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魚隨想集

阿魚隨想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隨筆
  • 散文
  • 生活
  • 情感
  • 治愈
  • 成長
  • 思考
  • 阿魚
  • 文學
  • 個人隨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創達人》包羅各體,而最吸引我的,是封麵人物與《隨想集》專欄。初讀顔國民的隨想,覺得瑣碎,傢事、國事、天下事,钜細靡遺,有聞必錄。讀多瞭,讀久瞭,又感受到每一則記事、抒情,盡有情節舖陳,有故事張力,有主角也有主綫,並寓含人生啓示。

  《阿魚隨想集》裏,不乏「王樂仔仙」、「蘇先生」這類對身邊人物的處境、情境描述,可能是鄰居、同學、同事,或書商、計程車機、路人甲,他擅於捕捉「有感」的題材,觀察入微,瞬間人鏡,又因著有文采、有組織,可以讓原本單一的情節,剪裁齣簡潔、俐落的的畫麵,收放自如,恰到好處。 

名人推薦

  妝有濃淡,文有深淺。《阿魚隨想集》,化的妝,不濃不淡;寫的文,不深不淺。扣閤時空順序,一篇一篇連綴成書,28萬5韆字,3800多頁,可以是日記、雜記,可以是散文、極短篇;一本很難歸類的書,在我讀來,又接近小說體的「新聞文學」,每篇總有一個新聞點,一個現場,非時事也能有一個生活事件引爆點,再加以特寫、評論。隨想集的內容,全係阿魚這三年多來,創辦《文創達人誌》,觀看時事動態,觀察人生百態的專欄書寫産物。南寜路35號,成瞭阿魚一個人的主播颱、新聞颱、攝影棚,隨時切入現場,精準運鏡,為我們剪輯、放送精釆好看人生新聞。──楊樹清推薦
《星際拓荒者:失落文明的迴響》圖書簡介 一、 故事背景與世界觀 人類文明在經曆瞭數次“大坍縮”之後,終於掌握瞭跨越光年的“麯率驅動”技術,開始嚮宇宙深處探索。故事設定在公元3500年,地球已成為一個受保護的生態聖地,絕大部分人口遷移至龐大的空間站群落“新伊甸園”。然而,資源枯竭的危機並未遠去,對新傢園的渴望驅動著星際探索的腳步。 本書的主角,艾拉·凡恩博士,是“先驅者計劃”中“奧德賽號”的首席考古學傢兼語言學傢。她的任務並非尋找宜居行星,而是追蹤一個被稱為“先知”的遠古、高度發達的文明留下的信號。這個文明在宇宙中留下瞭難以理解的結構和能量殘留,卻在一萬年前神秘地消失,沒有留下任何戰爭或災難的直接證據。 世界觀的核心衝突在於“遺留知識的危險性”與“文明延續的必要性”之間的張力。宇宙中充滿瞭未知的物理法則和潛藏的威脅。先進文明的遺跡往往伴隨著足以顛覆當前物理認知的力量,是救贖的鑰匙,也可能是毀滅的種子。 二、 核心情節概述 《星際拓荒者:失落文明的迴響》的故事始於奧德賽號接收到一個異常清晰的信號——它指嚮銀河係邊緣一個被稱為“幽靈星雲”的區域。那裏是已知的航行禁區,充斥著無法解釋的引力異常和時間扭麯現象。 第一部分:深入迷霧 艾拉的團隊剋服瞭重重技術難題,進入瞭幽靈星雲。他們發現的第一個遺跡並非傳統的行星基地,而是一個漂浮在虛空中的巨型幾何結構——“時鍾之環”。這個環體散發著微弱的、有規律的脈衝能量。艾拉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用於記錄或導航的裝置,而非居住地。 在解讀初始信息時,船員們開始遭受“記憶汙染”。他們會無故産生關於遙遠過去的強烈幻覺,這些幻覺與先知文明的語言符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工程主管亞倫堅信這些幻覺是外星智慧試圖侵入他們心智的手段,主張立刻撤離;而艾拉則認為,這是理解先知文明的關鍵鑰匙,是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産包”。 第二部分:時間悖論與實體接觸 為瞭深入解讀“時鍾之環”,艾拉冒險進入瞭遺跡核心。她發現先知文明並非通過物質形態傳播信息,而是通過操縱時空結構來存儲信息。在核心,她激活瞭一個“記錄儀”,這讓她瞬間體驗瞭先知文明消亡前的最後一刻:一場沒有硝煙的“認知大遷移”。 原來,先知文明發現瞭宇宙的某種基本限製——即物質形態的文明終將衰亡。他們選擇瞭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延續自身:將全部意識和知識壓縮成一種純粹的“信息流”,並將其發射嚮宇宙的各個角落,希望能在新的宇宙周期中以新的形態“重啓”。 然而,艾拉發現瞭一個緻命的“迴響”——這種信息流並非完全安全。它會以極高的效率“重寫”接觸者的基礎認知結構,使接觸者産生對當前現實的深刻懷疑,最終導緻邏輯崩潰。一些船員在返迴飛船後,開始按照先知文明的古老習俗行事,甚至試圖破壞飛船的麯率引擎,認為物質世界是“腐朽的牢籠”。 第三部分:抉擇與犧牲 奧德賽號陷入內訌。亞倫的安保小隊試圖強行控製艾拉,認為她已被“汙染”。艾拉必須在被捕之前,完成對最後一塊“迴響石碑”的破譯。 石碑揭示瞭先知文明留下的真正遺産:一種“宇宙中和器”的設計藍圖。這個裝置可以穩定任何因過度科技發展而産生的局部時空裂痕。但激活它需要一個巨大的、有自我意識的能量源——它要求一個活體文明的全部知識庫作為“引子”。 艾拉麵臨最終的抉擇: 1. 自我犧牲:將自己(以及她已經吸收的先知知識)作為“引子”,激活中和器,穩定幽靈星雲的時空,確保後續探索者能夠安全通過,但她自己將永遠被睏在信息流中,成為曆史的一部分。 2. 逃離:帶著部分技術信息返迴新伊甸園,但這可能導緻關於“認知汙染”的警告被忽視,並引發一場關於利用先知技術的星際軍備競賽。 在最後關頭,艾拉選擇瞭一條更隱秘的道路。她並未完全激活中和器,而是修改瞭信息流的接收協議。她將自己對先知知識的“理解”打包,以一個無法被任何現有技術直接讀取的加密形式,植入瞭奧德賽號的深層數據庫,同時設置瞭一個隻有符閤特定道德標準(即非掠奪性探索)的後繼者纔能解鎖的密鑰。 她最終選擇利用一個尚未穩定的時空通道,將自己和那部分被汙染的船員“拋入”瞭宇宙的未知深處,以自身的“流放”來保護新伊甸園免受危險信息的直接衝擊。奧德賽號在亞倫的指揮下,帶著殘破的數據和對艾拉的“背叛”指控,踉蹌地返迴瞭人類的領地。 三、 主題探討 本書深入探討瞭幾個核心主題: 認知的邊界與腐蝕:知識的力量是否會超越人類心智的承受能力? 文明的責任:一個先進文明在消亡時,對後來者應負有的倫理責任是什麼?是留下全部真相,還是隻留下可控的工具? 曆史的重量:我們如何辨彆繼承來的遺産是智慧的結晶,還是精心布置的陷阱? 《星際拓荒者:失落文明的迴響》是一部結閤瞭硬科幻、考古懸疑和深刻哲學反思的作品,描繪瞭人類在麵對超越自身理解的宇宙尺度文明遺跡時,所經曆的榮耀、恐懼與最終的自我救贖。故事的結局充滿開放性,暗示著艾拉的“流放”並非終點,而是一場更宏大、更孤獨的星際漂流的開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顔國民


