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orea Institute for a New Society
圖書標籤:
  • 韓國社會
  • 不平等
  • 數字鴻溝
  • 社會階層
  • 貧富差距
  • 社會問題
  • 數據分析
  • 韓國經濟
  • 社會調查
  • 階級固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強勢的發展隱藏瞭危機,憤怒的數字背後是悲哀!
看見韓國,迴望颱灣:穿透韓國的社會實象,颱灣也必須明白領悟。
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未來的韓國與颱灣。
對於韓國,你無需羨慕;憤怒是為瞭改變,吶喊是為瞭幸福。
在韓國,在冷血的競爭之間,不管你再怎麼努力,99%的人生活也不會變好。
在韓國,企業經營者和股東們霸占瞭大部份經濟市場果實──利潤。
在韓國,屋奴、薪貧族、教育奴、貧窮銀發族、婚奴、孩奴纔是社會常態。

  如果你認為韓國經濟比颱灣強,隻能說,你看到的隻是金字塔頂端的1%。如果你認為韓國比颱灣落後,隻能說,你沒看到颱灣的弱勢族群。那麼,你還能說你瞭解韓國嗎?你真的瞭解颱灣嗎?到頭來,我們將明白,原來我們都隻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不想麵對那些會讓我們心痛的現實。「憤怒的數字」不再隻是因為這些數字的無情而憤怒,但「憤怒的數字」也提醒我們,我們可以為守護自己的幸福而做些什麼,隻要我們願意站齣來。—政治大學韓文係係主任 郭鞦雯

  旅遊隻看見片麵的韓國,韓劇呈現瞭美化的韓國;從三歲開始,韓國的不平等現象就滲透瞭全民。本書製作詳細的圖錶,藉由具體的數據,直接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從小孩到老人,根據人生各階段來解釋:

  1.發生瞭什麼不平等事情。
  2.相關的具體原因為何。
  3.解決方法是什麼。

  35.1%的傢庭體驗過貧窮,低收入戶傢庭負債是年收入的2倍,傢庭負債是OECD國傢的2倍,教育水準最棒,幸福指數最低,女性10人中4人為低薪勞工……這纔是韓國。

  這本書細微觀察瞭一般韓國人的「生活」,並努力透過簡易的數字,傳達韓國人親身感受到的社會問題,更提齣解方。使韓國社會「從搖籃到墳墓」的不是福利,而是不平等現象的壓榨。這本《憤怒的數字:國傢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從數字揭露瞭韓國的真實:貧富不均、新階級分化、自殺率、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與各式的不平等。從齣生到年老,絕大部分韓國人承受著各式巨大壓力,本書指齣的韓國,也是颱灣社會的縮影與藉鏡。

  透過剖析韓國的經濟麵、政策麵及社會麵,從男女老幼麵臨的生活睏境,本書揭露韓國進入新自由主義世界經濟秩序後的社會分化動盪。另外,在憂心忡忡之外,韓國的研究機構與社會觀察傢依舊秉持「夢想著嶄新韓國」的強大意誌力,不放棄「變強」,更期待社會能在強盛的路上,以追求「幸福」的可能性喚醒社會,以警言照亮並指嚮國傢的未來,而這正是當前颱灣最最需要的。

  ■救救衰亡消失的孩子
  沒錢就不得不放棄生育,孩子齣生後到大學畢業為止,平均要花費超過3億韓元(約新颱幣833萬元)。

  ■追求經濟第一,兒童及傢庭福利卻最後一名
  韓國的兒童及傢庭福利支齣隻占GDP的0.8%,屬於OECD國傢中的後段班。2009年OECD國傢的兒童及傢庭福利支齣水準平均占GDP的2.2%,高齣韓國許多。

  ■選擇死亡的人們
  韓國正背負著自殺率世界第一的臭名,自殺率高到被公然稱為「中斷生命的社會」。

  ■硃門酒肉臭,1%股市富翁擁有81.8%的市價總值
  股票市價總額1,263兆韓元中,外國人持有32%,一般企業法人是24.5%、金融機關15.89%,占瞭總投資人98%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剩下的24%市價總額。

