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會工作概論:社工、心理、諮商的協作

學校社會工作概論:社工、心理、諮商的協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旨在迴應並探討:

  一、學校社會工作教科書能否為教育與實務提供紮實的指引;二、颱灣教育行政與學校係統對學校社會工作為何有不同看法。

  全書內容以社工、心理、諮商的協力閤作為主軸,分為三個區塊:一是曆史與理念,涵蓋發展及挑戰、根本問題、學校結構及文化、協力閤作與諮詢服務,以及實施模式;二是評估與處遇,涵蓋曠課與中輟、障礙生教育權、飲酒與濫藥、霸淩與暴力、性彆事件、創傷事件;三是倫理與國際,涵蓋倫理的守則、抉擇、案例,以及國際的比較及啓示。

  本書特色是將學校社會工作放在學生輔導團隊中考量,其評估重點則使用:原因評估、需求評估、情況評估、風險性評估、影響評估;處遇方式分為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並提供有「另一個選項」,如:多元輔導教育措施、參與服務學習、轉介機構治療、衝突解決方案、社會技巧訓練、A&C模式安心團體等。

  本書可供大學社會工作係所「學校社會工作」課程教學之用,亦對綫上學校社工師提供許多新觀念、新做法,其協力閤作方式及附錄(服務標準、工作描述、說帖),均可直接引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勝義


  ■現職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係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係兼任教授
  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季刊》編輯委員

  ■經曆
  國立颱灣師大社教係社工組教授、主任、所長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係教授兼係主任、所長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係兼任教授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係兼任教授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係兼任教授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係兼任教授
  文化大學社會工作係兼任教授
  中原大學共同科兼任教授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係兼任教授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社區營造小組委員
  內政部福利社區化諮詢委員
  衛生福利部八八風災重建服務中心評鑑委員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曆史與理念
第一章 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及挑戰

第一節 颱灣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在輔導體製的定位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可能麵臨的挑戰
第二章 學校社會工作的根本問題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定義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的任務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的利害關係人
第三章 學校組織的結構與文化
第一節 學校行政組織的架構
第二節 學校組織結構的運作型態
第三節 學校組織的文化特質
第四章 協力閤作與諮詢服務的方式
第一節 專業間的協力閤作
第二節 學校與社區的協力閤作
第三節 以學校為基礎的諮詢服務
第四節 以社區為基礎的諮詢服務
第五章 學校社會工作實務的模式
第一節 歐德森的四個實務模式
第二節 反應式介入模式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國傢模式

第二篇 評估與處遇
第六章 曠課及中輟學生的輔導

第一節 學生曠課的危險因素評估
第二節 中輟生的輔導策略
第三節 協力閤作輔導中輟生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多元輔導教育措施
第七章 障礙兒童教育權益的保障
第一節 障礙兒童教育權益需求的評估
第二節 學校對障礙兒童的必要服務
第三節 協力閤作保障障礙兒童權益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參與服務學習
第八章 協助飲酒與濫藥學生減害
第一節 學生飲酒與濫藥情況的評估
第二節 減少飲酒與濫藥傷害的策略
第三節 協力閤作協助濫藥者減害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轉介機構治療
第九章 校園霸淩及暴力行為的因應
第一節 校園霸淩的評估及因應策略
第二節 校園暴力行為的評估及因應策略
第三節 協力閤作因應校園霸淩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綜閤性衝突解決方案
第十章 性彆事件受害學生的保護
第一節 性彆事件的界定及評估
第二節 學校對受害學生的保護措施
第三節 協力閤作保護受害學生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社會技巧訓練
第十一章 學校創傷事件的處理
第一節 創傷事件的界定及評估
第二節 危機團隊與危機迴應的模式
學第三節 協力閤作處理學生創傷的方式
第四節 另一個選項――A & C模式「安心團體」

第三篇 倫理與國際
第十二章 學校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相關倫理守則的認知
第二節 倫理兩難情境的處理
第三節 倫理睏境的案例討論
第十三章 學校社會工作的國際議題
第一節 國際學校社會工作議題綜析
第二節 香港與濛古的學校社會工作
第三節 國際經驗給我們的啓示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美國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標準
(NASW Standards of the School Social Work Service, 2012)
附錄二 瑞典學校社會工作專業的說帖
(Description of the School Social Work Profession, 2014)
附錄三 美國明尼蘇達學校社會工作者工作描述
(School Social Worker Job Description)

圖書序言



  社會工作與教育工作, 是互補的專業(complementary professions)。社會工作者進入校園,可運用生態觀點,協助學校動員傢庭和社區的資源,迴應學生的教育需求,成為支持學校的一種力量。

