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風貌

印度風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印度
  • 文化
  • 曆史
  • 風俗
  • 旅行
  • 攝影
  • 藝術
  • 宗教
  • 社會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瀋鑒治此行去印度所感受到的震撼之大,實非始料所能及,而印象之深,更可能是終身難忘。他主要到瞭新德裏(New Delhi)、瓦拉納西(Varanasi)、卡修拉荷(Khajuraho)、泰姬陵(Taj Mahal)、齋普爾(Jaipur)及烏代普爾(Udaipur)。但在熙熙風景、浩浩恆河、巍巍古堡、穆穆神殿的後麵,是貧富懸殊、宗教紛爭,種姓遺毒難除、汙染禍害日深、婦女地位低微、百姓聽天由命。

  作者將他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希望能夠作為還沒有到過印度的、有意到印度一遊的,以及已經到過印度的朋友們的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鑒治


  《信報財經新聞》榮休總編輯,專欄作傢,著作有《君子以經綸――瀋鑒治迴憶錄》、《京劇六講》、《顧麯集:京劇名伶藝術譚》、《樂文集:你傲慢,我偏見》、《樂樂集》及《中國經濟論文集》等。
 

圖書目錄


一  齣發前的準備工作
二  午夜到印度的見聞
三  國傢博物館和印度神祇
四  新德裏:文化遺産、聖雄甘地、種姓製度
五  舊德裏:宏偉的紅色堡壘、驚人的貧富懸殊
六  瓦拉納西──恆河的聖城
七  瓦拉納西──印度的縮影
八  石廟之都──卡修拉荷
九  荒涼古跡和豪華火車
十  泰姬陵、阿格拉和印度婚禮
十一  阿格拉堡和傳統工藝
十二  粉紅色之城──齋普爾
十三  嘆為觀止的宮殿和寶藏
十四  最浪漫的城市──烏代普爾
十五  臨彆的驚喜
附錄

圖書序言



  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夫婦喜歡旅遊,多年來足跡幾乎遍及全球,但是卻沒有去過印度,他們問起原因,我的迴答是我曾經在多年前因工作需要而到印度幾次,但每次都有河魚之患,從此視之為畏途。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個人的偏見,覺得這個國傢政府顢頇、尚空談而無實績,人心渙散、信輪迴而欠乾勁,智者狡黠、愚者閉塞,何況天氣炎熱,當然避之則吉瞭。

  然而,內子卻對印度這個文化古國頗為嚮往,尤其希望能到那個著名的泰姬陵一開眼界,恰巧兩位好友也是世界各地都遊遍瞭,卻沒去過印度,聽說內子想去印度,立刻贊成,於是在三票對一票的情況下,我隻好乖乖地陪著他們去瞭。

  我雖然去過印度幾次,但對這個國傢其實並不瞭解,於是我在事前做瞭一些準備工作:先到圖書館藉瞭不少印度的旅遊指南之類的書籍,對將要去遊覽的地方作一些初步瞭解,接著又在網上下載瞭幾本關於印度曆史、文化及風土人情的著作,進行惡補,纔發現自己對印度的知識真是太貧乏瞭!例如我去瞭好幾次新德裏,卻從未注意那裏有許多古跡;我曾和不少印度官員一起工作和交往,卻並未探索為何有時會格格不入;至於我對印度五韆年文化視而不見,則難免是中華文化高人一等的沙文主義在作祟。簡而言之,齣發前的閱讀,已經為自己的無知而汗顔瞭。

  其實我們到印度的旅行,由於時間有限,也隻不過是走馬看花、浮光掠影而已,但其震撼之大,實非始料所能及,而印象之深,更可能是終身難忘。這裏我先簡單說一下主要到瞭哪些地方:


  一  新德裏(New Delhi)
  它是印度首都,規模宏大,難得的是還保存瞭大量數韆年的古跡,展現瞭印度曆史及文化的特色。

  二  瓦拉納西(Varanasi)
  這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想去的恆河邊的聖城,也是釋迦牟尼初次講經的地方。據說如果沒有到過此地,就枉來印度瞭。

  三  卡修拉荷(Khajuraho)
  這個位於印度中心的古城,廟宇成群,石雕處處,美不勝收。

  四  泰姬陵(Taj Mahal)
  這個聞名世界的遊客必到之地果然氣象萬韆,附近的阿格拉堡更是雄偉絕倫。

  五  齋普爾(Jaipur)
  這個「粉紅色之城」宮殿連綿,規模之大、裝飾之豪華,令人嘆為觀止。

  六  烏代普爾(Udaipur)
  未來此地之前,很難想像世界上會有如此美麗的地方,在湖光山色中,水上宮殿林立,令人流連忘返。

  在熙熙風景、浩浩恆河、巍巍古堡、穆穆神殿的後麵,是貧富懸殊、宗教紛爭,種姓遺毒難除、汙染禍害日深、婦女地位低微、百姓聽天由命。這裏不妨對這些狀況略加描述:

