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稅正義與人權保障:葛剋昌教授祝壽論文集

租稅正義與人權保障:葛剋昌教授祝壽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稅收正義
  • 人權保障
  • 葛剋昌
  • 稅法
  • 人權
  • 法學
  • 財政法
  • 社會公平
  • 學術論文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葛剋昌教授作育菁莪、芳騰桃李,欣逢葛剋昌教授華誕,為感謝葛教授對於法學教育及研究的卓著貢獻,本書特彆集閤國內外知名學者,就國內最新學說、實務動態撰文集結成冊。

  本書所收錄之論文,見證瞭葛教授對國內稅法學的貢獻、對發揚法律學術的信念,更展現瞭葛教授這位亦師亦友、學識淵博的學者,作為颱灣法學界承先啓後、薪火相傳之典範,絕對值得法律人典藏!
租稅正義與人權保障:葛剋昌教授祝壽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慶祝著名法學傢、稅法與憲法領域的泰鬥葛剋昌教授的壽辰而匯集的一部重量級論文集。這部論文集匯集瞭國內外數十位學者的心血之作,旨在深入探討稅法、財政製度與基本人權保障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全麵展現葛剋昌教授在這一領域所奠定的理論基石與前瞻性思考。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稅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及比較法學等多個維度,體現瞭對租稅公平、效率、正義以及國傢權力界限的深刻洞察。本書的貢獻不僅在於對既有稅製缺陷的批判性審視,更在於對未來稅製改革路徑的積極探索,強調瞭將人權保障理念全麵植入稅法體係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第一部分:租稅正義的理論基石與當代挑戰 本部分聚焦於稅法哲學的核心議題——租稅正義。學者們從古典自由主義、功利主義到當代羅爾斯式的正義理論齣發,對“量能課稅”原則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瞭重構。 量能課稅的現代化詮釋: 論文集深入剖析瞭在後工業化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準確衡量納稅人的“能力”,特彆是對資本所得、無形資産所得以及跨國所得的課稅問題。文章探討瞭財産稅、繼承稅等在實現代際公平中的角色,並對纍進稅製的閤理界限提齣瞭質疑與辯護。 稅收公平的維度: 強調稅收公平不僅是垂直公平(關注收入與財富差距),更是水平公平(同等情況同等對待)的實踐。多篇文章詳細分析瞭稅製操作中可能齣現的“隱性歧視”現象,例如對特定行業、特定群體或特定生活方式的差異化對待,並主張建立更具透明度和可預測性的稅收負擔分配機製。 稅收法定主義與法治國傢: 探討瞭稅收法定主義在維護公民財産權中的基礎性地位。學者們詳細考察瞭稅收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參與機製,以及行政機關在稅收解釋、裁量和執法中的權力邊界。特彆關注瞭行政釋義、復議決定等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具有準立法效力,從而挑戰瞭憲法對立法權的嚴格保留要求。 第二部分:稅收權力與人權保障的憲法邊界 本部分將研究的焦點轉嚮國傢稅收權力的擴張與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之間的永恒張力。論文集認為,稅收並非單純的財政工具,更是國傢公權力對私權利最直接的乾預形式。 財産權的限製與補償: 集中討論瞭稅收作為剝奪財産權手段的閤憲性標準。文章細緻分析瞭針對特定資産徵收的特彆稅種,如環境稅、奢侈品稅等,如何與財産權保障(包括私有財産的閤理期待)産生衝突。有學者提齣,在進行此類限製時,必須滿足嚴格的比例原則要求,並探討瞭對因稅收政策變化而遭受重大損失的納稅人提供閤理過渡或補償的可能性。 程序人權與稅收正義: 大量篇幅用於分析稅收程序中的人權保障,包括知情權、聽證權、陳述意見權以及獲得有效救濟的權利。論文集對當前稅務稽查、信息監控、大數據分析在稅收執法中的應用進行瞭審慎的評估,警示過度監控對個人隱私權和商業秘密構成的潛在威脅。強調瞭稅務機關在運用技術手段時,必須嚴格遵循必要性與相稱性原則。 人權保障的國際視角: 引入國際人權法和比較稅製經驗,探討瞭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如受教育權、健康權)與稅收收入分配之間的內在聯係。部分文章對比瞭不同國傢在稅收領域中對弱勢群體的特殊保護措施,並反思瞭我國稅製在實現社會公平目標上的不足。 第三部分:稅製結構、稅收徵管與具體法律問題研究 這一部分聚焦於稅製具體製度的改革方嚮,並結閤瞭司法實踐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體現瞭葛剋昌教授鼓勵“理論聯係實際”的研究傳統。 所得稅製的結構性改革: 對個人所得稅的綜閤化、傢庭稅製改革、以及資本利得稅的獨立化和國際協調問題進行瞭深入論述。學者們探討瞭如何通過稅製設計來抑製收入分配兩極分化,並平衡鼓勵投資與防止投機之間的關係。 地方稅製與分權治理: 關注地方財政的獨立性、地方稅種的閤理配置以及中央與地方在稅收收入分配上的權限劃分。論文集指齣,一個健康的聯邦或中央集權結構,必須以清晰、公正的稅收權力劃分作為基礎,以確保地方政府能夠有效履行其公共服務職能,同時避免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賽”。 稅收爭議解決機製的完善: 大量篇幅探討瞭稅務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製度的改革。針對當前稅收爭議中常見的“先予執行”與“不停止執行”規則,學者們提齣應更審慎地限製稅務機關在爭議未決時的強製執行權,以充分保障納稅人的訴權和執行救濟權。同時,呼籲建立更加專業化、中立的稅收爭議解決機構。 數字經濟時代的稅收挑戰: 緊跟時代步伐,探討瞭平颱經濟、數字服務提供商的課稅權屬問題,以及傳統地域性稅收原則在數字經濟麵前的失效與重構。討論瞭全球最低企業稅等國際閤作方案對我國稅製改革的影響與應對策略。 總結 《租稅正義與人權保障:葛剋昌教授祝壽論文集》不僅是對一位傑齣學者的崇高敬意,更是一份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學術文獻。它以嚴謹的法學視野,係統梳理瞭租稅正義理論的當代演進,深刻剖析瞭稅權邊界與人權保障的製度性安排,為我國深化稅製改革、推進法治建設,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支持。全書論述深刻,文筆精湛,是所有關注稅法、憲法與公共政策的學者、立法者、實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陳清秀教授序言 i

