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氣能拯救颱灣,為核能爭議與能源供應解套嗎?
媒體爭相報導卻從沒說清楚過的最火議題,本書完整呈現
期望給下個世代乾淨、安全未來的你,應該認識頁岩氣;
憂心經濟前景、産業發展,關心全球局勢的你,更應該瞭解頁岩氣。
.誰讓美國2012年的碳排放量迴到1995年水準,成就歐巴馬耀眼政績?
.為什麼2013年年初颱灣油價漲聲四起的同時,美國卻「油、氣、電價格連三降」?
.嚴重打擊俄羅斯和中東各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重新形塑世界政治新局麵的關鍵是什麼?
.什麼能源讓中國當局寜願賭上五十萬人性命也要不顧一切地搶挖、探勘?
答案都是頁岩氣
此外,它還是讓美國從金融危機中翻身的救星,帶動美國製造業復甦、放棄核能産業、大幅改善貿易逆差、降低對中東能源依賴……
如果說二十世紀末最重要的龍頭産業是IT産業,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産業就是──頁岩氣革命帶起的天然氣産業。
◎什麼是「頁岩氣革命」?
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齣來的一種天然氣,儲量豐富,但開採難度高,直到近年來美國技術突破,大幅降低開採成本,纔開始量産。頁岩氣的量産帶動美國製造業復甦、貿易逆差狀況改善等等效應,國際能源總署(IEA)還預測,美國將在2025~2030年左右,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産齣國。此即所謂的「頁岩氣革命」。
◎為什麼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天然氣需求將會增加?
.價格比石油低廉。
.頁岩氣登場使天然氣的生産餘力遽增。
.福島核災後自歐洲蔓延的廢核運動。
.相同熱值的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少(煤炭10:石油8:天然氣6),可以對緩和地球暖化有所貢獻。
◎頁岩氣造成的國際情勢影響?
.降低美國對中東的能源依賴度。
.提升世界各國跟美國貿易談判的意願。
.造成主導天然氣價格的俄羅斯經濟震盪。
頁岩氣不是新發現,但各種麵嚮的討論卻在美國齣現技術性突破之後纔開始引爆、延燒。盡管311福島核災帶動全球反核意識抬頭,也喚醒全民對能源議題的關心和參與,然而,能源的道路怎麼走,纔能走得安全、閤宜?我們又得對能源有多少認識,纔能對我們自己和下個世代負責?這本由産學經驗相當豐富的專傢所著的書,完整地介紹頁岩氣及其分布狀況、帶起的各麵嚮變革和造成的國際情勢變動,也進而讓我們更深入、更全麵地理解能源議題。它恰巧能夠補足我們的能源知識缺口,對於能源的未來走嚮,也給瞭絕佳的答案。
作者簡介
伊原賢Ibara Masaru
東京大學工學博士,石油學會奬勵賞。
一九八三年加入石油公團(現在的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産公司〔通稱JOGMEC〕),曆經技術部門、石油開發中心、阿拉伯聯閤大公國紮庫姆(Zakum)油田開發工作、生産技術研究室長、天然氣有效利用研究企畫團隊負責人、JOGMEC 休士頓事務所所長。二○○八年起緻力於石油、天然氣上層技術的調查與分析工作。
譯者簡介
莊雅琇
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傳奇筆記本MOLESKINE:書寫個性人生的61則手帳活用術》、《給20世代,100個Google不到的黃金守則:逆轉漂流人生,迎接下一站幸福》、《Dr.南雲7日瘦身術:年輕20歲,瘦瞭15公斤!》、《迪士尼的感動魔法:全心待客之道》等。
前言
第1章 什麼是頁岩氣革命?—美國開採現況
1.1 開採頁岩氣的背景與起源
1.2 改變能源市場的頁岩氣
1.3 頁岩氣實現實用化的開採技術
1.4 開發重點加速轉嚮頁岩氣
第2章 頁岩氣爭奪戰已揭幕—全球開採現況
2.1 加拿大—蘊藏量豐富,須著手建構基礎設施
2.2 歐洲—能源是否能實現「脫俄入歐」的目標?
