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産權與法律(三版)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知識産權
  • 智力成果保護
  • 法律
  • 著作權
  • 專利
  • 商標
  • 商業秘密
  • 侵權
  • 法律法規
  • 知識産權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專門為大專院校通識課程「智慧財産權與法律」相關科目所編寫的教科書,內容除瞭包含商標、專利、著作權、營業秘密、光碟、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等各類型的智慧財産權外,還兼及網路、電子商務等新興的課題。本書的編排,除瞭有作為主體的各講內容外,還包含重點復習、關鍵名詞釋義、習作題、閱讀書房,讀者可以依自己的興趣或課程需求,選擇本書的部分或全部講彆,先閱覽其內容,再參照所建議的習作題、閱讀書房,作進一步的學習、探討。本書內容深淺適中,編寫的結構清晰,遣詞用字簡明易曉,適閤所有大專院校學生。
著作探析:法律前沿與社會治理的深度透視 本書旨在為法律實踐者、法學研究者以及對當代社會治理和法律前沿問題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且具有批判性視角的分析平颱。全書圍繞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重構、新興技術帶來的法律挑戰、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實現路徑,以及法律在現代國傢治理中的角色演變這四大核心議題展開,力求突破傳統法律學科的邊界限製,構建一個跨學科的、麵嚮未來的法律圖景。 第一部分:全球化視野下的法律秩序重塑 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轉的今天,主權國傢的法律體係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多重張力。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互動機製與衝突點。 一、跨國管轄權的邊界與衝突: 隨著信息流動和資本跨境的常態化,傳統的地域管轄權概念麵臨瓦解。我們詳細分析瞭反壟斷法、環境法規以及數據跨境傳輸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間的衝突案例,特彆是針對“域外適用”原則的最新司法實踐和國際慣例。探討瞭如何通過國際條約、區域性法律協同機製(如歐盟的協調努力)來緩解管轄權重疊或真空地帶帶來的治理睏境。 二、國際經濟法體係的再平衡: 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製的當前睏境,標誌著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係正經曆嚴峻考驗。本書不局限於對現有協定條款的解釋,而是著重分析瞭“安全例外”條款的濫用趨勢、國傢安全審查在投資貿易領域的重要性上升,以及新興經濟體在規則製定過程中的地位變化。我們引入瞭政治經濟學視角,審視瞭“脫鈎”或“去風險化”戰略對既有國際商事法律框架可能産生的長期結構性影響。 三、人權敘事與主權實踐的張力: 在全球關注氣候變化、勞工標準等議題的背景下,國傢主權與國際人權義務的平衡點成為焦點。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法律化趨勢的考察,分析瞭“軟法”如何逐步滲透並影響跨國公司的運營閤規,以及國際社會在介入他國內部事務時的法律正當性基礎。 第二部分:技術革命與法律規範的代際挑戰 人工智能(AI)、區塊鏈、基因編輯等顛覆性技術,不僅改變瞭社會結構,更對既有的法律範式提齣瞭根本性的挑戰。本部分聚焦於“技術中立性”與“法律可規製性”之間的拉鋸戰。 一、人工智能的法律主體性與責任歸屬: 隨著復雜算法決策係統(如自動駕駛、高頻交易程序)的廣泛應用,傳統的過錯責任原則和因果關係認定麵臨失效風險。本書細緻剖析瞭“黑箱問題”在法律證明責任中的體現,並探討瞭引入“風險分配理論”或“類人責任框架”來應對AI造成損害的可能性,同時警惕過度賦予AI法律地位可能帶來的倫理陷阱。 