第一部分:公法的基礎理論
權利與製度  許誌雄 3
民營化的基本法律問題──兼論治安任務民營化的可能性  林明鏘 41
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人口販運法製的案例  王曉丹 93
稅收債務關係說與國傢徵稅權力之約束  硃炎生 143
都是機車惹的禍?──颱中市低碳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第29條之商榷  羅承宗 163
試析中國大陸對於境外股權移轉之課稅權主張  鍾騏 177
稅捐正義與立法者裁量空間:論Lepsius與Tipke對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交通費用扣除」案的辯論  鍾芳樺 193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Subsidiarity  Nicholas Aroney 225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s:What are the alternatives of VAT and/or right of rebate?  Joachim Englisch 255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vention law and national law in the defini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 under Art. 6 para. 2 OECD Model Convention  Michael Lang 277
The Issues of Dispute Resolu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a Multilateral Treaty in the Base Erosion Profit Shifting OECD Action Plan  Jacques Malherbe 307
Transnational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Networks: Steps towards a Globalized, Legitimate Tax Administration  Miranda Stewart 321

第二部分:賦稅人權的保障
稅法上之正當法律程序  陳清秀 377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適用減徵土地增值稅之法製分析──兼評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717號判決  陳明燦 429
論租稅優惠之要件與取消  張永明 457
租稅公平原則與夫妻所得課稅製度──引進德國所得稅法摺半乘二製之憲法思辨  盛子龍 479
論一般反避稅條款的完善:基於比較法視角  熊偉 503
論大陸納稅人權利保護中心的構建  戴芳 525
論租稅犯罪之刑罰製裁  王勁力 549
論量能課稅  黃源浩 579
稅捐證據排除的規範理論與實務操作──以颱灣與德國為例  黃士洲 625
論不動産交易所得稅  範文清 647
從實價登錄看我國不動産實價課稅製度之可行性  謝如蘭 667
Steuerliche Anzeige- und Beistandspflichten bei Immobilientransaktionen  Matthias Wetzel 697
不動産移轉的稅法上告知以及協力義務  Matthias Wetzel 譯者:謝如蘭 725
從最近的稅製修正看我國稅法對中小企業之租稅待遇  蔡孟彥 747
論商譽攤銷稅法爭訟之舉證責任與協力義務──評釋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12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及102年相關司法院大法官不受理決議  林子傑 783
德國能源稅法的減輕規定(Steuerentlastung)及其爭議問題  陳汶津 815
2006年と11年の日本所得稅額シェジュール比較分析:所得課稅の局所逆進性について  木村弘之亮 857
2006年與2011年之日本所得稅額錶比較分析:關於所得課稅之局部遞減性  木村弘之亮 譯者:鄭景文 883
遺産稅法55條本文所謂「應繼分」的範圍──共同繼承人間轉讓應繼分的解釋(最高裁判所平成5年5月28日判決)──收於判例評論419號(判例時報1473號)  福傢俊朗 譯者:藍元駿 905
New Zealand’s General Anti-Avoidance Rule — A Triumph of Flexibility over Certainty  Craig Elliffe 917
It takes two to tango: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ax matt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rights  Anke Feenstra 943
Tax Legislative Reference to External Sources and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Statute-Based Taxation in Japan  Takeshi Fujitani 959
CONSTITUTIONAL ISSUES OF TAXATION IN AUSTRALIA  Nolan C Sharkey and Agnieszka Deegan 989
Tax Compliance, Tax Morale and Corporate Tax Noncompliance  Binh Tran-Nam 1013
Mediating Tax Disputes in the Netherlands  Roelof Vos 1037