  一
  漢朝時中國的社會曾被形容為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那已經是極度的貧富不勻瞭,但是印度的情況卻更為嚴重。舉例來說,我們的旅行團在各處所居住的旅館,都極為豪華,然而這些地方的主要消費者卻是印度本地人。紳士淑女們珠光寶氣、一擲韆金的氣派,令遊客們相顧失色;但是旅館外不到百步之遙,就見乞丐處處。這種現象,我四十多年前已經看到,今日仍絲毫未變。

  二
  由於曆史原因,迴教在印度信徒極多,一九四八年獨立時印巴因宗教理由分治而造成數以萬計的人喪生,創痛至今未癒。迴教徒在印度雖是少數,但迴教曆史文物到處可見,雖然不同信仰者久已和平相處,但宗教磨擦暗流仍存。

  三
  我們局外人都知道印度有種姓製度(Caste System),但卻不求甚解。中國很早就對士農工商各有定位,而「士之子恆為士,皂棣之子恆為皂棣」則點齣瞭階級的不可逾越性。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界彆早已模糊,尤其是科舉製度可使任何人通過考試而晉身宦途,階級不再是鐵闆一塊。但是印度的種姓製度經過外族入侵、英國統治、獨立改革、民主政治,卻依然故我,不但賤民永世不得翻身,社會發展亦受羈絆。

  四
  大傢都知道中國霧霾為患,環境汙染嚴重,所幸政府已經在設法改善。但大傢或許不知道,新德裏的空氣汙染位列世界之最,而全國各地的環境汙染也已經不可收拾,但政府卻未見對策。長此以往,後果堪虞。

  五
  談到婦女地位,我們從傳媒獲悉印度女性常遭性侵,外國遊客亦未能幸免。但從錶麵上看,各種行業都有女性職員,男女地位甚少差異。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以旅館中收拾房間的服務員為例,我們在印度所見,仍是清一色的男工,理由很簡單,就是男人尚且失業者眾,女人就不必說瞭。因此,印度的婦女仍是男人的附屬品,尤以農村為甚,新娘因為嫁妝寒酸而被夫傢活活燒死的事時有所聞,婦女受欺淩更是司空見慣。在平等的錶象背麵,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六
  為什麼印度有以上各種問題?這和大部分百姓聽天由命的秉性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印度教(Hinduism)或許不應該被視為宗教,因為它是印度人韆百年前從貧睏絕望的生活環境中滋生齣來的處世哲學,其中不乏宿命論的成分。當多數人的思想受宿命論束縛的時候,改革談何容易!

  但是,即使如此,印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傢,印度人的聰慧纔智也有目共睹。國內選舉令舉世矚目,科技成就亦成績卓越。這不是很矛盾嗎?對!這就是為什麼一次大開眼界的旅行,使我對印度産生瞭莫大的興趣的原因。

  總之,這個具有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國,實在需要我們加以認識,但是在試圖認識它的過程中,又會被五韆年的曆史所震撼,受新舊交織的現狀所迷茫。我覺得,印度可說是一個謎。可惜的是,許多人和我一樣,基於對印度缺乏瞭解甚至具有偏見,對探索這個謎沒有多大興趣。

  我在短暫的旅程中,所見有限,但所思卻頗多;於是不避淺陋,謹以所見所思輯成蕪文,希望在博讀者一粲之餘,還可以提起你的興趣,和我一同來揭開印度這個像謎一樣的國傢的麵紗。

圖書試讀

六瓦拉納西──恆河的聖城

從新德裏到瓦拉納西的飛行時間是一小時二十分。我們的航班是上午十時四十五分起飛,大傢在啓程前應該可以從容吃早餐,但是昨晚導遊已經通知說早上七點工作人員就會到各人的房間搬取行李,八點就要齣發瞭,原因是印度機場的安檢非常嚴格,我們這個旅行團雖然已有特彆安排,還是愈早到達機場愈好。於是這天早上大傢都恪守時間,未到八點已經登上巴士瞭。

此時我注意到,有很多團友除瞭那個團方贈送的旅行包外,仍舊帶著大件行李上巴士,我好奇地問瞭一下,原來他們恐怕行李不在身邊可能遺失。導遊安妮看到瞭這個情況,沒有說什麼,隻是重復著說旅行社在機場會派齣幾位職員幫助照料,請大傢務必在機場緊緊跟著她和那幾位職員。巴士離開旅館後,她就開始簡略地介紹目的地瓦拉納西。

安妮說,瓦拉納西位於跟尼泊爾及中國西藏接壤的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由於印度的聖河恆河(Ganges)流經此地,而印度教徒認為如果死後的骨灰能夠流入聖河,來世就能得到幸福,所以這裏是每一個印度教的信仰者都想來到甚至希望能夠在此死去的地方。同時,因為它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的聖地,也是佛教的發源地,於是就成為來到印度的遊客們的必到之地。最後她說:「我希望在瓦拉納西的所見所聞,將會永遠留在各位的記憶中。」

她的介紹很簡要,但是我隱約感到她可能是在賣關子,故意不詳細說明我們將要看到什麼。那麼,我們就等著瞧吧。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