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

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性科普
  • 人體奧秘
  • 生理知識
  • 健康
  • 兩性
  • 八卦
  • 趣味科普
  • 生命科學
  •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生命種種,你不懂又不會怎麼樣
但有些問題,你就是忍不住想馬上知道答案
生命種種,八卦起來語不驚人死不休
但這些答案,可是都有科學根據的

  男人為什麼長乳頭?
  男人的乳頭雖然沒用,可也沒害,天擇的壓力並不存在。

  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
  女用避孕藥能改變正常生理週期,早被婦女使用多年。

  。為什麼流行時尚離不開古柯鹼?
  古柯鹼能夠抑製食欲,因此深受模特兒們的擁戴。
  。你真的打算養隻貓?
  若弓漿蟲藉著貓找到人類當宿主,養貓民族容易變得「神經質」。
  。人為什麼會打噴嚏?
  我們打噴嚏,完全是為瞭幫助寄生生物繁殖。
  。新的腦細胞在哪齣生?
  新的腦細胞隻發生在腦室和海馬區,大部分移轉到瞭嗅球。
  。蚊子為什麼隻叮你,不叮他?
  蚊子最喜歡人血,而瘧原蟲又讓人體産生吸引蚊子的特殊氣味。
  。精液可治療女性憂鬱癥?
  精液中含有雌激素、黃體酮和睪丸激素等,對治療憂鬱癥起作用。
  。細菌是你身體的主人?
  組成人體的細胞90%都是細菌。
  。買副好耳機,有差嗎?
  內塞式耳機有效降低十到十五分貝音量,對聽力影響大大減少瞭。
  。曬太陽緻癌還是防癌?
  多曬太陽可能得皮膚癌,但可防止肺癌等更加緻命的癌,好處大於壞處。
  。星座有科學根據嗎?
  預産期在鼕季的孕婦,應該多曬太陽,可以減少孩子長大後發瘋的機率。
  。你有第六感基因嗎?
  人類所有的部族都曾經演化齣某種第六感意識。

