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城‧韆捲萬裏:城市觀察的創新筆記

十年百城‧韆捲萬裏:城市觀察的創新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城市觀察
  • 城市文化
  • 旅行文學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紀實文學
  • 散文
  • 遊記
  • 地域文化
  • 城市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讀萬捲書,還要行萬裏路。本書以「遊中學」的概念,將世界當作學習的行動教室,從旅程中與他者、異境的碰撞和邂逅,觀察不同城市的風貌、文化與創造力,瞭解到這些城市如何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曆史資産及自然秉賦,尋求活化再生的機會,並發展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傳遞價值、凸顯優勢,進而翻轉産業、改造城市。透過真實世界的現場學習,所産生的觀念與知識的撞擊,不僅擴展瞭視野,激盪齣更多創意火花,也帶來啓發與反思。作者藉由萬裏遊蹤的親身體驗,分享瞭城市觀察的獨到創見,也記錄瞭創新曆程的流變發展。

名人推薦

  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雄獅集團董事長 王文傑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佘日新
  TEDxTaipei創辦人&策展人 許毓仁
  誠摯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溫肇東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企管碩士,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都市與環境管理博士。

  曾任南聯國際貿易公司行銷企劃副理、喜客來skylark(芳鄰餐廳)總經理、英國牛津大學零售管理學院訪問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EMBA執行長、科技管理所所長、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2008年獲頒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曾指導多屆研華TIC100及颱灣工銀We Win優勝團隊。現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産研究所教授。

  編有《百年企業‧産業百年》、《傢族企業還重要嗎?》(巨流)、《新創事業在颱灣》(遠流);著有《企業的環境管理》(遠流)、《栽一顆創業種籽》(商智文化)、《左派商學院》(天下文化)、《創新的機緣與流變》(遠流)、《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遠流);經常在《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數位時代》及《經理人月刊》等專欄發錶創新見解。

  部落格:jtwen0106.pixnet.net/blog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aoTung.Wen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行萬裏路擴展視野,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施振榮      6
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王文傑      8
拾階而上   佘日新      12
用以緻學,體驗帶來轉化   許毓仁      14
 
【前言】
異鄉的憶義      19
 
第一部  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
Finding meaning in creative landscapes
以世界男裝中心打造倫敦      24
歐洲文化首都與都市再生      30
昆士蘭與布裏斯班的創意      38
孕育披頭四傳奇的利物浦      43
文創許城市一個新的未來      48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瞭嗎?      53
中國的魯爾區──瀋陽      59
零售學校發源地──西雅圖      64
轉型復興中的羅徹斯特      68
最有魅力的風景是人      73
城鄉之間──埔裏去來有感      78
創新野宴的光與能量      82
科技立國、創新造鎮      86
東京的寜靜革新:在新舊相容中求變化      91
 
第二部  形塑觀光與體驗的未來
Shaping the tourism and experience economies
遊輪的體驗經濟      110
創造服務體驗的福斯汽車城      116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121
英國湖區以觀光産業為生      128
二韆萬名觀光客的想像      132
精緻化是永續觀光關鍵      136
百年風華拉斯維加斯      141
地方的記憶──牛津故居      146
泰國能,颱灣能不能?      151
愛知博覽會的啓發      157
從法蘭剋福書展看文化外交      162
上路觀看不同的風景      169
曆久彌新的京都傳承      175
失控的觀光旅遊:變質的人文與土地      180
 
第三部  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Learning innovation through mobile classroom
話說日不落所的翻轉足跡      202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一)      210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二)      216
歐洲科技創新之旅首航(三)      223
北歐科技園區的新形貌      229
科技、人文與美麗的移動教室      238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行萬裏路擴展視野 不斷創新創造價值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人的生存意義在於為社會創造價值,而要創造價值,首先就要具備能力及視野,為此,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而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除瞭透過各種閱讀增長知識之外,就是藉由社會百態,多看、多聽、多學,所謂「行萬裏路勝讀萬捲書」就是這個道理。

  當年我在創業後,為瞭打入世界各國的市場,我也經常往返世界各個角落,為的就是要多瞭解各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讓自己接受更多不同的刺激,也讓自己的視野更廣,並在各種情況下學習,這一方麵可以對創新有更多的體驗,另一方麵也讓自己看得更遠,找到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

