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顫

水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科幻
  • 未來
  • 賽博朋剋
  • 懸疑
  • 反烏托邦
  • 人工智能
  • 虛擬現實
  • 心理
  • 科技
  • 冒險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她用天地五行,摹寫世間微塵眾生。在河一般浩蕩的曆史之流裏,他們的存在如塵,如沙。時代張揚行過,餘下隱隱震顫的,是他們曾經生存的痕跡。

  自2001年以〈水顫〉拿下第六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後,如拼圖一般,梁靖芬陸續以土、火、木、金為題拼湊庶民麵貌,並且透過小說之筆收攝隱伏在現代生活裏的躁動與不安。《水顫》中的八個短篇各自聚焦不同族群,看似極其普通的日常切片,但卻喧嚷著多元的聲腔和言語,終而匯聚成一幅壯闊又微縮的時代即景。

  〈按摩〉
  Melakukan perkara yang mencurigakan,這句話裏的最後一個詞尤其讓人難堪。巧薇第一次放長耳朵偷聽到,還迴傢認認真真翻瞭馬來語字典。Mencurigakan,令人懷疑的、可疑的,字典裏這樣析疑。巧薇托著下巴想:這字眼真神奇,什麼都能裝。

  〈走索女〉
  走索女不怎麼願意提起這一段,是因為後來更早曉得瞭羞澀。然而那一段在空中飛的個人成長史裏,卻以值得炫耀的光環戳瞭一個亮眼的印,是第一個靠自己能力贏下的功勛。

  〈瑪喬恩的火〉
  現在,床頭邊的菸灰缸倒是空的。房裏仍然不缺陽光。黃金葛青綠而沒有頹氣。瑪喬恩強把視綫從床上凹槽處移開──不知躺瞭多久纔形成的,麵積又因體型的日漸瘦小而節節敗退,在屁股和背脊的地方陷得最深。

  〈黃金格鬥之室〉
  雖極之不願迴想,可又實在忘不掉那段與外人共同方便的荒謬與不便的經曆。於是偶爾也抖齣來談談。當一場笑話或苦盡甘來什麼似地,和人談談。你很難想像那是怎麼一迴事,我說。事實上我也不甚瞭解。隻知道從我被告誡不能再隨處大小便開始,那廁所的身世就已經那樣。

  〈水顫〉
  那是久遠的記憶瞭。久得我背上沸水烙的斑印早不再蹙筋皺絡,航綫般漫開去。以前,阿姆像路旁的落地生根,模糊得隻有葉形而不見葉脈。自我意外灼傷,阿姆就似飛機草,不隻葉脈,連葉邊的鋸齒也鮮明得厲害。

  〈土遁〉
  一支公、一條狗、一間屋,還有一塊爛芭地,這就是阿爸留給阿峇的全部。阿峇幾乎一有時間就抽著菸想,有時也會看著南嵐的背影想:為什麼呢?為什麼我要帶迴一個烏仔讓伊跟住我。為什麼呢?為什麼我給伊吃給伊住,伊還同我不很親。

  〈刻木〉
  如果,我們的話題繼續在「為什麼」或「為什麼不」上麵兜轉,事情將沒完沒瞭。老師老瞭,也沒有這種耐性,與啓濛的必要。我們隻是需要久彆重逢後的一些舊話題,以勾起迴憶,啓動沉寂瞭近二十年的情誼。

  〈顛簸〉
  我和阿穆一樣,覺得現在大傢都應該重新定義虛擬與實境。至少,再也不能說網路是虛,網外一定就是實。有時我甚至想,胖子阿穆之所以如此依賴網路,多半是因為他在網上化名,成為另一個新生的,自己賜予自己生命的人,而不是神。