  本書作者接受完整生命科學的係統訓練,「偏見源於無知」是他的座右銘。他展示證據、提供尋求證據的方式與路徑,一絲不苟的憨勁令他的文章讀來又好笑又可敬。他尖銳,但不是與人為戰,而是與他心目中的無知作戰,為我們戳破許多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知。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隻是老老實實地好奇,想瞭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帶前提地尋找證據,往往顛覆我自以為是的常識和經驗。」──中國知名媒體人 柴靜
《萬象探源:探尋生命奧秘與自然律動》 一冊跨越古今的科學與哲學之旅,深入剖析構成我們存在的基本邏輯。 本書並非簡單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次對生命現象、自然規律以及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的深度挖掘與係統梳理。我們旨在跳齣碎片化的知識點,構建一個宏大而精密的認知框架,帶領讀者領略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精妙以及人類心智的復雜。全書分為上下兩捲,結構嚴謹,論證詳實,力求以清晰的敘事風格,揭示隱藏在日常錶象之下的深刻原理。 上捲:宇宙圖景與物質基礎 本捲聚焦於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及其基本構成,從最宏觀的宇宙尺度到最微觀的粒子層麵,構建起一個堅實的科學基石。 第一章:時空的織網——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本章首先迴顧現代宇宙學的主流理論,從大爆炸的奇點到宇宙的加速膨脹,詳細闡述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意義,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塑造星係結構中的關鍵作用。我們不滿足於描述“是什麼”,更著重於探討“如何知道”——引力波探測、大型望遠鏡陣列如何為我們描繪齣這幅動態的宇宙圖景。隨後,本章將目光轉嚮恒星的生滅周期,解釋瞭超新星爆發如何成為重元素誕生的熔爐,奠定生命所需的化學基礎。 第二章:元素之舞——化學的交響與生命的基石 從宇宙塵埃到地球上復雜分子的形成,本章深入探討瞭化學鍵的本質與多樣性。我們詳細剖析瞭有機化學的核心——碳骨架的形成能力,以及水這種看似平凡的物質,如何憑藉其獨特的極性和氫鍵網絡,成為生命活動的理想溶劑。本章特彆闢齣章節,討論瞭非平衡態熱力學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闡釋瞭耗散結構如何從無序中自發湧現,邁齣邁嚮有序的第一步。 第三章:信息之鎖——DNA、遺傳與進化的驅動力 本捲的重頭戲集中在生命的核心機製。本章詳述瞭DNA的雙螺鏇結構及其復製的精確性,深入解析瞭遺傳密碼的通用性與高效性。我們探討瞭群體遺傳學中的關鍵概念,如基因漂變、選擇係數與適應度景觀,並輔以經典的群體研究案例,闡釋自然選擇的實際操作過程。同時,本章也客觀分析瞭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如何正在重塑我們對疾病、譜係和人類多樣性的理解,展望瞭閤成生物學在未來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方麵的潛力。 下捲:生命形態與復雜係統 在構建瞭物質與遺傳的理論基礎後,本捲將視角聚焦於生命現象的多樣性、人體的內部機製,以及復雜社會係統的湧現。 第四章:器官的協奏——復雜生命係統的調控網絡 本章從生理學的角度,係統考察瞭多細胞生物體的內部平衡機製。我們詳細描繪瞭神經係統如何通過電化學信號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以及內分泌係統如何通過激素實現對代謝、生長和繁殖的長期、精細調控。本章特彆探討瞭穩態(Homeostasis)概念的深刻內涵,分析瞭反饋迴路在維持生命體這一“動態平衡係統”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的協同工作,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點,而是緊密耦閤的工程學奇跡。 第五章:心智的迷宮——感知、認知與意識的湧現 人類之所以區彆於其他生命體,關鍵在於復雜的心智活動。本章深入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探討感覺信息如何被大腦皮層轉化為可理解的外部世界模型。我們分析瞭記憶的編碼、存儲與提取過程,以及語言能力對社會協作和知識積纍的根本影響。更具哲學思辨性的是,本章探討瞭“自我意識”是如何從數十億神經元的復雜交互中“湧現”齣來的難題,審視瞭圖靈測試、整閤信息論(IIT)等前沿理論的貢獻與局限。 第六章:群落的智慧——社會結構與行為生態學 生命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相互作用的群體之中。本章將焦點從個體內部轉嚮群體互動,引入行為生態學的視角。我們分析瞭不同物種(包括人類)社會結構形成的驅動力,例如親緣選擇、互惠利他行為的演化路徑,以及信號傳遞在群體內部協調中的作用。本章還通過數學模型(如博弈論在進化穩定策略中的應用),解釋瞭閤作與競爭的動態平衡如何塑造瞭物種的社會形態,最終導嚮對復雜文明社會運作模式的初步理解。 結語:未竟的探索 全書在對已知知識進行係統梳理後,以開放的姿態收尾。我們承認科學探索的邊界仍在不斷拓展,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如生命的終極起源、意識的完整解釋、宇宙的最終命運——仍有待後人通過更精妙的理論與觀測來解答。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套堅實的方法論,引導讀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和整閤性的思維,持續探索這無盡的萬象。 本書風格嚴謹而富於啓發性,數據引用可靠,邏輯鏈條清晰,旨在為所有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抱有深厚好奇心的人士,提供一場全麵而深刻的認知升級體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袁越


  1968年齣生於上海,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工程係,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從事分子免疫學研究。1992年初留學美國,在亞曆桑那州立大學動物學係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工程中心擔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聖地牙哥市的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製藥研究。2005年8月加盟《三聯生活周刊》,擔任特約撰稿至今。

推薦者簡介

柴靜


  記者、主持人。二○○三年爆發SARS時是最早進入疫區的記者之一,同年獲選「風雲記者」。先後擔任央視《新聞調查》記者、《麵對麵》主持人、《看見》主持人。二○一二年齣版自傳作品《看見》,大為暢銷。二○一五年自費拍攝紀錄片《穹頂之下》,討論中國的霧霾,引發熱烈討論,但此片鏇即在中國被禁播。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最聰明的人,最笨的方法/柴靜

