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為比較公民投票製度專書,特研究齣全世界主要三種投票模式〈集權式、權力下放式、政黨式〉及六大投票係統〈丹麥係統、法國係統、義大利係統、瑞士係統、混閤係統、拉丁美洲係統〉等。
二、作者特以歐美國傢投票的規範及實施經驗、案例等詳加探討分析,內容至為豐富。
三、在現今實務方麵,能對我政府及民間團體在推行公民創製、復決投票之參考。
四、在理論方麵,本書屬於法政學領域,當可提供讀者在「政治學」、「公共政策」、「比較法學」等相關學科研讀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李昌麟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國傢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最高學曆: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政治學博士。
學術專長:比較公民投票製度、直接民主、創製復決研究。
聯絡電子信箱:lichow168@gmail.com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主製度類型:代錶民主與直接民主
第一節 直接民主
第二節 代錶民主
第三節 半直接民主
第四節 半代錶民主
第三章 直接民主傳統型式
第一節 上古文明時期
第二節 中古文明時期
第四章 公民投票類型與規範
第一節 公民投票之性質
第二節 公民投票之類型
第三節 公民投票之標的
第四節 公民投票之種類
第五節 訴諸公民投票之對象
第六節 公民投票之時效性
第七節 公民投票結果之判定
第五章 全球公民投票
第一節 全國公民投票數量之擴增
第二節 各國分佈的情形
第三節 公民投票係統比較
第六章 半直接民主製與公民投票:瑞士創製、復決投票
第一節 半直接民主製
第二節 瑞士公民創製、復決製度
第三節 公民投票的政治影響
第七章 半總統製與半代錶民主製:法國公民投票製度之弔詭
第一節 半代錶民主製
第二節 第五共和之前的情形
第三節 第五共和之情形
第八章 義大利廢止性公民投票
第一節 憲法公民投票
第二節 立法公民投票
第三節 1970年5月25日公民投票法
第四節 公民投票法之效益
第五節 廢止性公民投票之實施
第六節 憲法法院功能
第七節 廢止性公民投票之改革
第八節 棄權投票之增高
第九章 東歐國傢公民投票
第一節 公民投票入憲:有限的規範
第二節 引進人民創製投票:市民參與
第三節 公民投票實施及影響
第四節 東歐國傢公民投票之憲法規範
第五節 東歐國傢實施公民投票之情況
第十章 美國各州立法公民投票
第一節 美國地方性公民投票型式及規範
第二節 公民投票聯署與打選戰情況
第三節 新發展之趨勢
第四節 美國加州公民創製、復決權之規定
第十一章 歐洲地方性公民創製、復決投票之比較
第一節 德法地方性公民投票實施之經驗
第二節 實施成效
第三節 地方投票主題之設定
第四節 德法市鎮級投票
第五節 歐洲其他國傢地方性公民投票之經驗
第六節 歐洲五國投票類型
第十二章 法國歐洲憲法草案公民投票民調分析
第一節 法國全民參與公民投票之過程
第二節 投票結果分析
第三節 2005年5月29日公民投票舉辦後之調查
第四節 結語
第十三章 颱灣公民投票
第一節 公民投票之規範
第二節 公民投票實施之經驗
第十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這本《比較公民投票製度》絕對是一場思想的盛宴!**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公共政策和政治參與的颱灣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度剖析不同國傢公民投票實踐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期待。它並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極其細緻地比較瞭世界各地公民投票製度的設計、運作以及它們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實際效果。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直接民主”這一概念的辨析,指齣公民投票並非萬能藥,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製度設計是否與國傢的曆史、社會結構和政治傳統相契閤。書中對一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比如瑞士的聯邦製和公民投票的結閤,以及意大利在修憲公投中的反復嘗試,都讓我對公民投票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公民投票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民粹主義的抬頭、少數族裔權利的侵蝕,以及“沉默螺鏇”效應等,這些都讓我反思我們自己未來在推動或改革相關製度時需要審慎考慮的方麵。這本書對於任何對民主理論、政治製度設計以及公民參與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貴讀物,它提供瞭一個廣闊的視野,讓我們能夠跳齣颱灣的語境,去審視和學習全球公民投票製度的得失。
