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則實務

刑法分則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刑法分則
  • 實務
  • 犯罪
  • 量刑
  • 案例
  • 法律
  • 司法
  • 刑訴
  • 法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係依循刑法分則之編章順序,就侵害國傢、社會及個人法益之犯罪,由內亂罪章至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共計三十七章,起自第一百條,終於第三百六十三條,除導讀及各章引述外,均以逐條論釋之體例,採條理析釋、實務判解及法律座談之架構,盡量將法學專傢個人獨特之見解與論述予以割捨,而以司法院曆年解釋、最高法院重要裁判及司法院刑事廳、法務部檢察司之法律實務見解,另為分析闡釋與事例解說。此外,採擷最高法院近年來具有代錶性判決之犯罪事實,以簡淺敘事之方式改編為參照事例,提供具體動態之印證效益。末瞭,對於相關實務上之適用,或有變更及疑義之處,編者亦就個人淺見略加說明,深刻冀望稍可供為讀者研究思索之參考引子。
刑法分則的深度實踐指南:罪刑法定與法律適用前沿 一、本書定位與目標讀者 本書並非《刑法分則實務》的簡單替代或重述,而是一部聚焦於中國刑法分則具體條文在司法實踐中復雜性、前沿性與爭議點的深度剖析手冊。我們旨在為一綫司法工作者、刑法學研究者以及有誌於精研刑法分則應用的法律專業人士,提供一個超越教科書基礎框架,直抵實務操作核心的知識平颱。 本書的構建邏輯基於“罪刑法定原則下的規範解釋與罪責刑衡量的動態過程”,而非僅僅對現有條文的機械羅列。我們深知,刑法分則的生命力在於其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的具體化和適用,因此,本書重點關注的不是“刑法分則有哪些罪名”,而是“這些罪名在何種具體情境下,如何界定犯罪構成要件,以及如何平衡刑法的謙抑性與社會安全需求”。 二、核心內容體係(不含《刑法分則實務》既有內容之贅述) 本書將重點剖析刑法分則中,因社會經濟結構變化、技術發展以及司法解釋滯後而産生的新型、疑難和交叉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 財産犯罪與經濟犯罪的邊界重構 1. 深度解析新型金融犯罪的認定難點: 本書將詳細梳理近年來新增的或在實踐中爭議巨大的金融犯罪類型,如非法集資、洗錢、利用信息網絡進行的金融詐騙等。重點不在於介紹《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或第二百二十四條的文字錶述,而在於剖析: “非法性”的判斷標準: 在金融創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如何科學界定“非法經營”的邊界,避免將正常的商業活動納入刑法規製。 集團犯罪的歸責邏輯: 在復雜的公司架構和多層嵌套的交易鏈中,如何準確認定組織者、實際控製人與普通參與者的犯罪主觀惡性和行為關聯性。 量刑情節的量化研究: 針對“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等模糊量刑情節,結閤最高人民法院近五年的典型案例,提供可操作的量化參考模型。 2. 職務侵占罪與非國傢工作人員受賄罪的區分: 不再重復基礎理論,而是聚焦於兩者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和“財産性利益”認定上的司法分野。尤其關注國有控股企業、混閤所有製企業中管理人員身份的認定,以及“利用影響力”所構成的受賄行為的界限。 (二) 職務犯罪與反腐敗鬥爭的深化適用 1. 受賄罪的“乾預”邊界與“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實質要件: 本書將引入比較刑法學視野,探討我國受賄罪中“謀取利益”的廣義解釋對司法實踐的衝擊。重點分析“意思請托”與“行為實施”的時間關係,以及“權錢交易”的對價關係在司法裁判中的具體體現。 2. 濫用職權罪與玩忽職守罪的區分與適用限製: 聚焦於對“國傢利益遭受重大損失”這一結果要件的司法審查標準。探討在政策失誤或決策失當與犯罪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認定,強調司法權對行政決策權的謙抑性原則,避免“入罪罪化”的傾嚮。 (三)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科技化應對 1. 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險性”評估: 在無人機、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本書探討傳統“放火”、“爆炸”等行為方式在新的技術載體下的延伸。如何評估新的技術手段(如網絡攻擊破壞關鍵基礎設施)所産生的與爆炸、投毒等同等的高度現實危險性。 2. 交通運輸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競閤分析: 深入分析在醉駕、毒駕等情節下,行為人主觀惡性升級的關鍵轉摺點。本書將基於大量的交通案件判例,構建一套判斷主觀惡性從“過失緻人死亡”嚮“間接故意”轉變的決策樹模型。 (四)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的司法保護前沿 1. 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刑法適用: 針對《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本書將重點剖析“獲取”、“齣售”、“非法提供”等行為的認定標準,尤其關注數據采集、雲計算服務商、互聯網平颱在信息流轉中的法律責任邊界。本書不提供一般性的法律條文解讀,而是細化到不同類型數據(如生物識彆數據、行蹤軌跡數據)的刑法保護層級。 2. 暴力犯罪的“精神障礙”抗辯與限製: 在涉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中,如何嚴格限製精神障礙抗辯的適用範圍,確保“行為辨認能力”與“控製能力”的判斷符閤科學精神病學鑒定標準,避免對受害人權益的損害。 三、方法論與特色:從條文到判例的“逆嚮工程” 本書摒棄傳統分則的“章節式”講解,采用“問題導嚮”的結構。每一章節都以一個或一組在司法實踐中反復齣現的難題為切入點,通過對最新司法解釋、最高法院指導案例、重要裁判觀點的“逆嚮工程”分析,反推刑法分則條文在當代社會結構中的應有解釋範圍和限製。 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如何運用刑法分則解決復雜案件”的工具箱,而不是“刑法分則有什麼規定”的檢索目錄。 我們緻力於呈現刑法分則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如何保持其穩定性和適切性的動態平衡藝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培仁


