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探索(五版)

新刑法探索(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犯罪
  • 刑罰
  • 法律
  • 法學
  • 新刑法
  • 五版
  • 教材
  • 理論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與時俱進,探索社會發展中,刑法所麵臨的各種問題,舉凡犯罪論、刑罰論與各個犯罪類型的議題。本書的內容有些較為平實,有些則相對繁復,但都值得探討。較為平實的討論,有助於學子思考國傢考試作答;較為繁復的研析,則有助於研究者的研讀。與前版相較,除瞭修正原本內容,以期更加完善之外,此次改版並增添本人今年新作「護理站的醫療暴力」,闡述修法的新興議題。本書的若乾文章已對實務判決或立法方嚮發生影響,諸如衛爾康大火的廢弛職務緻釀災害,酒醉駕車罪、以及食品安全的相關問題等,均屬值得一再詳讀的作品。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新刑法探索(五版)》之外的圖書簡介,側重於探討其他與刑法學、法學理論或相關社會治理領域相關的書籍內容,旨在提供一個豐富且信息密集的閱讀導嚮,完全不涉及《新刑法探索(五版)》的具體內容。 《法理精要與刑法哲學溯源:從古典契約到當代風險社會》圖書導讀 第一部分:法律的本質與規範體係的重構 本書聚焦於法理學的核心命題,力圖在當代全球化與技術革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法律規範的內在邏輯與外部效力。我們首先深入探討瞭古典自然法理論(如亞裏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與法律實證主義(如奧斯汀、哈特)之間的韆年辯論。重點分析瞭哈特“承認規則”的結構及其在現代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挑戰,特彆是在麵對跨國公司法、數據主權等新興法律領域時的局限性。 隨後,本書將分析視角轉嚮法律的社會學基礎。藉鑒韋伯(Max Weber)的“理性化”理論,我們詳細闡述瞭現代法律體係如何從傳統權威嚮程序理性過渡的復雜過程。其中,對法律的強製性與閤法性來源的探究占據瞭核心篇幅。我們不滿足於羅爾斯(John Rawls)的程序正義論,而是深入挖掘瞭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的“交往行為理論”如何為理解法律的民主閤法性提供新的闡釋框架。這部分內容強調,離開瞭社會共識的支撐,再精密的法律條文也可能淪為純粹的權力工具。 第二部分:刑法哲學的深刻轉嚮——從應報到預防的張力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對刑法哲學核心範疇的顛覆性重估。我們認為,理解現代刑法,必須跳齣單純的“罪刑法定”框架,直麵刑法在社會治理中的極端化趨勢。 一、目的論的刑法觀:從古典報應到功利主義的迴歸 我們係統梳理瞭從康德(Immanuel Kant)的純粹報應論到邊沁(Jeremy Bentham)功利主義的演變脈絡。重點批判性地分析瞭德國刑法學派在二戰後如何試圖調和兩者,形成的“限製的特彆預防”理論。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我們揭示瞭當預防目標(如社會安全、公共秩序維護)過度膨脹時,如何侵蝕瞭個人責任原則和刑罰的公正性。 二、刑法中的風險社會理論:功能主義的挑戰 藉用烏爾裏希·貝剋(Ulrich Beck)的“風險社會”概念,本書著重探討瞭當代刑法麵臨的根本性轉變:即刑法不再主要處理“已發生的損害”(事後法),而是越來越多地介入“潛在的、不可見的風險”(事前預防法)。這種前置化的刑法乾預(例如,針對恐怖主義預備、金融係統性風險的立法)如何挑戰瞭傳統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說”,轉而依賴於“危險狀態”的認定。我們詳細對比瞭德國的“危險犯”理論與英美法係中“共同意圖”(Conspiracy)的構建方式,探討瞭如何界定何種程度的風險預警纔足以構成刑法乾預的門檻。 第三部分:刑法條文之外的延伸——替代性製裁與全球正義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刑法學的邊界,探討其在現代社會治理結構中的非核心但至關重要的延伸領域。 一、替代性製裁與刑罰的去中心化 隨著監獄係統的超負荷運轉和對去汙名化需求的提升,非監禁刑的適用變得日益普遍。我們深度分析瞭社區服務、緩刑、電子監控等替代性製裁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效果。這部分內容側重於比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社會懲罰(Social Stigmatization)與法律製裁的互動關係。我們引入瞭社會工作理論,探討如何確保替代性製裁真正實現矯正功能,而非僅僅成為一種低成本的社會隔離手段。 二、跨國犯罪與國際刑法的新形態 全球化的必然産物是犯罪行為的無國界化。本書探討瞭國際刑事法院(ICC)的管轄權難題、引渡條約的政治性睏境,以及主權豁免原則在處理腐敗、環境犯罪等新型國際罪行時的失效。特彆關注瞭“共同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原則的適用邊界,以及國傢層麵如何構建有效的反洗錢(AML)與反恐融資(CTF)的刑事閤規體係,這些體係往往要求企業承擔超齣傳統刑法責任範疇的“準刑事責任”。 三、數字時代下的“犯罪主體”變遷 傳統刑法主體是自然人或法人。然而,在人工智能和大型科技平颱時代,如何界定算法責任成為前沿課題。本書討論瞭“影子責任”的概念,即當一個自主決策的AI係統造成法律損害時,責任應歸屬於設計者、操作者,還是應被視為一種新的、不可歸責的“係統性損害”。這部分內容藉鑒瞭控製論和信息安全領域的最新研究,為刑法學的未來發展提供瞭跨學科的思考維度。 結語:邁嚮一個更具韌性的法律秩序 綜上所述,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廣闊的、批判性的視野,超越對既有刑法條文的機械解讀,深入探討法理基礎、哲學思辨、社會功能與未來挑戰。它要求讀者不僅成為法律條文的專傢,更要成為法治秩序的批判性思考者,以期構建一個既能有效遏製犯罪,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個體自由的韌性法律體係。本書適閤法學研究者、高級法律從業人員以及關注社會治理前沿議題的政策製定者深入研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麗卿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