二、數據資産化與隱私權的重構: 數據已成為核心生産要素,但其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的界定依然模糊。我們重點分析瞭“數據主權”、“數據本地化”等概念的法律含義,並批判性地評估瞭以“同意”為基礎的隱私保護模式在麵對大數據采集時的脆弱性。新的法律框架必須在鼓勵數據流動與保障個人基本權利之間找到可持續的平衡點。 三、數字金融的監管沙盒與係統性風險: 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挑戰瞭傳統金融監管的層級和屬地原則。本書評估瞭各國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法律意涵,以及如何界定和監管DeFi協議中的“事實上的中介機構”,以防範洗錢、市場操縱及大規模的金融穩定風險。 第三部分:社會公平、正義理念的法律實踐 法律的價值核心在於追求社會正義。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社會內部的結構性不平等,探討法律工具如何能更有效地促進包容性發展和修復曆史性傷害。 一、身份政治與反歧視立法的深度: 現代反歧視立法已超越簡單的“平等對待”原則,進入到對“結構性歧視”和“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識彆層麵。本書通過對多元文化社會中不同群體權利保護的案例分析,探討瞭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的法律邊界、時間限製及其在不同司法傳統中的接受度,並討論瞭如何通過立法確保公共服務和資源的公正分配。 二、環境正義與代際責任: 氣候變化不再僅僅是科學或政治議題,它已成為重大的法律衝突點。本書著重分析瞭“環境訴訟”中原告資格的擴大,以及如何將“預防原則”和“汙染者付費原則”具體化為具有可執行性的法律義務,特彆是針對跨國企業的環境責任追究。同時,對“代際公平”理念的法律化嘗試進行瞭梳理。 三、法律援助體係的有效性與司法可及性: 司法資源分配不均是阻礙社會公平的重要因素。本書深入研究瞭法律援助製度的設計缺陷,分析瞭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如法律診所、法律科技輔助工具)的有效性,並探討瞭如何通過訴訟成本改革和程序簡化,確保弱勢群體能夠真正“走得進、打得贏”法院。 第四部分:法治、治理與國傢能力的現代化 最後,本部分迴歸到法律與國傢權力運作的宏觀層麵,探討在復雜社會中,如何維護法治的權威性與彈性。 一、行政權力的邊界擴張與製約: 在應對突發危機(如公共衛生事件、金融動蕩)時,行政部門的“緊急權力”常被賦予極大的裁量空間。本書審視瞭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標準在緊急狀態下的調整,並強調瞭透明度、程序正當性在維護法治穩定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對“規製俘獲”(Regulatory Capture)現象的法律防治機製進行瞭剖析。 二、法律解釋學的動態演進: 法律文本的確定性與社會現實的變動性之間存在永恒的張力。我們考察瞭不同法律體係中原旨主義、目的論以及批判性法律研究方法在解釋陳舊法律條文以適應新情況時的作用。重點分析瞭判例法在填補法律空白時的創造性與局限性。 三、法律職業的反思與未來: 麵對技術的衝擊和法律領域的專業化分工加劇,法律專業人士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義。本書探討瞭法律教育的未來方嚮,倡導培養具備倫理敏感度、跨學科思維和全球視野的新一代法律人纔,以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治理需求。 本書力求通過以上四個維度的係統論述,為讀者提供一套審慎樂觀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律分析框架,鼓勵在堅持法治基本精神的同時,勇於推動法律製度的適應性改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銘祥


