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二節氣說魚吃魚,不隻是料理書,從魚的各個部位的營養說到料理。
說古道今吃魚種種,大江南北各色魚質口味,從傳說到電影盡是魚事。
兼具人文情懷與料理欣賞的魚書,也抒情也品味,也知魚也品料理,更通節氣。
不同於以往,更讓人驚嘆的一本魚書!
第一章、庖丁解魚
全麵的介紹瞭魚的各個部位:魚頭、魚身、魚尾、魚皮、魚腸、魚肚、魚籽、魚骨的烹飪方法和營養價值。
第二章、食之有味
介紹瞭魚的十大烹飪方式:蒸、燒、烤、炸、煮、爆、糟、熏臘、魚生。以及他們的烹飪技巧。
第三章、四季漁歌
吃魚是講究季節的,本章介紹瞭十二節氣的魚食文化與料理:立春、清明、榖雨、立夏、端午、夏至、立鞦、中鞦、霜降、立鼕、大雪、除夕應該選什麼魚來吃,以什麼樣的烹飪方法來做,每個節氣附上絕密烹飪魚方,為讀者的十二節氣帶來瞭十二道魚料理。
第四章、洋洋大觀
魚的奇幻世界,這裏有被稱為“魚斯拉”的黑魚,有三文魚悲壯的慢慢遷徙路,有北美遠徵軍也有奇幻漂流,孩子們最愛的海底總動員和充滿浪漫色彩的美人魚傳說。
魚情豐富。魚食有理。
本書特色
何等魚鮮蘇東坡沒命也要食得,蘇東坡筆下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後麵便接著“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在東陂先生心中,為食河豚,竟是“值得一死”的。不惜棄官的美味,鰣魚美味是富春江上位列頭牌的名勝名動天下。關於魚的事情。。。。。。
1、“魚,我所欲也”,吃得、賞得、品味得。本書引經據典呈現瞭魚的美味佳餚,魚的韆年文化,魚的奇聞異事。
2、吃:吃魚的人皮膚水嫩,身材苗條,耳聰目明,頭腦靈光。
從魚各個部位魚頭、魚身、魚尾、魚皮、魚肚、魚籽、魚骨、魚刺、魚麟的美味與營養價值和烹煮知法,品味之道,淺入深齣介紹瞭魚的料理十大方法蒸、燒、烤、炸、煮、爆、糟、熏臘、魚生。
3、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齣現在晚上的螢光水母和座頭瓊;被稱為“魚斯拉”的黑魚;行走的肺魚;海上的飛行傢……更多奇幻的魚世界。
4、品味:全書上引詩詞歌賦,下顯世界奇觀,將莊子的“庖丁解牛”化為“庖丁解魚”,從“桃花流水鱖魚肥”到“但愛鱸魚美”。處處道齣濃厚的文化情懷。
5、魚肉鮮美,魚情動人。道盡古今中外魚的“理”與“情”。
第一章 庖丁解魚
一、 珍饈之首∕8
二、魚味∕12
三、 脊骨精髓∕22
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24
五、一尾劃水∕28
第二章 食之有味
一、古早之道蒸功夫∕31
二、 幾分滋味燒齣來∕35
三、炙烤人生∕39
四、青春一眨無復返∕42
五、 久煮餘味∕45
六、落草江湖爆鱔絲∕47
七、 酒糟醉人美∕50
八、 熏臘有道∕51
九、 一抹魚生半壁鮮∕54
第三章 四季漁歌
一、 立春∕62
二、 清明∕65
三、榖雨∕70
四、立夏∕75
五、端午∕79
六、夏至∕84
七、 立鞦∕90
八、中鞦∕97
九、 霜降∕103
十、 立鼕∕106
十一、 大雪∕110
十二、除夕∕114
第四章 洋洋大觀
一、大魚∕121
二、 漫漫遷徙路∕125
三、 北美遠徵軍∕128
四、 Hello,奇幻漂流∕135
五、 海底總動員∕141
六、 美人魚的傳說∕152
坦白說,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它很懂我”的感覺。我是一個對事物背後的邏輯和規律充滿好奇的人,尤其當這些規律隱藏在一些我們認為“自然而然”的現象中時,我更是迫切地想去揭開它們的麵紗。“魚情魚理”,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就仿佛是把一種感性的觀察,升華為一種理性的認知。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描述魚兒的形態或者習性,而是會深入到探究它們行為模式背後的驅動力,它們在特定環境下的選擇,它們如何與周圍的世界進行交互。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分析的工具,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魚情”,甚至能夠預測“魚情”的變化。也許它會講解一些關於水流、水溫、光照、餌料等因素對魚類行為的影響,並且用科學的原理來解釋這些影響是如何産生的。我想要知道,為什麼同樣的釣點,有時收獲滿滿,有時卻空手而歸;為什麼同樣的餌料,有時讓魚兒趨之若鶩,有時卻無人問津。如果這本書能解答這些睏惑,讓我能夠更精準地把握“魚情”,那麼它對我而言,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评分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書名有一種莫名的詩意和哲思。“魚情”二字,描繪瞭魚兒在水中的動態、它們的活動軌跡、它們的情緒變化,一切都是那麼生動而鮮活;而“魚理”,則又指嚮瞭隱藏在這些生動背後的規則、邏輯、甚至是科學原理。這就像是看待一個古老的謎語,既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又有需要解開的密碼。我一直認為,自然界的許多奧秘,都蘊含在最平凡的現象之中,隻是我們缺乏一雙發現的眼睛,或者一種探究的思維。我經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事物會以某種方式存在,為什麼它們的行為模式會如此固定?這本書會不會觸及到這些層麵?它會不會從更宏觀的視角,去解讀魚類在生態係統中的角色,它們如何與其他生物互動,如何適應環境的變化?我猜想,這本書也許會用一種全新的、非傳統的角度,來審視魚類這一生物,不僅僅是作為食物或者漁獵的對象,而是作為一個復雜而精妙的生命體,去理解它們存在的“道理”。我期待它能打開我的思維,讓我對魚類,乃至對整個自然界,産生一種更深刻的認知和敬畏。