  【經曆】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組委員
  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委員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組委員
  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委員
  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委員
  考選部司法官特考、律師特考、高普考試等之典試、齣題、閱捲及口試委員
  
  【學曆】
  颱灣大學法學博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交通刑法
  新刑法探索
  法律與文學
  司法精神醫學
  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
  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
  驗證刑訴改革脈動
  刑事訴訟製度與刑事證據

  【講授科目】刑法、刑事訴訟法、司法精神醫學、法律與文學、醫事刑法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壹篇 犯罪論
 第一章 廢弛職務緻釀災害的客觀歸責
  壹、前 言/ 5
  貳、廢弛職務緻釀災害的構成要件/ 6
  參、結 論/30

 第二章 責任能力與精神障礙
  壹、前 言/33
  貳、責任能力之基礎/33
  參、影響責任能力之生理要素/35
  肆、影響責任能力之心理要素/38
  伍、限製責任能力之爭議/40
  陸、責任能力之立法方式/43
  柒、與責任能力相關之刑法修正評估/45
  捌、結 語/52

 第三章 原因自由行為
  壹、前 言/55
  貳、原因自由行為之意義/56
  參、原因自由行為之沿革/57
  肆、原因自由行為之種類/58
  伍、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基礎/59
  陸、原因自由行為與酗酒駕車行為/61
  柒、原因自由行為與麻醉狀態下之違法行為/62
  捌、結論與建議/64

 第四章 刑事責任相關之立法修正評估
  壹、前 言/69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規定/69
  參、禁止錯誤之處理/70
  肆、與責任能力相關之修正/76
  伍、結 語/98
  附件:相關判例可否再行引用/100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的運用
  壹、期待可能性的法理/107
  貳、期待可能性的起源及適用範圍/108
  參、期待可能性的學說發展與判斷標準/113
  肆、期待可能性在實務的運用/117
  伍、結 語/123

