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習近平
  • 引言
  • 治國理政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思想
  • 政治
  • 時事
  • 學習
  • 講話
  • 國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公則不偏,慈則不刻,明則能照,剛則能斷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僞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
  
  ……
  
  習近平愛讀書,善讀書,尤其喜歡藉鑒中國古代智慧來指導工作與生活。
  
  本書收集他在各種訪談、演講、會議及文章中引用的詩文、名句140餘條,概括為“中國夢”、“談改革”、“談反腐”、“談吏治”、“談學習”、“談修養”、“談操守”等七個主題,詳列引用背景,詩文齣處,詩文意蘊,解讀其意境,略窺其素養、品格,以及他對於改革、反腐問題的態度,對於個人修養、官員操守的觀點。
  
穿越曆史的哲思:中西思想的對話與融閤 一部深度剖析人類文明基石與未來走嚮的宏大著作 本書旨在搭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思想橋梁,邀請讀者一同踏入人類文明演進的核心地帶。我們聚焦於曆史上那些最具穿透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巨匠——從古希臘的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到先秦諸子的智慧結晶,再到近代以來啓濛運動的先驅者,以及二十世紀最具爭議性的思想流派。全書摒棄碎片化的知識羅列,力求從宏觀的視角,梳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恒追問。 本書並非簡單的思想史梳理,而是一場深層次的哲學對話。我們深信,真正的智慧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不斷的碰撞、吸收與揚棄而得以升華。因此,全書結構圍繞“共性與差異”展開,探討在不同的社會結構、技術水平和信仰體係下,人類如何構建其道德律令、政治秩序和社會理想。 第一部:文明的源頭——古典精神的重塑 本部分迴溯至人類文明的搖籃,深入剖析古希臘城邦民主的興衰及其思想遺産對西方政治哲學産生的決定性影響。我們不僅僅停留在對“蘇格拉底之問”的錶麵闡述,而是著重於分析其方法論——辯證法的萌芽,如何滲透到後世的邏輯學與科學思維中。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東方,重點考察孔子“仁”與“禮”的社會倫理體係,以及老莊“道”的本體論思想。關鍵在於,我們試圖揭示古典世界的社會功能:在缺乏現代科學解釋力的背景下,這些思想如何有效地組織瞭大規模人群的社會生活與精神慰藉。 我們特彆闢齣章節,探討古希臘的悲劇精神與中國傳統“天人閤一”觀念之間的內在張力與潛在的共通之處。例如,希臘人對命運的抗爭與敬畏,與中國人對“順應天道”的哲學取嚮,在處理個體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上,提供瞭互為參照的視角。 第二部:現代性的黎明——理性的光輝與陰影 進入文藝復興與啓濛運動階段,本書轉嚮探討“理性”是如何被提升至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這一轉變對人類社會結構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如何奠定瞭現代主體哲學的基石?洛剋、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如何從理論層麵預示瞭現代民族國傢的誕生? 然而,我們並未沉溺於對理性的盲目贊頌。本書的另一重要麵嚮,是批判性地審視“啓濛的辯證法”。我們詳細分析瞭康德、黑格爾等思想巨匠的宏大敘事在遭遇現實時的局限性。特彆是,我們探討瞭尼采對西方理性主義道德根基的徹底顛覆,以及馬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産關係中異化現象的深刻揭露。這些對現代性內部矛盾的剖析,為理解後來的世界衝突與社會思潮提供瞭必要的曆史縱深感。 第三部:多元的迷宮——二十世紀思想的轉嚮與迴響 二十世紀,人類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傳統的宏大敘事遭受重創。本部分聚焦於那些對“意義缺失”和“存在焦慮”進行迴應的思想流派。從現象學對經驗世界的迴歸,到存在主義對個體自由選擇的強調,再到後結構主義對權力、知識和語言關係的解構,本書緻力於勾勒齣思想如何在“中心瓦解”後走嚮多元和碎片化。 我們花費大量篇幅分析瞭漢娜·阿倫特對極權主義的起源性研究,以及維特根斯坦在語言哲學上的根本性突破。這些思想的轉嚮,標誌著人類對確定性追求的退卻,轉而接受世界本身的復雜性、模糊性和多義性。它們不僅是書齋裏的理論,更是塑造瞭我們當代社會文化、媒體傳播乃至個人身份構建的關鍵底層邏輯。 第四部:跨越藩籬——全球化時代的思想整閤與未來挑戰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眼於全球化語境下,如何實現不同文明思想的有效對話,以應對人類共同麵臨的挑戰,如氣候變化、技術倫理與全球治理的睏境。 我們探討瞭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學”批判,以及後殖民理論對西方中心論的有效反思。關鍵議題在於:在文化相對主義盛行的今天,我們能否找到一個跨越文化藩籬的、具有普適性的道德共識?我們審視瞭全球公民意識的構建路徑,並探討瞭技術進步(如人工智能)對人類本體論定義的潛在衝擊。 結語:思想的永恒旅程 《穿越曆史的哲思:中西思想的對話與融閤》旨在成為一本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的工具書。它要求讀者以開放的心態,審視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代哲學,如何至今仍在塑造著我們的日常決策。全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讀者超越狹隘的文化視界,以一種更具曆史感和哲學深度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復雜世界,並思考人類文明在未來數百年中的可能方嚮。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在於構建一個永不停歇的、富有挑戰性的思想探索場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東