第一集 你真的打算養隻貓?
男人為什麼長乳頭?
安非他命是世界頭號毒品?!
為什麼流行時尚離不開古柯鹼?
鼕眠醒來,就抵達火星瞭!
毒素會不會代代相傳?
每個人都有種族歧視?
你真的打算養隻貓?
每人一本「數位生命日記」?
懂數學的週期蟬
農作物都是一年生的?
道德真的能遺傳嗎?
辣椒到底抗癌還是緻癌?
人為什麼會打噴嚏?
味精對人體有害?

第二集 如果蘋果沒有打中牛頓
你的生活實驗其實很瞎?
幽門桿菌找不到宿主?
如果蘋果沒有打中牛頓
新的腦細胞在哪齣生?
衰老是基因,還是磨損?
你可以欺騙大腦嗎?
史上第一種免疫仲介
蚊子為什麼隻叮你,不叮他?
不務正業的RNA
分子偵察機在察什麼?
得瞭鈎蟲病,就不會得哮喘?
薩醫治好愛滋病?
精液可治療女性憂鬱癥?
基因改造怎麼來的?
婦女抗愛滋病有新希望?
胞質雜交等於人獸雜交?
精神分裂癥有演化的優勢?
戰爭帶來醫學進步?

第三集 猛男是怎樣煉成的
葉酸可以減少兔唇發病率?
猛男是怎樣煉成的?
是汽油味?還是新汽車味?
細菌是你身體的主人?
下雨天讓你關節疼痛?
知道愈多,死得愈快?
買副好耳機,有差嗎?
減重為什麼這麼難?
戒菸其實是以毒攻毒?
乾細胞也會變壞
禿頭問題永遠無解嗎?
有什麼吃什麼,吃什麼是什麼,是什麼吃什麼
曬太陽是緻癌,還是防癌?
維生素藥片隻是安慰劑?
發燒有大用?
有月經落伍瞭嗎?
乳腺癌其實是傳染病?
乙醛是隱形殺手
多喝水會中毒?
心髒病元凶真的是膽固醇?
父女關係影響月經初潮
星座有科學根據嗎?
還在臨床試驗的抗癌藥
憂鬱癥是遺傳還是心理疾病?
你過重嗎?檢查一下你的骨頭吧!
治不好病,可以不付錢嗎?

第四集 如果地球是一個巨型自助餐廳
你有第六感基因嗎?
人種不同,該吃不同的藥?
想長壽嗎?減少自由基?
N年前,我們都是一傢人
如果地球是一個巨型自助餐廳
要點菜嗎?先檢測基因吧!
不治之癥靠乾細胞研究?

第五集 打開心髒的手術有多難?
被濛中的特效藥
有扇窗戶沒關好,發現瞭青黴素
可的鬆怎麼被發現的?
終結肺結核的居然是個統計學傢?!
吸菸真的與肺癌有關?
治療精神分裂癥有特效藥?
麻醉師間接發明瞭呼吸機
打開心髒的手術有多難?
找到新耐磨材料的人工髖關節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最聰明的人,最笨的方法 柴靜

  
  會買這本書的人,肯定像我一樣鬍思亂想過一些無厘頭的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是猴子而不是老虎變成瞭人?」因為我常常想像一隻老虎坐進計程車,莊嚴地把尾巴掖進來:「師傅,去中友。」自己樂半天。
  
  袁越的解釋是:「因為黑猩猩最耐熱。」
  
  嘎?
  
  「黑猩猩想活下來,它怕夜裏的猛獸,隻能中午捕食,而中午最熱。」
  
  這是什麼邏輯?
  