 第六章 颱灣貪汙犯罪實況與法律適用之疑難
  壹、前 言/129
  貳、颱灣貪汙犯罪的現況與特質/130
  參、貪汙治罪條例的立法特色/137
  肆、貪汙治罪條例法律適用上的疑難/144
  伍、貪汙治罪條例應迴歸刑法/151
  陸、結 語/156
  附錶 貪汙治罪條例犯罪類型迴歸刑法的修法建議/157

 第七章 海峽兩岸有關毒奶事件的法律觀照
  壹、前 言/163
  貳、毒奶事件的始末及判決/163
  參、毒奶事件的製裁規範/166
  肆、颱灣食品衛生安全的有關刑法規範/172
  伍、毒奶事件相應的颱灣刑法規範/175
  陸、兩岸食品衛生安全相關立法的相互藉鑑與省思/184
  柒、結 語/190

 第八章 妨害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之探討
  壹、中文摘要/195
  貳、前 言/197
  參、違反食品衛生安全之刑事製裁/198
  肆、違反食品安全論罪上的疑難/209
  伍、違反食品安全刑事判決之軌跡/222
  陸、食品安全刑法立法的省思/229
  柒、結 語/232

 第九章 禁止營業誹謗之研究
  壹、前 言/239
  貳、禁止營業誹謗之立法例/239
  參、公平法營業誹謗之禁止/243
  肆、刑法之誹謗罪/255
  伍、比較公平法營業誹謗罪與刑法誹謗罪/259
  陸、公平法營業誹謗罪與刑法誹謗罪之競閤/260
  柒、個案評析/262
  捌、結 語/271
  附件:颱灣各地方法院民國八十八年以後關於以
     公平法第二十二條結案判決之分析/271

 第十章 護理站中的醫療暴力
  壹、前 言/277
  貳、醫療法的修正背景/277
  參、甲掌摑乙成立傷害罪/278
  肆、甲掌摑乙成立加重公然侮辱罪/281
  伍、競 閤/283
  陸、醫療法修正後的法律適用/283
  柒、結 論/285

第貳篇 刑罰論
 第一章 連續犯的規定應否廢除
  壹、爭點所在/291
  貳、齣於概括的犯意/291
  參、連續為數個同種之行為/292
  肆、犯同一之罪名/292
  伍、連續犯的處罰/295
  陸、結 語/296
  柒、新法修正/296

 第二章 颱灣死刑存廢之現況與解決
  壹、前 言/301
  貳、颱灣死刑製度的現況/301
  參、死刑存廢之理論爭執/303
  肆、溫和漸進逐步廢除死刑的政策/306
  伍、結 語/310

 第三章 褫奪公權製度之研究
  壹、前 言/313
  貳、褫奪公權的性質/313
  參、比較法上的觀察/314
  肆、褫奪公權的刑罰理由/320
  伍、我國執行褫奪公權製度的睏境/321
  陸、新刑法褫奪公權之修正與評析/326
  柒、結 語/331

 第四章 假釋製度之迴顧與展望
  壹、前 言/337
  貳、假釋製度的起源及沿革/338
  參、假釋製度的刑罰理論基礎/340
  肆、實務執行假釋的實況及評估/344
  伍、假釋的要件/347
  陸、假釋的撤銷/358
  柒、假釋之效力/363
  捌、執行刑之閤併/368
  玖、展望(代結語)/371

 第五章 刑法時效製度之迴顧與展望
  壹、前 言/377
  貳、時效的沿革/378
  參、時效的學理根據/379
  肆、時效規定的體例/382
  伍、追訴權時效的具體討論/384
  陸、行刑權時效的具體討論/393
  柒、結語與展望/398

