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給上班族的十種鍛鍊

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給上班族的十種鍛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김진애
圖書標籤:
  • 自我提升
  • 職場技能
  • 時間管理
  • 目標設定
  • 積極心態
  • 領導力
  • 個人成長
  • 效率提升
  • 情緒管理
  • 金博士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守住對自己的承諾瞭嗎?
說要好好學習,打開電視立刻就把決心拋在腦後瞭。
說要少吃多運動,聞到美食的香味就找瞭新的藉口。
說要準時上班,鬧鍾響瞭卻忍不住又賴瞭床。
為什麼,總是軟弱退縮,重復同樣的模式?

  從痛苦摺騰中進化吧!
  不再後悔、不留遺憾,活齣熱烈!
  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吧!


  ★給工作與人生中不甘心的你!
  「21世紀全球百大新世代領導者」金鎮愛博士,從魯蛇進化成強者的絕地生存鍛鍊!
  ★YES24年度之書票選入圍,讀者好評不斷,持續再版!

  壓力好大,做人好難,工作好纍,好想一走瞭之……
  覺得前途茫茫,覺得無足輕重,常常空虛寂寞,時時擔憂後悔……

  活著,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

  痛苦不會消失,但跟自己拚瞭,駕馭痛苦的智慧就會越來越成熟!
  所以,狠下心來對待自己吧,為時不晚!

  狠心,就是「守住對自己的承諾」。
  斬斷所有纏在身上的鎖鏈,忠於自我──
  試著離開眾人,獨處;
  試著擺脫每天習慣性認為該做的事情;
  剋服所有想毀掉自己的上癮、誘惑;
  對自己許下承諾;
  堅守對自己的承諾;
  時時刻刻,真誠麵對自己的心。

  金鎮愛博士以犀利的忠告和指點,告訴我們壯大自我的務實鍛鍊法。
  製造獨處時間和空間的方法
  聰明對待壓力的方法
  解讀時機的方法
  做完全部工作的訣竅
  善用認同與批評的關注法則
  化伴侶、敵人為「自己人」的方法

  自我觀察是最關鍵的功夫!從十二道問題讀懂自己
  ★讀者大贊「原來如此」,豁然開朗!

  我覺得應該要選擇「適閤自我生理條件」的工作。
  能力有無來自訓練,個性好壞也可以適當調整;但屬於本性的生理特質,卻難以改變。
  因為這是綜閤遺傳因子、成長背景、性格、氣質、纍積的知識和體驗,所形成的「生活習慣」。
  透過以下十二道問題,除瞭可以觀察自己的生理特質與行為模式,用人之際,不管是職員麵試、挑選專案夥伴,更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1  一天的時間會如何安排?
  2  喜歡人還是喜歡物?
  3  是否喜歡與人親近?
  4  對於追求金錢有什麼看法?
  5  對於權力欲有什麼看法?
  6  覺得一定要「有腦袋」?
  7  什麼樣的瞬間會覺得快樂?
  8  喜歡用眼睛看,還是喜歡動手做?
  9  井井有條型,還是亂中有序型?
  10  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
  11  會一心多用,還是一次隻做一件事情?
  12  十年後的我會如何度過一天?──摘自〈我是誰?我該做什麼?〉
 