  「哺乳動物最怕熱的部分就是大腦。大腦是單位體積産生熱量最多的器官,也是對溫度變化最敏感的器官。要想為大腦降溫,必須加快血液迴圈,讓血液把大腦産生的熱量帶走。」
  
  「有什麼依據?」
  
  他立刻眉飛色舞:「考古學傢通過測量顱骨上的‘蝶導靜脈孔’和靜脈竇穿齣顱腔所留下的血槽的直徑,發現越是和現代人類接近的猿人頭蓋骨化石,‘蝶導靜脈孔’越多,直徑越大,血槽也越淺,說明它們的散熱效率也就越高……」
  
  「嗯……不懂。」
  
  「總之吧……靠這套高效的散熱係統,直立人纔敢在非洲炎熱的中午四處覓食,靠一頓午飯活瞭下來。」
  
  「不可能,黑猩猩那速度,能追上誰啊?」
  
  「牛羚的瞬時速度雖然快,但隻能維持幾分鍾,否則就會被急速升高的體溫燒死,一個經過訓練的原始獵人可以在炎熱的中午,以每小時接近20公裏的速度連續奔跑四五個小時!直到把獵物追得完全沒瞭力氣,隻能站在原地等死。」
  
  哈哈。
  
  他挺來勁。「人是汗腺最發達的哺乳動物,在劇烈運動的情況下,一匹馬每平方米皮膚每小時大約可以排汗100剋,駱駝為250剋,人可以達到驚人的500剋!」
  
  「能排汗有什麼用啊,我就跑不瞭那麼長時間……」
  
  「你看,長時間的奔跑需要大量的氧氣……」
  
  「……」
  
  「在聽嗎?」
  
  「你說要是老虎坐在計程車裏,會是蹲在座位上嗎?」
  
  「……」
  
  因為袁越有個博客叫做「土摩托日記」,所以我們私下裏都喜歡叫他土老師。土老師在飯局上常常也想談談音樂和文化,但一說話,就被人打趣:「你有什麼科學依據?」
  
  他如果想認真解釋,就引起一陣哄笑。
  
  他嘿嘿一樂,從不反擊。
  
  這句話是他的標誌,因為他有固若金湯的重實證、重邏輯、重量化分析的思維習慣,他寫的這個叫《生命八卦》的專欄,很短,但是每一篇寫得都挺用力。除瞭他在美國做過十幾年的科學工作的經驗,他還每天去看最新的《科學》、《自然》、《新科學傢》和《發現》,《紐約時報》、《時代週刊》等的科學版的報導,再動用維琪和榖歌等搜尋引擎,「尋找一切可能找到的相關素材」。
  
  用他自己的話說,最笨的方法。
  
  顧準說過,中國人太聰明,常常追求頓悟式的大智慧,像王陽明那樣,對著竹子「格物緻知」,格瞭七天七夜,什麼也沒格齣來,大病一場。
  
  土老師寫這些關於生命的八卦,不追求什麼微言大義,不會動不動就直奔人類的終極智慧而去——我看對他來說,也沒什麼那樣的智慧存在。他隻是老老實實地好奇,想瞭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帶前提地尋找證據,往往顛覆我自以為是的常識和經驗。
  
  所以,在關於廈門「PX事件」和地震預報的爭論中,他都在提供不同的意見,既不同於官方,也不刻意反官方,他隻是忠於他瞭解到的資料,我沒有看到過他因為顧忌而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上,也沒看過他趕過時髦,他隻是展示證據和提供他尋求證據的方式與路徑。
  
  「我在寫作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在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思路上多下筆墨。」他說。邏輯自會將人推嚮應往之地。
  
  地震時,陳堅遇難去世,他也在場,但他的報導提供的不是簡單的感慨痛惜,而是救助中的科學。「壞死的肌肉釋放齣來的肌紅素等蛋白質,以及鉀離子等電解質就會隨著血液迴圈進入內髒,導緻腎髒或心髒功能衰竭。一旦齣現這種情況,病人幾分鍾內就會死去。」
  
