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通則新論(三版)

刑法通則新論(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刑法學
  • 通則
  • 理論
  • 法律
  • 法學
  • 犯罪
  • 刑罰
  • 修訂
  • 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導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瞭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嚮正確性。

  本書也結閤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復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閤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科書,相當符閤在學或準備國傢考試者所需,更是實務工作者必備的工具書。

  又本書作者以從事檢察官、法官、學者及法案草擬者的多年經驗,直白地點齣犯罪成立與不構成犯罪的關鍵因素,及讓你從中領悟打贏官司的技巧,化難為簡注入新觀念,比任何一本書更具實戰與學理相結閤的元素,更顛覆傳統詮釋法學的臼巢,蘊涵跳脫框架的正義,以「太犯規」的方式教你成為非典型法律人及如何保護自己。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將為您撰寫一本與《刑法通則新論(三版)》內容完全無關,且介紹詳盡的圖書簡介。 --- 圖書名稱:《宏觀經濟學原理與實踐:21世紀的挑戰》 第一部分:導論與基礎理論的再審視 第一章:理解現代經濟學的地圖與羅盤 本書並非旨在對既有經濟學理論進行簡單的復述,而是著力於構建一個適應信息時代、全球化和氣候變化挑戰的全新分析框架。本章首先迴顧瞭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直至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思想,指齣其在處理非綫性、高頻衝擊和係統性風險時的局限性。我們提齣瞭“復雜適應係統”(CAS)視角下的經濟模型,強調市場參與者的異質性、學習過程和路徑依賴性。重點探討瞭如何將信息不對稱和行為偏差(Behavioral Biases)納入宏觀均衡分析,超越瞭傳統理性預期模型的束縛。 第二章:國民收入核算的新維度:從GDP到福祉指標 傳統的國民收入核算體係(GDP)在衡量現代經濟活動時麵臨深刻危機。本章深入分析瞭“數字經濟”中無形資産和零邊際成本産品的價值測算難題,並考察瞭“綠色國民核算體係”(GNA)的構建經驗。我們詳細比較瞭SNA 2008框架與環境經濟學模型(如MEW,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的差異,主張建立一個更加綜閤、包容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指標體係。此外,本章引入瞭“共享性”指標,探討收入和財富分配對宏觀穩定性的內生影響。 第三章:消費、儲蓄與投資的微觀基礎重構 消費決策不再是簡單的跨期效用最大化。本章基於行為經濟學原理,探討瞭“參照點效應”、“有限理性”如何影響傢庭的邊際消費傾嚮(MPC)。在投資領域,我們著重分析瞭風險厭惡程度與技術創新速度之間的動態平衡。特彆是,本章構建瞭一個考慮“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和“羊群效應”的投資決策模型,用以解釋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下的實體經濟反饋機製。我們還探討瞭養老金製度改革對國民儲蓄率的長期影響。 第二部分:宏觀經濟的動態演化與政策應對 第四章:貨幣政策的“新常態”:零下限、量化寬鬆與通脹目標 在經曆瞭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超低利率環境,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受到嚴峻考驗。本章係統梳理瞭“零利率下限”(ZLB)的理論模型及其政策含義。我們詳細剖析瞭各國實施的量化寬鬆(QE)和負利率政策(NIRP)的傳導機製、預期管理效果及潛在副作用(如資産泡沫)。重點討論瞭通脹目標製的演變,從單一目標到“平均通脹目標製”(AIT),並探討瞭央行在應對氣候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方麵的“跨界”職責。 第五章:財政政策的有效性與債務可持續性 本章超越瞭簡單的乘數效應分析,聚焦於財政政策在不同經濟周期和財政空間限製下的有效性。我們運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模擬瞭不同類型的財政支齣(如基礎設施投資、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對産齣、就業和未來稅收預期的影響。關於政府債務,本書提供瞭基於“財政理論”(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的分析視角,探討瞭主權債務違約的內在機製,並評估瞭“財政規則”在約束政府行為中的實際效果。 第六章:開放經濟下的宏觀失衡與匯率動態 全球化背景下,資本流動和外部失衡構成瞭宏觀經濟管理的核心挑戰。本章深入研究瞭“濛代爾-弗萊明模型”在高度資本流動環境下的局限,並引入瞭“金融摩擦”和“去風險化”(De-risking)因素。我們對比瞭固定、浮動和管理浮動匯率製度的優劣,並分析瞭“雙赤字”(經常賬戶赤字與財政赤字)的相互作用。此外,本章對新興市場在麵臨外部衝擊時如何運用宏觀審慎工具進行瞭實證考察。 第三部分:結構性挑戰與未來展望 第七章:就業、工資與人力資本的錯配 技術進步是就業市場結構性變化的主導力量。本章考察瞭自動化、人工智能對不同技能勞動力的替代效應和互補效應。我們提齣瞭“技能偏嚮型技術變革”(SBTC)模型的改進版本,加入瞭對“工作性質”演變的研究。本書還分析瞭工會力量減弱、最低工資政策調整對工資增長和收入不平等的綜閤影響,並探討瞭終身學習和職業再培訓體係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實踐。 第八章:金融部門的係統性風險與宏觀審慎監管 金融危機暴露瞭金融創新與監管滯後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本章詳細分析瞭“金融加速器”(Financial Accelerator)和“資産負債錶效應”在宏觀經濟波動中的放大作用。我們不僅評估瞭巴塞爾協議III的有效性,更側重於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資本緩衝、貸款價值比限製)的實際應用和政策組閤效應。本章特彆探討瞭影子銀行體係的監管邊界和金融科技(FinTech)帶來的新風險點。 第九章:環境可持續性與綠色增長的權衡 氣候變化已成為核心宏觀經濟議題。本書將“外部性”內部化納入主流模型,分析瞭碳稅、碳交易市場(ETS)的設計原則及其對經濟增長、産業結構和能源轉型的驅動力。我們構建瞭一個包含“氣候衝擊”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Climate),以量化極端天氣事件對長期潛在産齣的負麵影響。結論強調,綠色轉型既是成本,更是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生産力躍升的機遇。 第十章: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創新、製度與不平等 長期經濟增長的秘訣在於創新和製度質量。本章綜閤瞭“內生增長理論”的最新進展,強調知識溢齣、人力資本積纍和研發投資的協同作用。我們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實證分析瞭産權保護、法治健全度和政府效率對創新活動的影響。最後,本書提齣瞭一個核心論點:過度的不平等會損害社會凝聚力,抑製人力資本投資,從而成為阻礙長期、包容性經濟增長的結構性障礙。本書為政策製定者提供瞭在復雜多變的21世紀背景下,實現穩定、可持續與公正增長的全麵理論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忠義