评分初次看到“魚情魚理”這個書名,就覺得它有一種彆樣的魅力。它不像一些書名那樣直白,而是留有餘韻,引人遐想。“魚情”,勾勒齣水下那個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世界,充滿瞭未知與變數;而“魚理”,則似乎暗示著其中蘊含著某種可以被理解、被掌握的規律。我一直相信,自然界的一切,看似隨機,實則自有其道。尤其是像魚這樣在人類活動範圍之外生存的生物,它們的行為方式,它們的生存哲學,更是充滿瞭神秘感。我好奇這本書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來解讀“魚情”?它會從生物學的角度,還是從生態學的角度,亦或是從更具象化的角度,來闡釋魚類的生活狀態?我更期待的是“魚理”部分,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和預測“魚情”?例如,如何通過觀察水體的細微變化來判斷魚群的動嚮,如何根據季節和天氣來選擇閤適的釣餌,又或者,如何理解魚類在不同時間段的捕食習慣。如果這本書能夠將這些“魚理”清晰地呈現齣來,並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那麼對於我這樣對自然充滿好奇,但又缺乏係統知識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瞭我,一個“魚情”一個“魚理”,似乎是將一種感性與理性巧妙結閤的學科。我一直覺得,很多事物,尤其是那些看似簡單、自然而然的存在,背後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隻是我們往往沉浸在錶麵的現象中,而忽略瞭探究其本質。比如,我一直對釣魚充滿興趣,但每次都是憑著一股直覺和一些零散的經驗,效果卻參差不齊。我總在想,為什麼有時候魚兒就咬鈎,有時候卻毫無動靜?為什麼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域,釣到的魚會不一樣?這背後一定有某種規律,某種“魚理”在支配著這一切。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魚兒行為背後的邏輯,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等待,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去預測,甚至去影響“魚情”。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觀察水情、天氣,如何選擇閤適的釣具和餌料,如何根據魚的種類和習性來製定策略。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對我來說,將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幫助我在釣魚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也更有樂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開始這段探索之旅。
评分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偶然,但書名卻意外地擊中瞭我的好奇心。“魚情魚理”,乍聽之下,感覺像是某種民間智慧的結晶,又帶點學術的嚴謹。我平時對自然科學雖然不至於狂熱,但也算得上是頗有興趣,特彆是那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但又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領域。我一直覺得,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背後都隱藏著復雜的因果關係,隻是我們很少去深究。比如,我住在河邊,經常能看到水中的魚,但它們到底是怎麼生活的?它們的喜怒哀樂,它們的活動規律,有沒有什麼跡象可以讓我們捕捉到?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個放大鏡,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到這些微觀世界的細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觀察方法,一些判斷“魚情”的綫索,並且將這些綫索背後的“魚理”解釋清楚。我想要知道,為什麼魚會在特定的時候聚集,為什麼它們會在特定的時候躲藏,為什麼它們對某些信號會做齣反應。如果這本書能提供這樣一套分析框架,那麼它在我看來,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能讓我以一種更主動、更科學的態度去理解這個看似普通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