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資治通鑑(七):漢紀三十六~四十二

新譯資治通鑑(七):漢紀三十六~四十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史書
  • 資治通鑑
  • 漢朝
  • 司馬光
  • 古典
  • 譯本
  • 通史
  • 史料
  • 中國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曆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瞭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曆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麵,「專取關國傢盛衰,係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麵嚮,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曆史、總結曆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曆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麵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鬍剋傢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捲開頭皆有「題解」,指齣該捲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閤,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捲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傢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三十六(西元四七年)至漢紀四十二(西元一二四年)間的大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大可


  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曆史係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曆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中文係副主任、中國曆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曆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錶有論文百餘篇,齣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曆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奬。

韓兆琦

  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曆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傢。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七冊
捲第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 西元四七至六○年   一
捲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 西元六一至七五年   六九
捲第四十六 漢紀三十八 西元七六至八四年   一二七
捲第四十七 漢紀三十九 西元八五至九一年   一八九
捲第四十八 漢紀四十  西元九二至一○五年   二四七
捲第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 西元一○六至一一五年   三○九
捲第五十  漢紀四十二 西元一一六至一二四年   三七一

圖書序言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曆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曆史。在儒傢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曆史記載者便佔瞭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曆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鞦,依曆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鞦》、《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韆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曆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齣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麵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傢學者,曆經韆辛萬苦,終獲中國曆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麵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齣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齣,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齣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彆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係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係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傢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齣,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傢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齣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傢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鞦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嚮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緻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傢的通力閤作、無私付齣,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傢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圖書試讀

捲第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起強圉協洽(丁未西元四七年),盡上章涒灘(庚申西元六○年),凡十四年。

【題解】本捲記事起西元四七年,迄西元六○年,凡十四年。當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至漢明帝永平三年。這一時期是東漢中興開國兩任皇帝交替之際,由於兩任皇帝的精明強乾,天下已承平二十餘年,政治穩定,國力日益強盛,百姓日漸豐裕。於是光武帝封禪泰山,祭天告成功。明帝繼位,尊禮大儒,興起儒學,修治禮樂。初即位問民疾苦,錶彰功臣,既能納諫,亦又偏聽偏信,政治日漸轉入嚴苛。光武帝晚年迷信圖讖,漸生驕侈心,發無名之火迫害功臣馬援,未免小肚雞腸。南匈奴歸附,光武帝不接受北匈奴歸附,分化匈奴,以夷製夷,邊郡安寜,邊民歸還本土。局部地區的蠻夷仍有反叛。馬援高年齣徵武陵蠻,為國殉難,反遭迫害,實令人可憫。

世祖光武皇帝下

建武二十三年(丁未西元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蠻1叛,遣武威將軍劉尚2討破之。

夏,五月丁卯3,大司徒4蔡茂5薨。

鞦,八月丙戌6,大司空7杜林8薨。

九月,辛未9,以陳留10太守1玉況為大司徒。

鼕,十月丙申11,以太僕12張純13為大司空。

武陵14蠻精夫15相單程16等反,遣劉尚發兵萬餘人泝沅水17入武谿18擊之。尚輕敵深入,蠻乘險邀之19,尚一軍悉沒20。

初,匈奴單於輿21弟右榖蠡王22知牙師23以次當為左賢王24,左賢王次即當為單於。單於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烏珠留單於25有子曰比,為右薁鞬日逐王26,領南邊八部。比見知牙師死,齣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榖蠡王次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於長子,我當立。」遂內懷猜懼,庭會稀闊27。單於疑之,乃遣兩骨都侯28監領比所部兵。及單於蒲奴29立,比益恨望,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詣西河30太守求內附。兩骨都侯頗覺其意,會五月龍祠31,勸單於誅比。比弟漸將王32在單於帳下,聞之,馳以報比。比遂聚八部兵四五萬人,待兩骨都侯還,欲殺之。骨都侯且33到,知其謀,亡去。單於遣萬騎擊之。見比眾盛,不敢進而還。

是歲,鬲侯硃祜34薨2。祜為人質直,尚儒學。為將多受降,以剋定城邑為本35,不存首級之功。又禁製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

【章旨】以上為第一段,寫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事,南郡、武陵蠻夷反叛,北部匈奴發生爭位內亂。

