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老樹旅行

颱灣老樹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老樹
  • 旅行
  • 自然
  • 人文
  • 生態
  • 曆史
  • 文化
  • 慢活
  • 攝影
  • 樹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跟著老樹去旅行。
  老樹之所以吸引人,除瞭悠久歲月在它們身上所刻劃的生命蒼勁之美,更讓每一個仰望它們的人,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相較於我們短暫而渺小的生命,屹立不搖的老樹看盡多少人世滄桑,如此巨大的生命,其感染力是無可比擬的。

  跟著老樹去旅行。
  好好看看老樹的周遭,好好聆聽,仔細觸摸,細細品嘗,仔細嗅聞,讓每一種感官都發揮最大的功能,這正是欣賞老樹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欣賞老樹時,彆忘瞭像海倫‧凱勒說的:「讓每一種感官都充分發揮功能吧;大自然賜予人類各種感覺能力,人類纔能體驗這個世界的歡樂與美麗。」

  透過看、聽、摸、嘗和嗅,不難走進老樹的美好世界。

  跟著老樹去旅行。
  這樣的旅行不僅僅是走馬看花的觀光活動而已,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棵老樹的生態環境與曆史歲月,還有每一個地方的人文以及環境景觀等。

  透過欣賞老樹,深入颱灣每一角落,將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透過42種不同的老樹樹種,以及170個老樹旅行地點推薦,讓更多人一起加入這個行列,跟著老樹全颱看透透。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颱灣老樹旅行》的圖書的詳細簡介,該簡介不包含原書中的任何內容,旨在描述一本完全不同主題、內容的書籍。 --- 圖書名稱: 《量子糾纏的哲學圖景:從薛定諤的貓到多重宇宙的實在論辯論》 作者: 陳柏宇 齣版社: 東方視野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10月 ISBN: 978-986-8877-33-1 --- 圖書簡介: 《量子糾纏的哲學圖景:從薛定諤的貓到多重宇宙的實在論辯論》 是一部深入探索現代物理學核心概念——尤其是量子力學中糾纏現象——與古典哲學傳統之間復雜對話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一本側重於數學推導或實驗操作的物理教科書,而是將焦點置於量子革命對我們理解“實在”、“知識”與“因果性”等基本哲學範疇所帶來的顛覆性衝擊。 作者陳柏宇教授,以其深厚的科學史素養和敏銳的哲學洞察力,構建瞭一個多層次的分析框架,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對量子力學“怪異性”的錶麵驚奇,直抵其本體論和認識論層麵的深層含義。 第一部分:實在性的危機——量子世界的基石 本書的第一部分集中於對量子力學的基本詮釋進行梳理與批判性審視。重點剖析瞭波函數坍縮(Wave Function Collapse)這一核心難題。作者詳盡迴顧瞭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的興衰,並將其置於20世紀初經驗主義與邏輯實證主義的知識論背景下進行考察。 書中詳細闡述瞭著名的“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但著眼點不在於解釋其物理機製,而在於探究它如何暴露瞭我們日常直覺與微觀實在之間的深刻鴻溝。陳教授認為,貓的“既生又死”狀態,迫使哲學界重新定義“實在性”何時何地得以確立,並引發瞭對“測量問題”(Measurement Problem)的長達百年的爭論。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觀察者”來確定一個客體的屬性?這一問題被提升到瞭形而上學的層麵。 此外,本部分還引入瞭“退相乾理論”(Decoherence)的哲學意涵。退相乾理論雖在物理上提供瞭從量子態嚮經典態過渡的機製,但作者質疑它是否真正解決瞭“坍縮問題”,或者僅僅是將哲學難題推遲到瞭宏觀與微觀的交界處。 第二部分:糾纏的非定域性與因果關係的重構 本書的核心創新在於對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哲學分析。糾纏現象,即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存在一種瞬時的、非定域的關聯,對愛因斯坦所珍視的“定域實在論”(Local Realism)構成瞭直接的挑戰。 陳教授不僅細緻迴顧瞭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齣的EPR佯謬,以及貝爾不等式(Bell's Theorem)的實驗驗證過程,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討瞭糾纏對“因果性”概念的衝擊。如果信息的關聯是瞬時的(盡管信息本身不能超光速傳遞),那麼我們傳統的綫性、前嚮的因果鏈條是否仍然有效?本書探討瞭“超光速影響”的誤解與真正的非定域關聯之間的微妙區彆,並引入瞭關於“整體性”(Holism)的哲學論證,主張糾纏粒子應被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非兩個獨立實體的簡單集閤。 書中對“量子隱形傳態”(Quantum Teleportation)的哲學解讀尤為精闢,將其視為對“物質同一性”和“信息載體”的深刻拷問。 第三部分:詮釋之戰——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交鋒 在物理學界對量子力學的描述尚未達成完全共識的背景下,哲學詮釋的“戰爭”持續升溫。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當前主要的競爭性詮釋及其哲學立場。 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MWI) 是本章的重頭戲。作者詳盡剖析瞭休·埃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的原始構想,並將其與更具爭議性的“多重宇宙論”區分開來。陳教授著重分析瞭MWI在本體論上的巨大成本——無限的宇宙分支——如何與其追求的簡潔性(不引入坍縮)形成一種本體論上的不平衡。他提齣瞭關於“自我同一性”在分裂宇宙中如何維持的尖銳問題。 相對地,作者也探討瞭玻姆力學(Bohmian Mechanics)作為一種“隱變量理論”的迴歸,它維護瞭定域實在論,但代價是引入瞭非定域的“量子勢”。本書審視瞭玻姆力學的哲學吸引力——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可想象的、實在的圖景——以及它在解釋量子疊加態時的內在矛盾。 此外,書中還對“退化詮釋”(Consistent Histories)和“退相乾詮釋”的哲學限製進行瞭審視,探討瞭為何在缺乏決定性實驗證據的情況下,詮釋的選擇最終仍帶有強烈的哲學偏好色彩。 第四部分:跨越鴻溝——哲學在未來物理學中的角色 本書的結論部分展望瞭量子信息論(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的哲學前景。隨著量子計算和量子密碼學的蓬勃發展,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量子現象,而非僅僅“觀察”它們。 陳教授主張,哲學不僅是對現有物理理論的追溯性反思,更是未來理論構建的必要指南。他認為,對量子力學中“信息”與“實在”關係的深入理解,將是構建統一場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關鍵。如果實在的終極描述是基於信息(如“It from Bit”),那麼量子糾纏所揭示的非定域關聯,可能就是連接時空幾何與物質結構的終極紐帶。 《量子糾纏的哲學圖景》 是一部極具挑戰性卻又迴報豐厚的著作。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但其真正目的在於激發對世界本質的深刻思考。本書適閤物理學、哲學、科學史領域的學者、研究生,以及所有對宇宙終極實在抱有強烈好奇心的嚴肅讀者。通過對量子糾纏這一最深刻的自然現象的哲學梳理,本書為讀者提供瞭一幅理解當代科學前沿與人類知識邊界的宏大圖景。 --- (全書共約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蕙芬


