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青年的吶喊

1947青年的吶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小說
  • 抗戰
  • 青春
  • 烽火歲月
  • 戰爭
  • 愛國
  • 成長
  • 文學
  • 1947
  • 紅色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70年前,他們對抗暴政,提起瞭槍;
70年後,我們抵抗遺忘,拿起瞭筆。

  當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逐漸凋零,傷口痊癒的可能也越來越渺茫,麵對如此嚴峻的時刻,我們決定拿起筆,就像70年前拿起槍枝的前輩們一樣,進行對抗。

  「1947:青年的吶喊」一書書名,是在訪問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先生時,他給我們的靈感。在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有許多年輕人不畏局勢,提起槍枝保衛傢園、意圖顛覆貪汙政府,蔡伯壎先生說:「這是青年的吶喊。」

  反思現今的社會,青年普遍對於社會冷漠,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似乎越來越稀薄。迴顧颱灣這塊土地上的曆史發展,因長期陷於外族與殖民統治底下,反抗的故事與精神隨著時間脈絡承襲不斷。如今,承襲著前人努力而發展至今的颱灣民主,身為颱灣青年的我們究竟要如何承接下去?

  「欲行--ê,是啥物款ê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部共生青年組閤


  以閱讀相關文本、傾聽相關故事,理解當時代的事件發展脈絡與行動成因,再藉由小旅行、展覽、共生音樂節等讓更多人能夠重新記憶這些被刻意濛蔽的曆史,用庶民的角度來協助威動轉型正義具倫,令颱灣的民主根基可以更為紮實、穩固。
 

圖書目錄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颱灣獨立樂團專訪  
金屬青年心中的正義之花──火燒島  
用母語唱齣的社會批判與關懷──張睿銓  
不該被遺忘和原諒的曆史──阿雞GLOJ  

青年的吶喊──中部二二八與二七部隊  

二二八戰士人物專訪  
民主農夫──黃金島  
被遺忘的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
青年自衛隊的犧牲──林纔壽  

颱灣轉型正義工程何處去?──談由下而上的庶民建構  
228七十週年的個人反省──鄭南榕、和平紀念日、轉型正義
消失的曆史:二二八事件中的女性角色
一輩子的苦刑:二二八的政治寡婦
自己的歌,自己決定
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以《萬神》反思颱灣的社會現況

二二八未究的責任
加害者的麵貌

中部二二八人物群像  
 

圖書序言



天猶未光,欲行的路,咱互相扶持  


  2013年共生音樂節首次於颱北舉辦,當時中部地區即有不少學校學生參與,隨後,考量到區域間的時空差異,為免去舟車勞頓,以及關照在地曆史情感與生命經驗的特殊性,遂於2014年暑假,籌組中部共生青年組閤。

  中部共生的誕生,一開始並非以大型集結為核心思考,反而是社團性質的纍積,透過讀書會、議論會,討論二二八曆史事件,並從中探索如何麵對廣大群眾對二二八的理解與認識。於是,最終決定要以青年尋找曆史的姿態,麵對颱灣社會,從2014年底到2015年期間,閱讀、尋找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痕跡,一直是成員努力的重點,整理中部地區二二八人物故事、尋找二二八事件人文地景、探索二七部隊的故事等等,最後,第一屆走找颱中二二八事件的導覽,總共培育瞭10位導覽員,並有將近三百位民眾參與。

  曆經首屆的經驗洗禮,第二屆中部共生的動能不減反增,閱讀曆史、探索故事成為團隊的核心工作,在許多前輩的協助之下,甚至擴大導覽工作,培育超過20位導覽員,並帶領1韆多位民眾,走過颱中、彰化、南投等地,重新站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地點,述說當時代颱灣人的受難經驗。

  我經常驕傲地跟朋友介紹,中部共生青年幾乎都不是曆史、文學相關領域學生,但是他們樸實地希望透過自己的方法追尋這段曆史,以閱讀、以行走,再經過思考消化、相互討論等等,麵對社會大眾,偶爾還要受到挑戰或質疑,然後再進修、辦研習,討論到三更半夜,比本科係學生還要認真。這樣貢獻時間與生命,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勇氣與責任感。不誇飾地說,他們似乎承接著二二八英靈的某價值精神,在這天欲光未光的夜裏守護思想燭火。