職場生存圖鑒:高績效人士的非凡修煉 一本獻給所有渴望突破、力求卓越的職場人士的實戰指南。 在這個變化速度快到令人窒息的時代,僅僅依靠努力工作已經遠遠不夠。職場不再是論資排輩的溫室,而是瞬息萬變的戰場。你是否感到自己被睏在“忙碌”與“低效”的怪圈中?你是否發現自己付齣瞭時間,卻未能在晉升梯上邁齣關鍵一步?你是否在追求更高成就的路上,感到力不從心,缺乏清晰的指引? 《職場生存圖鑒:高績效人士的非凡修煉》正是為你準備的“作戰手冊”。它不是一本空泛的勵誌讀物,而是由資深人力資源專傢、前跨國企業高管李明遠先生,基於數十年一綫管理經驗和對全球頂尖組織的研究,精心提煉齣的一套係統化、可執行的職業能力升級框架。本書摒棄瞭晦澀的理論,直擊職場痛點,旨在幫助每一位讀者,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中層管理者,都能掌握真正決定性的核心競爭力,將潛力轉化為可見的成果。 本書核心內容概述: 第一部分:重塑心智模型——打破職業倦怠的底層邏輯 許多人停滯不前,並非能力不足,而是固守瞭過時的思維定勢。本部分著重於構建高績效人士所必需的“成長型心智”和“結果導嚮”思維。 1. “零起點”思維重置: 拋棄“經驗至上”的陷阱。職業生涯的每一次挑戰都應被視為一次全新的學習機會,而非對過往成就的重復。我們將探討如何主動剝離過去的成功路徑依賴,以初學者的謙遜和敏銳度去麵對新任務,從而激發潛能。 2. 責任邊界的突破: 區分“份內事”與“價值創造”。高績效者從不以崗位描述為自己的天花闆。本書深入剖析瞭如何識彆組織中最稀缺的需求,並主動承擔超齣職責範圍的關鍵任務,將“被動執行者”轉變為“主動價值貢獻者”。我們提供瞭一套評估“高杠杆任務”的方法論,教你如何精準選擇能帶來最大迴報的努力方嚮。 3. 情緒的戰略管理: 職場中的壓力、挫摺和辦公室政治是常態。我們不教你壓抑情緒,而是教你如何將負麵情緒轉化為可控的驅動力。詳細介紹瞭“壓力緩衝帶”的建立,以及如何在關鍵決策時刻保持清晰的判斷力,避免被情緒劫持。 第二部分:效率革命——精益化你的時間與精力投資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時間管理已經升級為“注意力管理”。本書聚焦於如何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能夠産生指數級迴報的活動上。 1. “二八原則”的深度應用: 傳統的二八法則在復雜工作中往往失靈。本書引入瞭“價值導嚮的二八原則”,教授如何識彆真正能推動項目進展的20%的關鍵行動。內容包括:如何高效篩選信息源、如何通過“任務拆解的深度”來反推優先級,以及建立“緊急/重要矩陣”的動態升級版本。 2. 專注力的構建與維護: 深入探討大腦的運作機製,提供一套結閤神經科學的“深度工作流”搭建指南。這包括如何設計物理和數字環境以減少乾擾、如何運用“區塊時間法”進行高強度産齣,以及如何對抗“持續在綫”帶來的認知損耗。 3. 流程的自動化與外包思維: 對於重復性的工作,我們的目標是“消滅”而非“優化”。本書提供瞭一套實用的工具箱,教你如何利用現有軟件和基礎編程思維(無需成為程序員)來實現工作流程的自動化,以及何時應該果斷地將任務委托給更閤適的資源(無論是同事、外部供應商還是技術工具)。 第三部分:嚮上溝通的藝術——影響力與可見度的構建 無論你的工作多麼齣色,如果不能有效地被關鍵決策者理解和認可,你的職業發展將受阻。本部分是關於“成人世界的錶達學”。 1. 結構化匯報的黃金法則: 掌握“結論先行,數據支撐,前瞻建議”的溝通框架。本書提供瞭不同情境下的匯報模闆(如危機匯報、項目進展匯報、預算申請等),強調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傳遞最關鍵的信息,並引導聽眾走嚮你期望的下一步行動。 2. 跨層級溝通的語境轉換: 如何與你的直接上級、跨部門平級、以及更高層的領導使用不同的語言和側重點進行有效對話。例如,嚮上級匯報時應聚焦於風險管控和戰略契閤度,而與平級協作時則需強調資源互換和共同利益。 3. 建立積極的職業聲譽: 聲譽是無形的資産。本書指導讀者如何通過持續交付的“小勝利”積纍信任,以及如何在人際互動中展現專業性和可靠性。內容涵蓋瞭“信守承諾的工程化管理”和“在建設性批評中保持專業形象”的技巧。 第四部分:構建你的“職業護城河”——麵嚮未來的能力迭代 市場總是在變化,今天的核心技能可能明天就會被淘汰。高績效人士必須擁有持續學習和迭代的能力。 1. 技能的 T 型結構與深度挖掘: 解釋瞭如何平衡廣度(瞭解行業趨勢)和深度(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傢)。我們將指導你如何識彆行業中最具前瞻性的3-5項核心技能,並製定長達三年的“技能深挖計劃”。 2. 外部知識的內化係統: 如何高效地閱讀行業報告、吸收專業書籍、參加高質量的會議,並將這些外部信息轉化為可以立即應用到當前工作中的洞察力。我們提供瞭一套“筆記-轉化-應用”的閉環係統。 3. 導師網絡的構建與維護: 導師並非必須是你的上級。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識彆不同發展階段需要的“導師類型”(如技能導師、視野導師、精神導師),以及如何以一種尊重且互惠的方式去“邀請”和“維護”這些寶貴的指導關係。 結語: 《職場生存圖鑒》不是讓你變成一個隻會工作的工作機器,而是幫助你成為一個高效、有洞察力、能夠掌控自己職業軌跡的戰略傢。它提供的不是捷徑,而是經過檢驗的路綫圖。讀完本書,你將不再被動地應對變化,而是主動地塑造你的職業未來。現在,是時候升級你的職場操作係統,迎接下一個挑戰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鎮愛 김진애


  這個韓國人,不一樣。
  她是《時代》雜誌所選齣的「21世紀全球百大新世代領導者」中唯一的韓國人。
  她是首爾工科大學的活傳說,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都市計畫博士。
  她緻力於「實務省思」,以「正確成長的學習生態界」為夢想,
  綽號為「能量金鎮愛」,因為工作時總是能量四溢、活力滿載。

  1953年齣生於首爾。1971年梨花女子高中畢業,1975年首爾大學建築係畢業。1978年首爾大學工學院建築係建築學碩士學位修畢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87年以論文〈都市空間的民營化:公共計畫過程與民間影響力〉取得都市計畫環境設計學博士學位。

  現在一邊經營「首爾論壇」公司,一邊經營「SF都市建築」事務所,主要負責都市規畫、設計開發、齣版活動企畫。

  著有《人為什麼要念書》《改變人生的建築課》《人生「齣乎意料地」帥》《我的主題是人,我的專案是世界》《解讀都市的CEO》《金鎮愛筆下的為人條件》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遊芯歆


  國立颱灣大學圖書館學係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曆史學碩士。從事韓國文學著作翻譯多年,譯有《情感的48種麵貌》(究竟齣版)等大量文學、非文學作品。
 

圖書目錄

引言    我,何苦摺磨自己?

1  想逃,能逃到哪裏去?
獨處時間、獨處空間的力量

與自己對決的黎明時分•與妨礙獨處的事物對抗•疏遠傢庭的智慧•空間奢侈與時間奢侈•善用零碎時間的三大原則•對自己狠一點吧!•試著獨處!任其獨處!
──獨處,纔能讓人有所成長。狠下心讓自己獨處看看吧!在孤獨與寂寞中,成長的新芽就此萌發。

2  壓力好大……隻有我這麼辛苦嗎?
將負麵壓力轉換為正麵壓力

偶爾也要嚎啕大哭•偶爾也要自己摸摸頭•為自己「小奢侈」「小造反」一下•紓解壓力的八種方法•埋首工作,壓力消失•不要自己硬撐,分工閤作吧!•實在做不到,就放棄吧!
──試著迷路看看!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行蹤,在路上盡情遊蕩。

3  工作進展不下去瞭,該如何突破瓶頸?
看準生活的節奏,時機的力學

「最糟紀念日」•何時該做?何時不該做•「夜貓」和「早鳥」•忙時與閑時的穿插原則•坐而思與起而行•主動告解與接受告解•「24小時」「一週」「一個月」「一年」「三年」「十年」的節奏•全盛期」「沉滯期」「空白期」「轉型期」「東山再起」,看準「時機」!
──踏著節拍而行,與力量共舞。讓我們好好解讀那節奏吧!

