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語文音字典

颱語文音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語
  • 閩南語
  • 方言
  • 字典
  • 語言學
  • 語音
  • 詞匯
  • 颱灣
  • 教育
  • 工具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反切音、羅馬音、十五呼音
三法齊備 方便查閱
一本既簡易又實用的颱語文音字典

  颱語漢字的發音分文言音(讀書音)與白話音(口語音)。本字典僅收錄文言音(即文音)漢字,含常用字、罕用字,共5630字,以部首及筆畫順序排列,以字尋音,另用字音音節順序排列,以音尋字。

  本字典每字都並列三種拼音方法,即1.切音法,2.颱灣羅馬字拼音法,3.十五音呼音法,不論用哪一種拼音讀法,都可發齣正確字音,隻要熟練,學習起來方便又實用。

  颱語本有四聲八調,但一般都說第六調(陽上調)發音同第二調(陰上調),其實不然。本字典找齣520個第六調文音字,與第二調字絕不相同,忠實記錄古漢語字的正確聲調,這是本字典最大特色之一。

  呂理組多年專研古籍字書及康熙字典,精心將颱語音記錄,傳承給後代學子,讓學術資源更豐富,在精神上是為典範。
好的,以下是針對一本名為《颱語文音字典》的圖書內容進行詳細描寫的簡介,但內容本身完全不涉及《颱語文音字典》的任何信息: --- 《宋代士人心態與藝術流變》 導言:在轉摺點上審視文脈 本書深入剖析瞭宋代(960-1279年)中國社會,特彆是士大夫階層在政治、哲學、文化層麵所經曆的深刻轉型。宋代常被視為一個文官政治成熟、市民文化興起的時代,但其背後隱藏著更復雜的心理張力與審美取嚮的微妙變化。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理學”的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宋代文人在麵對國傢興衰、自我定位、以及對傳統儒傢理想如何進行“內化”與“重構”時的真實心境。 第一章:士人的“避世”與“入世”辯證法 宋代的政治環境,尤其是與北方遊牧民族長期對峙的外部壓力,使得文人的政治抱負時常受挫。本章探討瞭在黨爭頻仍、知人善任受限的背景下,士人如何調適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傳統信條。我們通過分析如歐陽修、蘇軾等大傢的書信、奏摺以及詩歌中的意象,揭示瞭他們如何在外在的壓抑中,轉嚮對內在精神世界的開墾。這種“避世”並非完全的逃離,而是一種策略性的退守,為的是在更純粹的藝術和哲學領域尋求慰藉與建構新的價值高地。例如,對山水意境的偏愛,不僅僅是田園牧歌式的迴歸,更是對一個秩序穩定、可以自我掌控的精神疆域的追求。 第二章:宋詞的“人麯”:從格律到心境的解放 宋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發展軌跡與士人的心緒變化緊密相關。本書力圖擺脫將宋詞簡單歸類為“婉約”或“豪放”的傳統二元對立。我們認為,宋詞的真正突破在於其對個人情感體驗的深度挖掘和對日常生活的細膩捕捉。 首先,從北宋初期的“體物寫誌”到蘇軾的“以詩為詞”,再到薑夔、周邦彥對音樂性與意境的極緻追求,詞的載體性愈發增強,使其能夠承載更復雜的、甚至帶有世俗氣息的情感。我們詳細考察瞭“詞中之境”,如何從唐代花間派的脂粉香澤,轉嚮對官場失意、人生易逝的哲學式嘆息。特彆關注詞中對“閑”這一狀態的描摹,這種“閑”並非無所事事,而是經過精心經營的精神自由。 第三章:書法藝術中的“性靈”錶達 在宋代,書法不再僅僅是楷書的法度之爭,而更側重於“尚意”的哲學高度。米芾的瀟灑不羈,黃庭堅的奇崛勁健,以及蘇軾的豐腴蘊藉,都代錶瞭書傢將個人學識、修養和瞬間情感熔鑄於筆墨之中的努力。 本書將宋代書法視為士人“性靈”外現的媒介。當政治理想難以實現時,書寫成為他們確立個人風格、對抗時代洪流的最後陣地。我們分析瞭“意在筆先”如何成為一種美學準則,以及宋人對“古意”的追尋,實際上是對一種更古老、更純粹的文人精神的呼喚。對筆法的“不拘泥”並非草率,而是對法度融會貫通後的自覺超越。 第四章:審美轉嚮:從“雄渾”到“清雅”的精緻化 宋代的藝術審美呈現齣明顯的內斂化和精緻化趨勢。在繪畫領域,山水畫不再滿足於氣勢磅礴的構圖,而是更注重對具體物象的觀察和描摹,這與宋代對格物緻知的推崇息息相關。 我們考察瞭宋徽宗的院體畫風,它體現瞭皇室對藝術的極緻品味和技術要求,但也反映瞭士人審美趣味中對“雅”的追求達到瞭新的高度。這種“雅”是建立在深厚學養基礎上的剋製之美,強調留白、意境和神韻,而非色彩的堆砌或綫條的蠻力。這種審美轉嚮,深刻地揭示瞭宋代士人對秩序感和可控性的內在渴望。 第五章:哲學思辨與日常生活的美學滲透 理學(性理學)的興起深刻影響瞭士人的生活哲學,但其影響遠超書齋和講堂。本章探討瞭如何將“格物緻知”的求理精神,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美學實踐中。從宋代瓷器的單色釉(如哥窯的開片、汝窯的天青)對“自然之理”的追求,到茶道的興盛(如點茶法),無不體現瞭一種將“天理”融入“人情”的努力。士人試圖在日常的焚香、點茶、插花、掛畫(“四藝”)中,重建一個雖受外物侵擾卻能保持內在和諧的精神宇宙。 結語:宋代文人的遺産與現代迴響 宋代士人的復雜心態——既擁抱知識的進步,又深陷政治的泥淖;既追求哲學的高度,又沉湎於日常的雅趣——構成瞭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獨特的坐標係。他們所構建的精緻、內省、重內求的文化模式,對後世的文人階層産生瞭持久的影響。本書旨在通過細緻的文本和圖像分析,重現這一時期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中的掙紮、堅守與最終的審美成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理組


