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

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宋澤萊
  • 大地驚雷
  • 武俠小說
  • 經典名著
  • 颱灣武俠
  • 武俠集
  • 長篇小說
  • 深情典藏
  • 紀念版
  • 文學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第17屆國傢文藝奬.感動典藏
以文學尋找精神的救贖,直麵現實的苦難,
觀照社會,寫下每一篇根著土地的證詞。

關於套書

  《打牛湳村》|傢、農村、一代颱灣人的苦澀與鄉愁。
   收錄專文:陳建忠 <農村不該成為傳奇>

  《蓬萊誌異》|寫給殖民地颱灣的原鄉神話。
  收錄專文:林瑞明 <人間關懷_宋澤萊的文學之路>

  《廢墟颱灣》|核電現世的末日啓示錄。
  收錄專文:吳明益 <如此響亮,如此溫柔>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寫實颱灣政治黑金、窮盡宗教哲思的魔幻之作。
  收錄專文:李昂 <黑暗的宋澤萊VS黑暗的李昂>

  「隨書附贈各冊專屬典藏明信片、書簽組。」

  由現代主義、寫實主義到自然主義,渡越佛學與基督的宗教宇宙,從巨製鴻篇的小說到新詩、散文的精雕細琢,對語言近乎嚴苛的要求,再於創作、評論與文化運動的多重場域之間穿梭。宋澤萊麯摺幻變的文學生命,一路獲奬傑作不斷,榮獲2013年第十七屆國傢文藝奬,無疑再為颱灣文學史寫下一頁經典:一聲文學天地間轟然響起的驚雷,更是文壇一瞬不滅的石火電光。

本書特色

  1.收藏經典故事,從封麵開始:
  「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依據小說內容重新設計典藏新版封麵。由宋澤萊親筆題字的書名,配閤各書主題意象設計新版封麵,視覺符號的雕琢,一筆一劃迴應著宋澤萊的文學世界。在細讀之前,彆忘瞭看看已經長齣的「梨仔瓜」。瓜熟瞭,「打牛湳村」的人情世故也開始瞭……

  2.閱讀經典──宋澤萊的鄉土、科幻與魔幻寫實之路:
  宋澤萊的文學生涯麯摺幻變,早期以心理學剖析自我,現代主義是他麵對生理與精神磨難的齣口;但隨著步入社會,環境的驟變與社會意識的覺醒,宋澤萊以寫實主義留下「打牛湳村」係列作品,寫齣農村為現代化陰影壟罩的苦悶現實。經過浪漫主義的放逐後,自然主義成為宋澤萊對下層社會宿命的關懷與憐憫;而後,宋澤萊以科幻的想像,「以未來諷古典」的筆法,建構瞭《廢墟颱灣》的平行末世,再以《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鎔鑄其生命、宗教與社會體驗,緊扣曆史與政治,以文學尖銳地批判外在世界的異化,一路獲奬傑作不斷。透過「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的精選典藏,宋澤萊多變而深刻的文學步伐終於走成一張藍圖,在真實與虛幻當中,在生與死的邊界之間,在現代與過去的遞移當中,一段尋找宋澤萊的旅程即將展開。

  3.詮釋經典──創作、研究、情感的重層觀點:
  「大地驚雷」四冊在作品典藏之外,各冊再收錄李昂、吳明益、林瑞明、陳建忠(按筆劃順序)的精彩迴應。創作、研究與情感的重層觀點,讓典藏深度,也有溫度。

  詩人、文學評論傢林瑞明以文學史的宏觀迴顧宋澤萊的文學曆程,認為「宋澤萊是戰後齣生,颱灣土地培養齣來的全方位作傢。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颱灣」,在曆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而同以戰後第三代之姿崛起文壇的作傢好友李昂說:「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紮與苦難。」在文學上,李昂與宋澤萊有相似的追求,但更多的是對彼此深刻的理解;從小說放眼詩、文,與宋澤萊對新文化運動的想像,吳明益說:「我總以為閱讀或分析宋澤萊老師的作品時,極重要的是瞭解他對詩的概念與文字中呈現的詩意,它們保護瞭讀者,不被那個殘酷的世界所傷。」

  而一個作傢的形象,永流於世的經典,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觀看、詮釋與理解中,完成不朽。

名人推薦

  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紮與苦難。
──李昂(作傢)

  宋老師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有時凝視現實,有時過分凝視現實,有時又如此地超越現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係教授、作傢)

  詩作<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作傢)
  
  宋澤萊是戰後齣生,颱灣土地培養齣來的全方位作傢。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颱灣」,在曆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曆史係、颱文係閤聘教授)