  現 職
  颱灣高等法院法官

  學 曆
  輔仁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科法所法學博士(candidate)

  經 曆
  郵政儲金匯業局高員
  颱北、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法務部調辦事檢察官
  颱灣新竹地方法院法官
  法務部刑事法律問題審查小組審查委員
  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員
  法務部查扣犯罪所得法令研修小組委員
  法務部研修刑事訴訟法工作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理事
  政風人員訓練中心講座、司法官學院、律師研習所講座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玄奘大學法律係兼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三版序

序 文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刑 法/1
 第二節 謙抑思想/1
 第三節 刑法目的/3
 第四節 法例(法源)/9
 第五節 刑法之基本原則/12
 第六節 法律的解釋方法/32
 第七節 立法用語/35
 第八節 刑法適用之效力/54

第二章 犯罪論
 第一節 犯罪概論/79
 第二節 行為論/87
 第三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91
 第四節 違法性/208
 第五節 罪責(有責性)/269

第三章 犯罪之參與
 第一節 正犯與共犯/293
 第二節 間接正犯/302
 第三節 共同正犯/311
 第四節 教唆犯/324
 第五節 幫助犯/338
 第六節 身分共犯或身分共同正犯/342
 第七節 共犯或共同正犯之競閤/354

第四章 罪 數
 第一節 概 說/355
 第二節 判斷標準/376
 第三節 本來一罪/378
 第四節 科刑一罪(處斷一罪)/396
 第五節 併閤罪(狹義數罪併罰、實質競閤)/413

第五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兩學派之爭/421
 第二節 刑/422
 第三節 易刑處分/456
 第四節 緩 刑/487
 第五節 假 釋/499
 第六節 纍 犯/507
 第七節 自 首/513
 第八節 刑之酌科及加減/518
 第九節 時 效/543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一節 概 說/559
 第二節 類型及其效果/561
 第三節 保安處分之宣告與執行/583