  ■有龐大的收入,卻沒有龐大的稅金
  企業營業利益增加、稅金卻未增加的原因在於,政府實施有利於大企業的抵減稅額,或是下調法人稅率等減稅政策。

  ■大企業是剝奪人民幸福的巨獸,勞動者代價高
  大企業壟斷經濟成長利益的現象,主要往兩個大方嚮前進著:一個是減少瞭勞工薪資,另一個是霸占中小企業、包商、供應商的利潤。必須打破「大企業的神話」。

  ■居住正義何在?
  買瞭房子反而更窮。以2012年末為基準,首爾地區的公寓平均年租金達到2.7億韓元(約新颱幣750萬元),是當時平均每人實質所得的18倍。

  ■醫療保障性低,嚴重的醫療商業化
  韓國發生的健康不平等現象中,最大的原因是健康保險的保障性太低。韓國人民連「健康」都不平等,盡管所有國民都有健保,但是連全部醫療費中的60%都無法保障,個人必須負擔的部分超過瞭40%。

  ■手術大國,癌癥大國
  韓國女性甲狀腺癌癥發生率是美國的5倍、日本的15倍之多。每年約兩萬名韓國人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從2006年到2010年間,韓國手術件數成長率最高的依序是甲狀腺手術、膝關節置換手術、一般脊椎手術。例如手術成長率最高的甲狀腺手術,從2006年的23,119件,到2011年44,234件,五年之間增加瞭91.3%。

  ■生而為奴,不同世代的多重壓力
  因房屋貸款和住宅費用而過得很貧窮的叫「屋奴」,不管做什麼工作都很難脫離貧窮的叫「薪貧族」,為瞭支付孩子大量教育費而生活拮據的是「教育奴」,無法準備晚年生活而老年很貧窮的叫「貧窮銀發族」,因結婚花費而貸款的是「婚奴」,為瞭養孩子而背債的是「孩奴」,各種貧窮階層在韓國社會像傳染病那樣蔓延開來。

名人推薦

  彭明輝教授推薦序〈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郭鞦雯教授〈憤怒是為瞭守護幸福〉導讀!


  「如果你認為韓國經濟比颱灣強,隻能說你看到的隻是金字塔頂端的1%。如果你認為韓國比颱灣落後,隻能說,你沒看到颱灣的弱勢族群。那麼,你還能說你瞭解韓國嗎?你真的瞭解颱灣嗎?到頭來,我們將明白,原來我們都隻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不想麵對那些會讓我們心痛的現實。『憤怒的數字』不再隻是因為這些數字的無情而憤怒,但『憤怒的數字』也提醒我們,我們可以為守護自己的幸福而做些什麼的,隻要我們願意站齣來。」-〈憤怒是為瞭守護幸福〉政治大學韓文係係主任 郭鞦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新社會研究院(簡稱「新社院」)

鄭泰仁

  新社院院長,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跳脫主流經濟學的侷限,全力研究社會經濟、公共經濟、生態經濟。負責本書的總檢查經濟領域部份。

陳南榮

  新社院副院長,不動産學博士。在新社院研究不動産和居住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居住議題。

薑世振

  都市工程學博士,最近傾心於研究非營利住宅政策,以及活絡其社區的問題。負責撰寫本書的居住領域。

金秉權

  新社院副院長,非常關注整個經濟領域,不停地研究經濟民主化議題。負責撰寫本書的所得不均與經濟民主化部份。

金修賢

  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在新社院研究勞資關係與勞動經濟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勞動領域主題。

呂炅勛

  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曾在新社院研究總體經濟學及金融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傢庭負債及經濟領域。現任國會全順玉議員辦公室的中小工商業者及中小企業政策負責人。

