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機,改變生活

放下手機,改變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時間管理
  • 專注力
  • 數字排毒
  • 自我提升
  • 生活方式
  • 習慣養成
  • 心理健康
  • 效率提升
  • 個人成長
  • 減壓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我們每天不限時間、地點的使用手機,刷齣瞭新鮮的資訊、
  一手的消息、虛擬的人際,卻也同時刷去瞭傢人間的溝通交流、朋友間的見麵擁抱和濃濃的書香味道。
  手機讓生活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人情冷漠,忽略瞭麵對麵的真情交流和換位思考。

  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彆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裏,否則,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
  你所得到的一切也隻限於虛擬世界裏,同時你還會爲這一切的一切付齣「後悔」的抱憾聲。

  手機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以下這段話:「我可以沒有報紙、沒有電視、但不能沒有網路、沒有手機」。現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中,網路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用智慧型手機流動性上網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甚至有些年輕人說:「我可以一、二天不睡覺、可以一、二天不吃飯,但我不可以一整天不上網」。仔細的想想,現在有多少人除瞭睡覺的時間外幾乎都掛在網路上,而且每天麵對螢幕的時間遠比麵對人來的多。閱讀網路已經成為現代日常生活裏的一部份。

  不可否認的,智慧型手機的齣現,讓現在的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取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訊;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再隻是一部行動電話,更是一部行動的電腦,配閤行動網路和App應用程式,就能連接網路接受或發送訊息,展開溝通。

  現代的人們隻要一搭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第一件事,便是拿起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闆電腦滑一滑、點一點,有的在社交網站聊天,有的看影片,有的玩遊戲……;一到餐廳點完菜後,人們接著就各自開始忙於滑動自己的手機,彼此之間感覺很陌生,像是跟不認識的人併桌吃飯似的。

  人們不管是在等公車、坐捷運、等紅燈、過馬路、等待取餐……甚至是上廁所、洗澡的時候都要用智慧型手機滑一下,即使是在睡覺、開車、開會等情況下,手機發齣的訊息聲,都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召喚」,人們對它的依賴程度可說是與日俱增。

  當「螢幕世代」(Screen generation)與低頭族勢力越來越龐大,這個社會將慢慢失去用心、耐性與溫度。我們每天不限時間、地點的使用手機,刷齣瞭新鮮的資訊、一手的消息、虛擬的人際,卻也同時刷去瞭傢人間的溝通交流、朋友間的見麵擁抱和濃濃的書香味道。手機讓生活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人情冷漠,忽略瞭麵對麵的真情交流和換位思考。取而代之的將是人際關係的冷漠、學習方式的速食化,以及對真實世界的冷感。

  手機讓世界變小,卻讓人少瞭探索世界的熱情;讓距離變短,卻少瞭他鄉遇故知的情懷;讓朋友變多,卻少瞭一句話、一杯酒的真心碰撞。

  我們永遠必須知道:網路世界再精采,永遠都不能取代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麵前的人,世界科技再發達,也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那種雙眼對視、心靈交流的情感,手機再如何長智慧、有人性,也不能成為你真正的人生伴侶。當所愛的人遠行或故世之後,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百般追念與他們相處時的美好時光,悔恨自己的疏忽和過錯。然而,當我們與心愛的人約會時,我們為什麼會因為手機而忽略瞭這個重要性呢?

  現實中,人與人的空間距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和人際關係,這種「心靈的距離」是智慧型手機無法縮短的。最近Google董事主席Eric Schmidt在波士頓大學畢業禮上演講,呼籲同學們每天關閉電子産品一小時,藉以多留時間給傢人和朋友麵對麵談話,以自己的感觀去體驗世界,欣賞生命,而不是把生活局限於一個電子螢幕上。我們應該慶幸,至少我們身邊的人是可以思考,能夠與之交流的生物。我們不應該忘記或是忽略瞭人生的這個重大意義,整天低著頭隻顧著看影片、玩遊戲、上社群網……等,這無疑都是一步步的把自己往無人的小島上推進,把自己一步步的推離瞭社會人群中,同時也推開瞭人類真情實感的流露與寄托。

  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彆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裏,否則,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你所得到的一切也隻限於虛擬世界裏,同時你還會為這一切的一切付齣「後悔」的抱憾聲。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嚮人們指齣,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海量信息佔滿瞭我們的大腦,導緻我們開始越來越少去做一些自我反思、個性化的思考,甚至隻是放鬆下來走走神。而你,是否也是每天忙於穿梭於手機世界裏的快感呢?這當然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當你因為低頭滑動手機時,快節奏地社會已無情的把你拋棄在後,你將錯過屬於你人生的風景,你也將錯過領略生活獨有的魅力。

  朋友,你們是否有勇氣嚮手機說不,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抬起頭,努力尋找——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賜予、更深地體會親情、更近地觸摸自己的靈魂、更清晰地聽到自己真實聲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這樣,我們纔能去感受一見如故的情懷,去體會久違瞭的關懷,真正享受到生活給予生命的美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俊義
     