4  要做的事情太多,該如何全做完?
發揮習慣的力量

「清理派」與「料理派」的差彆•減輕負擔,一減再減•堅持使用「個人記事本」•處理事情先後順序的七大標準•消滅工作的六大竅門•將無法預料的變數納入考量的四種計畫•善用分類!分門彆類後就能找到解決之道•養成打破舊習的習慣
──原則隻有一個:就是一減再減,確定什麼纔是對自己最要緊的。

5  什麼事都做不好……我真的有能力嗎?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列齣想做的與能做的事情•為五鬥米摺腰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成績太好反而選擇變少•在實務中學習是最好的•三種人挑戰你的好奇心・寓工作於玩樂,寓玩樂於工作•人人都有社交恐懼癥•有待加強纔會更努力學習
──對未來有更多成長空間的信念,造就瞭如今的我。

6  我是誰?我該做什麼?
從十二道問題讀懂自己

一天的時間如何安排?•喜歡「人」,還是喜歡「物」?•是否喜歡與人親近?•對於追求金錢有什麼看法?•對於權力欲有什麼看法?•覺得一定要「有腦袋」?•什麼樣的瞬間會覺得快樂?•喜歡用眼睛看,還是動手做?•「井井有條型」,還是「亂中有序型」?•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會一心多用,還是一次隻做一件事情?•十年後的我會如何度過一天?•隻有極少數的人能找到命定的工作•做自己樂意的工作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彆存在,這多麼有意思啊!

7  想得到認同,該怎麼做?
學習「關注的法則」

隻有派得上用場時,纔是獲得認同的「最佳時機」•有未來,纔會受到關注•「附加實力」,也是一種實力•想得到認同,先認同彆人•任何情況都該遵守禮儀•善用言語的分量與沉默的力量•不要在人前暴露自己的恐懼•遭人辱罵代錶受到關注•學習批評與被批評的方法•越睏難越要不為所動
──終究會有機會證明自己對某個人來說是有用的。當「時機」到來,韆萬要發揮真正的實力。

8  無足輕重的我,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讓世界繞著自己轉

世界沒瞭我依舊照常運作•沒有我,也就沒有瞭這個世界•「年度風雲男」「年度風雲女」•四十歲風華盛宴與半世紀饗宴•我的月曆,我的曆史•構思自己的主題專案•「狂喜」和「宣洩」的美妙時刻•我喜歡自己的渺小,也喜歡自己的重要
──我很渺小。但如此渺小的我,對我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的全部。

9  好寂寞……有人可以依靠嗎?
把他們變成「自己人」

化伴侶為自己人•化父母、子女為自己人•化朋友為自己人•化身邊人和陌生人為自己人•化敵人為自己人•該信則信,該疑則疑•找不到友伴時•守住自己人
──世上存在著無數的挫摺,但「自己人」卻給我無比的勇氣。

10  真悲哀,人為何如此空虛?
感受來自內在的深度飢渴

傾聽身體發齣的飢渴信號•頭腦飢渴時,人會瞬間成長•內心飢渴時,纔能感受自己的存在•靈魂飢渴的我,纔像個保有人性的人•感受悲哀的特彆能力
──能感受悲哀,是人類纔具有的獨特能力。

結語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

 

圖書序言

引言

我,何苦摺磨自己?


  你怎麼能那麼輕鬆愜意?

  好像世上一點挫摺都沒有,腦子裏從不存在「後悔」這兩個字,也沒什麼過失需要掩飾?

  怎麼能那麼精力充沛?

  怎麼能那麼專注在工作上?

  怎麼能完成那麼多工作?
  
  ……這些都是我常聽見的話。

  纔不是那麼迴事。其實我跟大傢根本沒兩樣──也會抱怨;也有壓力大得不得瞭、陷入瓶頸的時候;晚上鬍思亂想輾轉反側;時時刻刻想逃避;為瞭得不到他人認同長籲短嘆;覺得被利用而討厭人情世故。常常孤單寂寞。有時還會不停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因此變得鬱鬱寡歡。

  我也是一個無法逃離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傷痛,如螻蟻般不堪一擊的人。

  但是,為什麼沒人理解我呢?我的迷惘、痛苦、艱辛,為什麼得不到知音?難道是因為,我故意藏起脆弱模樣的關係嗎?難道是因為,我努力想讓自己錶麵上看起來很強大?還是因為,我不想讓人識破我的迷惘,套上瞭僞裝?

  理由隻有兩個。

  第一個是:彆人對我的內心世界一點也不在意。不管我有多痛苦、多煩惱,他們根本不想知道。是真的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或許各半,但源頭卻相同。他們眼中所看到的,隻是我的話語、行為、經曆、工作態度、工作成果之類的「錶象」而已。你覺得他們太冷眼旁觀?迴頭看看自己吧!就會明白,其實你也是這樣對待他人的。

  第二個理由是:我終究也隻能自己一個人痛苦。因為彆人根本不關心我,我隻能獨自承受內心的煎熬。懷疑、不安、自卑、傷感、委屈、恐懼、內疚、疲纍、痛苦,我都隻能一個人承受。「全都甩開吧!」「又不是什麼瞭不起的事情!」「沒關係啦!」「沒必要這樣,換個角度想就好。」「過段時間會慢慢好起來的。」不管彆人怎麼說,還是一點用都沒有。痛苦隻是短暫離開,不多時又迴來。懷疑也終究不會消失。不知不覺間,又開始摺騰起來……

  隻有我會這樣嗎?
  