  1961年生於颱北,颱灣大學園藝係畢業,現職大樹自然書係總策劃及總編輯。投身齣版編輯工作三十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樑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齣版工作。現與三隻狗和十六隻貓咪一起生活於新店山上的社區。著有『颱灣野花365天鞦鼕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鑑』、『菜市場蔬菜圖鑑』(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齣版),其中『菜市場水果圖鑑』榮獲2013年金鼎奬最佳非文學類圖書奬。『颱灣老樹旅行』(遠見天下文化齣版)是2014年的最新作品。

攝影簡介

潘智敏


  1966年生於颱中,1983年投入專業攝影,現任教於颱中市青年高中。

  2000年完成『颱灣賞蛙記』的寫作與拍攝工作,至今仍持續記錄颱灣蛙類生態;2001~2005年間持續進行颱灣老樹、菜市場魚圖鑑等長期拍攝工作。2013年重新接下老樹的攝影工作,為二百餘棵老樹留下無可取代的影像紀錄。著有『颱灣賞蛙記』,攝影作品包括『菜市場魚圖鑑』、『颱灣老樹旅行』(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颱灣老樹旅行  目錄

撰文作者序  老樹,彆來無恙否?      4
攝影作者序                                      6
前言  跟著老樹去旅行                          8

第一章    老樹禮贊                        10
大地的守護者                                   12
老樹生態係                                    14
老樹傳奇                                        18
得天獨厚的巨木之島                          24
颱灣老樹的民間信仰                          26

第二章    老樹之美                           28
如何欣賞老樹之美?                          30
老樹的姿態                                          36
老樹的四季之美                                  40
老樹的生活史                                      44

第三章    颱灣老樹點名                   48
老樹的定義                                          50
颱灣常見的老樹樹種                          52
如何測量老樹的年齡?                      54
樹木的金氏紀錄                                  58
老樹是活生生的綠色資産                  62
保護老樹刻不容緩                              66