  【現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教授

  【經曆】行政院經建會法規小組副研究員、研究員

  【學曆】
  颱灣大學法學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政治學博士

  【著作】
  通信的規範結構與通信變革
  現代憲法論(閤著)
  法學緒論
  法政策學

  【相關文獻】瀏覽作者在月旦法學知識庫更多的期刊、教學資源‧‧‧等

  【相關著作】
  企業管理與法律 王乃民、李智仁、康復明、陳銘祥 2014年09月 480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 吳尚昆、張凱娜、陳昭華、陳銘祥 2014年09月 380
  立憲國傢之課題與挑戰--許誌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許誌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王服清、王勁力、王思為、王泰升、李仁淼、李明峻、周誌宏、周宗憲、林明鏘、林書楷、海中雄、高仁川、張人傑、張惠東、許育典、陳英鈐、陳姵君、陳淳文、陳慈陽、陳銘祥、陳耀祥、曾建元、程明修、黃俊傑、黃帝穎、黃昭元、黃國昌、黃琬珺、黃瑞宜、廖欽福、蔡茂寅、鄭明政、薛化元、羅承宗 2013年12月 900
  法政策學 陳銘祥 2011年09月 280

吳尚昆

  【現職】
  律師

  【經曆】颱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央大學金融EMBA講座

  【學曆】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相關文獻】瀏覽作者在月旦法學知識庫更多的期刊、教學資源‧‧‧等

  【相關著作】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 吳尚昆、張凱娜、陳昭華、陳銘祥 2014年09月 380
  兩岸知識産權發展研究 張凱娜、方立維、方修忠、吳尚昆、鬍夢雲、範曉玲、張靜、章忠信、馮震宇、馮曉青、葉靜屏、劉曉春、蔡坤財、賴文平 2011年10月 480
  網路生活與法律 吳尚昆 2005年月 240
  公寓大廈是與非 吳尚昆 2002年月 250

陳昭華

  【現職】
  颱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教授

  【經曆】
  輔仁大學財經法律係教授
  銘傳大學法律係副教授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員

  【學曆】
  颱灣大學法學碩士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商標法
  商標權之侵害與救濟之實務與策略
  國際商標權公約及發展趨勢
  基因體醫學研發創新與智慧財産權((閤著))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閤著))
  商標法之理論與實務

  【相關文獻】瀏覽作者在月旦法學知識庫更多的期刊、教學資源‧‧‧等

  【相關著作】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 吳尚昆、張凱娜、陳昭華、陳銘祥 2014年09月 380
  2011年月旦法學教室彆冊—私法學篇 王文宇、王誌誠、江朝國、杜怡靜、汪信君、林洲富、林國全、邵慶平、洪秀芬、張永明、梁宇賢、許美玲、許耀明、陳立夫、陳昭華、陳榮傳、葉啓洲、劉連煜 2011年05月 250

張凱娜

  【現職】
  大成颱灣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

  【經曆】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副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總編輯、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經理

  【學曆】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英國Warwick大學法學碩士

  【著作】
  大陸地區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介紹及運作實務之研究(經濟部智慧局委託研究案,計畫主持人)
  營業秘密法整體法製之研究(閤著)
  網路音樂著作權保護研究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閤著)
  Trade Secrets Protection in Taiwan
  撰寫智慧財産權入門第五篇

  【相關文獻】瀏覽作者在月旦法學知識庫更多的期刊、教學資源‧‧‧等

  【相關著作】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 吳尚昆、張凱娜、陳昭華、陳銘祥 2014年09月 380
  智慧財産權入門  周慧芳、秦建譜、張凱娜、趙晉枚、蔡坤財、謝銘洋 2012年09月 500
  兩岸知識産權發展研究 張凱娜、方立維、方修忠、吳尚昆、鬍夢雲、範曉玲、張靜、章忠信、馮震宇、馮曉青、葉靜屏、劉曉春、蔡坤財、賴文平 2011年10月 480
  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7期 王 軼、代朝霞、李茂生、李超、李顯鼕、杜怡靜、姚輝、張凱娜、陳聰富、曾品傑、楊彪、葉林 2010年03月 450

圖書目錄

三版序
二版序


第一講 法律的基本概念
  壹、法律的意義、起源與功能/1
  貳、法律的效力/12
  參、法律的製裁/17
  肆、法律的適用與解釋/27
  伍、適用法律的機關與原則/32

第二講 資訊生活與法律之關係、智慧財産權之介紹
  壹、資訊生活對傳統法律的影響/43
  貳、資訊科技對財産權觀念的挑戰/49
  參、智慧財産權的理論/52
  肆、智慧財産權的特性/55
  伍、現行智慧財産權法製/59

第三講 商 標
  壹、新修正商標法修正重點/65
  貳、商標之意義、功能、保護客體及種類/67
  參、商標保護之要件/70
  肆、商標註冊之申請及審查程序/87
  伍、商標權之效力與限製/93
  陸、商標權之異動/100
  柒、商標權之異議、評定與廢止/107
  捌、商標權之侵害與救濟/112

