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年代──
莫言、張承志、閻連科、余華、王小波、王朔、朱文、陳染等作家多元並存的文學轉型期;
一個既曖昧又模糊,充滿了複雜性與矛盾性,從群體形態向個體形態過渡的「準個體時代」。
本書包括導言和十六章正文,對二十世紀九○年代中國大陸的小說創作進行系統研究。
上編側重對九○年代的小說生產進行體制分析和文化分析,涉及作者的寫作方式、文化與文學思潮、小說的主題與題材、小說的傳播環境等重要問題,力圖對特定時段內的文學空間進行宏觀分析。
下編分析九○年代小說的「寫物主義」、「日常敘事」、「模糊審美」、「文體演變」、「反諷修辭」、「敘事視角」等問題,是對九○年代小說審美特質的研究。
本書特色 針對九○年代特殊的文化語境,本書以多元的、立體的視角揭示九○年代小說的文化景觀。與以往「作品──社會」二分式的孤立的、機械的研究不同,運用社會學、文化學、傳播學、心理學等理論,全面打通了文學的內外分界,真正把文學納入社會文化肌體的整體動態系統中予以考察,從而揭示出特定時段文學主體的獨特生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