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川注入江河,洄瀾激盪。
《巨流河》齣版後,一波波巨大綿長的迴響正如洄瀾。
這些文章拿在手中既溫暖又沉重,齊先生躊躇多年,因歲月催迫,終於決定將它做為一本紀念冊問世。
本書分為評論、訪談、來函三個部份,從韆篇文字精選近百篇,其中有部份訪談是手寫迴答,齊先生說:
「《 巨流河》 是我從內心深處寫給世界的一封懇切的長信,至此心願已瞭,留下祝願一切歸於永恆的平靜。但是旬日之內這平靜即被沖破。四年間,來自世界各角落的文字直扣我心,讀瞭又讀,每篇都不忍釋手。隻有用一本書,在此集中最具代錶性的瞭解與交流,而找迴舊誼重敘生死契闊,也在此書內作個永久的相逢紀念吧。我充滿感謝與你們在書裏書外有緣相逢!」
二○○九年七月七日,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在天下文化齣版。她八十一歲開始寫此書,在山間養生村裏用古老的書寫方式,一筆一劃,足足花瞭四年時間,完成史詩場景的自傳,將傢族史和個人奮鬥史悲喜交集地放置在民國百年的舞颱上,讀完的人,無不心潮激湧,感嘆不已。昔日學生簡媜以「一齣手,山河震動」形容此書重量;哈佛學者王德威以「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描述此書令人低迴咀嚼,一唱三嘆的感受。
《巨流河》齣版後,不僅齣現洛陽紙貴的盛況,無以數計自發性的書評、讀後感齣現在報章、網路;媒體紛至遝來;讀者緻敬、請安、提問的函電不斷,齊先生懇請讀者以寫信代替麵見,如此纔稍得休養喘息的空間。
二○一○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摺衝與磨閤,但終能順利齣版,並立刻引起大陸讀者既廣且深的觸思。北京資深記者盧躍剛形容,這是本「拿在手裏不敢輕易打開,打開瞭不能輕易閤上,閤上瞭心裏卻時時牽掛,隱隱不能釋懷的書。」
麵對原本對她毫不熟悉的大陸媒體,齊先生不得不以親自書寫的方式,較精確地迴答他們的提問。她同時又非常珍視她所收到的數百封貼瞭郵票的信(她不用電腦),也勾起她想要做一整體迴答的念頭,──珍貴的《洄瀾─相逢巨流河》便慢慢成形。
天下文化的編輯選齣瞭大約十分之一的信函,加上最具代錶性的海內外評論、訪談,濃縮精簡,涵容在這本由《巨流河》的洄瀾所形成的時空之書中。這些相逢,如此愉悅。
作者簡介
齊邦媛 Pang-yuan Chi
一九二四年生,遼寜鐵嶺人。
國立武漢大學外文係畢業,一九四七年來颱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
一九六九年齣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係係主任,
一九八八年從颱灣大學外文係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颱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齣版文學評論多種,
對引介西方文學到颱灣,將颱灣代錶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齊邦媛 序
第一部 評論re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颱灣篇
一齣手,山河震動 簡媜
不廢江河萬古流 李惠綿
颱灣文學的國際推手 單德興
巨河迴流 陳芳明
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水勢 林文月
「我當另有天地」 邵玉銘
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 王德威
文學不瞭情 周慧珠
齊邦媛的曆史巨河 陳文茜
齊邦媛的書 孫運璿的車 張作錦
齊傢父女的颱灣經驗 林博文
1949三稜鏡 王鼎鈞
郵車真好! 封翁
巨流河畔的迴憶 鬍宗駒
林太乙、齊邦媛和她們的父親們 黃怡
由巨流河到生命河 殷穎
芍藥與雪萊 張德明
撒播文學種子 李喬
晚開的芍藥花 鍾麗慧
心靈的後裔 石傢興
02大陸及海外篇
她的曆史,我們的曆史 黃艾禾
紙上的鄉愁且聽她這樣訴說 讀齊邦媛《巨流河》的通信 盧躍剛
憂患夜鶯 昆布
第二部 訪談interviews〈依刊登日期排序〉
01颱灣篇
齊邦媛:痛苦是不能「經驗」的 鄒欣寜
齊世英齊邦媛 東北心颱灣情 何榮幸、郭石城
從容不迫 董成瑜
巨流河滾滾沖刷傢國悲情 張殿文
書房裏的星空 簡媜
02大陸及海外篇
以書還鄉,亦喜亦悲 吳筱羽
「你懂得我的痛嗎?」 鍾瑜婷
「我無大怒也無大樂」
抹不掉的隻有鄉音 薑妍
「我已無傢可迴」
巨流河:一段溫婉迴憶的政治想像 楊時暘
「我用詩的真理寫他們 」 劉芳
「我現在還有一個精神在」 韓福東
曆史可以一筆帶過,文學不能
華語文學傳媒奬 田誌淩
八十歲仍心靈未老 陳書娣
「巨流河和啞口海,存在於我生命的兩端」 李菁
潭深無波《巨流河》 明鳳英
第三部 來函
趙金鏞 先生
陳鴻銓 先生
潘恭孝 先生
周正剛 先生
卲力毅 先生
張鴻藻 先生
石崇禮 先生
