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青年的吶喊

1947青年的吶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70年前,他們對抗暴政,提起了槍;
70年後,我們抵抗遺忘,拿起了筆。

  當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逐漸凋零,傷口痊癒的可能也越來越渺茫,面對如此嚴峻的時刻,我們決定拿起筆,就像70年前拿起槍枝的前輩們一樣,進行對抗。

  「1947:青年的吶喊」一書書名,是在訪問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先生時,他給我們的靈感。在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有許多年輕人不畏局勢,提起槍枝保衛家園、意圖顛覆貪污政府,蔡伯壎先生說:「這是青年的吶喊。」

  反思現今的社會,青年普遍對於社會冷漠,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似乎越來越稀薄。回顧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發展,因長期陷於外族與殖民統治底下,反抗的故事與精神隨著時間脈絡承襲不斷。如今,承襲著前人努力而發展至今的臺灣民主,身為臺灣青年的我們究竟要如何承接下去?

  「欲行--ê,是啥物款ê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


  以閱讀相關文本、傾聽相關故事,理解當時代的事件發展脈絡與行動成因,再藉由小旅行、展覽、共生音樂節等讓更多人能夠重新記憶這些被刻意蒙蔽的歷史,用庶民的角度來協助威動轉型正義具倫,令臺灣的民主根基可以更為紮實、穩固。
 

圖書目錄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臺灣獨立樂團專訪  
金屬青年心中的正義之花──火燒島  
用母語唱出的社會批判與關懷──張睿銓  
不該被遺忘和原諒的歷史──阿雞GLOJ  

青年的吶喊──中部二二八與二七部隊  

二二八戰士人物專訪  
民主農夫──黃金島  
被遺忘的二七部隊成員──蔡伯壎
青年自衛隊的犧牲──林才壽  

臺灣轉型正義工程何處去?──談由下而上的庶民建構  
228七十週年的個人反省──鄭南榕、和平紀念日、轉型正義
消失的歷史:二二八事件中的女性角色
一輩子的苦刑:二二八的政治寡婦
自己的歌,自己決定
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以《萬神》反思臺灣的社會現況

二二八未究的責任
加害者的面貌

中部二二八人物群像  
 

圖書序言

青年起義──轉型正義的在地實踐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起源於第一屆、第二屆「共生音樂節」,北上參與擺攤的中部異議性社團學生;在三一八佔領運動中,幾位動員群眾北上的學生有感於中部地區的青年缺乏運動組織網絡,也發現許多議題無法在地方上被耕耘、擴散,往往只能帶到臺北發聲,除了耗費交通成本外,也顯示運動資源傾斜的現象嚴重。遂於2014年起身成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重新以在地、庶民的觀點回顧「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脈絡;在瞭解中部二二八的殊異性後,我們閱讀相關文本、書籍及口述訪談,深入探究事件發生原因,並開始嘗試透過草根的基層組織力量,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段歷史的輪廓,進而思考如何參與轉型正義的推動工作。

1947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一直是臺灣人心中的陰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此歸咎於臺灣人受日本殖民教育「奴化」的結果,並在其後的四十幾年,視為禁忌,竭盡所能的抹除這段歷史記憶。「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史上影響最深刻的歷史事件之一,在經歷數十年的言論打壓、檔案散佚後,致使「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尋一直都面臨難以突破的困境。而這塊土地上的社會價值、教育文化以及司法制度等,亦都受到相當程度的扭曲,讓這道島嶼最深的傷痕一直難有痊癒的可能。

我們有感於現下青年世代與「二二八事件」不易產生連結,所以希望使用接近年輕人的語言及方式,描述這道臺灣島嶼上最深的傷痕,讓更多人與「二二八事件」產生共鳴。中部共生青年組合成立之初,並非直接籌備音樂節的紀念活動,而是透過讀冊會、討論會、演講會等形式,逐一梳理中部二二八複雜的故事紋理,並以「文化地景」為工作目標,藉由營隊實作的方式,製作中部二二八的文化地圖。從2015年開始,我們將文化地圖結合導覽活動,用空間閱讀故事,帶領民眾走入那些事件發生的地點;並在籌劃中部共生音樂節系列活動的同時,串聯不同族群、領域及組織參與,讓轉型正義的議題得以在不同的場域空間擴散與發酵,也期待這些行動能夠影響參與的青年學子,促使他們重新認識這些被刻意蒙蔽的歷史記憶。

我們透過舉辦讀冊會、演講會、討論會、放映會、工作坊、故事展、營隊、書展、文化導覽等活動,藉由閱讀他人的生命經驗,瞭解事件當事人的行動過程與思想,以拉近民眾與歷史記憶的距離。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