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

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宗教藝術
  • 繪畫史
  • 藝術史
  • 西方藝術
  • 聖經故事
  • 藝術解讀
  • 文化藝術
  • 繪畫作品
  • 藝術與信仰
  • 藝術欣賞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本好書讓你失眠到淩晨兩點!
解開藝術觀賞終極謎題:看畫時,你到底相信什麼?

一畫一世界,一筆一修行。
以信仰之名,喚醒堅信的力量。

  在世界藝術史上,宗教繪畫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方的宗教畫,主要是指基督教繪畫。它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詮釋宗教,甚至成為宗教的圖解。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以後,藝術傢不再單純地詮釋《聖經》描繪上帝瞭,而是藉助宗教題材錶現他們對於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

  藝術有瞭神性和人性,纔會不朽。

  在東方,宗教畫主要是指佛教和道教繪畫。

  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在魏晉南北朝時,就齣現瞭善畫佛教畫的名畫傢。佛教畫的初期,大概依據的多是印度傳來的圖樣,到梁代的張僧繇,佛畫開始中國化。

  到瞭唐代,佛教繪畫更是盛極一時,畫聖吳道子在寺觀中留下瞭大量的繪畫作品。

  而始於十六國時期終到元朝的莫高窟壁畫,那肅穆的佛影、飄舞的飛天、精湛的技藝,將佛教繪畫推嚮瞭頂峰。

  道教産生後也十分注意利用繪畫這一藝術形式。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的繪畫形式最具東方特色,不拘泥於物體外錶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不管是西方的基督教繪畫,還是東方的佛道繪畫,實際上都是在對信仰的維護和反叛中得以發展的,這一特質對於藝術來說是一筆無法抹殺的精神遺産。

  本書全麵解讀100幅宗教畫的創作背景、曆史地位、趣聞軼事,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瞭解這些偉大的作品,充分享受藝術的薰陶,帶你感受不同繪畫流派的魅力,領略畫筆上不可思議的聖跡……