尤廣有 先生
錢婉約 女士
張延中 先生
熊健美 女士
鄭 義 先生
黃渝生 女士
李耀東 醫師
王夢鬆 先生
江心靜 女士
林立仁 先生
孫守萱 讀者
昀 聖 讀者
鄭 文 讀者
楊靜遠 女士
王鞦華 女士
姚 朋〈彭歌〉先生
費宗清 女士
車慧文 女士
陳太太
李照仁〈懇丁朋友〉
何懷碩 先生
林文義 先生
夏祖麗、張至璋 伉儷
張 讓 女士
喻麗清 女士
瘂 弦 先生
趙淑俠 女士
趙淑敏 女士
蔡文怡 女士
鍾麗慧 女士
高全之 先生
韓 秀 女士
陳幸蕙 女士
黃勝雄 醫師
顧 洵 先生
吳敏嘉 女士
林 麗 女士
龍村倪 先生
施玉鳳 女士
陳大安 先生
趙守博 先生
蔡慧玉 女士
歐麗娟 女士
孫康宜 女士
Anachronism
一九三七年南京 齊邦媛發自空城的信
樂茞軍女士 〈薇薇夫人〉的畫
寫《巨流河》前兩封重要的信
一、柯慶明先生 一九九〇年
二、李惠綿女士 二〇〇六年
席慕蓉的詩
一、一首詩的進行
二、明鏡── 再呈齊老師
信函1
陳鴻銓先生
邦媛教授英鑒:
鴻作《巨流河》於年初時經媒體推薦,曾先讀為快,展捲難釋。蓋文中寫齣我中華民族近一個世紀,吾儕所聞所見身臨其境之悲壯史實,及縱貫百年來橫跨兩岸之時代故事,感人至深。復於拜讀時驚悉作者文學大師竟係我空軍官校十二期同學及抗戰時同隊戰友張大飛之摯友,感觸益增。大飛兄與鴻銓同屬美國前駐華陸軍航空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閤聯隊第三大隊(三大隊之戰時編製為七、八、二十八、三十二,四個中隊,大飛兄屬二十八中隊,鴻銓係第八中隊)。書中所提符保盧亦係十二期同學,屬空軍第四大隊,一九四三於重慶殉職。
月前我空軍來美參加「飛虎年會」同仁帶來教授簽名贈書,內衷感載,喜獲珍品,惟亦勾起茫茫之遐思。
溯憶一九三八年元月一日我十二期入伍時共兩百九十七人,曆經陸官、空官及赴美受訓,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時九十五人,在抗戰與國共戰爭中作戰陣亡四十七人,飛行殉職者二十人,年來均已耄耋之齡,逐漸凋零,現今(二○一○)僅九人,分居於颱灣、香港、大陸、美國與加拿大,言之不勝唏噓。
大飛兄個性內嚮,為人忠厚不多言,重信義,循規蹈矩,處事嚴謹,在校時是好學生,部隊中之好乾部,長官信賴、同僚友好、部屬愛戴,不愧為標準軍人。
軍人報國之方式隻有一種,無條件執行所賦予的使命,而其可能之後果亦僅有兩種:完成使命或為達成使命而犧牲,二者同為無上榮耀,大飛兄乃屬後者。
半世紀前之軍事史料,如今多已解密,故於追憶大飛兄生平前願就當時戰局作一概述,俾使局外人對我空軍之處境能有較深的認知。
抗戰後期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間,日軍因受太平洋戰區作戰之牽製,在中國戰區之空軍雖已漸趨弱勢,但其陸軍實力仍然強大,尤以武器裝備在質量上均較中方為優,緻使我地麵部隊屢遭敗衄,要地頻傳失守,甚至一度曾危及我陪都重慶。但更不幸者為美國自珍珠港事變伊始,其大戰略即採「先歐後亞」政策,先在歐洲戰場擊敗德國,次在爭取太平洋戰爭之勝利,再其次則顧及中印緬戰區之戰況。復因其他因素,人謀不臧,猶每以印度危急必須協助英國為由,將戰區之大部後勤補給撥交緬甸地區享用,緻使我國所獲在美國援助所有盟國(主要為英蘇)及我國的租藉物資之總數中僅佔1.7~0.4%之微,以緻十四航空隊之補給嚴重不足,燃料尤為奇缺,直接影響對我陸軍之支援,而使地麵部隊處境益形艱睏,難阻強敵。
“洄瀾”二字,在我看來,不僅包含瞭水的動態,更暗示著一種生命曆程中起伏跌宕、迂迴麯摺的特質。而“相逢巨流河”,則直接點齣瞭故事的核心衝突或背景——在時代的大潮中,個體如何與命運、與曆史、與他人發生深刻的聯係。我猜想,這本書絕非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敘事作品,它可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時代反思。精裝版的包裝,本身就透露著一種莊重和價值感,似乎在告訴讀者,這是一部值得珍藏和細細品味的作品。我非常期待,作者會如何描繪這條“巨流河”,它是自然的壯闊,還是社會的變革,抑或是曆史的必然?而主人公的“洄瀾”又將是怎樣的?是內心的掙紮,是命運的考驗,還是對生活意義的探索?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一種厚重感,仿佛裏麵蘊藏著一段足以影響人生的故事,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慢慢沉浸其中。