  然而,隻有我會這樣嗎?隻有我會受摺磨嗎?這種想法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摺磨。因為我會歸咎於自己太糊塗、太懶散、太愚蠢,纔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

  人生在世,如果能切切實實從經驗中記取教訓,就能倖免於此。不隻是我,幾乎所有人都在不自覺地糾結著。「弱者,你的名字是人類!」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那麼,我哪裏做錯瞭嗎?你什麼錯都沒有!自己給自己造成的痛苦,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痛苦有其本身的用處,在痛苦中,存在著成長的種子,存在著刺激和領悟。

  痛苦讓我們睜大眼睛、張開耳朵;心跳加速、多思多想。痛苦是一種信號,證明我們活著,也促使我們活下去。痛苦的用處,可說至多至廣。

  但就算痛苦的用途多多,卻也不能一直深陷其中,否則豈不是太愚蠢瞭嗎?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活著難道不能少點痛苦?難道不能稍微「有點智慧地」,轉化成「更有用」的痛苦?即使免不瞭痛苦,也彆重蹈覆轍,這次能不能換成另一種痛苦來承受?

  「放空心靈」「屏棄欲望」「擺脫煩惱」「都交到神的手上,都交給命運」這類建議有時能成為某種安慰,但卻無法培育齣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生存下來的力量。冥想或祈禱,或許偶爾能讓我們的心靈平靜下來,一旦我們麵臨人生中的無數選擇時,卻無法在每一個瞬間都給予我們判斷力、爆發力,以及選擇的標準。人所謂的成長,指的是在不知何時到來的痛苦中,一點一滴培養齣守護自己並承受痛苦、駕馭痛苦的能力。我們究竟該如何培養這種能力,變得更成熟呢?

  養成觀察痛苦型態的習慣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客觀看待自己的痛苦的習慣。當問題發生、難關當前,煩惱變多而難以抉擇、痛苦加倍的時候,就好好觀察一下自己吧。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會自然而然變得「心細」,同時也學到「大氣」的方法。心細,意味著能擁有仔細觀察上下關連、前後因果,找齣具體原因的能力。大氣,則代錶著對一種現象不僅僅隻看錶麵上的問題,而是透過對事情內部結構的理解,來規畫自己的對應方案。

  不能一心細,就大氣不起來;泰然大氣,卻心細不瞭。對於痛苦,就是要做到既心細,又大氣。

  有些人嘴裏一句:「這算不瞭什麼!」對自己的痛苦佯裝不知或乾脆漠視,認為這就是大氣。但當痛苦超越瞭某種限度之後,這些人就會麵臨突然崩裂的危險。勉強硬撐之下,一不小心就徹底潰不成軍。「為什麼我這麼痛苦?」一個隻會沉浸在痛苦中自怨自艾,或將痛苦歸咎到他人身上的人,無可避免地會有很高的機率掉進痛苦的惡性循環中,整天隻想著逃避現實,或對現實感到無力。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細又大氣。對於自己的痛苦仔細觀察,再大氣地勾勒齣其型態!這纔是人生中必然該做的事情,以下四種習慣是我想大力推薦的。

  (1)養成觀察自我的習慣。

  每次覺得痛苦的時候,就試著仔細觀察自己的內心。自己既是觀察行為的主體,也是被觀察的對象。為什麼我感到痛苦?想法有瞭什麼改變?態度有瞭什麼不同?心是如何被傷害的?該怎麼做纔能緩和下來?這次的痛苦與上次有什麼不同?仔細地省察這一切。為瞭纍積經驗,最好能養成如此觀察的習慣。幾次經驗纍積下來,就能看齣所謂「情況變數」。不隻開始能看齣是哪些變數在發生作用,還能在痛苦纍積之前,就先知道事後療傷之法,研製專屬於自己的預防裝置。

  (2)養成觀察並學習他人的習慣。

  大傢常說不要老看人眼色,但懂得看人眼色,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不僅是嚮他人學習,也是一種自我學習。因為每個人駕馭痛苦的方法雖然與我不同,卻各有韆鞦,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對我助益良多,在我做齣行動與選擇的最後決定之前,是最好的參考對象。藉由觀察人群,好好學習他們的煩惱、脆弱、無知與智慧,這真的十分重要。再者,不隻要能直接觀察,還要能間接觀察──多讀書、多看電影,多聆聽曆史和時事,這些都是嚮他人學習上重要的觀察行為。

  (3)養成「傾訴」這種非常健康的習慣。

  嚮他人傾訴的行為,是將自己的想法、心理、選擇、意見、擔憂,宣洩而齣的過程。痛苦如果能說齣來,就不再是一種痛苦。宣洩痛苦,就能減輕痛苦的重量,在這過程中,也認清瞭自己的內在。隻要有一個人就夠瞭,沒人規定傾訴的對象,必須限定是朋友、傢人或伴侶。根據情況,傾訴的對象也有所不同。找到對象,坦白傾吐齣自己的痛苦,這種行為就類似告解。天主教的告解儀式,用意在得到對所犯之罪的赦免。而俗世中的傾訴,則成瞭一個看清自己的過程,也是一種站在客觀立場來觀察自己行為的開始。寫日記、寫文章、寫書,都能成為一種傾訴的行為。

  (4)養成勾勒痛苦型態的習慣。

  經由上述過程,平靜地勾勒齣自己痛苦的模樣。藉由痛苦與反應的關係,想法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來發現自己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徵,感覺無所適從的時候,為何無所適從?感覺痛苦的時候,為何痛苦?為什麼有時幸福,有時不幸?事情進展何以順利,又何以失敗?錯失的是什麼,得到的又是什麼?然後就能逐漸看清什麼是該堅持的原則,什麼是該丟棄的成見。於是自己的感情模式、想法模式、行為模式、精神模式,就能全麵被描繪齣來。看清楚瞭自己的全貌之後,我們纔能心甘情願地大氣以對。

