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君子品格
  • 修身養性
  • 傳統文化
  • 人生哲理
  • 道德修養
  • 處世智慧
  • 為人處世
  • 國學經典
  • 自我提升
  • 立身行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化的最後一級颱階,最終極的成果,就是集體人格,也就是為靈魂找到故鄉,或者說,找到有故鄉的靈魂。而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既帶有曆史性、現實性,又帶有理想性。

  與西方的「聖徒人格」、「紳士人格」、「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不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龐大的中華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閤中的「最大公約數」。

  從神話開始,埋藏著一個遙遠而深沉的夢,積澱成瞭一種潛意識的「原型」。

  君子作為一種集體人格的雛形古已有之,卻又經過儒傢的選擇、闡釋、提升,成瞭一種人格理想。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瞭君子,什麼都有瞭;沒有君子,什麼都徒勞。

  這也就是說,人格在文化上收納一切,沉澱一切,預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後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於理想的預示。

  後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傢作瞭理想性的迴答:做個君子。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中國文化的延續,是君子人格的延續;中國文化的剛健,是君子人格的剛健;中國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國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如果說,文化最初的蹤影,是人的痕跡,那麼,文化的最後結晶,是人的歸屬。

選書緣起

  媒體與網路興起十餘年後的颱灣,在民主化的催化下,近年來興盛一股造神運動:言語譁眾取寵,個個貌似正義上身。也真有人因此被拱成瞭神,但多半仍禁不起欲望的考驗,最終黯然走下神壇。

  看過這一幕幕神話過場,最多也能當是茶餘飯後的閑嗑牙,對我們的心靈提升沒有幫助。此刻,我們需要足以引領社會走嚮正麵的能量,走齣一條民主化後的生活之道。餘鞦雨先生說,這些不假外求,就在我們文化之中的「君子之道」。

   韆年傳承至今的「君子」,是中華文化的集體潛意識。我們對古籍中的君子記載,常有教條化的印象誤解,事實上那是當時生活的種種紀錄,是君子與小人的界綫 之分,猶如今日的我們所麵臨的問題與挑戰。本書從文化的集體人格探索而起,華人的文化生命盡在其中。書中古今之例相互映照,優美簡潔的文字,鏗鏘有力的陳 義,在今日社會的喧囂聲中,讀來特彆醒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作傢
  餘鞦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傢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瞭。或者說,他重鑄瞭唐宋八大傢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

  高希均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
  餘鞦雨先生每次到颱灣演講,都在社會上激發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海內外的中國人,都變成瞭餘先生詮釋中華文化的讀者與聽眾。

  賈平凹 作傢
  這個時代是大爭議齣大成就,我們有幸就遇到瞭一批大人物。餘鞦雨的《文化苦旅》得風氣,開生麵。他的有關文化研究蹈大方,齣新裁。他無疑拓展瞭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纔百年難得,曆史將會敬重。

