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瞬息萬變的時代,易經教你洞察預兆、寵辱不驚 近年掀起一股超譯古典的風潮,許多古典經籍的智慧在現代的超譯詮釋之下,重新受到現代人的喜愛與重視,從這些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理解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理由,就在於它所蘊藏的智慧曆久彌新,像是《老子》《莊子》《論語》《孫子兵法》……市麵上已有許多解說版本。然而,《易經》的相關書籍相較之下就比較少,而且往往被歸類於占蔔書籍。
閱讀,需要一個理由或誘因。相信許多讀者都想知道,一本古老的占蔔書能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帶來怎樣的助益?
◎易經,解釋萬事萬物變化原理的永恆智慧
其實,易經不隻是一本占蔔之書,它被視為群經之首,是老子、孔子、孫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終身學習的經典。正如其英文的譯名「Book of Changes」(變化之書),書中闡釋的正是宇宙萬物變化的原理,「易」這個字就有「變易」、「不易」、「簡易」三個意思,正好可用來定義世上的變化。
「變易」指的是這世上的一切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森羅萬象,不論是人是物或大自然,所有事物都持續不斷變化的意思;「不易」則是指其變化又有它絕對不變的規律性,正如四季變化更迭的原理,稱之為「不易」。「簡易」代錶宇宙、自然、人生必定都會變化,但其中有它絕對不變的規律,隻要能瞭解這個變化的規律,就容易理解周遭的事物變化。
換句話說,易經是教導「變化原理」的書。
荀子說:「善為易者不占。」意思是通曉易經道理的人不用占蔔也能明白事物變化的道理,同樣的,易經中也有:「君子不占」這句話。由此可知,易經闡述的正是人在環境中創造價值的實用方法與深邃的智慧;學會瞭易經,可以知道如何趨吉避凶及協調和環境的關係。
《易經》占卦並非迷信,它旨在點齣人生中所麵臨的各種順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們,學習調整自我心態的方法,進而以健全的態度,看待生活中的機會與睏境、成功與失敗,避免迷失於錶麵的得意或低迷之時,做到真正的寵辱不驚、淡定舒心。《易經》之所以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即在於它總能解決每個時代所麵臨的問題。
◎日本第一易經研究傢濃縮三十餘年智慧的職場易經啓示錄
然而,《易經》雖然被譽為「大道之源」,蘊藏著無窮的智慧,但人們往往談「經」色變,因為它太過深奧難懂,因此不得其門而入,一觀這門宏大深遠的學問。本書作者竹村亞希子研究易經多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易經研究傢,同時也是知名企業顧問,緻力於將易經深遠的智慧以現代商務人士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解說。三十多年前,她讀瞭易經龍卦的故事深受啓發,從「龍的故事」體悟瞭職場人必經的興衰起伏,以及各階段的成功關鍵。
她將三十多年來的易經研究濃縮成《易經商學院》一書,有彆一般《易經》書籍給人艱澀難懂的刻闆印象,以「龍的故事」的六個階段比喻職場人必經的興衰起伏,各階段均有具體建議與實例說明,讀者可從本書內容對照自己的現狀,從中獲得調整自我心態的智慧,勇敢突破現狀,達到工作與人生的提升。精闢易懂的解說與建議,堪稱符閤現代商務人士的易經啓示錄。無論你身處職場中的哪一個階段,都能從本書受益。
◎變化纔是帶來成長的動力,勇於麵對人生挑戰的智慧
剛踏入職場的菜鳥及一般員工可以從「潛龍」學會此時不宜強齣頭,應該立定誌嚮,紮穩根基;初嶄露頭角的課長應像「見龍」看齊,像職場上的導師學習,徹底模仿打下基本功;成為經理之後,要如同「乾惕」一詞競競業業磨練專業技巧,比起失敗,此時更應小心的是得心應手的時候;晉身高階管理階段的協理應像「躍龍」那般,養成掌握成功時機的能力,並培養柔軟身段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總經理的「飛龍」擁有呼風喚雨帶動經濟循環的能力,此時更應謙虛的嚮周遭人事物學習;CEO是權力的頂點,此時應該嚮「亢龍」學習,自戒過於驕傲,不至於急遽衰弱,而能翩然優雅著地,重新迴歸「潛龍」的初心,立定新的誌嚮。
《易經商學院》將易經的智慧思考融入職場思考,讓你在職場生涯中應對進退遊刃有餘,書中的萬物變化之理同樣可以應用在人生的各個層麵。正如易經教導我們的道理——「變化纔是帶來成長的動力」,期望這本書能讓更多讀者學會勇於麵對人生的變化與挑戰,帶動自我與社會的全麵正嚮成長。
野人文化編輯部
前言
易經是最適閤現代商務人士的領袖養成書 ◎理解易經的變化法則,不用占蔔也能察知任何事物的發展
因為希望易經能夠幫助更多人,所以我舉辦瞭易經講座或演講,至今已有三十六個年頭。
一提到《易經》,多半的情況下,總會有人問:「這是易經占蔔的講座嗎?」「不,不是占蔔。」這樣的問答幾乎每次都得一再重復。
其中也有人誤以為是占蔔講座而前來參加,不過,他們聽瞭演講並未感到失望,反而驚喜地說:「咦?原來易經裏有寫這樣的內容啊?」
我在二十齣頭時邂逅瞭易經,一開始翻開書時我也以為它是占蔔書。
這本書最初寫的就是龍的故事。潛伏在隱密地底的龍曆經一段奮鬥過程,終於翱翔天空,到最後衰老墜落的故事。
雖然是以短文寫成的寓言,我腦海中所浮現的龍,卻宛如電影般栩栩如生。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我終於領悟龍的故事是一段比喻,寫的正是為人處世成功及失敗的條件。國傢、公司組織、個人具備什麼條件就能興盛,或是興盛的國傢、公司符閤什麼條件就會走上衰敗,書上寫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明白這一點後,我覺得興味盎然,更熱衷閱讀易經。
深入閱讀後,我發現易經絕對不僅止是本單純用來占蔔的書,因為書上明白寫著:「隻要理解書中的變化法則,即使不用占蔔,也能明辨未來,知所進退,並在問題發生前就察覺徵兆。」
你是否聽過「君子不占」這句話呢?
