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之抉擇命運→自主失業並不是倉促決定的啊……
不上班之工作魂→自由工作者纔不是你想的那種自由呢!
不上班之生活規律術→即使不上班也要當「朝型人間」
不上班之職業道德→準時交稿是我的職業道德。
不上班之自我肯定→今年的員工旅遊,就由我這本書來買單吧!
我,失業13年瞭,卻也持續工作瞭13年……
沒有固定雇主,沒有年終奬金、沒有退休金,……所以,一定要想辦法不餓死纔行啊!
決定瞭!
那個早晨切割瞭銀行薪資帳戶,勞保身分,辦公室關係樹狀圖……
Stop!我的上班族生涯從此停止,不會再迴去瞭。
決定瞭!
計算機敲一敲,先把基本開銷估齣來,太過揮霍的支齣,Out!
如果抱著混不下就迴去上班的軟弱想法……是沒辦法成為自由人的啊!
決定瞭!
節儉是態度,早餐自己做,跟小黃說分手,咖啡廳寫稿,NO!
脫離開會地獄,收假恐懼癥瞭,但準時交案絕對是職業道德!
13年不上班的「接案人生」,事先準備好養活自己的打算,纔沒有速速陣亡,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是因為自我管理,懂得理財與時間規劃,
不上班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清楚與尊重自己的選擇;
不上班不是為瞭趕潮流,也不是為瞭懶散過日子,而是選擇瞭另一種努力過生活的態度!
作者簡介
米果
颱南齣身,現居颱北盆地邊緣。
文字工作者。
她迴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纔知道!〉,讓數十萬名網友拍手叫好。日本311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傳分享。
曾經從事産物保險核保,財經雜誌編輯。
短暫的網路媒體從業員。
成為自由工作者13年的她說,一旦發懶,就會餓死。
「因為自由不是肢體的怠惰,也不是隨心所欲,自由必須透過勤奮的工作纔能換得短暫的悠閑,這13年以來,我所深刻體會的自由,其實不是時間與勞力支配的多寡,而是透過自律的拘謹纔換得來的快樂。」完全一語道破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之精隨。
得奬經曆:
府城文學奬小說類首奬《遲暮》∕「書寫府城」散文類二奬《颱南女兒》
皇冠百萬小說奬決選入圍《朝顔時光》∕復選入圍《夏日彼岸》
時報文學奬小說類評審奬《月光宅急便》
林榮三文學奬小說類二奬《天堂密碼》
齣版經曆:
大田齣版《隻想一個人,不行嗎》。
《DEAR MIMIKO》《慾望街右轉》《尋找淺見先生》《覺是今生》《朝顔時光》《夏日彼岸》《五年級同學會》《五年級青春紀念冊》《颱灣寶貝》《綠豆椪的偏見》《不敗上班族》《完全燃燒棒球部落》
個人部落格:【私.生活意見】blog.roodo.com/chensumi
米果
米果VS史丹利對談:
一個理性規劃,一個隨遇而安
自由人的接案人生‧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
不上班之抉擇的命運
01「一人公司」之日常操作手冊020
02早安!失業人口026
03自主失業並不是倉促決定的啊……031
04逼不得已重返職場的一條底綫037
※ 資深不上班族專訪:譯者王蘊潔042
不上班之自由工作魂
05根本不需要租一間工作室050
06需要一颱傳真機嗎,我連印錶機都不要瞭055
07自由工作者纔不是你想的那種自由呢061
08早餐一定要自己做066
09我們分手吧,小黃070
※ 資深不上班族專訪:主持人潘月琪074
不上班之生活規律術
10即使不上班也要當「朝型人間」084
11節儉不是美德而是態度089
12謝天謝地,我不愛名牌包094
13星巴剋,你賺不到我的錢099
14纔沒有在咖啡館寫稿這種事情呢104
※ 資淺不上班族專訪:美術設計許晉維109
不上班之職業道德
15剋服收假恐懼的逆時針運轉118
16某些時候,也隻是討業主開心而已123
17文字工作者纔沒有銀貨兩訖這迴事128
18一起餓死吧!經紀人133
19準時交稿就是我的職業道德138
20已經不需要遞名片瞭143
21脫離開會的阿鼻地獄149
※ 資深不上班族專訪:音樂人米拉拉154
不上班之自我肯定
22虛榮又摺磨人的副刊投稿162
23決定瞭,文學奬167
24文學奬本來就不公平173
25齣書沒有你想的那麼好賺177
26被叫「老師」的時候其實很不好意思183
27除瞭小說,其餘都不擅長186
28「今年的員工旅遊,就讓我這本書來買單吧!」190
29不餓死的祕密193
30部落格是一個人的總編輯199
※ 資深不上班專訪:理財顧問蔡馬剋206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讓我感覺作者一定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她可能在13年前,就已經預見瞭未來的某種趨勢,並且提前做好瞭準備。這種準備,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主動的規劃和布局。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趨勢分析”和“未來預測”的內容,但不是那種宏觀的經濟預測,而是更貼近個人生活,關於如何抓住時代發展的機會,如何提前布局,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學習新知識,如何適應變化,甚至是如何利用新興技術來創造個人價值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預見未來”的能力,讓我能夠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變化和挑戰,並且能夠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评分這本書名《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光聽名字就感覺像一部諜戰片,隻不過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生活的戰場上。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非常有智慧、非常有計劃性的人,他/她可能並不是在“逃避”工作,而是主動地“選擇”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選擇背後,一定是對風險的精準評估,對資源的高度利用,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我猜測,作者可能是一個非常懂得“時間管理”和“財務管理”的人,但他/她的管理方式可能與我們一般理解的完全不同。也許他/她有一套自己獨門絕技,能夠讓錢生錢,或者能夠通過一些非傳統的方式來獲得收入,而且這種收入是穩定且持續的。我很好奇,這種“秘密”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種“被動收入”的模式,而且這種模式是可持續的,能夠支撐一個人長達13年,甚至更久的生活。我希望書中能給我一些關於如何建立一個能夠自動運轉的收入係統,或者如何利用一些鮮為人知的投資渠道,甚至是如何通過發展一項個人技能,來獲得持續的經濟來源。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讓我打破思維定勢,去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指引,而不是那種教你如何加班加點,如何拼命賺錢的書。
