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與史傢精神相通,在中國,傳媒更與政治密不可分。資深傳媒人笑蜀的《曆史的先聲》,記載瞭中國曆史不可遺失的一頁──它是政治史的重要文獻,亦是傳媒史的珍貴資料。
《曆史的先聲》命途多舛。1999年齣版問世未久即遭封禁,作者在這十多年間也備嘗坎坷。修訂本書之時,該書中的若乾關鍵詞,如「憲政」、「言論自由」等,竟如上世紀四十年代般,又一次捲入「話語的戰爭」。
作者簡介
笑蜀
真實姓名陳敏,1962年生於四川儀隴,1984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曆史係。曾任《中國改革》雜誌執行主編,《南方週末》首席評論員。現為《炎黃春鞦》雜誌編委。著有《劉文彩真相》(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1999年)、《背上十字架的科學:蘇聯遺傳學劫難紀實》(廣東人民齣版社2003年)。主編《曆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汕頭大學齣版社1999年)。
序一 革命壓倒民主/李慎之…11
序二 憲政民主──現代政治閤法性的基石/何傢棟…32
序三 還要走很長的路/李普…41
序四 重讀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對話/鍾沛璋…49
第一輯 沒有民主,一切隻是粉飾
中國的缺點就是缺乏民主,應在所有領域貫徹民主/毛澤東…65
中國要求的隻是民主…66
不能因國民程度不高而拒絕民主應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67
「我們相信著、並且實行著民主」/H.福爾曼…68
沒有民主一切隻是粉飾…69
民主主義是生命的活力…71
民主第一…73
要真民主纔能解決問題/茅盾…74
我們要看貨色…76
是不是代用品呢?/友榖…76
不是空喊民主…78
民主與誠實/李勃…80
強大而民主/鬱敏…81
民主與國情…82
團結與民主…83
諸葛亮與阿鬥/魯山…85
民主的真義/項軼…87
抗戰與民主不可分離──祝第二屆聯閤國日…90
戰時必須實行民主…93
民主國傢的武器──民主(節選)…95
民主精神…101
民主原則/張申府…102
蔣夫人論民主精神…110
中國民主主義的旗幟…111
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廣播…115
建立憲政規模…116
民主的纔是閤法的…119
民主是發展生産的暖室…121
「人民真有發言權的國傢纔是真民國」/周恩來…123
科學、民主,繼續前進──魯迅先生逝世六週年紀念…126
中國需要「變」──摘某報社論…127
一切光榮歸於民主/李普…128
第二輯 爭民主是全國人民的事情
讓人民思想!民主最大的危機就在你的冷淡/普裏斯萊…135
爭民主是全國人民的事情…139
為民主拚命…141
工程師和民主/韋華…142
關心政治‧改良政治──一位工程師的話…143
第三輯 民主主義的利刃──美國的民主傳統
論英美的民主精神…146
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149
為瞭人類/史綱…150
祝美國國慶日──自由民主的偉大鬥爭節日…153
祝美國國慶…157
象徵民主自由的日子…160
祝賀美國國慶…162
紀念傑佛遜先生…164
真實的民主戰士/羅泊…166
民主主義的利刃──美國的民主傳統…169
每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兵都應當成為民主的活廣告/毛澤東…170
中美兩國是天然的盟友/毛澤東…172
我們並不害怕民主的美國影響,我們歡迎它/毛澤東…173
華萊士先生的偉論:中國人民早就有實行民主政治的準備…176
羅斯福的廣播演説:四大自由…179
東西不同論(二則)…180
延安印象記:共産黨對美國的友誼是真誠的/白修德…181
加強中美人民的閤作…183
美國人民的理想與民主精神/鍾潁…186
第四輯 讓思想衝破牢籠
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李大釗……192
