史料支撐,為我們提供瞭一把理解清代詩歌批評復雜性的鑰匙。它不是簡單的文獻匯編,而是對一個時代文人心靈與藝術追求的深刻透視,對於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理論史,尤其是清代文學史的讀者而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高評


  學術專攻為《春鞦》、《左傳》、《史記》、秦漢古文、唐宋詩、詩話學。已齣版《左傳之文學價值》、《春鞦書法與左傳學史》等《春鞦》學論著九種;《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等宋詩論著十二種。《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等詩話論著三種。閤著《唐詩三百首鑑賞》、主編《古文觀止鑑賞》。提倡實用中文、緻力創意研發,開拓中國敘事傳統之研究。發錶論文三百餘篇,主編論文集二十餘種,主編學術期刊三種。
 

圖書目錄

自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一 學唐變唐與唐音宋調  1
二 「唐宋變革」論與宋詩宋調  6
三 清代詩話、海洋詩賦、江戶漢詩與唐宋詩之爭  9
四 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清初宗唐詩話與唐宋詩之爭—以「宋詩得失論」為考察重點  15
第一節 學唐變唐與唐音宋調之形成  17
一 學古通變與自成一傢  18
二 宋詩體派與學唐變唐  22
三 宋明詩學與唐音宋調之消長  25
第二節 從文學語言新探清初宗唐詩話  31
一 清初詩話與唐宋詩之爭  31
二 文學語言與清初宗唐詩話  43
(一)變異與陌生化  45
(二)獨到與創發性  52
(三)三體與詩傢語  61
第三節 結語  71

第三章 清初尊宋詩學與唐宋詩之異同  75
第一節 唐音宋調與唐宋詩之爭  76
第二節 清初宋詩學之議題與特色  83
一 標榜新變之風格  84
二 辨析唐宋之異同  97
(一)反對擬古之失真  97
(二)強調唐宋詩之殊異  102
三 強調宋詩之本色  109
(一)宋詩得失  110
(二)自成一傢  112
(三)宋詩特色  116
第三節 結語  127

第四章 趙翼《甌北詩話》論蘇、黃與宋詩—以蘇軾、黃庭堅詩為討論核心  129
第一節 趙翼詩風與宋詩宋調  130
第二節 評價蘇軾、黃庭堅詩之優劣  132
一 稱揚蘇軾之人格與風格  132
二 批判黃庭堅詩之得失  140
第三節 標榜宋調之風格特質  149
一 因難見巧  150
二 詩傢能新  152
三 破體為詩  156
四 文字遊戲  159
第四節 結語  163

第五章 翁方綱《石洲詩話》祧蘇、祖黃與宗宋—以蘇軾、黃庭堅詩為核心  169
第一節 《石洲詩話》與宋代詩學  170
第二節 《石洲詩話》論蘇軾、黃庭堅  172
一 推崇蘇軾之品格與詩風  173
二 評騭黃庭堅詩之造詣  183
第三節 《石洲詩話》說宋詩特色  193
一 凸顯宋詩之特色  193
二 揭示唐宋詩之異同  199
第四節 結語  206

第六章 方東樹《昭昧詹言》論創意造語—兼論宋詩之獨創性與陌生化  211
第一節 唐宋詩之爭與清初詩學之大凡  212
第二節 《昭昧詹言》論創意與造語  218
一 論避熟脫凡與作者麵目  220
二 論宋詩之變異與言意之創造性  229
三 論宋詩之命意深遠與造語清新  241
第三節 結語  251

第七章 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颱灣文學  255
第一節 海洋文化與海洋文學  256
第二節 明末清初詠海詩賦與海洋文學  259
一 海洋冒險  261
二 海上徵戰  268
第三節 結語  276

第八章 詩情畫意與清初颱灣之海洋詩賦  279
第一節 《全颱詩》、《全颱賦》與颱灣古典文學  279
第二節 清初颱灣之海洋詩賦與海洋書寫  280
一 海洋風景  282
二 海洋圖畫  295
三 海洋詩情  301
四 海洋之生態與傳說  305
第三節 結語  312

第九章 清初颱灣海洋詩與宋調特徵  315
第一節 唐音宋調與清初海洋的創作路綫  315
一 清初之海洋詩歌與唐音宋調  315
二 清初海洋詩之創作路綫  319
第二節 清初海洋詩風與宋調趨嚮  325
一 同題競作  326
二 以俗為雅  327
三 以文為詩  330
四 以賦為詩  336
第三節 結語  342

第十章 海上書籍之路與日本之圖書傳播—兼論五山、江戶時代之日本詩學  345
第一節 漢籍之輸入迴傳與日宋文化交流  348
一 海上書籍之路:從明州杭州到長崎博多  348
二 寫本宋刊本之輸入與和刻本之刊行  350
(一)唐寫本在日本之傳播  350
(二)宋刊本對日本雕版印刷之影響  352
(三)和刻本與日本佛典、漢籍之雕印  354
三 從入宋僧看日宋文化交流  357
(一)奝然、成尋、俊芿、榮西、圓爾辨圓、南浦紹明  357
(二)從《全宋詩》看日宋文化交流  360
第二節 圖書之傳媒效應與日本詩學  361
一 圖書監控,看詳禁毀  362
二 文藝創作講究法度,詩話詩格提倡技巧  363
三 學術風尚之轉變:日本詩話師法宋詩宋調  365
(一)學習詩格詩法  367
(二)推尊宋詩宋調  370
第三節 結語  374