  此刻,當我們我們重讀宋澤萊的小說,或許可以喚醒當代讀者對颱灣農村的新感受,並將人物命運與當下的颱灣現實做連結;同時,也可以再次體會作傢以書寫參與到公民社會運動的美好傳統。
──陳建忠(國立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滄海桑田: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史 一部深刻洞察時代脈絡、細膩描摹個體命運的史詩巨著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紮實的文獻考據,全景式地展現瞭自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近百年間中國社會經曆的劇烈動蕩與深刻變革。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年代記述,更是一幅由無數曆史細節、社會風貌和人物群像交織而成的生動畫捲,旨在揭示在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華民族如何探索、掙紮、最終走嚮新生的復雜曆程。 第一捲:舊夢的崩塌與新芽的萌動(1860s – 1911) 本捲聚焦於晚清“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開端。從洋務運動的蹣跚起步,到甲午戰爭的慘烈失敗,再到庚子國變後的清末新政,社會結構在內憂外患中被撕開一道道裂痕。 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士紳階層的轉型與失落:傳統儒傢秩序如何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與新的知識體係衝擊得搖搖欲墜?地方精英如何在維護宗族利益與適應時代潮流之間艱難抉擇?他們的財富、榮譽與權力基礎如何被動搖?書中詳述瞭地方自治的嘗試、鄉紳在賑災和修水利中的角色變化,以及他們與新興城市資産階級之間的張力。 同時,本書細緻描繪瞭城市化進程的早期景觀:上海、天津、廣州等通商口岸成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熔爐。蒸汽機車的轟鳴、電報綫的架設、第一批現代工廠的建立,如何重塑瞭人們的時間觀、空間感和勞作方式?底層民眾的生活圖景是怎樣的?包身工的血淚、碼頭工人的抗爭、以及新式學堂中走齣的第一批知識青年,構成瞭那個時代最鮮明的底色。 思想領域是本捲的重中之重。從康梁變法到鄒容的激進呐喊,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到革命團體在海外的秘密活動,我們考察瞭各種思潮如何在中國土壤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習西方”過程,而是一個充滿本土化改造和激烈辯論的文化“地震”。 第二捲:民國風雲:失序、重構與理想的漂流(1912 – 1927) 辛亥革命的爆發,標誌著帝製的終結,但共和的艱難開啓。本捲集中探討瞭民國初期,國傢權力如何碎片化,以及社會各個層麵如何在新舊秩序的夾縫中尋求立足之地。 軍閥時代的權力地理學得到細緻的剖析。不同派係的崛起與衰落,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較量,更是資源控製權、地方人脈網絡和不同意識形態碰撞的結果。我們追蹤瞭北洋政府的中央權力如何一步步被地方勢力架空,以及這種權力真空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賦稅的無度增加、人身安全的得不到保障,以及“流亡”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 城市生活在這一時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復雜性。“摩登時代”的幻象與現實:月份牌上的光鮮女性、西式服裝的流行、電影和新式娛樂的興起,與工廠裏的殘酷剝削、貧民窟的擁擠和底層妓院的陰影形成強烈對比。本書不迴避對“海派文化”光環下的社會矛盾的解剖。 知識分子群體在本捲中扮演瞭關鍵角色。新文化運動的薪火如何在戰火紛飛中傳遞?從陳獨秀、鬍適到魯迅,他們對“國民性”的批判,對白話文的推廣,以及對啓濛的執著追求,構成瞭那個時代知識界最深刻的自我拷問。五四運動的爆發,不僅是政治事件,更是青年一代精神覺醒的總爆發。 第三捲:戰火與變革的交響:大時代的熔爐(1927 – 1937) 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後的十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一方麵,國傢在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力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實現統一;另一方麵,內部的派係鬥爭、外部的日本威脅以及共産黨勢力的發展,使這一穩定期的基礎始終處於震動之中。 本捲重點考察瞭國傢建設的成就與局限。我們分析瞭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的金融改革如何試圖建立現代稅收體係,以及這些改革對傳統土地所有製和地方精英的影響。水利工程、交通網絡的鋪設,如何改變瞭區域經濟的互動模式?同時,我們也不迴避對官僚體係內腐敗問題的剖析,以及這種“失靈”如何進一步削弱瞭政府的公信力。 農村社會的狀況是本書的另一核心主題。在這一時期,農村經濟麵臨著天災、人禍和債務的“三明治”壓力。我們結閤社會調查資料,還原瞭佃農的生活狀態、地方宗族的權力重塑,以及鄉村中新興的閤作社運動和基層組織的嘗試。這十年間,城鄉關係的緊張程度達到瞭一個臨界點。 思想文化領域則呈現齣多元競爭的格局。國民黨主導的“新生活運動”試圖重塑社會道德規範,與左翼文學的蓬勃發展、自由主義思潮的堅守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意識形態的張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全麵衝突。 第四捲:在破碎中尋求新生:抗爭、淪陷與重建的序麯(1937 – 1949) 抗日戰爭的爆發,徹底打斷瞭十年建設的進程,將所有社會階層推嚮瞭生存的邊緣。本書詳盡記錄瞭戰爭對社會結構的毀滅性衝擊。 戰爭與後方社會生態的重構:隨著沿海城市的淪陷,數百萬難民和大量工業設備、知識分子嚮大後方遷移。重慶、昆明等地成為新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這帶來瞭機遇,也加劇瞭物資的極度匱乏和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如何維持軍隊供給、管理龐大的流亡人口,成為南京國民政府麵臨的巨大考驗。 本書深入探討瞭淪陷區的特殊社會形態。在日軍占領區,僞政權的建立與運作,迫使市民在“閤作”、“抵抗”與“苟活”之間做齣痛苦的選擇。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物價飛漲下的討生活、對文化財産的秘密保護、以及在嚴酷管製下的私人空間——展現瞭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韌性與復雜性。 在國共兩黨爭奪的解放區,我們考察瞭土地改革的初步實踐與群眾動員。不同於後方的“精英抗戰”,根據地采取的更激進的社會改造措施,如何迅速贏得瞭廣大貧苦農民的支持,並塑造齣一種全新的政治文化? 最後,本書以對國共內戰的概述收尾,聚焦於在經濟崩潰和政治失信的雙重壓力下,國民黨政權如何失去民心,以及新政權如何在廢墟之上,點燃重建傢園的希望之火。 《滄海桑田: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史》旨在提供一個多維、深入的近代中國社會切片,讓讀者得以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普通民眾的日常經驗等多個層麵,理解塑造今日中國的那些關鍵力量與永恒議題。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希望理解“中國何以成為今日之中國”的嚴肅讀者的曆史長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澤萊

本名廖偉竣


  1952年生,颱灣雲林縣二崙鄉人,1976年畢業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係,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2007年退休。1981年獲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傢寫作班,自教職退休後,攻讀國立中興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是戰後以小說成名,同時也創作新詩、散文,還緻力於評論與理論研究的傑齣作傢,更是颱灣本土意識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

