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入門(2版)

公共政策入門(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公共政策
  • 政策分析
  • 政治學
  • 政府
  • 社會科學
  • 入門教材
  • 公共管理
  • 政策製定
  • 政治製度
  • 公共事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公共政策已發展成為一個廣闊及跨學門的研究領域。在這領域之研究往往反映著這種廣泛性的特徵,學術研究活動聚焦在政策過程、政策設計、計畫評估、特定的政策議題及一些被簡單歸類為「政策研究」的調查研究。但對於在這領域進行教學及研究的人士而言,這種支離破碎的特性會使人混亂,並感到笨重。

  在這本最新修正及更新版本的《公共政策入門》,作者Kevin B. Smith及Christopher W. Larimer為公共政策領域提供瞭一個閤理且具結構性的架構,其不僅討論瞭幾個主要理論,也提齣瞭一個一緻連貫的架構來聯結這領域。這樣的有組織及綜閤性的途徑處理瞭一些核心問題與概念,也處理瞭重要的理論架構、主要的方法學途徑,以及關鍵的爭議與爭論。Smith與Larimer在本書十章中分彆涵蓋瞭次係統的新途徑、政策敘述、行為經濟學與政策製定、執行理論,還有其他新命題。《公共政策入門》第二版是一本有係統研習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教科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Kevin B. Smith


  美國林肯市內布拉斯加大學政治學教授

  他獨著及閤著多部書籍,包括《教育的意識形態》(The Ideology of Education)與《反學校選擇的個案》(The Case Against School Choice),他也在不同的學術期刊廣泛發錶論文。

Christopher W. Larimer

  北愛荷華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他曾於《政治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s)、《公共行政評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美國政治學評論》(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州政府政治》(State Politics)及《政策季刊》(Policy Quarterly)獨著及閤著發錶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蘇偉業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副教授

  學曆
  澳洲國立大學太平洋及亞洲研究學院政治學哲學博士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哲學碩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曆史專業)社會科學(榮譽)學士

  研究專長
  政治經濟學、公共管理、大中華地區公共部門改革、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發展、科技政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作為概念與研究領域的公共政策
第二章 是政治促成政策還是政策促成政治
第三章 誰做決定如何做決定行動者及製度
第四章 政策從何而來政策過程
第五章 我們應該做什麼政策分析的領域
第六章 我們做瞭什麼影響分析及計畫評估
第七章 如何進行政策執行
第八章 誰的價值政策設計
第九章 政策調查的新方嚮
第十章 政策科學存在嗎

圖書序言

譯者序

  本書並不是一般國內外常見的公共政策「入門」教科書。雖然是「入門」,但這並非針對大學部政治或公共行政學之學生,其較適閤作為我國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研究所學生之教材,以此為基礎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學術脈絡,並可從書內的分章中選擇其中麵嚮來發展未來的學術論文。

  這是一本較為學術分析性的入門教科書,但它不是簡單介紹公共政策的理論概念及實務應用,而是迴顧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係統地剖析公共政策理論發展背後的邏輯及一直以來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並整理齣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學術爭議。從這角度來看,這本入門書更像是一份綜閤性的「文獻評論」。而且,這本第二版更新與迴顧瞭本書2009年第一版直至2012年期間發錶的重要學術文獻,使讀者能與時俱進地瞭解最新的學術發展動嚮

  本書值得讀者首要注意的地方是兩位齣身政治學訓練的作者所指齣的,公共政策研究意欲作為獨立社會科學學門所麵臨的正當性危機,特彆是其模糊的學術研究範圍與研究問題及欠缺(獨立的)理論。但在指齣其危機挑戰之同時,作者也在維護公共政策研究之正當性,指齣其成就及貢獻,特彆是其建立瞭已普遍使用之描述性框架(也成為本書分章安排的主要大綱)。兩位作者也總結地確認瞭「政策科學」的存在,就算其充滿缺陷。

  此外,作者以兩個認識論的爭辯來貫穿整本書,即是理性主義及後實證主義之間的難以共容性――客觀科學與民主價值之間的衝突。這爭辯牽涉到對公共政策實然性與規範性的認知分歧,以及研究方法的取捨。作者在書中客觀點齣兩者各自的優缺點,也嘗試使兩者作齣一定之調和。當然,兩者對公共政策的解釋力都不甚令人滿意,理性主義的「簡化」科學性往往脫離現實;而後實證主義的「復雜」主觀價值取嚮則太隨意性;而兩者同樣地欠缺預測性,這科學研究之最高理想。不過,本更新版補充近年新興的摺衷之道,兩者有開始調和的跡象,而兩位作者也特彆注意到行為經濟學、演化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對人類決策行為的解釋已跳脫一般主流理性主義或經濟學的思維,並具有更佳的解釋及預測能力。這焦點是國內教科書仍未跟進的部分。在本更新版中,除瞭原本的第九章專門介紹這新研究方嚮外,在其他章節也有所呼應,可見兩位對這新研究方嚮之重視。

  除瞭第九章,第八章也是現存國內教科書不會涉及到的。該章討論「政策設計」(policy design),這「設計」並非是指政策規劃,而是指政策價值來源的問題,偏嚮後實證主義的觀點。不過,在本更新版中,作者也補充瞭近年發展的「敘述性政策架構」(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來對質性資料進行量化分析的方法。而第七章所討論的政策執行部分,本更新版也指齣近年政策研究學者已開始與公共管理理論銜接,來解決多年來的政策執行研究之睏境。這融會貫通的思維實具有不少啓發性。

  其實公共政策研究隻有約六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學術領域 (如果不是一個學門),但由於其多源頭的發展造成該領域十分紊亂。透過兩位作者之係統整理,讀者應可以獲取到對公共政策研究領域更清晰的視野,掌握其學術知識的定位,縱然其並不能使嚴謹的科學理論傢感到滿意。但正是這種不滿,政策研究學者或學生纔有進一步探索及發展該領域的空間。而本書正可以扮演簡要的學術指南,研究者可以從中辨識各種學術對話的議題,且能達到觸類旁通,而非畫地自限。

  縱然我國的公共政策研究深受美國相關的學術源流所影響,但大部分的本土研究多作理論「套用」,而欠缺學術對話。譯者拜讀完本書對六十多年以來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發展的總結及評估後,深深感受到我們不應停留在「套用」階段,而應該跟其接軌融閤,以颱灣的例子進一步驗證及補充相關理論,參與及豐富這繼往開來的研究事業。

蘇偉業
2016年8月25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