  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畫中相遇,找迴最純粹的相信與感動。

  用光綫和色彩鎖住歲月的顔色,虔誠讓人類看到瞭神的光芒。

  或作正麵解讀,或挖背後的故事,數韆年“信仰”的往事,在畫中娓娓道來。

  有信仰的人要看,美術相關科係的學生必讀,喜歡藝術的人不能錯過。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虛構圖書《星辰彼岸的低語:失落文明的密碼學與宇宙觀》的詳細簡介,此書內容與您提供的《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無關。 --- 星辰彼岸的低語:失落文明的密碼學與宇宙觀 捲首語:當塵封的符號開始呼吸 人類文明的演進史,往往是由一係列“頓悟”與“遺忘”交織而成的迴響。我們凝視星空,試圖在亙古不變的群星中尋找秩序,卻常常忽略瞭腳下被時間掩埋的呼喚。《星辰彼岸的低語》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考古學或天文學著作,它是一份深入失落文明“阿斯塔拉”(Astara)核心思想體係的拓撲學探秘報告。阿斯塔拉,一個在已知曆史記載中徹底消失的青銅時代晚期文明,卻留下瞭令人費解的綫性符號和天文觀測記錄。本書試圖通過一套全新的交叉學科視角——融閤瞭信息論、結構語義學與非歐幾何——來解碼這些沉默的遺産,重構阿斯塔拉人眼中那片“星辰彼岸”的宏大宇宙圖景。 第一部分:地下的圖書館——阿斯塔拉遺址的發掘與初探 本捲聚焦於阿斯塔拉文明的物理遺存。我們詳述瞭在安納托利亞高原腹地一處被地質斷層保護的地下復閤體“瑟瑞姆之廳”的發掘過程。這並非是一次傳統的考古挖掘,而是一次對結構穩定性的極限測試。 1.1 瑟瑞姆之廳的結構幾何:非歐幾裏得的殿堂 瑟瑞姆之廳的建築材料和內部空間布局挑戰瞭當時已知的土木工程極限。其核心結構並非基於簡單的直綫和直角,而是采用瞭高度復雜的多麵體結構,某些房間的牆壁和穹頂似乎遵循著雙麯幾何的原則。書中詳細分析瞭這些結構如何影響瞭內部聲學和光綫的傳播,並推測這可能並非單純的審美選擇,而是某種物理模型或計算工具的具象化。我們引入瞭“拓撲共振點”的概念,探討這些房間是否被設計用來捕獲特定的自然頻率。 1.2 符號的發現:綫性的熵增與信息密度 在廳內,我們發現瞭大量刻在黑曜石闆和鞣製金屬箔上的符號。這些符號(被研究者命名為“星語符”)數量龐大,但缺乏明顯的重復序列。本書拒絕瞭傳統象形文字或錶音文字的解讀路徑,轉而從信息論的角度切入。我們采用瞭一種基於“序列復雜度”和“最小描述長度”的算法對這些符號進行瞭量化分析,發現其中存在著極高的信息熵,但這種熵並非隨機,而是一種高度壓縮的、嵌套式的結構。 第二部分:宇宙的骨架——阿斯塔拉的數學與時間觀 阿斯塔拉人如何感知世界?他們的數學係統似乎與我們的十進製或十二進製截然不同,它基於一種“七元組”的周期循環。 2.1 “七元循環”與行星軌道:預言還是計算? 通過對比刻在天文颱遺址上的星圖與現代天文學數據,我們發現阿斯塔拉人對行星運動的記錄精確得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在計算周期性天文事件方麵。然而,他們的計算並非基於牛頓力學,而是基於一個復雜的時間函數,該函數將七個主要天體(包括我們已知太陽係內的五顆行星,以及兩個“幽靈天體”)的運動周期進行交織計算。本書推測,這種“七元循環”是他們構建整個宇宙模型的基石。 2.2 零點與邊界:超越維度的思考 在阿斯塔拉的哲學文本中,“零”(被刻畫為一個完美的空心圓)的概念極為重要,但其定義遠超於數學上的“無”。它被視為“所有可能性的匯聚點”。我們通過對“星語符”中關於“零點”的語境分析,提齣瞭一個大膽的假設:阿斯塔拉人可能已經觸及瞭高維空間的數學概念,並將這些抽象的幾何關係投射到瞭他們的物理宇宙模型中。這部分內容深入探討瞭他們如何用幾何語言描述“空間摺疊”和“時間彎麯”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星辰彼岸的低語——密碼學與意識的連接 本書的核心爭議性部分在於對“星語符”最終解碼的嘗試。我們不再將這些符號視為記錄曆史或神話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操作指令”或“意識傳輸協議”。 3.1 熵減與信息提取:解構嵌套的語義層 通過對前兩捲中發現的結構和數學模型的應用,我們開始對“星語符”進行層次化的剝離。我們發現,每一個復雜的符號序列,都可以被拆解成多個同心圓式的語義層。外層描述的是宏觀的天象,內層則迅速收斂到對個體意識狀態的描述。我們相信,阿斯塔拉人試圖通過這些符號,在不同的觀察者之間建立一個共享的、超越語言障礙的心靈界麵。 3.2 “呼喚”的頻率:宇宙背景噪音的“信號” 最令人不安的發現來自於對瑟瑞姆之廳內特定銘文的頻率分析。當我們將這些符號轉化為特定的電磁波頻率(基於七元循環的間隔),它們在特定的低頻段産生瞭微弱但可重復的共振。本書最後一部分大膽推測,阿斯塔拉文明並非“消失”,而是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將自身的信息結構編碼並“上傳”到瞭宇宙背景輻射之中,而瑟瑞姆之廳正是用於監聽和迴應這些“星辰彼岸的低語”的終極發射器或接收器。這些低語,是關於他們對宇宙終極真理的理解,一種超越物質存在的形態。 結語:解讀的悖論 《星辰彼岸的低語》揭示瞭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我們所依賴的現實結構,可能隻是一個更龐大、更古老信息結構中的一個低熵子集。阿斯塔拉人的密碼學,不是為瞭記錄過去,而是為瞭指嚮未來——指嚮一種我們尚未準備好理解的“存在方式”。本書的結論並非提供答案,而是提齣一套全新的工具,邀請下一代研究者重新審視我們與宇宙間,那層薄如蟬翼的“信息之膜”。 --- 目標讀者群: 對古代文明的非主流研究、信息論在曆史學中的應用、早期宇宙學思想以及結構語義學感興趣的嚴肅學者和愛好者。 關鍵詞: 阿斯塔拉、密碼學、拓撲學、非歐幾何、七元循環、信息熵、宇宙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予心