  大學時期,宋澤萊已完成三部現代主義作品,小說天纔鋒芒初露。1975年,以「打牛湳村」係列寫齣一代颱灣人共同的記憶與鄉愁,成為「鄉土文學論戰」末期叩響颱灣文壇的新生代作傢之一。兩年的軍旅生涯結束之後,宋澤萊的心境齣現轉摺,有感於生而為人卻無力革除睏境的宿命,他試圖為颱灣下層社會的畸慘命運留下見證,有意以自然主義完成瞭《蓬萊誌異》這本「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雖一度參禪而作品銳減,但1985年宋澤萊以《廢墟颱灣》復齣文壇,鏇即獲選當年度颱灣最具影響力之作。時至今日,各種公害與核能危機的末世預言與政治批判不曾過時,甚至步步逼臨;而由禪宗改信基督教後,宋澤萊融閤宗教體驗、魔幻寫實所完成的《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嚴肅卻又通俗地刻劃齣颱灣選舉歪風、黑金政治,並藉由種種「異像」與「神魔」,緊扣颱灣曆史,進行深刻的政治與文化批判。

  在小說之外,亦有散文、新詩、各種論著,包括宗教、政治、文學與文化運動等,主編文化雜誌,以及對颱語文的推廣與嘗試更不遺餘力。於2013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傢文藝奬,其斐然成就與貢獻再獲肯定。

圖書目錄

《大地驚雷Ⅰ:打牛湳村(深情典藏紀念版)》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齣版記/林文欽
國傢文藝奬得奬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農村不該成為傳奇:在滅農年代重讀宋澤萊的《打牛湳村》/陳建忠
新版序 廿三年再迴首《打牛湳村》 
新版序 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 
1 笙仔和貴仔的傳奇 
2 花鼠仔立誌的故事 
3 糶榖日記 
4 大頭崁仔的布袋戲 

《大地驚雷Ⅱ:蓬萊誌異(深情典藏紀念版)》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齣版記/林文欽
國傢文藝奬得奬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人間關懷──宋澤萊的文學之路/林瑞明
原序 悲喜的人世間小書 
新新版序 廿三年再迴首《打牛湳村》 
新版序 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 
舞鶴村的賽會
燈籠花牆 
京鎮的孝廉 
分傢 
蕉紅村之宿
搭檔 
礁藍海村之戌 
許願 
春城的重逢 
礫鎮的保生會 
小鎮之姻 
督察 
杜裏的故事 
鸕啼村小住 
挫傷 
丁謙來瞭 
追逐 
小祠堂
驪宴 
藥 
病 
省親 
創痕 
在港鎮 
白鶩鎮的迴憶 
蘇苞 
棲鷹山城行腳 
豬仔 
一九七八、十二月京鎮 
一九七八、十二月礫鎮 
迴來 
婚嫁 
鞦陽 

《大地驚雷Ⅲ:廢墟颱灣(深情典藏紀念版)》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齣版記/林文欽
國傢文藝奬得奬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如此響亮,如此溫柔/吳明益
從廢墟世界來的挑戰與鄉愁──談《廢墟颱灣》的一種讀法/傅大為 
引言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大地驚雷Ⅳ: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深情典藏紀念版)》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齣版記/林文欽
國傢文藝奬得奬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黑暗的宋澤萊VS黑暗的李昂/李昂
序:從《福爾摩莎頌歌》到《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城市地圖
第一篇 飛昇車站 
第二篇 法戰 
第三篇 貓羅山之行 
第四篇 就職日 
第五篇 蝙蝠巢穴 
第六篇 市長之死 
 

圖書序言

序一

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

宋澤萊


  我要談談文學傢和預言的故事。

  文學傢是一個廣義的預言傢,他們的作品實際上是一種廣意的預言,因為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一直宣說事情的可能性。所謂的可能性就是說它能夠讓未來的眾多事情對號入座。譬如說自從《羅密歐與茱麗葉》或《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些故事被創造後,世界不知道發生瞭多少雷同的悲劇愛情故事。

  提到文學作品與正式預言扯上關係並不隻是近代文學纔有,它的起源可能和文學的娛樂功能同樣古老,也即是說自古就存在。    

  《聖經》這本完成於上古時代的書籍其實就是一本記載著大量預言的書籍。在〈使徒行傳〉第一節到第十一節,記載著耶穌經過被釘十字架、埋葬、復活後,整整有四十天的時間,他又和他的門徒們相聚的若乾故事。當時,門徒們大概認為棲身在猶太教勢力龐大的耶路撒冷是一件對生命充滿威脅的事,或者至少會使得傳播基督教變得一籌莫展,門徒們告訴復活後的耶穌說,他們想離開耶路撒冷。為此,在耶穌即將飛昇天堂離開他們的那一天,當著門徒的麵,說瞭一些簡短的預言,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不必急於離開耶路撒冷,聖靈就即將要降臨瞭!當聖靈降在你們身上時,你們會忽然具備巨大的神能,能摧垮猶太人和一切外邦人的阻擋,最終就會把基督教傳到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球盡頭。」耶穌說完,就冉冉升天,直到一朵雲把他接走為止。當耶穌說這些話時,事情還沒有發生;不過兩韆年之後的今天,基督教果然已經廣傳世界,就是地球的南北極,都存在著信仰它的人。這捲〈使徒行傳〉記載著更多的預言,作者是當時的希臘人醫生路加,不過所記載的預言都是彆人所宣說的預言。    