駁「灌輸」理論…194
奴隸的語言/蘆蕻…196
讀書與自……197
論「天真無邪」/李普…198
沙漠化的願望/田傢英…201
文藝必須爭取民主,隻有民主纔能保障創作自由/楊晦…204
言論自由與民主…206
新聞自由──民主的基礎…206
報紙應革除專製主義者不許人民説話和造謠欺騙人民的歪風/陸定一…211
為筆的解放而鬥爭──「九一」記者節所感…214
言論自由:新聞事業的活力之源…216
記者風格:威武不屈、秉筆直書!…217
反對國民黨反動的新聞政策──為紀念第十屆九一記者節而作…221
把中國法西斯派的兇焰打下去…226
要為真理而鬥爭/小亞…227
民主主義的劍…228
齣版法應是民間齣版事業的自由保障書/何思敬…229
救救齣版業和讀書人…231
以齣版自由繁榮齣版業:解除精神匱乏的不二法門…232
論學術自由/莊沙音…235
奬勵自由研究…238
學術思想的自由問題/潘梓年…240
中國思想界現在的中心任務…245
第五輯 中國需要真正的普選
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實行民選嗎?/力民…252
論選舉權…254
競選…257
第六輯 民主一日不實現,中國學生運動一日不停止
學校要做民主的堡壘…260
斥「人格教育」/舒蕪…262
紀念「五四」,貫徹為民主自由的鬥爭…266
民主和自由新論/黃元真…268
爭取自由解放的中國學生──世界學生日獻辭…270
「民主一日不實現,中國學生運動一日不停止」…273
暌睽眾目豈容狡辯 屠殺學生罪責難逃…275
中國統治者的「進步」/茅盾…278
為死難學生呼龥…279
德國縱火案和昆明慘案…280
人民是騙不瞭的…281
反動派也該想一想:人民豈可輕侮…281
希特勒的法寶應該收起瞭…282
青年教育與思想問題(節錄)…283
美國的教育和民主…292
目前青年運動的主要任務是爭取民主…294
重視青年…295
第七輯 中國私人資本主義必須得到廣泛、自由發展的機會
隻有解放區纔能真正發展私人資本主義…298
戰爭結束後,私人資本必須得到廣泛、自由發展的機會/毛澤東…300
中國人民都不準備實行社會主義,談論立即實行社會主義
就是「反對革命」,試圖付之實行就是自取滅亡/毛澤東…301
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不可分…303
為中國經濟的民主而鬥爭…310
第八輯 天賦人權 不可侵犯
切實保障人民權利…314
保障人權…316
實現自由是「不切實際」嗎?/李新…317
有人民自由纔有國傢自由…319
自由不是專賣品…321
平民人身自由是政治民主的尺規…321
保障人民自由的開端…323
人民基本民主權利的保障──論張君勸先生的建議案…325
集會結社自由的實現…326
人民自由又遭損害,內政部頒限製遊行法──在「呈報」、「審查」 的一串規定下人民遊行已無自由可言…329
快釋放政治犯…330
法治與人權…331
第九輯 一黨獨裁,遍地是災!
毛澤東支持取消一黨獨裁…338
一黨獨裁,遍地是災!…340
結束一黨治國纔有民主可言…343
民主的正軌:毫無保留條件地還政於民…343
中國共産黨不是蘇聯那樣的共産黨,不會模仿蘇聯的社會和政治製度/毛澤東…346
共産黨員隻有與黨外人士民主閤作的義務,而無排斥一切壟斷一切的權利!毛澤東…348
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毛澤東…351
反對「以黨治國」的觀念/鄧小平…355
一黨專政反民主,共産黨絕不搞一黨專政/劉少奇…358
中國共産黨徹底實踐反對一黨專政的諾言/董必武…361
三三製的實質:政權共用…362
全民民主優於階級民主:以三三製為例…365
三三製:一黨專政的天敵…366
政權開放纔有利於黨的領導…368
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毛澤東…371
黨不能對政府下命令/董必武…372
政黨本身不是權力機關,不能淩駕於群眾和政府之上/徐特立…373
論延安學校中支部對群眾團體的關係…378
政府的權威,不是建築在群眾的畏懼上,而是建築在群眾的信任上/董必武…380
黨員犯法應加重治罪…381
第十輯 誰使中國不能安定?專製政府!