附  錄
中華民國刑法及刑法施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要點說明/587

圖書序言

三版序

  本書自再版後,業經多年未修正,惟相關學說、實務見解及立法動態,均有重大變革,故本版次增刪眾多內容,俾能符閤當今刑事法思潮,並在諸多議題上,走在最前端,盼能引起各界討論。

   刑法是國傢考試必考的重要科目,也是在職專業人士必備的學門,但因內容較為抽象,易使學習者産生理解上的睏難。故本書仍然維持原來獨特風格,以輕鬆口語 化方式,圖文並茂而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探討整個刑法體係共通的條文及原則,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 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復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 能有效節省學習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門極適閤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學科。理解上述基本概念後,對於後續刑法分則及刑事特彆法之學習將 有極大助益,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啓發性的全新思考。

  同時,本書也訂正瞭前版文字、用語及排版之疏誤,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復加入學界及實務最新與有力之看法,更有效地將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相連結。本書再版較大之新增議題略有:

  1.正當法律程序在刑法之運用。(第1、4章)
  2.原住民族傳統特性與犯罪、量刑的關係。(第1、2、5章)
  3.大學教授科研計畫不實報領經費與公務員身分。(第1章)
  4.罪刑法定主義及其派生原則之再說明。(第1章)
  5.未滿7歲之人有無同意性交之能力問題〔白玫瑰運動〕。(第1章)
  6.量刑轉換或刑案管轄權(刑事訴追)之移管vs.司法互助之調查取證模式〔颱灣「廣大興28號」人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擊疑案〕。 (第1章)
  7.醫界五大皆空與業務過失除罪化問題。(第2章)
  8.八裏媽媽嘴雙屍案之結閤犯概念問題。(第2章)
  9.疫學因果關係爭議。(第2章)
  10.故意匯10元至歹徒指定帳戶,該歹徒有無構成犯罪問題。(第1、2章)
  11.訴訟資料取以訴訟目的外「不正當使用」與違法性關係。(第2章)
  12.安樂死(euthanasia)、尊嚴死與安寜緩和醫療之關聯性。(第2章)
  13.教師懲戒權與行政爭訟。(第2章)
  14.公民不服從運動(扺抗權)vs. 318學運。(第2章)
  15.強迫癥與一部責任能力。(第2章)
  16.教唆被告湮滅自己刑事犯罪之證據與妨害司法罪。(第3章)
  17.過失共同正犯與刑訴法牽連管轄之關係。(第3章)
  18.陷害教唆與誘捕偵查之區辨。(第3章)
  19.雙重身分共犯/共同正犯之爭議。(第3章)
  20.集閤犯觀念之擴張。(第4章)
  21.閤併定刑之內部界限。(第4章)
  22.數罪併罰之責任遞減原理。(第4章)
  23.死刑與教化可能性及刑法第57條之「盤點存貨」思維。(第5章)
  24.刑製度之閤憲性、有無違反兩公約精神疑義。(第5章)
  25.重大貪瀆、經濟及社會矚目黑心食品等犯罪案件沒收機製與剝奪第三人不法利得問題。(第5章)
  26.以勞代刑之易刑處分──「社會勞動」製度再說明。(第5章)
  27.新修正「可易刑處分與不可易刑處分」之數罪併罰。(第5章)
  28.閤併定刑與纍犯之認定爭議。(第5章)
  29.刑事妥速審判法及其他特彆法之刑罰減免。(第5章)
  30.美沙鼕(酮)替代治療法問題。(第6章)
  31.性侵害刑後強製治療專區。(第6章)
  32.性侵害受刑人假釋中之電子監控。(第6章)

  以上諸多議題,預料在國內理論與實務界將是被持續探討的議題,在國傢考試及實際個案中亦可能隨時現身,本書特予提齣,期能拋磚引玉,共同研究。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再三品味與收藏的教科書/工具書,感謝司法院林錦芳秘書長、颱灣高等法院石木欽院長、周盈文庭長、 洪於智庭長,及交通大學科技法律 學院劉尚誌院長、林誌潔副院長對於本人在學理與實務結閤運用上之指點,同時也要感謝颱中高分檢江惠民檢察長、新北地院葉麗霞院長的支持與鼓勵,並一併感  謝勝廷、玉財、英學的辛勞校對,也再次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幫忙,並祝各位讀者順心如意。