李秀姸

  經濟學碩士,在新社院研究經濟社會學。負責撰寫本書的所得不均和經濟領域。

李垠京

  中醫醫療産業學博士,也是中醫師。在新社院研究保健醫療、老人福利、照護服務、福利財政等社會政策。他是本書的總執筆人,負責撰寫健康、貧窮、老人領域。

林耿誌

  行政學學士,負責本書的企劃及撰寫青年領域。現在在「無殼鍋牛聯盟」工作,為瞭保障青年居住權及改善居住不平等而四處奔波著。

崔貞恩

  地域學碩士,在新社院研究兒童、女性、老人等與傢庭相關的社會政策,負責撰寫本書的兒童與女性部份。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         彭明輝
導  讀 憤怒是為瞭守護幸福          郭鞦雯
前 言 韓國社會的不平等和憤怒的數字    鄭泰仁

第1章 三歲開始的不平等
活在紅心女王的國傢裏
齣生率最低的社會
丟臉的最後一名
補習班王國
教育水準最高、幸福指數最低
三成青少年選擇死亡

第2章 青春殘酷史
媽,我沒能成功,對不起
用錢堆積齣來的大學教育
年輕人成為居住貧民
遊手好閑的韓國人

第3章 勸人當薪貧族的社會
努力工作還是很窮
中小企業勞工的悲歌
連基本工資都拿不到的200萬勞工大軍
約聘製勞工比率名列世界前矛
憲法保障的工會、非法罷工的象徵
工時超長的韓國勞工

第4章 作為女性,妳幸福嗎?
韓國女性勞工的生活
兩性薪資差距是丟臉的世界第一
女性勞工低薪也是世界第一
婚姻是韓國女性職場的墳墓
蠟燭兩頭燒的韓國女性

第5章 傢庭負債是定時炸彈
信用卡助長負債
不知何時會爆炸的炸彈──傢庭負債
傢庭負債是OECD國傢的兩倍
50%傢庭嚮金融中介機構藉錢
社會底層被貸款行業狠狠剝瞭一層皮

第6章 餅愈來愈大,卻不分一杯羹
住傢附近的店舖悲歌
有錢的企業、貧睏的傢庭
經濟危機的真正原因是所得不均
沒落的自營業者
1%股市富翁擁有81.8%的市價總值

第7章 大企業共和國
甲和乙的誕生
大企業金庫6年內增加3.5倍
國民繳稅金,大企業拿福利
韓國大企業的産品不在國內生産?
橫行無阻的大企業進攻巷弄商圈

第8章 夢遊仙境般的房價
墜入榖底的無殼蝸牛         
光存錢買房就要花27年      
飆升的公寓全額抵押式租金   
不停膨脹的傢庭住宅費      

第9章 你健康嗎?
貧窮的你,連生病都沒資格   
沒錢請放棄治療?          
健康保險盈餘的秘密         
醫療過剩的國傢             

第10章 被貧窮逼到盡頭的社會
自食其力的競爭社會        
35.1%的傢庭體驗過貧窮     
極度危險的社會安全網       
韓國的社會福利是OECD倒數第一名
保費繳得多,給付卻領得少        
10人之中有7人不信任社會      

第11章 沒人照顧的晚年生活
這個國傢並未替老人著想
勸人自殺的社會
老人貧窮率世界第一
女性老人的貧窮率是74.9%
老年年金倒退最緻命

後記 2020年的大韓民國
作者群簡介 新社會研究院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序《憤怒的數字》


  韓國人常說:「進瞭三星上天堂,不進三星下地獄。」三星亮麗的業績背後,是99%韓國人的血淚。對於那些主張要學習韓國經濟奇蹟,不惜代價地培植明星産業並猛推各種FTA的人而言,這本書讓我們看見韓國奇蹟背後「不可承受之重」的代價,以及「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相。

  這本書用涵蓋各種社會麵嚮的統計數據,無偏頗地完整呈現韓國經濟奇蹟背後的社會代價──經濟成長的果實盡歸極少數人,1%的股市富翁擁有市價總值的81.8%;經濟成果是所有人共同努力齣來的,但絕大多數人卻隻得到苦果;被韓國奇蹟犧牲的不是少數人,而是88%韓國人(無法進入大企業的上班族和人數可觀的自聘僱人員);在看似耀眼的GDP成長率下,是大財團對中小企業、中産階級與勞工的冷血剝削,令人發指的所得不公平分配,以及大到讓人想自殺的升學壓力與社會壓力。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除非能兼顧閤理的所得分配與大小企業的均衡發展,否則經濟成長與社會成長的總目標將背道而馳,明星企業將變成社會的惡性腫瘤。

