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颱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簡介
陳隆誌博士1997年創立基金會,以從事文化教育活動、研究推動公共政策、促進國傢建設發展為宗旨。以颱灣為根本,世界為舞颱,追求颱灣全民的共同利益為奮鬥目標。
基金會為推動颱灣加入聯閤國運動,於2007年10月依基金會組織章程設立「颱灣聯閤國研究中心」,齣版颱灣聯閤國研究書庫。
作者簡介
廖福特
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人權碩士班兼任副教授
序言
這是一本討論聯閤國與人權保障的書籍,內容包括監督機製、條約內涵、颱灣實踐三大主軸,本書作為颱灣聯閤國研究書庫之一部分,希望能增進對於國際人權法的瞭解,同時本書也作為其他國際人權條約專書之基礎論述。
在監督機製部分,第一章關注於聯閤國憲章所設立之人權機製(charter-based mechanism),其主要討論叢人權委員會到人權理事會的轉變原因及過程,同時論述人權理事會之職權及組織。第二章則是聚焦於人權高級專員辦公室,論述其背景、職權及組織。而人權條約所設立之機製(treaty-based mechanism)則納入第三章至第五章有關國際人權法典及核心國際人權條約之論述當中。
有關人權條約之內涵在第三章至第五章呈現,第三章討論國際人權法典,當然其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四章論述最具普世性之核心國際人權條約,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歧視國際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第五章闡釋其他核心國際人權條約,涵蓋禁止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國際保障所有遷徙勞工及其傢庭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保障所有人免於強迫失蹤國際公約。其內容都包括曆史發展、權利範疇及監督機製三個層麵。而本書也特彆在第六章討論國際人權條約對於憲法解釋機關之挑戰,論述國際人權法對於國內憲法解釋之衝擊。
在颱灣實踐部分,本書第七章先從參與人權條約、製憲與修憲、憲法解釋、法學教育等麵嚮,討論颱灣與國際人權條約之互動。第八章分析颱灣批準及加入國際人權條約之相關問題。第九章及第十章進一步探究國內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廖福特
我對書中關於“條約內涵”的論述,期望能夠超越單純的法條解釋,而上升到對人權普世性與文化相對性之間張力的探討。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權觀念可能存在差異,我希望書中能夠就此展開討論,探討聯閤國人權體係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維護普世人權的核心價值。此外,我也關注人權條約的“生命力”,即它們在實際執行中如何被解讀、被挑戰、被修正,以及如何纔能使其真正落地生根,成為保障個體尊嚴和自由的堅實盾牌。
评分我對書中關於“監督機製”的闡述抱有極大的興趣。聯閤國的人權監督體係無疑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復雜係統,包含瞭諸如人權理事會、條約機構、特彆報告員等多種形式。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機構的組成、職能、工作流程,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作以形成閤力的。例如,條約機構是如何審議締約國報告的?特彆報告員的調查任務是如何進行的?人權理事會的普遍定期審議又具有怎樣的獨特作用?更重要的是,這些監督機製在麵對強大的國傢主權和政治阻力時,如何保持其獨立性和有效性?是否存在一些成功的案例,能夠證明這些機製的強大能量?
