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變》齣版四十周年紀念,華語文學界王文興研究總整理
全方位探究王文興的百科全書,貼近大師心靈與作品的必讀之作
王文興,錘鍊文字的小說傢,一生以閱讀、寫作為職誌。他善寫人物的心靈思維,視文學為文字藝術,為國傢文藝奬得主,其作品思想深刻,語言精緻而獨特,故而享譽國際。所撰作品《傢變》、《背海的人》已經成為颱灣文學史的經典作品,他的名字已足以標示這個時代。
王文興以慢寫聞名,更提倡慢讀。「慢讀王文興」是由颱大齣版中心策劃,黃恕寜、康來新與洪珊慧聯閤編輯的叢書,集結瞭自1960年代以來,中外學界就王文興作品主題、情節結構、人物設計、語言特性、影響研究、寫作發展及其生平事蹟等議題的評論文字,以及王文興新世紀以來的書寫與言論,以及豐富的研究書目與迴顧照片,是研讀王文興其人其書的必讀之作,可謂王文興研究的「百科全書」。
套書附贈《小說背後的人――王文興影像錄》,內含王文興主講《傢變例講》DVD以及「慢讀王文興精選明信片輯」一套七張。
名人推薦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硃亞君(寶瓶文化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維菁(作傢)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洪淑苓(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作傢、中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郭強生(作傢、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係教授)
梅傢玲(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暨颱灣文學研究所閤聘教授)
張小虹(颱灣大學外國語文學係特聘教授)
楊 照(作傢)
楊佳嫻(作傢、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助理教授)
廖鹹浩(颱灣大學外國語文學係教授)
隱 地(作傢、爾雅齣版社發行人)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係教授)
聯閤推薦
編者簡介
黃恕寜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學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比較文學係碩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學係博士。曾任亞伯達大學講師,現任加拿大卡加利大學語言學、語言及文化係教授。研究興趣包括當代颱灣小說、女性小說、海外華文小說、敘事學、修辭學、文字學、華文教學、多媒體語言教學等。近年來專注於研究王文興的文學語言。閤著與閤編作品包括Fayin:Mandarin Pronunciation(2002)、Shizi: Chinese Characters(2003)、Dragonflies: Fiction by Chinese Wom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2003)、Endless War: Fiction and Essays by Wang Wen-hsing(2011)。
康來新
國立颱灣大學中文係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中央大學中文係專任教授,主持「紅學研究室」。就讀颱大中文係時,選修王文興的「現代文學」,親身經驗他慢讀法的經典教學,促使課堂後續的專書――《紅樓夢研究集》(1972)問世。另主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1990)。除上述二書外,曾先後在中央大學主辦王學活動三種,亦即「《傢變》六講」、「《背海的人》六講」,以及「演繹現代主義:王文興國際研討會」。
洪珊慧
主編
清華大學中文係學士、碩士,中央大學中文係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文係專案助理教授,現為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專注於王文興與同世代現代主義作傢及作品、飲食文學等研究,曾參與王文興教授2009至2011年兩部紀錄片《小說聖徒》、《尋找背海的人》之影片資料研究與企畫工作,並擔任2011年王文興教授榮獲世界華文文學奬之文學成就評述講者。曾獲中央大學書評奬、國科會乙種研究奬、行政院文建會現代文學研究奬助、國科會韆裏馬計畫奬助、國科會博士論文奬等榮譽。
各冊書名與編者
慢讀王文興1
嘲諷與逆變──《傢變》專論
黃恕寜、康來新主編
慢讀王文興2
喧囂與憤怒──《背海的人》專論
康來新、黃恕寜主編
慢讀王文興3
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上)
黃恕寜、康來新主編
慢讀王文興4
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下)
黃恕寜、康來新主編
慢讀王文興5
偶開天眼覷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
黃恕寜主編
慢讀王文興6
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
康來新主編
慢讀王文興7
西北東南──王文興研究資料匯編
洪珊慧主編
叢書序
《慢讀王文興》
柯慶明(國立颱灣大學新百傢學堂執行長)
颱灣一九六○年代興起的「現代」文學運動,主要集中在「現代詩」與「現代小說」的創革上:「現代詩」主要是現代、藍星、創世記等詩社的相互激盪而波瀾壯闊;「現代小說」則匯聚在《現代文學》雜誌的倡導,它一方麵譯介西方現代文學(主要還是小說傢)的大師與作品;一方麵刊載具現代主義意味的小說創作。它在一九六○年三月的創刊辭上強調:
我們感於舊有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不足以錶現我們作為現代人的藝術情感。所以,我們決定試驗,摸索和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我們尊重傳統,但我們不必模仿傳統或激烈的廢除傳統。不過為瞭需要,我們可能做一些「破壞的建設工作」(Constructive Destruction)。
但是執筆寫這段文字的人,本身並不創作;創作小說的幾位新銳中,雖然人人皆具「新批評」對文學形式的美感關注,作品亦一方麵勇於麵對人性的某些禁抑的側麵;但在心理呈現的同時,亦往往更具抒情意味。在文體風格上,白先勇仍然深受章迴小說的影響,一貫的流暢而清麗;陳若曦的匠心仍在情節的微言隱旨,文字明朗節製,後來更是宣稱自己是「寫實主義」作傢。真正「決定實驗,摸索和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的隻有王文興。因而遂使王文興成為代錶「現代主義」的異數。
王文興對於這一點顯然是早有自覺的,他在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的《現代小說選‧序》對「現代小說」作瞭三點歸納:一、用中文寫,文筆不遜於他類小說;二、寫的是中國人,取的是中國背景,採的是中國故事。三、他們畢竟有些「非國粹」的地方:
所謂的不同並非缺乏「國粹」,而是多瞭一樣「現代」這箇東西,是「現代」使你不安,使你不悅,它和你的農業社會脫瞭節,它的坦白無隱使你不願正視,它吵得你無法繼續你那充滿綺夢的睡眠。
前兩點強調題材與書寫的「中國性」;第三點亦強調並非缺乏「國粹」,因而既非「全盤西化」;亦非「橫的移植」。但在「國粹」的繼承之外,仍有些「非國粹」的地方;終究「現代」,而不論是文明社會的「現代性」或是文藝上的「現代主義」,已然在農業社會之中國以外的區域發生;我們無法繼續生活在傳統社會或傳統文學的「綺夢」之中。
換句話說:當我們快速的奔馳於高速公路上時,我們勢必無法再體驗享有「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的詩意情趣。因而即使並非採用「前衛」的錶現策略,「現代」總是使習於舊慣的人不安、不悅;而逼迫他們正視他們所逃避麵對的「真實」;「坦白無隱」正是與基本上是一種有意「美」化而諸多避忌隱諱之傳統文化,截然不同的倫理與美學立場。
王文興的這些話語,因為針對的是一部包括十一位作者,三十四篇作品的選本,自然不純是夫子自道。但他的挑激「你」的說法,卻或多或少反映瞭他個人對於小說寫作的態度:即是為瞭藝術錶現或再現當今世界的「真實」,不惜採取可被「你」們視為深具「破壞」(主要是針對美學成規與傳統意識型態)性質的文體形式與經驗內容。因而遂有《傢變》與《背海的人》;尤其是《傢變》初發錶時所引發的不安、不悅與爭議。
王文興其實從早期的短篇創作,即不斷在「小說」的藝術形式和內容上「試驗,摸索」,企圖有所「創新」,就以《十五篇小說》而論,在〈最快樂的事〉中,他以一陣的身體感覺,加上一個簡單的推理與反省,寫齣瞭生命隻令人厭倦,因而毫無意義的「寓言」,可能是颱灣最早也最深刻的「極短篇」。
他在篇幅不過五頁的〈母親〉,一方麵全篇皆以短句或短段空格的方式,形成類似詩歌分行,使詩句成為既語意自足又復上下係連的段落效果;在最前的部分,顯現為近於電影分鏡的,對外在的環境作瞭極具象徵性的呈示;接著轉入第二部分,母親的內在獨白,分隔獨立的句子,既反應瞭她思緒的散亂,又模擬瞭她的意識流轉;第三部分貓耳與吳小姐相會,則充分掌握瞭以分鏡呈示行動的懸疑延緩效果,更採取瞭類似鏡頭呈現的「機械觀點」,形成一種令人屏息的,在我們麵前客觀演齣的聚焦效果:由全知觀點而第一人稱觀點而機械觀點,轉摺自然,真的是很特齣的實驗。
〈草原底盛夏〉的敘事手法更是奇特,先是近於劇本說明舞颱場景的方式,仔細的描寫瞭「草原」,文筆近於柳宗元、歐陽修的山水遊記;但接著主戲上場,則先採取接近鳥瞰的方式,觀照軍隊齣操打靶種種經曆,因而除瞭「軍官」「士兵」等身分外,他們全體皆是「無名」的;但卻又立即轉嚮眾人在盛夏草原的種種感受,甚至個人內在的想像,然後又不斷轉嚮天空、雷雨……等盛夏草原情景的描寫,焦聚因而忽遠忽近,形成一種全然「陌異化」,既新鮮又強烈的經驗曆程,因而並不能簡單的隻以「全知觀點」來說明。「小說」由晨入暮,人來人去,又終於草原恆常的天地情狀,以及敘事者對它們的贊頌:山水遊記的抒情觀照,復又壓倒瞭其間人物衝突的敘事情節,以習常的文類而言,自亦是跨界的。
〈大地之歌〉,以在播放古典音樂的冰店中,一個學生在此寫信給母親,坦誠將生活費輸給室友;意外看到一對情侶彼此愛撫的全部過程,終於離去準備果腹。馬勒《大地之歌》的背景音樂,正詮釋瞭人們的得、失、奇、偶,「食、色,性也」的生命樣態:全篇要言不繁,卻在「言外」錶現瞭深意。這個短篇並未展示任何衝突的敘事,反而是以戲劇性的對比與發現中,反映瞭意味深長的生命洞察。這自然又是一種另類的「小說」。
《十五篇小說》篇篇皆有測試「小說」文體的新意。但最為重要的钜作,無疑是《龍天樓》。它正如作者解釋過的是一部「象徵」小說,但又力求寫實上的精準,它充分掌握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在體製與價值全麵崩潰時刻的人性掙紮,既詭譎怪誕又鞭闢入裏,雖然涵蓋的事實不廣,但我個人卻認為它是最深刻的中文「浩劫」小說;既能正麵麵對「絕望」的苦難,復又不失最終的「信心」。
《龍天樓》追溯瞭遷颱的苦難過程,主要是曆史的;《傢變》闡述瞭父子關係的變化,本質是倫理的,也是最基本的社會文化的象徵;《背海的人》見證瞭人類由生入死的「無益的激情」,反襯的卻是宗教的恩慈與救贖。雖然著重的麵嚮不同,三者皆是對於人生整體的透徹觀照。其精神意味與文體性質,皆類同於《離騷》,是寬廣博厚,足堪為正典的作品。
正因它們的發想奇特,內蘊豐富,因而可以用各種角度,各種理論加以探索詮解,所以相關的評論早已洋洋大觀;現在經黃恕寜、康來新、洪珊慧三位教授廣徵博採,精選為七冊,皆各彆作瞭導讀,並將王文興的慢讀主張納入其中,而以「慢讀王文興」為叢書名。她們有意將此「叢書」,交由颱大齣版中心,納入我所主編的「現代主義文學係列」印行,我自然歡欣悅喜,倍感光榮,謹略誌數語,以為引介。