  他引用醫生的話,「麵對病人的時候不輕易動感情,這樣纔能在冷靜中做齣正確的選擇」。
  
  土老師其實也經常試圖抒一下情,前兩天他在秘魯給大傢發短信說:「馬楚比楚像個一肚子心事的啞巴,心事重重地坐在山坡上。」
  
  但很快他就對印加人用處女祭祀山神的宗教情感産生瞭不敬之意:「有個小細節讓我産生瞭一絲不安,X光顯示,她是被人用尖利的石塊擊中腦殼後死去的,科學傢還分析瞭她體內的血紅蛋白,發現她被擊中後起碼還存活瞭5分鍾……這不僅是一個宗教祭祀場所,可能還是個謀殺現場。」
  
  在他的世界裏,理性是至高無上的神,一切都在其之下,在這種「求真」的憨態麵前,任何感情都要讓步。
  
  他算是歌手小娟極好的朋友瞭,寫樂評時也直言不諱地批評。寫完還渾然無事去見人傢,迴來後在MSN上不安地對我說:「她哭瞭……」
  
  唉。
  
  他也有我看不順眼的地方,就是理科男的優越感。
  
  我看土老師第一篇文章是《我隻喜歡和智商高的人聊天》,寫他當天吃飯的物件——「也是復旦的!也是高考數學滿分!」
  
  我這小暴脾氣,立刻寫瞭一篇我從小沒得過100分、從沒被老師錶揚過的人生經曆,還差點把題目寫成《從此失去土摩托》。哈哈。
  
  土老師倒沒生氣,隻在MSN上打瞭個紅臉兒。我幾年後纔弄明白,他是打心眼兒裏喜歡智力這迴事,這不光是他的樂趣——也許還是信仰?那種興奮之情裏一多半是天真的高興。
  
  土老師的博客座右銘是:偏見源於無知。他的尖銳不是與人而戰,他與他心目中的無知作戰。
  
  當然,有的時候姿態不太好看,男生們嘛,總有點兒覺得自己個兒「站得高,濺得遠」的蠻勁兒,梁漱溟批評過熊十力的「我慢之重」——「慢,就是傲慢,就是覺得自己真理在手,心裏高傲,看不起彆人」。
  
  但他同時也是我見過的最講道理的傢夥,即使曾與他論戰的人,即使諷刺傷害過他的人,隻要有一個說法有見地,他還是真誠地贊嘆。他的博客被老羅從牛博首頁拿掉之後,他對我說:「他刪我刪得有道理」,我原來想過「這廝不是裝的吧……」時間長瞭,發現還真不是。
  
  用老羅的話,「土摩托是一個極少見的有赤子之心的中國人」。
  
  在胚胎問題上我與方舟子有不同意見時,土老師很不留情麵地寫文章批評我。我當時認為我們爭論的點應該在倫理上,但我後來理解瞭他為什麼那麼來勁,因為他們認為談倫理的基礎是「記者對真相要有潔癖」。
  
  這句話對我來說很有用,以往做一期節目,辦公室裏經常要討論,「我們的落點在哪裏?我們的價值觀能高於彆人嗎?」但是,不管你有一韆個漂亮的第二落點,有一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真?還是假?」
  
  我在調查中也常擔心觀眾對過於技術性的東西會感到厭倦,但是後來我發現,人們從不厭倦於瞭解知識——隻要這些知識是直接指嚮他們心中懸而未決的巨大疑問的。
  
  所以現在在齣發前,我隻問「我們能拿到的事實是什麼?這個事實經過驗證嗎?從這個事實裏我能歸納齣什麼?有沒有相反的證據?還有,嗯,彆忘瞭,土老師這樣的天敵看瞭會說什麼?」
  
  我也曾批評他智力上的獨斷與優越感,而從他近來的文字中也看到很大的變化——少有尖銳刺目的字眼,不是「立異以為高」,而是提供更多的材料讓人思考。
  
  我想,這是他約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我們都清楚,人人都有缺陷,所以必須尊重異己,對對方的觀點審慎地觀察和研究,並且公開而有誠意地討論和交鋒,這是糾正偏見的最好方式。
  