  《聖經》裏還有一些文學傢比路加更大膽,直接書寫自己從神那裏體會到的、聽到的預言,約翰所寫的〈啓示錄〉就是一個典範。
  《聖經》隻是部分的例子。我認為在上古和中古的大半地球上,文學與來自神的預言密不可分,並不限於某個地域的某個民族,因為那時是個神權時代,大半的文學就是神的言語和行誼的記載。我也認為,這個漫長的時期是文學預言傢的黃金時代。因為記載預言的文學傢,隻要齣於忠實,不管預言是否成真,他都不必負責任,因為預言來自於神,與他無關。同時,在那個時代,神的話語深受人類的信任,人們的心非常柔軟,能無條件相信那些文學傢所記載的故事和教條,甚至熱烈的奉行它們,終至於形成蘇美、埃及、猶太、希臘、基督教、迴教……等等的倫理文化。對於文學傢而言,可算是最大的光榮和貢獻。

  可是,中古時代過後,寫預言的文學傢就沒有這麼幸運瞭。

  我們先談現代。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1949年諾貝爾文學奬的得主,他可算是時代的先知。1921年,他寫瞭詩作《荒原》。在那首詩裏,當他寫著:「我說不齣話,眼睛看不見,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麼都不知道,望著光亮的中心看時,是一片寂靜。荒涼而空虛的是那大海。」時,已經暗示未來人類的精神狀態將是一片荒蕪。詩人筆下的「荒原」土地龜裂、石頭燒紅,草木凋萎,人類精神恍惚渙散,上帝與人、人與人之間不再有聯係。艾略特所描述的狀況,就是1921年迄今,接近一世紀的人類生活狀況。沒有人可以否認他寫瞭一齣瞭不起的預言。

  接著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 ) 於1932年發錶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赫胥黎假設將來有一個人類社會,被科技所控製,人類被劃分成5個階級,每個階級都有一定的任務,尤其是第5階級被強製以人工的方式導緻腦性缺氧,把人變成癡呆,好使這批人終身隻能以勞力工作。權力最大的管理人員用試管培植、條件製約、催眠療法、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等科學方法,嚴格控製各階層人們的生活。這本小說預言瞭如今的科技社會,所有的人都在科技人員的管理底下,過著被製約的生活,毫無主動性可言。

  另一位是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他在1949年齣版瞭《1984》這本描寫極權監控統治下的新社會小說。1984年,世界有一個「大洋國」,由一個從未露麵的「老大哥」統治一切。社會裏到處都是標語和一張大人像,標語寫著『老大哥正在監視著你』。老大哥的統治技術之一是監視器。在「大洋國」裏,電屏佈滿在人行道、樓梯口、走廊、街道,它們竊視人們的一舉一動。這本小說預言瞭如今現代化政府的社會控製手段和人們的無奈。

  以上三位都是英國作傢,卻可以代錶同時代全球的預言作傢,他們預言的犀利和神權時代的預言傢可說不相上下。但是我說,他們已經沒有那麼幸運瞭。首先是:他們已經不能用神的名義說預言,他們必須錶明,這是他個人所做的預言。因此,作傢就必須背負心頭重擔,擔心他們的預言是否隻是一場鬍說八道。由於缺乏信心,這些寫預言的文學傢所預言的災難要不是發生在整個歐洲,就是全球,企圖讓更多人對號入座,以保住他的預言不虛。同時,沒有信仰的現代人的人心已經剛硬瞭,他們對任何預言毫不在乎,痞子一般的現代人似乎說:「我們不在乎你們的預言,不管世界變得如何,習慣瞭就好!」因此,自從眾多的作傢做瞭預言以後,如今這個世界看起來仍然一樣虛無,科技控製越來越囂張,獨裁專製日甚一日。對於寫預言的文學傢而言,現代人的這種態度簡直能夠叫他們憤而摺筆、永遠罷寫。

  時間來到瞭後現代的今天,預言更難寫。

  由於人心的剛硬更甚,對於所有的預言已經發展齣更痞的說詞,他們說:「也許預言是對的,但是我們不怕,因為災難會在彆的國傢身上發生,可就是不會發生在我們的國傢裏。」美國人不願意簽訂「京都協議書」,就是這個態度的典型代錶。這種自私的看法,叫人憤怒。由於洞視到人心已經變成鐵石,於是,作傢隻好改變預言的寫法。除瞭把預言說得更恐怖﹝乾脆預言人類將在災難中大量滅絕﹞以外,就是直接指齣災難將會降在某個國傢或某個地區。企圖用這種更直接的恫嚇,引起人們多在乎預言一秒鍾。我們看到,在1973年,日本作傢小鬆左京齣版瞭一本叫做《日本沉沒》的預言小說,內容宣稱有一位地理物理學傢發現日本在一年內將會發生地殼變動,大半列島將會沉入海中。日本政府知道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之後,啓動一個計畫,將日本人陸續移齣日本之外,資産也轉移到國外。跟著地震果然加速發生,最後日本列島終於被撕裂成碎塊,沉入海中,日本人終於流落四方,成為無土而寄人籬下之人。這本小說立即轟動日本,成為日本人的噩夢,隔年立即拍成電影,後續更拍成電視劇。

  《日本沉沒》是一個樣闆,告訴想寫預言的文學傢,未來如果要寫災難,必先指定某個地區或國傢,絕不能含糊。就像是2004年,美國也拍瞭一部電影,叫做《明天過後》,災難所發生的地方就側重在美國的紐約。不過,這麼一來,未來假如要寫小說,就必須更仔細描寫某個個彆地方,不能模糊籠統;同時作傢最好是半個科學傢,推理必須可信,否則他的小說可能沒有辦法震醒人心剛硬的讀者。如此,可以想見,由於條件苛刻,將來寫預言的文學傢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少,終於成為一個絕響。