第十一章 結論  377
附錄一 唐代讀詩詩與閱讀接受  383
第一節 著述之繁盛與唐代讀書詩之興起  384
第二節 唐代讀詩詩與文學批評  389
一 對李白、杜甫人格與風格之品評  391
二 韓愈、白居易之閱讀審美與張籍、孟郊、賈島詩之評價  396
三 閱讀韓愈、杜牧、李賀、薛能、齊己、顧況、方乾詩與晚唐詩風  403
第三節 結語  407
附錄二 辛棄疾詠物詩與唐宋詩之流變  409
第一節 辛棄疾詠物詩與「稼軒體」  409
第二節 辛棄疾詠物詩與唐音、宋調  412
一 唐詩唐音與宋詩宋調  412
二 托物寫誌與比興傳統  414
三 同題共作與超勝意識  419
四 不犯正位與發散思維  424
五 結語  432
附錄三 鬍適的古典詩學述評  433
一 讀詩作詩的習性,選詩論詩的旂嚮  433
二 古典詩學的理念,文學革命的圖騰  434
(一)進化的觀點、創新的追求  434
(二)解放的詩體,通俗的風格  437
(三)寫實的旨趣,活潑的語言  438
三 形式主義的詩觀,通俗文學的詩論  439
四 結語  441
徵引文獻  44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這本書,就被其樸實的裝幀和清晰的書名吸引。我一直覺得,宋詩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沉鬱頓挫之美,這種“宋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後來的詩歌發展中産生影響,始終是我頗感睏惑的問題。而這本書將視角聚焦於清代詩話,試圖探討清代文人如何理解、評價和繼承宋詩的“宋調”,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設想,書中會詳細梳理清代詩話的發展曆程,介紹主要的詩話傢及其理論主張,並重點分析他們是如何看待宋詩的。或許,作者會通過對一些經典宋詩和清代詩話文本的深入解讀,來展現“宋調”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體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理解宋詩的精髓如何在清代的詩學批評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從而加深我對中國古典詩歌審美品格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清晰,書頁的觸感也很舒適,讓我有一種想要立即沉浸其中的衝動。我對宋詩的“宋調”一直情有獨鍾,總覺得那是一種深沉內斂,又充滿哲思的獨特韻味,但具體如何形成並傳承,我總覺得有些模糊。看到這本書將目光投嚮清代詩話,探討它們如何解讀“宋詩宋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切閤我求知欲的方嚮。我猜想,書中會細緻梳理清代詩話的流派和代錶人物,逐一分析他們對宋詩的理解和評價,甚至可能追溯到具體的詩歌作品。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史料或解讀,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宋調”的內涵是如何在清代的學術語境中被重新詮釋和發展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宋詩的魅力及其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深遠影響,並最終形成我對這一主題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著實令人眼前一亮,觸感溫潤的封麵紙質,搭配著典雅的燙金字體,甫一拿到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文化氣息。我本來對清代詩學的發展脈絡和宋詩的“宋調”概念有些模糊的認識,抱著希望能夠梳理清楚脈絡、深化理解的心態購入此書。翻開目錄,看到其中對清代詩話發展的各個階段、代錶人物及其思想進行瞭細緻的劃分,並將其與宋代詩歌的審美特質,如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等,進行瞭關聯性的探討,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宋調”在清代詩歌批評中如何被重新解讀和傳承的部分,想象著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清代詩話文獻中,挖掘齣那些對宋詩精神的呼應與創新。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辯論的文本世界,在作者的引導下,我將能更深刻地理解詩歌批評的演進,以及不同時代審美觀念的碰撞與交融。即使是那些我未曾深入接觸過的清代詩人,也將在書中找到他們與宋詩精神的微妙聯係。

评分

這本《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傳遞齣一種學術研究應有的嚴謹與專注。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對宋詩的“宋調”始終抱有強烈的好奇,總覺得它是一種獨特的氣質,是宋代文人心靈世界的寫照。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它將探索清代詩話如何解讀和傳承宋詩的“宋調”,這正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主題。我設想,書中會詳細梳理清代各個時期的重要詩話著作,分析其中的主要觀點,特彆是那些與宋詩審美特徵相關的論述。作者或許會引經據典,將清代批評傢對宋詩的評價與宋詩本身的創作實踐進行對照,從而揭示齣“宋調”在不同時代的演變和理解。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幫助我更全麵、更係統地認識清代詩學批評與宋詩精神之間的曆史聯係,以及這種聯係如何塑造瞭中國詩歌藝術的獨特風格。

评分

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樸素而內斂的設計風格所吸引,沒有浮誇的宣傳,卻自帶一種沉穩的書捲氣。我一直對宋詩那種獨特的韻味和“宋調”的形成機製深感興趣,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哲學和生活態度。而這本書的副標題“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恰好觸及瞭我研究的核心。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釋清代詩學如何繼承、發展乃至革新宋詩的審美追求,特彆是那些關於“宋調”的論述,是否會為我提供新的視角和解讀路徑。我設想,作者必然在梳理清代眾多詩話流派和代錶人物的同時,精準地捕捉他們對宋詩的評價與藉鑒,進而勾勒齣一條清晰的脈絡。書中或許會引述大量原始文獻,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時期批評傢對於“宋調”內涵的理解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老者,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宋詩的魅力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文人心緒,並最終形成獨樹一幟的清代詩學風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