  1938年齣生於桃園蘆竹鄉農傢,求學自南崁國小,颱北成功中學初、高中,畢業(1963)於颱灣師範大學,現(2014)攻讀開南大學應用華語係所碩士班。曆經公立初、國中自然科教師,高職電、農科教師,主任退休。

  退休後積極投入颱語文用字之研究,迄今18載,是桃園縣颱語文化學會創會會長,桃園市長青學苑漢文班教師,曾任社區大學漢文講師,赴紐西蘭在颱灣僑民協會教授颱語,於2012年應芝加哥颱灣中文學校及俄亥俄州哥倫布斯短期講授颱語課程。

  著有:
  《呂姓萬春衍派颱灣傢譜》(1975)
  《目目聶斡頭一甲子》(1999)
  《颱語文字之誤寫閤正書》(2007)
  《呂姓孔賜大族譜》(2010)
  《颱灣民間俗語韻集上冊》(2011)
  《颱灣民間俗語韻集中冊》(2012)
  《颱灣民間俗語韻集下冊》(2013)
  《颱語文音字典》(本書)(2014)

圖書目錄

林 序
編者序
難字檢索錶
目 錄
壹.筆畫數序(字尋音)
1 畫
2 畫
3 畫
4 畫
5 畫
6 畫
7 畫
8 畫
9 畫
10 畫
11 畫
12 畫
13 畫
14 畫
15 畫
16 畫
17 畫
18 畫
19 畫
20 畫
21 畫
22 畫
23 畫
24 畫
25 畫
26 畫
依音節順序目錄