  我說瞭半天,無非抱怨由於人心的剛硬,預言文學作品越來越難寫;不過文學的預言卻更加聳動和不可漠視。也許當人們完全漠視文學預言的時候,世界末日真的就到瞭。

  說到這裏,一定有人知道我要介紹我得奬的小說之一《廢墟颱灣》瞭。沒錯!正是如此。這本小說預言颱灣人由於漠視公害撲擊的威力和核能發電廠潛在的危險性,在21世紀初期,終於導緻核電廠爆炸,颱灣瞬間變成一座巨大的廢墟,颱灣人幾乎全部滅絕。自1985年齣版這本書以來,如今已屆28年的書齡。盡管這本書曾經當選當年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但隨後,並沒有引起多麼廣泛的注意。這麼多年以來,身為作者的我的心情並不輕鬆,常常處於焦慮的狀態中,我多麼害怕自己的預言成真!因為它已經完全猜中瞭烏剋蘭的「車諾比事件」和日本的「福島事件」;這兩個事件的悲慘情況,恰巧和《廢墟颱灣》所寫的一模一樣;如果發生在颱灣,颱灣當然變成一片廢墟。我擔心的還不隻是無法完全操控的核分裂本身,而是颱灣的人心比世界各國更加剛硬,吉凶不分;曆來主政的人的心更是剛硬中的剛硬,他們患瞭唯利是圖、貪圖目前的惡性心病,對於核電廠的興建從不曾鬆手,卻是草率行事。我感到危機就要發生,因此,藉著得奬的機會,懇請更多想瞭解核電可怕的人再翻閱《廢墟颱灣》這本書;並呼籲那些對核電廠興建充滿盲目熱情的人迴頭是岸、臨危止步,則生民甚幸,颱灣甚幸!
──2013、07、28於鹿港

序二

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


  東港海岸少尉的軍服
  像瀋鬱的晚潮漸藍
  方剛辭彆學院曆史係
  青春之你或者會思索颱灣
  未若我在府城學習渙散
  讀昔之哲學卻不思不想

  濁水溪南邊你的打牛湳(註1)
  故鄉的村名竟成小說
  退伍後以文字替農民控訴
  北城之我依然耽美虛無
  被剝削被侮辱被欺瞞
  長夜讀你終於泫淚領悟

  相與年代的父親何以默言
  從南洋死不去的絕望迴傢
  或者菸酒瀋寂的老靈魂
  太陽下父親陰雨濕冷的心
  偶而也會興緻的說從前
  我們往後皆清晰記下

  相與年歲的你我滿六十
  蓬萊誌異(註2)更為迷離
  廢墟颱灣(註3)不再美麗
  一生文學究竟印証多少
  曾經奮力尋求潔淨的島嶼
  颱灣未竟的下一代何處去?

  *註1.2.3是宋澤萊小說三書

序三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齣版記

前衛齣版社社長 林文欽


  1978年初,我有著可能是人生最奇妙的一段際遇,本來我已調整好心情,準備要認份地去做一個身不由己的野戰排長,不明所以然,我竟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忽然間成為師司令部的一名小小參謀官,駐紮在高雄旗山。大約每兩週一次,我休假返迴中部崙背故鄉或北部寓地,路經高雄火車站前書店及書報攤,我總要駐足許久,激越地尋覽最新齣版的文學書刊或前黨外政論雜誌。某天,就在書架角落邊,我翻到瞭一本不起眼的長篇小說《廢園》。噫!竟然是寫著我極其熟稔的故鄉農園景象,和若我一般曾經也有過的慘綠少年歲月。作者廖偉竣,是誰呢?莫非是那個我在夢中曾經照麵的鄰鄉田莊兄哥!

  這是我和廖偉竣結緣的開始。緊接著的一年,廖偉竣就以宋澤萊之名,英姿煥發地成為其時颱灣文壇的耀眼新星,他的生身故鄉「打牛湳村」也大大地轟動瞭。「打牛湳」!一個離我傢僅五、六裏遠的傳統農村聚落,我小時即常聽聞,那裏也曾有著我父祖輩的西螺七崁的親戚友伴呢!

  也因著這層魂牽夢縈的關係,我開始渴嗜地搜讀宋澤萊新作。而宋澤萊也以驚人的爆發力,密集不斷地有震撼性的小說發錶。他用文學語言對颱灣這塊悲苦大地的深邃描寫,直叫我驚呼:他該是我們這一代不世齣的寫作天纔瞭。

  退伍後,我有幸進入文化齣版界,在颱北三民書局練功三年十個月之後,我開辦「前衛齣版社」,頗想著可以為我們被踐踏的颱灣作傢發聲。理所當然,宋澤萊另一波攪動文壇的《禪與文學體驗》就成瞭我的創業書之一。往後,我們好似有著根本不必言說的默契,宋澤萊是前衛緣定要刻意經營的一個作傢;或者也可以說,前衛其實就是宋澤萊緣定要救贖營造的一個齣版社。所以,前衛前前後後總共齣版瞭宋澤萊二十餘本的著作。假若說前衛有什麼可資曆史留名的業績,宋澤萊絕對是前衛的最大支柱。他的文學和評論所帶起的風潮,也是前衛最足於嚮外人誇示的血淚戰績。

  我想,隻要是稍微有意觀照本土文化動嚮的人,任誰都可以看得齣來吧,我和宋澤萊是有著極為濃厚的革命情感的。我們盡一切心力,總試圖要翻轉某種加諸颱灣的有形、無形精神枷鎖,期待颱灣新社會齣現。我們盡力瞭,至於成效如何,那就要看我們颱灣眾生是如何看待我們苟活著的這個「殖民地颱灣」瞭。

  忝做為一個齣版人,說刻意要經營一個颱柱作傢,我恐怕是非常不夠格的生意人,我心裏總有著太多的「隨緣」「隨喜」傾嚮。但是我一貫也有偏執鍾愛的脾性,那就是:隻要有讀者需要,我要讓我心意所屬的重要著作持續流通。颱灣的圖書流通機製太現實可怕瞭,但我就是不信邪!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澤萊作品在前衛會有數種不同版本齣現的原因。而事實上,宋澤萊讓我把他的版稅永遠記在壁頂的情份,我真的是對他十分虧歉,不知如何可以報答。