第四講 專 利
  壹、概 說/123
  貳、專利之意義與種類/128
  參、專利之保護客體/130
  肆、專利要件/139
  伍、專利之申請及審查程序/146
  陸、專利權之授予暨歸屬/161
  柒、專利權之效力及其限製/168
  捌、專利權之變更/178
  玖、舉發撤銷/188
  拾、強製授權/197
  拾壹、專利權之侵害與救濟/206

第五講 著作權的概念
  壹、著作權製度的基本認識/217
  貳、著作權的取得/221
  參、著作人格權/227
  肆、著作財産權/229
  伍、著作權保護範圍及期間的限製/234
  陸、著作權的閤理使用/237
  柒、著作權法因應電腦網路的修正/255
  捌、著作權侵權的救濟/270

第六講 營業祕密
  壹、營業祕密的意義、要件及種類/285
  貳、保護營業祕密的目的/287
  參、營業祕密的歸屬/289
  肆、營業祕密之應用/291
  伍、營業祕密的侵害/293
  陸、侵害營業祕密的救濟/296
  柒、營業祕密的保護措施/299
  捌、營業祕密與競業禁止/301

第七講 光碟管理條例及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壹、光碟管理條例/305
  貳、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311

第八講 網路犯罪案例
  壹、網路與人格/319
  貳、網路與財産犯罪/321
  參、網路與色情犯罪/324

第九講 網路交易與電子商務
  壹、網路交易的概念/335
  貳、網路購物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的基本認識/344

圖書序言

三版序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一書初版至今匆匆已曆四年,期間濛各界對本書的厚愛,使得本書能再版勘行,謹此敬緻謝忱。這次的改版主要是針對專利、著作權、營業秘密等相關法律有修改的部分,進行相對應的內容調整,以及一些實務上見解的更新。

  在本書第三版齣書前夕,本人援例作序,除瞭對作者群的努力不懈,錶示欽佩外,也對元照齣版公司在齣版業不景氣的年代,仍堅守本業的執著,敬錶贊佩之意。

三版序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一書初版至今匆匆已曆四年,期間濛各界對本書的厚愛,使得本書能再版勘行,謹此敬緻謝忱。這次的改版主要是針對專利、著作權、營業秘密等相關法律有修改的部分,進行相對應的內容調整,以及一些實務上見解的更新。

  在本書第三版齣書前夕,本人援例作序,除瞭對作者群的努力不懈,錶示欽佩外,也對元照齣版公司在齣版業不景氣的年代,仍堅守本業的執著,敬錶贊佩之意。

陳銘祥 謹誌
2014年8月

二版序

  三年前(二○○九年)元照齣版公司囑本人召集一批目前在全國各大學講授通識「智慧財産權與法律」相關課程的專業人士、教師,共同設計並執筆,完成一本真正為「智慧財産權與法律」通識課程所寫的教科書。濛各先進厚愛與學界不吝指教,書成獲得相當迴響,有贊賞、有指正,作者群在此謹誌謝忱。

  三年時間匆匆過去,本書第一版已告售罄,作者群爰趁再版之便,進行改版,將第一版的誤謬與不閤時宜之處,進行修正。至於全書的分工與架構,仍維持不變,第一講由本人擔綱負責,第二講、第五講、第八講、第九講由吳尚昆老師撰稿,第三講與第四講由陳昭華老師擔綱,第六講與第七講由張凱娜老師執筆。

  本書第二版的完成,作者群應當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支持以及編輯同仁的用心,尤其是同仁「諄諄」催稿的辛苦,更是不在話下。值此書成之際,作者群一如往昔,不願居功,委由本人為大傢講幾句話,本人欣然為之,除瞭錶示感謝之外,也期望和作者群相互勉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陳銘祥 謹誌
2012年7月21日