名人推薦

  陳雪、楊澤、駱以軍 齊聲推薦

  凝練的文字宜古宜今,筆下的時空無論是追尋先祖的叢林、重逢舊人的舞颱前後、或現代夫妻的荒謬傢庭劇場,作者的聲腔變化自然,使讀者很快進入她所構造的故事、曆史、或夢境裏。這本小說集展現瞭「短篇小說」這文類的優異,精準、抒情、節製與冰山底下的的豐富深沉。──陳雪

  不知道有誰解釋過「後鄉土小說」這詞,我讀梁靖芬小說,常浮現的畫麵是:一群活在可輕易辨認的現代時空環境裏的「現代人」,身上還沾有泥巴,帶有土味,因為,稍早雖曾被連根拔起,卻留瞭幾根帶土的根須若隱若現……
  馬來西亞和颱灣同是海外華人移民社會齣身,如果你同意中文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故鄉,我會嚮你推薦梁靖芬的新小說集,尤其「刻木」一篇,以淡為師,韻味悠長!
  ──楊澤

  梁靖芬的小說,有一種瀋從文,汪曾祺的閑淡知命,明淨溫暖,一種人心在時間之牆的凹窟與苔蘚,溫柔的用手指撫摸著。一種長鏡頭下,翻動這些曆史之外,南方之南的人物,他們不為人知的祕密。她的故事擧重若輕,讓人低迴,惘然,餘緒久久不能平息。──駱以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靖芬


  齣生於馬來西亞中部小鎮。大學時主修化學,畢業後進入媒體,任學生刊物編輯三年辭職往北京大學修讀中文碩士,主修現代文學。修讀化學讓她能體會「特例」的珍貴,修讀中文讓她安於用自己的速度去完成想做的事。目前為馬來西亞報章副刊編輯。
 
  〈水顫〉曾獲第六屆(2001)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土遁〉與〈瑪喬恩的火〉分彆獲得第七屆(2002)、第九屆(2004)花蹤小說佳作奬。2010年以散文集《夢寐以北》獲第一屆花蹤馬華文學大奬。2013年以〈按摩〉獲馬來西亞海鷗文學奬小說評審奬,同年亦獲第三十五屆颱灣聯閤報文學奬散文評審奬。
 
  著有散文集《夢寐以北》,短篇小說集《朗島唱本》、《五行顛簸》等。

圖書目錄

序 有時就是會這樣
 
按摩
走索女
瑪喬恩的火
黃金格鬥之室
水顫
土遁
刻木
顛簸
 
應答的音調──讀梁靖芬的小說 賀淑芳

圖書序言



有時就是會這樣

 
  這幾年,不寫字的時候,我打鼓。每天定量,每天,盡可能準時坐在架子鼓前,讓肌肉熟悉抖動的節奏。
  
  不打鼓的時候,我偶爾會想起課堂上一對一教學的鼓手老師。他的年紀不小瞭,養著一大坨肚腩,早早消除瞭我以為打鼓是一種瘦身運動的幻想。想起老師,我就會想起所謂「狀態」這迴事。
  
  以前,我是不怎麼確信「狀態」的存在的。哦,我當然知道狀態的意思,知道萬物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平衡點上,知道日常裏有高低起伏,身體有疲憊與舒服的時刻。我僅僅不太確定「狀態」的形狀,不太確定,它具體的影響。
  
  現在我大概知道瞭。狀態就是,一塊鼓皮的模樣。或是,我老師肚腩抖動的模樣。
  
  因為是一對一的教學,在偌大的音樂課室裏,常常隻有兩套鼓,與我們兩個人。我們的鼓,一如我們般彼此對坐。老師怎麼打,學生就跟著怎麼打。這看起來最為貼心的布置,其實常常苦瞭我。很簡單──老師的左手,是我的右手;老師的右腿,是我的左腿。我們互成鏡像,卻隻有我需要時刻注視著鏡子。起初,開始學鼓的時候,非常簡單的敲擊法我也跟不上,我的腦袋花瞭太多力氣,去糾正我們左右對調的現實。
  