  視野廣、曆練多,個人的創意來源就多,創新的方法也較多元化,能夠更有效落實,對於創造價值有很實際的幫助。

  溫肇東教授過去二十年訪問瞭二百個城市,並參閱韆篇文章之後,將他行萬裏路的親身體驗記錄下來寫成這本書,一方麵讓無法親身去體驗的人可以藉由本書有所啓發,即使已經去過這些地方,也可藉由書中不同的角度對照,對自己的成長亦有所幫助。

  溫教授藉由這種在「遊中學」的學習方式,相信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彷如自己也跟著走過這些城市,有著許多不同的體驗,十分值得參考。

  本 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關心的議題以文化、創新的城市風貌為主,命名為「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第二部重點在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命名為「形塑觀光 與體驗的未來」;第三部則迴顧較早期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從「遊中學」這個概念如何被啓動,命名為「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藉由作者行萬裏路的親身體驗,帶領讀者進入書中的世界,相信將有助我們進一步提升自我,特彆是未來的發展,將會以體驗經濟及創意經濟為方嚮,如果能本著以人為本的思維,不斷創新,整閤人文與科技的元素,相信一定能為颱灣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拾階而上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財團法人國傢實驗研究院營運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 佘日新

 
  肇東兄為學界前輩,新書即將發錶,遵囑為序,深感書名奧妙!十年百城、韆捲萬裏,遂以拾階而上為題推介之。

  十年,一般的學生從大學入學起算,可以讀完博士。

  百城,從世界地圖上鋪陳開來,纍積的飛航哩程恐怕可換好幾張頭等艙機票瞭。

  韆捲,可能裝滿五輛牛車都裝不下的書,已達超越學富五車的境界。

  萬裏,是成吉思汗快馬鐵騎徵伐歐亞大陸的足跡。

  十百韆萬,拾階而上的經驗是將寬闊的國際視野與豐盛的人生經驗,化約為教育資源祝福莘莘學子,在那個行動學習聞所未聞的年代,溫肇東教授啓發瞭一個世代的師 生,也遙遙呼應辛棄疾的詞牌〈永遇樂〉:韆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讀著肇東兄寄來的手稿,思緒飄迴在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唸博士的時空,也牽係著二○○七年受教育部補助去考察英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驚艷。英國,曾經在十九世紀日不落的旗幟,在二十世紀全球産業闆塊 重組的地圖上不再飛颺。但在二十一世紀剛露曙光之際,創意産業的號角似乎吹響瞭另一波的榮華。肇東教授本書涵蓋的歐亞美洲的足跡,正輝映著當年大英帝國的輝煌。

  這些過去完成式的美妙是穿越時空觸動瞭現在進行式與未來式,這些學習者的足跡引發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啓發我們什麼樣的頓悟?又 激發我們什麼樣的行動?閱讀的是肇東兄的手稿,不知將來付梓的頁麵留不留白?因為讀者隨著作者十百韆萬、拾級而上,在本書留白處留下的感動紀錄,將延續、 擴大本書的精彩!

閱覽一段段「行中學」與「學而行」的精彩旅程
雄獅集團董事長 王文傑

 
  旅行,為瞭學習;有瞭學習,於是行動。

  我本身於一九七九年因緣際會投身旅遊業,並在一九八五年接手旅行社成為經營者,在接觸國外旅遊業者時,對於其國際化格局與係統性管理心生「有為者亦若是」的 自我期許,於是促使我緻力於將被視為傳統産業的旅行社改以企業化管理。在二○○○年初,我決定重迴管理學院學習進修,將纍積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與嚴謹的 管理知識相互對照辯證,找齣企業發展麵臨睏頓時的解決方法,收獲豐盛。因感受到管理學院對高階主管在管理職能提升的助益,我決定每年選定高階主管至颱灣大 學或政治大學EMBA進修學習,由雄獅公司支付全額學費,多年來對本企業多所助益。

  我個人一路拜讀溫教授文章、論述與著作,對於溫教授及政治大學在培養企業管理人纔的貢獻深錶敬佩。

  溫教授長年提倡且推行「遊中學」獨特創新的學習方式,我深有共鳴。看著溫教授從一九九五年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的第一個暑假,即規劃「歐洲創新之旅」開 始,二十年來除瞭二○○三年(SARS)外,年年成行,足跡踏過歐洲超過十次、美國近十次,當然還有中、港、日、韓、星、泰、印度、紐、澳等亞太國傢地 區,參訪機構涵蓋産、官、學、研、各種園區、育成中心、技轉辦公室等,為的就是找尋「創新」的密碼。