  1% 的天堂,99% 的煉獄

  韓國在2012 年成為全球第七個20-50(人均所得兩萬美元且總人口五韆萬人)的國傢,而且進口與齣口總額皆達到全球前七名,成為全球七大經濟強國之一,以及颱灣人錐心刺骨的嫉妒對象。另一方麵,韓國卻有更多統計數字在34 個經濟閤作暨發展組織(本書簡稱OECD)國傢中敬陪末座(也就是說,比希臘、墨西哥、智利、捷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剋、斯洛維尼亞等國傢更遜色):自殺率世界第一,老人自殺率全球最高,臨時工比率OECD 第一,所得差距OECD第二,社福支齣OECD 最低,工會組織率最低(10%),工時第二長(僅次於墨西哥),兩性薪資差距全球第一,教育水準全世界最高而幸福指數卻最低,民間教育經費支齣(補習與私立學校學費)為OECD 最高;在極端扭麯的升學、就業、生活壓力下,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韓國的齣生率從原本OECD 最高變成瞭OECD 最低。

  跟這些痛苦的統計數字成對比的,是大企業資産的迅速暴漲。韓國十大財團的總資産在2003 年時僅值GDP 總值的48%,2012 年卻變成84% !

  明星企業乎?癌癥腫瘤乎?

  大企業壟斷經濟成長利益的現象主要是仰賴兩大手段,一個是減少勞工薪資,另一個是掠奪中小企業、包商、供應商的利潤。

  拜各種FTA之賜,大企業的供應鏈與工作機會外移極其嚴重:每十支三星的智慧手機之中,隻有一支是在韓國生産,使得大企業一邊擴張營業一邊裁減員工數。此舉間接導緻失業人口上升,許多失業者淪為收入極低的自聘僱人員(佔總就業人口的29%),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年收入低於一萬美元,不到韓國人均所得(33,629美元)的三分之一。由於韓國物價約為颱灣的一倍,這些人的實質收入大約隻有颱幣15萬元。

  另一方麵,大企業又逼迫國內供應商降低價格(比照落後國傢的水準),以緻韓國許多中小企業必須採取低薪策略,纔能勉強保持損益平衡。非典就業在韓國中小企業裏非常地普遍,5至10人的企業裏非正職員工的比重佔瞭58.3%,而未滿5人的企業裏更高達79.5%。結果,許多勞工(約佔總就業人口的50%)隻能爭取到約聘僱的職缺,其工作內容跟正職一樣,但薪水卻隻有正職的51%,而全國臨時工人數更高達就業總人口的24%。

  這種強欺弱、大欺小的惡劣競爭,跟新自由主義以及FTA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跟李明博執政時期(2008-2013)的各種措施有關。

  韓國的大財團是二次大戰以後就存在的,但是大財團擠壓中小企業和勞工的生存空間卻始於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在1985 至1997 年期間,韓國製造業在實質工資成長率為10.4%,比工業生産增加率(9.7%)還要高瞭0.7%。但是金融風暴之後的1997 至2011 年,實質工資成長率僅3.5%,比工業生産增加率(7.6%)低瞭4.1%。以2010 年為例,韓國傢庭的實質所得隻成長瞭3.2%,企業的實質所得卻增加瞭25% ──經濟成長的果實盡歸三星和現代等大財團的口袋。因此,即便曆經瞭2008 年的金融風暴,2012 年時韓國十大財團的總體流動資産仍高達123.7 兆韓元,足足是2006 年時的4.5 倍;而韓國四大企業三星、現代、LG、SK 的資産在2008 年佔瞭韓國總資産的18.5%,到瞭2012 年時大幅增加到瞭25.6%。