  生活,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

  當然,就算如此觀察自己、觀察他人,並且傾訴自我、看清自己,勾勒齣自己的型態,將自己放在客觀的角度上看,也還是會不自覺地糾結,因為我們依然不完美。但不管怎樣,已是大有助益。就算搖擺不定,也已經能找到重心;就算痛苦,也不再是消耗型的痛苦,而是已經啓動,轉化為成長型的痛苦瞭。

  那麼,勾勒痛苦型態的習慣,對每個人都有幫助嗎?那是當然!外人看我,認為我堅定又強大,那是因為他們從我的行為中,感受到瞭某種穩重感與平衡感。就算無法顯露於外,至少為瞭維持內心的平衡,我也要努力變得心細又大氣。或許心細多少得看天性,但大氣卻能靠後天訓練。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該如何駕馭與工作相關的痛苦方麵,從中挑選瞭十個主題--(1)想逃避、(2)壓力大、(3)陷入瓶頸、(4)工作疲纍、(5)總忍不住抱怨、(6)前途茫茫、(7)想獲得認同、(8)無足輕重、(9)孤單寂寞、(10)悲傷痛苦。

  這十個主題,或許算是程度比較輕微的,除此之外不知還有多少相較之下更疼、傷口更深的痛苦。一想到在人生和工作上頻繁齣現的生離、死彆、事故、疾病、挫摺、背叛、歧視、貧睏、暴力、犯罪、戰爭、分手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遭遇,或許在痛苦的程度上根本算不瞭什麼。

  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有時甚至會因為傷心過度,而完全沉浸在痛苦中。打亂日常生活的種種痛苦,也在不知不覺間啃蝕著我們,讓我們身心俱疲,或是免疫力降低、倒楣連連、深陷挫摺感中。重則導緻精神崩潰,成瞭行屍走肉,遑遑不可終日,最後在深感無力之下徹底摧毀身心。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並堅強起來

  當我們承認自己有多麼不完美、是多麼脆弱的存在時,或許就是我們探究自己為何摺磨自己的開始。也可以說,這個步驟開始於:我們承認自己身上有缺點存在,承認自己對自己帶有偏見,還強迫自己認同這些偏見。我相信,這種對自我的「承認」,是建立堅強精神的基礎。

  「媽媽的精神真強大!」這是我近來聽到的最佳贊美,而且這句稱贊還是來自與我最親近的人之一的我傢老麼。身處工作上、人際上、傢庭上麻煩事不少的情況下,這是對我一貫所持態度的一種評價,所以我很開心。我知道,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我總認為,一個毫無問題發生的人生,不隻不存在,也絕對缺乏樂趣,失去動機。關鍵不在問題本身,而在於「對待問題的態度」。我的特性之一,凡事積極以對,就是齣自這種想法。

  本書以我的舊作《成長為人》一書為基礎寫成,剛開始動筆的時候,我纔四十多歲,處於當時必須在無數問題中尋找生存之道的階段,而最重要的是,已經到瞭「勢在必行」的時候。如今我重新修改這本書,已經曆盡風霜,身經百戰。生活上的痛苦因此減少瞭一點嗎?令人洩氣的是,非但與之前沒有太大差彆,引發痛苦的社會性變數反而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更為嚴重。我目睹著這一切,更覺心煩意亂。人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痛苦的型態隨之增多,強度也變大。人的意識受到啓發的同時,摺磨自己的情況卻似乎也加劇。在此情況之下,希望寫這本書的我,和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之間,能心有靈犀。

  摺磨自己的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寫著這本書的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為瞭生存而設的生活條件是什麼?

  我在本質上的喜好又是什麼?

  給自己下個定義吧!

  我在私人方麵的生活條件,也與多數上班族女性所遭遇的錯綜復雜情況沒什麼兩樣。要達到傢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簡直就跟走鋼索似的。教養兩個孩子,是豐富我人生的最好禮物,也是最艱辛的過程。身在典型的大傢族裏,熙熙攘攘的婆傢和娘傢中,沒有一天風平浪靜。

  我的工作,多少有點復雜,因為我選擇瞭一個他人不太會選擇的事業。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我並未踏入學校或研究所之類安定的製度圈裏,反而以自行創業,走上瞭民間實務的道路。在我們的社會中,要經營一傢小小的獨立公司,往來於挑戰與挫摺、自尊心與受辱感、獨立心與從屬感荒誕交錯的情況中,必須不斷做齣無數的選擇。

  我在許多情況裏來來去去,一路生存下來。在各個類彆、各種領域裏穿梭工作,可說嘗盡榮辱。我的主要領域是建築與都市計畫,與其他領域閤作的趨嚮很強,不隻在各種工程、藝術文化等範圍,和不動産、住宅政策、管理、經濟領域的人交流也不少。與國會議員、市議員、區議員、區政府、市政府、中央部會首長等政務官員的接觸也很多。

  建築,在這個時代裏屬於民間主導的領域,而都市計畫,基本上則屬於政府主導的範圍。不僅是一般性的實務活動,對政策與製度改善大為關心的我,在民間與政府之間往來,甚至到瞭最後,還直接擔任過國會議員。

  我也曾經在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裏來來去去。我的工作夥伴和同事們,基本上全是男性,可說到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程度。與男性們近距離接觸的結果,有時也常失望到憎恨的地步。因為有太多男人跳脫不齣食物鏈的羈絆,或是過於唯利是圖。但是,透過這些經驗,我纔能夠清楚地瞭解到在我們的社會裏,男人們齣於半推半就戴上的社會枷鎖的重量,以及他們的悲歡。我們社會中根深柢固的父權文化,成瞭不僅壓迫著女人,也同樣壓迫著男人的一種機製。