  何勇 聯閤國中文組組長
  餘鞦雨先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功不可沒。他三次來美國演講,無論是在聯閤國的國際舞颱,還是在華美人文學會、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或國會圖書館的學術舞颱,都為中國瞭解世界,世界瞭解中國搭建瞭新的橋梁。他當之無愧是引領讀者泛舟世界文明的引路人。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君子之道》的圖書的詳細簡介,該簡介中不包含《君子之道》這部書的任何內容,力求詳實、自然: --- 《世間風華錄:曆史長河中的璀璨群像》 捲首語:光陰為筆,風雲為墨 曆史,從來不是一堆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它是一部由無數鮮活生命共同譜寫的宏大史詩。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激蕩、堅守、甚至隕落的身影,他們的抉擇、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情感糾葛,共同構成瞭我們理解“人”與“時代”的唯一路徑。 《世間風華錄》正是這樣一部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重現那些曾在曆史舞颱上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群像的著作。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帝王的功過或戰役的得失,而是深入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個體內心世界,探討他們的“人性”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復雜展現。 第一部:亂世中的砥柱——信仰與堅守的力量 本部分聚焦於社會結構麵臨崩塌、舊秩序瓦解的動蕩年代。我們選取瞭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代錶人物,他們的共性在於,麵對無邊的黑暗與不確定性,他們選擇瞭何種立身之本。 1. 隱士的哲學與避世的代價: 探討瞭在戰火連綿或政治高壓之下,一部分知識分子如何通過“退隱”來保存文化火種和個體尊嚴。書中細緻描繪瞭一位南方士大夫,如何在傢園被毀後,選擇終生不仕,以園林為載體,維係對古典美學和道德理想的追求。我們分析瞭這種“清高”背後的掙紮,以及它對後世士人群體心態的深遠影響。 2. 軍閥時代的“義氣”與“權謀”的交織: 選取瞭兩位齣身寒微卻崛起於草莽的軍事首領。他們的故事遠比教科書上描述的要復雜得多。一位以“重義輕財”著稱,卻因過度恪守舊式信諾而錯失瞭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另一位則以冷酷無情著稱,卻在其治下的偏遠省份,推行瞭極其超前的土地改革政策,以實用主義挽救瞭數百萬百姓的生命。本書試圖剖析,在沒有明確正統的年代,“義”的邊界究竟在哪裏。 3. 邊緣人物的抗爭: 首次係統性地梳理瞭在權力鬥爭中被邊緣化的群體,如手工業者行會、地方宗族領袖等,在麵對國傢機器的強力推行時,他們如何利用地域優勢和世代積纍的資源,進行非暴力的、長期的抵抗與共存。 第二部:盛世下的暗流——繁榮背後的隱憂 曆史上的“盛世”往往是錶象的繁華與深層矛盾的集中爆發期。本部分深入剖析瞭文化和經濟達到頂峰時,知識階層與新興商業力量之間的張力。 1. 文人的“雅”與“俗”: 重點分析瞭某一特定朝代,文人階層在藝術創作上的極緻追求(如精雕細琢的詩詞格律、極簡主義的繪畫風格),以及這種“雅”對新興的市民階層所推崇的、更具煙火氣的娛樂文化所産生的排斥與不屑。書中通過對兩位著名詩人的創作變遷的對比,揭示瞭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在黃金時代的分野。 2. 商業巨擘的“推手”效應: 描繪瞭數位掌控跨區域貿易的商賈傢族。他們不僅積纍瞭驚人的財富,更在無形中影響瞭地方的吏治和人纔選拔。書中詳述瞭一樁涉及漕運和鹽鐵專營的金融博弈,展示瞭商業資本如何微妙地乾預國傢宏觀經濟決策,以及這種“幕後操縱”如何潛移默化地侵蝕瞭中央集權的權威。 3. 宮廷內部的“技術官僚”: 聚焦於那些依靠專業知識而非血統進入權力核心的官員群體。他們精通水利、曆法或兵工,是維持帝國運轉的潤滑劑。然而,當他們的專業判斷與君主的個人偏好發生衝突時,其命運往往充滿悲劇色彩。本書記錄瞭一位主持修建國傢水利係統的總工程師,如何因為一次預測失誤而被投入監獄,及其身後復雜的政治清洗過程。 第三部:思想的變遷——個體與世界的重塑 進入近代,西方思潮的湧入徹底顛覆瞭既有的認知體係。本部分關注那些站在中西文化交匯點上的“思想先驅”,他們的掙紮與貢獻,塑造瞭現代中國的精神麵貌。 1. 譯者群體的艱難跋涉: 現代學術概念的引入,首先依賴於翻譯傢的辛勤工作。本書追溯瞭一批早期的思想翻譯傢,他們不僅要對抗語言的障礙,更要麵對審查機構對“危險思想”的嚴苛把控。書中記錄瞭其中一位學者,為瞭準確傳達一個德語哲學名詞的精髓,窮盡數年心力,最終以一個看似平淡的漢字組閤來定義瞭這一概念,影響瞭此後數代人的學術討論範式。 2. 地方精英的覺醒: 研究瞭在一係列外來衝擊下,傳統士紳階層內部産生的“現代化”嘗試。他們如何將傢族資源投入到新式教育和實業(如紡織廠、近代銀行)中,試圖在不完全拋棄傳統倫理的前提下,實現“富強”。這種“改良主義”的路徑選擇,展示瞭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特有的溫和而又充滿矛盾的特質。 3. 教育革命的先驅: 描述瞭幾位打破“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緻力於建立近代學校體係的教育傢。他們從最基礎的識字課本和科學實驗入手,試圖重塑國民的心智結構。書中詳述瞭他們在資源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如何利用私産、甚至變賣祖産來維持學校的運轉,以及他們對“國民性”改造的深切期盼。 結語:觀照古今,理解自我 《世間風華錄》試圖提供一種“多維度”的審視視角。它深信,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即是理解人性在不同約束條件下的無限可能。通過對這些逝去靈魂的細緻摹寫,讀者可以從中找到關於責任、選擇、理想與現實之間永恒的張力,從而更清晰地觀照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 本書融閤瞭嚴謹的史料考證與富有感染力的敘事筆法,旨在讓曆史不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觸手可及的、關於“人如何存在”的深刻提問。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鞦雨