用户评价

评分

**版本二** 說實話,我平常對歷史並不是特別著迷,但聽朋友推薦這套「新譯資治通鑑」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買瞭這本關於漢紀三十六至四十二的部分。沒想到,閱讀體驗齣乎意料地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非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以一種相當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瞭歷史。書中的敘事手法很生動,彷彿在看一部精心製作的歷史劇,讓我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產生瞭強烈的好奇心。我尤其對書中對宮廷政治鬥爭的描寫感到十分震撼,那些權臣之間的爾虞我詐,為瞭權力不惜一切的手段,讀起來真是讓人心驚膽戰。作者在處理這些複雜的人物關係時,有條理地梳理瞭線索,即使是像我這樣對歷史背景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夠輕鬆跟上。而且,書中的一些歷史細節,例如當時的社會風貌、官僚製度等等,都描寫得非常細緻,讓我對漢朝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我發現,歷史的發展並非偶然,而是由無數個細微的選擇和行動所堆積而成。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歷史的「人味」,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悲歡離閤,都讓我產生瞭深刻的共鳴。

评分

**版本三**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歷史教育發展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紮實歷史觀的讀物。這套「新譯資治通鑑」係列,特別是這本涵蓋漢紀三十六至四十二的,絕對是我的首選。我讓我的孩子試著讀瞭幾章,他以前總覺得歷史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翻譯風格卻讓他耳目一新。語氣活潑,詞彙也很貼近生活,不像傳統古文那樣讓人望而生畏。透過書中對當時社會動盪、官場腐敗以及民間疾苦的描寫,孩子對歷史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人名,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他開始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些政策會導緻社會問題,以及普通百姓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奈。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啟發讀者的思考,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它讓讀者從歷史事件中看到人性的光輝與黑暗,看到權力如何腐蝕人心,也看到人民的堅韌與智慧。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素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非常推薦這套書給所有希望孩子能真正愛上歷史、從歷史中學習的傢長。

评分

**版本四**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特別是東漢末年的動盪時期情有獨鍾,這段時間的社會變遷、政治鬥爭以及名臣良將的湧現,總讓我著迷不已。入手這本「新譯資治通鑑」(七):漢紀三十六~四十二,實在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書中的譯文保持瞭原著的史料價值,同時又在語言上進行瞭現代化的處理,使得閱讀起來絲毫不覺晦澀。我特別欣賞作者在翻譯過程中,對於一些關鍵歷史事件的深度解讀和補充說明。例如,書中對於當時的黨錮之禍、宦官專權等一係列複雜政治鬥爭的分析,既有條理又鞭闢入裡,讓我對這些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書中對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畫也十分生動,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都彷彿躍然紙上。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歷史人物並非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著複雜情感和權衡的個體。透過這本書,我彷彿能夠走進那個時代,與歷史人物一同呼吸,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佳作,它不僅豐富瞭我的歷史知識,更引發瞭我對歷史與人性的深度思考。

评分

**版本一** 我一直對歷史很感興趣,尤其是那段波瀾壯闊的東漢時期,《資治通鑑》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這次購入這套「新譯資治通鑑」,特別是收錄瞭漢紀三十六至四十二的這本,簡直是我的寶藏。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讓我驚豔的是它的裝幀,質感很好,拿在手裡有種瀋甸甸的厚重感,不像有些版本那麼輕飄。翻開內頁,字體大小適中,排版也很舒服,不會讓人覺得眼花繚亂。最重要的是,新譯的文字真的非常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很多艱澀的古文都被重新詮釋得清晰易懂,這對於像我這樣非專業讀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我對那段時期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以及地方豪強的崛起尤為關注,讀著這本書,彷彿穿越時空,親臨其境,感受那段充滿權謀、鬥爭與歷史轉摺的年代。作者在翻譯時,不僅保留瞭原文的精髓,還融入瞭許多現代歷史學的觀點和考證,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有深度。我覺得這套書不僅適閤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華文化根源的年輕一代,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啟濛讀物。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歷史的厚重,也讓我對先人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

**版本五** 作為一個對中國歷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收藏傢,我對各種版本的《資治通鑑》都頗有研究。這次看到「新譯資治通鑑」係列推齣瞭關於漢紀三十六至四十二的捲冊,立刻就毫不猶豫地入手瞭。收到書後,首先被其精緻的印刷和考究的裝幀所吸引。紙質優良,墨色飽滿,閱讀時對眼睛非常友好。然而,最讓我驚豔的還是其翻譯的質量。許多過去版本中譯文拗口、難以理解的地方,在這本「新譯」中都得到瞭巧妙的解決。作者在保留原文史實的基礎上,採用瞭更為流暢、現代的中文錶達,使得歷史事件的敘述更加清晰明瞭。我尤其關注書中對當時地方勢力如何興起,以及中央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描寫。這本書的分析詳盡,讓我對東漢中後期政治格局的演變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歷史書籍,更像是一位學術功底深厚、又富有敘事技巧的導師,引領我一步步走進歷史的迷宮。我認為,這套「新譯資治通鑑」係列,無論是對於學術研究者,還是對於像我這樣熱愛歷史的普通讀者,都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和收藏意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