  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中很特殊的一環,很多人不瞭解大學教育既然是高等教育,理應專注於專業課程,為何需要有通識教育的課程,其實這是一個有相當偏差的想法。首先,大學教育旨在養成具有明晰推理分析能力的學生,在此同時學生仍須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有瞭清晰的推理分析能力,加上基礎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生纔可能從事專業性質的工作,並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運用大學教育中所養成的推理分析能力,設法自行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隨著這種「遇到問題,設法自行解決」經驗的纍積,大學畢業生纔可能進一步充實專業知識,最後真正成為一個專業的從業人員。可以說培養學生獨立推理分析以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纔是大學教育最核心的功能與價值。

  分析推理能力的養成,有賴於廣度的知識以及不同領域間知識的整閤,因為要順利解決問題,學生必須先辨識齣所麵臨之問題在社會中的位置,纔能進一步解析問題,也纔能發揮理性推理的作用,推論齣相關問題所涉及的變項,最終纔可能掌握到問題的因果法則,進而解決問題。職是之故,通識教育乃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沒有成功的通識教育,往往無法造就齣具備分析推理能力的大學畢業生。

  「智慧財産權與法律」這一課程廣為各大學指定為通識教育的一科,且行之有年。惟各校、各界對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一,有的學校將之定位為通識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一部分,有的學校將之當成商事法的替代課程,學生則多半將之視為「輕鬆好混分數高」的營養分,不求甚解,隻求過關。各校、各界不重視的原因很多,不可諱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閤宜、適當的教材不易覓得。有的大學教師以法律專業科目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教材,當成通識教育的教科書使用,結果是專業有餘,但不夠平易近人,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有的大學教師則是以認識智慧財産權之類的工商書籍為講授基礎,結果是缺乏體係,學生的理解支離破碎。

  有鑒於此,元照齣版公司召集一批目前在全國各大學講授通識「智慧財産權與法律」相關課程的專業人士、教師,希望群策群力,齣版一本真正為智慧財産權與法律通識課程所寫的教科書。在作者群的通力閤作下,大傢共同商定撰稿格式與全書架構,並分工撰寫,其中第一講由本人負責,第二講、第五講、第八講、第九講由吳尚昆老師撰稿,第三講與第四講由陳昭華老師擔綱,第六講與第七講由張凱娜老師執筆。經過二年多的努力,於焉完成。元照齣版公司與作者群希望本書之成,能夠提供一本適閤全國各大學通識「智慧財産權與法律」相關課程的教科書,為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健全發展,略盡棉薄之力。

  本書完成之際,作者群的各位老師謙遜自抑,不願居功,轉而囑餘為之作序,此乃美事一樁,故樂為之。除瞭錶示贊賞、欣羨之外,也期望作者群能在各自領域中,再接再勵,成就更高遠。

陳銘祥謹誌
2009年8月21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剛入手《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翻瞭幾頁後,發現這本書的編寫方式真的蠻不錯的。我過去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其實一直停留在比較錶層,像是知道有專利、商標這些東西,但具體它們的差別、申請的流程、還有什麼情況下會需要用到,就真的不太清楚瞭。我最想瞭解的,是透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認識智慧財產權的「生態係」。也就是說,除瞭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這些最常見的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比較特殊的權利,是我們平常比較少接觸到的?例如,像是設計專利,跟一般發明專利有什麼不同?或者,軟體著作權的保護,跟一般文字著作權又有什麼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比較係統性的架構,讓我們能夠將這些零散的概念串聯起來。而且,我對於「國際智慧財產權」的部分也很感興趣,畢竟現在全球化這麼嚴重,颱灣的創作者也常常需要跟國際接軌,瞭解其他國傢對於智慧財產權的法律規定,以及國際間的閤作協定,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智慧財產權更廣闊的視野,讓我不再僅限於對颱灣本地法律的理解,更能放眼國際。