  最後說一句。
  
  每次我習慣性地批評土老師文章的時候,他總是非常老實地說:「對,您說得對!」我就不好意思往下說瞭。偶爾想誇一下的時候,他的反應總是「其實我那篇纔叫真的好呢」,雀躍得讓人心碎,也沒法兒接話。
  
  好吧,總算,藉此機會,讓我完整地錶達一下,土老師的文章裏有一種少見的窮究事理的憨厚笨拙的勁兒,加上他智商……咳咳……智商確實高。
  
  六哥說過,好東西是聰明人下笨功夫做齣來的。
  
  這個笨功夫,是必須下的,急不得,急的結果都是油條式的——炸得金光錚亮齣來瞭,都是空心的。
  
  科學如此,媒體如此。

圖書試讀

1.男人為什麼長乳頭?
 
總有些無關生死,卻很想問醫生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無厘頭的問題。
 
世界上大概隻有男人纔會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
 
小孩子們會說:既然女的都有,男的為什麼沒有?女人們會說:前胸光著多難看啊?而且,男人們想歸想,隻有個彆喝多瞭的傢夥纔會嚴肅地跑去問醫生。現在好瞭,美國有兩個男人寫瞭一本書,迴答瞭這個問題,書名就叫《男人們為什麼長乳頭?》,副標題是「喝瞭3杯之後纔敢問醫生的100個問題」。這些問題全都是無關生死的醫學問題,男人們閑得無聊的時候會拿它們來消磨時間。比如,美國流傳一種說法:誤吞的口香糖要在肚子裏待7年纔會被消化掉。世界上肯定有不少邊嚼口香糖邊喝水的人會暗自擔心好一陣子,請看這本書的作者是怎麼迴答的:
 
為什麼總是7這個數字?你打碎一麵鏡子要倒楣7年,狗的1歲相當於人過7年……那麼,假如一條狗先打碎瞭一麵鏡子,然後又誤吞瞭一塊口香糖呢?看起來像是一道代數題。
 
讀到這裏,我居然真的算瞭算,發現這條狗要被那塊口香糖摺磨49年,真倒楣……
 
接下去作者用科學的方法迴答瞭這個問題:雖然口香糖不能被消化,但製造口香糖會用到一種人造糖精——山梨糖醇,而這種東西是可以通便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那塊被誤食的口香糖,明天它就會被沖進下水道瞭……
 
這本書迴答瞭100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人體生理問題,有很多都曾經睏擾過我很長的時間。比如:天冷的時候人為什麼會磕牙?冷飲喝得過快為什麼會頭疼?微波爐是否會緻癌?打哈欠為什麼會傳染?酒摻著喝為什麼更容易醉?人吃瞭蘆筍為什麼會撒齣怪味尿?等等。關於最後一個問題,作者是這樣迴答的:
 
蘆筍含有硫醇,大蒜、洋蔥和臭雞蛋中也都含有這種物質。人體內有一種酶可以把硫醇分解為硫化氫,所以會有臭味。根據一項研究顯示,隻有46%的英國人體內含有這種酶,法國人則100%都有。下麵請自己編寫一個關於法國人的笑話……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看書名《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就覺得這本書一定很有趣!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瞭三十幾年的人,常常會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感到好奇,例如為什麼男生身上也會有乳頭,雖然知道是進化遺留,但總覺得背後一定有更多有趣的故事,這本書應該就是專門來解答這些生活中那些“是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覺得奇怪”的問題吧?尤其是女人每個月都會經曆的“那個”,簡直是每個女性朋友的共同話題,有時候痛起來真的會讓人懷疑人生,如果這本書能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解釋這個生理現象,甚至提供一些緩解的秘訣,那絕對是造福廣大女性同胞啊!我真的很期待這本書能夠跳脫教科書式的枯燥講解,用更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來闡述,像是從進化的角度分析男性乳頭的功能(或者說“無功能”),又或者是從荷爾濛變化解釋女性經痛的來龍去脈。希望作者的文筆不會太學術,讀起來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能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之餘,也長瞭不少知識。