  閑愁之時,我常再翻讀我曾經齣版過的宋澤萊作品。好奇怪,每次總有不同程度的靈魂悸動。除瞭佩服他的文字魅力之外,不禁也要贊嘆:我們颱灣人作傢竟有人可以如此玄妙地掌握、駕馭中國文字,天纔畢竟就是天纔!我私自惕勵自己,我可不能讓這顆天生的慧星在我手裏泯滅。所以心底總有「我要再好好整理宋澤萊」的一股衝動念頭,成不成,就看天意因緣造化瞭。

  這次,趁著宋澤萊得到國傢文藝奬的契機,我把本來就常想著的宋澤萊四本代錶性小說,用「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的名義重新包裝齣版。我並無意要宣示什麼,隻想告訴讀者,這宋澤萊經典級的舊作,讀來卻有曆久彌新的味道;而且是更含帶著宋澤萊和前衛的赤誠深情的,這應是我們給打牛湳世代讀者群的一份最佳獻禮瞭。

  底下,就讓我來說說我為什麼特彆鍾情宋澤萊這幾本小說的初衷原委吧。

  《打牛湳村係列》
  這是宋澤萊突然間闖進文壇的成名代錶作,對他應有彌足珍貴的特殊意義。相較於他第一次由遠景所齣版的《打牛湳村》,這本《打牛湳村係列》的新版本,應可看齣一些我的編輯鑿痕。對我個人來說,打牛湳的笙仔、貴仔、花鼠仔、大頭崁仔,〈糶榖日記〉中登場的眾多莊裏人,就是我所理解的颱灣農鄉人物的原型瞭;但宋澤萊賦給瞭他們深層的文化意涵。整個「打牛湳村」,是活生生地進入曆史瞭。
  《蓬萊誌異》
  這是宋澤萊創作高峰期的自然主義代錶作,是宋澤萊有意經營的計畫寫作。光看宋澤萊錶明這是要寫給颱灣兄弟姊妹的人世間小書,就可感覺他下筆時內心所懷帶的悲憫之情。的確,我們殖民地颱灣的父老確實有太多隱忍的痛苦、憤懣、悲傷要訴說的,宋澤萊替他們申冤瞭。

  《蓬萊誌異》是我最常介紹給人讀的一本小說,實際上我也要測試一下颱灣知識人的感情,我常想:讀者們應是有感情而有感覺和知覺的,不然文學何用?讀過這本小說,若再是「無感」,那真是鐵石心腸瞭。

  《廢墟颱灣》
  宋澤萊又齣其不意地丟齣一顆炸彈瞭!在戒嚴時代齣版的這本「社會預警小說」,隻能說是令人震慄地「驚動萬教」瞭。這本小說,他之前曾試圖投稿給幾個報刊,據說有一位副刊主編讀著讀著時,竟胃痙攣起來瞭。當然他們不敢發錶。宋澤萊隻好把小說原稿丟給我,就直接齣版瞭。老實說,當時要齣版這樣的一本「危言聳聽」的書,我可是抱著豁齣去的心理打算的。讀者當知,當時的恐怖政治,統治者要揉死一隻螞蟻是易如反掌的。結果,書沒查禁,還因緣際會地被選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我人也沒事,但我開始明顯感覺,我齣版社巷口好似有人不定時站崗的鬼影瞭。

  有文學評論傢說這本小說是「以古諷今的黑色幽默寓言」,也是啦,宋澤萊就曾在書內毫不留情的自我消遣瞭一番;但最後當核電廠爆炸,颱灣成為一片廢墟時,那個「TNN村的小宋的作傢」也不知葬身何處瞭。宋澤萊顯然是要嚴肅提齣廢墟警訊的,他由一九八四年美國三浬島核能事故所獲得的啓示,颱灣有朝一日也可能會有萬劫不復的核電災殃,證諸蘇聯車諾比、日本311福島核災的應驗,颱灣是隨時危在旦夕的,颱灣人,你還要麻痺、毫無警覺嗎?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這是宋澤萊停筆小說寫作七年後再齣江湖的應然之作,他終究是要寫小說的。而且如同以往的他的文學試煉,他又用新藝綜閤體的手法再一次推進他的小說實驗風格。故事寓意在血色蝙蝠盤鏇的異象貓羅城,我倒是覺得他更要錶達的是如假包換的颱灣現實黑暗社會現狀:黑白兩道、黑金政治、黑心商品、黑色廟堂、商戰爾虞我詐,甚至女性的復仇……都齣現瞭。林林總總的混亂,像極瞭當今的颱灣。

  下一步,我還想要再重新整理宋澤萊另一本《抗暴的打貓市》,這本寫「一個颱灣半山傢族故事」的小說,意義太重大瞭,原因是它居然是用我們的颱語文字寫成的。天可憐見,我們如今走在「雲端」的颱灣知識份子,其實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根本就是颱語文字的文盲;但宋澤萊率先起義,他用作品證明,他成功瞭。

  我始終認為,宋澤萊就是宋澤萊,本無需任何其它外在名份來加持,他擎舉的颱灣新文化的大旗已說明瞭一切。即使是在我們颱灣一嚮浮華幻彩炫麗的創作界和讀書界,宋澤萊也一直就是一個如實的存在。是以,我現在以著奉為寶典的素心,重新再推齣宋澤萊的作品,於我和宋澤萊多年來的戰友情誼,恰是頗富紀念價值的。但我也衷心期盼,我親愛的颱灣兄弟姊妹和新起的世代,若你心內有颱灣,可要好好讀一讀宋澤萊,再來感受一下你我或許都還保有的颱灣赤子心懷。
  我頂禮膜拜。感恩。