  筆名:阿魚,一九五三年生,世界新專編輯採訪科、文化大學大眾傳播係畢業。

  著有:「明星加工廠」(短篇小說集)、「李登輝的身世之謎」、「預言傢總動員」、「陳怡魁食物改運」、「陳怡魁蔔療改運」、「陳怡魁風水改運」、「情慾告白X檔案」、「他們的公關藝術」、「命理傳燈錄」、「命理傳燈續錄」、「阿魚的鄉思組麯」、「阿魚隨想集」等書。

圖書目錄

楊樹清序………………………7     
自序……………………………15

一 、隨想篇
大痛苦與大文學………………19
《統一》,非唯一選項?………20
是人是鬼啊?…………………21
10元的迷思……………………22
許伯鑫「城市錶情發錶會」……23
行天宮撤香爐供桌 值得商榷…25
大女兒手機遺失記……………26
柯P的307風暴………………28
「心富」之喚…………………30
軍中憲兵抓三光………………31
就愛開快車……………………32
長慶之怒………………………33
食安與民主陰謀論……………34
相見爭如不見…………………35
好友明燦來訪 暢談文創………36
要按摩嗎?……………………37
又一件替人解脫殺人案………38
統獨兩「蘭」………………… 41
輕鬆一下,搞笑諾貝爾奬………42
港選特首難,颱灣引殷鑑………47
遊覽車司機的小故事…………48
健保賺錢  雜音齣現…………49
萬物有情?預知失寵記事?……51
真的耶!殺一、兩個人不會判死刑的啦!…51
運動與擾鄰……………………52
一位大陸女書商的來信………53
酒之害,大矣哉?……………55
盲人阿昌的憤怒………………56
無齣處時代來臨………………56
朋友與麻煩……………………57 
排隊買舊書……………………58
即期與過期?…………………59
公園裏撞見音樂饗宴…………61
三生有幸.牧蜂農莊之旅……62
已讀不迴.真夭壽!…………64
防衛過當?或等著被殺?……65
英年早逝,科技人的悲哀?…67
捷運新店鬆山綫,景美新店人抱怨……69 
神奇的門票……………………70
老人搬重物的後遺癥…………70
我的幸福島鄉…………………72
藍燈齣版擺書攤,文化人落難…73
選票數字背後的真相…………73
網「陸」作傢多金 有人踽踽獨74
金門戰地古蹟多 電影電視紛取景…75
全球人類平均餘命延長與動亂…77
103歲崔爺爺,如假包換!……78 
鐵仔燒燒嘸通捂………………79
美進入不理性時代……………79
新聞自由或自律──查理沒事捅蜂窩?……81
行人徒步區的悲歡情結………83
北市退訂報章雜誌,媒體挫著等!……84
新金門與老鄉愁………………85 
哀二日人之被斬首──主政者和我們想的不一樣…86
金門發展海運,很難嗎?……88
最成功的印刷廠,服務待加強!89
今天的疲勞,今天消除!………91
現代版「逐客令」……………92
天啊!政府領軍做基改?……93
多齣來的同學會………………95
六囚自盡,偉大的颱灣人情操…96
神奇的印刷廠,三天彩印一本書!…98
身份與危機……………………99
十元阿嬤的啓示………………99
永康「韆歲團」走春  關渡賞鳥趣…100
軸轉的年輕歲月……………105
想忘又難忘的往事…………107
拒絕好題材的誘惑…………111
七餅之戀!…………………113
天涯何處不巧逢……………117
543同學會…………………118
陪女兒返鄉記………………120
你相信有靈異嗎?…………134
真的一語成讖?……………135
《543》首度包場聚會………137
瑟縮菜攤角落的慘綠少年…140
我的年輕.電影.夢………142
自以為是先生………………144
永康隊端午自助早餐會,笑聲洋溢!……146
一場坦誠相見歡的難得聚會 《543同學會》第三次聚會實錄……151
老婆的子弟兵………………156
免費體檢拿禮券……………162
《543同學會》首度結閤知性演講張柏樾校長說明畢業50週年慶腹案……168
王建裕夫婦造訪,賓主盡歡…172
颱金客輪仍屬「評估」階段173
《543同學會》會員突破30人 9月起更改聚會次數與場地……176
隻活在「一天」的計程車司機…178
「靈」可信其有…179
換燈記……182
李如青來訪,送「禁區」新書…183
與昔日同事林景淵 雅聚飛頁書餐廳…184
聚會換新場地 改變新思維……186
溫馨群組的理想構成………188
「老人節」看電影…………189
《543同學會》第6次聚會 溫馨談心……192
中正憶往 浯江副刊登載…193
隻剩最後這條路…………194
可敬的殘障人………………196
三根毛的自信………………197
《543同學會》第7次聚會 人數破錶……200
神清氣爽的陶兆麟伯伯…201
泡麵促銷買一送一 沒人要…202
世界上沒有一種魚叫魩仔魚…203
滅「頂」,如何自救?………204
師大文創區巡禮…………205
寶藏巖的三多老人………206
颱北人真有禮啊!…………208
好美的步道,延長版!……209
老麵水煎包老闆的留言,太有纔!…210
年節最後一天,龍山寺祭解去!…212
霧鎖金門,海運之議再興…214
永健老人餐會,崔介忱談忍字訣…217
如此問政服務態度…………218
可惡的書蟲!?……………220
野狗除不盡!?……………223
《543同學會》週年慶……225
聰明的農夫…………………227
一早齣門  搶當愚人………229
尋找老同學…………………230
南門小街茶桌仔話滄桑……237
達觀的計程車司機? ………241
事故與故事…………………242
擺平公車奧客?……………243
《543同學會》第10次聯誼會…245
兩個不實際的人……………246
我的打烊SOP………………247
又來瞭,詭異的店內大僕倒…248
倒行逆施的公車調漲案………249
神仙難救無心人……………250
金錢買時間…………………251
成就一件小善事……………252
對不起,傳錯………………253
颱灣最老書店的分店,吹熄燈號……255
探亡母,怪事多……………256
背包失而復得記……………257
沒事彆開鬼的玩笑…………259
NBA逆轉秀,誰曰不宜?…260
斷指少年黃奕權,生命不悲觀……261
外甥市場拍賣,技術超棒…263
不喝酒,怪不得沒成就……264
守護古厝的女人,倪仔靠「褙箔」轉運……268
「茶壺」風暴………………271
第11場《543同學會》齣席踴躍……273
《龜毛集》讀者迴響…………274
先放著,不要吃!……………276
今天笑瞭沒?………………277
倒縮的人生…………………278
欠過我的人,死的死,傷的傷…280
我的第一次《大學同學會》…281
一個殺人犯的告白…………283
大闆根一日遊………………285
The second is better?…288
同學有人因砲擊而往生嗎?…289
五老「世紀峨嵋」之約………290
重溫「搏狀元餅」傢鄉味……292
一場失控而浪漫的聚會………298
中鞦節 與媽有約……………303
20秒鍾的耐性………………305
王樂仔仙復齣江湖…………306
留個空間給自己……………308
藍一峰的時空雲影天光饗宴…310
每天給自己按一個贊…………311
誰是接班人?………………312
女人,永不放棄白馬王子夢…313
好話一句,歹話一句…………314
激情與冷漠…………………316
柯P捷運吃到飽vs.颱中免費幸福公車……318
嘜擱呶啊……………………319
《543同學會》第13次聚會  齣席踴躍……319
前年買的電池,要退換?…320
文創寫作傢族,點燃一盞燈。…321
市場與煙……………………321
運動與煙……………………322
室內與煙……………………324
寺廟與煙……………………325
遊花蓮雜感…………………326
小確幸,沒有停。…………336
愛,帶來改變。……………337
關於老照片的一些舊事…340
不唸名字的祭解儀式……342
Stupid到不行的加拿大政府?……343
 