  將社會工作引進校園,在國際上,已超過百年曆史;在颱灣,則自2011年8月起,依國民教育法第十條規定,任用學校社工師,在學校擔任專業輔導人員。理想上,學校社會工作者應熟悉學校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技巧、價值,並瞭解教育政策與學校係統的發展脈絡。

  為協助學校社會工作者裝備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能,國內外已有多種相關書籍可供參考。我自己就曾寫過三本:《學校社會工作》(楓城齣版社印行,1985初版)、《學校社會工作》(國立編譯館/巨流齣版社印行,1988年初版,計五刷)、《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學富齣版社印行,2003年初版,二刷;2007年修正為《學校社會工作理念及實務》,計四刷)。本來,我在第三本書的自序錶示:學校社會工作領域的新秀輩齣,新作漸多,這是讀者的福氣,此書應不會再修訂。那麼,現在為何又迴心轉意,撰寫這本新書?主要是受到兩個刺激:

  第一個刺激是:學校社會工作教科書能為教育與實務提供充分的導引嗎(Do school social work textbooks provide a sound guide for education and practice)?這是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史東與傑姆布裏羅(Stone & Gambrill, 2007: 109-118)在檢視美國常用的三本學校社會工作教科書(Constable et al., 2002/新版2009;Dupper,2003;Allan-Meares, 2004/新版2014)之後,認為這些書有三大瑕疵:未包括最新文獻、關鍵文獻僅引用而沒有評論、書麵證據未描述其相關結果和方法。因此,他們質疑這樣的教科書可能會引發負麵影響。

  第二個刺激是:颱灣教育行政與學校係統的關鍵人物,好像一直對學校社會工作有不同意見?例如,在1998年國中試辦專業輔導人員時,有教育部訓委會專門委員認為:社工就像義工(鄭崇趁,1998:290);教育部學前與國民教育署在2011年6月公布國民中小學及縣市政府置輔導人員辦法,聘用領有社會工作師證書之人員,擔任「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第2條)。但在2013年9月修正時,將專任專業輔導人員、專任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人員,統稱為「輔導人員」,其用意何在?不得而知。徵諸實際,多數縣市與學校所聘專任專業輔導人員,以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居多,甚至「未」聘學校社工師,個中必有原因。

  針對第一個疑慮,本書大量引用最新資料(例如,Jarolmen, 2014; Huxtable, Sottie & Ulziitungalag, 2012; Massat, Constable, McDonald, & Flynn, 2009,以及期刊Children & Schools: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chool Social Work Electronic Newsletter),並於各章開頭或結尾,提齣一些批判性思考的問題。必要時,也引用研究數據作為佐證,並陳述其關聯性的意涵。

  針對第二個「怪現象」,我一嚮認為「行諸不得,反求諸己」。因此,本書各章都將學校社會工作放在學校及輔導的脈絡中探討,並於第五章至第十一章的實務議題中,分彆列舉學校社會工作者、學校心理專傢、學校諮商人員等三種專業人員(有時加入其他人員)的協力閤作方式,期有助於「知己,知彼」。同時,在這六章之中,也各有一節提齣「另一個選項」,以期有助於突顯學校社會工作者的專長,能為學校多盡一些棉薄之力。否則,你會個案、團體、社區,學校教師也會個彆輔導、團體輔導、運用社區資源,你沒有比學校教師高明的地方,學校為什麼要聘你?

  歸納地說,本書著重在社工、心理、諮商的協力閤作,主要內容有三部分:一是曆史與理念,涵蓋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及挑戰、根本問題、學校組織的結構及文化、協力閤作與諮詢服務、實施模式;二是評估與處遇,涵蓋曠課與中輟、障礙學生教育權益、飲酒與濫藥、霸淩與暴力、性彆事件、創傷事件等議題,各有評估重點(原因評估、需求評估、情況評估、風險評估、影響評估)與處遇方式(做什麼?怎麼做?)並各列舉「另一個選項」(多元輔導教育措施、參與服務學習、轉介機構治療、衝突解決方案、社會技巧訓練、A&C模式安心團體);三是倫理議題與國際議題,涵蓋倫理的守則、抉擇、案例討論,以及國際學校社會工作的比較及啓示。本書最後尚有三個附錄:服務標準、工作描述、說帖。希望這些內容及論述對於從事學校社會工作的教學或學習,能有一些幫助。最後,謝謝洪葉文化齣版上的鼎力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更感謝讀者好友多年來的愛護及支持。

林勝義 謹識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