  附宋澤萊著作一覽錶
  1983 《禪與文學體驗》(前衛初版)(絕版)
  1983 《福爾摩莎頌歌》(前衛初版)(絕版)
  1985 《隨喜》(前衛初版)(絕版)
  1985 《廢墟颱灣》(前衛初版)(絕版)
  1986 《誰怕宋澤萊》
  1986 《白話禪經典》
  1987 《弱小民族》
  1988 《打牛湳村》
  1988 《等待燈籠花開時》
  1988 《蓬萊誌異》
  1989 《颱灣人的自我追尋》
  1992 《宋澤萊集》(前衛初版) 精裝
  1995 《廢墟颱灣》(草根新版)  平裝/精裝
  1996 《禪與文學體驗》(草根新版)
  1996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草根初版)  平裝/精裝
  2000 《打牛湳村》(草根新版)  軟精裝
  2000 《蓬萊誌異》(草根新版)  軟精裝
  2001 《熱帶魔界》(草根初版)  軟精裝
  2002 《福爾摩莎頌歌》(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2 《隨喜》(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2 《變成鹽柱的作傢》(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3 《被背叛的佛陀》(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4 《被背叛的佛陀》(續集)  (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4 《誰能當選總統》(共四冊)  (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6 《宋澤萊談文學》(前衛初版)  平裝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自從聽說《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即將上市,我便開始在各大書局網站上密切關注。宋澤萊老師的作品,對我來說,早已超越瞭單純的閱讀樂趣,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寄託。他的文字,就像一杯陳年的高粱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這次的四冊「深情典藏紀念版」,光是聽名字就讓人感到分量十足。我猜想,這次的「紀念版」不僅在內容上做瞭精心的梳理與整理,在裝幀設計上,也一定會帶來新的驚喜。或許是復古的封麵,或許是精緻的內頁插圖,都將會讓這套書成為一件藝術品。我期待著,能夠再次透過宋澤萊老師的文字,迴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颱灣土地上,感受那裡的人情冷暖,體會那裡的生活百態。他的作品,總是以最質樸的語言,描繪齣最真實的情感。我希望,在這四冊的閱讀中,能夠再次被那些充滿生命力的故事所感動,也能夠在字裡行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而「深情」二字,更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將會是一次充滿溫暖與感動的文學之旅。

评分

我還記得,在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圖書館裡藉閱宋澤萊老師的著作。那時候,他的小說,總是以一種貼近生活、貼近土地的方式,打動著每一個讀者。這次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有。光是「典藏紀念版」這幾個字,就讓我感受到這套書的珍貴與份量。我猜測,這套書不僅收錄瞭宋澤萊老師的經典作品,更有可能包含一些過去鮮為人知的篇章,讓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瞭解這位偉大作傢的一生。他的文字,總是那麼純粹而有力,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情感。我期待著,在閱讀這四冊小說的過程中,能夠再次感受到那份屬於颱灣的濃濃人情味,以及在時代變遷中,人們所經歷的悲歡離閤。特別是「深情」二字,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美好的想像,我相信,它將會是一次充滿溫暖與感動的閱讀體驗,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心靈的慰藉。

评分

終於等到宋澤萊老師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問世,而且是厚實的四冊,這消息讓我在書局裡足足站瞭好幾個小時,翻閱再三,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宋澤萊老師的名字,對我這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讀者來說,不隻是一個作者的代號,更是承載瞭幾代人記憶與情感的符號。他的文字,就像颱灣土地上最樸實卻也最堅韌的樹根,深深地紮進我們的心田,汲取著養分,也吐納著屬於這片土地的氣息。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傢堂屋的竹椅上,阿公一手拿著蒲扇,一手翻閱著宋澤萊老師的舊作,裡麵的故事,有的讓我捧腹大笑,有的又讓我潸然淚下,那些鮮活的人物,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情節,彷彿就發生在隔壁的巷口,或是傢門前的田埂上。這次的「深情典藏紀念版」,光是「典藏」二字,就讓我覺得份量十足。每一冊的封麵設計,據說都融入瞭宋澤萊老師的獨特意象,我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看看,那是否會是夕陽餘暉灑在稻穗上的金黃,或是雨後泥土散發的清新芬芳?我知道,這套小說集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是對颱灣近代歷史、社會變遷以及人們情感的細膩描摹。它記錄瞭農村的純樸與變遷,記錄瞭都市的奮鬥與迷茫,更記錄瞭在時代洪流中,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與堅韌生命力。這次的「紀念版」,我想,不僅僅是對宋澤萊老師創作生涯的一個緻敬,更是對我們自身成長歷程的一次迴溯與梳理。我已經預想到瞭,當我緩緩翻開第一頁,那些久違的場景、人物和情感,將會如潮水般湧現,溫暖而深刻。

评分

聽聞宋澤萊老師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即將推齣四冊,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宋澤萊老師的作品,對我這個在颱灣成長的讀者來說,早已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他的文字,總是有著一股樸實卻又強大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次的「深情典藏紀念版」,光是聽名字就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濃濃情意與珍貴價值。我猜想,這四冊的內容,一定經過瞭精心的篩選與編排,每一篇都代錶著宋澤萊老師文學創作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我特別期待,這套書會包含哪些我曾經讀過,又讓我念念不忘的作品。又或許,會有我從未見過的篇章,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這位偉大的作傢。宋澤萊老師的文字,總是那麼貼近颱灣的土地,貼近颱灣的人民。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生活在鄉村的淳樸農民,還是奮鬥在都市的年輕一代,他們的故事都充滿瞭真實感與人情味。我希望,在這四冊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再次感受到那份屬於颱灣獨特的土地情感,以及在時代變遷中,人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而「深情」二字,更是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將會帶給我一次充滿溫暖與感動的閱讀體驗。

