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的智慧

中國漢字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漢字
  • 中國文化
  • 文字學
  • 語言學
  • 曆史
  • 書法
  • 國學
  • 傳統文化
  • 智慧
  • 中華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畫開天,漢字中飽含靈性與智慧。
道貫古今,漢字中隱藏著一個世界。

  漢字,是古人用來收納道理與法則的容器。先民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探索人體、動植物、客觀規律的奧祕,為這一切賦予形象符號,漸漸創製齣這種獨具特色的文字。漢字不僅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而且是承載著古代科學知識、文化理念、人生觀照的全息信號。
  
  在這些包羅萬象的神奇文字裏,有天文地理,有生活點滴,有治國之術,有修身之道,有人際往來……古人早就把博大精深的學問,濃縮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方塊字中。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天時
一:返璞歸真     13
三:三思而行     14
天:萬物主宰     15
日:自我更新     17
月:月滿則虧     18
晶:星羅棋布     20
旦:雞鳴戒旦     21
明:胸懷日月     22
春:知難而進     24
時:時空轉換     25
間:乘間伺隙     26
昔:逝者如斯     28
恆:如月之恆     29
氣:浩然之氣     30
雲:行雲流水     32
風:春風化雨     33
雷:恐懼修身     34
雨:密雲不雨     36
需:待時而動     37
上:上行下效     38
外:置之度外     40
是:明辨是非     41
易:變動不居     42
地理
二:事無二成     45
原:飲水思源     46
水:利物不爭     47
滄:滄浪之水     48
川:川流不息     49
順:順水推舟     51
前:乘勢而行     52
淵:厚積薄發     53
海:百川之王     54
冰:超越自我     56
土:善待母親     57
畫:畫地為牢     58
周:周而不比     60
行:歧路亡羊     61
坎:德纔兼修     62
陷:君子釋厄     64
虛:虛懷若榖     65
遷:齣榖遷喬     66
嶽:泰山之力     68
玉:君子如玉     69
班:班馬悲鳴     70
十:十全十美     72
內:攻之以內     73
門:掛席為門     74
裏:裏仁為美     76
邑:有土有人     77
邕:高城深池     78
都:如有神助     79
囿:先入為主     81
中:允執厥中     82
國:以國為傢     83
封:封疆之界     84
物類
龍:龍德在田     87
鳳:鳳毛雞膽     88
龜:以退為進     89
虎:三人成虎     90
猴:沐猴而冠     92
兔:狡兔三窟     93
馬:以毛相馬     94
羊:肉袒牽羊     95
犬:兔死狗烹     97
鼠:倉鼠之嘆     98
蟲:蠱惑人心     100
雞:雄雞報曉     101
鳥:鴻鵠之誌     102
烏:慈烏反哺     103
生:養生之道     105
小:小黠大癡     106
習:學而時習     107
奮:笨鳥先飛     109
進:循序漸進     110
觀:察言觀色     111
鳴:一鳴驚人     112
集:燕雀之樂     113
覆:覆巢之下     115
薦:先有伯樂     116
善:嘉言懿行     117
美:素質為美     118
群:容民畜眾     119
敬:操其利害     121
敢:勇於進取     122
闖:過關斬將     123
罷:韜光養晦     125
逸:遁世無悶     126
牢:亡羊補牢     127
本:根深葉茂     129
末:本末倒置     130
葉:一葉障目     131
華:盛而不驕     132
秀:秀而有實     134
齊:內助之賢     135
豐:德揚恩普     136
相:觀察之道     138
乘:因利乘便     139
兼:兼愛天下     140
身體
微:微言精義     143
麵:察言觀色     144
耳:耳聽為虛     145
聽:洗耳恭聽     147
聞:充耳不聞     148
直:直道而行     149
見:見微知著     150
看:取長補短     152
省:一日三省     153
口:有口難言     154
舌:鼓舌如簧     156
言:謹言慎行     157
信:言而有信     158
問:入門問諱     159
名:名正言順     161
若:一諾韆金     162
從:正己隨人     163
友:誌同道閤     164
企:延頸企踵     165
先:先見之明     167
尾:尾大不掉     168
局:當局者迷     169
躬:直躬之信     170
疑:疑人竊鈇     172
睽:目不給視     173
北:南轅北轍     174
逆:倒行逆施     175
爭:求而有度     177
鬥:鬥智鬥力     178
眾:眾怒難犯     179
忍:忍辱負重     181
癡:大智若愚     182
正:撥亂反正     183
立:三十而立     184
尤:好人難做     186
爰:援引之道     187
扶:濟睏扶危     188
丞:一飯韆金     190
付:益人自益     191
知:格物緻知     192
意:以意逆誌     193
勻:大公無私     195
文:文質彬彬     197
命:知命不憂     198
人:仁者愛人     199
長:長者之患     201
賢:選賢與能     202
君:謙謙君子     203
聖:革凡成聖     204
人事
力:木強則摺     207
伏:伺機而動     208
創:刀頭劍首     209
敗:功敗垂成     211
辱:忍辱負重     212
睏:睏獸猶鬥     213
嚴:嚴懲不貸     215
焚:焚林而田     216
罪:奉辭伐罪     217
過:棄過圖新     219
去:以火去蛾     220
齣:虎口脫險     221
復:去而復返     223
戒:防患未然     224
察:至察無徒     225
導:因勢利導     227
學:好學不倦     228
宮:宮牆外望     229
編:韋編三絕     231
審:審時度勢     232
聲:大音希聲     233
音:聽音知德     234
舞:長袖善舞     236
禮:禮尚往來     237
樂:樂不可極     238
射:立德正己     240
禦:駕馭有術     241
書:書不釋手     242
養:怡情養性     244
休:勞逸結閤     245
送:送子以言     246
公:背私為公     248
私:自環為私     249
買:買櫝還珠     250
得:取之有道     252
重:君子重言     253
孝:慈孫孝子     254
守:杜門自絕     256
義:以身作則     257
比:比目連枝     258
協:齊心協力     259
製:寸轄製輪     261
王:王道通三     262
服用
火:鑽木取火     265
灰:心若死灰     266
黑:黑白不分     267
染:耳濡目染     269
衣:衣冠楚楚     270
服:行不在服     271
革:革故鼎新     272
錶:反裘負芻     274
監:以人為鑒     275
則:有物有則     277
分:審時度勢     278
閤:因勢閤變     279
鹹:感而有知     281
異:棄同即異     282
因:因人成事     283
麯:廣譬麯諭     285
互:分權製衡     286
網:網開一麵     287
益:一謙四益     289
錢:見金動戈     290
帛:乾戈玉帛     291
璧:問士以璧     292
寶:不貪為寶     294
賀:好自為之     295
弄:玉石不分     296
玦:絕人以玦     298
兵:先禮後兵     299
計:運籌帷幄     300
利:先修利器     302
矢:先發製人     303
弓:杯弓蛇影     304
車:輔車相依     306
戈:同室操戈     307
斤:斤斤計較     308
寸:尺璧寸陰     310
鼓:一鼓作氣     311
武:止戈為武     312
飲食
稷:五榖之長     315
瓜:瓜田李下     316
魚:魚爛而亡     317
酒:好酒貪杯     318
井:枯井生泉     320
解:庖丁解牛     321
宰:屠夫宰相     322
俎:越俎代庖     324
案:舉案齊眉     325
壺:壺中日月     326
器:國有猛狗     328
鼎:一言九鼎     329
盈:器小易盈     330
即:取食有道     332
甘:同甘共苦     333
既:食勿過飽     334
卑:降尊臨卑     336
盡:道盡塗殫     337
男女
大:如臨深淵     341
男:用力在田     342
遘:逢機遘會     343
如:從善如流     345
士:禮賢下士     346
委:委麯求全     347
敏:訥言敏行     349
孚:重信守義     350
婚:心心相印     351
安:金屋藏嬌     353
威:威不足恃     354
寡:失道寡助     355
棄:如棄敝屣     357
保:保民而王     358
嬰:羊質虎皮     359
夫:匹夫之勇     361
妻:結發為妻     362
始:慎始敬終     363
愛:真心真意     365
 

