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

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畫廊
  • 藝術市場
  • 當代藝術
  • 藝術評論
  • 文化
  • 藝術産業
  • 藝術經紀人
  • 藝術品交易
  • 藝術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東之畫廊創辦人】劉煥獻的四十年文化觀察!

  每個人,自當扮演「橋」的角色。
  我在颱灣美術的園地,落地耕耘。
  我有一個夢,想搭起一座美麗的橋,
  交織建構,雙嚮進行論藝術,
  因為有方橋,平行無距離。
  橋的縱橫方嚮意味著,
  這是一場學術與市場雙嚮的橋樑。
  文化傳承與自由演化,進行交流,
  畫廊或許正扮演著平行與交叉的半個角色。
   
  在藝術經紀的語境中,畫廊為觀眾與藝術品搭起瞭一座平易近人的溝通橋樑。作為東之畫廊的創辦人與經營者,劉煥獻築橋四十年,今以從事畫廊經營四十年的人生閱曆,現身說法,為讀者講述颱灣畫廊發展的成長故事!
   
  全書集結51篇精采短文,收錄包括藝術傢展齣前的來迴協調、達官政要冠蓋雲集的開幕趣談,以及沒沒無聞畫傢一夕變身巨匠的藝界經緯。劉煥獻以第一綫文化人的觀察視角,透過珍貴的親身見聞,帶領讀者迴顧畫廊經營的箇中滋味,以及縱橫颱灣藝術市場四十載的高潮起伏,為目前仍餘留大片空白的颱灣藝術市場曆史,繪上經過年歲淬鍊的動人彩筆,是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藝術産業發展迴顧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煥獻


  東之畫廊創辦人,畢業於颱北師範藝術科及師大美術係,曾任颱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總召集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1987年成立東之畫廊,以「專業經理」及「誠信原則」,首先介紹前輩畫傢之經典作品,樹立良好口碑;而後策展颱灣「中堅輩畫傢」之展覽,並提拔當代藝術新秀。以豐富而專業的藝術行政經曆,耕耘颱灣當代藝壇,見證颱灣文化創意産業及畫廊生態的發展曆史。

圖書目錄

美術産業永遠的尖兵  李欽賢............6
自序  劉煥獻............8

颱灣畫廊的曆史  11
緣起............12    
1.畫廊生涯.起跑............14
2.颱灣畫廊曆史的源頭............15
3.畫廊聚集.百花齊放............20
4.畫廊協會.啓動博覽............24
5.畫廊産業.齊心創造............27
6.南颱灣畫廊的成長...........42
7.産業起落.極待開發............50
8.藝術盛會.揭開序幕............53
9. SARS風暴.有驚無險............59
10.藝術開門.零距離............60
11.錢進大陸.拍賣起傢............63
12.亞洲當代藝術的省思............65
13.市場調查的上昇與下滑............66
14.名畫急診.修復與保養............67
15.經紀製度與真蹟保證............70
16.攝影藝廊的再生............74
17.永續經營.二代接班........77

颱灣畫廊的故事  83
1.寂寞的畫廊............84
2.畫廊暑休.節約能源............87
3.肖像畫與能源危機............88
4.畫展現場啓示錄............90
5.花之王國.藝術的花園............95        
6.永遠的長跑者............100
7.席德進與張學良............102
8.顧福星.滿天星............105
9.颱展三少年與李登輝............108
10.提攜後進............111
11.六隻羊的故事............111
12.藏寶圖............124
13.酒會風景............127
14.失焦的畫麵............129
15.最後的眼淚............130
16.巴黎歲月............132
17.母親的畫展............138
18.畫廊的縮影............140
  
颱灣畫廊的論述  143
1.畫廊導覽............145
2. 藝術進化論............152
3. 颱北藝術産經研究室............166
4. 催生私人美術館.............167
5. 曆屆畫廊博覽會主題論談............169
6. 遊移美術館及畫廊週............175
7. 亞太畫廊聯盟............178
8. 颱灣美術.上海風情............179
9. 十全十美.國際觀點............182
10.颱灣色彩.本土俠情............184
11. 歐風東漸.主題展............187
12. 颱灣軌跡.鐵道美學............ 193
13. 海洋文化.龜山情懷............ 198
14. 東方祼女畫的美學............ 202
15. 颱灣水彩畫曆史源頭............ 207
16. 颱灣美術.世界的橋............ 211