二、其他
大陸尋根奇遇記(報導)…346
104歲養生達人崔介忱  20式保健操耳聰目明(報導)………356
爸爸對不起(小說)………360
迴傢(小說)………………369
幡仔樓(小說)……………373

圖書序言

楊樹清序

南寜35,阿魚的人生新聞颱
~走進文創達人《阿魚隨想集》的多彩世界
   

  「鄉思就像一縷銜接風箏的細綫,飛得再高再遠,風箏再花枝招展,那條綫就是不能斷。」

  2014年,《阿魚的鄉思組麯》齣版,收錄19篇文字,有小說,有散文,有雜記,從1982年到齣書之年,寫作時空橫跨30載,書中留下一些故鄉的風土民俗記憶,也保存瞭遊走城市的心情風景。 

  讀到阿魚的鄉思,我寫瞭篇<阿魚迴傢瞭,文學迴來瞭!>的序文,阿魚讀後,迴以<還好有鄉愁>,「而經由相知相惜三十餘年大俠(洪建全時期大傢對他的暱稱)序中的剖析、點醒,我纔豁然開悟,原來我的鄉思和文思是無法分割的,而兩人在文學上的無縫接軌,生命纔能顯齣意義,我用LlNE告訴他:年過六十,是我的文學元年,今後將專此為念,不作他想。」  

  文學風景的兩種對照

  <阿魚迴傢瞭,文學迴來瞭!>,我從顔國民《明星加工廠》到《阿魚的鄉思組麯》,作瞭文學的兩種風景對照。                                                                                         
  《明星加工廠》收錄瞭26個短篇,分齣《生命篇》、《兩性篇》、《衝突篇》、《親情篇》、《社會篇》等五輯,寫作時間橫跨瞭六年,聚焦的是市井人物、都會男女。作傢阿盛看他的篇章,直指以「筆法並不奇特,遣詞用字平穩。也許顔凡無意『齣奇』,他平平順順的將一些人事物道來,」又道齣寫作者的筆法可以見齣個性:「顔凡的筆法略偏『溫和』、『誠懇』,視其人個性亦如是。」而我,重新檢索許多年以前,阿魚齣版的書,可以發覺看盡人間世的形形色色、大悲大喜的阿魚,早早認定瞭「生活即是文學」,創作隻求「適性達意」。如此清楚的認知,「大痛苦,大文學」,顯然不適閤套在阿魚身上瞭。

  不同於《明星加工廠》純一的小說情節、文學語言;《阿魚的鄉思組麯》,比較接近文史+文學、小說+散文、遊記+劄記的混聲閤唱。但就其架構而言,藉由一位返鄉的阿魚說書式的景點、故事串連,混聲中也拉齣一個單音的「鄉思」節奏,時而隱身、時而投入、時而跳脫,是鄉思的組麯,也是鄉景、鄉情的返鄉進行麯。《阿魚的鄉思組麯》,多重文字語言、文體交織下復閤式的書,字裏行間,讀不到太重的鄉情負擔、鄉愁重量,隱藏瞭個人的離愁,筆下反倒是一種明亮的色調,說是一冊另類遊記也無妨,因為書中的阿魚,不似夾帶鄉情的返鄉客,而是隱身其間、搭「觀光公車.」遊金門的觀光客,因而産生瞭另一種介入其中,又能遊移在外的書寫風景。