圖書序言

前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但是很多人提齣,中國應該還有「第五大發明」,那就是漢字。中國人每天都在與漢字打交道,對這種筆畫優美的方塊文字再熟悉不過瞭。但是這文字究竟有什麼魅力,以至於被尊為「第五大發明」,卻未必所有人都知道。
  
  事實上,漢字的強大超乎我們想像。它不僅曆史悠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驚人的靈性與智慧。
  
  這種靈性起源於遠古洪荒的時候。先民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探索人體、動植物、客觀規律的奧祕,為這一切賦予形象符號,漸漸創製齣這種獨具特色的文字。因此可以說,漢字是中國古人世界觀的一大寫照。
  
  隨著漢字的齣現,中華文明也蓬勃發展起來。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學者和思想傢層齣不窮,「百傢爭鳴」更是一段充滿奇蹟的曆史;朝代更迭,每隔一段時間就帶來瞭繁榮昌盛的全新氣象,像波瀾一樣推動著文明的進程……與此同時,漢字也經曆瞭一番不平凡的成長。作為這段文明的記錄者,漢字的發展和演變貫穿瞭不同時代,集眾傢之所長,吸收瞭大量精華元素。
  
  最早的成熟漢字是商周時代的甲骨文。稍後,又齣現瞭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舊稱鍾鼎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小篆成瞭通用文字,發展到漢代的隸書,纔正式被命名為漢字。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很少關注漢字的內在價值,更多時候把它作為一種錶達自我的工具。但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無論是復雜的人際關係,還是無法預知的未來,抑或是難以駕馭的環境,都會帶來睏惑和苦惱。其實,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人的慾望從未變過。我們的睏窘和失意,數韆年前的古人也曾有過,不同之處是古人們留下瞭經驗,我們不必再去重復探索,就可以找到答案。
  
  而這答案,要從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漢字中尋找。
  
  循著每個漢字的筆畫,對照它曾經的模樣,人們可以窺知它所代錶的一段過往,與曆史對話。在這些包羅萬象的神奇文字裏,有天文地理,有生活點滴,有治國之術,有修身之道,有人際往來,有鬥爭哲學……你會發現,古人早就把最博大精深的學問,濃縮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塊字中瞭!
  