  暢銷書作傢,擅長勵誌類書籍的寫作,曾任某齣版社主編。

  在3C産品充斥著整個社會的同時,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瞭自我反思、個性化的思考,甚至隻是放鬆下來走走神,作者撰寫此書希望提醒人們生命的過程處處是精采,彆把自己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裏,否則,你所看到的世界將不是真的世界,你所得到的一切也隻限於虛擬世界裏,同時你還會為這一切的一切付齣「後悔」的抱憾聲。

圖書目錄

PART1 改變你我生活習慣的利器——行動裝置
1.智慧型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018
2.造成「寂靜」的社會現象是手機?還是人?    024
3.被智慧型手機影響的六種休閑娛樂模式    029
4.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十種生活物品    041
5.人生,不應該隻侷限在這30公分的距離    053

PART2 社交關係瞬間拉近,人際心靈卻越離越遠
1.社群網讓人們的距離忽近又忽遠    058
2.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就在你身邊    064
3.「麵對麵」的人際交往,纔是最真實    071
4.隻在社交群組裏聊天,你身邊將不再有人    076
5.彆讓縮短距離的世界,拉開瞭人們的距離    082

PART3 人生不能隻縮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裏
1.手機絕不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    088
2.低頭的人生,你將不會知道你錯過瞭什麼    094
3.虛擬世界再精采,又有誰真正在乎你過的如何?    101
4.滑手機的同時,也等於關上瞭你的生活的大門    106
5.問問自己,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113

PATR4 長期低頭,將引發新世代的通病
1.80%的人已經染上瞭手機「強迫癥」    120
2.讓你放不下手機的「資訊焦慮癥」    127
3.手機自閉會引發「溝通障礙癥」    132
4.「虛假」的行為,擴大瞭內心的「虛榮」    139
5.缺少生活的留白,人們將忘記如何思考    146

PATR5 身體健康的反撲,是對低頭族的警示
1.長時間低頭,小心頸椎肌筋膜炎找上門    154
2.你知道緊盯螢幕對眼睛傷害有多大嗎?    160
3.當心滑到手指肌腱發炎無法伸直    169
4.低頭族都曾有過下背痛、腰痛的經驗    177
5.放下手機,遠離「低頭族癥候群」    182

PART6 抬頭看世界,纔能看見人生的美景
1.抬起頭,你纔能看清楚世界的轉動    190
2.人生的感受,在抓住每一個瞬間    195
3.抬起頭,找迴警覺與清醒的內心    204
4.找迴螢幕世代睽違已久的「閑適」    210
5.放下手機關心身邊人,纔能得到幸福    21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PART 1 
改變你我生活習慣的利器
——行動裝置
 
1.智慧型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有人說:「科技的發展,始終來自於人類的惰性。」的確,科技的日新月異確實為人類帶來瞭不少的方便,也將人們的生活一步步的往前推動。
  
自二十世紀以來,對人類影響及改變最深的莫過於行動裝置;以目前的統計,全球行動裝置的普及率已超過瞭百分之八十一,而其中智慧型手機就超過瞭二韆億支。
  
前幾年,人們想要與遠方聯係,需要撥打電話、發簡訊,因此當時電信商們便以打國際、長途電話的優惠活動,或是發簡訊的優惠方案做為最有力的宣傳廣告。但如今,長途電話已經沒多少人打瞭,簡訊也相繼沒落瞭下來,與此同時,電信商們的宣傳廣告也悄悄的改為網路吃到飽的促銷方案,因為社交網路Line、Whatsapp、Facebook與WeChat……等的即時通訊模式已完全取代瞭電話及簡訊的功能瞭。甚至在美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傢庭裏已經不再使用傳統的座機電話,行動裝置成為他們唯一的對外溝通管道。不僅如此,行動裝置的使用也越來越年輕化,就連學齡前(二到五歲)無法自己吃飯綁鞋帶,卻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兒童,每年也以倍計數的成長。
  
不可否認的,智慧型手機的齣現,讓現在的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取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訊;漸漸的,擁有智慧型手機成瞭一種時代的潮流,緊接著,大傢開始高頻率的使用智慧型手機,於是,利用智慧型手機隨時上網變成瞭一種人們的生活習性,不管是在等公車、坐捷運、等紅燈、過馬路、等待取餐……甚至是上廁所、洗澡的時候都要滑一下。若是你隨便找十個朋友問問他們:齣門時最害怕忘記帶的東西是什麼?相信這十個人都會迴答同樣一個答案:手機。好像沒瞭手機就無法齣門、活不下去似的。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網路黏著性已經從「坐著使用電腦上網」延伸到「隨時隨地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話題也從「我最近遇到瞭、發生瞭什麼有趣的事」變成「你有沒有在網上看到某篇文章或影片……」。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我當初買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嘗試,想看看能不能找到擺脫手機“魔爪”的靈丹妙藥。結果,它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作者的分析非常透徹,她不僅僅停留在“少玩手機”這個錶層,而是深入探討瞭手機背後隱藏的心理機製,比如手機是如何利用我們的多巴胺分泌來讓我們産生依賴,以及社交媒體是如何製造“錯失恐懼癥”(FOMO)讓我們不斷焦慮。這些分析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我不是意誌不堅定,而是被精心設計的“陷阱”所睏。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重新規劃時間的建議,比如番茄工作法在數字時代的變體應用,還有如何設置“無手機區”來保護自己的專注力。我嘗試瞭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工作時間內將手機調成靜音,或者在用餐時完全不看手機。起初有些不適應,總覺得少瞭點什麼,但堅持瞭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瞭,而且用餐時能更專心地品嘗食物,和傢人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融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放下手機並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投資,投資於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幸福感和我們真實的生活。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很接地氣,沒有太多理論術語,讀起來輕鬆愉快,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交流,她用智慧和同理心引導你走嚮更好的生活。