  迴首我們的文青歲月

  <阿魚迴傢瞭,文學迴來瞭!>我是那樣殷殷盼待同鄉、文學老友的歸來、歸隊。                                                    

  阿魚,少年江湖老。曾經為我潑墨「河潤韆裏」,又在社裏懸掛瞭幅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贈予洪建全墨跡「高飛不逐群」,以前我們在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齣版部的社長王榖,尊他為「公」,自此,我們跟著一起稱他「顔公」,而他,則稱我「大俠」。「顔公」與「大俠」,成瞭我們交誼中的「通關密語」。「顔公」之外,他其實還有多重稱號,他也是童年玩伴、同學口中的「阿魚」,步上文壇寫小說的「顔凡」,踏上星象、命理學場域的「顔如蔚」、「顔兆鴻」。從職場迴轉一個身,知天命之年,他又在都市叢林,在棲身的艋舺大道一個街角,南寜路35號,化身返鄉的那隻鮭魚,因而生齣阿魚二書:《阿魚的鄉思組麯》,《阿魚隨想集》。 

  「阿魚」,是顔國民的乳名。他有個撿骨的外祖父,也有個很會講古的父親,我們敬之「九天公」。照阿魚自己的說法,嬰兒時期的他,愛哭鬧,「外祖父替人撿骨,身邊常有一些金銀銅鐵的陪葬品,順手拿瞭個金魚的飾品在我眼前幌動,我就破涕為笑瞭,後來傢人把那金魚飾品當作吉祥物縫在帽沿戴在我頭上,順口也把阿魚叫成我的綽號」,隻有傢人、老友,以及街坊鄰裏纔會叫他「阿魚」,「阿魚也正是我和傢鄉之間最好的連結,開始做為我創作懷鄉文章的筆名」。 

  阿魚與我,有太多土地、工作、人事的交集、重疊之處。有趣的是,我是先識得他的父親「九天」顔添源老先生,再與他結緣的。1977年,我尚就讀國二,金門日報每逢周六開闢瞭一個《星羅專刊》,主編是編輯主任顔伯忠(風衣)先生,他找來一老一少寫專欄,顔添源以「九天」筆名寫《九天講古》,我則找來老兵父親楊國棋先生口述湖南鄉事,由我執筆《父親說故事》專欄,開筆之作名為<雪山虎>,為討個好綵頭,我特地找來時就讀高中,後來知名的新聞漫畫傢季青(蔡海清)插畫助陣。一文言,一白話,老少作者同颱亮相,哪知講古正酣,故事正熱,1978年10月,九天撒手西去,《九天講古》成絕響,我有著莫名的失落感。 

  1978年歲暮,因為文友陳為學帶來一份《金門文藝》的邀稿函。我與人在颱灣的「九天」之子阿魚産生瞭聯係。往返書信中,他的好文筆,在字裏行間為我編織瞭一個都會美麗新世界的無限想像,給瞭我探險高飛的動力,我唸瞭一年高中,就離開傢鄉,渡海來颱北投靠他。但謀食異鄉的日子並不過,他在吉林路巷弄內掛瞭個「美泰企業印刷社」的招牌,一張桌子,兩颱打字機,一個老闆,兩個打字小姐,老闆的工作是每天跑業務也跑3點半,晚上唸夜校,時而翹課到夜市擺地攤,珠子颱,撈金魚,套圈圈,掙來的一點小利,卻用來復刊《金門文藝》,但從「雜誌型」搞成「報紙型」,最後難逃再停刊的命運。「金門文藝雜誌總編輯」,我職場生涯的第一張名片,竟是阿魚印給我的。 

  《金門文藝》夢斷之後,我加入耕莘青年寫作會,繼續文青夢。在羅斯福路、辛亥路交界的耕莘文教院樓內的寫作小屋內,我先後主編瞭《鼕波文集》、《旦兮快報》,打字油印,全靠來寫作會、寫作班當「旁聽生」的阿魚火力支援。凡走過的,必留痕跡,剋難起傢的《旦兮快報》後來正式發展成寫作會會訊,成為耕莘寫作會50年曆史的一部份,也補綴颱灣文學教育史空白的一小角。  

  初來颱北,烽火紅塵快速行走,1982年伊始,我踏嚮風雨徵途,阻絕瞭社會紛擾。軍旅第一站,新竹埔頂的新訓中心,幾無訪客的假日,某天,阿魚買瞭兩顆橘子,外帶一本《諾貝爾文學奬短篇小說選》來探視。理個大平頭的「大俠」,至今難忘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也抗拒不瞭「諾貝爾」的誘惑。 

  由風城而風島,苦悶的日子,一封封的航空郵簡,一篇篇傢鄉報紙副刊的剪報,手寫的溫度,化作瞭他的<老故事>、<瓦厝巷風波>等令人驚艷的小說語言。沒有電腦、手機、網路、有綫電視,隔著一道黑水溝,翻越颱灣海峽的兩地書,我們交換的,是緩慢的閱讀心得、細熬的創作所得,也是一則則吉光片羽的鄉垣舊事,或者情事。

  在人生旅途上緊密纏結的兩個異鄉人,軍旅歸來,又曆經瞭在颱北市中華路上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齣版部,當瞭三年穿西裝、打領帶,齣新書、編雜誌,主持早會、讀書會的同事。同時也持續三載在羅斯福路三段巷內的唐山樂集,與黃曉茵,三人同行發起「唐山勤寫小組」,風雨無阻,每周一晚上固定聚會,溫一壺茶,席地而坐,分享文學閱讀也討論創作,追憶那段文學時光,阿魚寫道,「曾經和楊樹清共同發起『唐山勤寫小組』,那一段白天忙於果腹營生,夜晚放情於寫作的歲月,如今思之仍覺彌足珍貴」。 
 
  多變多彩的人生履曆

  忙碌於生活,汲汲營營於傳播職場,阿魚不曾拋落文字,忘郤文學。他曾自剖,「三十多年來,我對『雜誌』和『創作』這兩大領域永不退熱情,它們是我生命裏兩顆重要的維他命;『雜誌』已經退冰瞭,但『創作』的熱情,隨著馬齒徒增,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度被加溫!」                                                                                 

  文字與文學,閱讀與書寫,新聞與傳播,採訪與編輯,如果要為阿魚的職場考題填齣一份答案捲,我想到的就是這些瞭。跑業務不是他,夜市人生不是他,八卦周刊不是他,星象命理不是他,甚至踏入婚姻培養齣四位博士子女也不是他。他的內在惟有文字與文學,辦刊物、齣書籍,目的不在業績,而是作為一種人生與文化、文字、文學傳播的載體。 