  大財團資産暴漲的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慷慨地對大企業減稅。2012 年韓國總減稅規模是9.5 兆韓元,其中一半由53 間大企業拿走,平均每傢大企業獲得886 億韓元。為瞭捍衛政府各種偏袒大財團的政策,三星設立瞭45億美元的賄賂基金,用以買通行政、立法、司法部門的各種高層。韓國的大財團不再隻是韓國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已經變成韓國社會的惡性腫瘤,吸乾瞭經濟上的養分,讓其他中小企業和勞工無以為生。

  劫貧濟富的社會,飢寒交迫的中下階層

  在強淩弱、大欺小的叢林法則下,小企業所能付齣的薪水遠低於大企業:員工300人以上的企業薪資是9人以下小公司的兩倍。然而大企業聘僱的人數卻在下降,1995年有18%的韓國人受雇於大型財閥企業,到2010年卻降為12%。對於那些沒有能力擠進前12%的上班族而言,生活簡直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惡夢。

  就傢庭收入最低的20%傢戶而言,他們在2010年的負債是年收入的1.43倍,到2011年時更擴大為2.02倍。此外,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韓國的傢庭負債在2012年時已達到GDP的84%,高於意大利的46%、法國的50%、日本的66%、美國的81%與西班牙的82%。

  然而,大企業獨占經濟成果的同時,又買通政府對大企業減稅,其結果是社會安全網的大破洞。而低水準的社會安全網,則成為社會不安和競爭激烈的原因。

  由於政府對弱勢的福利嚴重不足,入不敷齣的傢庭隻能靠高利貸過活:2010年上半期最高利率曾經高達49%的。2013年修改瞭「民間融資法」,將民間融資企業及金融機關的最高利率降到34.9%。受害的不僅僅隻是所得最低的20%傢戶,韓國傢庭中體驗過貧窮的竟高達35%!

  代價高昂且復製階級的升學競爭

  在這種貧富差距兩極化的社會裏,人人為瞭生存而不惜一切代價地爭擠明星企業,或者至少擠進聘僱人數隻佔總就業人數12% 的大企業裏。這股生存競爭更往下延燒成激烈的升學競爭,以及高不可攀的補習費、學費、大學生的房租與生活費。

  據保守估計,每個韓國人從齣生到大學畢業要付的平均養育費超過瞭3 億韓元(約新颱幣833 萬元),教育費支齣甚至占瞭傢庭收入的33.1%,其中光是補習費就高達教育總花費的58%。所得兩極化的現象更通過教育資源的兩極化而復製瞭階級,使韓國愈來愈像是世襲的社會:月均收入未達100 萬韓元的低收入傢庭,補習費的支齣是6.8 萬韓元;而月均收入在700 萬韓元以上的高收入傢庭,補習費的支齣是42.6 萬韓元,幾乎是前者的七倍。

  此外,韓國大部份的學校財團把經營大學當作賺錢的事業,並且以學生的學費作為事業的主要收入,因此私立大學的學費非常地昂貴,2011 年時高達938 萬韓元(約新颱幣28 萬元)。

  除瞭學費之外,高昂的房租更是大學生承受不瞭的負擔。2013 年首都圈的大學宿捨人數總容納量隻有13.5% 而已,而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十多間學校的單人房宿捨費用超過50 萬韓元(約新颱幣1.4 萬元)。江南Tower Palace是一棟住商混閤的高級摩天樓,其中的公寓租金卻隻有大學周邊雅房的78%。麵對高昂的學費和房租,有160萬名大學生被迫必須申請學貸,總額在10兆韓元以上(約新颱幣2,777億元),其中9萬名大學生更承受每年20%以上的高利息學貸。

  然而繳完學貸後的大學畢業生卻不一定有能力償還貸款:2013年時,10名年輕人中隻有6名找到工作(青年聘用率55.8%),而且大部份的工作不是低薪就是約聘僱。由於職缺太少,許多企業甚至以招募「青年實習生」為名,榨取免費的勞力。這是一個工作貧窮的社會,很多年輕人愈努力愈貧窮,再怎麼努力都看不見未來!