第參篇 新修正刑法之要點與評析
 ◎新修正刑法之要點與評析
  壹、前 言/407
  貳、法 例/407
  參、刑法總則之犯罪論部分/412
  肆、刑法總則之競閤論部分/421
  伍、刑法總則之刑罰論部分/423
  陸、刑法分則之部分/436
  柒、結 語/438

第肆篇 判解評析
 第一章 故意或過失的指標判決
 ──最高法院九十二年颱上字第四五○七號刑事判決評析
  壹、本案事實/443
  貳、爭 點/443
  參、判決理由/444
  肆、評 析/445

 第二章 客觀歸責理論對實務判斷因果關係的影響
 ──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颱上字第五九九二號判決
  壹、前 言/453
  貳、最高法院的重大突破—跌傷緻死案/454
  參、因果關係理論/455
  肆、客觀歸責理論對實務的影響/470
  伍、結 語/481

 第三章 心神喪失與精神鑑定
 ──兼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一年度上更(二)字第七七八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487
  貳、裁判要旨/487
  參、判決評析/488
  肆、建 議/491

 第四章 酒測○•九一毫剋竟也無罪
 ──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號判決
  壹、前 言/499
  貳、颱北永和酒駕案/499
  參、酒醉駕車罪是抽象危險犯的立法/501
  肆、酒醉駕車罪的刑事證明/506
  伍、結 論/512

 第五章 酗酒駕車在交通往來中的抽象危險
 ──評颱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北簡字第一四八四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517
  貳、裁判要旨/517
  參、判決評析/519
  肆、結 語/527

第六章 強盜罪與詐欺罪的難題
 ──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颱上字第八五二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531
  貳、判決要旨/531
  參、判決評析/531
  肆、結 語/540


第伍篇 實例講座
 第一章 都是瓦斯外洩惹的禍──誤想防衛
  【實例】/547
  壹、前 言/547
  貳、降低風險的行為/547
  參、推測的承諾/548
  肆、假象避難/548
  伍、結 語/551

 第二章 恐怖硫酸案──精神障礙犯罪者之犯罪
  【實例】/555
  壹、爭 點/555
  貳、責任能力之修正/555
  參、連續犯與接續犯/559
  肆、重傷之定義/560
  伍、結 語/561

 第三章 禍從天降──原因自由行為
  【實例】/565
  壹、前 言/565
  貳、原因自由行為/565
  參、麻醉狀態下的違法行為/567
  肆、原因自由行為與麻醉狀態下違法行為的區彆/568
  伍、結 語/569

 第四章 情急的賢妻良母──無期待可能性
  【實例】/573
  壹、爭 點/573
  貳、無期待可能性的法理與起源/573
  參、無期待可能性的適用範圍/574
  肆、結 語/575

 第五章 原住民打獵──無法避免的禁止錯誤
  【實例】/579
  壹、前 言/579
  貳、禁止錯誤之意義與種類/579
  參、舊法規定及修正理由/580
  肆、新法規定及適用/581
  伍、能否避免錯誤之判斷/583
  陸、結 語/585

 第六章 樂極生悲──過失的不純正不作為犯
  【實例】/589
  壹、前 言/589
  貳、構成要件該當性/589
  參、違法性與罪責/592
  肆、結 語/592

 第七章 愛得過深──不能犯或自始不能發生結果之準中止犯
  【實例】/595
  壹、前 言/595
  貳、未遂行為的法律效果與選擇/595
  參、乙未裝妥炸彈非不能犯/597
  肆、乙阻擋甲車應成立準中止犯/600
  伍、結 語/603

 第八章 夜行大盜──牽連轉想像與連續轉包括
  【實例】/607
  壹、前 言/607
  貳、牽連犯廢除後之法律適用/607
  參、新型態之包括一罪/607
  肆、結 語/608

 第九章 故意曝光大峽榖底片──毀損罪
  【實例】/613
  壹、前 言/613
  貳、可能成立毀損罪/613
  參、可能構成背信罪/615
  肆、結 語/616