  阿魚曾參與過許多形形色色媒體,辦過許多五彩繽紛的刊物,寫過琳瑯滿目的書,媒體刊物如《金門文藝》、《書評書目》、《未來雜誌》、《翡翠周刊》、《大成報》、《産經新聞報》、《宗教時報》、《星象傢》、《文創達人》等,齣版的著作如《智慧型股票投資手冊》、《明星加工廠》、《李登輝身世之謎》、《預言傢總動員》、《陳怡魁食物改運》、《陳怡魁蔔療改運》、《陳怡魁風水改運》、《情慾告白X檔案》、《他們的公關藝術》、《命理傳憕錄》、《命理傳燈續錄》、《阿魚的鄉思組麯》、《阿魚隨想集》等。

  就文化、文學所謂的「主流價值」來看阿魚的一張職場、著作履曆,委實而言,豐富,但並不豐美。社會閱曆可以多變、多彩,它們可以是創作,特彆是寫小說的養分。惟他的著作,流於多元,夾雜太多記錄、寫實,這並不是「文青」年代,那位狂戀羅素的少年,也非那位寫作前先撚三炷香、虔敬爬進格子的作傢。我對阿魚有過很深期待,那是文學的,欠缺「大痛苦,大文學」,但有「大悲咒,大瞭悟」,外冷內熱,他有著一種樂在工作、熱心友朋的特質,也有著洞燭人世的悲憫情懷。從文字中,我也早讀到他隱藏的文學狀態。惜他交齣的10多種書目,惟早期的短篇小說《明星加工廠》,近期的《阿魚的鄉思組麯》,讓我們還能看見「文青」之心。職場的業務量,似乎壓垮瞭那顆文學心靈,壓縮瞭那枝文學的筆。                                                 

  文創達人的文字組麯

  科技興起,網路高速公路瞬間聲光韆萬裏,一隻手機、一個Line軟體就能掌握一個世界。2013年元月,顔國民在喧囂的都會,艋舺大道的寜靜一角,颱北市南寜路35號,創刊起《文創達人誌》,採用瞭過去無可想像的「無版印刷」,可以隨時按客戶需要印製書量,不再有庫存壓力。這樣一本新印刷科技産物,封麵鮮亮,以新世紀語「文創」、「達人」為名,打開內容卻帶點傳統樣式,甚至接近五○、六○年代的懷舊刊物格局。從第2期《楊樹清文學館》專輯開始,以後每期都登齣一位封麵人物:隱地、管管、劉靜娟、林文義、林衡哲……。人物多係文壇具份量的「老文青」,開放給知名或不知名作傢、作者自由揮灑,小說特區、散文特區、新詩特區,構成厚厚實實的一本雜誌,說是「文創」,在我讀來卻是各種姿態的「文學」。

  《文創達人》,刊物的麵貌看來傳統,卻又是「滿版」的文字、文章,也沒忽視新世代的寫手,即使我們這一輩看不懂的「火星文」。如果沒有對待文化、文學、藝術的大熱情,也不在乎大眾市場的競爭力,是很難誕生、持續這樣的刊物。以高人力、高成本製作的《聯閤文學》、《印刻文學》、《文訊》來對照一個人主編齣來的《文創達人》,來稿水平、編輯美學,容有不足,它卻自在行走,獨樹一幟。
                                
  《文創達人》包羅各體,而最吸引我的,是封麵人物與《隨想集》專欄。初讀阿魚的隨想,覺得瑣碎,傢事、國事、天下事,钜細靡遺,有聞必錄。讀多瞭,讀久瞭,又感受到每一則記事、抒情,盡有情節舖陳,有故事張力,有主角也有主綫,並寓含人生啓示,諸如<大痛苦與大文學>、<一位大陸女書商的來信>、<已讀不迴,真夭壽!>、<藍燈齣版擺書攤,文化人落難>、<隻活在一天的計程車司機>、<世界上沒有一種魚叫魩仔魚>、<今天笑瞭沒>、<一場失控而浪漫的約會>、<20秒鍾的耐性>、<王樂仔仙復齣江湖>、<激情與冷漠>等等不勝枚舉;這些篇章,一個個即時新聞、事件,經作者瞬間運鏡捕、定格,故事絕妙,命題鮮活,讓我們的閱讀神經産生憤怒、悲傷或者歡笑的多重情緒,譬如他寫<王樂仔仙復齣江湖>(節錄): 

  下午五點多,「王樂仔仙」打電話,說要來店裏找我,我高興的說歡迎歡迎。「王樂仔仙」在耕莘寫作會時期即小有名號,報章上發錶的作品,還常在班上當作賞析討論的範本,但因為報社一傢傢收攤,傢無恆産的他,到47歲纔結婚,老婆小他五歲,二人怕生齣畸形兒不敢懷孕,原本從私立高中總務退下來之後在工廠當倉管的「王樂仔仙」,因工廠的業務萎縮,把他的工作改為兼差記帳員,月入纔五、六韆元,他每二天要抽一包新樂園,也愛喝點啤酒、高粱酒,勞保退休金跟我一樣一次提領,已經花光光,現在什麼保都沒有,隻剩下健保,我說那趕快去投國民年金保險,65歲就可月領四韆,我又告訴他,既然他名下無房子無最低工資收入,可以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啊!「王樂仔仙」纔說,他老婆是小學教員,今年退休,有退休俸,老婆名下有一棟房子在租人,現在要乖一點,是老婆在「養」,原來如此,莫怪他叫「王樂仔仙」。 
 
  再如他另一篇<激情與冷漠>(節錄): 

  如果你參加的喜宴,坐位上都是彼此不熟的客人,一定吃得很不自在。

  若再加上遇到瞭「無趣的桌客」,把你當作空氣,互相不打招呼,默默吃菜,更會讓人受不瞭吧? 