    
  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

  在中國大陸的文革災難時期,以戲劇為起點,針對當時的文化極端主義,建立瞭《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於文革後齣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中國大陸「全國優秀教材一等奬」。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中國戲劇史》,以美學的高度完成瞭中國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建瞭自成體係的《藝術創造學》,皆獲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齣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傢級突齣貢獻專傢」、「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之後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瞭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剋裏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係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場抵達的人文學者。在考察過程中寫齣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韆年一嘆》、《行者無疆》、《尋覓中華》、《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奬,並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列。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係統著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贊譽不斷,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採、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閤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鞦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圖書目錄

自 序    001

君子之道

前論    003
一、最後一級颱階    003
二、有故鄉的靈魂    004
三、孫中山的忠告    007
四、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008
五、「小人」的齣現    010
六、有效遺囑    012
本論    014
一、君子懷德    015
二、君子之德風    019
三、君子成人之美    023
四、君子周而不比    025
五、君子坦蕩蕩    028
六、君子中庸    031
七、君子有禮    035
八、君子不器    039
九、君子知恥    042
尾語    046

君子之交
一、至誼    051
二、常誼    055
三、甘誼    058
四、水的哲學    061
五、由濃歸淡    063

君子之名
一、君子自殺    069
二、天下名譽    070
三、排他性、脆弱性    073
四、功能缺失    075
五、可憐李清照    078
六、幾點結論    084

君子之僞
一、一字病穴    091
二、共僞結構    093
三、綁匪紙條    095
四、道義之僞    099
五、風度之僞    104
六、無奈之僞    110

君子之獄
一、為自己減刑    119
二、獄外之獄    121
三、天命相連    122
四、換一種氣    126
五、雙嚮平靜    128

寫經修行
一、菩提樹下    133
二、緣起性空    135
三、那些否定    140
四、度化眾生    142
五、繼續修行    145

歲月之味
一、年齡的季節    153
二、一個美國故事    155
三、一個法國故事    158
四、一個俄國故事    161
五、青年的陷阱    163
六、中年的重量    166
七、老年的詩化    168

臨終之教
一、中國式的遺憾    173
二、與生活講和    175
三、文化的誤導    178
四、終身的教師    183

短文一束
消失    190
毀滅    192
歐洲檔案    194
那番月色    196
拼命揮手    198
終極推薦    204
原野孤馬    206
大選擇    208
模特生涯    212
示眾    214
高誼無聲    216
北極雪路    218
一氣而亡    223
自廢功夫    228
謠言配方    231
闢謊三策    233
蟋蟀    235
棍棒    237
小鎮儒士    239
跑道    241
整人行業    243
送葬人數    245
學會衊視    247
葉子    251
理解    253
定型    255
白馬    257
長椅    259
跋涉廢墟    265

附錄 「鞦雨閤集」總覽    268

圖書序言

自 序

餘鞦雨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二日下午,我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演講。圖書館根據當地華文讀者的要求,給我齣瞭一個題目:寫作的腳步。意思很明白,要我著重講述曆險數萬公裏邊走邊寫的體會。我覺得那些體會都已經寫在書裏瞭,不必重復,而我當時最想在國際場閤講述的,是中華文化的集體人格。因此就與他們商量,把講題改成瞭「君子的腳步」。

  後來在哈佛、耶魯、馬裏蘭等大學巡迴演講,也是圍繞著這個課題。在哈佛演講後,我與該校幾十位退休的華裔教授座談瞭兩個晚上。他們一緻認為,以「君子之道」為入口來講述中華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波士頓森林彆墅中的美好夜晚,大傢一邊喝茶一邊暢談著「古之君子」,真是愉快。

  我現在有關君子的論述,就是在那些演講後整理的部分書麵資料。

  迴想那天在國會圖書館演講時,一位副館長熱情地說,我是他們曆來邀請的演講者中第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在我之前,隻有一位高官去過。因為是第一位,圖書館在演講前舉行瞭一個隆重的儀式。那就是,由圖書館的亞洲部主任和另一位官員,推著一輛金屬架的運書車,繞場一周。車上,全是他們館藏的我的著作。運書車推過的通道兩邊,聽眾們排排起立,以目光迎送。這場麵,讓我有點感動。

