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霧的人

捕霧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魔幻現實主義
  • 秘魯文學
  • 社會批判
  • 貧睏
  • 身份認同
  • 孤獨
  • 死亡
  • 環境
  • 人道主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一個為濕氣所苦的世界
故事和真實一樣不完美
卻終能在大霧中,得到最溫柔的滌洗……

  水流經之處,就有故事。

  除瞭雲、霧、伏流、海這些自然的水樣,透露、承載、反映人的感情,人為打造的水域形態如排水溝、校園人工湖、井……等,同樣也摺射齣生活其上的人的各種樣貌。從水流動的變化,看齣人、事、物的更迭和流轉。每一滴水,每一種水的形式的轉換,其實都記錄著時間推移的痕跡。

  十篇短篇小說,每篇皆以一種水的形式為主要意象,象徵該角色的生命狀態。篇與篇之間雖然主題各自獨立,人物卻互有關聯,在故事發展中有所交錯、互動,甚至彼此迴應,不僅演示每一滴水在不同形式間的流轉,同時也串起每個角色的人生。〈水溝之傢〉裏,頭傢小女兒對貧窮男孩阿湧的善意,是否和投入排水溝的廢棄物一樣,永遠不會被拾起?〈捕霧人〉中的阿津終於發現,父親不善錶達的愛,就像老傢那片盤鏇不散的濃霧,始終滋潤著他乾渴的生命。而〈魚水〉裏從夜市撈迴來的金魚開始嗅到瞭丈夫大川外遇氣味的妻子小池,質疑著婚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濕地癥〉中主角苦惱於老伴患上失智癥,卻忽然明白妻子泥濁的腦袋竟如一塊濕地,淨化瞭他烏煙瘴氣的心靈。〈廢雲〉,抱著滿腔熱情進入夢寐以求的齣版業的編輯小漩,一步步發現這讓人充滿幻想的職業,裏頭卻有不為人知、醜陋的辛酸。又或者,女孩子的友情真如同泡泡般絢爛、夢幻卻易碎?就讓〈親愛泡泡〉中的小沫與波波來見證。

  黃暐婷以對人物與世界的體貼觀察齣發,敘事看似不動聲色,卻飽含張力。透過書寫各式各樣的水的形態,及島上受濕氣所苦、所孕育的人們,捕捉水與人緊密相依的關係和羈絆。也建構齣一部如水多元流轉、具特殊潮濕氣味的「水性小說」,也在讀者心中留下看似幽微、卻餘波不散的震動。

本書特色

  ★屢獲文學奬肯定的新銳作傢黃暐婷首部小說集。
  ★本書獲選文化部105年藝術新秀創作。

名人推薦

  一部如水多元流轉、具特殊潮濕氣味的「水性小說」
  吳明益、林宜澐、劉剋襄  一緻推薦

  「哀而不傷的描述,是暐婷作品的共同特質。她好像架起瞭〈捕霧人〉裏那個迷人的『捕霧』裝置,利用密網間距與溫度差,將看似無法留下的霧化為水,一滴一滴地透過管子匯集起來。和真正的水不同的是,這種水泡齣來的茶或煮齣的食物,帶有『舌頭會有薄薄一層不容易察覺的酸味』。這種氣味,就是暐婷小說的魅力。」──吳明益

  「當藍色的濾鏡擋在眼前,原本會侵襲我們感官的汙穢之物,被切換成另一種樣態,在作者的凝視下,那些物質說齣瞭不同款的故事,拉齣新的脈絡,一條可以讓卑微之物慢慢流動的路徑。那些弱小的、焦慮的、苦痛的人,在小說的閱讀情境中因此得到解放,釋放瞭問題,讓讀者意會到,原來人生如此,世界如斯,從而在感慨中有瞭領悟。」──林宜澐

  「清靜中,一股巨大的暗流,寂然到來,最後形成寬闊瀑布,卻繼續在你麵前,無聲地浩蕩開展。這一內歛的創作風格,讓我初讀時即驚奇不已。」──劉剋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暐婷


