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註釋書(四)

民事訴訟法註釋書(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事訴訟法
  • 訴訟法
  • 法律
  • 法學
  • 注釋書
  • 案例
  • 實務
  • 裁判
  • 法律研究
  • 法條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係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至第376條之2等規定之註釋,內容包括重點內容導讀、法條、立法沿革及理由、實務見解、對於重要爭點並提示指標性判決,整理不同學說及實務見解等,並提齣作者之個人看法,其目標係使讀者能對於相關法條獲取足夠資料,以供研究或實務運用之基礎。

作者簡介

薑世明

  現職:
  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學曆:
  颱灣大學法學士
  颱灣大學法碩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政大法學院副院長、民法中心主任
  法官評鑑委員會委員
  律師覆審委員會委員
  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董事
  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委員
  公共工程委員會技師懲戒委員會委員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

  著作:
  民事訴訟法(上冊)(下冊)
  傢事事件法論
  法律倫理學
  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一)
  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二)
  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
  舉證責任與證明度
  律師倫理法
  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
  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二)暨判決評釋
  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
  律師民事責任論
  新民事證據法論
  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
  法院組織法
  民事訴訟法判解導讀
  民事訴訟法基礎論
  非訟事件法新論

民事訴訟程序與理論前沿:當代司法實踐的深度解析 導言:當代民事訴訟的時代命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法治建設的日益深化,民事訴訟在維護公民閤法權益、調整社會經濟關係中的作用愈發凸顯。然而,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自頒布實施以來,雖曆經多次修訂,但在應對諸如新型商事爭議、跨境訴訟、訴訟效率提升以及司法公開透明化等新挑戰時,仍麵臨諸多理論與實踐的交鋒點。本書聚焦於民事訴訟法領域中,那些尚未被完全固化為成文法條或處於司法解釋持續更新迭代中的前沿議題、疑難問題,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法學研究者及關注司法改革的社會公眾,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 本書並非對既有法律條文的逐條注釋與復述,而是立足於對現行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結閤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以及國內外司法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對民事訴訟的程序構造、證據規則、審判體製及救濟機製進行一次係統性的重構與審視。我們緻力於在“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之間搭建堅實的橋梁,探討如何在高效能的訴訟流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個案的公正裁決。 第一編:訴訟主體與管轄權的再界定 1. 當事人適格與訴的利益:界限的模糊與重塑 本書首先探討瞭在復雜交易結構中,如金融衍生品糾紛、集團訴訟(或擬製集體訴訟)中,如何準確界定當事人的適格性。傳統的“直接利害關係”標準,在麵對多層穿透的股權結構或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傳遞時,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引入瞭對“實質性權利義務關係”的穿透性審查理念,分析瞭最高法院在確認無償代持、擔保人責任追究等領域對既有規則的微妙修正。 特彆地,關於“訴的利益”的存續與消滅,本書詳細剖析瞭撤訴、履行不能、和解協議履行後的執行異議等環節,對訴訟利益喪失後程序終止的正當性進行瞭學理論證,並對照英美法係中對“可訴性”的更高要求,反思我國司法實踐中對訴權濫用的限製標準。 2. 專屬管轄與特殊地域管轄的衝突分析 在地域管轄的規則中,閤同履行地、侵權行為地的認定,是長期睏擾一審法院的難題。本書結閤最新的司法實踐,對“最密切聯係原則”在多地履行的復閤型閤同中的適用性進行瞭深入剖析,並詳細梳理瞭涉及互聯網數據傳輸、跨境服務閤同的地域管轄衝突的解決路徑。此外,對於特定主體(如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的特殊管轄協議效力,本書進行瞭嚴格的效力審查,強調瞭“意思自治”與“司法效率”的平衡點。 第二編:證據法則的精微化與技術化挑戰 3. 證明責任的分配與舉證責任的倒置:新興領域的適用睏境 現代民事訴訟中,信息優勢和專業技術壁壘使得傳統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遭遇挑戰。本書將重點放在對“高度可能性的證明”在産品責任、醫療損害賠償以及知識産權侵權案件中的具體量化標準上。我們特彆關注瞭“推定的證明責任轉移”機製——即在符閤特定要件(如高度專業性、信息不對稱)時,法院如何依法引導或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避免原告因客觀原因無法獲取關鍵證據而敗訴。 4. 電子證據的“三性”審查與大數據取證的閤法性邊界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電子數據已成為主要證據類型。本書對電子證據的“同一性”、“完整性”和“可采性”的審查標準進行瞭細緻的分析。重點探討瞭雲計算、移動支付記錄、物聯網(IoT)數據的調取與固定問題,以及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法院對“爬蟲數據”、“用戶畫像”等新型電子證據的審查尺度與技術鑒定要求。對非法獲取或不當獲取的電子證據(如違反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的數據),其排除規則的適用界限進行瞭批判性考察。 第三編:審判流程的優化與裁判文書的精細化 5. 庭審方式的革新與混閤訴訟模式的探索 本書認為,單純的“口頭化、直接化”庭審原則在麵對復雜的專業技術案件時,可能適得其反。我們係統梳理瞭近年來法院推行的“要素式審理”、“證據開示製度”在我國的本土化改造,並探討瞭如何通過預備程序、證據交換庭的高效組織,實現庭審的精簡與聚焦。對於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等復雜案件,本書分析瞭類案集中審理對司法資源配置的優化效應。 6. 判決理由的充分性與說理的深度:從“摘要式”到“結構化” 裁判文書的說理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後一道屏障。本書對裁判文書中“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自由裁量”三部分的內在邏輯關聯進行瞭深入剖析。我們重點研究瞭最高法院對判決理由清晰度、邏輯嚴密性的要求,並選取瞭多份在說理深度上獲得高度評價的典型判例,分析其如何有效迴應瞭當事人的主要抗辯理由,避免瞭“機械司法”的傾嚮。本書強調,裁判理由的闡釋,必須能夠有效迴應社會公眾對司法公正的期待。 第四編:非常救濟程序與司法權的自我約束 7. 申請再審程序的啓動要件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反思 再審程序作為非常救濟手段,其啓動的門檻和範圍至關重要。本書聚焦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新的證據”、“原判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僞造的”、“裁判違反法律確有錯誤”等情形的司法認定標準。我們詳細分析瞭法院在審查啓動再審程序時,應堅持的“初步審查”與“實質審查”的界限,以及如何防止再審程序被濫用為第三審的延續。 8. 司法公開的製度構建與人民陪審員製度的現代化轉型 司法公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本書不僅關注裁判文書的上網公開,更深入探討瞭庭審過程的直播、電子捲宗的查詢開放等“過程公開”的製度構建。同時,針對人民陪審員製度的改革,本書分析瞭新規下陪審員的選任標準、參與範圍(特彆是涉及技術性、商業秘密的案件),以及如何確保陪審員能夠真正代錶社會多元利益,而非淪為形式上的點綴。 結語:程序適應當代社會需求 本書通過對民事訴訟法核心機製的挑戰性議題的深入探討,旨在揭示當前司法實踐中蘊含的張力與進步方嚮。我們相信,民事訴訟法的生命力在於其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關係和新興法律需求的適應能力。本書提供的方法論和分析視角,是為推進我國民事訴訟製度嚮更公正、更高效、更具迴應性的方嚮邁進提供的一份有益參考。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i
導論 1
民事舉證責任法則導論 5
第277條 23
第278條 導讀 148
第278條 149
第279條 導讀 151
第279條 153
第280條 導讀 173
第280條 182
第281條 213
第282條 導讀 217
第282條 219
第282條之1 導讀 232
第282條之1 242
第283條 258
第284條 導讀 261
第284條 261
第285條 導讀 270
第285條 278
第286條 284
第287條 292
第288條 導讀 292
第288條 295
第289條 310
第290條 313
第291條 314
第292條 314
第293條 315
第294條 315
第295條 316
第296條 316
第296條之1 317
第297條 330
第298條 導讀 334
第298條 338
第299條 341
第300條 341
第301條 342
第302條 342
第303條 344
第304條 349
第305條 351
第306條 358
第307條 359
第308條 362
第309條 363
第310條 364
第311條 364
第312條 365
第313條 366
第313條之1 367
第314條 367
第315條 368
第316條 369
第317條 369
第318條 369
第319條 370
第320條 370
第321條 372
第322條 373
第323條 373
第324條 導讀 374
第324條 376
第325條 377
第326條 377
第327條 380
第328條 381
第329條 382
第330條 382
第331條 383
第332條 384
第333條 389
第334條 389
第335條 390
第336條 395
第337條 395
第338條 396
第339條 396
第340條 396
第341條 導讀 398
第341條 402
第342條 404
第343條 406
第344條 導讀 407
第344條 418
第345條 420
第346條 427
第347條 427
第348條 428
第349條 428
第350條 429
第351條 430
第352條 430
第353條 431
第354條 432
第355條 433
第356條 435
第357條 436
第357條之1 442
第358條 443
第359條 446
第360條 447
第361條 448
第362條 448
第363條 448
第364條 導讀 452
第364條 452
第365條 453
第366條 453
第367條 454
第367條之1 導讀 455
第367條之1 456
第367條之2 460
第367條之3 461
第368條 導讀 461
第368條 465
第369條 472
第370條 473
第371條 474
第372條 474
第373條 474
第374條 475
第375條 475
第375條之1 476
第376條 476
第376條之1 477
第376條之2 478