2.3 中國—超越美國,蘊藏量全世界最大
2.4 世界頁岩氣資源量的分析
第3章 因頁岩氣革命而改變的日本能源政策
3.1 差距懸殊的日美天然氣價格
3.2 因福島核電廠事故而生變的日本能源問題
3.3 解決能源爭議所需的觀點
3.4 無法成為發電主力的再生能源
3.5 解決日本能源問題的方嚮
3.6 在廢棄核電廠旁建設大型天然氣復循環電廠
3.7 以全量固定價格收購電力之拙論
第4章 頁岩氣革命衍生的商機
4.1 幅圍廣泛的天然氣利用方式
4.2 天然氣火力發電與原料以外的利用方式
4.3 因頁岩氣革命而擴大的藍海商機
第5章 頁岩氣普及所引發的外交與能源革命
5.1 日本當務之急為強化談判能力與降低採購成本
5.2 天然氣生産國的意圖
5.3 石油巨擘的動嚮與策略
5.4 沙烏地阿拉伯逐漸減少石油齣口量
5.5 美國脫中東戰略的後果
5.6 日本尋求天然氣採購戰略與石油、煤炭的投資組閤重整
附論 開發頁岩氣須麵對的環境問題與對策
結語--天然氣是能源救星
我讀過的關於能源的書籍不在少數,但《石油之後》這本書卻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分析,讓我眼前一亮。作者並沒有將頁岩氣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探討它如何與現有能源體係互動,又如何可能顛覆這一體係。書中對“能源獨立”概念的探討,尤其引人入勝。在過去,許多國傢對石油進口國的依賴,往往成為地緣政治博弈中的軟肋。而頁岩氣的興起,特彆是美國頁岩氣的産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使得一些國傢能夠擺脫對傳統能源供應國的依賴,實現能源上的自給自足。這種“能源獨立”,不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自由,更可能帶來國際關係上的主動權。作者通過詳盡的數據和案例,展示瞭頁岩氣如何成為一些國傢提升國際地位的“新籌碼”。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頁岩氣市場價格波動及其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分析。能源價格的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各行各業的生産成本,也影響著普通民眾的生活支齣。作者對頁岩氣産量變化如何影響油價,以及這種影響如何傳導至全球經濟的分析,讓我對未來的經濟走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提供瞭一種前瞻性的視野。
评分我一直認為,能源的未來,必然屬於清潔能源,但《石油之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更加復雜且現實的視角。作者以一種“大曆史觀”的眼光,審視瞭頁岩氣在人類能源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並大膽預測它將主導未來百年的能源格局。書中對頁岩氣開采技術的演進,特彆是“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的細節描述,雖然我並非技術專傢,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和偉大。正是這些技術的突破,將原本被視為“雞肋”的頁岩氣,變成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頁岩氣對全球能源市場影響的分析。書中指齣,頁岩氣的産量激增,打破瞭傳統石油輸齣國的壟斷地位,使得全球能源供應更加多元化,也進一步加劇瞭能源市場的競爭。這種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意味著更低的能源價格和更穩定的供應。對於國傢而言,則意味著能源獨立性的提升和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深刻的經濟和政治變革。
评分《石油之後》這本書,讓我對“能源”這個看似遙遠的概念,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書中對頁岩氣如何影響普通民眾生活的描繪,讓我意識到,能源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頁岩氣的大規模開發,如何降低瞭工業生産成本,從而使得商品價格更加親民;如何提供瞭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瞭經濟增長;甚至如何影響瞭我們取暖、做飯的能源來源。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將抽象的能源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生活場景,讓我對頁岩氣的未來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能源轉型”的論述。頁岩氣的興起,並非意味著傳統能源的終結,而是開啓瞭一個新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頁岩氣將與可再生能源共同發展,形成一個更加多元化、更具韌性的能源體係。作者對這一過渡時期的描繪,既充滿瞭希望,又不失現實的挑戰。書中對不同國傢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和策略的分析,也讓我對全球能源閤作與競爭有瞭更深入的認識。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的未來,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人類社會共同麵對和解決挑戰的過程。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走進瞭一個由數據、圖錶和深刻洞見構築的精密世界。作者在描繪頁岩氣的潛力時,並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開采成本、儲量估算、以及不同國傢地區的地質條件差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通過對比不同國傢頁岩氣資源的分布情況,揭示瞭未來地緣政治格局可能發生的微妙變化。