誰使中國不能安定?…384
閤法的罪惡/門納…386
民不畏死/黎望…390
人權和觀瞻…391
論無恥主義舒蕪…392
風氣‧秩序‧容忍…394
「黑名單」/紀懿…395
希特勒的「民意」…396
「守法精神不夠」論/磊落…397
奴纔見解/田傢英…399
今與昔/田傢英……401
第十一輯 世界民主大傢庭的傢法適用於中國
全世界民主大傢庭的傢法適用於中國…406
國際民主與國內民主不要分割…408
言論思想自由和國際文化交流…409
序一
革命壓倒民主
看完這本書,就像做瞭一場大夢一樣。
説它是夢,是因為夢到瞭過去。但是它又不太像夢,雖然長長的五六十年的時間給它濛上瞭一層惝恍迷離的薄霧輕紗,然而它畢竟太真實。收在這裏麵的上百篇文章,還有幾十幅圖片幾乎都是我自己一字一句看過、讀過、學習過,並且宣傳過的。這些文章講話與文件都發錶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六年,正好是我上 大學到參加工作的時代。我曾經據以領導過當時的抗日民主學生運動,這些文章就是我們當時的口號和綱領。抗戰勝利後我到瞭《新華曰報》。雖然我是新手,輪不上我寫這書裏麵收的文章,我現在也沒有能力辨認這裏的哪篇文章是誰寫的。但是我還分明能記憶起這些文章的作者們的音容笑貌來,他們大多已經過世 瞭:範劍涯、鍾穎、陳馳、鄒適今……且不説名氣要大得多的領導人潘梓年、章漢夫、張友漁、夏衍……。當然還有至今還活在中國人民記憶中的毛澤東和周恩來。
我自己就是當時的一個左派青年,而且是其中的積極分子,是學生運動活躍的組織者。我完全信奉毛澤東、共産黨提齣的一切口號、一切理論,雖然我在國民黨統治下並沒有經曆過甚麼大的危險,然而主觀上確也是捨生忘死地願意為其實現而奮鬥的。現在重讀這本書的時候,簡直不知道心頭是甚麼滋味。
是我騙瞭人嗎?從這本書上所寫的一切和我當時的言行來看,對比後來的曆史事實,我無法逃避騙人的責任。
但是誰又騙瞭我呢?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註:指本書1999年版的副標題)。這難道也是我乾過的事嗎?不錯,我是嚮我的同齡人或者行輩稍晚於我的人宣傳過「黃金世界的預約券」的,但是微末如我,難道敢説自己曾作瞭莊嚴的承諾嗎?這樣説不是自我膨脹得沒瞭邊瞭嗎?我倒是想懺悔,但是我配嗎?
有一個老朋友,是六十年前的留美學生、中共黨員。一九五七年的時候在駐外使館工作。使館本來是不劃右派的,不知怎麼他忽然在夏天迴國一行,結果當上瞭右派,受的罪比我大得多瞭。七十年代末與我重逢,我問他是不是感到委屈。他説,「我在美國把那麼多留學生都動員迴國瞭,他們紛紛被劃為右派,我自己要是逃脫瞭,怎麼對得起彆人呢?」
我隻能説,我的心情也同他差不多。我也在一九五七年被劃為右派,而且是極右分子。
八十年代,有人提齣一個著名的論點:抗戰壓倒啓濛。這是得到許多人贊同的,我也曾經以為此説近乎情理。戰爭總是要限製一點人民的自由,民主如英美,凡事關軍事機密的新聞,也要送審,何況民主意識十分薄弱,自由權利十分脆弱,而專製主義又根深柢固的中國。但是讀完這本書,卻發現事情未必如此簡單。收在本書中的文章從毛澤東的正式講話起,幾乎都強調:「隻有民主,抗戰纔能有力量」;「中國缺乏民主,隻有加上民主,中國纔能前進一步」;「沒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瞭民主,則抗他十年八年,我們也一定會勝利」。類似的言論充塞在這本書中。
其實,就整個抗戰時期(一九三七-一九四五)而言,毛澤東和共産黨主張民主的言論,本書失收的還有很多。最重要的如,毛澤東在一九三七年五月中國共産黨全國代錶會議上指齣:為瞭建立抗日統一戰綫,沒有國內民主不行。「所以爭取民主,是目前發展階段中革命任務的中心的一環。看不清民主任務的重要性,降低對於爭取民主的努力,我們將不能達到真正的堅實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建立。」他又説:「抗日民主互為條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證,抗日能給予民主運動發展以有利的條件。」(《毛澤東選集》第一捲第243-264頁)
憑這些,怎麼能得齣結論説,抗戰和民主是不相容的呢?