  無論如何,我總歸是個女人,有時雖然也會聽到人傢說我是「男人婆」,或是「比男人更像男人的女人」之類的批評,但我從來沒忘記過自己是個女人。在我們的社會中,身為女人,雖然對現實中所受到的歧視與壓迫十分在意,但如果還有下輩子,我還是要當女人。「女人味」是我最贊揚的,女性特有的包容態度、充滿人性的麵貌、看世界的溫暖眼神、關懷的行為、分享的意願,這些特質結閤在一起,就形成瞭女人味。我相信,在社會上受到歧視的女性,反而會為瞭人性的理想,堅守到底。

  我是個「取嚮多變」的人,極端外嚮的同時,也極端內嚮。屬於行動派的同時,也屬於思想派。雖然情感十分發達,但也受過徹底的邏輯訓練,樂於在熱情與冷靜之間遊移。我是一個一心多用的典型「多重角色扮演者」,樂於承認自己是「工作狂」,同時也是「玩樂狂」,幾乎是工作與玩樂不分,私底下也喜歡玩。

  在本書的最後也會提到,我的心中當然也有過不去的門檻、好不瞭的傷痛。像是一種情結,一種心靈上的創傷,或是一種強迫癥。對於「歧視」,我高度敏感,因為從小我就飽受歧視,得不到完全的尊重,因此我不斷奮鬥,想要賦予微不足道的自己某種意義。「獨立」與「自尊」,是推動我的力量。「隻有獨立纔有活路」的想法,以及「想維持自尊」的渴望,雖然時而深深摺磨著我,但仍舊是守護我的一股力量。我對不法、貪腐、欺瞞、舞弊、不閤理、違規、圖利,反應極端激烈的原因,也是齣於那些事情妨礙瞭我對獨立與自尊的維護,甚至動搖根本。

  我等於是從一個眾人不看好的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備受期許的大人。小時候我所得到的評語通常是「害羞的孩子」「羞怯柔弱的孩子」「懦弱的孩子」「不愛笑的孩子」「過於嚴肅的孩子」「凡事太過認真的孩子」之類的。成瞭大人以後,我常聽到的是「愉快的人」「愛笑的人」「堅強的精神」「充足的體力」「爽直的風格」「有分量的專傢」「有信念的政治傢」「對理念毫不猶豫發言的人」這類的稱贊。但我心中,卻始終留有小時候的模樣。

  當他人認為我很強大時,其實我在心裏正安撫著脆弱的自己;當彆人鼓譟著說我是成功人士時,我努力讓自己不要當真;當彆人將我歸類到擅長學習、成績斐然的人時,我煩惱自己為何讀書;當彆人說:「妳做的已經夠多瞭。」我仍舊懷抱著腳踏實地的夢想。

  迴顧過去,我的自尊心,纔是摺磨我自己的最根本原因,至今依然。即使如此,難道我就可以拋棄自尊嗎?這是我萬萬做不到的事情。我的工作狂性格,給瞭我成就,也給瞭我快樂,但也是造成我疲纍不堪的主要原因。就算如此,我難道會放棄工作嗎?完全不可能!我的獨立個性,是我行為的根本,也是使我活得辛苦的主因。那麼,我會放棄獨立個性嗎?那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以深具意義的摺磨來強大自己!

  摺磨我的,其實是我自己!這本書正是想從這個重點切入。

  摺磨自己是不對的嗎?並非如此!那麼要繼續摺磨自己嗎?當然!但是,難道非得繼續摺磨纔行嗎?那倒不是!痛苦不會消失,但駕馭痛苦的智慧卻會越來越成熟。那麼,該如何培養智慧呢?就是要好好觀察自己的痛苦,勾勒齣痛苦的型態來,纔能化摺磨為自強。

  深陷痛苦,纔會緻力去消除痛苦。讓我們集中思考「為什麼我會痛苦?能不能將這份痛苦變得有意義?」沒有痛苦的人,反而是最有問題的人。隻要不是反社會人士、有暴力傾嚮的人,所有人都對自己抱持懷疑心態,因此纔會摺磨自己。自我意識,是讓人活得像個人的原動力,而痛苦則是錶露齣來的現象。

  麵對各種痛苦,我們有時卑怯,有時想逃避,有時想眼不見為淨,但最終還是得直接麵對,還是得找齣深層原因一決勝負,同時也必須將此轉化為深具意義的痛苦。培育這份力量,也是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讓我們既心細又大氣,自立自強!
 
於人類都市學園
二○一四年七月

結語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


  當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各種壓力、挫摺感、瓶頸、疲勞、不安、自責、委屈、冷落、孤單、悲哀紛紛湧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嘆人生為何如此孤獨寂寞。然而在寫書的過程中,我纔再次領悟,這一切的痛苦其實都是我自己造成的。為什麼我要摺磨自己呢?書寫完之後,我也鬆瞭一口氣,就像把自己的痛苦全都在書中宣洩一空,也像找到瞭剋服那些痛苦的祕訣,我又能再度狠心對待自己似的。

  「狠心一次吧!隻要能狠得下心來一次,以後隨時都能狠心對待自己」。狠心的意思,究竟是什麼?解釋遍布在本書內容的各個角落中,這裏就做個總結。

  「狠心」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遵守對自己的承諾」。說得仔細一點,就是「斬斷一切纏繞在自己身上的鎖鏈,唯獨忠於自我」。若以更條理分明的方式來解釋的話,第一層意思是「嘗試離開眾人獨處」,第二層意思是「擺脫每天習慣性認為該做的事情」,第三層意思是「剋服所有想毀掉自己的誘惑」,第四層意思是「對自己許下承諾」,第五層意思是「遵守對自己的承諾」,第六層意思是「藉此真誠麵對自己的內心」。你也可以自己為狠心下定義!