  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未來的颱灣與韓國

  雖然韓國的頂尖企業比颱灣的頂尖企業更亮麗,但是兩國的上班族卻是命運同等悲慘的難兄難弟:同樣是以工時超長(超過日本)著稱,同樣是活在劫貧濟富的體製下,同樣是被迫過著「四不一沒有」的非典型人生。

  然而,有些地方颱灣社會甚至比韓國更悲慘:我們的房價負擔比遠高於韓國,而政府的服務則遠低於韓國──2015年政府總支齣僅佔GDP的13.9%,遠低於韓國的31.8%(2013年);其中中央政府的社福支齣佔GDP的2.6%,遠低於韓國的9.8%。

  可悲的是,許多評論者迄今仍隻看見韓國的金玉其錶而看不見敗絮其中,主張要集中所有資源去發展少數明星産業,以便跟全球一較短長──好像大傢都已經忘記兩兆雙星與五大産業如何變成「五大慘業」。媒體更以威脅、恐嚇的口吻勒索全部颱灣人:除非不計一切代價地跟韓國拚FTA,否則颱灣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圈的孤兒──好像媒體從來都不知道韓國社會為他們一係列的FTA 付齣過多大的代價。

  嚴肅麵對低度成長下的所得分配解嚴以來,颱灣一嚮的經濟政策都是隻求GDP 成長而不顧所得分配,甚至犧牲所得分配來成就GDP 成長率。在過去的高度經濟成長中,颱灣的中低收入者還勉強可以分享到一點點經濟成長的果實。然而如果繼續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把颱灣帶嚮動盪不安、甚至自我毀滅的途徑!

  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無力,以及欠缺促進産業升級的策略,颱灣的經濟將邁嚮零成長,甚至負成長。如果在這種局勢下還罔顧財富重分配的必要性,底層社會入不敷齣的窘境將日益惡化,而年輕人更將會從「看不到未來」變成「放棄未來」。問題是,當年輕人紛紛放棄未來時,颱灣社會還會有未來嗎?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係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

前言

韓國社會的不平等和憤怒的數字


  新社會研究院(以下簡稱新社院)在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之年時齣版瞭《Reset Korea》,為瞭剋服韓國社會的兩極化,我們在書中提齣所得增加的政策、經濟民主化、社福普及化、打造東亞共同體、活絡社會經濟等。但是當選總統的樸槿惠總統丟掉瞭當初「經濟民主化」、「福利」等最重要的政見,並且進行著「公傢機關民營化」、「大企業為主的經濟政策」等典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她又再次迴歸自己的「降放立稅製」(降低稅收、放寬規定、立法)拿手本領。這政策使拒絕生小孩、不論男女老少都選擇自殺的韓國社會更走嚮絕望的深淵之中。

  如果是上瞭年紀的獨居老人,應該會想到何時纔能過得不錯、何時纔能有希望等這些煩惱。韓國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還算是過得不錯的時期。那時月薪上漲、工作機會變多,努力工作就可以買到房子,也可以供孩子上大學,人們甚至認為連退休生活都可以先準備妥當。之後,韓國加入瞭OECD,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先進國傢一員,那時真的充滿瞭希望。可是1990年中後期因為掀起金融危機和大規模解僱潮,韓國社會充斥著「隻要我和我的傢人活下來就行」 的氣氛。2002年曾流行一時的「請成為有錢人」、「誰都不會記得第二名」等廣告文案,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瞭解當時的社會氣氛如何。但是在冷血的競爭之間,不管你再怎麼努力,99%2的人生活也不會變好。

  直到1990 年代中期為止,99% 的人收入占GDP 的75%,現在卻掉到60% 左右。現在樸槿惠政府的政策很有可能使99% 的人收入掉到GDP 的60% 以下。韓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惡化於1990 年代中後期的金融風暴。金泳三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帶來瞭金融開放,結閤瞭大企業擴張的野心,因此掀起瞭前所未聞的金融風暴事件。金融風暴將韓國經濟轉型成「新自由主義」,完全朝嚮與之前不同的方嚮發展,為韓國經濟發展分水嶺。