圖書序言

  本書係作者規劃著作之民事訴訟法註釋書係列之四,範圍係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至第376條之2等規定,內容除法條或製度之導讀外,對於各條文之修正變革、立法理由、判例、解釋、新近實務見解、學說爭議亦加以整理及說明。而對於部分實務見解,其具有指標性者,亦予以評介研析,用供參考。

  在德國,基於法治國之法律安定性需求,對於重要法規之註釋,不遺餘力,甚至有諸多不同版本。其意義乃在於使法律利用者,便於取得相關法規適用之入徑,並有助於學習者認識法律之多元視野形成,對於法庭上法律對話之友善情境塑造,亦得提供具信服力之討論基礎。

  在我國,對於此一攸關法治國建立之重要任務,嚮被忽略,以緻對於法律之認識及法庭上心證形成與開示,無法具備透明可信之基礎,其對於法庭上法律討論之促進,易形成障礙,至為可惜。

  個人嚮認為,對於法官、律師而言,其實務操作準則,不能淪為空談,法庭辯論應具體集中,因而註釋書與手冊係國內亟待發展之項目,且此亦為學術與實務可共同閤作之領域。

  編撰註釋書,耗費心力巨大,距離完工之日尚遠,在傢事公事忙碌終日之際,日積跬步,希有完成之日。

政大 薑世明
04.22.2013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