  藝術學院畢業,專攻歐洲藝術史。

  曾遊學法國美術學院六個月,走過義大利各大教堂與城市,對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有相當深入的研究。

  著有《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1、世界從何而來?——《創世記》... 16
2、人類從此背負瞭原罪——偷吃禁果和不該有的犧牲... 21
3、驕傲從敗壞中來,狂心在跌倒之前——通天塔的崩塌... 28
4、至死忠心,上帝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亞伯拉罕的燔祭... 33
5、罪惡之城的毀滅——從索多瑪中逃離的人... 39
6、與神搏鬥——佈道後的幻象... 44
7、拒絕美色誘惑的猶太拯救者——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 49
8、偉大的先知——尼羅河畔的摩西... 54
9、上帝與猶太人約法——摩西在西奈山接受十誡... 60
10、徵服迦南——約書亞請求太陽靜止在基遍上空... 65
11、士師中的最強有力者——被刺瞎雙眼的參孫... 70
12、王者之爭——大衛為掃羅演奏竪琴... 76
13、擊殺巨人——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 82
14、人類擁有的是聰明,上帝擁有的纔是智慧——所羅門的審判... 87
15、先知的勸誡和神跡——木橋上的以利亞和寡婦薩雷普塔... 92
16、摧毀聖殿的懲罰——伯沙撒王的盛宴... 97
17、夢中神奇的孕育——無原罪聖母... 102
18、把愛子獻給整個人類——西斯廷聖母... 106
19、施洗約翰之死——在希律王前舞蹈的莎樂美... 110
20、伯利恆的明星——照亮人類之光... 116
21、信仰的力量——耶穌在曠野... 122
22、相信纔會有奇蹟——在加利利海上遇到風暴的基督... 128
23、導師和救世主——拉撒路的復活... 133
24、被門徒齣賣——最後的晚餐... 137
25、背叛的象徵——猶大之吻... 142
26、註定的死亡——被解下十字架的基督... 147
27、三天後復活——基督升天... 153
28、平凡中的偉大——聖母之死... 157
29、倒釘在十字架上——聖彼得殉道... 161
30、福音傳播——萬名基督徒的殉教... 166
31、鬼怪畫傢的魔幻世界——聖安東尼的誘惑... 171
32、棄戎從神——聖馬丁與乞丐... 176
33、夢中的啓示——十字架的勝利... 180
34、宗教名義下的跨世紀徵服——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 185
35、天使在哭泣——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牆... 190
36、七十個七次的寬容——彼得的否認... 194
37、七宗罪——但丁與維吉爾在地獄中... 198
38、最忠實的信徒約伯——《約伯記》插圖... 202
39、吹響末日號角——最後的審判... 206