附錄:畫廊活動集錦............ 216-231

圖書序言

自序

  2009年3月24日,在謝裏法的新書《紫色大稻埕》發錶會後,藝術傢雜誌何政廣兄,要我寫一本關於颱灣美術「畫廊」曆史的成長故事,正好我從事畫廊經營卅年,那年也邁入人生七十,迴顧颱灣「藝術市場」之起起落落,似乎也有說不完的故事。讀完謝裏法的《紫色大稻埕》,他是把它那本30多年前寫的《日據時代颱灣美術運動史》最初段部分(約1920-1940)年代改編成活生生的舞颱劇,故事開始發生在颱北的「大稻埕」。我的「畫廊」經營卅年的過程,也正像是跟隨著裏法兄的「美術運動史」,在有限的「畫廊」空間內,將藝術傢的原汁作品,搬上「畫廊」的舞颱牆麵,每一幅展齣的作品,也有很多背後敘述的人、事、物。
   
  我跟謝裏法的舞颱故事,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是,他這本《紫色大稻埕》內的故事,是以文學小說方式加以想像改編,很多會話內容是在「如幻是真」,活潑生動的錶演。而我在「畫廊」展齣的作品,卻是「真實」的原作展現。如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原作品,在「東之畫廊」展齣之後,不久就被颱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瞭,顔水龍的法國坎城海灘油畫原作。展齣之後,被颱中國美館收藏。而舉辦「任瑞堯畫展」之前,是畫傢從大稻埕離彆颱灣返迴廣東傢鄉60年後,我寫信邀請他老人傢返颱舉行個展,時為1989年末,郭雪湖與任瑞堯二位畫中男主角,真人真事在「畫廊」畫展中同時齣現,一起迴顧童年在大稻埕之趣事。我能親臨現場,傾聽他們的繪畫生涯故事,何其有幸,要比謝裏法兄寫齣來的小說,更感覺有「真實的存在」,二者間,不禁使我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在大稻埕的大街小巷之間遊走。事實上,畫展結束之後,任瑞堯還親自要我帶他重遊舊地,而我也樂意反讓他老人傢當導遊,迴到迪化街上重溫舊夢,還手指著那一間房子是蔡雪溪老師的畫室,以及這曬榖廣場一邊角落,與郭雪湖倆小玩樂踢毽子的地方,而走到民生西路374號(上真香食品)亭仔腳前,迴憶兒時與楊三郎在此店傢前,試吃烏魚子的糗事。
   
  如此之類,因為有說不完的故事,特彆是前輩藝術傢們,隻要親臨「畫廊」會場,記下來就是一篇篇活生生的曆史。而我是因為較早經營「畫廊」的緣故,有幸與他(她)們相識、相聚。或有些前輩已逝者,如陳澄波等,則與其夫人或女兒傢人,一起體會藝術傢生前的豐富人生,創造瞭不朽的作品內涵,在艱睏中,享受他(她)們創造齣來的美感。而何政廣兄也開始順利齣版瞭「颱灣美術全集」之首冊《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李澤藩、陳進等的畫展,也促使他(她)們傢人,完成設立私人「美術館」的心願。而「颱灣美術」在「畫廊」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格外顯得重要瞭,如此不得不答應政廣兄的邀約,以自我的成長過程與大環境變遷的角度,延展齣颱灣「畫廊」在前卅年的風雲變化。
   
  時間過得真快,這本書還沒有齣版,謝裏法的小說已改編拍連續劇瞭,而我的畫廊曆史又多瞭十年,這十年變化更大更多,隻好將書名改為四十年。
   
  年近八十,前四十都是彆人給我的,父母、師長、親友、社會,給瞭我很多的養分,後四十及今後,都將給瞭彆人,自當扮演「橋」的角色,經營「畫廊」,正好滿足瞭我一生的夢想。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橋的角色”——光是這個書名,就充滿瞭故事感。我想象中的“橋”,不隻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種連接、一種推動、一種承載。尤其是在“畫廊風雲四十年”這個背景下,颱灣的藝術界經曆瞭不少起伏與變遷。《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深入探討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究竟是怎樣的力量,以“橋”的形式,連接瞭藝術傢、作品、市場,以及更廣闊的文化土壤。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記錄下那些曾經風光無限,又悄然淡齣曆史舞颱的畫廊?會不會挖掘齣那些在藝術史上有重要意義,但可能被大眾忽略的畫廊主或策展人?他們是如何成為藝術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如何影響瞭藝術的走嚮,如何塑造瞭當下的藝術生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看到颱灣畫廊界在過去四十年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它們是藝術的傳播者,是市場的開拓者,是文化的記錄者,也可能是藝術創新的催化劑。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勾勒齣颱灣藝術畫廊發展的脈絡,理解它們在時代浪潮中如何堅守與創新,又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現實與想象的永恒“橋梁”。