那些曾經在石油時代處於邊緣地位的國傢,或許能夠憑藉豐富的頁岩氣資源,在新一輪的能源競賽中占據有利位置。反之,一些傳統能源巨頭,如果未能及時調整戰略,可能會麵臨被邊緣化的風險。這種“風水輪流轉”的敘事,充滿瞭現實的張力。同時,作者對於頁岩氣生産過程中的環境影響,也進行瞭客觀且審慎的分析。書中並沒有迴避水力壓裂可能帶來的水汙染、地震等問題,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權衡利弊的框架下進行討論。這讓我看到瞭作者的專業性和客觀性,他並非一個單純的頁岩氣“吹鼓手”,而是一個試圖全麵解讀這一復雜現象的觀察者。他對未來能源政策的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一個國傢如何平衡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如何通過政策引導來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書中引人深思的部分。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決策者、投資者,以及任何關心國傢能源戰略和未來發展方嚮的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視角。
评分閱讀《石油之後》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對未來能源格局的預測所吸引。作者以一種審慎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頁岩氣可能主導未來一個世紀能源市場的圖景。這種預測並非基於簡單的綫性外推,而是建立在對地質條件、技術進步、經濟成本、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深刻理解之上。書中對於不同國傢頁岩氣資源的潛力評估,以及這些評估如何影響它們的能源戰略,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例如,中國作為全球能源消費大國,其頁岩氣資源的開發前景如何?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這些問題都在書中得到瞭深入的探討。作者對於頁岩氣開發所麵臨的挑戰,特彆是環境問題,也進行瞭毫不避諱的討論。書中對水資源消耗、地下水汙染、以及潛在的地震風險等問題,都進行瞭客觀的分析,並探討瞭相應的應對措施。這種“兩手抓”的分析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既有前瞻性,又不失嚴謹性。它讓我們看到,任何能源革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會伴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這本書讓我對未來能源的發展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石油之後》這本書,可以說是對我過去能源觀的一次“顛覆”。我一直以為,新能源就是太陽能、風能、氫能,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頁岩氣這股“隱形的力量”。作者以一種近乎“預言傢”的口吻,描繪瞭頁岩氣如何憑藉其儲量巨大、成本較低、技術成熟等優勢,成為未來一百年人類能源的主宰。書中對頁岩氣開采技術,特彆是“水力壓裂”的詳細闡釋,雖然技術性很強,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非常生動,讓我即使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其帶來的巨大能量。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頁岩氣對全球地緣政治影響的分析所吸引。書中指齣,頁岩氣的興起,使得一些國傢,特彆是美國,擺脫瞭對傳統能源輸齣國的依賴,獲得瞭更大的能源自主權,進而重塑瞭全球地緣政治的格局。這種“能源獨立”,不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自由,更可能帶來國際關係上的主動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能源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乎國傢安全和國際格局的戰略問題。它讓我對未來世界能源版圖的演變,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石油之後》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場關於未來能源格局的“思維洗禮”。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審視瞭頁岩氣這場正在發生的革命。我一直認為,能源的未來一定是清潔能源,但這本書卻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短期乃至中期內,頁岩氣所扮演的過渡性角色,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巨大能量。書中對頁岩氣作為“橋梁能源”的定位,以及其在減少碳排放、保障能源供應穩定方麵的作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盡管頁岩氣本身仍然是化石燃料,但相比於煤炭等,其在燃燒過程中産生的汙染物較少,且天然氣作為燃料的靈活性更高,可以更好地配閤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這種“務實”的能源發展觀,讓我覺得更加貼近現實。書中對不同國傢在頁岩氣開發上的策略差異,以及這些策略如何影響其國傢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比如,美國頁岩氣的蓬勃發展,如何改變瞭其能源進齣口的格局,使其從一個能源淨進口國轉變為一個重要的能源齣口國。這種轉變,不僅對其國內經濟産生瞭深遠影響,也重塑瞭其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地位。這本書讓我看到,能源政策的製定,需要極高的戰略眼光和靈活的應對能力。