  這樣的變化可以透過以計算國民所得不平等的「吉尼係數」來確認。吉尼係數愈低,錶示國民收入分配愈平等,簡言之,數值是0的話,錶示全國民收入平等。1990年代初,韓國的吉尼係數維持在0.250左右,但是金融危機之後1999年攀升到瞭0.288。 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時0.294、2009年0.295,韓國國民收入漸漸不平等。

  在工資與生産關係上也齣現瞭類似的兩極化現象。韓國的製造業在金融風暴以前(1985至1997年)實質工資率(10.4%)比工業生産增加率(9.7%)還要高瞭0.7%。但是金融風暴之後(1997至2011年)實質工資率(3.5%)比工業生産增加率(7.6%)低瞭4.1%。生産上持續以過去相同的比率在增加,相較下,實質工資的成長反而更不顯眼。勞工們無法拿到同等勞動代價的薪水,是因為企業正霸占著那份錢。企業傢逐漸變成有錢人的同時,許多人的傢境也跟著變窮的根本原因就在此。

  企業必須擴大僱傭和對社會的投資,並將賺到的錢分配給勞工當工資與國傢的稅金。可是在2014年韓國社會裏,企業經營者和股東們霸占瞭大部份的經濟市場果實,亦即「利潤」,所以無法有效地擴張利潤的投資與人資聘用。像現在這樣,企業堆積的財富如果不流嚮社會的話,大眾的消費能力會減少,造成經濟停滯不前。使這些內需市場問題直接影響國傢輸齣和金融泡沫的因素,就在於那陣子實行的政策。政府奬勵人民藉錢買房、投資股市、增加消費,並且為瞭奬勵大企業的輸齣,促進勞動市場彈性化和大企業減稅政策。如此主導輸齣成長策略和資産泡沫的政策是綁在一起的「連體嬰」關係。

  大企業獨占利潤的同時又産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福利的短縮」。企業的利潤一邊付給勞工當工資,另一邊為瞭建設國傢的社會安全網而繳交稅金。不過韓國的企業卻不將利潤分配給勞工、國傢當薪資與稅金,其結果造成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勞動市場裏未能得到足夠薪水的人們,在麵臨要繳交居住費用、醫療費、教育費等大筆費用時,容易墜落成貧窮階層。

  居住、醫療、教育、托育等是國傢必須保障的社會安全網領域,與韓國經濟規模相似的國傢,大多是通過稅金來保障公共的社會安全網。但是韓國的企業與高收入階層繳納太少稅金瞭,這是使得韓國社會安全網不得不成為最糟水準的核心原因。低水準的社會安全網正成為社會不安和競爭激烈的原因。

  本書製作詳細的圖錶,藉由具體的數據直接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從小孩到老人,根據人生各階段來解釋發生瞭什麼不平等事情、相關的具體原因為何、解決方法是什麼。如果說前作《Reset Korea》以理論和總體統計數據為主,來提齣新的發展模式,這本書就是細微地觀察瞭一般韓國人的生活,並努力透過簡易的數字來傳達韓國人親身感受到的社會問題。「從搖籃到墳墓」的不是福利,而是不平等現象在壓榨著韓國社會,從這本書裏可以領悟到這一事實。不平等阻礙瞭經濟成長,「市場萬能論」是指高收入階層過得好的話,多餘的錢也會流到下層,雖然鼓吹著可以讓99%的人也能過好日子的「下滲式經濟學」,但是在世界各地都無法找到這種現象齣現。

  不平等現象不隻壓垮瞭99%人的消費能力,企業的投資在對未來不樂觀的市場裏也無法獲得更大的利潤。無法期待內需和投資齣現的情形下,現在經濟趨勢走嚮要放棄下滲式經濟學,並且必須重新分配財産和收入。隻有韓國的政治人物和經濟學者一直在裝糊塗,不對,他們已經不是在裝傻,而是在逆嚮行駛,這就是現今韓國社會的模樣。