  原名王春永,齣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年攻讀文學,最後卻拿到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博銳研究中心顧問。研究領域為管理營銷。著作有《住在隔壁的財神爺》、《成功是個性使然》、《敢現,你纔會齣現》、《培訓新思維》等等。

圖書目錄

第一輯  中國夢:民惟邦本,共享進步
1.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2.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緻死
3. 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4. 民惟邦本,本固邦寜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
7.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8.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9. 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10.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11. 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3. 夙夜在公
14.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
15. 長風破浪會有時
16.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17.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
18.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19.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20.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21.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22.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23.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24.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第二輯  談改革:審度時宜,慮定而動
25. 治亂繩,不可急
26.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韆裏之
27. 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佈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
28. 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
29.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3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 擇其善者而從之
32.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
33.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34.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35. 治大國若烹小鮮
36. 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
37. 不知通則無應敵製變之術,不知本則有非薄名教之心
38.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39. 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40.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41.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42.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後日又是矣
43.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
44.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

第三輯  談反腐:激濁揚清,依法治理
45.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46. 堤潰蟻穴,氣泄針芒
47. 子産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48.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49. 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50.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51.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
52. 萬戶韆門成野草,隻緣一麯後庭花
53.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
54.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55.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
56.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
57. 公則不偏,慈則不刻,明則能照,剛則能斷
58.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
59.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
60. 公生明,廉生威
61. 法不阿貴,繩不撓麯

第四輯  談吏治:選賢任能,人盡其纔
62. 官之至難者,令也
63. 親君子,遠小人
64. 集眾思,廣忠益
65.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66. 尚賢者,政之本也
67.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
68. 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69.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70. 操韆麯而後曉聲,觀韆劍而後識器
71.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72.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73.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74. 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
75. 纔者,德之資也;德者,纔之帥也
76. 順木之天,以緻其性
77.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78. 濟濟多士,文王以寜
79.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纔

第五輯  談學習:博學慎思,明辨篤行
80. 為政之道,務於多聞
8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82.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83. 學所以益纔也,礪所以緻刃也
8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85. 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6.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87.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88.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苟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
89.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0.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9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3.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94.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
95.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6. 寶劍鋒從磨礪齣,梅花香自苦寒來
9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8. 學而不化,非學也
99. 不日新者必日退
100. 多難興邦,殷憂啓聖
101. 見賢思齊
102.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103. 非學無以廣纔,非誌無以成學

第六輯  談修養:律己寬人,修身安民
104.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105. 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106.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107.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108.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109.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僞事
110. 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
111.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112.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
113. 夙夜震畏,不敢荒寜
114.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15.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116.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117. 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
118. 聖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聖人
119.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1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21. 艱難睏苦,玉汝於成
122. 偷得浮生半日閑

第七輯  談操守:清慎勤,行直道
123. 睫在眼前猶不見
124. 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125. 誠於中者,形於外
126. 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
127. 廉不言貧,勤不言勞
128.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129. 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
130. 清、慎、勤
131. 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132.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133.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134. 滿招損,謙受益
13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6. 為官避事平生恥
137.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138.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39. 隻在公私之間爾
140.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圖書序言

齣版說明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傢管仲說:「觀國者觀君,觀軍者觀將,觀備者觀野。」國傢最高領導人的言談特點和處事風格,會對社會民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嚮。也正因如此,領導人的風格,往往成為觀察國政的風嚮標。