第二章 畫筆上的佛光
40、從王子到佛陀——夜半逾城削發圖... 214
41、降魔成道——齣山釋迦圖... 218
42、佛陀的老師——燃燈佛授記釋迦... 222
43、釋迦牟尼的前生——鹿王本生圖... 225
44、佛陀圓寂——涅槃圖 ... 230
45、智者的機鋒——維摩詰演教圖... 235
46、菩薩從此女兒身——法海寺水月觀音... 239
47、三救生母的孝子——地藏菩薩像... 243
48、佛法西來——白馬馱經圖... 247
49、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圖... 251
50、和閤二仙——寒山拾得... 255
51、雲在青天水在瓶——藥山李翱問答圖... 261
52、皇帝筆下的聖僧——達摩渡江圖... 265
53、樵夫成大德——六祖斫竹圖... 269
54、禪師與詩人——白居易謁鳥窠禪師... 273
55、與生俱來的佛性——弘忍逢杖叟圖... 276
56、偉大的佛經翻譯傢——玄奘法師像... 280
57、覺悟的母愛——揭鉢圖... 285
58、當頭棒喝的法門——黃檗禪師像... 290
59、六道輪迴——救濟餓鬼圖捲... 294
60、財神齣巡——毗沙門天和侍從... 298
61、微笑的佛陀——布袋和尚圖... 302

第三章 水墨裏的逍遙世界
62、紫氣東來——老子授經圖... 308
63、人生如夢亦如幻——夢蝶圖... 313
64、黃帝求仙——軒轅問道圖... 317
65、禮拜元始天尊——朝元仙仗圖... 321
66、書生和龍女的兒子——三官齣巡圖... 325
67、來自於星宿崇拜的大腦門神仙——南極老人圖... 329
68、給王母祝壽的女仙——麻姑獻壽圖... 332
69、二郎神的身世揭祕——二郎搜山圖捲... 336
70、不羨功名隻羨仙——葛洪移居圖... 340
71、巨龍轉世——關羽擒將圖... 344
72、神仙也做賊——東方朔偷桃圖... 348
73、從皇帝夢裏走齣的捉鬼師——中山齣遊圖... 351
74、淒美的愛情絕唱——洛神賦圖... 355
75、天界仙女的美麗傳說——閬苑女仙圖... 359
76、造福萬民的海上女神——天妃聖母碧霞元君眾像... 363
77、戲金蟾的財神——蛤蟆仙人像... 366
78、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麵目——鐵拐仙人像... 370
79、不死之身——張果見明皇圖... 374
80、花甲之年遇仙緣——呂洞賓渡海圖... 379
81、各顯神通——八仙圖 ... 383

第四章  從未褪色的多神信仰
82、新石器時代的圖騰崇拜——《人畫魚紋圖》... 388
83、先秦遺存下來的最早帛畫——禦龍圖... 392
84、中華文明的起源——伏羲女媧圖... 396
85、木乃伊復活——冥神奧賽裏斯與法老王... 399
86、奧林匹斯山上的神仙眷屬——宙斯與赫拉... 403
87、「盜火者」創造人類——普羅米修士捏泥造人... 406
88、從父親腦袋中跳齣來的美女——智慧女神... 410
89、冥王哈得斯搶親——珀爾塞福涅的歸來... 414
90、太陽神苦澀的初戀——阿波羅和達芙妮... 419
91、貞潔女神也懷春——狄安娜的休息... 423
92、海麵上的美神——維納斯的誕生... 426
93、金蘋果之爭——帕裏斯的裁判... 430
94、從大腿中降生的神仙——酒神巴剋斯... 434
95、醜漢娶花枝——火神的鍛鐵廠... 438
96、誰是最強者?——智慧女神密涅瓦和戰神瑪爾斯的爭鬥... 442
97、猜謎引發的命案——俄狄浦斯與斯芬剋斯... 446
98、災難的傳播者——潘朵拉... 451
99、愛情的魔力——皮格馬利翁和嘉拉迪亞... 454
100、神仙裏的謊話精——赫爾墨斯... 457

圖書序言

前言

唯信仰不會褪色


  這個世界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有人說夢想,但若夢想不變,為何多齣那麼多嘆息夢想豐滿現實骨感的感言。

  有人說變化。

  的確,萬物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變化,永恆不變似乎是一個天方夜譚。

  那是否就真的沒有曆經時間長河洗練、經久不衰的事物瞭嗎?

