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第2版)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第一版中,作者從地理學的角度,尤其是人文主義地理學,來看現代的「六堆」的空間意象相當清楚,那就是人體投射在防衛空間上的實踐,但是這樣的「區域」實踐過程,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因為「六堆」原本是一個武裝的防衛「組織」,其會隨著不同的戰役而有所不同,那從「組織」到「區域」,地理學的空間操作,能帶出怎樣不同於歷史學的六堆客家火花?本書將使用「長時期」的時間距,來推導空間的移轉過程,藉此來展演六堆客家的演變。

  第二版的內容新增三篇論文,來自於這些年作者對於六堆客家新的討論,雖然裡面的問題,大體在第一版有稍微觸及,但是在第二版中有更細緻的討論,如第一篇〈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是專文討論忠義亭(祠)裡面所供奉的歷代忠勇公與清代官員的長生牌位。第二篇〈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主要討論屏東平原「豎石」與「土牛溝」的相關性,探討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說法。第三篇〈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主要討論六堆義民前往臺南遠征所發生政治效應,有別於傳統六堆義民受到政治高層歡迎的說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施雅軒


  現職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

  專長
  地理思想、六堆客家歷史、區域地理、歷史地理、世界地理

  專書
  臺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
  區域、空間、社會脈絡:一個臺灣歷史地理的展演(2007)
  戰爭、空間、六堆客家: 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2011)
  地理思想.思想地理(2012)
  地球脈動:一場臺灣世界地理學的討論(2015前篇)(2015)
  地球脈動:一場臺灣世界地理學的討論(2015後篇)(2016)
 

圖書目錄

壹、專論
第一章 渡海
第二章 濫觴
第三章 初戰
第四章 銘刻
第五章 分類
第六章 成形
第七章 逆轉
第八章 絕役
第九章 重構
第十章 再現
第十一章 辨明

貳、論文集
一、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客家忠義亭為例
二、前六堆時期屏東平原的客家邊區劃界
三、林爽文事件府城戰場的政治戰爭--一個六堆粵民出征的適宜性論戰

附錄一  題義民效力議效疏
附錄二  請追粵砲議
附錄三  《六堆客家鄉土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四  《臺南縣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五  《嗚呼忠義亭》的六堆聚落堆屬
附錄六  《臺南東粵義民誌》的六堆聚落堆屬
 

圖書序言

第一章  渡海

窮島軍需飛檄催,蔗霜兼買鹿皮來。
生番禳社三冬集,互市洋船六月開。
浪嶠山形隨地盡,廈門風信逐潮回。
荷蘭故土非甌脫,窺伺將毋隱禍胎。
彭夏琴,〈詠臺灣七律〉第四首,《廣陽雜記》

六堆客家人的祖先,是從那裡開始建立起六堆的基地呢?整個遷移的路徑,到現在仍然是個未定之數。不過目前以伊能嘉矩的說法最為普遍,即康熙25、6 年(1686-7)之時,來自廣東嘉應州客家人「本想在臺南府治附近拓殖,可是大多已被河洛人所佔據,已無空地,才在東門外墾闢菜園,……,後來,他們知悉下淡水溪東岸流域,還有尚未開墾的草地,於是相率移居該地。」(伊能嘉矩,1985:142)而後來的版本,民國 62 年(1973)鍾仁壽所發表的《六堆客家鄉土誌》,也沒脫離這個說法太遠,「1688 年(康熙27)清軍續遺部隊中,有一部分蕉嶺及梅縣出身的士兵,由安平登陸,不久屯田臺南東門,後來轉到阿公店(岡山),1692 年(康熙31)解隊後,被政府安置於萬丹鄉濫濫庄從事墾荒。」(鍾仁壽,1973:70)換言之,由以上兩位學者的田調結果,得知一條六堆客家人經由臺南府城東門到屏東濫濫庄的遷移路線。

但是這條遷移路線可以經由史料來支撐嗎?我們可以來看看,屏東平原對外孔道的建立,是如何被記載下來。

屏東平原也有人稱之屏東沖積平原,地勢主要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原南北長約60 公里,寬約20 公里,面積1,140 平方公里(陳正祥, 1993:867),整個沖積平原的生成源自於潮洲斷層與六龜斷層所陷落成的六龜地溝(林朝棨,1957:367),這個地溝就像一個箱子,開始承接來自河流所攜帶的大小岩屑與沈積物,荖濃溪是沿著潮州斷層流動的溪谷,楠梓仙溪則從陷落盆地的西側流入地溝,後來因為一連串的沖積扇在地溝的東側、大斷層崖的下方堆積,逐漸把荖濃溪逼向西方,高屏溪也受到沖積扇的逼迫,向西移動,同時間各大小溪流都繼續帶來大量堆積物,充填屏東地溝,最後堆積成了屏東平原(王鑫,1980:163),屏東平原終於從地溝浮了出來。而屏東平原最早的記載,來自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描述。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