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麼樣的情緒?是孤寂嗎?我想起馬奎斯名著《百年孤寂》,想起那本書的英文譯名「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突然腦中迸齣瞭另一個字,destitute,荒涼荒蕪,destitute 和 solitude 幾乎可以互相押韻,用 destitute 代換 solitude 的話,就成瞭「One Hundred Years of Destitute」,百年荒蕪。唯一問題,這不是對的英文,對的英文應該寫成「One Hundred Years of Destituteness」。
我本來沒想抽菸的,被他們吵得受不瞭,拿瞭桌上的 More 點瞭一根。手上有瞭菸,我就知道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瞭:「和生活本身相比,可能一輩子都讀不懂的維根斯坦,太幼稚、太簡單瞭。」也許還可以錶達得更格言些:「在不瞭解維根斯坦中,我們理解瞭自身的深邃,以及生活的艱難。」
晚上第一次,必然也是最後一次去M和H住的地方。一點都不難找的地方,難不到我。有街有巷有弄有號,我知道怎麼找。M說過早上齣門的痛苦,轉個彎是一段很長很長的巷子,一路看得見巷口,看得見自己和巷口間的距離。窄窄的巷口像個小小的山洞齣口,從那裏透進光,也透進外麵模糊的光影人影。光影人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車穿行過洞口,她要搭的公車。走在巷中的心情被那不知在何處的公車牽吊著。先是希望公車韆萬彆齣現,因為自己離巷口太遠瞭,絕對來不及跑到公車站牌。走瞭一段,心情逐漸變得緊張,不斷拿捏著如果此刻公車齣現,究竟是跑還是不跑?不跑會錯過這班車,跑瞭還是可能趕不上,平白氣憤自己的錯誤判斷。Run or not to run? That’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