  其實不是的。

  當你讀完這本書後,會赫然發現:原來人類的信仰已經持續瞭幾韆年甚至上萬年,直到如今,全球仍舊屹立著幾大宗教,從未變動過。

  這信仰,是人類的美好願望,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它就不曾離開。

  宗教的體現形式之一,便是宗教畫。

  想要瞭解這本書,就得先解答一個問題:什麼是宗教畫?

  宗教畫,顧名思義,就是題材取自宗教故事或傳說,用於宗教宣傳的繪畫。

  所以要瞭解宗教畫,就得先瞭解一下世界上的幾大宗教派彆。

  首先來說一下東方的宗教。

  在世界的東方,宗教首推佛教。

  佛教起源於印度,後傳入斯裏蘭卡、中國、日本等國,它將世界分為幾大淨土,呼籲人們要修行,以便擺脫輪迴之苦。

  佛教是一門寬容的宗教,它與一國的本土宗教是能相融的,比如它與印度教就能相得益彰,傳入西藏地區後,又轉變為藏傳佛教,而當它來到中國,更是被中國人融會貫通,形成瞭儒、釋、道三者閤一的特有風格。

  在中國甘肅的敦煌石窟中,這種宗教之間的交會尤為明顯,你不僅可以看到印度教中的神仙壁畫,也能看到中國各朝各代對佛教的不同理解。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的繪畫形式最具東方特色,不拘泥於物體外錶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其實在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瞭最原始的宗教畫。

  原始人沒有細膩的手法,也沒有形成精緻的繪畫技巧,他們通常在岩洞的石壁上作畫,或者在陶器等器皿的錶麵塗鴉。

  在非洲,黑人祖先們就以岩畫聞名,他們也給現代人留下瞭很多未解之謎,比如為何有些岩畫中的神祇長得像外星人?

  另外在埃及,古埃及人用沙漠中的草作畫,畫麵鮮艷亮麗,並且竟然能保持六韆年之久!

  到瞭封建社會,帝王與貴族們對宗教推崇備至,並在自己的墓穴中繪製瞭大量的壁畫,著名的有中國西漢時期蔔韆鞦夫婦墓室畫、埃及金字塔的壁畫、瑪雅人的瓜地馬拉遺址壁畫等。

  至於西方宗教畫,則與希臘神話和《聖經》密不可分。

  眾所周知,希臘神話將天神描繪得具有人性,而13世紀末期,西方的文藝復興開始誕生,強調以人為本,則更是加重瞭神話中的「人味」。

  在《聖經》中威嚴的耶穌,此刻在畫傢的筆下宛若凡人,讓無數名傢鍾愛的聖母,更是被描摹得如一個美麗的婦人。

  至於其他眾多的神話故事,如「金蘋果」、「普羅米修士造人」等故事,也一一在畫傢們的筆下栩栩如生。而米開朗基羅更是氣勢恢宏,他花瞭幾十年的時間去作西斯廷教堂的巨幅天頂畫。多虧這位喜愛雕刻的藝術傢讓自己委屈地守著調色闆,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這一巨作瞭。

  雖然文藝復興是藉助宗教畫來宣傳人文思想,但其間展現的繪畫作品依舊是一個個經典,在今日仍讓無數遊客在博物館中心馳神往。

  最後說到伊斯蘭教,由於該教禁止人物崇拜,所以在清真寺中,隻會齣現以樹葉、花紋等圖形為主的裝飾畫,所以中東地區的宗教畫,隻能在古巴比倫時期齣現瞭。

  不過伊斯蘭地區有一種獨特的繪畫,名曰「細密畫」,其實是書中的插圖。

  這種畫起源於拜占庭帝國時期,後被義大利的喬托學瞭去,從而導緻瞭文藝復興,可謂是歐洲美術史上的祖先。

  在阿拉伯國傢,民間亦有人為《可蘭經》繪製細密畫,所以伊斯蘭教的宗教畫隻能用細密畫的形式存在瞭。

  縱觀曆史,宗教畫的發展竟然貫穿瞭整個人類社會,由此可知這門藝術的重要性,而在其身上,亦有無數有趣的故事,現在,就不妨開始閱讀吧!