  在學界,溫教授「遊中學」已是創新;在企業,「坐而論」後「起而行」,纔能創新。

  溫教授闡述全球各地觀光業與旅遊業的演變,點齣旅遊業「是一個包含交通、住宿、餐飲、觀光景點,多重平颱的操作,且要跨國連結」,特彆需要因應環境及科技與 時俱進。正如溫教授的觀察,雄獅旅遊不斷演進、持續創新,在二○○○~二○○九年十年的「網路化期」,迅速地擴張版圖,不僅開啓與消費者的通路,採用「虛 實並進」的通路策略,也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給消費者。而二○一○年起的「行動化期」,麵對Mobile行動運用崛起,雄獅也開始導入行動商務,並將産品更 進一步的分眾化,以不同主題,針對不同的目標客戶,主推客製化的商品,甚至將文創注入旅遊産業,發展精緻旅遊。雄獅創新的腳步未曾停歇,特彆是在二○○七 年後逐漸成形的「3C營運模式」,運用內容(Content)來經營分眾社群(Community),進而以社群導嚮商務(Commerce)收益。為瞭 打造「智慧生活生態係」,更成立「創新中心」,研發營運模式與創新體驗服務,一路帶領産業轉型及升級。

  迴顧過去數十年颱灣的主流産業不斷地變化,起起伏伏,颱灣目前處在一個「悶經濟」階段,我認為應由新的産業來替代一些空洞化的産業,原來被視為傳統行業的服務業、吃喝玩樂産業、食衣住行産業,特彆是以文化創意為底蘊的觀光旅遊休閑産業,更應接棒成為颱灣主流産業。

  我們可以觀察到颱灣上一代的創業者,是為瞭生活(Making a Living),但新一代的創業者著重的是創造生活型態(Making a Lifestyle)。我雖然不能算是年輕層,但我保持熱情並自我期許,成為實現美好生活(Life Fulfillment)的企業工作者,而旅遊就是生活産業關鍵的一環。

  雄獅集團正在邁嚮「生活産業」演進過程,持續創新已是企業文化,正如溫教授在書中提齣:「文創産業或未來智慧生活産業的發展,需要的更是『人文創新係統』。」得到創新管理大師的學理支持,期許有機會能為颱灣再創新一波産業升級。

用以緻學,體驗帶來轉化
TEDxTaipei 創辦人&策展人 許毓仁

 
   「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這句話在今日的網路時代更加貼切,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日,學習已不再局限於書本上教室內。著名的TED大會講者也是教育專傢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他的演講也談到學校扼殺創意(School Kills Creativity)。如果今日你取得資訊的來源還是透過教科書或是學校規定閱讀的資料,那麼你將注定落伍平庸,在現今內容的取得已經不是學習唯一的關 鍵瞭,MOOC(大規模綫上課程)時代的來臨剷平瞭學習的地平綫,迫使高等教育更開放,尋找新的創新模式,哈佛商學院也開始研究收費機製的綫上課程。從早 期的MIT Open Courseware 到Coursera、Edx、Udacity、TED talks、Khan Academy,綫上課程解決瞭取得內容(access)的問題和散播覆蓋率(distribution coverage)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學習體驗」的問題。

  這是一個「用以緻學」的時代,以前知識在於纍積,學術在於精,在萬變的 今日如何整閤知識,找到連結點(connecting dots)纔是更重要的技能。日本軟體銀行的創辦人孫正義先生投資眼光獨到,早期投資瞭馬雲,阿裏巴巴今年IPO後,孫正義賺進幾韆倍的迴收。孫正義在一 場對未來願景演講中提到,「網路是鐵路,載具是火車,內容服務是月颱」,跨界思考的人纔能看到不同事物的連結點。

  今日的教育思維多半 仍是單一領域思考(solo thinking),講求專纔的培養,對於如何用專業知識結閤其他領域創新還需要加強,一個會計係的學生能否跟資科係的開發財務軟體APP?一個醫學院的 學生能否結閤工業設計開發新的醫療器具?如何用你所學到的知識纔是王道,因此學習有形、無形的情境(context)比內容(content)還重要,從 做中學、遊中學,用身體去學習可能是關鍵。

  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edia Lab)主任伊藤穰一(Joi Ito)在上任時,提齣大學要從封閉型式的貨櫃思維到開放式的互聯網思維(From Container Thinking to Networked Thinking),針對於此他提齣瞭Media Lab的九大新原則:韌性大於力量(Resilience over Strength),係統大於物件(Systems over Objects),抵抗大於守舊(Disobedience over Compliance),吸引大於強推(Pull over Push),羅盤大於路綫圖(Compass over Maps),突發大於權威(Emergence over Authority),冒險大於安逸(Risk over Safety),練習大於理論(Practice over Theory),學習大於教育(Learning over Education)。這九大原則印證也主宰著未來世界的商業模式和創新,在溫老師的篇章中我們看到不少的綫索。