  現職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長

  經曆
  考試院國傢考試法務類高等檢定考試及格
  警察分局查勤巡官、裁決巡官、派齣所所長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員、偵查科組長
  中央警察大學、颱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颱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刑事法學教官
  颱灣警察專科學校科主任、法規、課程等委員
  考試院國傢考試機要工作及閱捲委員
  海岸巡防機關人員司法警察專長訓練班講座
  國傢文官培訓所委辦警佐人員晉升警正班講座
  警政署警光雜誌社總編輯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組委員
  內政部警監教官資格審查通過

  學曆
  中央警察大學正科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乾部班結業
  警政署犯罪偵查與現場重建研習班結業
  美國司法部緝毒局金融犯罪偵查研習班結業
  警政署法規講習班結業
  國防部外語學校結業
  政治大學法律班結業
  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畢業

圖書目錄

導讀╱p001-004
 第 一 章  內亂罪╱p005-008
 第 二 章  外患罪╱p009-018
 第 三 章  妨害國交罪╱p019-020
 第 四 章  瀆職罪╱p021-057
 第 五 章  妨害公務罪╱p058-070
 第 六 章  妨害投票罪╱p071-084
 第 七 章  妨害秩序罪╱p085-095
 第 八 章  脫逃罪╱p096-102
 第 九 章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p103-109
 第 十 章  僞證及誣告罪╱p110-123
 第 十一 章  公共危險罪╱p124-173
 第 十二 章  僞造貨幣罪╱p174-181
 第 十三 章  僞造有價證券罪╱p182-191
 第 十四 章  僞造度量衡罪╱p192-193
 第 十五 章  僞造文書印文罪╱p194-227
 第 十六 章  妨害性自主罪╱p228-257
 第十六章之一 妨害風化罪╱p258-270
 第 十七 章  妨害婚姻及傢庭罪╱p271-281
 第 十八 章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p282-286
 第 十九 章  妨害農工商罪╱p287-289
 第 二十 章  鴉片罪╱p290-303
 第二十一章  賭博罪╱p304-309
 第二十二章  殺人罪╱p310-327
 第二十三章  傷害罪╱p328-342
 第二十四章  墮胎罪╱p343-349
 第二十五章  遺棄罪╱p350-357
 第二十六章  妨害自由罪╱p358-375
 第二十七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罪╱p376-385
 第二十八章  妨害秘密罪╱p386-397
 第二十九章  竊盜罪╱p398-413
 第 三十 章  搶奪強盜及海盜罪╱p414-437
 第三十一章  侵占罪╱p438-448
 第三十二章  詐欺背信及重利罪╱p449-465
 第三十三章  恐嚇及擄人勒贖罪╱p466-475
 第三十四章  贓物罪╱p476-479
 第三十五章  毀棄損壞罪╱p480-489
 第三十六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p490-495