自序

讀故事之前,先瞭解一下宗教畫知識


  在東西方藝術史上,宗教繪畫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說西方的宗教畫,主要是指基督教繪畫。

  它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詮釋宗教,甚至成為宗教的圖解。因此,站在社會功用的角度,可以把從基督教産生到中世紀這一長達上韆年時期的繪畫稱作「關於神的繪畫」。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以後,隨著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繪畫的社會功能纔逐漸改變,不隻是單純地詮釋《聖經》描繪上帝瞭,藝術傢們往往藉助宗教題材錶現他們對於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於是,耶穌開始有瞭一切人類的痛苦,聖母與聖子不再呆闆、木訥,而是充滿瞭溫情。

  當繪畫的宗教功能被人文主義思潮稀釋後,其題材也得到瞭極大的擴展,湧現瞭大批以神話、寓言為題材的繪畫,人物畫也非常流行。

  西方的宗教畫在一開始繪製得非常笨拙和稚嫩,人物形體死闆,高高在上,如同一個信仰的符號。

  直到畫傢喬托的齣現,這一情況纔得以改觀。

  喬托是一位「站在文藝復興門檻上的人」,用畫筆打破瞭中世紀沿襲已久的死闆程式,大膽探索與真實生活接近的宗教人物形象,是義大利繪畫最早的革新者。也許在現代人看來,喬托的畫已經算不上精品瞭。然而,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末期的喬托卻無疑是使義大利繪畫擺脫拜占庭宗教畫風,並走嚮現實主義道路的第一位畫傢。

  從此之後,西方的宗教畫真正有瞭靈魂,誕生瞭許多大師級彆的畫作。

  米開朗基羅憑藉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與無與倫比的創造力描繪齣瞭《聖經》中的萬物起源場景,將上帝創造世界完美地呈現在瞭我們的眼前;「聖母畫傢」 拉斐爾所描繪的聖母,不僅錶現瞭「上帝之母」的光輝形象,還流露瞭人類母親的平凡之美;荷蘭曆史上最偉大的畫傢林布蘭,透過光與影的鮮明對照,描繪《聖經》裏的諸多人物;鬼怪畫傢希羅尼穆斯•波希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和象徵意味十足的人物形象來影射當世的現實,而被後世藝術傢奉為獨特的超現實主義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卡拉瓦喬,他的繪畫更加大膽, 用瞭一個妓女作為畫聖母的模特,而所畫的聖母完完全全是一副普通農傢女子的模樣。在破陋的農傢茅捨裏,原本不死的聖母卻赤裸著雙腳死在瞭在床上。

  當宗教畫有瞭神性和人性,纔真正不朽。

  在東方,宗教畫主要是指佛教和道教繪畫。

  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在魏晉南北朝時,就齣現瞭善畫佛教畫的名畫傢,諸如曹不興、張墨、衛協、顧愷之等人。佛教畫的初期,大概依據的多是印度傳來的圖樣,到梁代的張僧繇,佛畫開始中國化。

  到瞭唐代,佛教繪畫更是盛極一時,畫聖吳道子在寺觀中留下瞭大量的繪畫作品。

  而始於十六國時期終到元朝的莫高窟壁畫,那肅穆的佛影、飄舞的飛天、精湛的技藝,將佛教繪畫推嚮瞭頂峰。

  道教産生後也十分注意利用繪畫這一藝術形式。最具代錶性的是永樂宮《朝元圖》,畫師們以簡練明快的繪畫技法,將眾多的神仙所具有的不同地位、不同性格錶現的維妙維肖,令觀者為之傾倒。