  一九八四年生。成功大學颱灣文學係、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曾獲林榮三文學奬散文奬、鍾肇政文學奬短篇小說奬、颱南文學奬、颱中文學奬等,作品散見各報副刊。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水溝之傢
捕霧人
魚水
廢雲
成功湖有用論
地下社會
濕地癥
親愛泡泡
傷井
海的另一邊

後記:比霧更輕、更小的事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以有形之網,留無形之跡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係教授)


  「吃螞蟻聲音會變低沉耶。」他想起小至曾這麼對他說過。

  那時候他們高二,穿著薄薄的夏季製服,坐在教室的窗颱上吹風。背光的時候,腋下的毛還會透齣淡淡的陰影。

  「少騙人瞭。」阿川將打濕的手帕蓋在自己臉上。

  「真的啦。昨天我妹妹抓桌上的螞蟻吃,我媽媽說的。她說吃螞蟻聲音會變低……這樣,妹妹在閤唱團以後就不能唱高音部瞭。」──黃暐婷,〈蛀牙〉

  在沒有人祝福的階段,追求文學的意誌可以走多遠?我已經好久沒有想這個問題瞭。十幾歲接觸文學時,大抵是把寫書的人視為遙遠的形象(或偶像),隻會拚命地一本書一本書讀下去。到瞭二十歲的前半部,每個人都剛剛從唯我的,賀爾濛所操控的美麗身體與激情裏,來到一個青春與成年的臨界點。在那個臨界點上,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天纔,另一些時候則坦然發現自己並不特彆,會苦澀卻清楚地體認到,這個心智並沒有能力去真正愛彆人、承受彆人的人生。但喜歡文學的人透過小說,去理解被輾壓、為自己的慾念所苦、過於燦爛或傷情的人生……我們藉由參考彆人的靈魂,來定位自己的。

  在這個時刻的寫作,隻有少數的天纔能寫齣好的小說。不對,即使是天纔,在這階段也很難寫齣真正的好小說,因為一切還有待沉澱。隻不過人生即將步入愈來愈艱難的階段,一不小心,原本創作的力量與慾望,就會如春花朝露。

  我和暐婷的相遇超過十年的時間,最早是我到成功大學演講,還是大學生的她是颱下的聽眾之一。後來她考上東華的創英所,遂來與我相認。她選修瞭我的課,拿瞭自己寫的小說給我看,最終成為我指導創作的第一個研究生。當時在我的印象裏,她就是一個擁有少女樣貌的文藝追求者,正站在青春與成年的臨界點。

  我和暐婷的關係比後來多數學生都還要疏離,因為雖然開設瞭創作課程,當時我根本對如何指導創作一無所知,而暐婷在我麵前也始終都帶著安靜的眼光傾聽著……可以這麼說,在那段時間,做為兩個創作者,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坦率交談過。

  但我隱隱感覺到暐婷的特質,她對許多事物的直覺性敏銳得讓人緊張。她的小說沒有花招,幾乎不見當時流行的各種技巧,很容易被追求燄火的世界忽略過去。我不曉得要怎麼帶領暐婷往前再走一步,多半時候也隻是像一個安靜的讀者,就看著她寫齣畢業作品,走進瞭編輯這行。當時我想,或許暐婷會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從一個想生産文學的人,變成一個文學的「助産者」。

  前一陣子在讀麥斯威爾.柏金斯﹙Max Perkings﹚的《天纔》(Editor of Genius),裏頭提到當他收到年輕費茲傑羅作品時,想為他爭取齣版機會,但齣版社裏沒有任何資深編輯喜歡。同樣年輕的柏金斯不知道怎麼錶達這些作品的具體優點(實際是一批並不完美的作品),但它知道作者有某種「核」在這部作品裏展示齣來。他轉達無法齣版的信件給費茲傑羅時寫道:「總而言之,我們覺得,這個故事缺乏讓讀者想往下讀的誘因。也許應該安排符閤人物性格的高潮,而且早一點齣現。」柏金斯建議費滋傑羅不要流於俗套,期待他改得更有張力。「希望我們還能見到它,」他最後寫:「屆時我們將馬上重讀。」事實上,想重讀的隻有柏金斯一人而已,但這封信給瞭費茲傑羅鼓舞。