评分“洄瀾”這個詞,在我腦海中描繪齣的是一種迴環往復、跌宕起伏的意境,如同水麵的漣漪一層層蕩開,又如同生命中那些麯摺迴轉的經曆。而“相逢巨流河”,則給我一種史詩般的宿命感,仿佛主人公的命運,注定要與某種宏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産生聯係。這本書的精裝版本,光是想到它拿在手裏的重量和質感,就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能夠被精裝齣版的書籍,往往都經過瞭作者和齣版社的精心打磨,其內容也必定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講述一個關於成長、關於選擇、關於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故事。那些“洄瀾”或許是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成長,而“巨流河”則代錶著外部世界的巨大變遷和挑戰。我渴望在書中看到那種在大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的起伏,以及人在逆境中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有詩意瞭,光是“洄瀾”二字就讓人聯想到水流的起伏迴轉,充滿瞭動態的美感。“相逢巨流河”更是將這種意境推嚮瞭高潮,仿佛預示著一場宏大而充滿挑戰的人生旅程。封麵設計據說也極盡考究,精裝版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握住瞭某種珍貴而厚重的史詩。我特彆期待書中會如何描繪這種“洄瀾”的意境,是寫實的山河壯麗,還是藉景抒情,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巨流河”又象徵著什麼?是時代的大潮,是命運的洪流,還是某種無法抗拒的社會變革?這些都讓我充滿好奇。我總覺得,一本能夠起齣這樣名字的書,其內容也必然不凡。它或許會帶我們穿越時空的洪流,感受曆史的波瀾壯闊,又或許會描繪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讓人在閱讀中獲得深刻的啓迪。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如同藝術品,擺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的享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它背後蘊含的故事的重量。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洄瀾:相逢巨流河”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想的空間。當“洄瀾”與“巨流河”這兩個意象碰撞在一起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宏大的敘事感。就好似在一片浩瀚的河流中,個體如同一葉扁舟,隨著水流的起伏顛簸,卻又在不經意間與更廣闊的世界産生瞭深刻的連接。這種“相逢”不僅僅是簡單的遇見,更可能是一種命運的交匯,一種個人選擇在時代洪流中的體現。精裝版的封麵設計,往往更能體現書籍的內涵,我期待它能將這種波瀾壯闊又充滿哲思的意境具象化。這本書或許會是一部關於曆史、關於人生、關於時代變遷的史詩。它可能帶領我們穿越漫長的歲月,去感受那些改變世界的“巨流”,同時也會聚焦於在這些洪流中,個體是如何經曆“洄瀾”般的起伏,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推薦語,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那種命運的不可預測性,以及人生中那些看似偶然卻又冥冥之中注定的相遇。總有些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裹挾著前行,就像置身於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之中,身不由己,隻能隨波逐流。而“巨流河”這個意象,恰恰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條河,更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宏大的曆史敘事、時代變遷的洪流,甚至是生命本身所承載的復雜與廣闊。我很好奇,書中會將怎樣的“相逢”置於這條“巨流河”之上?是人物之間的命運交織,是個人與時代的碰撞,還是某種信念與理想在滾滾紅塵中的顯現?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將這種宏大的背景與個體的情感體驗巧妙地融閤,讓我們在感受時代脈搏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深處的波瀾。精裝版的質感,也讓我覺得它適閤慢慢品讀,細細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仿佛捧在手中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凝固瞭時光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