圖書序言

編者序

  本字典取名《颱語文音字典》,編排順序,壹.前半部依筆畫數序收錄5595 個漢文單字,在此部易於尋獲一字多音的假藉(假破kau-phuà)字;貳.後半部依音節順序收錄5627 個漢文單字,按a、b、e、g、h、i、j、k、kh、l、o、p、ph、s、t、th、ts、tsh、u 等19 部首1346 音節順序排列,在此部可尋獲同一音節的許多同音字。

  颱語漢字的發音含文音(讀書音)與白話音(口語音)兩部分。本典僅收錄文音,是根據古籍字書(廣韻、集韻…)及康熙字典的反切音而來。本字典除保留「反切法」一組切音得一音外,並以之譯成「颱羅拼音」及「十五呼音」。

  「十五呼音法」由三個漢字組成:前為韻母(有26 字),後為聲母(有15 字),中為聲調(如呼音法3.所示)。昔日學過漢文的前輩,熟諳使用此法。

  「颱羅拼音法」,類似ㄅ、ㄆ、ㄇ注音符號的拼法,2002 年起,颱灣小學生的閩南語課程,就已開始教學此法。

  至於「反切法」,據說是東漢末孫炎創設。各朝代字書,如唐朝的廣韻,宋朝的集韻,金朝的五音集韻,元朝的韻會,明朝的洪武正韻以及清朝的康熙字典,都使用「反切法」錶音。此法僅用二個漢字,就可知曉生字的音與調;即前字取聲 母並決定聲調的陰或陽,後字取韻母並定聲調的四聲之一(平、上、去、入);既科學,又方便。但,使用起來並不容易,因前字加後字,字數總閤超過2000 個漢字;又前字辨陰陽,後字斷四聲,也有難處。尤其北京話已缺入聲,更無法使用切音法。如果能夠掌握做為切音前後2000 多字的颱語讀音、陰陽及四聲,切音法不失為科學、簡易,又準確的方式。

  目前坊間已齣版的颱語字典或閩南語字/詞/辭典,多稱颱語僅有 七調,認為第6 調(陽上)同第2 調(陰上),但事實不然!本字典收錄第6 調(陽上)有520 字,把它們當切音前字時,不能當「陰」定調。如:膩,女利切,是lī,不是lì;又把它們當切音後字時,不能當「去」聲看待,如:俎,側呂切,是tsú, 不是tsù。本字典掌握陽上字的存在,保持瞭文音聲調八調的正確與完整。

  本字典收錄1346 音節中,同音同調字依筆畫數,由少到多排列;罕見字、俗體字、異體字、簡體字等均墊後。

   羅馬音標第6 調標在母音上方標「ˇ」形號外,另加「ノ」於後,錶明俗讀二調,加「一」於後,錶明俗讀七調。呼音法,如;五 孤二語俗讀二調、呂 痀七柳俗讀七調,加外框示意原都是六調。本字典所標文音,方便朗讀古文、古詩、詞;又可以供作尋找各地方音文字的重要依據。

  如下所述的白話音節,請不要期望在本字典中尋獲。

  1.以m、n 或ng 為聲母的音節。
  2.以b、g、j、l 為聲母且屬陰調(1-4 調)的音節。
  3.以ph、kh、th、tsh 為聲母,且屬陽調(5-8 調)的音節。
  4.韻尾是io、ang、ak、iak 的各音節。
  5.舒音尾(a、e、i、o、u)加nn 或h 的各音節。
  6.任一聲母(含零聲母)與尾音ng 之間無i、o 等母音的音節。

   感謝颱大國傢文學博士林政華教授的指教及賜序,使本字典增益良多,書名由桃園市清雅堂書法大師陳傢璋老師揮毫賜予墨寶;以超印象派畫傢楊國斌老師名畫為 封麵,都極珍惜且感激。而桃園縣颱語文化學會研究小組:吳雅雯、吳漢江、呂新興、李正香、李和香、林淑慎、倪佳裕、徐金蓮、郭先城、郭辰定、遊瓊娜、黃淑 華、鄒榮進、劉貞夫、劉朝清等諸君的校對辛勞,於此一並緻謝。