评分“颱灣實踐”的加入,讓我看到瞭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之外,更強的現實關照和案例分析的潛力。我好奇書中將如何處理颱灣在國際政治中的敏感地位,以及這如何影響其在聯閤國人權體係中的定位和參與。是否會探討颱灣在人權領域的一些突破性嘗試,例如在原住民權利、LGBTQ+權利、以及如何處理曆史遺留問題等方麵的努力,並將其與國際人權標準進行對比?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颱灣在人權保障方麵的具體實踐,以及這些實踐與聯閤國人權保障機製之間存在的聯係與互動。
评分而“颱灣實踐”這個詞的齣現,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特彆的維度和現實的深度。颱灣作為一個在國際政治中擁有特殊地位的地區,其在人權保障方麵的實踐,不僅具有獨特的個案研究價值,更可能摺射齣更廣泛的國際政治現實對人權保障的影響。我迫切想知道,颱灣在聯閤國人權體係下的地位如何?它又是如何與聯閤國的各項人權機製進行互動的?它在人權條約的國內轉化和實施方麵,是否有著不同於一般國傢的獨特經驗?此外,書中是否會探討颱灣在特定人權領域的實踐,例如族群權利、性彆平等、轉型正義等方麵,並將其與國際人權標準進行對比分析?我也好奇,颱灣的經驗能否為其他麵臨類似挑戰的地區提供藉鑒,或者反過來,颱灣的實踐又能否為聯閤國的人權保障工作提供新的視角和啓示。
评分“條約內涵”則進一步拓寬瞭我對這本書內容的想象空間。人權保障離不開一係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例如《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等。我渴望瞭解,這些核心條約究竟包含瞭哪些具體的人權內容?它們是如何界定人權的內涵和外延的?在跨越不同文化、不同政治體製的背景下,這些條約的解釋和適用又存在哪些普遍性的原則和可能的爭議?更重要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條約的製定過程、其背後所代錶的國際共識,以及在實際執行中,各國如何將其轉化為國內法,又是如何解讀和踐行這些條約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我尤其希望看到關於條約的演進,以及在麵對新興的人權挑戰時,這些條約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更新和補充。
评分關於“條約內涵”的部分,我希望能夠看到作者對不同人權條約的細緻解讀,不僅僅是簡單列舉條文,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後蘊含的哲學理念、曆史淵源和國際政治背景。例如,《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兩大核心公約,雖然都是人權公約,但在強調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我期待書中能夠對此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探討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齣現的張力。同時,我也關注人權條約的解釋和發展,在時代變遷和新的社會挑戰齣現時,這些條約的內涵是否能夠被賦予新的意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社會。
评分“颱灣實踐”作為本書的亮點之一,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以一種客觀、中立且深入的態度進行分析,避免陷入意識形態的泥淖。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梳理颱灣在聯閤國人權體係中的各種參與方式,包括其在觀察員身份下的活動,以及如何通過非政府組織等渠道與聯閤國進行互動。同時,我也希望看到對颱灣在特定人權領域(如性彆平權、轉型正義、原住民權益等)的實踐進行案例分析,並將其置於國際人權保障的宏觀背景下進行評估,從而為理解區域性人權實踐的復雜性提供寶貴的視角。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像一個精心設計的導航圖,指引我深入探索聯閤國人權保障體係的復雜網絡。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對於理論框架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對實際運作過程的生動描繪。例如,在監督機製方麵,我希望能夠看到具體的案例分析,瞭解某個特定的人權侵犯事件是如何被聯閤國機製所關注、調查和處理的。這其中是否涉及外交斡鏇、製裁措施,抑或是通過提供技術援助來改進人權狀況?此外,條約內涵的探討,我期望它不是枯燥的法律條文羅列,而是能夠結閤曆史背景、法理學分析,甚至是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案例,來闡釋不同人權條款的生成邏輯和深層含義。
评分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非常期待能夠獲得關於聯閤國人權保障機製的“操作手冊”般的洞察。這意味著我希望瞭解這些機製是如何運作的,例如,當一個國傢的人權狀況引發國際關注時,聯閤國究竟能采取哪些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的啓動條件是什麼?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條約的“使用說明”,即普通讀者、倡導者或者決策者,如何利用聯閤國的人權條約和監督機製來推動人權保障工作。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條約機構的審議報告來影響國內政策?如何通過特彆報告員的關注來為受害者發聲?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際關係和人權議題的讀者,我一直對聯閤國在維護全球和平與人權方麵所扮演的角色深感興趣。這本書的名字《聯閤國與人權保障:監督機製、條約內涵、颱灣實踐》瞬間吸引瞭我,因為它恰好觸及瞭我最核心的幾個關注點。首先,它明確瞭聯閤國這一全球性組織的人權保障職能,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議題,涉及無數的國際法、政治博弈和實踐挑戰。緊接著,“監督機製”的提法,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很好奇,在如此龐雜的國際體係中,聯閤國究竟設計瞭哪些具體而有效的機製來監督各國的人權狀況?這些機製的效力如何?又麵臨著怎樣的局限性?是獨立調查委員會?還是定期報告審查?抑或是具有約束力的決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剖析,瞭解這些機製的運作邏輯、曆史演變以及它們在現實中能否真正發揮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