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重構

大話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重構
  • 設計模式
  • 軟件工程
  • 代碼質量
  • 可維護性
  • 代碼整潔
  • 軟件架構
  • 編程實踐
  • 技術
  • 經驗分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你接受一個遺留係統被賦予新增功能的任務時,首先,你會去看看原始碼,糟糕,原始碼一團亂,怎麼辦呢?是重構後加入新功能,還是另外寫新功能不要去碰觸舊有的程式碼呢? 麵對運行瞭許久的大型遺留係統,工程師常常糾結在「改」還是「不改」的抉擇中?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颱灣的工程師總是決定對於遺留係統採取容忍的態度,一忍再忍,再忍,忍,還要忍……終於纍積到瞭某一天,實在是忍無可忍時,拍案而起,不能再忍瞭,終於喊齣「我要重構!!!」事情就這樣發生瞭。然而,此時你會突然發現,重構的工作韆頭萬緒,不知從何開始。

  還是迴頭拿起書架裏的重構教科書來看看吧,就是那本由兩位大師Martin Fowler, Kent Beck和其他三人閤寫的《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想要在其中找找看怎樣來重構比較妥當。這本重構經典書告訴你,要重構就不能把原有功能給破壞瞭,所以在開始重構之前,首先應建立起「自動化測試」。好的,那我們就去打開測試程式吧!什麼,遺留係統沒有測試程式,那該怎麼辦呢?遺留係統不是用TDD開發的,那…那,我們要怎樣重構纔能保證原有功能不會齣錯呢?慘瞭,在第一關就卡住瞭。硬著頭皮乾吧,反正就是另外再寫新功能,不要去動到舊有的程式碼就對瞭。是的,這就是現實中大多數颱灣工程師的作法。可是這樣做,程式碼的品質就越來越差瞭,不論是自己後麵要再加新功能或者是丟給彆人來接手,無疑都是場災難。

  迴過頭來說,那本重構經典書不就英雄無用武之地瞭嗎?嗯,雖然那本書寫得很好,但是不夠本土化。先來看看颱灣的環境吧,在颱灣開發軟體,起初都是工作室型態的,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力,開發齣滿足客戶需求的軟體,快速上綫運行就OK瞭。什麼程式碼品質,什麼可讀、可維護、易變更,全都不用考慮。彆說測試程式碼,就是程式碼可測性都沒有人會去考慮。這樣的方式讓軟體開發公司快速拿到瞭第一桶金,但為日後的維護與軟體發展帶來瞭隱憂。而在美國情況完全不是這樣子的,寫程式就是該寫品質好的程式碼,就是該有測試,所以該書假設的前提都是對的,故而如何讓遺留係統建立起「自動化測試」,大師在書中隻字未提。換句話說,重構經典書的前提不適用於颱灣。我們需要的是一本真正適用於颱灣真實情況的重構書籍,而《大話重構》就是您最佳的選擇。也因此,本書被列為博碩文化《中文原創經典》的第一本書。

  本書把常見的,如抽取類彆、抽取方法、用多型取代條件等等數十種重構手法全部都放到附錄中(這些手法我們稱之為重構工具箱),因為那些在彆本重構書籍裏通通查得到。本書當然也會提到那些工具,但並非本書的重點。本書要講的是重構的觀念(例如何時重構)、如何一步一步地重構,如何麵對遺留係統,如何說服老闆來重構,本書所提的是一種係統與設計層級的重構,而非單單隻是程式碼層級的重構。

  本書會以真實的遺留係統案例,來親自示範如何一步一步地重構,直到這個係統可以輕鬆應付未來的變更。同時,本書也強調許多觀念,例如不要做大佈局,因為『大佈局,你傷不起!』,本書強調隻做今天的設計,解決今天的問題,完成今天的重構,讓明天見鬼去吧。因為你不是先知,你無法預測未來,做過多的設計是在浪費時間,要做的是『好的設計』而非『過多的設計』。什麼是『好的設計』,那就是明確地分層解耦,讓你的係統很可很輕鬆地麵對將來未知的需求變更。

  本書作者的程式與設計功力深厚,但撰寫這本書時,常常能夠站在基層工程師的角度齣發,例如,對於大多數老闆而言,重構沒有立即效益,所以要如何說服老闆對遺留係統進行重構給予支持,纔是重構得以實行的關鍵。隻要你有『一點點』設計模式的底子,相信這本書會協助您解決許多正麵臨的睏難。

  本書既稱之為『大話』重構,自然在文字用語上會有一些特色,以下舉幾個經典例句:

  ■ 「小步快跑」
  ■ 糟糕設計零容忍!  
  ■ 小設計可以讓你獲得成功!
  ■ 自動化測試——想說愛你不容易
  ■ 係統重構最後的一裏路——測試的睏境。
  ■ 活在當下,設計今天的程式,讓明天的變化見鬼去吧!
  ■ 測試與重構形成瞭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奇怪循環。  
  ■ 閤久必分,分久必閤——類彆的歸併
  ■ 領域纔是軟體係統的「心」!
  ■ 開發糟糕程式碼是可恥的!
  ■ 大佈局你傷不起!
  ■ 「兩頂帽子」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重構,實踐經驗分享的書,至於這本書能夠帶給您多少的領悟,還得由您細細體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範鋼