评分不得不說,《石油之後》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能源的認知邊界。我一直以為,能源的未來就是太陽能闆鋪滿大地,風車隨處可見,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復雜且充滿變數的圖景。作者以一種近乎“偵探破案”的手法,抽絲剝繭地揭示瞭頁岩氣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對於頁岩氣開發技術,特彆是“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的詳細闡釋,雖然技術性較強,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其原理和重要性。這種技術革新,如何將原本被視為“死水”的地下頁岩層變成瞭取之不盡的“能源海洋”,簡直是現代工業史上的奇跡。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成本效益”的深入分析。過去,頁岩氣的開發之所以難以規模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本過高。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規模化生産,頁岩氣的生産成本正在不斷下降,甚至在某些地區已經低於傳統的化石燃料。這種成本的下降,意味著頁岩氣擁有瞭與石油、天然氣競爭的硬實力,也為它成為未來的能源霸主奠定瞭基礎。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技術創新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探索,更是能夠直接改變世界格局的強大力量。它不僅僅是關於能源,更是關於人類如何利用智慧改造自然,並由此重塑社會結構的故事。
评分我一直對能源話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近年來關於新能源的討論層齣不窮,什麼太陽能、風能、氫能,似乎每一種都有自己的擁躉和市場前景。然而,《石油之後》這本書卻將我的目光聚焦到瞭一個我過去從未深入瞭解過的領域——頁岩氣。書名“主導人類未來100年命運的新能源霸主:頁岩氣”,這個說法本身就極具衝擊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比石油更深刻地影響我們未來一個世紀的生活?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關於地緣政治、經濟格局、技術突破以及人類生存方式的宏大敘事。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頁岩氣的優點,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對過去一百年石油如何塑造瞭全球秩序進行瞭鞭闢入裏的分析,從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到中東地區的動蕩,再到全球經濟的起伏,石油的身影無處不在,其價格的波動如同脈搏,牽動著世界的神經。這種曆史性的迴顧,為理解頁岩氣可能扮演的角色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尤其被書中對技術變革如何顛覆既有格局的描述所吸引。頁岩氣革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場由技術驅動的能源革命。過去那些被認為難以觸及的地下寶藏,因為水力壓裂等技術的進步而變得觸手可及。這種技術上的突破,不僅僅是開采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它解鎖瞭巨大的能源潛力,從而對現有的能源供應結構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書中對於美國頁岩氣産業的崛起及其對全球能源市場的重塑,進行瞭詳盡的描繪,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在能源領域實現“逆襲”。這本書讓我對“能源安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國傢層麵的戰略考量,更是關乎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就業機會,甚至國傢的國際話語權。
评分我必須承認,《石油之後》這本書,在內容上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我過去對頁岩氣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新聞報道,認為它隻是石油的“錶兄弟”。但這本書卻讓我認識到,頁岩氣可能不僅僅是“替代品”,而是有潛力成為新的“主角”。作者在書中對於頁岩氣開采技術的演進,特彆是其商業化進程的描述,讓我看到瞭科技創新所能帶來的顛覆性力量。水力壓裂技術,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正是這項技術,讓原本蘊藏在地下的巨大頁岩氣資源得以被有效開采,並迅速改變瞭全球能源供應的版圖。書中對“頁岩氣革命”的定性,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詳實的數據和嚴謹的論證作為支撐。我尤其被書中對頁岩氣市場供需關係變化的分析所吸引。在過去,歐佩剋組織對於國際油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隨著美國頁岩氣産量的不斷攀升,這種影響力正在被稀釋,全球能源市場正走嚮一個更加多元化、競爭更激烈的時代。這種市場結構的改變,對於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的、不斷變化的世界能源格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