  其中,練習大於理 論、學習大於教育在我身上有很大的啓發。二○○九年我和朋友爭取TED在地授權,創辦TEDxTaipei,我不是學策展(curation),大學唸的是英語係,麵對這個我自己「發明」的工作,我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看看彆人怎麼做,由模仿到創新,其中過程找到自我的定位,TEDxTaipei 的定位是打造一個華人說故事的平颱,透過十八分鍾的演講把颱灣的故事帶到全世界,把世界的好故事帶進颱灣。六年來蒐集瞭將近四百場演講,創造瞭超過三韆萬 次的纍積點閱率,五韆名付費進場觀眾。在這個內容唾手可得的年代,重點是你如何能整理歸納並且提齣自己的觀點。

  溫老師這本書收錄瞭十 多年來他在政大科管所以及EMBA的許多國內外參訪行程的心得,從舊金山到阿姆斯特丹,從柏林到京都,有些是他個人參加國際會議的觀察心得,有些是他帶學 生老闆們的參訪行程。溫老師的觀察是探索式(inquiry)的,他習慣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同樣一個地點參訪,溫老師提齣的問題總是引導思考,開放辯 證,他會強調「為什麼」,鼓勵問「問題背後的問題」,不斷鑽研事物的本質,這樣看到的東西也非錶麵膚淺,這是我在溫老師身上學到的。

  策 展本身也是一種體驗,藉由對於一個觀點的探討,整理齣有意義的內容,每一個展覽、每一個演講背後有其設計,仔細探究設計的過程便能看齣創新的關鍵點。過去 幾年我有機會參加各國的TEDx大會,包括上海、柏林、東京、首爾、杜哈、香港、北京等等,我也學習溫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探索創新的關鍵點,探索藏在細節 的精華和設計背後的巧思,在這個城市引領趨勢的年代,許多的創新早已打破國界藩籬、文化語言障礙。我們要注意的反而不是主流的産品服務,而是在邊陲地帶正 在興起的趨勢,而這樣的趨勢隻能透過體驗、觀察、辯證、歸納,引導齣獨立的新觀念,而這樣的步驟也是我在溫老師身上學到的。

  二○○九 年我剛引進TEDxTaipei,當時溫老師在政大創新創造力中心任教,我前去請溫老師指導,當時也促成第一次TEDx年會連綫直播,在政大開瞭第二現場 直播年會當天的演講。這幾年我持續創業,在懵懂中摸索,也常常請教溫老師在公司治理、商業模式、創新等等的問題,無論是在老師傢的大廈會客區、餐桌或是咖 啡館,老師都不吝嗇他的時間與我討論。老師也從來不給標準答案,他總是耐心地聽我講完後,分析思路,提齣問題來反問我,要我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經過沉澱 後,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

  閱讀溫老師的《十年百城?韆捲萬裏》,深切感受用以緻學,體驗帶來轉化的力量,也從他的閱曆中瞭解創新來自於與眾不同的觀察。

前言

異鄉的憶義
 
  過去二個「十年」,為瞭帶學生海外田野學習、參加國際會議,加上其他公私務行程,大概已拜訪過二「百」個城市。為瞭規劃行程、聯係參訪機構、設定議題,行前所參閱的資料、文章,應該超過一「韆」篇;當然飛行裏程及地麵交通,加起來的公裏數也足以「萬」計。

  有些教授堅持學問主要是來自深刻的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秀纔不齣門,能知天下事」,但我個人認為「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來的知識一樣重要。我們對所處世界的理解,有一部分當然是透過文字與影像,但有另一部分是身曆其境,直接和當地的人、事、物有所互動,經過對談、體驗和吸收會更加深刻。雖隻是短時間的停留,但因事前做過功課及事後與相關資料的印證,加上每次心得發錶會得到專傢的評論,這樣的學習是單單透過閱讀所無法比擬的。

  我個人從初中參加救國團活動就有寫紀錄心得的習慣,在科管所期間為推銷「遊中學」獨特創新的學習方式,更努力書寫。一方麵是一種「行銷」初創的科管所,一方麵也強迫自己從中意會(sense making),不知不覺也留下這麼多篇章。

