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專傢的親子理財錦囊
透過日常生活的親子互動
讓孩子耳濡目染
零壓力下學懂妥善理財
好習慣要從小培養,理財習慣也不例外。但教孩子理財,應如何教?教甚麼?理財專傢李錦認為,父母平日言傳身教,勝過硬塞經濟知識和投資技巧,最重要是幫助孩子建立健康、正麵的理財概念和價值觀,那纔是最長遠,對孩子最有益的策略﹗
書中包含多個親子理財的點子和活動建議,例如如何引導孩子在日常消費中學會分辨「需要」和「想要」,讓他們長大後不緻變成「大花筒」,又不會做「守財奴」;這些活動,旨在透過日常生活灌輸正確理財概念,讓孩子耳濡目染,零壓力下學懂妥善理財。
本書特色
1.以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價值觀。
2.作者既是投資專傢,也是兩子之父,故內容既有專業理財知識,也有作者的經驗之談。
3.包含多個親子理財的點子和活動,非常實用,例如教小朋友分配利是錢、透過故事明白儲蓄的重要等。
作者簡介
李錦
現職法興證券環球股票産品董事,從事金融工作逾20年。作為兩名兒子的父親,李錦認為及早幫助兒童建立金錢概念及價值觀非常重要,故此近年利用工餘時間,積極推動親子理財教育。所撰寫的第一本親子理財專書《從一元開始》,至今已加印至第五版。
序一 李焯芬
序二 石鏡泉
自序
Chapter One 親子理財從父母開始
親子理財的三個S
等待的美麗
肯等的孩子是有福的
兩個兒子投資取態大不同
理財以至人生都要踏實
親子間的「第一桶金」
抱有富人的正麵心態
你要孩子做巴菲特嗎?
親子旅遊是最佳投資
天光墟的新體會
我的開心事(一)
Chapter Two 理財教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兒學理財
儲蓄初體驗
「有需要」還是「想擁有」?
知道買東西要「畀錢」
買Haagen Daz 還是雀巢?
應花則花 為善最樂
窮養還是富養好?
第二階段:初小理財
給零用錢的藝術
放手讓子女自己理財?
大花筒 vs 守財奴
人有我要有?
傢庭財政報喜也報憂
知道爸媽賺錢辛勞
用錢買好錶現?
買保險是項重要投資
經濟學第一課
做個精明消費者
小學生用智能手機?
第三階段:初中理財
拒絕附屬卡
分清「投資」與「投機」
從小教用信用卡的正確心態
我的開心事(二)
Chapter Three 父母的角色
父母是鏡子
一個做打 一個做諫
做50 分的爸爸
不做「跌打」父母
講故事 勝說教
入學護航員
功課輔導員
記憶訓練員
進退有據 給孩子空間
寬鬆放任型父母
如果重頭做父母
我的開心事(三)
Chapter four感恩的心
孝順要教嗎?
培養孩子關愛的人
「讀好書」便算盡瞭責任?
我的開心事(四)
Chapter five生活的感悟
和長者的約會
北大、清華之我見
柬埔寨慈善單車行
我的開心事(五)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尤其是在關於“陪伴”的那幾章。我一直以為陪伴就是孩子在哪裏,我就在哪裏,我陪著他玩遊戲,陪著他做功課。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陪伴,是一種“在場”的藝術,是身心靈都同步的投入。作者用瞭很多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些看似平凡卻蘊含深情的瞬間:比如孩子在玩積木時,父母隻是靜靜地坐在旁邊,但眼神裏充滿瞭欣賞和鼓勵;又比如孩子遇到挫摺時,父母不是立刻上前“拯救”,而是給予一個擁抱,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見和被支持的。這種陪伴,不是為瞭“教導”什麼,也不是為瞭“糾正”什麼,它本身就是一種治愈,一種力量的傳遞。這本書裏沒有那些急功近利的育兒技巧,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一種“存在”本身的重要性。我從中學習到的,是如何放慢腳步,真正地去“看見”我的孩子,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的每一個細微的需求。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連接,好像比以前更緊密、更深沉瞭。
评分我最近真的被這本書裏麵的一個小故事給觸動到瞭,它講的是關於“界限”這個話題。通常我們一聽到“界限”,腦子裏可能就想起孩子不聽話、傢長生氣的那種場景。但這本書裏的“界限”卻完全不是那麼迴事,它更像是給傢庭關係建立起一個溫柔而堅實的框架,讓每個人都在裏麵都能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如何設置界限”,而是通過描繪一個孩子因為父母設立的界限而感到安心,並且學會自我約束的畫麵,讓我這個讀者自己去領悟。書裏還提到瞭“情緒的容器”,這個比喻非常形象。它解釋說,孩子的情緒就像奔騰的河流,而父母就是那個承載和疏導的容器。如果容器太小,或者不夠堅固,情緒就會溢齣,甚至衝垮一切。讀到這裏,我纔猛然驚醒,原來我很多時候是在試圖“阻止”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接納”和“引導”它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句句都帶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與孩子相處時的一些慣性模式,並嘗試用一種更平和、更理解的方式去迴應。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略帶復古的色調,還有中間那棵抽象的、仿佛紮根於虛空中的樹,讓我一眼就覺得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花裏鬍哨的育兒書,而是帶著一種更沉靜、更深刻的思考。翻開扉頁,作者並沒有直接切入“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從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入手,比如清晨廚房裏飄來的飯菜香,或是雨後泥土特有的味道。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小時候的某個片段,那種被深深擁抱、被無條件接納的溫暖瞬間。書裏對“父母”這個身份的定義,也打破瞭我以往的刻闆印象,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扮演,而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甚至像是在與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自己對話。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耐心”的論述,作者用瞭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來描繪,不是那種說教式的“你應該要有耐心”,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在閱讀中自己體會到耐心的力量,以及它對孩子成長軌跡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教你一套固有的育兒法則,而是引導你找到屬於自己和孩子之間最真誠、最適閤的連接方式。
评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裏關於“愛”的探討,它不是那種浪漫化的、空泛的愛,而是非常接地氣,非常有力量的愛。作者在書中舉瞭很多例子,說明我們以為的“愛”孩子,可能在不經意間變成瞭控製,變成瞭期待,甚至是變成瞭某種“交易”。讀到這裏,我深有體會,因為我以前也常常會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覺得“我為你付齣這麼多,你應該……” 這種想法潛意識裏就給孩子帶來瞭壓力。而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是尊重個體的差異,是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它甚至提到,有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跌倒,自己去爬起來,也是一種愛的錶達。這本書沒有給我明確的“行動指南”,但它像一麵鏡子,讓我照見瞭自己內心深處對愛的理解和實踐方式,然後啓發我去做齣更真誠、更符閤孩子天性的迴應。它讓我明白,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去調整,去深化。
评分這本書裏麵有一部分講的是關於“榜樣”的力量,寫得特彆有意思。它沒有像很多育兒書那樣,把父母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而是非常坦誠地展現瞭父母也會有犯錯、會有迷茫的時候。作者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父母在麵對壓力時的反應,或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的態度,來揭示“榜樣”並非是一種刻意的模仿,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父母的“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禮物,它能教會孩子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帶著勇氣去嘗試。這種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感到卸下瞭很多包袱。以往我總覺得當父母就得時刻保持“正確”,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麵。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實和坦誠纔是最重要的。它引導我去思考,與其扮演一個完美的“模範生”,不如成為一個正在成長、正在學習的人,然後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看到生命的韌性和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