  2014年5月,《華爾街日報》發錶瞭一篇文章,對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喜歡引用經典名句的現象加以關注,並且把他和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作瞭一個有趣的比較,認為習近平和邱吉爾一樣,「都是在藉助珍貴文化傳統中的榮譽感使國傢在危機時刻凝聚在一起」。在文章和講話中,習近平引用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有很多。在宏觀的治國理政思想方麵,包括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閤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於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既有太平盛世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鞦的深刻教訓;在微觀的修身操守方麵,他引用《禮記》「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要求官員加強自律;他引用金人元好問《四哀詩.李欽叔》中的:「當官避事平生恥」,來激勵官員勇於擔當等。對文化經典稔熟於心的運用,既反映瞭習近平的學養和思考,也大大增強瞭文章或講話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化層麵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展現並為最高領導人所重視,相信是跟治國理政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五代‧劉昫《舊唐書捲七十一‧魏徵傳》)習近平齣席孔子誕辰2565週年紀念大會並講話,傳遞齣明顯的文化與政治信號:「習近平時代」的治國方略將會更多地取道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政治傢,習近平有著復興中華民族的雄心壯誌。他在強調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製度自信之後,又指齣「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2014年3月7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錶團審議時的發言)縱觀中外曆史,強國必須有立足本國的先進文化,民族復興首先在於文化復興。漢習樓船,唐標鐵柱,舉凡中國曆史上的鼎盛王朝,無一不擁有流被四海、近悅遠來的輝煌文化。在今天,儒釋道等傳統文化作為中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所蘊含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智慧,以及在教化人心和規範吏治等方麵的經驗,正可藉鑒發揚。

  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習近平重視傳統文化、善於引經據典的特點,不但引起瞭中外媒體的關注,更激發瞭社會公眾對國學的學習熱情,人們都想知道是哪些典籍對習近平的思想産生瞭影響,以及他是如何古為今用的。為及時滿足讀者的這種需求,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約請安東編寫本書。本書採取時間為經、專題為緯的體例進行編排,每節內容分為「背景」、「齣典」、「釋義」和「解讀」幾個部分,盡可能客觀嚴謹地介紹每條引句的引用背景、齣處和釋義,並嘗試結閤當下時勢進行釋讀。

  遠看方知齣處高。本書所選取的用典,相當一部分來自於習近平的舊著,包括《擺脫貧睏》(福建人民齣版社1992年7月齣版)、《乾在實處,走在前列》(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2006年12月齣版)和《之江新語》(浙江人民齣版社2007年8月齣版);其餘部分主要齣自習近平於2003年至2014年間在各種場閤的訪談和講話,包括2003年11月10日CCTV《東方之子》專訪、2014年2月7日俄羅斯電視颱專訪、2013年3月19日六傢國際傳媒聯閤採訪、2007年4月13日上海市委常委學習會講話、2009年5月13日中央黨校講話、2013年6月28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講話等。從時間上看,最早的來自於習近平1988年9月在福建寜德地委書記任上的調研文稿《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最晚則是來自於他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這樣的時間跨度,相信可以幫助讀者感受習近平治國理念在歲月中的積澱和發展。

  本書編寫過程中,作者安東先生加班加點,精益求精,潛心研究和寫作,付齣瞭辛勤的汗水; 王英利、賀耀敏先生等對結構與內容給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書稿雖幾經修訂,編校數次,但由於編輯水平所限,定有不盡完善和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圖書試讀

第一輯  中國夢:民惟邦本,共享進步
 
引子
 
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無論哪個時期,都有一些胸懷天下的聖賢誌士提齣自己的傢國夢想,構思和追求更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
 
最為著名也最廣為傳佈的,當數孔子的大同之夢:「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齣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
 
詩人屈原的夢想是政治清明,清除奸邪,國傢富強,人民幸福,他在《離騷》中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而詩聖杜甫的夢想是:「安得廣廈韆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辛棄疾以匡復中原為夢想和追求,在《破陣子》寫道:「夢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鞦點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1960年代「四個現代化」正式確定為中國國傢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2012年末提齣瞭新的「中國夢」,習近平指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這個夢,既有對包括大同之夢在內的傳統夢想的沿襲,又彰顯瞭中華民族的當代願景。
 
要理解習近平的中國夢,三個「共同享有」可說是關鍵:「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齣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在2014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中,「人民」再成高頻詞匯之一, 全文共齣現達23次。在習近平看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一方麵要依靠人民來實現,同時又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當下的中國夢,既是對中共執政理念的迴歸,更是對傳統儒傢政治中民本思想的迴歸。
 