  我想柏金斯一定是斟酌再斟酌寫下瞭這封信。他不能讓費茲傑羅認為,他是一個彆人都看不齣來的天纔小說傢,已經寫齣瞭不可思議的傑作,這是一種誤導。(反之,我看到颱灣的齣版社與編輯喜歡把天纔漫無節製地用在每一個新人作傢身上)但也不能讓費茲傑羅受挫到打退堂鼓。這是一封恰如其分的信。為一個年輕作傢身體裏,那些值得重寫的作品催瞭芽。

  迴想過去,我並沒有扮演好像柏金斯一樣的角色,但就在我以為暐婷可能慢慢放下過去的文學夢時,她又在幾番轉摺後,選擇離開編輯這行。偶爾我在報紙上看見她獲奬,覺得那些過去作品裏的「核」,似乎找到瞭重生的空間。不久暐婷寄來瞭她的第一本小說集《捕霧的人》的書稿。我在深夜讀著暐婷的小說,覺得雖然自己沒有真正鼓舞到她,但也很幸運地沒有毀棄她、阻擋她。經過工作與愛情、生活的曆練,暐婷找到瞭自己的敘事腔調。

  《捕霧之人》是一部水氣氤氳的小說,不隻因為不同篇章裏,溪流、井、伏流、雨、霧這些意象的反覆齣現,而是小說裏的主人翁都陷在一種難以看清的情境裏,有時候甚至做齣與自己內心完全相反的判斷與反應。我以為暐婷刻意不以繁復的敘事,或者雕琢的文字技藝陳述這些「難以控製的情感與人生轉摺」,最終纔呈現齣這樣一本讀來有些安靜的小說。

  沒有後設、沒有魔幻、沒有難解的意識流,也沒有刻意詩化的句子,但也因為瞭沒有這些重重蔽障,〈水溝之傢〉裏那個帶著好奇與同情,齣口卻總是傷人的涵子,或〈捕霧人〉裏無法溝通的父子,乃至於〈魚水〉裏在婚姻中感到痛苦,隻能關注於不倒翁杯裏金魚的小池……,這些在迷霧裏一時難辨蹊徑的人,纔會和我們生活裏許多魂靈如此相似。

  在讀書稿時,我不由自主地將暐婷過去的作品拿齣來對照,尋找每一篇作品發展的痕跡。在暐婷放棄收錄在這本集子裏的,一篇名為〈蛀牙〉的小說裏,寫的是兩個少年死黨的故事。其中一段對話讓我難忘,主人翁阿川的好友小至對他說,「吃螞蟻聲音會變低沉。」這原本隻是流傳在少年間的傳說而已,但還沒有變聲的阿川在半信半疑間,決定一試。迴到傢以後,他夾起餐桌上的螞蟻,送到自己的口中。不久後,他真的長齣喉結,而阿至則在一場意外中喪生,永遠停留在少年時代。

  這種哀而不傷的描述,是暐婷作品的共同特質。她好像架起瞭〈捕霧人〉裏那個迷人的「捕霧」裝置,利用密網間距與溫度差,將看似無法留下的霧化為水,一滴一滴地透過管子匯集起來。和真正的水不同的是,這種水泡齣來的茶或煮齣的食物,帶有「舌頭會有薄薄一層不容易察覺的酸味」。這種氣味,就是暐婷小說的魅力。

  並不是說暐婷已經單靠如斯純淨的,近乎簡單的技藝寫齣瞭不得瞭的好小說,而是她在這本處女作裏展現齣一種屬於她的可能性。我以為暐婷未來有可能像日本一些女性作傢(比方說窪美澄),成為某個時代「捕霧人」式的小說傢:把無形的微妙情感,透過文字的攔阻,留下可見的,能潤澤人心的水跡;以節製的美學,寫齣一係列打動普羅讀者的人情小說。而彼時,希望我自己仍是最早的讀者之一。

推薦序

與睏境和解 林宜澐(小說傢)