名詞索引/617

圖書序言

四版序

  新刑法探索這本論文集得到讀者的青睞,已經售磬,必須改版。本次改版,除瞭增添近作之外,也為瞭因應相關刑法的修正而有內容的調整。近來由於醫療暴力頻傳,為瞭加以遏止,立法院於2014年1月三讀通過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之修正,對於醫療暴力賦予相應的刑罰效果。因應新法的修正,在這個版次中,增加瞭〈護理站中的醫療暴力〉一文,以實例的方式加以解說,使讀者能夠清楚理解新規定。
  
  刑法第185條之3自增訂以來,實務對於如何認定酒醉駕車達到「不能安全駕駛狀態」,屢見分歧。本書曾在〈酒測○.九一毫剋竟也無罪──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號判決〉一文中,採抽象危險犯的立場,認為應該明文規定酒測數值,作為認定酒駕的標準。2013年6月,刑法第185條之3修正,將酒測值清楚規定在條文裏。修法理由指齣,不能安全駕駛罪係屬抽象危險犯,不以發生具體危險為必要。本書的前述意見明顯受到重視,也因此在這個版次針對修法的部分,酌做文字修正。
  
  針對一連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13年5月在新修正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增訂瞭「抽象危險犯」及「加重結果犯」的規範。事實上,本書早在〈海峽兩岸有關毒奶事件的法律觀照〉一文中,就提齣這樣的修法建議。樂見此一修法,並將新規定加入該文之中,裨使讀者明瞭。此外,新版增列今年四月發錶於東海法學研究的一篇論文「妨害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之探討」。這篇論文的部分內容最先以德文發錶於馬堡大學所舉辦的産品安全刑事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7月),並曾發錶於北京大學法學院(2013年9月)及人民大學法學院(2013年12月)所舉辦的食品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食品安全顯然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的問題。
  
  我的研究助理,東吳大學法學院博士生林朝雲講師、東海大學法律學院兩位博士生韓政道及陳旻甫,以及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生李睿祥參與本版校正,提供寶貴意見,備極辛勞,特此一併緻謝。

張麗卿
寫於桃園大溪
2014年7月14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為瞭準備升等論文,我重新翻閱瞭《新刑法探索(五版)》,這本書在學術的嚴謹性和對實務的關照上,一直是我相當倚重的參考文獻。特別是在分則犯罪的構成要件解析上,書中對個別犯罪類型,例如公共危險罪、妨害風化罪、妨害名譽罪等,都進行瞭極為細緻的分析。我對其中關於「公共危險罪」中「行為」的界定,以及「不純正不作為犯」在該類犯罪中的適用,有很深的啟發。作者們透過闡述不同的學說和實務見解,清晰地勾勒齣這些複雜概念的輪廓,並指齣瞭判斷上的難點。此外,關於「刑罰論」的介紹,也相當完整,從刑罰的目的、種類,到易科罰金、緩刑、假釋等製度的說明,都有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刑罰的裁量」所提齣的觀點,強調瞭個案情節、行為人狀況以及社會觀感等因素的綜閤考量,這對於理解刑罰的實際運用,非常有幫助。總體而言,《新刑法探索(五版)》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刑法學理、理解實務運作、並在學術研究上有所突破的啟發之書,對於有誌於在刑法領域深耕的學者或實務工作者,都極具參考價值。

评分

身為一名在法律事務所打滾多年的助理,刑法的實務運作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新刑法探索(五版)》這次針對實務上經常齣現的爭議問題,提供瞭相當詳盡的分析。尤其在分則部分,像是詐欺罪、竊盜罪、傷害罪等常見犯罪,作者們不僅列舉瞭最新的實務見解,更對不同學說的演變做瞭比較分析。我對其中關於「幫助犯」與「教唆犯」的界線劃分,以及「幫助」的程度問題,印象特別深刻。書中透過幾個近期轟動的社會案件,逐一拆解瞭其中的關鍵爭點,並引導讀者思考,在何種情況下,協助他人犯罪可以被認定為參與犯罪,進而負擔刑責。這種將理論與實務緊密結閤的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直接麵對客戶、處理案件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此外,關於「未遂犯」的處理,特別是「不能犯」與「未遂」的區別,以及「意圖犯罪」與「實行犯罪」的界線,書中也提供瞭許多判斷的指標和思考方嚮。我認為,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能預見並解釋實務上可能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讓我在撰寫訴狀或準備答辯時,能更有底氣,更精準地掌握爭點。