评分

我讀這本書的心情,大概可以用“撥雲見日”來形容。長久以來,我都覺得自己被手機牢牢地綁住瞭,生活就像一潭死水,而手機就像是那唯一能激起漣漪的東西,雖然我知道那漣漪背後可能是陷阱,但卻忍不住去觸碰。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對改變的渴望,並且給瞭我清晰的方嚮。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她沒有用激烈的語言來批判我們,而是用一種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齣睏境。書中關於“微習慣”的建立方法,對我來說尤其受用。她並沒有要求我們立刻做到“完全不看手機”,而是鼓勵我們從小處著手,比如每天減少15分鍾的刷屏時間,或者規定一天中有一個小時完全不接觸手機。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日積月纍,卻能産生巨大的能量。我嘗試著每天睡前放下手機,去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或者寫幾句感恩的話。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得到瞭改善,情緒也變得更加穩定。這本書讓我明白,改變生活,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積纍和自我優化的過程。它給瞭我力量,讓我相信,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活齣自己想要的樣子,一個更加寜靜、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评分

這本書我真的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瞭,當時就覺得“放下手機,改變生活”這幾個字太戳我瞭,每天手機不離手,感覺生活都被掏空瞭,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一開始是被作者細膩的筆觸和真實的案例所打動。作者並沒有一上來就指責我們沉迷手機,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讓我們看到瞭手機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悄悄侵蝕著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時間和我們的真正連接。書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那位因為沉迷社交媒體而忽略瞭現實生活中傢人的藝術傢,還有那位因為過度依賴搜索引擎而喪失瞭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都讓我感同身受,甚至在某些情節上看到瞭自己的影子。我開始反思,我每天刷短視頻到底在尋找什麼?我花費大量時間在社交平颱上,又真正獲得瞭什麼?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生活中很多不健康的習慣,讓我開始渴望一種更真實、更有深度、更少乾擾的生活。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提齣的“數字排毒”的概念,雖然聽起來有點嚇人,但細細品味,它其實是一種迴歸自我的過程,是重新掌握生活主導權的方式。我開始嘗試著在睡前放下手機,去看看書,或者和傢人聊聊天,這種久違的寜靜感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非常復雜,既有恍然大悟的驚喜,也有對過往的些許懊悔,但更多的是一種全新的期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手機的“罪惡”,而是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探討瞭數字時代對我們生活方式、思維模式甚至社會形態的深遠影響。她用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數據,嚮我們揭示瞭信息過載、注意力碎片化是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我們的創造力、深度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深度工作”的概念所吸引,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在充滿乾擾的環境中,創造齣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進行高強度的、有價值的腦力活動。這對於我這樣需要經常進行復雜思考的職業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習慣,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媒體瀏覽,並在工作時間內給自己設定一些“專注時段”。令人驚訝的是,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有瞭顯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開始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問題,而不是淺嘗輒止。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放下手機,不僅僅是為瞭休息,更是為瞭提升我們作為人類最寶貴的能力——思考和創造。它的價值,遠不止於“少玩手機”那麼簡單,它是一次關於如何重新定義我們與數字世界關係的深刻探討。

评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它在社交媒體上被很多人推薦,但因為我對這種“心靈雞湯”式的書總有些疑慮,所以一直沒下手。後來,一位我非常信任的朋友強烈推薦,她說這本書改變瞭她很多,我纔決定買來讀讀。讀完之後,我隻能說,我之前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作者沒有讓我們一下子就徹底告彆手機,而是循序漸進,教我們如何與手機建立更健康的關係。比如,她會指導我們如何識彆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來源,而不是被海量低質內容所淹沒;如何設定閤理的使用界限,比如規定每天的“手機黃金時間”和“無手機時段”;甚至是如何利用手機的一些功能來反過來幫助我們“放下”它,比如利用專注模式或應用限時功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瞭“重新連接”的重要性。放下手機,是為瞭更好地連接現實世界,連接身邊的人,連接我們自己的內心。我開始嘗試在周末給自己安排一些“無手機活動”,比如去戶外徒步,去博物館參觀,或者隻是靜靜地坐著發呆。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活動,卻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寜靜和滿足。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掌控感,不再是被手機牽著鼻子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