  品讀漢字,對話曆史,與古人思想相交,可以學習他們的處世智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餘韻。漢字之美,正可謂:象外有象,理外有理,橫看成嶺,側視成峰。漢字之智慧,正是:以邏輯論,可見規律;以思想論,可見哲理;以氣度論,可見精神。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中國古人的眼裏,在漢字的天地中,世間萬物有著怎樣的麵貌和內涵。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中國漢字的智慧》,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似乎也發生瞭 subtle 的變化。以前,我可能隻是機械地記憶和使用漢字,但現在,我開始更深入地去體會每一個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情感。書中對許多字的分析,都讓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比如,作者在解釋“仁”字時,不僅僅是說“二人”,而是強調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懷和愛,這種“仁”的境界,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追求。我發現,許多詞語的組成,都暗藏著精妙的道理。例如,“思”字,上麵是“田”,下麵是“心”,作者解釋為“心在田地裏耕耘”,寓意思考如同耕種,需要耐心和細緻。這讓我對“思考”這個行為有瞭更深的理解。此外,書中對一些成語和俗語的溯源,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錶達,背後竟有如此有趣的漢字故事。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具象、更富有文化底蘊的方式去觀察和理解世界。

评分

拿到《中國漢字的智慧》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我一直覺得漢字是中國文化最精髓的載體,它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更承載瞭古人的哲學思想、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以一種非常獨特和深入的方式,帶領我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字形演變,而是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入手,將每一個漢字的誕生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比如,當我讀到“日”和“月”這兩個字時,我纔真正體會到古人觀察自然、描摹自然的精妙。他們將太陽的圓形和月亮的半月形巧妙地轉化為抽象的符號,簡潔而又直觀。而“休”字,更是讓我驚嘆不已,將“人”和“木”結閤,寥寥幾筆便勾勒齣一個人倚靠在樹下休息的畫麵,如此形象地錶達瞭“休息”的含義。作者的解讀,常常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的這些平凡的字,背後竟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含義。這本書讓我對漢字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將它們視為冰冷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基因。

评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中國漢字的智慧》這本書,無疑是一次令人愉悅的文化探險。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資深的導遊,帶領我在漢字的迷宮中穿梭,每一步都充滿驚喜。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漢字“形”、“音”、“義”之間關係的細緻剖析。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字的讀音和意思,卻忽略瞭它最初的形狀所蘊含的獨特魅力。作者通過對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展示和解讀,讓我看到瞭漢字“活”起來的樣子。例如,看到“馬”字從最初的奔跑的馬的形象,一步步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對這種神聖動物的崇拜和描繪。書中還穿插瞭許多與漢字相關的曆史掌故和文化傳說,讓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一點也不枯燥。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漢字,更是在學習一段段鮮活的曆史,感受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觸動。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傳承的文化遺産,並從中汲取力量。作者在書中對於漢字“美”的解讀,讓我尤為印象深刻。他不僅僅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闡述,更是從漢字本身所蘊含的意境和韻味來分析。比如,一些字的結構,寥寥幾筆,卻能勾勒齣山川河流,人物場景,蘊含著東方特有的含蓄和寫意之美。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靜”字的解讀,上麵是“青”,下麵是“月”,作者將其意境解讀為“月光下的寜靜”,這是一種多麼有意境的畫麵啊!這種將自然景象、人文情感巧妙融閤的造字方式,在世界文字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漢字的熱愛又加深瞭一層,也更加堅定瞭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评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頗感興趣,而《中國漢字的智慧》這本書,則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這些深奧的道理。作者在解讀漢字時,巧妙地將許多哲學概念融入其中。例如,當談到“道”這個字時,作者並非簡單地解釋其字形,而是深入探討瞭它與宇宙運行規律、人生哲學之間的聯係。書中提到,“道”的本義可能與行走、路徑有關,這恰恰印證瞭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強調瞭“道”的不可言說和普遍性。還有“德”字,作者將其拆解為“彳”(錶示行走)和“直”(錶示正直、閤乎道理),解讀為“德”是一種遵循正道的行為和品格。這樣的解讀,讓我對這些抽象的哲學概念有瞭更具象的理解,仿佛那些古老的思想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天”和“地”時,對陰陽五行、天人閤一等觀念的闡述,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中國古代宇宙觀的敬畏和贊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漢字的,更是關於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嚮的深刻洞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