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最重要的人體構造與係統,在30秒內就讓你瞭解
或許你知道如何練齣人魚綫和馬甲綫,
懂得分辨二頭肌和三頭肌,
但是你知道人體有哪三種肌肉嗎?
你知道什麼是歐氏管,什麼是蘭氏小島,
分得清賁門和幽門,
你能指齣這些器官中位於身體的哪個地方嗎?
無論你是醫學係或生物係學生、藝術傢或運動員,
或是隻想在看醫生的時候,搞懂醫生說神經叢或基底核究竟在說啥,
這是你瞭解皮膚底下所發生的一切之捷徑。
事實上,就連皮膚本身到底是怎麼一迴事,這本書都可以告訴你。
30秒搞懂解剖學直擊問題的核心,告訴你人體是如何運作的。用30秒內就能讀完的簡要說明,精細解析你身上的一切,從骨骼到腦部,每個部位隻用兩頁、數百字和一幅圖,這是瞭解身體基本構造與係統最酷的方法。配上精確的插圖,輔以醫學先驅的傳記與年錶,加上許多名詞解釋,這本解說身體部位的書能在夜裏把專盜屍體的盜墓賊都引來。
名人推薦
清華大學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 李傢同 推薦
作者簡介
嘉布麗葉‧芬恩
是英格蘭德罕大學解剖學的講師。她研究解剖學、教育學和醫學專業素養,在醫學係教解剖學與臨床技能。她是解剖學學會的理事,也是英國解剖學教育聯邦國際計畫(FIPAE)的成員。
譯者簡介
路思南
颱灣大學心理係畢業,至東京大學實驗心理學所神經生理學進修,後轉赴法國,自巴黎第八大學電影係取得學位。迴颱後,參與過颱大數位典藏計畫的文獻翻譯,包括中翻英和日翻英。
6 導論
12 骨骼係統
14 名詞解釋
16 骨組織的種類
18 骨關節
20 韌帶、軟骨和肌腱
22 頭顱
24 脊柱和肋骨架
26 科學傢檔案:維薩留斯
28 骨盆
30 下肢
32 上肢
34 手和腳
36 肌肉係統
38 名詞解釋
40 肌肉組織的種類
42 運動
44 麵部肌肉
46 頸肌
48 上肢肌肉羣
50 下肢肌肉羣
52 科學傢檔案:達文西
54 腹肌和背肌
56 呼吸肌
58 心血管和呼吸係統
60 名詞解釋
62 循環係統
64 心髒
66 主要動脈和靜脈
68 微循環
70 門脈循環
72 脾髒
74 科學傢檔案:威廉‧哈維
76 肺髒
78 支氣管樹
80 消化係統
82 名詞解釋
84 胃
86 小腸
88 大腸
90 肝髒和膽囊
92 胰髒
94 科學傢檔案:歐士塔其
96 腎髒
98 膀胱
100 淋巴係統
102 感覺器官和發音器官
104 名詞解釋
106 皮節
108 皮膚、毛發和指甲
110 眼
112 鼻
114 科學傢檔案:蓋倫
116 耳
118 舌
120 咽、喉和聲帶
122 內分泌和神經係統
124 名詞解釋
126 內分泌係統
128 腦和腦乾
130 脊髓
132 科學傢檔案:亨利‧格雷
134 自主神經係統
136 腦神經
138 神經叢
140 生殖係統
142 名詞解釋
144 女性生殖係統
146 骨盆底肌肉
148 科學傢檔案:威廉‧杭特
150 男性生殖係統
152 會陰
附錄
156 參考資料
157 撰稿人簡介
158 索引
一直對醫學題材很感興趣,但礙於時間跟專業背景,總覺得解剖學這種學問離我太遙遠瞭。平常在電視上看到外科醫生手術,或是醫學劇裡麵的手術場景,雖然很震撼,但對裡麵的器官、血管、神經係統的運作,都隻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我總覺得,如果能稍微瞭解人體各個部位的功能,對自己的健康管理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能更清楚身體發齣的訊號,知道什麼情況下該去看醫生,什麼情況下可能隻是小毛病。這本書的書名很直接,我喜歡這種不囉嗦的風格。它強調「30秒搞懂」,雖然我知道這不太可能真的在30秒內學會所有東西,但這代錶它主打的是一種快速、精簡、直觀的學習方式。我最怕那種厚厚一本、密密麻麻都是文字的書,看瞭就讓人打退堂鼓。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比較圖文並茂,甚至是用一些比較創新的方式,例如動畫、互動式學習(雖然我知道書本無法做到,但希望它的敘述方式能有那樣的想像空間),來打破我對解剖學的刻闆印象,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
评分我是一位正準備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最近在思考職涯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對「健康」這件事多瞭一點關注。以前年輕不懂事,覺得身體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但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開始齣現一些小狀況,讓我意識到身體保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醫療環境日益進步的現在,瞭解自己的身體,纔能更好地與醫療人員溝通,做齣更適閤自己的醫療選擇。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很專業,好像是醫學院學生纔需要學的。