  本書的安排上,第一部分先從近幾年一些城市參訪的十四篇心得開始,這些旅次不全是帶學生齣去,自己也很久沒有參加旅行團瞭,在不同機緣下的行程中總是會有一些碰撞(encounter)和新奇的發現,這也是旅行有趣的地方。此篇章關心的議題以文化、創新的城市風貌為主,命名為「品味城鄉的人文與創意」。

  每個人的旅遊其實隨其職涯及生命週期,每個階段會有所不同。第二部分重點在觀光旅遊與體驗經濟,也正是颱灣從製造生産的「硬實力」要轉型到生活型態、文創等「軟實力」的重要實踐,透過不同的城鄉旅行心得,將這一章十四篇文章命名為「形塑觀光與體驗的未來」。

  第三部分則迴顧較早期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從「遊中學」這個概念如何被啓動,當年周邊客觀條件還不完備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從行程的規劃與安排,將學習的議題整閤在參訪的過程中。從曆次的學習心得,如何意會轉化為教材、研究計畫,甚至落實到政策建議,共收納十二篇文章,命名為「那些年從移動教室學到的創新」。

  這些萬裏行蹤,除瞭産官學研與創新業務相關的單位之外,不同旅程的安排也會搭配剛好碰到的奧運、世足賽、萬國博覽會等,還有各領域重要的年會、研討會。這些大型會展活動的舉辦,不同於常設企業的創新模式,往後更是創意競逐、人纔互動的組織場域,亦是很有啓發性的學習機緣。

  這樣的學習當然有直接對應「科技創新係統」的部分,從研發、生産、製造、商業化、到行銷等大傢比較熟悉的領域,確實有很多啓發和驗證。更重要的是,颱灣雖有很多專利,但要真正落實到産業創新,似乎還有很多斷鏈及缺口。因此,啓動瞭我們對「人文創新係統」的揣摩和建構,這個係統包括:從未來想像、原型示範、展演及大型活動的運營,到生活脈絡、使用情境的探索等。這個係統和「科技創新係統」一樣重要,但受到颱灣多數人的忽視。迴想起來,這些相對「無形」或「軟實力」的概念與實踐,有許多是在過去萬裏的旅程中與他者、異境多次碰撞、邂逅,再加上文獻的專研,逐漸體會齣來的,符閤讀萬捲書還要行萬裏路的道理。

圖書試讀

醫療觀光的感官體驗
 
峇裏島的禁食療程,目的是讓人放鬆,嘗試真正放空的境界,視、聽、聞、味、觸覺五感的體驗設計,釋放瞭壓力,對身心靈起到一定變化作用,帶來美好而難忘的經驗。
 
醫療觀光是颱灣想發展的産業之一。二○一一過年前有機會暫時離開寒冷的颱北,來到氣候溫和的峇裏島海邊彆墅,進行一個禮拜的禁食療程。下瞭機場,有專車來接,開瞭將近三小時到峇裏島東北角的小漁村,觀光客並不多,有幾處潛水和浮潛的設施,也有散落各地的濱海彆墅及民宿。
 
我們進住的彆墅其實隻有四棟,就在海邊,靠海十公尺左右的石頭海灘,屬於漁民,還可停放他們每天進齣的漁船,緊接著就是彆墅區。每棟彆墅的一樓是客廳及浴室,有露天的淋浴,二樓是臥室,一、二樓都有麵海的大陽颱及躺椅。白天晚上看的都是海,聽的也是海浪及拍打岸邊石頭的聲音。這裏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視。嚴長壽說旅遊的三個階段,從多國多點走馬看花;到定點深度旅遊;到什麼事都不做(do nothing)。經過整年度的勞頓,這次純粹來放鬆,還是第一次嘗試真正放空的境界。
 
禁食安排療程有五天、七天、十天、二十天,每人每天約颱幣五韆元,包括住宿、餐飲。因禁食,所以每天從早到晚給你不同的飲料(大蒜水、椰子汁、西瓜汁、檸檬水等,還有其他飲料)。另外,從早到晚也排瞭很多活動,從一早的氣功、靜坐,到下午的按摩、瑜伽、香草蒸氣浴、彈簧跳墊、手腳並用的走步機、蒸氣烤箱。此外,也有生物電磁、臭氧處理,每天也幫你量體重及血壓等。核心概念就是通過禁食來排毒與淨身,同時也讓你在精神上放空。課程之間可到附近山區或海邊散步,也可以就躺在泳池畔看海、曬太陽。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