這套王文興的限量版套書,我早就覬覦已久瞭。收到時,那種沉甸甸的紙質感和精美的裝幀,瞬間就擊中瞭我的內心。打開盒子,七本厚重的書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承載著無數的時光和思想。我最喜歡的是那些隨書附贈的DVD和明信片。DVD裏的王文興先生,目光深邃,語氣沉穩,談吐間自有大傢風範。我反復看瞭幾遍,感覺每一次都能從他的話語中汲取新的養分。那些明信片的設計也相當彆緻,有的印著王文興先生的親筆簽名,有的則選取瞭他作品中的經典場景。我打算將它們精心裝裱起來,擺在書桌前,時刻提醒自己,閱讀不隻是一種消遣,更是一種對生命深刻的探索。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紙張的觸感溫潤,字跡清晰,排版疏朗,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每一個細節都彰顯齣齣版方的用心與誠意,這絕對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寶物。
评分拿到這套王文興的限量版套書,我簡直欣喜若狂。拆開包裝的那一刻,仿佛開啓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藏。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厚實的封麵,精美的函套,都透著一股低調而奢華的質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本,撲麵而來的就是那種熟悉的、王文興式的語言風格。他的文字,總是有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能把人心中的波瀾緩緩撫平,然後又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被很多人忽略的瞬間,在他的筆下卻能煥發齣驚人的光彩。隨書附贈的DVD,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王文興。他的聲音,他的神態,他的每一個細微的錶情,都充滿瞭智慧和魅力。那些明信片,也是極具藝術價值的收藏品,每一張都傳遞著一種獨特的情感和意境。這套書,對於任何一位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這套王文興的限量版套書,與其說是一套書,不如說是一段沉浸式的文學體驗。從書籍本身的質感,到內裏的文字,再到附贈的DVD和明信片,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驚喜。我尤其欣賞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王文興先生的作品,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瞭長時間的孕育和打磨。閱讀他的文字,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DVD中,他娓娓道來創作的曆程和心得,讓我對他的作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他對待語言的嚴謹,對待思想的深邃,都讓人肅然起敬。那些明信片,則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它們仿佛是王文興文學世界的窗口,讓我得以窺探其中的奧秘。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對藝術不懈追求的體現。
评分我一直對王文興先生的文字情有獨鍾,他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將最尋常的事物描繪得生動而深刻,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紙頁間躍動。這套限量版套書,簡直就是一次文學的盛宴。我尤其被書中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所打動。他筆下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經過瞭韆錘百煉,反復打磨,讀起來沒有絲毫的滯澀和冗餘,隻有那種流暢而渾厚的韻味。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在當下的快節奏齣版物中,顯得尤為可貴。隨書附贈的DVD,更是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這位文學巨匠的思想脈絡。他談論創作的艱辛,對漢字的敬畏,以及對人生的感悟,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那些明信片,則將他的文學世界具象化,讓我仿佛置身於他所描繪的場景之中。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是一次與智者對話的體驗,一次對文學精神的朝聖。
评分收到這套王文興的限量版套書,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來細細品味。從外包裝的精緻,到內裏書籍的觸感,再到那份附贈的DVD和明信片,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齣版方的用心。我一直都很欣賞王文興先生那種沉靜而深刻的文字風格,他的作品仿佛有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能讓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寜靜。這次的套書,我尤其喜歡DVD中他分享創作心路曆程的部分,聽著他醇厚的聲音,看著他專注的神情,讓我對他的作品有瞭更深的敬意。那些明信片的設計也非常有巧思,仿佛是他作品中的某個場景被定格在瞭紙上,充滿瞭詩意。這套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文學感受,它讓我更加熱愛閱讀,更加熱愛王文興先生的文學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