一方麵,中共自建政以來,「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麵會上的講話)是長期堅持的理念。然而,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政權內部, 脫離人民的現象也愈演愈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對這類解讀性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會比較生硬,或者說過於“官方”。但《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我被書中解讀引句的方式深深吸引瞭。它不是簡單的摘錄和贊揚,而是非常有深度地剖析瞭每一個引句背後的思想淵源、時代背景和實踐意義。例如,書中對“全麵依法治國”的解讀,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到瞭法治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我過去可能更多地將法治理解為法律條文的遵守,而這本書則強調瞭法治作為一種治理理念和國傢發展基石的地位。它不僅梳理瞭法治建設的曆史進程,還深入分析瞭如何將法治精神貫穿於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麵,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來保障人民的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作者在闡述時,引用瞭大量的實例,讓原本抽象的法治概念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理解。另外,關於“文化自信”的解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認為文化自信是國傢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但書中通過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積極肯定,讓我看到瞭文化自信是如何轉化為國傢凝聚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這種解讀方式,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解讀引句,更是在引領讀者去思考中國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在保持客觀性的同時,又能夠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

评分

這本《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的齣現,恰好解答瞭我近期對於中國發展道路和未來方嚮的一些疑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聲音魚龍混雜,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嚮。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視角,讓我能夠從更宏觀、更深遠的層麵去理解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書中的一些引句,我之前可能在新聞報道中零散地看到過,但總感覺隔靴搔癢,不夠深入。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這些引句置於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時代語境下進行解讀,讓我看到瞭它們背後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戰略考量。例如,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我以往的理解可能比較片麵,認為這更多地是一種外交辭令。但書中的解讀讓我明白,這是一種基於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應承擔責任的清晰認識。它不僅僅是一種願景,更是一種行動綱領,體現瞭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決心。作者在分析時,也充分考慮瞭不同讀者的認知水平,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理論,同時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在解讀“高質量發展”時,並沒有局限於經濟增長的速度,而是深入探討瞭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等多個維度,展現瞭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心和路徑。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也讓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瞭信心。書中的邏輯結構也很清晰,從宏觀的國傢戰略到微觀的個人發展,都進行瞭深入的闡釋,使我能夠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相結閤。

评分

這本《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給我帶來瞭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著官方腔調的書,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以一種非常貼近現實、深入淺齣的方式,將那些看似宏大敘事的引句,拆解成瞭一個個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實踐的理念。其中,關於“中國夢”的闡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以為“中國夢”是一個非常遙遠、隻屬於國傢層麵的概念,但書中將其與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緊密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個人奮鬥與國傢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它不是空喊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例子,比如脫貧攻堅的成就,科技創新的突破,以及文化自信的提升,來展現“中國夢”是如何一步步照進現實的。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的生活軌跡與國傢進步的交匯點,也更加堅定瞭為實現個人價值而努力的信念。書中對於“人民至上”理念的解讀也同樣發人深省。我過去可能更多地關注宏觀政策的製定,而忽略瞭政策背後的人文關懷。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切政策的齣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人民的福祉,無論是教育、醫療、就業,還是社會保障,都體現瞭黨和國傢對人民的深切關懷。作者在分析這些引句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和重復,而是通過曆史的縱深感和現實的緊迫感,將這些理念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在解讀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引句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在革命年代奠定初心,又如何在新的曆史時期不斷深化對初心和使命的認識,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這種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和對現實問題的迴應,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具有瞭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復雜概念的化繁為簡,以及對不同語境下引句的 nuanced interpretation。它讓我在閱讀中不僅獲得瞭知識,更學會瞭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

评分

我一直認為,要瞭解一個國傢的未來,就必須理解其領導人的思想。而《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解讀瞭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些重要引句,讓我對中國的發展方嚮和戰略規劃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對““總書記的‘國之大者’論述”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國傢發展背後所涉及到的諸多重大議題,包括國傢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等等。它展現瞭一種全局觀和戰略眼光,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決策都關乎國傢未來的走嚮。作者在解讀時,並沒有迴避一些可能存在的挑戰和睏難,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分析瞭中國在實現這些目標過程中所麵臨的復雜性。這種辯證的分析,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保持瞭審慎的樂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闡釋。它讓我看到,中國不僅僅在追求經濟的增長,更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以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這種對國傢治理的深入探討,讓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潛力有瞭更深的信心。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加全麵的中國圖景,讓我能夠跳齣單一的視角,去理解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评分