评分當我看到《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時,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畫麵,是一個非常懂得“取捨”的人。他/她一定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並且能夠為瞭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放棄一些世俗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這13年不上班,不是一種被動狀態,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這種選擇背後一定有著清晰的價值觀和明確的人生目標。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更多地會圍繞著“內心豐盈”展開。作者或許會分享他/她是如何在物質不那麼充裕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精神上的富足,如何找到生活的樂趣,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培養興趣愛好,如何發展精神追求,甚至是如何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依然能夠獲得巨大的精神滿足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寜靜的力量,讓我懂得,真正的富有,往往來自於內心的豐盈,而不僅僅是銀行賬戶裡的數字。
评分聽到《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我腦海裡立刻閃過一個“遊戲玩傢”的形象。我猜測,這位作者可能並沒有把“上班”當成遊戲規則,而是自己設計瞭一套屬於自己的“遊戲規則”。他/她可能懂得如何識彆“漏洞”,如何找到“捷徑”,甚至是如何將生活本身變成一場充滿樂趣和挑戰的遊戲。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運用策略思維,如何設定目標並一步步達成,甚至是如何在看似睏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積極心態,尋找突破口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策略緻勝”的啓發,讓我相信,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思維,就可以在生活的“遊戲中”脫穎而齣,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不僅僅是關於生存,更是關於如何玩轉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
评分這本書名真是太吊人胃口瞭!「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簡直腦子裡閃過無數個問號,腦補瞭好幾個場景,可能有點像武俠小說裡那種隱世高手,或者是什麼隱居在深山老林裡,靠采野果、打獵維生的高人。但又覺得這書名又有點貼近現實,好像真的有人可以跳脫齣傳統上班打卡的生活,而且還能活得有聲有色,甚至不愁吃穿。我很好奇,這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麼?是投資理財的奇招?是超乎常人的生活智慧?還是某種我們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生存技能?我猜想,這本書一定不是那種講什麼一夜暴富的神話,也不會是讓你瞬間變成理財達人的速成指南。它更可能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一種對生活和金錢關係的深刻洞察。畢竟,13年不是一個小數目,在這漫長的時間裏,能夠持續地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還能有所盈餘,這背後的邏輯一定非常強大且可行。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構建這樣一個不受傳統束縛的生活體係的。是不是真的可以不被工作綁架,也能擁有自由和尊嚴?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空洞理論。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啓發我思考,甚至改變我人生觀的書,讓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以及我對“成功”的定義。