  去年(2016)在中部共生音樂節現場,有兩三位辛苦的青年夥伴,站在現場佈置的「二二八故事屋」裏麵,身旁有樂團錶演、有真人圖書館現場演講,有琳瑯滿目的議題社團與各類攤位,但他們整日沒有離開,連休息、喝水、吃飯都要人特彆提醒,專注地為每一個走進帳篷裏的人解說,從三二事件、二七部隊成立、烏牛欄戰役,到謝雪紅、鍾逸人、黃金島、古瑞雲等等,好像這些前輩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奮力地述說他們的事蹟。

  對我而言,中部共生音樂節最令人感動的,或許不是有一萬多參與人次,也不是這個活動能帶動多少價值互動,而是有這麼一群青年,願意獻身,分毫不取,貢獻心力,以純真心靈付諸實踐,療癒颱灣的曆史傷痕。

  中部共生第三年瞭,在颱灣民俗思維中,這一年稱作「圓滿年」,這些青年麵對各種襲奪、嘲笑、批判,卻依然昂揚挺立。在颱中要經營議題、凝聚青年力量並不容易,誰知道,他們一麵要籌備音樂節,溝通樂團,促進樂團對議題的互動,還要尋找藝術傢,溝通想法,創作版畫等等,同時竟還能著書立論,完成這本雜誌書甚至集結齣版,著實令人感動。

  雖然中部共生走得懵懂莽撞,但總有許多前輩願意助力,無論是知識結晶的纍積,實務工作幫忙,都共同促成這些青年的成長與進步,實難以在此一一唱名緻謝,隻能銘感於心,感謝有那麼多長輩願意提供年輕人發揮的舞颱。颱灣社會轉型正義的道路纔剛剛起步,一如今年中部共生與北部共生相持不下的兩個主題討論:「天猶未光、欲行的路」,在這處於昏暗不明的時刻,未來我們還需要並肩而行。
 
溫宗翰/中部共生青年組閤發起人

圖書試讀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中部共生青年組閤起源於第一屆、第二屆「共生音樂節」,北上參與擺攤的中部異議性社團學生;在三一八佔領運動中,幾位動員群眾北上的學生有感於中部地區的青年缺乏運動組織網絡,也發現許多議題無法在地方上被耕耘、擴散,往往隻能帶到颱北發聲,除瞭耗費交通成本外,也顯示運動資源傾斜的現象嚴重。遂於2014年起身成立中部共生青年組閤,重新以在地、庶民的觀點迴顧「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脈絡;在瞭解中部二二八的殊異性後,我們閱讀相關文本、書籍及口述訪談,深入探究事件發生原因,並開始嘗試透過草根的基層組織力量,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段曆史的輪廓,進而思考如何參與轉型正義的推動工作。

1947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一直是颱灣人心中的陰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此歸咎於颱灣人受日本殖民教育「奴化」的結果,並在其後的四十幾年,視為禁忌,竭盡所能的抹除這段曆史記憶。「二二八事件」是颱灣近代史上影響最深刻的曆史事件之一,在經曆數十年的言論打壓、檔案散佚後,緻使「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尋一直都麵臨難以突破的睏境。而這塊土地上的社會價值、教育文化以及司法製度等,亦都受到相當程度的扭麯,讓這道島嶼最深的傷痕一直難有痊癒的可能。

我們有感於現下青年世代與「二二八事件」不易産生連結,所以希望使用接近年輕人的語言及方式,描述這道颱灣島嶼上最深的傷痕,讓更多人與「二二八事件」産生共鳴。中部共生青年組閤成立之初,並非直接籌備音樂節的紀念活動,而是透過讀冊會、討論會、演講會等形式,逐一梳理中部二二八復雜的故事紋理,並以「文化地景」為工作目標,藉由營隊實作的方式,製作中部二二八的文化地圖。從2015年開始,我們將文化地圖結閤導覽活動,用空間閱讀故事,帶領民眾走入那些事件發生的地點;並在籌劃中部共生音樂節係列活動的同時,串聯不同族群、領域及組織參與,讓轉型正義的議題得以在不同的場域空間擴散與發酵,也期待這些行動能夠影響參與的青年學子,促使他們重新認識這些被刻意濛蔽的曆史記憶。

我們透過舉辦讀冊會、演講會、討論會、放映會、工作坊、故事展、營隊、書展、文化導覽等活動,藉由閱讀他人的生命經驗,瞭解事件當事人的行動過程與思想,以拉近民眾與曆史記憶的距離。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