  今天晚上參加的喜宴就是這樣的情況。

  晚上五點,與內人到士林外雙溪故宮對麵的青青食尚花園會館,參加30年前同事「老長」娶媳婦的婚宴。

  我們被「配」到第42桌,這一桌標示著:「齣版同業」,五點多到達時,我最愛的第一選擇──最裏麵靠牆位置已坐瞭一人,內人幫我擠到他右邊空位,原本一直盯著手機的那人說:「我兒子會過來坐。」隻好坐他左手邊,那人仍盯著手機。

  我問:「您貴姓?」

  那人淡淡的說:「姓蘇(姑隱其姓)。」又去看他的手機。

  「請問您從哪裏來?」聽到那個姓,我以為是30年前颱中的那位經銷商,雖然樣子不太像。

  「我從颱北來。」他迴答得更令人火冒三丈。

  不久那人的兒子到瞭,接著又來瞭二對夫妻檔,也是不打招呼,每人滑著手機,我原本就不擅與人交際的,心想今天就「純吃喜宴」囉。

  菜過三巡,我實在憋不住瞭,拿起果汁敬左邊那對夫妻,那位先生不好意思的說:「我不是你們齣版界的啦,我在地檢署上班。」

  真錯怪他瞭,那人可能正覺得坐錯「齣版同業」的位子而忐忑不安哩!接著敬右邊那位,他說是「齣版人」,但現已不做瞭,問過他齣版社的寶號,印象中好像張覺明有在那傢齣過書,他說沒有,後來我再細想,是記錯瞭,名稱差瞭一個字,又吃瞭三道,那位「齣版人」送他兒子齣去先行離席,外套沒帶走,我用手機上網查瞭一下,不得瞭,大俠有在他齣版社齣過書,等他迴座我問他,那人話匣子就開瞭,說和大俠是在小三通的金門認識,一見如故而幫他齣書,我告訴他,「大俠」下午在鬍思主持新書分享會,晚上他們都會續攤聚餐,所以應該不會來參加婚宴,那人一付不置可否的模樣。

  吃到最後一道主菜「點帶石斑蒸鮮露」時,突然齣現一陣騷動,抬頭一看,「大俠」竟然駕到,還帶瞭攝影傢鍾永和、大陸颱灣布拉格藝術機構總經理潘春鳴同來,「大俠」一眼也看到「蘇先生」,興奮的與他敘舊,也叫「蘇先生」和我們一起大閤照並立即PO上浯藝會的Line群組,PO完之後,發現其他桌的客人已都走光瞭,「蘇先生」也乘「亂」溜的不知去嚮,「大俠」開玩笑的告訴我:「『蘇先生』的齣版社因為倒閉齣走大陸,最近纔剛迴來,就是想低調,結果卻被我們二個活寶『聯手』曝光,真慘。」

  我也終於想通瞭,怪不得「蘇先生」躲在最角落、一直滑手機,可能就是生怕被颱灣的債主認齣來,但萬萬想不到我也喜歡「躲角落」,又「好事」的查齣他曾齣過「大俠」的書,以至於「大俠」一到,「蘇先生」逃都逃不掉,所以原以為他是個無趣的「桌客」,結果卻是和我想的不一樣。
                                                                      
  「王樂仔仙」與「蘇先生」,都是我多年不見的老友,在阿魚筆下,一個市井中人,再遇時仍不改當年鄉土味,坦然麵對現實人生,真情流露;一個曾經風光齣版界,「跑路」之後,再也迴不到從前,好友的囍宴,人來瞭,郤也隻能躲在暗角喝一個人的喜酒。                           

  阿魚的《阿魚隨想集》裏,不乏「王樂仔仙」、「蘇先生」這類對身邊人物的處境、情境描述,可能是鄰居、同學、同事,或書商、計程車司機、路人甲,他擅於捕捉「有感」的題材,觀察入微,瞬間人鏡,又因著有文采、有組織,可以讓原本單一的情節,剪裁齣簡潔、俐落的的畫麵,收放自如,恰到好處。                          

  妝有濃淡,文有深淺。《阿魚隨想集》,化的妝,不濃不淡;寫的文,不深不淺。扣閤時空順序,一篇一篇連綴成書,28萬5韆字,186篇,可以是日記、雜記,可以是散文、極短篇;一本很難歸類的書,在我讀來,又接近小說體的「新聞文學」,每篇總有一個新聞點,一個現場,非時事也能有一個生活事件引爆點,再加以特寫、評論。隨想集的內容,全係阿魚這三年多來,創辦《文創達人誌》,觀看時事動態,觀察人生百態的專欄書寫産物。南寜路35號,成瞭阿魚一個人的主播颱、新聞颱、攝影棚,隨時切入現場,精準運鏡,為我們剪輯、放送精釆好看人生新聞。

楊樹清(燕南書院院長,報導文學作傢)   

自序  
 
我的生命狂想麯

  我的文學安頓,是從60歲纔開始的。

  2013那一年,我60歲,辦瞭文創達人誌,用苦行僧式的韌力定期齣刊她,因為她已成為我心靈最大的靠岸和避風港。

  其實,在此之前和現在,我還是個文學創作的流浪漢,傢裏沒有多餘的空間當書房,在傢庭生活中,寫作更是一項奢侈的消遣;書店和齣版的工作也佔據我大部份的時間,無法撥冗享受我最喜愛的文學閱讀;創辦「文創達人誌」之後,每月能飽覽一、二十萬字的純文學作品,彌補我錯過幾十年的缺憾,鎮日的心思都在這上麵打轉,讓我更加確立自己未來的目標和方嚮,寫作的環境和氛圍也慢慢的迴來瞭。

  2014年9月份第12期的「文創達人誌」起,我開闢瞭「隨想集」專欄,隨時寫下周遭人事物值得留下的點點滴滴,是重返寫作道路的起手式,但絕非無病呻吟的雜記,每一則都是有感而發,並亟待有心人可以正視並改善,有對傢鄉金門維持美麗天際綫、颱金第二航運的期盼;有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當然主要是包括我啦)在生活遊走的悲歌;有對國計民生的剴切建言;更有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省思,其中有部分以「龜毛集」的欄名發錶於傢鄉的金門日報副刊。

  我用「隨想」觀天下,用「隨想」吐露我的管見心聲,有些可能也是您不吐不快的胸中塊壘,其實「隨想集」有絕大部份的內容是可以發展成小說題材的,感人的深度和主旨的力度會強化很多,但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營」她,也許我下一階段會調整步伐,重返年輕時代最醉心的小說創作之路。

  近三年的經營,竟纍積瞭三十餘萬字,淘選齣二十八萬餘字,有如三年磨一劍,而這也是我文字的調性和節奏最純的一本書,她有如一首首娓娓唱起的抒情麯,你可以輕輕鬆鬆的沏一壺茶,和我同喜同悲同遐想,你會發現,原來她就是你我這一世代人的「小人物狂想麯」。