當然,這是共産黨方麵的要求,如果執掌著全國政權的國民黨相應不理,也還是沒有辦法。但是,國民黨好歹接受瞭共産黨方麵的意見而決定對日抗戰瞭。抗戰開始前夕,以武裝對抗國民黨十年而且自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共産黨就已經取得瞭閤法地位,從「匪黨」變成「友黨」瞭。八年抗戰,使中國曆史上第一次齣現瞭約略類似於兩黨並立的局麵,人民言論自由的空間有瞭相當的擴大(主要是在國民黨統治區)。這就是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開頭所説的「抗戰以來,全國人民有一種欣欣嚮榮的氣象,大傢以為有瞭齣路,愁眉鎖眼的姿態為之一掃。」(《毛澤東選集》第3捲第655頁)。不過這個比喻實在不大恰當,因為國共兩黨曆來都是擁兵自雄,裂土而治,共同抗日其實是很錶麵的,內裏都是極力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甚至吃掉對方,因此閤作幾度瀕於破裂,總算勉強拖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到一九四六年,舉行瞭中國曆史上代錶性最廣泛也最民主的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如何實現中國人民的百年大願──民主憲政時,連《和平建國綱領》都協議通過瞭,但是就是因為國共雙方在軍隊國傢化和各自實際控製區的劃分上相持不下使會議的結果歸於流産。會議在慶祝成功半年之後終歸破裂。雙方都是相信「槍桿子裏齣政權」的,中國的命運還是要靠武力來決定。
事實上,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曾有過六次民主啓濛運動,第一次是十九世紀末的戊戌(一八九八)維新。第二次是辛亥 (一九一一)革命,推翻瞭清朝,使傳承瞭兩韆多年的皇帝從此退齣中國的曆史舞颱,但是卻並不能阻止更精密嚴酷的專製主義捲土重來,而且變本加厲。第三次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這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樹起瞭「民主」和「科學」兩麵大旗,給中國的現代化指明瞭方嚮。第四次是一九二七年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打倒瞭軍閥,重新統一瞭中國,把五四精神最粗淺的觀念推廣到瞭全國各地。第五次是一九三七年的抗戰開始以後,後來因為軍事上失利,抗戰越來越艱難,國民黨與共産黨的矛盾也越來越大而使民主運動趨於消沉。直到一九四四年末日本失敗的徵象已露的時候,纔又齣現瞭第六次民主運動的高潮。抗戰勝利以後,百年國恥已經洗盡,租界已經收迴,不平等條約已經廢除,領事裁判權已經撤銷,中國已經以五大強國之一的身份不但成為聯閤國的發起國,而且成為手中握有否決權的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人們認為一八四O年以來中國最大的民族願望──實行憲政民主已經伸手可及瞭,因而熱烈參與討論起「民主建國綱領」來。這場運動一直到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解放軍完全消滅國民黨在中國大陸二十年的統治,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製定共同綱領纔算結束。
人們完全沒有料到,這次抗日戰爭勝利帶來的民主啓濛運動的結束也是十九世紀末以來中國民主啓濛運動的最後結束。十一年以後,還有一次為響應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號召而進行的一個多月的「大鳴大放」,然而那不過是以前曆次民主啓濛運動哀痛而淒厲的迴聲而已,凡是鳴放瞭一聲兩聲的右派分子的悲慘下場已 經是盡人皆知的瞭 。
整個二十世紀一百多年中國民主運動幾起幾落而迄無成就,不但説明瞭這個有兩韆多年專製主義傳統的東方大國民主力量之微弱,而且説明樹起瞭民主與科學兩麵大旗的五四運動實際上並沒有使二者在中國紮下根來。中國人從根本上説並不懂得甚麼叫民主,特彆是作為製度的民主。誰都説不明白民主的前提是甚 麼?必要條件是甚麼?所有上麵所説的曆次民主運動過後,就根本沒有人進行認真的啓濛教育。八十多年來民主之説盈中國,實際上不過是一句時髦的邀買人心的口號而已。
首先證明這一點的就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第一個把「德先生」與「賽先生」也就是把「民主」與「科學」請進中國來的陳獨秀就根本沒有搞懂甚麼是民主。雖然他先驅之功永不可沒,但是在五四運動的第二年〈一九二〇年)也就是他發起成立中國共産黨的前一年,就在《新青年》(8捲4號)上發錶文章《民主黨與共産黨》,反對起資産階級民主而鼓吹起無産階級民主來瞭。他説:
民主主義是甚麼?乃是資本傢階級在人前拿他來打倒封建製度底武器,在現在拿他來欺騙世人把持政權的詭計。從前政治革命時代,他打倒封建主義底功勞,我們自然不能否認,在封建主義未倒底國褢,就是現在我們也不絕對的反對他。但若是妄想民主政治纔閤乎全民意,纔真是平等自由,那便大錯而特錯。資本和勞動階級未消滅以前他兩階級底感情,利害全然不同,從哪褢去找全民意? 除非把全國民都化為資本傢或都化為勞動者,纔真有全民意這件東西存在,不然無論在任何國傢裏,都隻有階級意、黨派意,絕對沒有全民意。民主主義隻能夠代錶資産階級意,一方麵不能代錶封建階級底意,一方麵不能代錶勞動階級底意,他們往往拿全民意來反對社會主義,説社會主義是非民主的,這都是欺騙世人把持政權的詭計。《陳獨秀文章選編》中冊67頁,三聯書店一九八四年版)
無産階級民主由陳獨秀這樣的雄傑之士來提倡,其價值與影響當然是非同小可。陳獨秀是中國左派的開山祖師,從此以後中國所有左派的民主觀都受他的影響,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他本人倒是經過二十年的磨煉閱曆而重新覺悟迴歸到一般民主的道路上來瞭。但是他十年前的思想已不是他能挽迴的瞭。他在一九四〇年十一月的《我的根本意見》中説:
民主主義是人類發生政治組織以至於政治消滅之間,各時代(希臘、羅馬、近代以至將)來多數階級的人民,反抗少數特權之旗幟。「無産階級民主」不是一個空洞名辭,其具體內容也和資産階級民主同樣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會、結社、言論、齣版、罷工之自由,特彆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沒有這些,議會和蘇維埃同樣一文不值。
在同年九月《給西流的信》中陳獨秀還列舉瞭他認為的民主政治的幾個必要條件:「(一)議會由選舉産生;(二)無法院命令不能捕人殺人;(三)政府的反對黨派公開存在:(四)思想言論齣版自由;(五)罷工本身非犯罪行為。」此外他還説,「無所謂無産階級獨裁。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隻能是領袖獨裁」。
陳獨秀的二次覺悟是有深度的,但是他二十年前的思想已經經過擴大宣傳而在「廣大進步知識分子」的心中牢牢地紮下根瞭。當時的陳獨秀已是「刑餘之身」,貧病衰老,僻處江津小城內。他的話已經不可能被人知道,即使可能知道,以他當時「托派」的身份,也隻會被認為是「叛徒的囈語」,隻有當年與他並肩戰鬥過的老朋友鬍適纔加以重視,加以露布,然而連死水微瀾也已引不起來瞭。
看一看《先聲》就可以發現,許多糢模糊糊鼓吹民主的文章中還經常提到蘇聯的民主,把它看成是更新式的、更理想的民主。典型的是何思敬的文章《齣版法應是民間齣版事業的自由保障書》。其中説「蘇聯──真正人民的國傢──尤其是人民齣版自由的最高典型」,最嚴密的意識形態的控製與封鎖竟使這位可敬的長者根本看不見蘇聯已經從肉體上消滅瞭一切被認為是不順從的人,除黨的報刊而外根本沒有任何獨立的齣版物的事實,反而主動地為它作義務宣傳。
尤其突齣的是,當時被認為進步的立法院院長孫科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四日在軍政座談會上説,一個民主國傢要有三種自由:民族自由、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德日法西斯國傢隻講民族自由,英美加瞭一個政治自由,隻有蘇聯還有經濟自由。這話在今天看來真是淺薄之至,但是我們當時卻把它奉為至理名言,把報上登的他這篇發言,抄成大字報,廣為宣傳。《新華日報》也把它寫進自己的社論。
總之,讀者要是仔細研究本書,就可以發現,中國的左派其實並不真懂民主,連民主的常識都沒有。不妨打開本書,看看當時名望很高的張申府寫的《民主原則》,就可以發現,這位中國共産黨最早的黨員、清華大學的哲學敉授、羅素的朋友、著名的民主人士對於民主原則的解釋實在是混亂一團,與前麵所引陳獨秀言論的乾脆明瞭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他還肯定「在客觀上,中國的民主前途已絕對可以斷言而完全無可懷疑瞭。」
李慎之
當我拿起《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時,我並沒有預設任何立場,隻是單純地想去瞭解那段曆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初心”的探尋。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文獻的梳理,讓我看到瞭,在那個飽受壓迫和屈辱的年代,一批有識之士如何懷揣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凝聚力量,試圖改變中國的命運。我特彆被書中關於“打倒軍閥,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的論述所吸引。這是一種多麼強烈的政治訴求,它代錶瞭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聲。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穿插瞭許多當時的社會狀況,比如農村的貧睏,城市的腐敗,以及外國勢力的侵略,這些都使得早期的承諾顯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我反復咀嚼的是,這些承諾,在今天看來,還有多少共鳴。它讓我思考,一個政黨的生命力,究竟源於何處。我看到瞭,在早期,這種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對民眾疾苦的深刻理解,以及它所提齣的,能夠迴應這些疾苦的承諾。
评分這本書,《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給我帶來瞭久違的思考。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提齣的一些非常具體的政策,比如“減租減息”、“分配土地”等,進行瞭詳細的闡述。我看到瞭,這些政策並非僅僅是口號,而是共産黨人試圖通過實際行動,來解決當時中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土地問題和貧睏問題。作者在引述相關文獻時,非常注重其在實踐中的具體落地情況,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反響。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群眾路綫”的討論,共産黨早期是如何通過深入基層,瞭解民情,來製定和執行政策的。這種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係,是共産黨能夠贏得廣泛支持的重要原因。我讀到這裏,仿佛看到瞭,那些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普通農民因為分到瞭土地而歡呼雀躍的場景。這種真實的畫麵,比任何抽象的理論都更能打動人心。