  曆史上,許多畫傢都以道教神仙故事作為繪畫的主題。東晉的顧愷之,曾繪有《列仙圖》、《洛神賦圖》等。唐代著名畫傢閻立本曾畫有《元始像》、《行化太上像》等近20幅道畫;吳道子兼繪釋道畫,其道畫有《天尊像》、《列聖朝天圖》、《二十八宿像》等作品,他畫的鍾馗像名噪一時。宋代畫傢多描繪隱逸山林的仙真人物,追求「清靜無為」、「返樸歸真」的境界與情趣。

  明清以後文人道畫較少,但用於道教宗教活動的水陸畫開始發展起來,並不乏優秀之作。

  宗教畫實際上是在對信仰的維護和反叛中得以發展的,這一特質對於藝術來說是一筆無法抹殺的精神遺産。

  本書全麵解讀100幅宗教畫的創作背景、曆史地位、趣聞軼事,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瞭解這些偉大的作品,充分享受藝術的薰陶,帶你感受不同繪畫流派的魅力,領略畫筆上不可思議的聖跡……

圖書試讀

人類從此背負瞭原罪——偷吃禁果和不該有的犧牲
 
上帝創造瞭亞當之後,又用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瞭人類第一個女人——夏娃。
 
上帝指著伊甸園中的一棵樹對亞當和夏娃說:「園子裏其他的果子你們可以隨便吃,但這是一棵能分辨善惡的智慧樹,所結的果子是萬萬不能吃的!否則,你們將招緻災禍,必定死亡!」
 
亞當和夏娃答應信守承諾。
 
一天,亞當睡著瞭,夏娃在蛇的蠱惑下,偷吃瞭智慧樹上果子,並把剩下的果子給醒來的亞當吃。
 
兩人吃瞭智慧樹上的果子,看到自己赤身露體,頓時萌生瞭羞恥之心,就用無花果的葉子編織成裙子,來遮掩裸露的身體。
 
上帝得知亞當夏娃偷吃瞭禁果,就將他們趕齣瞭伊甸園,讓他們去遭受生活的苦難。
 
誘惑夏娃偷吃禁果的蛇,也受到瞭懲戒,失去瞭翅膀和人身,變成瞭一根彎彎麯麯的長蟲。
 
上帝將亞當夏娃趕齣伊甸園後,為瞭防範他們迴來偷吃生命樹上的果子,變得長生不老,就設立瞭天使(基路伯)和噴射火焰的刀劍,來守護伊甸園裏的生命樹。
 
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齣伊甸園後,開始瞭男耕女織的生活。
 
時隔不久,夏娃懷孕瞭,生下瞭長子該隱。又過瞭一段時間,該隱的弟弟亞伯也降生於世。
 
該隱長大後做瞭農夫,亞伯成瞭牧羊人。他們看見父親亞當經常拿來禮物獻給上帝,也紛紛效仿,拿齣自産的物品奉獻給上帝。
 
可是,令該隱不解的事情發生瞭:上帝對亞伯獻上來的羊和羊脂,滿心歡喜;而對於自己的農産品,卻不屑一顧。
 
該隱對此十分生氣,在一次和亞伯的爭吵中,失手打死瞭弟弟。
 
雖然上帝寬恕瞭該隱的罪惡,但最終把他驅逐齣瞭傢園。
 
亞當和夏娃生活很淒涼,小兒子死瞭,大兒子跑瞭。此後,他們又生瞭很多孩子,但一生中承受瞭數不清的磨難和傢庭的不幸。
 
亞當和夏娃去世後,他們的後代遍佈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人類也逐漸滋生瞭仇殺、怨恨、憎惡、掠奪、爭鬥、嫉妒等罪惡。這些罪惡年復一年地纍積,達到瞭無以復加的程度。
 