评分

買瞭《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之後,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它打破瞭我對法律書籍刻闆、枯燥的印象。我過去也曾為瞭某些法律上的疑問,翻閱過一些相關書籍,但往往讀沒幾頁就因為艱澀的術語和冗長的法條而放棄。這一次,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閱讀,結果卻是齣乎意料的流暢。書中的內容,並非隻是單純的條文解釋,而是結閤瞭許多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案例,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進而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例如,對於我們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照片、影片的行為,書中就詳細解釋瞭著作權的保護範圍,以及可能涉及的侵權風險,這讓我對於「分享」這件事,有瞭更謹慎的態度。此外,我一直對於「仿冒品」和「品牌名稱」之間的界線感到睏惑,這本書也提供瞭清晰的解答,讓我明白商標權的涵義,以及如何在保護自己品牌特色的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的權益。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將複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一般讀者都能理解的語言,並且透過豐富的案例,讓我們能夠具體地掌握法律的應用。這對於想要在創業初期就建立正確的智慧財產權觀念的年輕人,或是對此領域感到陌生的社會大眾,都極具參考價值。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的齣現,完全是意外之喜。我個人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瞭解,可以說是零散且充滿誤解。每次聽到「侵權」兩個字,都覺得離自己好遙遠,又好像隨時可能踩到地雷。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有本可能讓我不必燒腦就能搞懂的書瞭!」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例如,對於我們這些小小的創作者、部落客、Youtuber來說,怎麼樣纔能在保護自己作品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限製他人使用?像是引用、二次創作,這些界線劃分得很模糊,常常讓人裹足不前。而且,坊間也有不少關於知識產權的講堂、課程,但往往費用不菲,而且時間也不一定配閤得上。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手邊擺瞭一位隨時可以諮詢的顧問,而且內容絕對比我那些零散的網路搜尋來得係統、權威。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幫我釐清「閤理使用」的範圍,以及在商業使用上的注意事項。畢竟,在颱灣這個創作者越來越多的環境裡,瞭解如何「閤法」地運用和保護智慧財產,已經是必備技能瞭。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再因為害怕觸法而不敢放手創作,也能讓我在麵對潛在的侵權問題時,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评分

我一直對智慧財產權的議題感到好奇,尤其是身為一個消費者,有時候會碰到一些關於版權、授權的問題,但常常因為不瞭解法律條文而不知所措。《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想要釐清概念的需求。我特別想知道,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的內容實在太多瞭,究竟有哪些是屬於「公共財」,可以自由使用,哪些又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像是很多網站會提供免費圖庫,但這些圖庫的授權範圍究竟有多大?如果我把這些圖片用在我的部落格文章裡,會不會有法律上的風險?還有,很多軟體、App都有所謂的使用條款,這些條款裡麵通常會包含許多關於智慧財產權的約定,但大部分人可能都隻是匆匆滑過,不會仔細去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破解這些「看不懂」的條款,讓我能夠更清楚地瞭解,當我們在下載、使用任何數位內容時,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到底是什麼。而且,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數位資產,以及在遇到侵權情況時,可以採取的閤法途徑。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成為一個更聰明的數位公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夠堅守法律的底線。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這本《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三版)》,手癢就買來翻瞭翻。老實說,我對智慧財產權這個領域一直都處於一種「大概知道有這麼迴事,但具體細節不太清楚」的狀態。尤其是在數位時代,盜版、侵權的討論層齣不窮,身為一個普通讀者,想搞懂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真的需要一些指引。這本書的封麵看起來就蠻專業的,字體大小、排版都蠻舒服的,不會讓人覺得是那種死闆的教科書。我主要想瞭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可能會觸犯智慧財產權?像是下載音樂、電影、軟體,或者是在網路上分享圖片、文章,這些界線到底在哪裡?還有,如果我是一個小創業者,開發瞭一些小產品,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創意不被別人抄襲?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這幾個聽起來就很重要,但我常常搞不清楚它們的區別和適用範圍。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貼近生活、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法律概念,而不是一堆術語。當然,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能更清楚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現實中運作的。畢竟,理論講得再多,沒有實例輔助,也很難真正吸收。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就是它能成為我理解智慧財產權這複雜領域的入門磚,讓我能更自信地在數位世界中遨遊,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