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南海戰略

中國的南海戰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南海鹿死誰手?
中國能否在美國、日本、南海諸國中奪得先機?

  洞悉中國,反思臺灣!

  南海問題是從上個世紀延伸至今的區域性問題,目前大多數文獻都從海洋法公約或中國解放軍在亞太地區的威脅切入探討,但中國對南海的戰略是多元進行的,從單一角度無法釐清中國在南海的作為。本書特別從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面向,揭開中國面對南海問題的七大戰略手段!

本書特色

  以詳細圖表嚴謹論證南海問題。

作者簡介

蘇冠群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畢業,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士畢業。

  2006年開始在全球防衛雜誌上投稿撰寫軍事相關文章,領域偏向解放軍、俄羅斯與第三世界國家。發表文章請參閱全球防衛雜誌、國防大學等學術研討會、聯合報社論等。部分文章與觀點曾被香港鳳凰衛視、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與大陸新華社轉載報導。除軍事著作外,善於繪製各類軍事國防相關圖表,是少數兼具國防與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林中斌
推薦序∕陳文政
推薦序∕黃介正
謝辭∕蘇冠群

導論
Chapter1 背景──南海主權、能源與航道安全的重要性
 第一節 南海主權衝突的歷史淵源──各說各話
 第二節 中國在南海諸島主權的衝突──必爭之地
 第三節 海底資源與海上通道安全對中國的重要性──阿基里斯腱 38
 第四節 小結 58

Chapter2 中國海洋安全與海軍戰略演進──從軍事手段轉向外交優先
 第一節 鄧小平時期(1980-1990)──始作俑者
 第二節 江澤民時期(1990-2004)──目標移轉
 第三節 胡錦濤時期(2004-2012)──政策轉型
 第四節 小結 135

Chapter3 各國對南海問題的現階段策略──應對中國的棒子與胡蘿蔔
 第一節 美、日、澳、印強化合作關係
 第二節 南海諸國持續開採油田
 第三節 東協國家的軍備提升
 第四節 小結

Chapter4 中國南海戰略的手段與形成過程──奇正雙軌與手段多元
 第一節 超軍事的南海戰略──上兵伐謀
 第二節 經濟合作與開採技術的強化──蠶食鯨吞
 第三節 備而不用的軍事力量──手段多元
 第四節 小結

Chapter5 結論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南海問題是個難解的難題,由於位在國際重要航運路線,很難不引起各國介入或注意。中國在南海諸島主權上堅持不可退讓,但強調共同開發。南海周邊各國基於國家經濟發展,對南海資源的掠奪毫不手軟。南海至今仍未爆發軍事衝突的原因除了各國想積極發展經濟外,另一個原因是衝突先開火者勢必給對方還擊的正當理由與國際輿論操作空間,越、菲、中都盡量克制避免擦槍走火。

對中國現階段與未來如何處理南海問題,筆者提出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七大戰略手段。這些手段包含政治、外交、 經濟與軍事層面。有些是中國與他國互動中所獲得的經驗。有些是基於大環境形勢需要而採取的手段。有些手段備而不用,但卻積極準備等待使用時機。這七大戰略手段彼此之間緊密結合。中國採取海洋執法單位降低局勢升溫,但另一方面卻積極發展深海資源開採技術。筆者推斷,中國未來將打破南沙島嶼海域各國皆不開採資源的潛規則。中國優先開採,將逼使對方上談判桌或持續外交周旋,達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目的。如各國藉由外國石油公司開發南海深海石油,中國將使用海洋執法單位進行干預。如越、菲兩國因按耐不住擦槍走火,中國將獲得自衛反擊的名義,一舉收復南沙群島。因此這七大手段對於中國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結局,對中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中國的七大南海戰略手段如下:

■ 明爭暗鬥,外交為先


兩手策略各國皆用,但最終仍是一場明爭暗鬥的外交戲碼。中國與南海諸國在南沙群島與黃岩島議題上互不相讓,且時常驅趕對方漁民與海洋調查船。不過每當爆發衝突與爭議時,雙方仍有密切的外交行為。如2011 年,雖然雙方雖然在南海爭議上表現的互不相讓,但確有積極的官方互動。雙方從2011 年4 月至2012 年4 月間共進行多達41 次官方互動。其中中國訪問東協多達20 次,東協國家訪問中國也有18 次。另外三次為國際會議、簽署聯合聲明與熱線接通。2011 年6 月份中越雙方還進行兩次軍方之間的交流,中越雙方在戴秉國訪問越南後很快簽署了聯合聲明並建立雙方熱線。2011 年在菲律賓總統阿奎諾訪問中國後,中菲將2012-2013年訂為中菲友好交往之年。雖然在2012 年爆發黃岩島事件,但菲律賓在無美國支持下,開始向中國示好。美國對南海立場態度的變化,顯示中美雙方可能在南海問題上有所共識。衝突期間中國三次召見菲律賓外事人員,菲律賓在事件緩和後也終於派遣自2011 年就空缺的菲律賓駐華大使。這次事件中,梁光烈親自談到中國目前處理周邊海洋爭議問題採用外交與海洋執法單位,證實了筆者的推論。

■ 海洋執法,嶄露頭角

軍事手段備而不用,海洋執法單位是中國從東海油田經驗中學習到的新手段。日本與中國在2004 年東海油田事件後,讓中國見識到使用軍艦處理海上爭議問題並不能獲得國際秩序的青睞。2004 年成為中國最後一次使用軍艦介入海洋爭議問題。中國開始重視海洋執法單位的建設,目前中國海洋執法單位分為海監、漁政、海事、海警與海關緝私五大單位。這些單位屬於國務院,並非軍方,因此可降低衝突的敏感度。海上爭議衝突主要由海監與漁政單位負責。這些海洋執法單位同時也執行外交任務,如海警目前與日本已進行6 次海上聯合救災演習。中國雖然開始注意到海洋執法單位的發展,且合計擁有1400 多艘執法船。但這些執法單位缺乏整合,是多頭馬車的方式進行,如海監與漁政的部分任務就有重疊之處。中國的海洋執法單位千噸級以上的船艦也不多,目前僅41 艘。中國海洋局南海分局長李立新就強調,中國未來建造30 多艘千噸級海監船,以追上日本50 艘的水準。中國使用海洋執法單位也必定成為南海諸國未來南海衝突中的趨勢。越南公安部戰略所前所長黎文剛少將就認為越南應該學習中國處理海上問題的方式,而非使用軍艦與中國海監船硬碰硬。菲律賓在2012 年的黃岩島事件中,也被中國外交部譴責使用軍艦。顯示中國在處理海洋爭議手段上學習國際秩序潛規則,這將有利於中國在處理海洋事務上的話語權。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