评分

這次為瞭進修,我特地購買瞭《新刑法探索(五版)》來重新梳理刑法的知識體係。閱讀過程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們在處理複雜概念時,那種抽絲剝繭的細膩。像是對於「故意」與「過失」的區別,書中不隻簡單定義,還深入探討瞭「未必故意」的內涵,並透過案例說明,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容任態度。這對於理解一些涉及主觀意圖的犯罪,至關重要。另外,關於「正犯」與「共犯」的區分,作者們也花瞭相當大的篇幅,詳細闡述瞭共同正犯、連續犯、結閤犯等不同類型的犯罪行為,並強調瞭各類型犯罪在構成要件上的差異。我特別喜歡書中在探討「正犯」時,對於「行為」概念的廣泛性解釋,涵蓋瞭作為、不作為,甚至是間接正犯等,讓我覺得刑法的世界原來如此多元。對於「共犯」的部分,關於協助、教唆行為的判斷標準,以及共犯與正犯之間的牽連關係,書中都有清晰的論述。總體而言,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總則到分則,層層遞進,讓人在理解刑法的過程中,能夠逐步建立起一個完整且紮實的知識體係,對於學習者而言,確實是一本值得反覆研讀的參考書籍。

评分

作為一名法律係教授,我經常需要推薦刑法入門或進階的教材給我的學生。《新刑法探索(五版)》在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都展現瞭相當的功力。這次改版,作者們針對近年來刑法學界的新發展,例如風險社會下的刑法、數位證據的證據能力認定,以及網路犯罪的處罰等議題,都做瞭更新與補充。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阻卻違法性」的探討,它不僅僅是條文的羅列,更深入分析瞭其背後的法益侵害理論,以及各該阻卻違法事由在現代社會中的適用界線。像是關於「緊急避難」中「侵害較小法益」的判斷,書中結閤瞭許多學術爭議,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此外,在責任論的部分,作者們對於「責任能力」的論述,不僅涵蓋瞭心神喪失、精神耗弱,更觸及瞭酒醉、藥物影響等狀況下的責任判斷,並援引瞭相當多的實證研究資料,讓學術討論更具體化。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不僅僅是條文的解釋,更是對刑法學理的深入剖析,適閤對於刑法有進一步研究興趣的師生。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並引導他們在學術領域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评分

這次為瞭準備國考,又得重新翻閱《新刑法探索(五版)》。說實話,每次接觸刑法都像在走迷宮,法條的抽象、學說的爭鳴,常常讓人頭昏腦脹。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梳理脈絡上真的功不可沒。開篇對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像是罪刑法定、責任原則等,就做瞭非常紮實的介紹,讓我這個初學者能有個基本的概念框架。接著,關於行為論的部分,作者們很細膩地剖析瞭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以及責任能力,特別是關於因果關係的論述,從客觀歸責理論切入,再輔以大量的實務見解,讓我對許多看似複雜的案例有瞭更清晰的判斷依據。我記得其中關於「保證人地位」的說明,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像是傢長對子女的保護義務、醫師對病患的注意義務等,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易懂,不再隻是冰冷的條文。此外,對於阻卻違法事由,例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等,也逐一檢視其構成要件與效果,並引用瞭不少經典案例,讓我在理解這些原則時,能更有實質的感受。總之,對於想要打穩刑法基礎的考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敲門磚,它能幫助你剋服一開始的畏難情緒,逐步建立起對刑法的係統性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