  好幾次,鼓棒脫手而齣讓我差點打到老師。
  
  等到我的腦能熟練切換方位,自動調整左右,已是兩年多過去瞭。老師並沒有停下來等我,幾乎每一堂課,我們都在摸索新節奏。就在有一次我實在打得有夠糟糕的時刻,他說起「狀態」這件事。
  
  老師不是華裔,他不講中文。說起狀態時,他用的是英語,那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句子──「有時就是會這樣。」
  
  有時就是會這樣。
  
  比起起落、好壞、能或不能,我聽到的那個最為關鍵的訊息,是「有時」。第二個關鍵的字眼是「就是」。這兩個詞其實相悖,前者多少有些猶豫、磨蹭,後者則果敢而確定。
  
  我知道我的老師在安慰我。但他或許不會知道那樣的安慰不隻能讓我安心打鼓,還讓我安心生活。
  
  我實在打得有些糟糕的那次,學的是一套源於辛巴威的節拍。它們有些不按牌理,也非常靈活,反應稍微慢一些,左右手就如不厲害的周伯通互攪瞭。老師在前頭逐拍帶著,我盡可能亦步亦趨。我們一起練習敲擊瞭十五分鍾,我卻還是打得亂七八糟。正洩氣地垂下肩膀時,老師說,來,現在我們打另一種風格。
  
  風格?風從哪裏來我還不確定呢,那刻我還在想著辛巴威在地圖上到底長什麼樣子,原有的節拍還學不會,你就要我學新的?說實在的有些氣。
  
  但老師就是老師,我還怕他手上的棒子呢。隻好趕緊跟著他的新節奏,能跟多少是多少。
  
  當然,沒有奇蹟地,十五分鍾後依舊慘不忍睹。我想我的腳已經安接到手的位置瞭,下課後還記不記得正常走路也說不定。就在這時,老師說,好,你現在迴頭再敲那一段辛巴威吧。
  
  我敲瞭。居然,不誇張,真的如行雲若流水,還有些不假思索呢。
  
  老師就抖動著肚腩說瞭:有時就是會這樣。
  
  有時就是會這樣的吧。你以為什麼再也好不瞭瞭,走一走,甚至很可能無章法地亂走,忽然便又有路瞭。這種變來變去的、「有時」的東西,就叫狀態吧。
  
  你若看到它凝固瞭,就像抖動肚腩,或敲擊鼓皮般地整整它好瞭。
  
  知道要給這部舊小說集寫新序言的時候,我就想起這件關於狀態的小事。
  
  這集子中的小說都是舊作,最早的一篇〈水顫〉大概要追溯到一九九九或二○○○年。最新的一則〈按摩〉,應該也是二○一三年的事瞭。
  
  期間各篇書寫時的狀態都不一樣。但我想,最明顯的狀態上的改變,大概是文字吧。是字句的模樣,與節奏。
  
  都說人生憂患識字始,有時我真覺得這句話的重點不在識不識字,而是,一旦懂得瞭字,人便會作怪,會在具象化的過程中,改變瞭事物的原貌。憂患,是因為再也難以趨近真實。彷彿那刻,你隻有字,沒有彆的,你隻相信字,沒有彆的。
  
  我們一開始擁有的,自然是字。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沒有比文字更早存在的東西。而是,對在這裏的我們(這些馬華寫作者)而言,字的存在,往往先於一切。
  
  在彆人純熟講述自己的身世時,我們(這些馬華作者)一頭栽入瞭文字的形體中,文字先行,除此纔來說彆的。這幾乎是我們所有少作的樣貌。這是我們這種寫手的共同命運。我們總是先練字。
  
  總要留到,或等到我們可以站到彆處時,關於字的執念,纔多少可以放開,身段變得不那麼緊綳,節奏變得比較從容。我們,要到這一個階段,似乎纔能好好地說一個故事。
  
  當然,也有最終仍不肯放棄的人。在那字與字之間的縫隙,不,它們幾乎沒有縫隙,也許會有終其一生,仍願意與字廝守,讓字始終厚重,以緻成為畫布上的筆法,或筆觸般重要的人。那你閱讀它們,就不是在讀一個故事瞭。不是那麼簡單,以至於,你讀它們,會必須考慮到為什麼是這個字而不是另一個字,或會是這樣長的句子,而不是那樣短的句子。
  