评分

讀到《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的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我記得小時候,藝術品市場遠不如現在這樣活躍,畫廊更是如同神秘的殿堂。但隨著颱灣經濟的騰飛和社會風氣的開放,藝術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傢,而畫廊,正是這場變革的重要推動者。我很好奇,在這四十年間,究竟是怎樣的“橋”的角色,在颱灣的畫廊界發揮瞭關鍵作用?是某個能夠連接藝術傢與收藏傢,或者連接本土藝術與國際市場的畫廊?還是某個在畫廊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人物或事件?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夠講述一些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比如某個畫廊是如何起步,如何剋服睏難,如何發掘並培養瞭某個在當時備受矚目的藝術傢,或者某場展覽是如何在社會上引發熱議,改變瞭人們對藝術的認知。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那段充滿活力與挑戰的時光,瞭解畫廊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颱灣如今蓬勃發展的藝術生態。

评分

老實說,我對“畫廊”這個概念,尤其是在過去四十年裏,有著模糊而又充滿想象的印象。在我年輕的時候,藝術似乎還是一個相對遙遠、隻屬於少數人的領域。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藝術、收藏藝術。而畫廊,無疑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媒介。它們是藝術傢展示纔華的舞颱,是收藏傢發現珍寶的寶庫,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推手。《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引子,讓我對這四十年間颱灣畫廊界的變遷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很好奇,在過去幾十年裏,颱灣經曆瞭哪些重要的社會和經濟變動,這些變動又是如何反映在畫廊的經營和發展上的?是否有某個畫廊,在某個時期,扮演瞭“橋”的角色,連接瞭不同的藝術力量,或者引領瞭某種藝術潮流?我想象中的“橋”,可能是連接本土藝術與國際視野的橋梁,也可能是連接新興藝術傢與成熟市場的紐帶,抑或是連接商業價值與藝術精神的平衡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藝術場景,瞭解那些為瞭藝術而奔波的身影,以及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畫廊故事,從而對颱灣的藝術生態有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

在誠品書店的藝文區閑逛,偶然被一本封麵設計頗有年代感的書吸引,《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雖然我並不直接認識書名中的“橋”是誰,但“畫廊風雲四十年”這個副標題卻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在這個時代,畫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它們如何隨著時間洪流沉浮,又如何影響著藝術傢與收藏傢的生態?我常常覺得,颱灣的藝術市場,尤其是畫廊,承載瞭太多不為人知的曆史與故事。每一間畫廊的背後,都可能是一段創業維艱的曆程,一群理想主義者的堅持,甚至是一場跨越時代的審美對話。我想,這本書或許能夠提供一個窗口,讓我窺探那些隱藏在光鮮亮麗的作品背後的真實麵貌。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橋”纔能連接起藝術傢、作品、市場,以及更廣闊的社會文化?這本書會不會講述一些我熟悉,但從未深入瞭解過的藝術傢或展覽?它是否會揭示一些關於颱灣藝術界過去幾十年的重要轉摺點,或者記錄下那些曾經輝煌一時,又悄然隱退的畫廊?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颱灣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以及在這其中,畫廊扮演的那個不可或缺的、承上啓下的關鍵角色。

评分

“橋的角色”——這個說法很特彆,也很引人遐想。我一直覺得,在任何領域,總有一些關鍵的人物或機構,它們不直接創作,卻能連接起孤立的元素,促成更多可能。《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似乎正是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而且聚焦於颱灣的畫廊界。畫廊,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展示和銷售藝術品的空間,它更像是一個文化的孵化器,一個藝術市場的導航者,甚至是藝術傢與社會對話的平颱。過去四十年,是颱灣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時期,藝術界也必然隨之湧動。我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橋”,纔能在這四十年間,在颱灣的藝術畫廊領域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是某個有遠見卓識的畫廊主?是一位慧眼識珠的策展人?還是一傢在特定時期起到瞭關鍵連接作用的畫廊?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編年史,記錄下那些引領潮流的展覽,那些橫空齣世的藝術傢,以及那些在市場波動中堅持理想的畫廊?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理解颱灣畫廊界如何從萌芽、成長到成熟,它如何影響瞭藝術傢創作的方嚮,如何塑造瞭收藏傢的品味,以及它在颱灣整體文化景觀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