  三年前的「阿魚的鄉思組麯」,收錄19篇文章,三年後的「阿魚隨想集」,收錄186個即興隨想,是生活與生命的長短調,也是個人心境赤裸坦誠的低吟和迴唱,承濛傢鄉金門縣文化局補助齣版,纔能順利的與大傢見麵,希望這本小集子能贏得您的共鳴和喜愛。

阿魚於2017年7月10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獨立書店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那時候,我正漫無目的地閒逛,被這本書那獨特的書名和封麵設計所吸引。 翻開書,我立刻就被作者那充滿個人風格的文字所摺服。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隨筆集,而是更像是一個作者內心世界的風景畫。 作者用一種極具想像力的方式,將他的所思所感,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麵。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瞬間」的描寫。 作者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並將它們無限放大,賦予它們深刻的意義。 比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夕陽下的偶遇,然後從這個瞬間,延伸齣對人生無常的感悟。 這種對時間的獨特感知,讓我覺得非常新鮮。 而書中對「色彩」的描寫,也讓我讚嘆不已。 作者能夠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描繪各種色彩所帶來的感受,以及它們所象徵的意義。 像是他可能會將一種淡淡的憂鬱,描寫成一種灰藍色,那種感覺非常貼切。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探索。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和哲思的世界。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在你孤單的時候,陪你聊天;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鼓勵。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生命力、想像力和智慧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能夠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逃離現實,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被《阿魚隨想集》吸引,是因為它的書名。 「阿魚」兩個字,聽起來就很有畫麵感,讓人聯想到一種自由自在、悠遊於水中的生命。 而「隨想集」則暗示著,這是一本充滿個人色彩、不拘泥於形式的作品。 翻開書,我發現這本書的文字,就像是作者在腦海中進行的一場奇幻的旅行。 他並沒有設定一個明確的主題,而是隨心所欲地,將自己的觀察、感悟、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用一種詩意的方式串聯起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 他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隱藏的詩意。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從一個簡單的影子,延伸齣對人生虛實、存在意義的思考。 這種將平凡事物昇華到哲學層麵的能力,真的非常瞭不起。 而書中對「情感」的描寫,也讓我深受感動。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煽情,而是用一種非常真摯、樸實的語言,去觸碰人心的柔軟。 像是他可能會描寫一次與老友的重逢,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友誼的珍貴。 這種細膩的情感捕捉,讓人讀來倍感溫馨。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而有趣的智者進行對話。 他並不直接給你答案,而是用他的文字,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在一傢舊書店裡偶然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當時,我正好心情有些低落,被這本書那溫暖的書名和簡約的設計所吸引。 翻開書,我立刻就被作者那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所打動。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對「平凡」的深刻解讀。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描寫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生活中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事物上。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一杯水的哲學」,從一杯平凡的水,延伸齣對生命、對存在意義的思考。 這種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能力,真的讓我非常佩服。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陪伴」的描寫。 作者認為,陪伴並非一定要有轟轟烈烈的情節,有時候,僅僅是靜靜地待在一個人身邊,就足以給予對方力量。 這種對「陪伴」的理解,非常溫柔,也非常貼切。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用他的文字,與我分享他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理解。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坦白說,我對《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的初印象,是來自於它那種散落在書頁間的、充滿詩意的插畫。 那些畫風雖然簡潔,卻又充滿瞭生命力,讓我立刻就被吸引瞭。 接著,我開始閱讀書中的文字,纔發現文字和插畫是如此的契閤,共同營造瞭一種獨特的氛圍。 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 作者並不像其他作傢那樣,追求文字的華麗,而是以一種更加純粹、更加直接的方式,去錶達他的內心世界。 他的句子,有時候簡潔有力,像是一記響亮的鼓點;有時候又婉轉悠長,像是一首低吟的歌謠。 這種富有變化的文字節奏,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時間」的描寫。 作者並沒有將時間視為一個單一的、線性的概念,而是用一種更加立體、更加多維的方式去呈現。 他可能會描寫一個瞬間的感悟,然後從這個瞬間,延伸齣對過去的迴憶,以及對未來的期盼。 這種對時間的獨特理解,讓我重新審視瞭時間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 還有,書中對「迴憶」的描寫,也讓我感觸良多。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美化迴憶,而是用一種真實、誠懇的態度,去麵對那些美好的,以及那些帶有遺憾的時刻。 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對自己的迴憶,也有瞭更深的理解。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人生的種種滋味。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心靈衝擊。 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深處,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認識。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深思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慰藉,有時候又像是一種啟發。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遠離塵囂,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的書,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首選。

评分

我必須承認,《阿魚隨想集》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純粹是那個有點可愛又帶點神祕的書名。 「阿魚」兩個字,總讓我聯想到一些在水中自在遊動的生物,而「隨想集」又暗示著一種隨性、自由的風格。 翻開書,我發現我的猜想是正確的,但又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那種獨特的敘事方式。 作者並不像傳統的隨筆作者那樣,按照嚴謹的邏輯去鋪陳,而是像一個在腦海中漫遊的探險傢,將各種奇思妙想,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連接起來。 他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讓你彷彿置身其中,親身經歷那些場景。 譬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深夜的街頭偶遇,然後從這次偶遇,聯想到人生的各種際遇,以及那些擦肩而過的故事。 這種從一個點齣發,然後無限延伸的寫作手法,真的非常吸引人。 而書中對情感的細膩描寫,也讓我深受感動。 作者能夠用非常樸實的文字,去觸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像是他可能會寫關於「思念」的種種滋味,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無法言說的牽掛,被他描寫得淋灕盡緻,讓人感同身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並沒有強加任何觀點給你,而是用一種開放的姿態,邀請你去參與他的思考,去碰撞你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會因為書中的某個句子,而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至會停下來,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的一顆閃亮的星,它並不耀眼,但卻能在你迷失方嚮的時候,指引你前進。 總之,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沉浸其中,忘卻時間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溫柔的擁抱,有時候又像是一聲會心的鼓勵。 如果你渴望在閱讀中,找到一份心靈的慰藉,那麼《阿魚隨想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评分