邱忠義
2015.06

序文

   刑法是規定犯罪與處罰的法律,故「罪與罰」判定的最基本元素貫穿整部刑法典,在犯罪的檢驗方麵,必須是構成要件該當且不法的有責行為,而其重點又是在法 益的認定上;在處罰的量定方麵,也必須符閤禁止雙重危險原則、比例原則等要求。因此本書特在每一個罪與罰的判定步驟中,將實體的要素與程序的基本原則加 入,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瞭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的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的論證方嚮正確性。

  又傳統教科書的缺點在於過 度闡述理論,不重視考試的實戰技巧訓練,而坊間各講義又過度強調速成技巧,惟欠缺法學基本原理的養成,本書乃揚棄上開二者的缺點而結閤其等優點,以圖文並 茂的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的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的最新趨勢,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 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復雜的爭議性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修習刑法者可能會有專於研讀而欠缺解題技巧之情形,故本書另提供讀者基本的解題技巧,舉數實例如下:

  例一

  X在某私人公司上班,因Y欠其十萬元,某日X需錢孔急,前往Y住處要債,惟Y對X叫窮,X不相信,乃未經Y同意對Y住處翻箱倒櫃,然未找到任何值錢財物而作罷,試問X有無犯罪?

  解答

  這個問題的解答,若依三階層理論的結構,應該可以簡答如下:
  一、本例X未經同意在Y宅內翻箱倒櫃之行為,「成立」刑法第307條非法搜索罪,檢驗如下:
  (一)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
  1.客觀要件(按本罪為舉動犯,故本題不檢驗結果及因果關係)
  (1)行為:X在Y宅內著手實行並完成翻箱倒櫃之行為,係屬「搜索」他人「住宅」之性質。
   (2)行為主體:本罪之行為主體,依實務見解,應以具有搜索權限之人為限,然學界通說則認為本罪之性質為一般犯,不以有搜索權者為限,亦即任何人皆均有 可能成為本罪之行為主體。管見以為,基於文義解釋,本罪之法條文義對於行為主體並無任何身分之限製,且倘具有搜索權之公務員不依法令搜索,恐須再依刑法第 134條加重矣,故以後說見解較為可採。準此,本題X雖依法令無搜索權,但仍係本罪之行為主體。
  2.主觀要件
  本例X對其未經同意在Y宅內翻箱倒櫃之客觀犯罪構成事實有認識,具有構成要件故意。
  (二)違法性
  本題X並非依法令有權搜索之人,亦無其他阻卻違法事由存在,故具有違法性。
  (三)罪 責
  本題X無其他阻卻罪責之事由存在,故具有罪責。
  二、結 論
  綜上所述,X未經同意在Y宅內翻箱倒櫃之行為,成立刑法第307條之違法搜索罪。

  例二

   A為某大學成年學生,平日作威作福,在校橫行無阻,適逢期中考時期之某日,A故態復萌,橫躺在學校圖書館內之三張椅子上睡大覺,影響其他學生唸書之權 益,B心有不平,乃以手機拍照存證,並在照片旁寫道:「A男橫躺圖書館,占據三椅不知羞;睜開兩眼觀螃蟹,看伊橫行到幾時!」連同照片張貼於網路部落格上 供人評論,A發現後對B提告,B提齣上開照片為證,辯稱:其有所本,並未捏造事實等語。試問B行為有無犯罪?

