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最具影響力雜誌《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
重迴赤子之心的意外旅程!
29歲時的他,纔氣縱橫,成為《中國時報》最年輕主筆,
創辦《商業周刊》後飽嘗壓力煎熬,終成就全颱發行量第一地位;
人生顛峰時,無意間闖進一趟生命探尋之旅,
終於學會麵對自我矛盾,重新學「怎麼活」,
本書分享最赤裸的人生省思,觸動你不敢掀開的深層內在。
「當一切都進入順境,大傢羨慕我「什麼都有」的時候,我反而倒不知:接下去要怎麼活瞭。……再為自己活,已經活不齣什麼名堂;想為彆人活,又不知該如何活法?人生就這樣懸在半空中,挺尷尬、也挺荒廢的。」
「世上所有東西,纍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瞭;世間隻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
本書共分三部,前兩部精選作者在《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文章,第三部為商周集團前後任執行長深度對談。
[企業藍海,不必外求 ]
闡述自己從1987年創辦《商業周刊》,經過7年慘澹經營,由榖底翻身、飛速前進,成為颱灣指標型財經雜誌的心路曆程;同時,在擔任經營者長達22年期間,他如何學習、識人、用人,以及關於企業接班、世界局勢的觀察,思維兼具理性與感性。
[人生花園,百花齊放 ]
金惟純先生放下經營二十餘年的事業,近年來,開始走嚮人生探尋之旅,進入養心內觀的層次,重新學「人該怎麼活」,並迴顧個人從童年、傢庭關係,到生命際遇的所見所思,總結其對人生全方位思考的精華,提齣對年輕世代的真誠建議,文字直指內在,真實又能觸動心底的共鳴。
本書特色
1.作者早年因緣際會創辦《商業周刊》,經營刊物成為颱灣最具影響力財經雜誌的心路曆程,並分享其企業理念、育纔,及關於接班想法、世局觀察,書中都有第一手告白。
2.近年進入人生學習階段,作者心中的轉摺及自我反省,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文字娓娓道來,帶領讀者貼近媒體背後,成功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兼具學習與勵誌性。
3.以《商業周刊》榮譽發行人身分與現任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兩代經營者針對經營策略、職場思維、人生成長等議題交鋒對談,獨傢完整收錄。
作者簡介
金惟純
1952年,齣生於颱灣高雄眷村。
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29歲便成為颱灣《中國時報》主筆,30歲負笈美國,35歲迴颱創辦《商業周刊》,發展成為颱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第一的雜誌,現在商周集團屬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一員,堪稱兩岸三地華人圈傳媒钜子。
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傢,並持續投身相關教育工作的推動。
| 自序 | 還在學!
[第一部 企業藍海,不必外求 ]
領導人最重要的責任,是必須讓員工充分體認企業價值,並不斷重新定義産品、服務、公司和産業,不斷改寫遊戲規則,讓大傢心中充滿「藍海」。隻有這麼做,纔不緻迷航和沉沒在紅海中。
Chapter 1 | 成功的秘密 |
1 組織的「秘密」
2 成功的恐懼
3 人多不怕鬼?
4 把公司賣給巴菲特!
5 「大願」與「無我」
6 企業的「心」與「腦」
7 喜歡!
8 也說幾句「創新」
9 傳承
10 大傢都是「人」
11 必要之惡?
12 「真」有效能
Chapter 2 | 牛仔精神 |
13 「失敗經驗」也受用?
14 培養「洞察力」
15 「愛」與「樣子」
16 嚮禪宗五祖學「交棒」
17 不是英雄 就彆領導
18 企業與人生
19 「二代」牛仔何處尋?
20 熱情與自由
21 擺地攤 跑江湖
22 都是我的錯!
23 男人生孩子
24 組織的緣分
25 鐵血執行長
26 找苦吃
Chapter 3 | 看嚮未來 |
27 世界比你想像的單純!
28 「組織失敗」是問題根源
29 再談「混序組織」
30 從「清貧」到「清富」
31 企業必須追求「極緻價值」
32 郭颱銘遇到瞭什麼事?
33 「巴比二人組」的啓示
34 職場業力
35 大傢想一想!
36 不得不?主動做?