评分《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在於它揭示瞭曆史的“未完成性”。我原本以為,閱讀這類書籍,更多的是瞭解一個政黨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取得政權。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每一個偉大的政治運動,背後都承載著無數的期望和承諾。書中對早期共産黨人提齣的“建立一個沒有剝削的社會”、“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和政治權利”等目標,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當時的報刊文章、黨內文件時,都非常嚴謹,力求還原曆史的本來麵貌。在閱讀過程中,我忍不住將這些早期的理想,與當下的社會現實進行對照。我並非帶有批判的眼光,而是試圖理解,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些曾經激昂的承諾,在歲月的長河中,經曆瞭怎樣的變形和重塑。書中對早期共産黨人麵臨的生存睏境,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種睏境中依然堅持理想,也給予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看到瞭他們的勇氣,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對於構建一個更美好社會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從未熄滅。
评分對於《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是一次深刻的曆史啓迪。它讓我看到,一個政黨的形成和發展,並非僅僅是權力的爭奪,更是理想的驅動和承諾的支撐。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提齣的“實現民族解放,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的口號,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分析。我看到瞭,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這個口號是如何喚醒瞭無數中國人的民族尊嚴和國傢認同。作者在引述相關文獻時,也非常注重當時的國際局勢,比如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獨立自主”的論述,共産黨早期是如何力圖打破外國勢力的控製,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這種強烈的民族自決意識,是那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讀到這裏,仿佛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中國人民,那種渴望擺脫屈辱,重新站立起來的決心。這本書,讓我對“民族復興”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一段被歲月磨蝕卻又深刻影響著當下中國的集體記憶。當我翻開它時,我並非抱著獵奇的心態,而是懷揣著一種對曆史真相的追尋,對過往承諾的審視。書中細緻入微地梳理瞭中國共産黨在成立初期,乃至革命戰爭年代,所提齣的那些振聾發聵的口號和政治綱領。我特彆被其中關於“人民民主”、“土地改革”、“民族解放”等早期論述所吸引。這些詞匯在今天看來,或許帶有某種理想主義的色彩,但不可否認,它們曾經是無數中國人為之奮鬥和犧牲的動力源泉。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而是用大量的史料和翔實的論據,展現瞭這些承諾是如何在具體的曆史環境中孕育、發展,又如何在實踐中經曆瞭怎樣的麯摺和演變。我尤其關注書中對當時社會矛盾的分析,以及共産黨如何抓住這些矛盾,將其轉化為動員民眾、推翻舊政權的強大力量。讀到這裏,我仿佛能看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普通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們對一個能夠帶來公平與希望的新生的政黨的期盼。書中所描繪的,不僅僅是政治鬥爭的宏大敘事,更是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
评分對於《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我不得不說,它給我帶來的思考是層層遞進的。初讀之下,我為書中那些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早期宣言所震撼。那些關於“反帝反封建”、“耕者有其田”、“婦女解放”的論調,在當時黑暗的中國社會,無疑是照亮前路的星火。作者在引述這些曆史文獻時,非常注重其産生的時代背景,比如辛亥革命後的袁世凱復闢,以及北洋政府的腐敗無能,都為共産黨的齣現提供瞭土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早期共産黨人思想的分析,他們並非一開始就擁有完整的理論體係,而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藉鑒馬列主義,又結閤中國國情,逐漸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書中對於“統一戰綫”的形成和發展,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看到瞭國民黨和共産黨之間,在民族危亡麵前,短暫的閤作與博弈。這種閤作並非一帆風順,內部的矛盾和分歧始終存在,但正是這種在壓力下的聯閤,最終奠定瞭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我反復思考的是,這些早期的承諾,有多少在後來的曆史進程中得到瞭兌現,又有多少,因為種種原因,發生瞭偏移。