  「狠心」在韓文裏用「毒」字來錶示,「毒」用不好會緻命,用得好就成瞭「藥」,因此狠心要像「用藥」一般。然而,彆忘瞭「是藥三分毒」,韆萬得小心使用。所以必須選好時機,選好內容。就想成用好藥,好好地狠下心來!

  心細又大氣地狠心對待自己吧!在領悟自己的痛苦、認識警訊、承認痛苦的存在、掌握痛苦的原因上,必須極端心細,唯有心細,纔能將我們從痛苦中拯救齣來。同時,在駕馭痛苦的時候,必須極端大氣,承認大多數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接受自己的缺點,喜愛自己的不完美,同時也將之化為另一次成長的痛苦。痛苦不會消失,但我們駕馭痛苦的智慧卻會越來越成熟。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次經驗!
 

圖書試讀

想逃,要逃到哪裏去?
 
啊,我好想逃!
 
真想一走瞭之,擺脫這個枷鎖。
 
但能逃到哪裏去?
 
為什麼要過這麼緊張的生活?
 
能不能就這樣放下一切,遠走高飛?
 
我們都在心裏這樣吶喊過。總是莫名有種被驅趕的緊張,壓力從四麵八方一擁而上,讓人喘不過氣來,隻想狠狠甩脫,恨不得放聲狂吼。
 
隻要是上班族,生活就會有如鬆鼠跑滾輪一般,過得很鬱悶。傢庭主婦在傢裏也同樣腳步匆忙,為瞭「做不完的瑣事」疲纍不堪。就算是身居高位的CEO,或是在「錢多事少離傢近」的公司裏工作的上班族,甚至是已經獲得終身職的教授們,也不見得就輕鬆。所有人還是必須在激烈的競爭中如臨大敵,在永無止境的壓抑下煎熬。
 
即使還沒有衝動到自殺的地步,但可能也有乾脆丟齣辭呈、在離婚協議書上蓋章、迴鄉下種田,或乾脆移民一走瞭之的想法。對圍繞在自己身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感到厭倦,陷入瞭心中熱情一點不剩、好奇心一絲不存、全身精力燃燒殆盡的狀態。總而言之,就是到瞭一種精疲力竭的地步。唯一的念頭隻有:「不離開這裏不行!」
 
所謂的日常生活,真是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現象。每天非「持續」不可,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壓迫。再加上不斷重復,實在令人生厭。不管是誰,都會突然有種被套上薛西弗斯(譯注:希臘神話中被懲罰永無止境推著大石上山的人)枷鎖的感覺。一整天辛苦地推著沉重的大石頭,好不容易爬上瞭山頂,到瞭晚上,石頭卻又滾迴山腳下去,第二天一早,又得重新推著石頭,走上登山路。這就是人類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也無可奈何的寫照。大石一日重於一日,隨著資曆漸深,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日漸復雜。在社會上站穩腳步,獲得他人越來越多肯定,並且有瞭傢庭,孩子慢慢成長,學識日益淵博,受到的期許也變得更大。這時候,一個人必須背負的石頭,也會越來越大。
 
於是突然之間,就會浮起想卸下這個重復無休止的日常枷鎖、亡命天涯的念頭。驀然發現,其實自己早就已經想方設法伺機逃跑,也早就在腦子裏想像瞭各種逃亡的方式時,你或許會大吃一驚也說不定。那麼,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獨處時間、獨處空間的力量
 
「該逃的時候,就逃吧!」
 
這個答案很簡單,但要做起來可不容易。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在原地打轉,明明有想要做的事情,卻總是提不起勁,或是找到各種理由來拖延。看到《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標題真的很有「警鐘」的感覺,像是被點醒一樣。我承認,我一直以來對自己都太過寬容瞭,總是習慣在舒適區裡打滾,很少去挑戰自己真正的極限。這讓我感覺好像被一層無形的網給睏住瞭,想要突破,卻又缺乏那股「狠勁」。 我非常好奇書中提到的「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是如何看待「自我鍛鍊」的。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隻有不斷學習和成長,纔能跟上腳步。而「十種鍛鍊」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有係統性,我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能夠真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法。不隻是那些聽起來很遙遠的宏大目標,而是可以從今天開始,一步一步實踐的小改變。 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剋服「慣性」和「惰性」。這些東西就像是隱形的敵人,悄悄地瓦解我們的意誌,讓我們安於現狀。如果能夠學到一些能夠有效對抗這些負麵影響的策略,那對我來說將是莫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例如,如何在一天的開始就建立起積極的能量,或是如何在感到疲憊時,找到重新振奮的方法。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所謂的「狠一點」,不是要我們殘酷對待自己,而是要我們對自己的成長目標更堅定、更負責。它是一種對自己更深的愛,因為知道隻有不斷超越,纔能實現真正的潛能。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催化劑」,讓我能夠真正踏齣改變的第一步,並且持之以恆。 總之,這本書的標題就已經足夠吸引人,它傳達瞭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讓我感到一種被賦予瞭力量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打破內心的束縛,讓我能夠真正地「狠下心來」,去追求那個更好的自己。

评分

最近真的覺得自己在生活上進入瞭一個有點停滯的狀態,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然後無意識地滑手機,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一點成就感都沒有。看到《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名,腦袋裡就像被敲瞭一記,蠻有感的。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很多時候太容易放過自己,該早起的時候賴床,該運動的時候覺得纍,想學點新東西又覺得沒時間,結果呢?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自己好像在退步。 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就很有「行動力」的感覺,而且是那種逼自己一把的感覺。我蠻好奇「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的「十種鍛鍊」到底是什麼。畢竟,在這個變化這麼快的時代,能夠被譽為百大領袖,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執行力一定有他們獨到之處。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講一堆大道理,而是能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一步一步去實踐。 像是,怎麼纔能真正擺脫「拖延癥」這個萬年老毛病?或是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擠齣時間來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我猜這「十種鍛鍊」可能包含瞭很多方麵,不隻是單純的體能訓練,也許還包含心態的調整、時間管理的技巧,甚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我特別想知道,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建立起更強大的「毅力」,讓我在遇到睏難的時候,不會輕易放棄。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重新找迴對生活的掌控感。現在常常覺得自己像個陀螺,被生活推著轉,根本沒時間停下來思考。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能夠真正「鍛鍊」我的心誌、讓我變得更堅韌的方法,那絕對是很棒的。畢竟,人生總會遇到各種挑戰,有時候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能夠幫助我們站起來、繼續前進的「狠勁」。 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懈怠,也像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去挑戰一個更強大的自己。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痛」,但我相信,有時候「痛」過之後,纔會迎來真正的成長。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發,讓我能夠真正做到「每一次,都比昨天更進步一點」。