评分讀到這本書名《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那種在城市邊緣,靠著一畝三分地,加上一點點手藝,就能自給自足,過著樸實卻安穩生活的小農生活。或許作者不是那種住在都市叢林裡,每天西裝革履,搭乘捷運擠得滿臉問號的上班族,而是那種懂得順應自然,懂得珍惜,懂得從生活中挖掘樂趣和價值的人。他/她可能是一個生活傢,一個觀察者,一個懂得如何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幸福感的人。我在想,這本書裡提到的“秘密”,會不會是關於一種極簡的生活哲學?是不是可以少即是多?是不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物質豐富,反而是一種負擔?也許作者分享的是一些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如何建立一個更加自給自足的生活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讓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本質並非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夠享受多少。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如何尋找替代性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如何培養一種不依賴他人,也能獨立生存的能力。因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掌握一些“生存技能”總是好的,尤其是在不“上班”的情況下,還能活得有滋有味,那絕對是高境界瞭。
评分《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聽到這個書名,我腦海裡立刻勾勒齣一個“DIY達人”的形象。我猜測,這位作者一定非常擅長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需求。他/她可能不會去依賴外在的消費,而是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利用身邊的資源,來創造自己所需的一切。這13年不上班,意味著他/她可能掌握瞭許多非常實用的生活技能,比如簡單的修理,製作,甚至是一些基礎的種植養殖。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學習生活技能,如何利用舊物改造,如何在傢裡實踐可持續生活,甚至是如何利用一些低成本的方式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自給自足”的啓發,讓我相信,即使不依靠傳統的職業,也能通過掌握一些實用的技能,來獲得生活的保障和自由。這是一種對生活掌控感極強的體現,也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積極應對。
评分看到《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聯想到瞭一些關於“時間復利”的概念。我猜想,作者可能是一個非常懂得如何利用時間,並且能夠讓時間為自己帶來持續迴報的人。這13年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通過某種方式,讓自己的時間價值不斷增長。也許他/她不是在“不上班”,而是在做一些“不被薪水束縛”的事情,比如寫作,創作,或者發展一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的事業。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和“熱情”,如何將天賦轉化為有價值的産齣,甚至是如何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來放大個人價值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斜杠青年”或者“自由職業者”的啓發,讓我相信,隻要找對瞭方嚮,並且持續努力,就可以在不被傳統工作模式限製的情況下,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和自由。
评分《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讓我感覺作者一定是個非常有“韌性”的人,一種不屈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敢於挑戰傳統生活模式的韌性。他在13年的時間裏,沒有選擇被動地接受一份“鐵飯碗”,而是主動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並且還做得相當成功,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充斥著那些高深的理論或者復雜的公式,而是更貼近生活的實際經驗。作者可能是一位非常善於觀察生活細節,並且能夠從中提煉齣智慧的人。他/她可能分享瞭一些關於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建立互助網絡,甚至是如何利用社群的力量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畢竟,即使是不上班,人也需要與外界互動,需要有支持。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建立高質量人際關係,如何獲得社會資源,甚至是如何在不依賴傳統就業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融入社會,獲得認同感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讓我相信,即使脫離瞭打工的軌道,也能活齣精彩,活齣價值,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评分《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這個書名讓我覺得作者一定是一個非常“獨立思考”的人。他/她一定沒有被社會普遍的“上班纔能成功”的觀念所束縛,而是敢於質疑,敢於探索,敢於走一條不尋常的路。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反消費主義”或者“慢生活”的理念。作者可能分享瞭他/她是如何在不追求物質攀比的情況下,找到生活的滿足感,如何擺脫消費主義的陷阱,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如何抵製不必要的誘惑,甚至是如何通過精神層麵的追求來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清醒”的力量,讓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對物質的依賴,並且更加關注精神層麵的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