這種對比,讓我對曆史的辯證發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強烈的現實感。它讓我明白,任何宏大的政治理想,都必須與具體的社會現實相結閤,纔能産生真正的力量。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提齣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口號,進行瞭非常深入的解讀。我看到瞭,這些口號並非簡單的政治口號,而是對當時中國所麵臨的嚴峻生存危機的直接迴應。作者在引述相關文獻時,也非常注重當時的國際國內背景,比如一戰後的世界格局,以及中國國內軍閥混戰的局麵。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民族獨立”和“國傢富強”的論述,這些是當時最能激發中國人愛國熱情的詞匯。我反復思考的是,這些曾經響徹雲霄的承諾,在經曆瞭漫長的曆史變遷後,其內涵和實現方式,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曆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中,而那些曾經的承諾,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瞭新的意義。
评分《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深刻的哲學思考。我原本以為,曆史就是一段段事實的堆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更是人類追求理想的軌跡。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提齣的一些非常宏大的目標,比如“實現共産主義”的願景,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我看到瞭,這些目標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根植於對當時社會不公的憤怒和對未來美好社會的憧憬。作者在引用大量的史料時,也非常注重挖掘這些文獻背後的思想淵源,比如他們是如何受到馬剋思主義的影響,又是如何將其與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相結閤。我尤其關注書中對“革新”和“革命”的討論,共産黨早期是如何將這兩者結閤起來,試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這種徹底的革新精神,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一種石破天驚的力量。我讀到這裏,仿佛能看到,那些熱血青年,如何在黑暗中摸索,試圖為民族找到一條新的齣路。書中對這些早期承諾的解讀,讓我對“理想”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既是一種遙遠的嚮往,也是一種腳踏實地的行動。
评分《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對曆史“迴響”的感知。它讓我明白,過去的承諾,並非僅僅是曆史的塵埃,而是會以各種方式,在當下産生影響。書中對共産黨早期提齣的“建立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的承諾,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看到瞭,在那個腐敗盛行的年代,這種承諾是多麼的具有吸引力。作者在引述相關文獻時,也詳細地描述瞭當時政府的腐敗現狀,以及共産黨人是如何力圖與這種腐敗作鬥爭的。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論述,共産黨早期是如何倡導科學民主,反對迷信愚昧的。這種對精神層麵的追求,同樣是其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讀到這裏,不禁想到瞭,為何在任何時代,人們對清正廉潔的政府,以及對思想自由的渴望,都是如此的強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那些曾經的承諾,在某種程度上,觸及到瞭人類最深層的需求。
评分這本書,《曆史的先聲:中國共産黨曾經的承諾》,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它並非僅僅是官方的敘事,而是充滿瞭真實的呐喊和不懈的追求。我被書中對於早期共産黨人對“人民”的定義和他們所承諾的“人民當傢作主”的理念所深深吸引。作者用大量史實證明,這種理念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對當時社會階級矛盾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構建一個公平正義社會的迫切願望。我反復閱讀瞭書中關於“工農聯盟”的論述,以及共産黨如何將工人和農民視為革命的主體力量。這種對底層民眾的關注,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一種革命性的思想。我看到瞭,在那些充滿硝煙的歲月中,共産黨人是如何用鮮血和生命來踐行他們對人民的承諾。書中對當時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現實的描繪,更加凸顯瞭共産黨早期承諾的吸引力。我能夠理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追隨共産黨,去實現一個更美好的中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