  我大概不會是這類作者瞭。我發現這十幾年來自己一直在變。那變,首先也確實在「字」身上。它們越來越鬆動。我曾想過,要把這本集子裏的故事重新寫一遍,用此刻當下的狀態。但確實,這同時也會是一個實驗,一個字的實驗,而不太會是小說的實驗。
  
  在純粹的或天生的中文語境中長大的人,大概不會有我們這代/這帶人的睏惑、企圖,與不甘吧。他們/你們從小就這樣說話,而我們不是。
  
  但現在我想,也沒什麼關係瞭。有時就是會這樣,我的鼓手老師說。

圖書試讀

水顫
 
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纍擢太監。
 
我祖上的船一下海,就是浩浩蕩蕩的二萬人。要把二萬人全裝在一艘船上,那船準大得駭人。我祖上不笨,但也造不齣如此大船。所以我相信,我祖上南來時必然似候鳥群飛,分乘大小寶船二百餘艘,大鵬般翩然而至。
  
大海是倒過來的蒼穹,我祖上的大鵬船隊緊貼著蔚藍航行。雲帆高張,晝夜星馳,船隊路經處所激起的浪花,足把海麵拔高幾尺。鵬首是戰船組成的前哨,逐漸收窄的喙精銳得能戳穿鋼闆,把礁石趕離。糧船從前哨起,左右二行疊成大鵬體側。拓張的雙翼和尾部是另兩隊戰船,人字撇捺開去。稍一展翎,就是一番硝煙彈雨。我祖上的帥船穩踞鵬腹,另有各式坐船、馬船按功能分守,扮演交通銜接、拖拽之用。
  
我祖上這一走,就走瞭二十餘年、三十餘國。我的祖上,明朝七下西洋正使總兵太監,鄭和。若這是電影畫麵,必當亮齣我祖上麵頰豐滿、目光如電的臉孔,身後船桅成柵旌旗幡揚。配樂是緊湊昂揚的鼓聲咚咚,預示曆史上一場偉大的遠航。
  
自我決定寫下我祖上的故事,阿姆已經半癡呆。阿姆的記憶時醒時壞。我祖上的寶船採用蜂房船體結構製造。最大的功用在於當船底被擊穿,它能將湧入的海水限製在局部船艙,防止全船沉沒。偶爾我懷疑,阿姆腦中必有與蜂房船體相似的結構,像竹筒裏的間隔。阿姆腦中倖存的記憶,當是收在最內層,免被遺忘淹沒。而那恰好是我祖上的故事。
  
相對於祖上暢通無阻的海路,我不禁埋怨腳下這水窪泥濘,水蛭似攀附鞋底因而寸步難行。霪雨剛止,混濁水窪仍意猶未盡泛著圈,阿姆就催逐大夥進山。隻有進山,阿姆的癡呆會暫時痊癒。山路逶迤,前幾段還有鋤頭鑿齣的泥階,越往前泥階越無影,彷若扛鋤頭的人越發慵懶無力,抑或鋤頭崩斷終棄之而去。一路上盤根錯雜,阿姆卻堅信那是唯一通往海邊的路。阿姆沒上過學,但若讓她深信某事,她會如愛因斯坦的擁躉,對相對論力捍到底。
  
哞。
  
一隻被驚動的雨蛙突然鳴聲抗議。阿姆一驚腳下一滑,即似舯舡靠岸失準,砰一聲撞上岸邊橋墩。我來不及挽扶,阿姆已迅速爬起。
  
哎喲,夭壽。
  
阿姆怎樣?
  
無事,阿弟。彆弄髒祭品,等陣到大樹頭,要大力打,大力打。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