评分

最近的步調有點太慢瞭,總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麵都「卡住瞭」,像是時間總是不夠用,或是精神總是提不起勁,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對自己太「溫柔」瞭。看到《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標題就很有衝擊力,彷彿在對我說:「夠瞭!是時候該改變瞭!」。我一直知道自己有很多缺點,但卻很少有真正下定決心去剋服。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帖「猛藥」,雖然有點讓人卻步,但又覺得可能正是我需要的。 我對「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的「十種鍛鍊」充滿好奇。畢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脫穎而齣,這些領袖們一定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訓練菜單」,而不是一些空泛的道理。我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如何培養一種「堅持到底」的精神。 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不是客觀條件,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猶豫。如果能學到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打破這些心理枷鎖的技巧,那將會非常有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啟發」,讓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找到突破現狀的方嚮。 我現在最渴望的就是能夠找迴對生活的「掌控感」。常常覺得自己被生活推著走,沒有太多主動權。如果這本書的「十種鍛鍊」能夠幫助我建立起更強大的「內在力量」,讓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並且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中,感受到成就感,那將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所謂的「狠一點」,其實是對自己更負責的錶現。 總之,《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本「人生教練」的指南。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切實的改變,讓我能夠擺脫目前的瓶頸,並且以更積極、更有活力的姿態,迎接未來的生活。

评分

最近在書店閒晃,被一本《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吸引瞭目光,封麵設計簡潔有力,標題更是直擊人心,彷彿在對每個疲憊卻又渴望改變的上班族喊話。我一直覺得,現代人很多時候對別人狠不下心,卻對自己格外寬容,日復一日地在舒適圈裡打轉,卻又對現狀感到不滿。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帖猛藥,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內心深處卻有股聲音告訴我,或許這就是我一直需要的「刺激」。 這幾年工作越來越忙,下班後隻想癱在沙發上滑手機,運動、學習、甚至隻是好好休息都成瞭奢侈。身邊的朋友也常抱怨「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傢都在被生活推著走,很少有人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如何纔能變得更好。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方嚮和方法,不是那種空泛的勵誌口號,而是真正能落實到日常生活的行動指南。像是如何剋服拖延癥、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等等,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 我特別期待書中提到的「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的觀點。畢竟,能夠被譽為「百大領袖」,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我很想知道,這些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在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裡,保持前進的動力,並且不斷突破自我的?他們有沒有遇到過和我一樣的瓶頸?又是如何剋服的?我希望書中能分享一些他們的真實經歷和心路歷程,而不隻是冰冷的理論。 「十種鍛鍊」這個說法也讓我很感興趣。我猜想,這十種鍛鍊應該涵蓋瞭身心靈的各個層麵,從體能到心智,從工作到生活。我希望這些鍛鍊不會太過極端,畢竟我不是運動員,也不是什麼特種部隊成員。更重要的是,這些鍛鍊是否能夠幫助我建立更強大的內在韌性,麵對壓力和挫摺時,能夠像一棵大樹一樣,根深蒂固,不輕易動搖。 總之,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害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的是,這本書能給我帶來真正的改變,讓我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生活安排的人,而是能夠主動齣擊,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害怕的則是,會不會這本書的內容太過挑戰,讓我無所適從?但換個角度想,如果連這本書都無法激勵我,那或許就真的是我需要「狠一點」的時候瞭。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评分

最近的生活好像進入瞭一個有點「倦怠期」,每天重複著差不多的步調,雖然不是說有多麼不快樂,但就是少瞭一點「衝勁」,感覺自己好像有點「鈍」瞭。看到《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標題就很有「當頭棒喝」的感覺,正中我這個需要被「推一把」的上班族下懷。我承認自己很多時候對自己太過溫柔,總是用各種理由來閤理化自己的「偷懶」,結果就是很多計畫總是雷聲大大的,最後不瞭瞭之。 我一直很嚮往那種能夠有強大內在驅動力的人,他們好像總是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能夠在各種場閤都錶現得遊刃有餘。而《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提供瞭一個「秘籍」,能夠幫助我這種「溫室裡的草莓族」蛻變成「鋼鐵人」。我特別好奇「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的「十種鍛鍊」到底是什麼,是不是那種能夠徹底改變思維模式,進而影響行動的方法。 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領袖們在麵對挫摺時的真實心聲,以及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剋服睏境,達成目標的。畢竟,理論再多,不如真實的故事來得有說服力。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實戰」的技巧,而不是隻是告訴我「要堅持」,而是教我「如何堅持」。例如,在麵對極大的誘惑,想要放棄的時候,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原則? 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建立起一種「紀律感」,讓自己不再被一時的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如果這「十種鍛鍊」能夠幫助我培養齣一種「不找藉口」的習慣,讓我能夠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並且在每一個小目標的達成中,獲得成就感,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收穫。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想改變」的人,變成一個「正在改變」並且「持續改變」的人。 總的來說,這本書聽起來就是一本「覺醒」的指南,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往往需要一點點「疼痛」和「覺悟」。我期待它能給我注入一股強大的能量,讓我能夠勇敢地走齣舒適圈,去迎接一個更積極、更有活力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