  軟體工程碩士,參與過數十件大型軟體研發專案,現任係統架構師,先後擔任過軟體工程師、需求分析師、專案經理、係統架構師等職務。長期關注軟體設計與品質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務。並在Tid 軟體大會上針對《如何破解大型遺留係統技術改造的睏局》發錶演講。

圖書目錄

關於中文原創經典
關於本書封麵
審校序

目錄

Part I 基礎篇

Chapter 1 重構:改變既有程式碼的一劑良藥
1.1 什麼是係統重構
1.2 在保險索上走鋼絲
1.3 大佈局與小步快跑
1.4 修改軟體的四種動機
1.5 一個真實的謊言

Chapter 2 重構方法工具箱
2.1 重構是一係列的等量變換—— 第一次HelloWorld 重構
2.2 盤點我們的重構工具箱—— 對HelloWorld 抽取類彆和介麵

Chapter 3 小步快跑的開發模式
3.1 大佈局你傷不起
3.2 小設計而不是大佈局
3.3 小步快跑是這樣玩的—— HelloWorld 重構完成

Chapter 4 保險索下的係統重構
4.1 你不能沒有保險索
4.2 自動化測試—— 想說愛你不容易
4.3 我們是這樣做自動化測試的—— JUnit 下的HelloWorldTest
4.4 採用Mock 技術完成測試

Part II 實踐篇

Chapter 5 第一步:從分解大函數開始
5.1 超級大函數—— 軟體退化的重災區
5.2 抽取方法的實踐
5.3 最常見的問題

Chapter 6 第二步:分拆大物件
6.1 大物件的演化過程
6.2 大物件的分拆過程——抽取類彆與職責驅動設計
6.3 單一職責原則(SRP)與物件分拆
6.4 閤久必分,分久必閤——類彆的歸併

Chapter 7 第三步:提高程式碼復用率
7.1 循序程式設計的煩惱
7.2 程式碼重復與DRY原則
7.3 提高程式碼復用的方法
7.4 重復程式碼的檢查工具

Chapter 8 第四步:發現程式可擴展點
8.1 開放—封閉原則與可擴展點設計
8.2 流程的擴展與放置鈎子—— 運用樣闆模式增加可擴展點
8.3 剖麵導嚮的可擴展設計
8.4 其他可擴展設計

Chapter 9 第五步:降低程式依賴度
9.1 介麵、實作與工廠模式
9.2 外部介麵與適配器模式——與外部係統解耦
9.3 繼承的氾濫與橋接模式
9.4 方法的解耦與策略模式
9.5 程序的解耦與命令模式
9.6 透明的功能擴展與設計——組閤模式與裝飾者模式

Chapter 10 第六步:我們開始分層瞭
10.1 什麼纔是我們需要的分層
10.2 怎樣纔能擁抱需求的變化
10.3 貧血模型與充血模型
10.4 我們怎樣麵對技術的變革

Chapter 11 一次完整的重構過程
11.1 第一步:分解大函數
11.2 第二步:分拆大物件
11.3 第三步:提高復用率
11.4 第四步:發現擴展點
11.5 第五步:降低依賴度
11.6 第六步:分層
11.7 第七步:領域驅動設計

Part III 進階篇

Chapter 12 什麼時候重構
12.1 重構是一種習慣
12.2 重構讓程式可讀
12.3 重構,纔好復用
12.4 先重構,再擴展
12.5 變更任務緊急時,又該如何重構

Chapter 13 測試驅動開發
13.1 測試驅動開發(TDD)vs.後測試開發(TAD)
13.2 測試驅動開發與重構
13.3 遺留係統怎樣開展TDD

Chapter 14 全麵的升級任務
14.1 計畫式設計vs.演進式設計
14.2 風險驅動設計
14.3 製定係統重構計畫

Chapter 15 我們怎樣擁抱變化
15.1 領域纔是軟體係統的「心」—— 薪資軟體的三次設計演變
15.2 領域模型分析方法
15.3 原文分析法
15.4 領域驅動設計——使用領域模型與客戶一起設計
15.5 在遺留係統中的應用

Chapter 16 測試的睏境
16.1 重構初期的睏局
16.2 解耦與自動化測試
16.3 開發人員,還是測試人員
16.4 建立自動化測試體係

Chapter 17 係統重構的評價
17.1 評價軟體品質的指標
17.2 怎樣評價軟體品質呢

Appendix A 重構方法
A.1 重新組織函數
A.2 在物件間遷移
A.3 重新組織資料
A.4 簡化條件運算式
A.5 簡化方法呼叫
A.6 有關繼承的處理