第四章    颱灣老樹旅行地圖          70
榕樹                                                      72
樟樹                                                      86
茄苳                                                    100
楓香                                                    118
芒果                                                    126
龍眼                                                    134
雨豆樹                                                140
金龜樹                                                146
菩提樹                                                152
颱灣櫸木                                            158
黃連木                                                164
雀榕與大葉雀榕                                168
刺桐                                                    176
緬梔                                                    180
九丁榕                                                186
苦楝                                                    190
無患子                                                196
九芎                                                    200
青剛櫟                                                204
銀杏                                                    208
黑闆樹                                                210
小葉桃花心木                                    212
含笑                                                    214
玉蘭花                                                216
羅望子                                                218
樸樹                                                    220
木棉                                                    224
吉貝木棉                                            226
大葉山欖                                            228
榔榆                                                    230
楊梅                                                    232
四照花                                                235
颱灣肖楠                                            236
象牙樹                                                238
竹柏                                                    240
海茄苳                                                242
黑鬆                                                    244
琉球鬆                                                246
印度橡膠                                            248
印度紫檀                                            250
爪哇閤歡                                            252
印度黃檀                                            254

參考書目                                            255

圖書序言

作者序
老樹,彆來無恙否?


  冥冥之中,似乎一直與樹木有著不解之緣。

  二十年前創業時以「大樹」做為齣版公司的名稱及標誌,這不僅是內心渴望的落實,也是崇高願景的標的。爾後與「樹」更加密不可分,不僅工作如此,就連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樹的身影。季節的時間感常常是周遭的樹木透露給我的,而與其它生命的不期而遇也常因樹木而發生,就連自己心愛的貓狗傢人,最終的「塵歸塵、土歸土」,也是一一迴歸大樹庇蔭下的大地懷抱。生命曆程中樹木所給予我的種種驚喜、感動與無限包容令人感激,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釋迦牟尼佛所言:「樹是無限慈悲體的化身。」
  
  迴想起來,真正對樹木産生感覺是在大學的時候,颱灣大學校園裏多的是大樹、老樹,每天穿梭其間趕著上課,滿眼都是樹的影子。其中我最鍾愛的一棵樹是在一號館(植物學係與動物學係)門口的流蘇樹,大一時第一個春天看到滿樹的白花,簡直是震撼的驚艷之作,時至今日,當時的感動和美感經驗依然難忘。

  爾後,看樹、賞樹成為自己的嗜好之一,但一直很不經心也不專業,純粹隻為視覺感官上的享受而已。直到許多年後,因為雜誌工作的緣故,開始規劃颱灣行道樹係列專欄、颱灣樹種係列及颱灣老樹等採訪報導,纔開始真正深入認識生活在颱灣的樹木,赫然發現自己所知是如此貧乏,也對樹的世界産生殷切無比的認知渴望。

  十幾年前擁有瞭自己的傢園之後,樓下一小塊公共庭園便成為構築實體樹木園的開始,「擁有一棵樹」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實現的夢想。於是我的小小樹木園開始有瞭自己最鍾愛的山櫻花、流蘇樹、柚子樹,還有一棵少見的十大功勞老樹,每天照顧它們,內心充滿歡喜,如今樹下長滿各式各樣的蕨類、野草,更添幾分野趣。

  除瞭傢裏、社區的樹木之外,現在走到那裏總是直覺性地先看樹,到瞭國外也是如此,於是記憶中總是滿載著樹木之美,對異地的迴憶也以樹木最為深刻。東京新宿禦苑的日本櫻花大樹,九州熊本城的銀杏老樹,屋久島的繩文杉,倫敦海德公園鼕天蕭瑟的大樹,美國加州世界爺紅杉國傢公園內的巨木景緻,都是美好而令人難忘的。特彆是走在世界爺紅杉森林中的體驗最讓人感動,那種寜靜、平和的氛圍終身難忘,而仰視它們巨大的身影,屹立韆百年而不動,心中的悸動是難以言喻的。

  2002年年底,大樹版的『颱灣老樹地圖』在攝影潘智敏長達兩年半全颱走透透的辛苦奔波下,四百棵颱灣老樹的身影透過傑齣的攝影作品,首度完整呈現。這本書讓颱灣的老樹第一次有瞭屬於自己的聲音,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生命之美,進而更加尊重與愛惜它們寶貴的生命。當時這本書也實至名歸榮獲瞭2003年金鼎奬工具書類的最佳圖書齣版奬項。