但是,如果有一本書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惑一次解開,那真的太好瞭!「30秒搞懂」的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行銷手法,真正的重點在於它能用很有效率、很快速的方式,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人體的基本認知。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身體的各個器官是如何相互協調運作的,以及當齣現某些癥狀時,可能與哪些部位的生理功能有關。我對圖解式的學習方式特別有興趣,希望這本書能有豐富的插圖,讓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评分最近對「身心靈」的連結感到越來越好奇,也意識到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狀態是息息相關的。過去總覺得身體的運作是那麼複雜,解剖學更是遙不可及的學問。但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感受到身體發齣的各種訊號,也開始思考,如果能更瞭解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甚至能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某些情緒反應會伴隨著身體的不適。這本書的書名「30秒搞懂解剖學,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引起瞭我的注意。我喜歡「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它給我一種鼓勵,讓我覺得學習解剖學並非不可能。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學術化的語言,將複雜的人體構造和功能解釋清楚。我希望它能讓我對身體有一個宏觀的認識,瞭解各個係統是如何相互配閤的,並且能夠連結到一些日常的健康問題。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為什麼」的解釋,例如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勞,為什麼某些部位會疼痛,而這些疼痛又可能與哪些身體結構有關。
评分最近真的被一堆五花八門的健康、養生資訊給轟炸,有時候講得神乎其神,讓人搞不清楚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我本來對人體構造就沒什麼概念,每次看到醫生講到什麼「骨骼肌」、「淋巴係統」之類的,就覺得霧裡看花,好像在聽天書。這陣子覺得身體有點小毛病,想說是不是該稍微瞭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纔不會被網路上的偏方給騙瞭。剛好看到這本書,書名聽起來就超吸引人,想說「30秒搞懂」也太誇張瞭,但「人體構造沒你想的那麼難」這句話又打中我瞭,感覺它應該是比較親民、好懂的入門書。我一直覺得解剖學聽起來就超學術、超硬派,可能要很多時間纔能學會,但如果真的有辦法用很輕鬆、很快的方式理解,那真的太棒瞭!我特別好奇它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是圖片、圖解,還是用比較生活化的比喻?希望它能真的讓我對自己身體有基本認識,下次醫生再說什麼,我至少能聽懂個大概,不用再一副「黑人問號」的錶情。
评分身為一位媽媽,我一直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責任。每次孩子生病,聽到醫生講一堆專業術語,我總是隻能頻頻點頭,心裡卻是很著急,不知道孩子的身體到底齣瞭什麼狀況。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對人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多一些瞭解,或許就能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病情,也能更有效地與醫生溝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注意孩子的飲食起居,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本書的標題「30秒搞懂解剖學」聽起來真的很吸引人,雖然我知道實際學習需要時間,但它傳達的「快速、易懂」的概念,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一般人對解剖學的恐懼感,用一種更輕鬆、更有趣的方式,把我對人體構造的疑問一一解答。我希望它能像一本「身體使用說明書」,讓我更瞭解自己和傢人的身體,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知識,讓我在照顧孩子時,能更有底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