  暐婷在〈捕霧人〉中介紹瞭一種新奇的捕霧裝置:「立起網子,讓氣流將霧帶進網眼內...等待霧水沉降其上,再將水珠集中,就可以纍積到可用的分量。」小說中的阿津之所以發明這玩意兒是因為缺水,一傢三口陷在以缺水為核心的睏境中,希望用這勉強的方法獲取些微清水。這背景使得阿津的發明帶著淡淡的哀傷,讓人想到satie的音樂。satie有一首描述三麵體的鋼琴麯,緩慢的音樂圍著三個切麵的水晶轉,哀傷揮之不去,暐婷的小說讓我想到這樣的氛圍。

  她小說中的人物時常碰到阻礙,心理的、身體的、周遭環境的。或許因為如此,這些小說中不時會齣現令人不舒服的物質,暐婷描述這些東西時,下筆從容不迫,毫不閃躲。在一些片段中,她甚至用略帶抒情的筆觸呈現瞭有些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畫麵。這或許可以解釋為她心靈底層某種憂鬱地觀看世界的方法:當藍色的濾鏡擋在眼前,原本會侵襲我們感官的汙穢之物,被切換成另一種樣態,在作者的凝視下,那些物質說齣瞭不同款的故事,這不是化腐朽為神奇,而是拉齣新的脈絡,一條可以讓卑微之物慢慢流動的路徑。那些暐婷筆下弱小的、焦慮的、苦痛的人,在小說的閱讀情境中因此得到解放,釋放瞭問題,讓讀者意會到,原來人生如此,世界如斯,從而在感慨中有瞭領悟。

  第一篇〈水溝之傢〉與最後一篇〈海的另一邊〉是同一個主角阿湧,〈水溝之傢〉中住在水溝上的阿湧,在颱風過後不見蹤影,他的同學吳涵子看不到他,「心中有一點遺憾,但更多的是明亮的感受。她瞇起眼,看著這條川流不息的排水溝。縱使充滿棄物,縱使臭氣沖天,縱使是一條汙穢不堪的垃圾河,隻要有太陽和煦的照耀,水溝一樣也會閃著光輝炫目、令人屏息駐足的粼粼波光。」而在〈海的另一邊〉中,尋找父親的阿湧在海邊「努力將所有感官能力都集中嚮視覺,盡可能將視綫往遠方延伸、延伸、再延伸,希望在黑色的潮湧之後,能再次看見那道熟悉的身影。」失蹤的阿湧與尋找父親的阿湧前後呼應,這是暐婷對這世界的應許,雖然卑微渺茫,卻隱然有強韌的意誌貫穿其中。

  這種視野在小說中經常齣現。〈親愛泡泡〉再一次以隱忍的姿態麵對姊妹淘之間的友情,小沫麵對同學波波虛假的情誼卻無計可施,最終以泡泡的意象自我療傷:「啊,我買個泡泡糖。」「好想狠狠地咬什麼紮實的東西。真實、不會消失的東西。」吹彈即破的泡泡成為無奈心情下唯一可觸之物,「真實、不會消失的東西」遙不可及,除瞭嚼嚼口香糖,還能做甚麼嗎?暐婷細膩的觀察捕捉瞭許多人際關係中的無力感,這樣的小說很有機會找到共鳴的讀者,小說展示現實,藉力使力自我療癒,這是個例子。

  到瞭〈傷井〉,大淵仔為瞭找到較佳水質幫女兒泡煮中將湯,拚瞭老命去搬動大石頭擲入遭汙染的水井中,以為「溪內的石頭會乎下腳的暗河變清氣」,大淵仔相信某些方法,相信更好的東西藏在底下看不見的另一個次元中,小說呈現這樣的情節,也是悲哀的嘆息。

  暐婷的基調到這裏已然明顯。她敏銳的心思持續捕捉細小卑微的人間希望,雖然苦澀,卻始終漂浮著某種和解的氛圍,與苦難和解,與命運和解,既然活著,事情總要有個解決的方式,隻要能和解,就是幸福。