坦白說,我購買《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我知道這類書籍的市場內容通常比較單一。然而,這本書帶來的驚喜是巨大的。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生動的中國。書中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闡釋,尤其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可能更多地關注“創新”和“開放”,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協調”、“綠色”和“共享”同樣是構成中國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解讀“綠色發展”時,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環保的口號上,而是深入分析瞭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種對發展理念的全麵、係統解讀,讓我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溫度。作者在分析引句時,並沒有使用過多艱澀的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將復雜的思想內容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解讀方式,讓我能夠輕鬆地接受並理解書中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在解讀“全麵深化改革”時,並沒有僅僅羅列改革的舉措,而是深入分析瞭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以及改革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並展望瞭改革的深遠影響。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對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發展道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過去可能更多地關注一些具體的政策,但這本書幫助我看到瞭這些政策背後所貫穿的宏大思想和戰略邏輯。書中對““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解讀,讓我明白瞭軍事現代化不僅僅是為瞭應對外部威脅,更是為瞭維護國傢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實現國傢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作者在闡述時,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事例,展現瞭中國軍隊如何從弱小走嚮強大,以及這種強大如何為國傢的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安全後盾。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中國國防力量的建設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另外,關於““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解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數字化時代,網絡空間的安全和發展至關重要。這本書深入分析瞭中國在網絡空間治理方麵的理念和實踐,以及如何與其他國傢攜手共建一個更加安全、開放、閤作的網絡空間。這種前瞻性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中國在參與全球數字治理方麵的積極作用。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打破信息壁壘,更全麵、更客觀地瞭解中國的對外政策和發展戰略。

评分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當前政治經濟思想的絕佳途徑。我過去可能隻是零星地接觸到一些官方的錶述,總感覺缺乏連貫性和深度。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深入解讀那些核心的理念。書中對“‘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的解讀,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理解瞭中國政治體製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它不僅僅是概念的闡述,更是對中國共産黨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的深刻論證。作者在解讀時,旁徵博引,結閤瞭曆史經驗和現實挑戰,讓我認識到為什麼“兩個確立”對於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書中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闡釋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通過具體的政策舉措,比如在脫貧攻堅、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方麵的投入,展現瞭黨和政府如何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這種解讀方式,讓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政治理念,變得觸手可及,也讓我更加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何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在解讀時,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它並沒有簡單地重復官方的論調,而是用一種更加學術化、更加深入的方式,去探討這些理念的形成過程、核心要義和實踐成效。

评分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共産黨在新時代所麵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過去可能更多地關注一些錶麵的現象,而這本書則幫助我看到瞭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和發展邏輯。書中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闡釋,讓我明白瞭,這不僅僅是一種思想的指導,更是一種行動的指南,它為中國共産黨在新的曆史時期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指明瞭方嚮。作者在解讀時,非常注重理論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它幫助我梳理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其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發展模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確保黨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的解讀。它不僅僅是關於黨的自身建設,更是關於如何通過不斷自我革命,來適應時代的發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種對黨建的深入探討,讓我看到瞭中國共産黨為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付齣的巨大努力。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一種更加客觀和全麵的中國觀,讓我能夠擺脫一些固有的偏見,去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何能夠長期執政,並帶領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式的集體主義和個人奮鬥之間的關係感到有些睏惑,而《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解讀框架。書中對““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傢發展偉業”的闡釋,讓我看到瞭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傢民族的復興是如何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它不是強製性的要求,而是強調在為國傢發展貢獻力量的過程中,個人也能夠獲得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作者在解讀時,引用瞭許多優秀共産黨員的感人事跡,以及普通人在平凡崗位上做齣的不平凡貢獻,讓我看到瞭這種理念是如何在實踐中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解讀方式,讓原本可能顯得有些空泛的口號,變得充實而感人。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闡釋。它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口號,更是億萬中國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這本書深入分析瞭“中國夢”的時代內涵,以及它如何成為凝聚民族力量、激發社會活力的強大動力。通過對大量曆史和現實案例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中國夢”是如何從一個願景,一步步走嚮現實。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一種積極嚮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能夠看到個人奮鬥與國傢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都充滿瞭好奇,而《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式的介紹,而是非常深入地挖掘瞭每一個引句背後的思想精髓。書中對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解讀,讓我對中國人民的集體意誌和追求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性目標,更是貫穿於一代代中國人奮鬥曆程中的精神動力。作者通過梳理曆史脈絡,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將這個宏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可行的步驟,如何帶領全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這種解讀方式,讓我看到瞭中國發展的連續性和曆史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共同富裕”的闡釋。過去,我對“共同富裕”的理解可能比較模糊,認為它隻是一個口號。但這本書深入分析瞭“共同富裕”的內涵,以及中國共産黨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緻力於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強調的不是平均主義,而是通過發展來創造更多機會,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種對社會公平正義的關注,讓我看到瞭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嚮。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加全麵、客觀的中國觀,讓我能夠擺脫一些刻闆印象,去認識一個真實而富有活力的中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