  十二年過去瞭,颱灣老樹的現況如何?相較於十幾年前,我們對待老樹的態度是否有瞭長足的進步?抑或是原地踏步?對於老樹的保育是否還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為瞭想要知道颱灣各地的老樹是否彆來無恙,潘智敏又再度接下此一重責大任,一一造訪兩百多棵老樹,重新拍攝它們的身影。許多地點對他而言都是舊地重遊,如果老朋友依舊安然無恙、欣欣嚮榮,心裏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但還是有許多老樹早已消逝無蹤。

     這次重新編輯齣版的『颱灣老樹旅行』,是以樹種介紹為編輯主軸,每一樹種探究其長壽的秘密,並推薦適閤欣賞老樹的地點。這本書的齣版不再著重於完整的老樹紀錄,而是想要更貼近每一個人的生活,希望大傢可以跟著老樹去旅行,拜訪老樹的傢園。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彆忘瞭是樹木給予它美好的力量,也期盼每一位購買這本書的讀者會願意影響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樹木的福祉,一起努力讓颱灣的樹木、森林永續存在。而我亦將在我的小小樹木園裏持續種植、照料,並享受每一季生命的盛宴。

攝影作者序
走進老樹的懷抱


  染上瞭植物的癮。一直以來無法阻擋內心對植物的好奇與仰慕,尤其是在美感的學習需求上。透過眼睛視覺上的觀察,經過大腦的思索與構成後的咀嚼,將訊息與感受藉由快門的釋放轉成對大自然的學習呈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引領學習、體驗與延伸的良師,透過融入綠生活的形式,很容易提昇對美的靈敏度。

  因此我身體力行,用眼睛視覺的觀察,以及耳朵專注的傾聽,配閤手腳的接觸,鼻子的嗅覺,加上大腦的好奇與思考的延伸,拜訪遍佈於颱灣城鄉市鎮的老樹群中,享有和大自然相處的美好經驗,並再次感觸到我們所依賴的綠色生命力量。

  在人類不斷的拓展與開發土地資源,現代都會崢嶸矗立於地平綫上,自然環境的麵積闆塊正縮小壓縮、分散、碎裂中。老樹已逐漸形成生態點狀小區域,牽動著許多微小生物的生存發展,儼然是諾亞方舟的陸上翻版。

  人們忙著追求更佳的生存條件和利益,卻習慣忽略身邊的綠色價值。審視老樹,除瞭遮陽擋風、調節溫溼度、淨化空氣品質、減少噪音、綠色景觀設計等意義之外,老樹經過時光纍積與歲月的沉澱之下,見證過這塊土地與環境上的變遷,成為都市發展的綠色珍貴資産。

  老樹一年四季的變化所展現的生命奧秘,隱藏著靈魂的元素,成為地方民間信仰的敬奉對象,維係著多少代颱灣人的情感與寄託。老樹與我們的共同生存,隻有百利而無一害。每當我們的祖先遇到天災或洪水猛獸威脅時,第一個躲避的安全環境就是一棵大樹,人們總愛聚集於老樹下,也無非是尋求安適與自然天性的行為。

  大麵積覆蓋的老樹樹蔭下有許多兒時的共同記憶,追逐靈活雀躍的小鬆鼠,或拿著長竹竿打下老樹上的果實分享給大傢,捉迷藏、木頭人、後抓先、跳格子、倒吊、攀爬、建樹屋基地等兒時童趣的畫麵,總讓許多親近過老樹的人嘴角微揚,老樹其實已經深植於我們的腦海記憶之中。

  拍攝老樹的過程當中,曾嘗試將鏡頭伸入拍攝果莢內的種子,但強行剖開果莢取景,導緻果莢的輪廓綫條破碎,效果適得其反,拍攝的結果當然不盡理想。正苦思應該如何解決輪廓綫條破碎的取景問題時,突然間老樹樹乾上掉落一個成熟果莢,正好打在我的頭頂而自然碎裂成兩片,果莢的輪廓綫條完整而流暢。當下感悟到老樹的拍攝是不能急躁冒然地進行,還是要配閤老樹的時序,跟著老樹的脈動,與它們進行生命的感知。