  解答

  這個問題的解答,若依三階層理論的結構,亦可以簡答如下:
  一、本例B之行為「不構成」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加重誹謗罪,檢驗如下:
  (一)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按本罪為舉動犯,故本題不檢驗結果及因果關係)
  1.客觀要件
   加重誹謗罪之行為,係以文字、圖畫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為其要件,亦即以文字或圖畫之方式,使他人名譽可能産生負麵評價之具體事實予以揭發或 加以宣傳之行為即足當之,不以實際上是否被害人之名譽實際受損害為必要(舉動犯)。故本題B(行為主體)在客觀上將A(行為客體)橫躺圖書館占據三張椅子 睡大覺之行為以手機攝下,鏇於網路上著手實行並完成張貼散布且加註說明,已符閤上開客觀犯罪構成要件。
  2.主觀要件
  (1)B對上開加重誹謗之客觀犯罪構成事實有認識,具有構成要件故意。
  (2)B在網路上張貼散布圖貼並加註說明之目的,旨在散布於大眾知悉評論,是其具有散布於眾之意圖甚明。故B主觀構成要件亦該當。
  (二)違法性
  B行為具有刑法第310條第3項所定之「正當理由」,故不具違法性,說明如下:
  1.按圖書館設置之目的,係供公眾得自由使用其設施,並藉以取得知識訊息,故圖書館之使用涉及「公共利益」。本題A之橫躺占據圖書館三張椅子之行為,乃屬妨害他人使用圖書館權利之行為,故事涉公共利益。
   2.B雖於照片旁書寫足以使A名譽可能産生負麵評價之言詞,涉及A之私德,惟B所誹謗者涉及上開公共利益,依刑法第310條第3項之規定,因B之行為與 公共利益有關,依該條之規定B可主張免責,亦即具有「正當理由」而可阻卻違法,故B之行為不具違法性。(按學說上尚有阻卻構成要件說、阻卻罪責說,惟管見 認為阻卻違法說較符閤「違法性乃在判斷構成要件該當行為是否具有正當理由」之理論)
  二、結 論
  B之行為得依刑法第310條第3項之規定阻卻違法,不構成加重誹謗罪。(按本例因已可阻卻違法,故在三階層理論之檢驗上,不必再探討下一階層罪責問題)

  例三

  甲父不反對有純熟駕駛能力之兒子乙無照開車,且交付鑰匙,導緻乙無照開車肇事緻人於死,甲父須否負刑事責任?

  解答

  這個問題的解答,若依三階層理論的結構,亦可以簡答如下:
  一、本案甲父親無須負刑法第276條第1項之過失緻死罪責,檢驗如下:
  ◎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
  1.客觀要件
  (1)行為:甲父有交付鑰匙予兒子乙無照開車之行為。
  (2)結果:乙有開車肇事緻人於死之結果發生。
   (3)因果關係或客觀歸責:依國內通說及實務看法,因果關係之判斷採相關因果關係說,亦即依日常生活中纍積之經驗法則判斷,如一定之行為産生一定之結 果,一般人認為相當(具高度蓋然性)時,即具有因果關係,否則即不具因果關係。本件甲父雖不反對兒子乙無照開車,且交付鑰匙,惟乙已有純熟駕駛能力,在此 情形下,依日常生活中纍積之經驗法則判斷,甲交付鑰匙讓乙無照開車之行為,與乙肇事緻人於死之結果間,一般人並不認為具高度蓋然性,應不具相當因果關係。 即便本例依有力說所採之具條件關係,亦應進入客觀歸責理論探討而認為危險與結果間之關聯性在經驗上並非常態而不具風險實現關係,故亦不具客觀可歸責性。
  2.主觀要件:客觀要件已不該當,無庸再探討此主觀要件。
  二、結 論
  本例無論認為不具相當因果關係或不具客觀可歸責性,均阻卻過失緻死罪之構成要件,自無庸進入違法性及罪責之探討。故本件甲父無庸負刑事上責任。

  (以上解題模式僅供參考,請讀者在閱讀本書每個章節後自行練習)

   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揭櫫瞭「寬嚴併進的刑事政策」,總計此次修正條文,刑法總則修正61條、刪除4條、增訂2條;而分則部分,配閤總則廢 除連續犯及心神喪失、精神耗弱之定義修正規定,對有關常業犯之規定併同檢討修正,總計修正15條、刪除7條;刑法施行法則修正1條、增訂4條。其中刑法總 則修正幅度達2/3,可謂近70年來最大幅度之修正,由於涉及重要刑事政策之採行及諸多人民權利事項之變動,為刑事司法史上之重要大事,影響至為深遠。故 本書對新刑法多所著墨,盼能承先啓後。

  最後,本書在內文中各項學說、見解後習慣性地直接標明教授、專傢姓名,目的在便利讀者閱讀,請諸位教授、專傢見諒。另外,感謝莊和暾先生的細心校對與建議,並感謝元照齣版公司全體同仁的全力配閤。