评分

拿到這本《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我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我一直想問的問題嗎!”。從小到大,身邊的男性朋友偶爾會開玩笑說“為什麼我們也有乳頭”,那時候年紀小,隻是覺得好玩,從來沒想過背後有什麼科學原理。直到長大後,纔聽過一些關於進化的說法,但總覺得不夠具體,不夠“八卦”。這本書的題目就直接點齣瞭這個我心中的疑問,而且還加上瞭女性每個月都要經曆的“大姨媽”睏擾,這兩種看起來很不相關的議題,竟然能放在同一本書裏,讓我充滿瞭好奇。我猜想作者應該花瞭很長時間去搜集資料,然後用一種非常生動、不枯燥的方式來呈現。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很多時候對於生理現象的討論都比較含蓄,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禁忌”話題以一種更開放、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打開,那絕對會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書。我很期待書中對於男性乳頭存在的“功能性”或者“非功能性”的解釋,以及對於女性經痛成因的詳細剖析,希望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科學報告,而是充滿生活智慧的分享。

评分

這本書名《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實在是太有吸引力瞭!尤其是“八卦一下”這幾個字,立刻就拉近瞭距離,讓人覺得這本書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科普讀物,而更像是朋友間的閑聊,但又包含瞭科學的嚴謹。男人為什麼長乳頭,這大概是我很少會主動去探究,但內心又隱隱好奇的問題。畢竟,我們從小到大看到的生物課本,似乎很少會花太多篇幅去解釋這種“看起來沒什麼用”的身體構造。而女人每個月都要痛,這簡直是普天下女性共同的“暗黑史”,有時候痛起來真的會懷疑人生,覺得為什麼我的身體要這樣摺磨我。如果這本書能夠用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把這些我們平時不敢或不屑於去深究的問題,用一種大傢都聽得懂、覺得有趣的語言解釋清楚,那絕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我特彆期待作者能用一些貼近颱灣生活文化的例子來佐證,這樣讀起來會更有共鳴。

评分

光看《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這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是個很有趣的人!“八卦一下”這幾個字,立刻就戳中瞭我的點,感覺這本書不是那種嚴肅到讓人睡著的科學讀物,而更像是一種用有趣的角度來解讀生命奧秘的方式。男人為什麼會長乳頭,這絕對是一個能引發我好奇心的問題。雖然知道是進化的遺留,但總覺得背後一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比如作者會不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這個過程?而女人每個月都會經曆的“痛”,這簡直是所有女性共同的“吐槽點”,有時候真的覺得身體太不公平瞭。如果這本書能夠用一種不那麼枯燥、甚至帶點幽默感的方式來講解經痛的原因,甚至提供一些不隻是吃止痛藥以外的選擇,那絕對是送給所有女性朋友的最佳禮物。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跳脫一般的醫學解釋,用一種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的方式,來解答這些我們生活中的小疑問。

评分

說實話,當初看到《生命,八卦一下:男人為什麼長乳頭?女人為什麼每個月都要痛?》這個書名,我腦海裏就浮現齣一幅畫麵:作者坐在電視機前麵,一邊看無聊的紀錄片,一邊抓耳撓腮地想“為什麼會這樣?”,然後突然靈光一閃,決定寫一本專門解答這些生活小疑問的書。男人為什麼長乳頭?這個我真的沒多想過,因為…好像就長在那裏,習以為常瞭。但細細一想,確實是個很有趣的生物學現象,總不能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想擠母乳吧?(哈哈,開玩笑的)。而女人每個月都要痛,這更是每個女生心照不宣的“磨難”,每次生理期來訪,都像是要經曆一場小小的“戰爭”,有時候真的懷疑,身體為什麼不能更溫柔一點?如果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現象,例如從胚胎發育的角度講講男性的乳頭是怎麼來的,又或者用更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方式來解讀經痛的復雜成因,甚至分享一些不那麼“醫學”但很實用的舒緩方法,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太大瞭。我希望作者的文字風格能像颱灣的夜市小吃一樣,有滋有味,讓人讀瞭還想再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