  一般人大多不明白應該如何接近這些老樹,直到我長久和老樹相處過後,纔明白不能以一般肉眼的視覺速度來觀看世界,什麼都得慢下來,慢到悠閑的白雲從頭頂上和你打招呼,微風深情擁吻瞭你的臉龐,還撫觸瞭你的發絲,陽光閃爍的眼神從樹葉搖曳的縫隙中滲透齣來,讓你不禁瞇起眼睛迷濛地想睜眼迴應。唏唏嗦嗦的樹葉摩擦聲伴隨著蟲鳴鳥叫,讓嗅覺神經搜尋記憶中空氣所飄散齣來的山野花香味,融閤著呼吸與心跳,一切都沉浸在緩慢無比的即景鏇律之中。

  在拜訪颱灣老樹的行程前,首先要瞭解它的樂趣與魅力在那裏?老樹是生命教育的一環,非常適閤親子共同參與,進行老樹的拍攝工作時,我都帶著孩子參與,融入自然的觀察和學習,發覺學習互動的成效卓著,除瞭幫助認識自己之外,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更是有莫大的幫助,實際的接觸與體驗有助於建立愛護動植物和保育的正確觀念。

  老樹的背後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或傳說,鄉裏地方在先人辛勤開發後,有些成為地方區域的指標,尋訪老樹所感受到曆史與文化交織下,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十多年前和大樹文化閤作齣版過『颱灣老樹地圖』一書,當時就已經發現觀察老樹是接觸美感的最佳路徑。老樹的視覺美感引人著迷,除瞭碩大的外形之外,老樹的形狀輪廓、綫條紋路、色彩、光影變化、對比反差與階調漸層、空間與透視、圖與地、方嚮、比例、動態與靜態、秩序等元素,無不串聯著生命力的展現。

  天地無常師,以大自然為探索途徑,尋覓美感與知性的饗宴,實是人生莫大的滿足樂事。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綠色人生吧!即使是身處擁擠的都市水泥環境,穿上一雙舒適的慢跑鞋,不遠處你就可以走進老樹的擁抱。


圖書試讀

老樹傳奇
 
聖經中提到「樹可以醫療百病」,其實不僅是人類的肉體而已,就連心靈的治癒也一樣有效,美國詩人布賴恩特曾寫下「樹林是上帝的第一座殿堂」的優美詩句,非洲肯亞的原住民也認為悲痛時最好走入森林,找一棵最喜歡的樹,傾吐心中的悲哀。現代西方國傢也有許多團體長年推動「擁抱大樹,擺脫憂鬱」的運動。看來樹木不僅是自然生態係重要的一份子,對我們人類更是不可或缺的親密夥伴。墨西哥的原住民傳說認為樹與人類的源起更是密不可分:「當一切都還是混沌黑暗之際,我們的族人從老樹中誕生,而美洲虎、蜥蜴等野獸也紛紛從荒野的胃中誕生。」
 
當我們接近樹木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被樹木散發齣來的氛圍所吸引或感動,許許多多的傳說或音樂都是在描述人與樹的親密關係。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北歐維京人的傳說,他們相信樺樹和鮭魚是心靈相通的朋友,樺樹最愛長在溪邊,每當鞦天來臨,鮭魚迴傢産卵,樺樹不忘保護它的朋友,死亡的樹身橫臥溪床,讓鮭魚可以躲避灰熊及老鷹的捕殺,而安心産下無數的鮭魚卵。樺樹和鮭魚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此相伴繁衍不息。
 
大多數生活在森林裏的原住民都有著尊重樹木的傳統,相信每一棵樹都有精靈生活著,充滿各種能量與靈性,不可以任意砍伐或傷害。這樣的傳統大多和原住民的生活型態密不可分,因為沒有森林就沒有棲息其中的豐富生命,人類是無法單獨生活其中。
 
颱灣民間對樹木一樣有根深蒂固的傳統信仰,隻要是老樹,大多就少不瞭福德祠、大樹公或伯公廟,以庇佑地方的平安或是一傢大小的健康等,是地方的重要守護神。神格化的老樹,如樟樹公、茄苳公、榕樹公,普遍可見,同時其樹皮、樹葉、枝條都被拿來治病或驅邪,這種「樹大有神」的民間信仰是生活在颱灣的共同經驗之一。
 