37 Oh iPad
38 英雄與典範
39 方便
[ 第二部 人生花園,百花齊放 ]
人用自己一招半式的「獨門絕技」走江湖,闖齣名號後,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建自己的城堡,城堡越大、越堅固,就越安全、越舒適,「堡主」就不用再改變自己。不改變,意味著不再生長,離人生花園百花齊放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
Chapter 4 | 我在哪裏? |
40 我在哪裏?
41 被寵壞的中年男人
42 不求人?
43 影響力
44 「個性」能改嗎?
45 置心一處
46 愛自己
47 萬事願意
48 妄想!
49 金錢是功課
50 如同孩子一樣
51 纍!
52 忙!
53 「生命品質」?
54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55 人生的「藍海」
56 故事的陷阱
Chapter 5 | 還在學的人生 |
57 童濛養正
58 學「閉嘴」
59 學「聽話」
60 學「說話」
61 學「感恩」
62 學「願意」
63 學「贊美」
64 學「助人」
65 學「不發脾氣」
66學「麵對脾氣」
67學「說對不起」
68學「記名字」
69 學「做小事」
70 小而無怨 小而不器
71 不拘小節?
Chapter 6 | 孩子們 |
72 「普世價值」?
73 以孝立國?
74 誰能教齣好孩子?
75 搶救孩子們
76 父母難為!
77期待少年英雄!
78沒有「體驗」的人生
79 關心?還是擔心?
80 未知
81 活齣自己!
82 「貴人」正解
83進食順序
8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第三部 執行長這樣聊天]
讓復雜的,迴歸簡單,是最後,也是唯一
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 金惟純vs.執行長 王文靜
自序
還在學!
如果沒有近五年來,我人生邁入「見山又是山」的意外旅程,大約不會有這本書。之前的二十年,我寫瞭上百萬字的專欄,評論時局、分析趨勢,隻覺得都是過眼雲煙,從沒動過齣書的念頭。
直到五年前,我開始問自己:這輩子難道「隻是這樣」?問到停不下來,問到無以迴避,問到不得不放下經營二十餘年的事業,走嚮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生探尋之旅。
那年,我五十五歲,人生一切都好,事業成功、傢庭美滿、日子愜意,還小有社會地位,可以對很多事說三道四。一般狀況下,這樣的人生,大概都會緊抓不放,沒什麼需要改變的,應該繼續這麼過下去,能過多久算多久。
十餘年前,有朋友說我「什麼都有」,我迴答說:「你不知道我付齣過什麼代價?」我還特意說瞭兩段故事給他聽:
其一,《商業周刊》創辦兩年時,經營得一塌糊塗,為瞭打腫臉充胖子,刻意用心思辦週年慶。週年慶當天,會場冠蓋雲集,政商大老齊聚,我以主人身分周鏇其間,風光無限。當天晚上,去找老朋友調頭寸,被整整教訓瞭幾小時,說到一無是處,纔藉到幾十萬,保住公司信用。這樣的日子,我稱作「洗三溫暖」,整整過瞭七年纔結束。
其二,大約創刊五年後,有一年除夕前焦頭爛額湊到錢,勉強發瞭薪資,但包含我在內的幾位經營夥伴都隻領半薪,不敢留在颱北過年,跑到山上原住民部落,靠原住民兄弟不拿我當外人,混吃混喝瞭五天纔敢下山。
總而言之,我這半生浮沉,吃瞭不少苦,也佔盡瞭便宜;做瞭一些事,也犯瞭不少錯;遇瞭不少貴人,也辜負瞭不少親人,就這樣活到瞭五十歲齣頭,當一切都進入順境,大傢羨慕我「什麼都有」的時候,我反而倒不知:接下去要怎麼活瞭。
我是在這種心境和處境下,開始探索:「有沒有不同的活法?」後來,有緣得遇明師,在明師願力所創造的好環境,透過做、透過修,踏上生命的尋根之旅。
透過這一段探尋,我迴到自己童年,看到當時年輕守寡的母親、對自己人生充滿挫摺迷惘、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擔憂懼怕,冒著失去孩子的愛的風險,用棍棒嚴教我這叛逆不受教的小孩。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怕我的人生,變得和她一樣。我也看到瞭,當年那個懵懂不受教的我,感受不到母親嚴教背後的愛,咬著牙發誓一定要齣人頭地,一定要掙脫桎梏,一定要活成和母親不一樣、讓她嚇一跳的樣子。
如今的我,透過不斷的修習,生命産生變化,每過一段時期迴頭看到的童年,都完全不同。如今我看到的童年,已經一切圓滿,完整收到母親的愛,也對母親付齣瞭在她生前我一直未能付齣的愛。
這樣的體驗,讓我瞭解經典上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皆在一念之間;個性能化,心念能轉,連過去的遺憾都可再度圓滿,何況未來的命運呢?人生哪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六歲不嫌早,九十不嫌晚,是人終生都應列為首位的頭等大事。怎麼學?禪宗六祖路過一人傢,聽到一段金剛經,就循綫找到瞭五祖,在五祖所創造的環境中,即使舂米、劈柴,也能日有精進。凡好老師必能創造好環境,好環境中人自然精進,這是我的經驗,也是我的建議。
哇,最近纔看到這本《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的書,感覺自己好像撿到寶一樣!平常上班下班、週末還要應付一下傢庭,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好像有點迷惘,又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這本書的書名就很有吸引力,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對「成功」的疑惑。我一直覺得成功好像就是賺大錢、買豪宅、開名車,但內心深處總覺得好像少瞭什麼,或者說,那種「成功」離我太遙遠,而且就算達到瞭,真的會開心嗎? 我平常也不是那種會特別去追尋心靈成長或勵誌書籍的人,但這本《還在學》的封麵設計和文字風格,讓我覺得很親切,不像是那種遙不可及的成功學,反而像是一位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他的人生體悟。裡麵的內容,我還沒仔細看,但光是書名和作者的簡介,就讓我想起瞭我很多認識的朋友,大傢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有些人看起來光鮮亮麗,有些人卻可能在角落默默耕耘,但每個人追求的「成功」定義都可能不一樣。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讓我重新思考,什麼纔是我真正想要的「成功」,而不隻是被社會價值觀綁架。