  本字典雖經多人多次反覆校對,仍不免有失誤處,冀方傢匡正,俟再版時更正以求完美。

呂理組 謹識於桃園 2014.12.01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颱灣生活工作的外國人,我對颱語的接觸是比較零散的。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還是用國語交流,但偶爾聽到地道的颱語,總會讓我感到一種親切和好奇。過去我也嘗試過通過一些零散的資源學習,但總覺得抓不住重點,尤其是颱語的發音,我常常感到睏惑,不知道自己聽到的和說齣的到底有多大的差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係統的發音指南,能夠幫助我區分那些細微的聲調和韻母。我非常看重字典的實用性,希望它收錄的詞匯能夠涵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錶達,而不是那些過於生僻或古老的詞匯。如果能有詳細的詞源解釋,或是與國語、其他方言的比較,那更是錦上添花瞭。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不再僅僅是“聽懂”一部分颱語,而是能夠“說齣”地道的颱語,真正融入颱灣的文化生活。

评分

這本書我一直想找,因為我是個對颱語非常有興趣的初學者。平時看颱灣的電影、電視劇,聽到那些熟悉的閩南語發音,總覺得很想學會。可是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係統性的、真正能幫助我入門的工具書。市麵上雖然有一些颱語的學習材料,但很多要麼太學術化,要麼就是零散的教學片段,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我希望能有一本字典,不隻是收錄詞匯,更能清楚地解釋每個詞的發音,最好還能有對應的注音係統,讓我可以循序漸進地學習。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提供豐富的例句,因為我覺得光是知道一個詞的意思和發音還不夠,還需要知道它在實際語境中是如何運用的。如果有機會能聽到標準的發音示範,那就更完美瞭。畢竟,語言的學習,尤其是方言,聲音的模仿和辨彆是關鍵。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符閤我的需求,颱語文音字典,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功能。我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颱語的得力助手,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流利地開口說颱語。

评分

我是一位老一輩的颱語使用者,從小耳濡目染,對颱語有著深厚的感情。但隨著時代變遷,很多老一輩的詞匯和發音習慣正在逐漸流失,甚至連一些年輕人都不太瞭解瞭。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記錄和傳承的載體。我期待它能夠收錄那些逐漸被遺忘的、具有時代特色的颱語詞匯,並且詳細解釋它們的用法和文化背景。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準確地記錄下這些詞匯的標準發音,尤其是那些可能因為地域差異而略有不同的發音方式。在我看來,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承載著許多曆史和文化信息。這本書如果能幫助後輩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颱語,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它能喚起大傢對颱語的重視,讓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评分

作為一個對颱灣民間文化有濃厚興趣的研究者,我對颱語的認知非常有限,但又渴望深入瞭解。我聽過一些颱語歌麯,看過一些地方戲麯,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獨特魅力。然而,缺乏係統性的學習資源,讓我很難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我聽說《颱語文音字典》的齣版,這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詞匯量,覆蓋到颱灣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颱語錶達。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夠提供精確的發音指導,這對於我理解和分析颱語文本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曆史文獻、歌謠、諺語中齣現的颱語詞匯,並且對其進行詳細的音韻和語義分析,那將對我的研究提供極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解讀那些古老的文字,更深入地理解颱灣傳統文化的精髓。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到瞭我童年時使用過的一本國語字典,那本字典是我學習國語的啓濛老師,它清晰的解釋、準確的發音標注,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我希望這本《颱語文音字典》也能達到同樣的高度。我期待它能提供詳盡的詞匯解釋,不僅僅是字麵意思,更要包含詞語在不同情境下的引申義和用法。在發音方麵,我尤其看重它的準確性和係統性。我希望它能有一個科學的發音標注係統,最好能夠結閤國際音標或者颱語特有的發音符號,讓使用者能夠準確掌握每個音節的讀法。此外,如果能在每個詞條下提供一些相關的成語、俗語,甚至是一個簡短的例句,那就更加實用瞭。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學習颱語的“百科全書”,讓我能夠深入地理解颱語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淺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