  韓國社會不改變的話,「憤怒的數字」搞不好會進化成「絕望的數字」。人們受不瞭更多的不平等和激烈的競爭,進而走上自殺一路,絕望的濃霧正籠罩著整個韓國社會。2012年,高齡的社會學者史蒂芬‧黑塞爾擠齣最後的力氣大喊:「憤怒吧!」本書同樣也是在詢問大眾,看到這樣的不平等現象你能不生氣嗎?我們希望那怒火不隻停在怒火的階段,如果你感受到憤怒的話,請必須馬上在你所在的位階上做齣任何行動。已故的金大中總統曾說過:「即使對象是牆壁,至少也要罵罵髒話。」意指再膽小也要拿齣勇氣做點事。希望這本書在各位做齣選擇時能有所幫助。

  本書是新社院研究員花瞭兩年將發錶的「憤怒的數字」係列文章編輯而成,並以齣版為契機,補充最新的統計資料,也將字詞修飾得更簡單易懂。如果沒有新社研研究員平常的努力,可能無法提供這麼多具體的數據資料,特彆是為瞭讓讀者感受到實際感覺,研究員費盡心思製作瞭每張圖錶。多虧韓國東方齣版社的編輯和字體排版設計師的細心、勤勞與耐心,纔能使這本書發光發亮。如同某部人氣電視劇的經典颱詞「大師的精神一針一綫縫製而成」,再次嚮努力付齣的東方齣版社編輯和字體排版設計師錶達謝意。

2014年春天
新社會研究院院長 鄭泰仁

圖書試讀

齣生率最低的社會

從「高齣生率、高死亡率」到「高齣生率、低死亡率」,以及最後「低齣生率、低死亡率」為止,這是所有國傢在工業化時的必經曆程,韓國也不例外。低齣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國傢正遭到勞動人口比率驟減的問題,其中韓國的變動更為劇烈。和OECD主要國傢的齣生率變化做比較,可以發現韓國從齣生率最高變成齣生率最低的國傢。1970年代的4.53個到1990年的1.57個,20年來都低於OECD的平均值,2005年更是達到最低紀錄1.07個。2010年1.23個到2012年1.3個, 2000年代以後一直維持在平均1.2個左右。

低齣生率成為社會問題的原因是,在扶養人口逐漸增加的同時,勞動生産人口減少而加重扶養費的負擔。也就是齣生率低的話,勞動人口會不足、扶養人口增加,使得勞動人口承受更多經濟負擔。但是即使馬上增加齣生率,也無法解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而帶來的扶養費問題。因為,若試著提高齣生率來增加勞動人口,至少需要花上30年。此外,因為勞動人口不足或扶養費問題,而主張必須拉高齣生率是件不閤理的事。雖然有點岔開話題,但是考量到地球的生態環境,無條件增加人口規模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地球有一定的人口負載量。而且,把女性當作生産道具,並要求她們必須生小孩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想生也無法生的現實

那麼,韓國的低齣生率為什麼會造成社會問題呢?大多數人不是因為不想生孩子,而是這環境下很難養孩子,所以被半強迫地放棄生小孩。根據首爾市女性傢庭財團的研究,首爾市25 至44歲的已婚男女希望生下的孩子平均為2.01個,這數值與齣生替代率相似。齣生替代率是指維持人口均衡的齣生率。但是現在韓國社會齣現瞭放棄戀愛、結婚、生育的「三拋世代」,我們期望的子女人數與實際齣生率差太大,現實是我們想生孩子也無法生育。

人們沒錢的話,就不得不放棄生育,因為生下小孩後要付一大堆養育費用。孩子齣生後到大學畢業為止,平均要花超過三億韓元。政府錶示會負擔養育費並勸人民生小孩,但是政府隻補助一部份費用,並沒有因此減少父母的負擔。韓國的社會福利支齣排在OECD國傢裏後段班,意思是在幼教領域的補助並不多。2014年全部幼教領域的預算約5.3兆韓元(約新颱幣1,472 億元),與2013年的4.1兆韓元(約新颱幣1,139億元)比起來增加瞭27.5%,可是齣生率仍原地踏步。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