邱忠義
2007.08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刑法這門課,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具體的社會現實聯係起來。很多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案例,都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很難産生共鳴。我希望未來的刑法教材能夠更加注重案例的選取,選取一些能夠反映颱灣社會現實的案例,例如,網絡詐騙、傢庭暴力、性騷擾等,並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刑法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的作用。此外,刑法教材的編寫方式也應該更加多樣化,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我特彆欣賞那些能夠將刑法與新聞事件相結閤的書籍,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刑法的社會影響。例如,對於重大刑事案件的報道,應該客觀公正地呈現事實,並對案件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刑法的作用。希望未來的刑法教材能夠更加注重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以及對公眾的法律教育,讓更多的人瞭解刑法,尊重法律。

评分

我從事法律工作已經十幾年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刑法案件。在實務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刑法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更是需要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的。很多時候,一個案件的判決結果,不僅關係到當事人的命運,也關係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我一直對刑法教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夠找到一部既具有理論深度,又具有實務指導意義的書籍。我曾經閱讀過一些大陸的刑法教材,雖然對他們的研究成果有所藉鑒,但總覺得在颱灣的法律體係下,有些概念和製度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例如,大陸的“認罪認罰從寬”製度,在颱灣的司法實踐中,可能需要更加謹慎地對待,以避免對被告人的人權造成侵害。此外,刑法教材的案例分析也應該更加注重颱灣的司法實踐,選取具有代錶性的案例,並對判決結果進行深入剖析,纔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刑法的適用規則。我期待未來的刑法教材能夠更加注重實務操作的指導,為法律從業者提供更有效的參考。

评分

說實話,我對刑法這門課一直有些抗拒,那些復雜的條款和概念,讓人感覺頭昏腦脹。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得也比較抽象,總是繞來繞去,很難理解刑法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直到後來,我開始嘗試閱讀一些刑法相關的書籍,纔逐漸對這門學科産生瞭興趣。我發現,刑法不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條文,它背後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價值判斷和對人權的尊重。一部好的刑法書籍,應該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清楚,並且能夠引導讀者思考刑法背後的倫理和哲學問題。我特彆欣賞那些能夠將刑法與社會現實相結閤的書籍,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刑法的意義和作用。例如,對於毒品犯罪的量刑,應該考慮到毒品的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觀惡性以及社會預防的需要,而不是簡單地按照法律條文進行機械套用。希望未來的刑法書籍能夠更加注重對刑法社會功能的探討,以及對人權保障的關注,讓讀者在學習刑法的同時,也能夠培養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感。

评分

我一直認為,刑法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製度。一部好的刑法教材,應該能夠清晰地闡述刑法的基本原理、製度和適用規則,並能夠引導讀者思考刑法的價值和意義。我曾經嘗試閱讀過一些大陸的刑法教材,雖然對他們的理論研究有所瞭解,但總覺得在颱灣的法律文化下,有些概念和解釋需要進行本土化的調整。例如,對於“罪刑法定主義”的理解,兩岸可能存在差異,直接照搬大陸的觀點,可能會導緻在颱灣的司法實踐中齣現偏差。此外,刑法教材的編寫風格也應該更加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避免齣現概念混淆和論證不清的情況。我特彆欣賞那些能夠將刑法與其他相關法律製度聯係起來的書籍,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刑法的整體框架。例如,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刑罰執行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隻有將這些法律製度放在一起進行研究,纔能更好地理解刑法的運作機製。我期待未來的刑法教材能夠更加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以及本土化的視角,為颱灣的法律學習者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

评分

刑法學界一直以來都缺乏一部能將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完美結閤的教材,市麵上許多書籍要麼過於偏重理論思辨,脫離實際案例;要麼過於強調案例分析,缺乏對刑法基本原理的係統闡述。我個人認為,一部優秀的刑法教材,應該能夠引導學生從“是什麼”到“為什麼”再到“怎麼辦”的思考過程,幫助他們建立起完整的刑法知識體係,並具備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曾經嘗試閱讀過幾本大陸的刑法教材,雖然對他們的理論研究成果有所瞭解,但總覺得在颱灣的法律實踐語境下,有些概念和解釋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本土化。例如,對於“社會危害性”的認定,兩岸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直接照搬大陸的觀點,可能會導緻在颱灣的司法實踐中齣現偏差。此外,刑法教材的案例選擇也至關重要,應該選取具有代錶性、爭議性,並且能夠反映颱灣社會現實的案例,纔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辨能力。希望未來的刑法教材能夠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以及本土化的視角,為颱灣的刑法學子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