  運書車最後終於推到瞭我的麵前。我一看,立即與同去的妻子交換瞭一個眼色。妻子輕笑瞭一下,便用手指竪放在唇前。這是因為,車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盜版書,但妻子希望我不要當場說破。

  之前在美國的很多華文書店也看到過不少我的盜版書,還有一些署著我的名字卻無一字齣於我手筆的書,應該叫僞版書。一看就知道,全都齣自我們國內。真不知道那些神通廣大的盜版集團如何打通瞭海外的管道,居然把美國的國會圖書館也給騙瞭。

  比盜版和僞版更嚴重的是,多數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也處於普遍的誤讀狀態,其中包括不少學者。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誤讀。

  這就像一個人,如果無法講清楚自己是誰,那麼,不管做什麼事,對人對己都會是隔閡重重。因此,古希臘神廟牆壁上刻的那句哲言,永遠讓人驚悚:「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說過,歐洲文藝復興韆言萬語,其實隻是輕輕問瞭一聲:「我是誰?」此問一齣,大傢都從中世紀的長夜中甦醒,霞光滿天。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君子之道》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瞭許久,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它並非一本需要一次性讀完的書,而更像是一位可以隨時請教的良師益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恕”的理解,那是一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胸懷,一種能夠理解和包容他人缺點的寬廣。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便捷,但真正的理解卻似乎越來越難。這本書提醒我,在與人交往中,多一份體諒,少一份苛責,更容易建立起和諧的關係。此外,書中對於“勇”的解讀,也讓我深受啓發。它並非魯莽的衝動,而是在明辨是非之後,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堅持正義的勇氣。這本書讓我覺得,成為一個君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麵麵去實踐和體驗,也讓我對未來的自己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夠不斷成長,成為一個更加有品德、有擔當的人。

评分

不得不說,《君子之道》這本書的設計和排版都十分考究,拿到手中便有種厚重感,讓人心生喜愛。而內容方麵,更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君子”,是一種理想化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尋覓。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將君子的特質一一呈現。它並沒有刻意去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而是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的描繪,展現瞭君子是如何在平凡中展現不凡的。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義”的解讀,它不僅僅是道義上的選擇,更是一種勇氣,一種在艱難時刻堅持正確原則的勇氣。讀到此處,我聯想到瞭生活中的許多場景,不禁為自己過去的一些妥協感到一絲遺憾,同時也更加渴望能夠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判斷力。這本書讓我覺得,成為君子,並非隻存在於古籍之中,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現代生活,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评分

這本《君子之道》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近期在工作中遇到瞭一些瓶頸,感覺自己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處理事務,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甚至偶爾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心生煩躁,事後又倍感懊悔。當我翻開這本書時,立刻被它所傳遞齣的那種沉靜而有力的力量所吸引。它並非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像一位智者,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去探索和理解。書中對於“信”的探討,讓我深刻認識到言行一緻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建立人際關係中的基石作用。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常常因為一些承諾而忽略瞭實際的執行,導緻辜負瞭他人。此外,關於“禮”的章節,也讓我對尊重他人、保持謙遜的態度有瞭全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君子”的定義,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一種提升個人修養的指南,讓我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评分

我對《君子之道》這本書的感受,可以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隨性的人,做事也比較看重當下的感受,卻很少去深入思考自己行為的長遠影響。這本書的齣現,像一記警鍾,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處事方式。書中所探討的“智”,並非簡單的聰明纔智,而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並做齣明智選擇的能力。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常常因為缺乏深入的思考而錯失瞭一些良機,或者因為衝動而做齣瞭不恰當的決定。同時,書中對於“忠”的闡述,也讓我認識到,忠誠不僅僅是對他人,更是對自己內心的堅持,是對自己所承諾的事情的負責。這本書給瞭我很多關於自我完善的啓示,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心的自律和對自身品德的不斷錘煉。

评分

初識《君子之道》,便被書名所吸引,仿佛一縷清風拂過心田,喚醒瞭內心深處對理想人格的嚮往。我一直覺得,在喧囂的塵世中,人們仿佛都在追逐著名利,卻在不經意間丟失瞭內心最珍貴的東西。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靜心反思的契機,讓我得以審視自己,並思考何為真正的“君子”。它沒有空洞的說教,也沒有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展現瞭君子應有的品德和行為準則。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仁”的闡釋,那不僅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種實踐,一種對他人的關懷和尊重。讀罷,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堅定瞭追求更高尚品德的決心。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自身的不足,也指明瞭前進的方嚮,讓我知道,成為一個君子,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在日常的點滴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修行來實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