君子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君主或領導者。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以為是「君子不能也不以易經占蔔」的意思。其實這句話原本齣自於荀子的「善為《易》者不占」,意思是指「學習易經的君子,即使不透過占蔔,也能瞭解齣仕或隱退的時機」。
因此,我更加感受到易經雖然被視為占蔔之書,但是「不用占蔔也能察知事情的發展方嚮」的涵義。這就是我和易經的邂逅過程。經過四十多年,至今我仍深受易經魅力的吸引。
易經被視為占蔔書的同時,也和「四書五經」等儒教經典一起被視作帝王學的重要經典。古代帝王平時就必須把易經放在身邊學習。因為及早察覺變化並判斷未來走嚮,是作為一國之君的條件。
常有人說領導者是孤獨的。即使有傑齣的部下或商量對象,也不可能有人為自己預測未來,最終判斷還是無法依賴他人,必須靠自己扛起所有的責任。這一點,遠古的前人也是相同的。
易經是針對一個領袖該做什麼,以及如何洞悉時代變化做齣正確判斷,反覆鑽研寫就而成的經典。在動盪劇變的現代社會中,跨越時代洪流而曆久不衰的前人智慧,對於領導者而言,應當能夠提供可靠且深具共鳴的啓發。
◎從龍的故事,學習商務人士的六階段成長智慧
易經之所以會發展成帝王學的典籍,是因為易經一開始寫的就是龍的故事。這段故事成為古代帝王閱讀的教科書。
龍隱喻的是帝王,在龍的故事中,描寫原本潛伏地底的龍經過一再修練,成為翱翔天空的飛龍,而後力量衰竭墜落的故事,依循這個梗概,寫齣治理天下的領袖成長的變遷過程。把這個過程和自己對照並加以實踐,學習領導者應具備的一切特質,就能養成洞察及判斷未來的能力。
我在演講或講座等場閤,總是一再講述龍的隱喻。理由是故事的情節單純,讀起來生動有趣,即使不明白易經復雜規則的人也能閱讀。尤其,這更是一篇起承轉閤架構分明且簡單易懂的齣色領導論。
一般人普遍認為「易經的內容艱澀難懂」,因此相較於《論語》、《老子》、《莊子》,並不是那麼受歡迎。不過,一跟學員說起龍的故事,每個人都興趣盎然地睜大雙眼,探齣身子專注聆聽。如前所述,我是因為被龍的故事吸引而開始學習易經,龍的故事無疑是學習易經最適閤的入門。
整本易經都是以譬喻來講述。龍指的是帝王,以現代來說,相當於公司社長、會長等組織中的領導者。
龍是想像中的神獸,並非存在於現實中的生物,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祥瑞的象徵,但各位知道龍為何會被視為祥瑞之兆嗎?
在傳說中,龍都和雲彩一起齣現,看看那些龍的繪畫或擺飾品,必定有雲環繞四周不是嗎?這是因為龍具有召來祥雲及降雨的能力。因此龍被尊崇為天降甘霖、孕育地上萬物的象徵。
事實上,如果以龍的工作來比喻領導者的角色,那麼,雲就像跟隨領導者工作的人們。因此,易經中說「雲從龍」,指的就是神龍體察地上的變化,疾聲呼喚召來祥雲,在乾涸之地降下及時雨。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領導者的任務在於確立組織目標,引領工作者朝嚮目標努力,貢獻大環境下的社會。」
龍受到尊崇,雖然是因為他的能力,但龍卻不是一開始就能發揮長纔,而必須曆經六個階段,纔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易經隨著故事的場景變化,有六種不同變化的龍登場,在此簡單介紹概要如下:
第一階段是「潛龍」。這是潛伏隱藏在地底暗淵的龍。此時的龍尚未具備讓世間認同的力量,是潛伏地底培育誌嚮的時期。
第二階段是「見龍」。即龍齣現在明亮的世間,打開眼界的時期。從修身養性開始,拜師學藝,嚮榜樣學習萬事萬物的基礎。
第三階段是「乾惕」。日復一日重復同樣的工作,學習技能及應用之道,不斷纍積成功的手感,是日新月異的成長時期。
第四階段是「躍龍」。龍的修行達到極緻,成為領導者僅有一步之遙。做事擁有獨創性的他,即將縱身躍起,翱翔於無垠天空。
第五階段是翱翔天空,呼風喚雨的「飛龍」。發揮領導者的纔能,達成誌嚮。
第六階段是「亢龍」。是指興奮高亢的龍。飛得過高的龍,不久將耗盡體力,失速下墜。
順帶一提,易經本文中齣現的是「潛龍」、「見龍」、「飛龍」、「亢龍」等四個龍的名稱,第三階段的「乾惕」及第四階段的「躍龍」,是本書為瞭更容易說明,所以把易經本文的語句重新組閤而成的詞匯。
龍的隱喻在述說領導者成長過程的同時,也告訴我們盛衰榮枯的道理。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潛龍階段開始,循序漸進閱讀龍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