圖書序言

緣起代序

  本書《刑法分則實務》全文將近 50 萬字,是我 35 年來從事司法警察業務及講授刑事法學課程所匯聚而成的實務教科書,主要之效能係提供第一綫的司法警察在偵辦刑案時,能夠迅速查閱相關判解意旨,同時也能在教學授課之際,有豐盛足夠的案例進行講解討論及應試之需用。

  民國 68 年分發基隆市警察局第五分局刑事組,擔任違警裁決巡官兼任副組長,成為犯罪偵查第一綫的司法警察官,繼而轉進信義派齣所主管,肩負轄內治安維護之偵防作為。

  民國 73 年自警政研究所畢業後,有幸調任刑事警察局司法科、偵查科服務,並獲聘於警察大學與警察專校兼課,持續講授相關法律課程,82 年奉派警察學校專職教學。

  轉瞬之間,星移鬥轉白駒過隙,日月梭行時光飛逝,二十年匆匆興隆夢,整日全月的寄情於教學備課,長期間以校為傢的慘澹寒窗,將多年來匯集的法學資料編寫成冊,成為實務上犯罪偵查的輔助書籍,課業上進修考試的參考教材。

  民國 101 年在偶發的機緣牽引下,再度重返刑事警察局司法科工作,二年間的深度實務浸潤,屢屢為刑法修正案而會商於法務部、行政院及立法院等研討會議,更從與會學者專傢之爭點論述與觀念解疑之中獲益良多。

  本實務教材之編寫緣起,導源於民國 99 年 9 月起,警察教育之課程施作與警察特考之方式科目,均確定予以調整革新,朝嚮實務講授,模擬演練之情境教學與實地測驗,為使業經通過一般警察特考,取得任官資格之準司法警察人員於受訓期間,能深廣體用刑法實務之判解,供為日後執勤之參據。亦寄盼已經投入職場的基層佐警於勤餘進修應試時,仍有取得法學新知進而金榜題名之終南捷徑。再一次自我催眠,期許自己完成更為實務的法學知識輯錄,匯整為個人將近 30 年的教學封印。

  本書採傳統逐條釋義之架構,於「條理析釋」單元之末尾,將各種刑事特彆法與各罪相關或特彆之規定,幾近全數予以註記其內,供為實務援引法條之重要參酌。此外,廣泛蒐集最高法院之重要判決意旨,或將案內事實琢磨辯證,審慎爬梳而轉載改寫為事例,以利印證解析之功效,或提列為「實務判解」之單元,強化本書之實務功能。

  再者,審慎選輯司法院與法務部所屬機關研提之法律座談問題資料,期能經由具體個案之探討闡釋,增益學習者對《刑法分則》之瞭解,以收啓迪學習者之法學思維,並能貫穿整體刑法之架構。

  本書之研習者,若為參加國傢考試或入學甄試,當以最高法院之意旨及司法院之見解為首選;倘屬偵查犯罪之實務需要,則可採用法務部所轄檢察機關之觀點供為辦案之依據。

  切記,今日在人後肯默默耕耘者,他日纔能於颱前歡慶豐收。「不經一番寒徹雪,焉得梅花撲鼻香?」教官與大傢共勉之。

  末瞭,誠摯且由衷的敬祝各位:

  愉快學習 金榜題名
  平安順利 萬事如意

林培仁
2014.3.21. 甲午 春分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刑法分則實務》啊,說實話,我一開始抱瞭很大的期望。畢竟,颱灣的刑法實踐跟大陸還是有些差異,尤其是在一些細節的認定上。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這些差異,並結閤颱灣的案例來分析,讓我能更精準地理解颱灣刑法分則的運作邏輯。但讀下來,感覺它更像是一本大陸刑法分則的“翻譯版”,很多案例和討論都還是大陸的,對於颱灣本地的實務工作者來說,參考價值其實有限。例如,關於詐欺罪的構成要件,大陸和颱灣在“取財”的定義上就存在微妙的差彆,這本書卻沒有深入探討。還有,颱灣的刑法在量刑上更注重個案的特殊性,強調“罪責相符原則”,但這本書的量刑分析,感覺還是比較模式化的,缺乏對個案具體情況的考量。當然,這本書對於刑法分則的基本概念和體係的介紹還是比較全麵的,但如果想真正瞭解颱灣刑法分則的實務操作,可能還需要結閤其他颱灣本地的教材和案例來學習。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想瞭解大陸刑法分則的人來說,或許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對於颱灣的刑法從業者來說,實用性就比較欠缺瞭。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相對完整的刑法分則體係框架,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幫助建立起對刑法分則的基本認知。它將各種犯罪類型進行瞭清晰的分類,並對每種犯罪類型的構成要件、處罰規定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瞭介紹。然而,這種框架式的介紹,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它缺乏對具體案例的深入剖析,對於刑法實踐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往往隻是泛泛而談,無法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我個人認為,刑法學習的關鍵在於案例分析,隻有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纔能真正理解刑法的精神和適用。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不夠,案例數量較少,而且案例分析也比較淺顯。此外,這本書對於刑法理論的探討也比較缺乏,沒有深入探討刑法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價值取嚮。我覺得,一本好的刑法教材,應該能夠引導讀者思考刑法的本質,並培養讀者的法律思維能力。這本書在這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缺乏一種“活”的、動態的視角。刑法不是僵化的條文,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演變的。颱灣社會在這些年經曆瞭很多變化,新的犯罪類型層齣不窮,例如網絡詐騙、新型毒品犯罪等等。我希望一本好的刑法分則實務教材,能夠及時反映這些新的犯罪現象,並探討相應的法律適用問題。但這本書的內容,感覺還是停留在比較傳統的層麵,對於這些新興犯罪的討論,要麼沒有涉及,要麼隻是蜻蜓點水,缺乏深度。而且,這本書的案例分析,也比較缺乏批判性思維,往往隻是簡單地羅列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深入分析案件背後的社會原因和法律邏輯。例如,在討論毒品犯罪時,這本書隻是強調毒品的危害性,卻沒有探討毒品問題的根源,以及如何通過更有效的手段來預防和控製毒品犯罪。我覺得,一本好的刑法教材,應該能夠引導讀者思考,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它應該鼓勵讀者對現有的法律製度進行反思,並提齣改進的建議。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說實話,讓我有點吃力。颱灣的法律術語和大陸的法律術語,在一些細節上存在差異,這本書在翻譯的過程中,並沒有很好地進行本土化處理,導緻很多術語讀起來很拗口,很難理解。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書麵化,缺乏通俗易懂的錶達方式,對於那些沒有法律基礎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會比較睏難。我記得以前讀過一本颱灣本地的刑法教材,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案例分析也很有趣味性,讓我對刑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但這本書,讀起來就感覺很枯燥,很難提起閱讀的興趣。另外,這本書的案例選擇,也比較缺乏代錶性,很多案例都是比較老的案例,對於當前的刑法實踐,參考價值不大。我覺得,一本好的刑法教材,應該選擇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案例,並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到實務操作的技巧和經驗。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共同正犯”的討論。颱灣的共同正犯理論,跟大陸的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共同行為”的認定上,颱灣的司法實踐更加強調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和協調性。這本書對於這些差異,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並結閤颱灣的案例來進行分析,讓我對颱灣的共同正犯理論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不過,即使如此,我覺得這本書的討論仍然不夠深入。例如,在討論“教唆犯”的責任時,這本書隻是簡單地介紹瞭教唆犯的構成要件,卻沒有探討教唆犯的責任認定,以及如何區分教唆犯和共同正犯。我覺得,這些問題是刑法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如果能夠得到更詳細的解答,對於刑法從業者來說,將會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在某些方麵還是有亮點的,但整體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