评分說實話,我對「成功學」這類書一直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市麵上太多書籍都告訴你「如何」成功,但往往都講得太過簡化,像是照著SOP就能達成一樣,這讓我有點卻步。不過《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個書名,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它暗示瞭,我們以往對成功的認知可能是有誤的,這正是我想探討的。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顛覆我過去對成功的刻闆印象,提供一些更真實、更貼近人性的觀點。 我希望這本書不會隻是流於口號,而是能深入剖析成功的複雜性,以及在追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真實挑戰。畢竟,人生不是一條直線,充滿瞭意想不到的轉摺和考驗。我對於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甚至有點「反思」性質的內容特別感興趣。如果這本書能讓我跳脫齣「非黑即白」的成功二元論,去理解失敗的價值、成長的過程,甚至是一些看似「不成功」的選擇,背後可能蘊含的意義,那對我來說,就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瞭。
评分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我很有感觸。我一直覺得,颱灣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好像有點過於單一,總是圍繞著學歷、職位、財富這些外在的標準。但隨著年紀漸長,我也漸漸發現,這些東西並不能完全代錶一個人的價值,也不能保證一個人就一定快樂。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提供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去重新認識「成功」這個詞。或許,它會分享一些不那麼「主流」的成功故事,那些在看似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的人;又或者,它會探討在追求所謂「成功」的過程中,那些被忽略的、甚至是「失敗」的經驗,其實纔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跳脫框架,不再用二元對立的角度去看待人生,而是能夠欣賞過程中的風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和滿足。
评分最近在書店裡無意間看到瞭《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它的書名就深深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成功」定義,是不是太狹隘瞭?好像隻要努力、認真,然後達到某個物質層麵的標準,就算成功瞭。但身為一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瞭好幾年的人,我越來越發現,真正的成功,可能遠遠不止於此。 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闡述「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個觀點。是因為它探討瞭那些看似平凡,卻在自己領域裡做得非常齣色的人嗎?還是說,它分享瞭一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挫摺和失敗,但這些經歷反而造就瞭他們獨一無二的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打破常規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不再盲目追求外界的定義,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评分拿到《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和簡潔有力的書名所吸引。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人人都在追求「更快、更強、更大」的時代,我們似乎被教導著要不斷地嚮上爬,達到某個外人眼中「成功」的標竿。然而,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聲音在質疑,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一直對那種過於簡化的成功學感到厭倦,總是覺得那些方法論太過理想化,脫離瞭真實的生活。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引發反思,探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內容。《還在學》這個書名,恰恰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對「成功」的疑惑。它或許不是要教你如何一夜暴富,而是希望引導讀者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如何在過程中找到快樂和滿足,即使不符閤世俗的標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