评分**如果說前麵提到的書帶我進入瞭公民投票的理論殿堂,那這本書簡直就是帶我進入瞭一個實際操作的實驗室!** 我本來以為公民投票隻是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選擇,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其背後的學問之深。從投票的提案權如何産生,到投票的門檻設置,再到計票方式和後續的執行機製,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精巧的設計和潛在的博弈。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不同國傢在這些具體問題上的不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所帶來的迥異結果。比如,有的國傢允許普通民眾直接提案,有的則需要政治力量的推動;有的國傢設定瞭極高的投票率門檻,有的則相對寬鬆。這些細節的差異,往往會極大地影響投票的最終效力,甚至可能導緻整個進程的失敗。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推行公民投票,絕不能僅僅看其“民主”的外衣,更要關注其“骨骼”——也就是製度的細節。對於我們颱灣來說,在考慮是否引進新的公民投票形式,或者如何優化現有的製度時,這本書提供瞭大量可供參考的“他山之石”,讓我們能夠避免一些潛在的陷阱,設計齣更適閤我們自身情況的方案。
评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公民投票製度,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作者將古希臘的城邦民主,與現代代議製民主以及公民投票製度巧妙地聯係起來,探討瞭“人民主權”這一概念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製度形式下的演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國傢在公民投票中“少數群體權利”保護機製的詳細考察,例如一些國傢在公民投票中是否會設置對少數族裔的特彆保護條款,或者是否有機製來防止多數人的暴政。這對於我們颱灣來說,在不斷深化民主實踐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議題。此外,書中對公民投票在塑造國傢認同、民族主義以及區域一體化等方麵的影響,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一些國傢的公投可能加劇瞭民族分裂,而另一些國傢的公投則可能促進瞭區域閤作。這些豐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公民投票的影響力遠不止於具體的政策製定,它甚至可以觸及到一個國傢的根基。這本書的論述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啓發性,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讓人不斷地思考。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關於“民主”的想象邊界的拓寬。** 我一直認為公民投票就是民眾錶達意見的一種方式,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公民投票在不同治理模式下扮演的更為多元和復雜的角色。它不僅僅是“民主”的工具,更可能成為“治理”的手段,甚至是一種“政治哲學”的實踐。作者在書中不厭其煩地梳理瞭世界各地公民投票製度的演變曆程,從早期的簡單形式,到如今更加精細化、製度化的設計。他對於不同製度背後所承載的價值取嚮,例如精英主義與民粹主義的張力,也進行瞭深刻的剖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信息不對稱”和“議題設置”在公民投票中的影響的討論,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看似簡單的公投,背後卻隱藏著如此多的策略和博弈。這本書的敘述語言非常生動,作者善於用引人入勝的案例來闡述抽象的理論,讓我這個非政治學專業的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現代民主政治運作機製,並且對公民參與的未來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場不可錯過的思想盛宴。
评分**我必須說,讀完這本書,我對於“民主”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 在我們颱灣,常常討論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體現,是民眾直接參與政治決策的重要方式。但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解剖學的嚴謹,揭示瞭公民投票在不同製度框架下的復雜麵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公民投票一概而論,而是細緻地剖析瞭不同類型的公民投票,例如創製性投票、廢止性投票、同意性投票等等,以及它們在不同政治體製下的具體應用。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曆史上成功的公民投票案例,如冰島在金融危機後的修憲公投,以及一些失敗的案例,比如蘇格蘭獨立公投後的餘波,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分析。這些分析不僅僅停留在現象層麵,更深入挖掘瞭導緻不同結果的深層原因,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動員能力、信息傳播方式等等。這本書讓我明白,公民投票的“直接性”並不意味著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相反,它可能帶來新的挑戰和矛盾。對於我們身處民主轉型中的許多亞洲國傢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參考框架,讓我們能夠以更審慎、更具洞察力的視角去理解和應用公民投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