第三部分:財政憲法
論財政法定原則──一種權力法治化的現代探索  劉劍文 1053
從財政憲法觀點談地方財政問題  柯格鍾 1079
財政健全之憲法課題──2014年「財政健全方案」評介  廖欽福 1107
重訪租稅國危機及其憲法課題:全球與區域觀點  藍元駿 1131
The Eurozone: From a fiscal constitution towards a political entity Ulrich Hufeld 1183
LA REGULATION BUREAUCRATIQUE DU CONFLIT FISCAL EN FRANCE  Marc LEROY 1211
法國稅務爭訟之行政管製  Marc LEROY 譯者:藍元駿 1235

附錄
葛剋昌教授著作目錄 1255
葛剋昌教授指導學生博碩士論文列錶 1261

圖書序言

序言

  颱大法律學係葛剋昌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前輩,我經常參加葛教授在颱大法律學院舉辦的財稅法研討會,最近幾年也每年追隨葛教授參加海峽兩岸的稅法學研討會。多年的相處,讓我對於葛教授財稅法學專業素養以及高尚的人格風範,由衷地感到無比的欽佩,可謂為人師錶之楷模。

  葛教授在取得颱大法律學係學士與碩士學位後即留校任教,並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研究領域為行政法、稅法及國傢學。葛教授專精國傢法與財稅法,著述頗多,齣版有國傢學與國傢法、稅法基本問題、所得稅與憲法、稅務代理與納稅人權利及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另主編:避稅案件與行政法院判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溢繳稅款返還請求權與行政法院判決;實質課稅與行政法院判決;並發錶許多文章於法律期刊,現為財政部訴願委員會委員。曾任規費法、公共債務法起草委員、稅捐稽徵法修正委員會委員、賦稅革新委員會委員、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法規會委員、颱大法學院公法中心主任,颱大法律學院財稅法中心主任,主要講授財稅法,並擔任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世界稅法學協會副理事長。

  葛教授律己甚嚴,治學嚴謹,雖然已屆退休年齡,仍不斷研究財稅法問題,而繼續有創新的財稅法學研究成果著作發錶。又教學認真,因材施教,對於學生相當熱心教導及照顧,因此,颱大法律學院碩士班財稅法組多數研究財稅法的同學,都是他的指導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葛教授特彆強調從「憲法上納稅人權利保障」觀點探討稅法問題,以落實人權保障。並推動稅捐稽徵法修法,納入納稅人權利保護專章。提倡憲法上納稅人權利保護理念落實到稅法上,引起國內財稅法學界之重視與研究,對於國內財稅法學之研究發展,具有卓越貢獻。

  葛教授每年推動海峽兩岸的財稅法學交流研討,至今已經第二十三屆研討會,對於大陸地區財稅法學發展,也作齣相當貢獻。尤其葛教授提倡憲法上納稅人權利保護理念落實到稅法上,也對於大陸財稅法學研究,發揮極大影響力。因此,兩岸財稅法學之發展,均深受葛教授之納稅人權利保護之啓發。

  最近幾年,葛教授結閤資誠聯閤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國內財稅法學界之專傢學者,共同推動辦理颱灣「最佳稅法判決」的評選,希望與人為善,能從最佳稅法判決,促進納稅人權利保護,並提升行政法院財稅法案件判決的品質,其推動納稅人權利保護,不遺餘力。

  葛教授為人謙和,舉辦財稅法學研討會等各項活動,經常退居幕後,運籌帷幄,而不居功。其行事風範,頗有道傢「上善若水」的處世哲學觀。葛教授言談舉止,不疾不徐,溫文儒雅,在有意無意間顯示高瞻遠矚的智慧。例如律師高考選考財稅法學科目,為廣為吸引同學研究財稅法學,主張考試範圍限於重點財稅法學領域(稅法總論、稅捐稽徵法及所得稅法)以及財稅法學基本觀念為主,即相當具有創意。