  這是小說作者以小說的形式呈現人生時,之所以能帶給讀者興味的一個主要原因。好的作者總會掌握到某一個比較高的製高點,有一個比較寬闊的視野,在這個視野中,再怎麼不快樂的事情都被包容,不再對我們造成威脅。就好像我們站在山坡上看著對岸的老虎,不但不覺得可怕,反而欣賞起牠的美一般,較高的視野會改變事情的性質,帶齣新的感覺改變人生,小說比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有機會讓這件事情發生。

  也因此,這本小說每一篇的最後一段都在某種程度上扭轉瞭先前故事的走嚮:「魚水」裏「小池看見瞭,清楚地看見,她不靈光的老花眼從未如此明晰,滋潤的活水不斷注入,在水杯中優遊的金魚,比任何時刻都有活力。」,「溼地癥」裏兩個年邁艱苦生活的老夫妻,最後還是樂觀地「『鳥仔、鳥仔。』清水興奮地舉起手,指著眼前掠過的白色優雅。老泥握住她懸空的手指,安放在自己手心。『走,』他對她說,『我們一起迴傢。』」而「成功湖有用論」裏則是近乎宣示地說:「人生就是要不斷冒險、走岔路纔有趣。看到哪邊有人就跟著乖乖排隊,按部就班地等著自己的名字被叫到,不是太無聊瞭嗎?不如把那些球瓶般的人龍撞倒,砸爛自以為權威的指標,在一片荒漠中立一塊奇特的招牌。」說是苦中作樂,卻又好像多瞭一份理解與包容,小說裏的事件因為如此而更立體,更有內涵,文學有改變現實的魔力,道理應該就是如此。

  寫作者的內心往往有一種任性的素質,任性地用自己的角度詮釋社會,任性地用自己的語法敘述人生,在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裏,這種DNA通常不易與人相處。美國小說傢Lydia Davis被問到如何既自私又不傷他人時說:「不要結婚。孤獨生活。找個人徹夜長談,天亮後一輩子都不再見麵。」一語道破作傢強大的自我跟社會之間的扞格。寫作終究是辛苦的個人事業,即便他最核心的願望可能隻是要幫這世界的存在找個說法。暐婷年紀輕輕就決定往這條路上勇敢前進,這是她的第一本小說集,字裏行間處處可以看到她誠懇認真且不媚俗地探索人生問題的努力,這些故事不僅帶給她成長,也提供瞭讀者思考人生處境的動力。小說作者並不比彆人偉大,但他的作品一定是人類的好朋友,在許多時刻帶給黑暗中的人一道希望的光,即便像這本小說集裏所呈現的那般幽微,卻也因此有瞭無窮希望。

後記

比霧更輕、更小的事


  我一直記得那幅景象。有一天,我沿著工廠旁的排水溝行走,自己一個人玩著想像中的遊戲。那時候我的時間還很多,沒有大人管我。經過一間廢棄的鐵皮屋,我看見一個年紀比我大一點的男孩子,穿著附近國中的製服,坐在灰色的陰影裏。他應該是中輟生。我們那邊有很多這樣的人。有時在電動玩具店,有時在雜貨鋪旁的電話亭。他沒有發現我的存在。他推推鼻子,把臉埋進雙手中,搓揉起塑膠袋內的乳狀物,然後閉上眼睛,深深吸一大口氣。幾秒之後,他的手臂像失去力氣般慢慢軟瞭下來,眼皮抽搐幾下,翻起眼白,口水就從他閉不緊的嘴角流瞭齣來。他的身體一點一點朝某一邊傾斜,偶爾像觸電一樣顫抖。最後他倒在滿是灰塵和碎屑的水泥地上。他的腳邊有一條牙膏狀的軟管,上麵寫著「強力接著劑」。

  他在笑。一邊打嗝一邊咯咯笑,像嬰兒一樣快樂。年幼的我對於眼前的景況懵懵懂懂,卻深深震撼於那股強烈而神聖的氣氛。他在他築起的世界中昏厥、發狂、浪遊、作夢、墜落,然後笑。那短暫的片刻,他得到純粹的快樂。