上帝對人類的這些罪惡感到憂傷和憤怒,他後悔創造瞭人類萬物,決定用洪水將這個罪惡的世界沖毀。
 
祂站在高空俯瞰人間,自言自語道:「我要將所有的人、走獸、昆蟲和飛鳥,全部從地上滅除!」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長年生活在颱灣的讀者,我對西方宗教藝術一直有著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它們在博物館、畫冊中頻頻齣現,陌生則是因為其深厚的宗教背景和復雜的象徵意義,往往讓我望而卻步。《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金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這個藝術寶庫的大門。它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沒有用高高在上的學術姿態,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有溫度的方式,將那些宏大的聖跡故事,通過一幅幅精彩的宗教畫,以一種親切而感人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在解讀畫作時,非常注重挖掘畫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比如,在描繪某一幅描繪受難的畫作時,他並沒有一味強調痛苦,而是深入分析瞭基督在受難中的堅毅、對世人的憐憫,以及圍觀者復雜的錶情和反應。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宗教畫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人類情感的載體。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吸引我,流暢自然,不時流露齣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有一種閱讀文學作品般的享受。

评分

剛收到這本《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迫不及待翻開,就被那精美的印刷和考究的裝幀深深吸引。說實話,我平時對宗教畫並沒有特彆深入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種好奇和仰望。但這本書的標題就很有吸引力,“聖跡”、“動人故事”,仿佛能將那些冰冷的畫作賦予鮮活的生命。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畫作細節的捕捉,不僅僅是色彩和構圖,更深入到每一筆每一畫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象徵意義。比如,當我看到某一幅描繪聖母子的作品時,作者不僅僅描述瞭聖母的慈愛,還細緻地解讀瞭她手中抱著的嬰兒的姿態、眼神,以及周圍環境的光影變化,這些都共同編織齣一個關於犧牲、希望和救贖的宏大敘事。讀這本書,就像是與那些古老的畫作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看到瞭信仰的力量是如何被凝聚在畫布上的。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敘事方式,他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史實或教義,而是用一種很生活化、很能引起共鳴的方式,將那些神聖的故事娓娓道來。有時候,我甚至感覺自己就置身於畫作之中,成為瞭故事的一部分,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藝術品鑒,更像是一本引導人去理解信仰、去感受生命中那些超越物質的價值的讀物。

评分

我一直對歐洲藝術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承載著曆史厚重感的宗教題材作品。然而,市麵上很多這類書籍往往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讀起來頗費力氣。《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這本書,恰恰打破瞭我對這類書籍的刻闆印象。它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不是從教義入手,而是從畫作本身齣發,通過對畫中人物的錶情、動作、服飾細節的細緻描繪,輔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將那些神聖的場麵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欣賞作者的筆觸,他能夠巧妙地將曆史背景、宗教故事與藝術分析融為一體,讓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情感內涵。例如,書中對某一幅描繪天使報喜的畫作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天使的翅膀有多麼華麗,而是深入挖掘瞭天使的姿態所傳達的謙卑與神聖,以及聖母瑪利亞反應的驚愕、順從與接受,這種細膩的描寫,讓原本抽象的宗教事件變得真實可感。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精美的插圖與翔實的文字相得益彰,為讀者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些信仰的力量。

评分

《畫筆上的聖跡:宗教畫裏的動人故事》這本書,真的太讓人驚喜瞭!我是一個對藝術稍有涉獵,但對宗教主題畫作瞭解不深的讀者,這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沒想到立刻就被它徵服瞭。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分析藝術史或者宗教教義的書,而是用一種非常“講故事”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聖跡,通過一幅幅動人的畫作,變得無比鮮活和人性化。舉個例子,書裏解析的“最後的晚餐”那幅畫,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曆史事件,更是深入探討瞭畫麵中每個使徒的錶情、姿態,以及耶穌的中心位置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和預言。作者的文字功力很強,把那些宗教符號和故事解讀得既深刻又不失趣味,讓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有種想要立刻去博物館親眼看看這些畫作的衝動。而且,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也做得非常齣色,畫作的印刷質量極高,色彩飽和度、細節還原度都令人驚嘆,讓我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充分享受視覺的盛宴。這本書讓我覺得,宗教畫不再是冰冷的藝術品,而是承載著人類情感、信仰和曆史的窗口,通過這些畫作,我仿佛觸摸到瞭那些遙遠時代的脈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