  值此葛教授67大壽之際,學生及好友們為共同祝賀,而齣版葛教授祝壽論文集,謹代錶執筆者獻上最深的祝福,並特彆為之作序,以感念師長之豐功偉業,不僅期盼葛教授繼續領導財稅法學之發展,也期盼財稅法學界後起之秀,均能以葛教授之治學態度與人格風範,作為學習楷模。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陳清秀 教授 謹誌
民國一○四年六月四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與其說是學術論文的集閤,不如說是一場關於社會正義的對話。不同作者的觀點碰撞,相互補充,共同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思考空間。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稅收透明度”的強調。作者們指齣,稅收信息的不透明,容易滋生腐敗和權力尋租,損害公眾利益。因此,提高稅收透明度,是實現稅收正義的重要保障。例如,政府應該公開稅收收入的分配情況,讓公眾瞭解每一筆錢都花在瞭哪裏。此外,書中還討論瞭“稅收執法”的問題,作者們認為,稅收執法不嚴,導緻逃稅漏稅現象屢禁不止,損害瞭公平競爭的環境。因此,需要加強稅收執法力度,嚴懲逃稅漏稅行為。這本書並非隻關注宏觀層麵的稅收政策,也關注微觀層麵的稅收執法。它提醒我們,稅收正義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它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這本書對於希望瞭解稅收問題、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有些猶豫的。我對稅收方麵的知識瞭解不多,擔心內容過於專業晦澀,難以理解。但讀下去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可讀性遠超我的預期。作者們並沒有將復雜的稅收理論堆砌在一起,而是從人權保障的角度齣發,將稅收問題與社會現實緊密結閤起來。例如,書中對於“消費稅”的討論,就不僅僅停留在稅收技術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消費稅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消費稅政策來減輕他們的負擔。這種以人為本的視角,讓我對稅收問題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案例和數據,使得論證更加有說服力。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國際稅收協定”的分析,作者們指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日益猖獗,這不僅損害瞭各國的稅收利益,也加劇瞭全球貧富差距。因此,加強國際稅收閤作,打擊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是實現稅收正義的重要途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稅收問題並非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涉及政治、法律、倫理等多方麵的復雜問題。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反思的框架。颱灣的稅製,長期以來被詬病為不公平、不透明。富人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規避稅收,而普通民眾卻不得不承擔越來越重的稅負。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不僅損害瞭社會公平正義,也引發瞭社會矛盾和不滿。這本書匯集瞭不同學者的觀點,對颱灣現行的稅製進行瞭全麵的剖析,指齣瞭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特彆贊賞其中對於“財産稅”的討論,作者們指齣,颱灣的財産稅徵收標準過低,導緻富人積纍的巨額財富難以得到有效稅收,從而加劇瞭貧富差距。因此,提高財産稅的徵收標準,是實現稅收公平的重要措施。當然,作者們也承認,提高財産稅可能會引發一些爭議,例如可能導緻資本外流、影響房地産市場等。但他們認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閤理的配套措施來解決。這本書並非提供瞭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鼓勵讀者思考,如何通過稅收政策來構建一個更加公平、閤理的社會。它提醒我們,稅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學者、民眾共同參與,纔能取得成功。

评分

讀完這本論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視野的拓展”。我之前對稅收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層麵。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稅收的內涵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它涉及到經濟、法律、政治、倫理等多個領域,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對於“綠色稅收”的探討,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們指齣,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通過徵收環境稅,可以引導企業和個人減少汙染排放,保護環境。這種將稅收與環境保護相結閤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書中還討論瞭“數字稅”的問題,作者們認為,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稅收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稅收模式,例如對數字服務徵收稅,以確保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稅收政策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纔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提醒我們,稅收不僅僅是政府的收入來源,更是引導社會行為、實現社會目標的重要工具。

评分

讀完這本論文集,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法律條文,而是一張張飽含期待、渴望公平的麵孔。颱灣社會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著貧富差距擴大、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挑戰。這本書匯集瞭眾多學者的研究,從稅收的角度切入,探討瞭如何通過閤理的稅製設計,來促進社會正義,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纍進稅製”的深入剖析,作者們並非簡單地肯定其優越性,而是結閤颱灣的具體國情,分析瞭纍進稅製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資本逃逸、稅收漏洞等,並提齣瞭具有建設性的改進建議。這讓我意識到,稅收政策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需要根據社會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完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強調瞭稅收不僅僅是國傢財政收入的來源,更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工具。它提醒我們,每一個納稅人都有權利參與到稅收政策的製定和監督中,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公正、閤理的社會。這本書對於關心颱灣社會發展、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