日本對老樹的傳統信仰裏,比較有趣的是他們還將樹視為傳遞信息的使者,所以神社或廟宇的樹木都結滿寫著願望的白色紙條,特彆是升學考試前或畢業就業的旺季,總會看到滿樹的紙條。此外,日本也有所謂的傢族樹樹葬,不立墓碑,也無繁復的祭祀,反而是以傢族樹來紀念逝去的親人,骨灰灑於樹下,迴歸大地,既乾淨又環保,現在接受的人也越來越多,連颱灣也開始齣現樹葬的方式,隻不過還不甚普遍。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颱灣老樹旅行》這本書簡直是送給熱愛颱灣這片土地的我的絕佳禮物!我一直覺得,颱灣最迷人的地方,除瞭熱情的人們,就是那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感,而這本書恰恰把這種感覺放大到瞭極緻。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深厚,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個老朋友娓娓道來,分享他與一棵棵老樹之間的奇遇。 他不僅僅是記錄樹木的存在,更是賦予瞭它們靈魂。比如,書中描述某棵老榕樹,感覺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靜靜地守護著一方水土;又比如,介紹某棵高大的楠木,你能想象齣它經曆風霜雨雪,依舊昂首挺立的模樣。這種情感的連接,是很多普通旅遊書所無法給予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裏提到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都與老樹息息相關,它們讓這些古老的生命不再隻是植物,而成為瞭文化的一部分,成為瞭我們集體記憶的載體。

评分

哇,收到這本《颱灣老樹旅行》真是太驚喜瞭!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到颱灣各地走走看看,但這次收到這本厚實的書,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它不是那種走馬看花的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本帶著溫度的故事書。書裏描繪的那些老樹,不隻是高大的木本植物,更是承載著歲月痕跡的生命。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仿佛就置身於那些古老的樟樹林間,感受微風吹拂樹葉的沙沙聲,聞到泥土和樹木混閤的清新氣息。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每一棵老樹故事的深入挖掘,它不僅僅是介紹瞭樹的種類、年齡,更是將樹木置於曆史的脈絡中去講述。比如,有些樹見證瞭某個村莊的興衰,有些樹是先民開墾土地時的重要地標,還有些樹與當地的傳說、祭祀緊密相連。這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的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藏著如此豐富的故事。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老”的意義,不再是衰敗,而是沉澱、是智慧、是生命力。

评分

說實話,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的節奏太快瞭,我們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去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本《颱灣老樹旅行》就像是一個溫柔的邀請,邀請我們放慢腳步,去尋訪那些沉默的巨人。書中介紹的許多老樹,我之前可能路過卻未曾留意,現在纔知道它們身上蘊含著如此多的人生哲理。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人文關懷,他捕捉到瞭老樹在風雨中挺立的姿態,也描繪瞭它們在陽光下投下的斑駁光影。 讀完之後,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好幾個想要去拜訪的樹木景點,甚至已經開始規劃下一次的旅行路綫。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它還配有很多精美的攝影作品,那些照片,真實地展現瞭老樹的雄偉和生命力,每一張都像是一幅畫,讓人忍不住駐足細品。它提供的不隻是地理位置和交通方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引,讓我們懂得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麗,去欣賞那些靜默的生命,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關於時間、關於堅韌、關於生長的故事。

评分

哇,這本書《颱灣老樹旅行》真的是一本令人心曠神怡的佳作!作為一名長居颱灣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對這片土地的山水人文充滿熱愛,但這本書,卻帶我發現瞭一個我之前從未深入觸及的維度。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用一種非常個人化卻又極其真誠的口吻,帶領讀者走進一處處被時間精心雕琢的秘境。 他筆下的老樹,不僅僅是自然界的奇觀,更是曆史的活化石,是地方文化的守護者。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每棵樹背後故事的挖掘,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充滿人文關懷的敘述,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段段時光的流轉。書中的圖片質量也極高,每一張都充滿瞭藝術感,讓我在翻閱時,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聞到泥土和樹木混閤的清新氣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在日常的風景中,隱藏著如此多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珍藏的故事。

评分

最近拿到《颱灣老樹旅行》這本書,簡直讓我愛不釋手!我一直覺得,颱灣最吸引人的地方,除瞭人情味,就是那些藏在山野鄉間的自然之美,而這本書,更是將這份美放大到瞭極緻。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不落俗套,讀起來就像是在與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對話,他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瞭那些矗立瞭無數歲月的颱灣老樹。 讓我驚艷的是,他不僅僅是在介紹樹的形態,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棵樹背後的曆史、傳說和與當地居民的情感連接。比如,書中提到某棵老樹如何見證瞭一個傢族的興衰,或是某棵古木如何成為一方水土的信仰象徵,這些都讓我深受觸動。書裏的照片也拍得非常齣色,真實地捕捉到瞭老樹的滄桑與生命力,每一張都像是一幅充滿故事的畫。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時間、關於根的深刻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