评分

作為一個年近半百的颱灣中年人,我對宋澤萊老師的文字,有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他的作品,是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彷彿是聽著長輩的故事長大,那種親切與熟悉感,是任何新興作傢都無法取代的。這次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我光是聽說就已經心癢難耐。我猜想,這次的「紀念版」一定在裝幀設計上下瞭很大的功夫,不僅是紙質的觸感,甚至連字體的大小、排版的間距,都應該是經過精心考量的,以最舒適的方式呈現宋澤萊老師的文學世界。我想,這套書一定收錄瞭許多我曾經讀過,又有些模糊記憶的篇章,也可能包含瞭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珍貴遺珠。宋澤萊老師的文字,總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平凡的生活描繪得驚心動魄,又能將最深沉的情感,以最樸實的方式錶達齣來。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農夫、漁夫、小職員,還是傢庭主婦,都彷彿是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掙紮,都深深地牽動著讀者的心弦。我期待著,在這四冊的閱讀中,能夠重溫那些熟悉的感動,也能夠發掘齣新的體悟。特別是「深情」二字,讓我對這次的「紀念版」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再次喚醒我心中那些被時間沖淡的溫柔與熱情,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與慰藉。

评分

聽到《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推齣四冊的消息,我內心激動不已。宋澤萊老師的文字,對我這個在颱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讀者而言,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連結。他的作品,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迴憶,一種對過去的追溯。這次的「深情典藏紀念版」,光是這幾個字,就已經讓我感受到它的珍貴與份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四冊的內容將會如何編排,是否會收錄我心中最愛的那些篇章,又是否會有令人驚喜的新發現。宋澤萊老師的文字,總是那麼貼近生活,那麼貼近人心。他能夠將最平凡的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將最細膩的情感,錶達得淋灕盡緻。我期待著,在這四冊的閱讀中,能夠再次重溫那些熟悉的感動,也希望能夠在這份「深情」的氛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次文學的盛宴,更是一次關於記憶與情感的深刻探索。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收藏書籍的讀者來說,《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絕對是書櫃裡不可或缺的一員。宋澤萊老師的名字,在颱灣文壇上,早已是傢喻戶曉的傳奇。他的作品,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時代的見證。這次的「典藏紀念版」,聽起來就充滿瞭重量感。我非常好奇,這四冊的內容將會是如何編排的?是按照創作時間的先後順序,還是依照主題進行分類?無論如何,我都可以想像,這將是一次全方位的宋澤萊文學體驗。他的文字,總是那麼貼近土地,貼近人民。無論是描寫鄉村的風土人情,還是刻畫都市的生活百態,他都能捕捉到最細膩的情感,最真實的瞬間。我還記得,以前在讀他的短篇小說時,常常會被那些齣人意料的情節所震撼,又會被那些質樸的人物所感動。這次的「深情」二字,讓我對這套書的期待值又提升瞭不少。我想,這次的「紀念版」應該會更加側重於宋澤萊老師作品中那些觸動人心的情感麵嚮,或許會有許多關於愛、關於離別、關於思念、關於成長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在字裡行間,感受到那份濃厚而真摯的情感。這不僅僅是一套小說集,更是一份關於颱灣記憶的珍貴寶藏。

评分

聽到宋澤萊老師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推齣四冊,我的心裡就湧起一股莫名的興奮。宋澤萊老師的名字,對我這個在颱灣成長的讀者來說,早已是一個傳奇。他的作品,陪伴瞭我許多的青春歲月,也讓我對這片土地有瞭更深的認識與情感。這次的「深情典藏紀念版」,光是聽名字,我就覺得它一定非同小可。我猜想,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一定非常精美,或許會採用高品質的紙張,獨特的排版,以及充滿意境的封麵,都將會讓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件珍貴收藏品。我期待著,在這四冊的閱讀中,能夠再次重溫那些曾經讓我感動無數的篇章,也能夠發現一些新的、未曾接觸過的精彩故事。宋澤萊老師的文字,總是有著一股樸實的力量,他能夠將最平凡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能夠將最複雜的情感錶達得淋灕盡緻。而「深情」二字,更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將會帶給我一次充滿溫暖、感動與思考的文學之旅。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文學的讀者,宋澤萊老師的名字,我絕對不會陌生。這次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我已經將它列為今年必買清單的榜首。宋澤萊老師的作品,總是有著一股深厚的土地情懷,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他的文字,不僅僅是故事的敘述,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文化的傳承。這次的「典藏紀念版」,我相信在裝幀設計上一定極具收藏價值,或許會採用特製的紙張,精美的插畫,甚至是作者親筆簽名,都將會讓這套書更加獨一無二。我期待著,在這四冊的閱讀中,能夠再次沉浸在宋澤萊老師所建構的文學世界裡,重溫那些經典的篇章,發掘齣更多的文學寶藏。特別是「深情」二字,讓我對這次的「紀念版」更加充滿期待。我希望,它能夠呈現齣宋澤萊老師作品中最細膩、最動人的情感麵嚮,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這套書,不僅僅是我的個人收藏,更是對颱灣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紀錄。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從小就接觸颱灣文學的讀者來說,宋澤萊老師的名字,就如同親人般的存在。這次的《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我已經期待瞭很久。我知道,宋澤萊老師的作品,總是那麼貼近颱灣這片土地,那麼貼近颱灣的人民。他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這次的「典藏紀念版」,我猜想,一定在內容的選擇上做瞭精心的考量,每一篇都代錶著宋澤萊老師文學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又或許,還會收錄一些過去未曾公開的珍貴文稿。我期待著,能夠在閱讀這四冊小說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到那份屬於颱灣特有的純樸與溫情。而「深情」二字,更是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相信,它將會帶給我一次深刻的情感洗禮,讓我重新認識愛的意義,也再次感受到文學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