我是在網路上看到《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的推薦,當時就被那奇特的書名和簡潔的封麵設計所吸引。 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那種充滿個人色彩的「無厘頭」風格。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追求邏輯的嚴謹,而是以一種隨性的、跳躍式的思維,將各種天馬行空的點子串聯起來。 這種寫作方式,讓我在閱讀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好奇和期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那些充滿戲劇性的情節。 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也能被描寫得像是一場充滿張力的戲劇。 比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公車上遇到的有趣對話,然後從這個對話,引申齣對人性百態的觀察。 這種將生活中的瑣碎,轉化為引人入勝故事的能力,真的非常難得。 而書中對「偶然」的描寫,也讓我深有體會。 作者認為,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源於一次次的偶然。 這種對偶然的讚美,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冒險。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穿越一個個充滿驚奇的世界。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心靈衝擊。 這本書,就像是一部充滿驚喜的電影,讓你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能夠讓你捧腹大笑,也能讓你陷入沉思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解壓劑,有時候又像是一種心靈的啟發。 如果你渴望在閱讀中,找到一份新鮮感和樂趣,那麼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起《阿魚隨想集》的時候,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期待,畢竟「隨想集」這三個字,有時候會讓人聯想到一些零散、不成係統的文章。 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充滿個人風格的文字給吸引住瞭。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不追求宏大敘事,也不刻意去探討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分享作者對周遭世界的觀察與感悟。 他的筆觸,有時細膩入微,像是在描繪一幅水彩畫,將各種情緒和畫麵,描繪得栩栩如生;有時又充滿瞭哲思,卻不顯得沉重,反而讓人讀來覺得豁然開朗。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文字中透露齣來的那種幽默感,還有他那種不羈的、帶點叛逆的思考方式。 即使是在討論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時,他也能用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來呈現,讓人不會覺得壓力太大。 像是他可能會用一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引申齣一些關於社會現象的看法,這種跳脫框架的寫法,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有意思,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也不是按照主題分類,而是像一個個獨立的篇章,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翻開閱讀,不受任何限製。 每個篇章,都像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觸。 有時候,我會因為書中的某一句話,突然停下來,反覆思考很久;有時候,我又會因為書中的某個觀點,而會心一笑。 這種與作者之間,透過文字產生的心靈交流,真的非常難得。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心靈的按摩,讓你放鬆身心;有時候又像是一劑心靈的良藥,讓你重新找迴生活的熱情。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忘卻煩惱,重新找迴生活樂趣的書,那麼《阿魚隨想集》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评分

哎呀,我最近在書店裡逛的時候,不小心瞄到這本《阿魚隨想集》,當下就覺得很有趣,書名就很別緻,有點文青的感覺,又有點俏皮,讓我很好奇裡麵到底寫瞭些什麼。迴傢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說來看看這個「阿魚」到底在隨想些什麼。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魚類的生態觀察筆記,畢竟「阿魚」聽起來就跟魚有關,但翻開第一頁,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 這本書的隨筆,就好像是一個好朋友,坐在你對麵,泡著一杯熱茶,用一種輕鬆、自在的語氣,跟你分享他生活中點滴的觀察和感受。 裡麵的文字,有時候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讓人心情格外平靜;有時候又像一陣微風,輕柔地拂過心頭,帶來些許的溫暖和啟發。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像是陽光灑落在窗颱上的光影變化,路邊一株默默綻放的小花,甚至是巷口那隻總是懶洋洋曬太陽的貓咪,都能被他捕捉下來,用文字細膩地描繪齣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饒富詩意,甚至能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 譬如,他可能會描寫在一個下雨的午後,看著雨滴在玻璃窗上滑落,聯想到人生的無常,或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 這種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提升到藝術層麵的能力,真的非常令人佩服。 而書中提到的許多觀點,也常常能引起我的共鳴。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被忙碌的生活節奏推著往前走,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及時的提醒,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感受那些被遺忘的細節。 它的文字,沒有說教的意味,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引導你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讓人讀瞭之後,心情會跟著明亮起來的書。 它的隨筆風格,非常適閤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一個悠閒的時刻,慢慢品味。 即使你不是一個特別愛閱讀的人,相信你也會被這本書的文字魅力所吸引。

评分

我是在一傢小巧而溫馨的獨立書店偶然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那時候,我正好處於一個有點迷惘的時期,對生活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翻開這本書,裡麵的文字就像是一盞溫暖的燈,照亮瞭我內心的陰影。 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它充滿瞭生活的情趣和創意的火花。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講述什麼大道理,而是將他的生活經驗、個人觀察,用一種充滿趣味的方式呈現齣來。 比如,他可能會用一個關於「失物招領」的小故事,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又或者,他會將一個平凡的早餐,描寫得像是一場充滿儀式感的藝術創作。 他的文字,時而跳躍,時而沉靜,像是一條在溪流中自在遊弋的魚,時而激起浪花,時而又恢復平靜。 這種充滿生命力的文字,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愉快。 而書中那些充滿哲思的段落,更是讓我欲罷不能。 作者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有著獨特的見解。 像是他可能會探討「等待」這件事,並非隻是一種被動的煎熬,而是一種充滿期待的過程,是孕育希望的土壤。 這種將平凡事物賦予深層意義的能力,真的讓我嘆為觀止。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享受。 它的文字,像是一場心靈的SPA,讓我感到放鬆,讓我感到被治癒。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在你孤單的時候,陪你聊天;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鼓勵。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生命力、創意和智慧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能夠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逃離現實,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和詩意的世界,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评分

說真的,《阿魚隨想集》這本書,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纔買的。 朋友說,這本書的文字很有力量,能夠觸動人心。 剛開始我還半信半疑,畢竟我對「隨想集」這種形式的文章,總是有點距離感。 但打開後,我馬上就被作者獨特的文風給徵服瞭。 作者的文字,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複雜的句式,但卻有種樸實的、直擊人心的力量。 就像是你在跟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他用最簡單、最真誠的語言,跟你分享他對人生的看法。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很多關於「平凡」的描寫。 作者總是能夠從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價值。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慢」的文章,描寫在一個步調緩慢的小鎮上,人們如何享受生活,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這種對「慢生活」的讚美,在現今這個 fast-paced 的社會,顯得格外珍貴。 還有,作者對「孤獨」的描寫,也讓我深有體會。 他並不迴避孤獨,反而能夠在孤獨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他認為,孤獨並不是一種負麵的情緒,而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機會,一種自我成長的契機。 這種積極的、正麵的看待孤獨的態度,真的讓人很受啟發。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並不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透過他的文字,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