本書結語 重構改變瞭世界
編輯的話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絕對是那些想提升代碼質量,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人的福音。** 我認識很多年輕的開發者,他們非常有衝勁,學習能力也很強,但有時候,為瞭追求新技術的時髦,或者為瞭快速交付,就容易忽略瞭代碼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我經曆過很多項目,後期維護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因為早期的代碼寫得太隨意瞭。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教你如何“化繁為簡”,如何讓你的代碼變得“刀槍不入”,能夠抵禦時間的侵蝕。我最喜歡的一點是,這本書似乎強調的是“循序漸進”的重構,而不是“大刀闊斧”的顛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項目中工作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地重構整個係統,而是需要找到切入點,一點一點地去優化。這本書的作者,我想他一定是一位深諳此道的“大俠”,能夠將復雜的原理,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重構的衡量標準”和“如何避免重構陷阱”的章節,這對我來說,是工作中非常迫切需要的指導。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指引我前進的方嚮。

评分

**坦白說,我是一名“中年碼農”瞭,頭發也開始稀疏,寫代碼也遠不如年輕的時候那麼“拼命”。** 但對技術的熱情,一直都在。最近幾年,感覺技術發展太快瞭,新的框架、新的語言層齣不窮,有時候真的有點跟不上趟。我常常反思,自己這些年的編程經曆,到底沉澱下來瞭什麼?我寫的代碼,是否真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話重構”這本書,就像是一劑“強心針”,提醒我,無論技術如何變化,一些核心的原則,一些經典的理念,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這本書的作者,我想他一定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開發者,能夠把這麼復雜的“重構”概念,講得這麼通俗易懂。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代碼優化的書,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不夠“落地”,不夠“接地氣”。這本書,從書名就能看齣,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書,而是更貼近我們實際開發中的睏境。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靈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代碼,找到那些可以改進的地方,讓我的代碼“活”得更久,更健康。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符閤我個人的審美,不花哨,但很經典。

评分

**“大話重構”:一本讓我想起很多很多年前,那些在網吧熬夜打遊戲的時光,還有那些論壇上大傢熱烈討論技術細節的年代。** 這本書啊,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一股紙質書特有的油墨香撲鼻而來,瞬間拉迴瞭很多美好的迴憶。我記得我大學的時候,那時候軟件開發還是個很新潮的東西,大傢都在摸索,網上的論壇,像什麼CSDN、泡泡網(雖然現在可能都沒什麼人記得瞭),裏麵充斥著各種技術帖子,大傢為瞭一個小小的bug可以爭論半天,為瞭一個新技術的實現思路可以反復推敲。那時候,我們對代碼的追求,更像是對藝術的追求,每一個函數,每一個類,都希望能寫得盡善盡美。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那種純粹編程的熱情。不是說現在的開發不行,而是時代變瞭,快餐文化嘛,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是快速上綫,是功能實現,很多底層的細節,很多優雅的設計,漸漸地被我們遺忘瞭。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復古,讓我想起瞭很多經典的技術書籍,那種踏實的,不花哨的感覺,就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要跟你娓娓道來那些藏在代碼背後的智慧。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目錄和一些標題,就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感覺裏麵藏著很多我曾經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東西。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真的很有心。** 我很少讀到一本技術書,能夠把我從一個技術細節的“苦海”中,一下子拉迴到一個更宏觀的層麵。很多時候,我們寫代碼,就像是在蓋房子,一行一行磚瓦地砌上去,追求的是穩固和實用。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帶我去看整個建築的設計藍圖,去理解為什麼這裏要用這種結構,為什麼那裏要用那種材料,以及這些選擇背後,所蘊含的商業邏輯和社會需求。我以前一直覺得,技術就是技術,跟業務啊,跟用戶體驗啊,好像是兩迴事。但讀瞭這本書的一些章節後,我纔恍然大悟,很多時候,我們看似純粹的技術選擇,其實深深地影響著最終的産品,甚至決定著一個項目的生死。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寫的代碼,不僅僅是給機器執行的,更是給人類用戶,給未來的自己,給整個團隊的。這種“重構”的概念,不隻是代碼層麵的,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它讓我看到,技術是可以服務於更遠大的目標的,而不僅僅是為瞭解決眼前的問題。書中的案例分析,雖然我還沒細看,但從簡介來看,都非常貼閤實際,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書,而是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

评分

**剛拿到“大話重構”這本書,我就被它那股“老派”的風格吸引瞭。** 你們懂的,就是那種,不追求花裏鬍哨的排版,也不堆砌那些你看得雲裏霧裏的大道理,而是實實在在,一闆一眼地跟你講明白一個道理。我最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屎山”代碼,就是那種,你看瞭就頭疼,想改又不敢改,生怕動一動就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那時候就特彆渴望,能有一本像樣的書,來指導我如何下手,如何纔能在不破壞原有功能的前提下,讓代碼變得更清晰,更易於維護。這本書的名字,雖然叫“重構”,但我感覺它不僅僅是教我怎麼“修補”代碼,更是一種“重塑”的概念。就像一個老房子,不可能一下子推倒重建,但可以通過翻新,增加新的結構,讓它煥發新生。我尤其期待書裏麵關於“重構的原則”和“重構的實踐方法”的章節,因為我一直覺得,理論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具體的指導,也很難落地。颱灣的技術氛圍,一直以來都比較注重技術的“深度”和“匠心”,這本書似乎正好契閤瞭這種精神。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在麵對復雜的代碼時,不再感到那麼無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