  寫作之於我,也是同樣的存在。

  現實生活中,我是個聲音很小、無足輕重的人。念書時被同學嘲笑是自閉癥,齣社會後很少人願意耐著性子聽我把話說完,工作之外,更不會有人問我的意見。旁人看來,我像是一間空無一物、破舊的廢棄工廠,一個懦弱的失敗者,總是兩眼空洞地望著他們。但我其實著迷於觀察,著迷於語言底下隱隱流動的事物,著迷於想像,著迷於建構微型的、有點骯髒、帶著汙垢的世界。寫作的時刻,我是唯一自由的。

  這部作品就是我閉起眼、一頭陷入的腦中幻境。首先是那個開心地往水溝裏打撈寶物、髒兮兮的男孩,仰頭看窗外浮雲的上班族,躺在河底聽伏流震動的年輕女人,接著是望著濕地和老伴嘆氣的老先生,在大霧中迷失對父親感情的兒子……。他們有的走過我麵前,看著我,對我說瞭一些話,有的則是互相交換眼神,沉默地錯身而過。那通常是在清晨空氣還有點藍的時候。我的呼吸很淺。畫麵時而像閃電時而像小小的雨。他們口中噴齣的氣息暖暖地留在我的臉頰上。我好像醒過來,又好像沒有。總之,我開始迷迷濛濛、說起一些自以為是的故事。

  這原本隻是我低調任性的自由,它得以從平麵的字句躍起、以立體的麵貌展現,要感謝許多人善意的協助。謝謝國藝會和文化部提供補助,讓我生活不至於匱乏。謝謝九歌齣版社羅珊珊主編與相關工作團隊,在一群寫作者中看見平庸的我,並給我錶現的機會。謝謝明益老師、宜澐老師和剋襄老師為我說話,我寫得不夠好,你們仍願意給予我溫暖的鼓勵,我會努力以更好的作品來報答。謝謝我的傢人和朋友,如果沒有你們,這一切不可能成為意義。

  也謝謝願意打開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作品能說的一嚮比我自己還多,希望我創造的這個潮濕、不完美的世界,也能在你們心裏留下一些幽微的顫動。

圖書試讀

廢雲

小漩兩眼直盯著電腦螢幕,食指焦慮地敲點滑鼠。她剛傳送齣訊息,正等著另一頭的美編迴覆。

沒有動靜。對方甚至還沒有讀取。她按捺著心中想直接拿起電話撥打的焦灼,深怕自己的衝動會造成陰錯陽差的占綫。三個小時過去瞭。早上快遞先生取走稿件前說,今天數量多,中午用餐時間不送件,可能需要兩到三個小時對方纔能收到。小漩算瞭算時間,暗自將時限設於午後兩點。現在是一點五十九分。她把遊標移嚮螢幕右下角的時間顯示器,拉齣精確的秒數倒數。三,二,一。兩點整。時限到瞭。她的耐性極限就這麼長。她迅速地按下美編的手機號碼,這串數字組閤她早已銘記在心。電話撥通後,長而空蕩的銜接聲從她左耳傳到右耳。嘟──嘟──。沒有人接。小漩的手指又不自覺地開始敲點滑鼠,在腦中條列齣各種可能性:

一、美編恰好齣門買耽遲的午餐

二、熬夜到早上的她不小心睡著瞭

那份重要的一校稿,可能有兩種下落:

一、快遞先生也聯絡不上美編,先繞去彆處送件

二、稿件早就送達美編手上,隻是她忘瞭迴應萬事都要再三確認的小漩

大概是以上這些交叉組閤。就在小漩配對各種可能,並憑經驗計算個彆機率時,她突然閃過第三種不祥的黑色念頭──稿件送丟瞭。

小漩掛上遲遲沒有人接應的電話,發瞭一身冷汗。各種可能都有可能。在她兩年多來的齣版職涯中,就曾遇上不少光怪陸離的狀況,讓人欲哭無淚的荒謬處境。她深呼吸,試圖冷靜自己浮躁的情緒。她想,至少得先等待美編的迴覆,再詢問快遞公司配送情形,這樣纔不至於失禮。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