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顯赫傢世背景的平凡人,如何在極度競爭的投資銀行中,紮實地活齣自己的味道,擁有一片天,楊應超教你用勇氣及熱情去追求夢想:
>> 如何麵對失敗和挫摺
>> 如何進入外商和投資銀行
>> 如何找到和分析下個績優股
>> 如何訓練和成為紮實的分析師
>> 如何在職場成功及急流勇退
>> 最重要的-如何熱情的享受及快意人生
──投行界的「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楊應超是第一位發掘鴻海、華碩、宏達電、富士康投資值的外資分析師
數度榮獲《機構投資者》、《金融時報》、《格林威治》評選第一名分析師
2011年拿下《亞元雜誌》亞太區上遊半導體、下遊硬體製造分析師雙料亞軍
40歲前,他完成5個人生大夢
40歲後,憑著勇氣做齣改變
如今重返外資券商行列,展開新一階段的人生經驗
楊應超將與你分享他的職場成功術
>> 本書獨傢揭露
第一手的外資生態報告
瞭解外資如何研究及投資股票
外資分析師不為人知的生涯祕辛
作者簡介
楊應超
楊應超,1967年生,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優異)學位及碩士學位(主修電機通訊電訊工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主修財務、會計及市場營銷)。
曾任職於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投資研究部高科技部門主管和首席分析師。2004年、2006年及2007年分彆榮獲《機構投資者》、《金融時報》、《格林威治》評為第一分析師。加入花旗之前,為瑞士信貸亞太區科技硬體研究部董事及首席分析師。此外,亦曾任職於美商高盛及法國巴黎銀行,擁有十二年的證券投資研究分析經驗。
投身證券投資業界之前,楊應超曾任職科爾尼(A.T. Kearney)、埃森哲(Accenture)、電子資訊係統(EDS, 後被HP併購)、艾默生電氣(Emerson Electric)、IBM及AT&T等公司,擔任管理顧問、市場銷售及電機工程師業務等相關職務,擁有八年的實務産業經驗。
2008年,楊應超震驚外資圈暫彆分析師工作,先後於港商大洋集團及陸商聯創集團(後被亞信AsiaInfo併購)擔任財務長,直至2010年重返證券市場,先在野村證券,現為巴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下遊硬體科技首席分析師,並於2011年再度摘下《亞元雜誌》評選亞太區上遊半導體、下遊硬體製造分析師雙料亞軍,及2012年更晉升為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
作者序 認真工作,痛快生活!
誌謝
01 32歲失業,意外闖進投資銀行
02 贏者全拿,用熱情及態度決定事業高度
03 勇氣與體力,外資分析師的型男飛行日誌
04 展現專業,成為外資首席分析師
05 外資分析師的投資秘技
06 如何成為好的分析師──第一名是永遠的目標
07 如何麵對人生抉擇,時間管理,生活及學習
08 如何在職場升遷、競爭,獲取成功
09 瞭解華爾街的貪婪、現實,及改變
10 搖椅測試,打贏人生下半場
作者序
認真工作,痛快生活!
大約是在2006年,第一次有人找我齣書,當時齣版社希望藉著我實際參與投資銀行運作的經驗,讓更多讀者瞭解投資銀行的運作方式及其生態,特彆是外資券商研究報告及投資建議,對颱灣上市公司及整體股票市場錶現的影響力日趨顯著,但外資分析師這行,既隱諱又十分不透明,大傢都想知道市場動見觀瞻的這群人,到底如何評價公司?外資分析師的産業生態又是如何?
其實,美國已經有些描繪分析師生態的相關著作問世,其中,《一個分析師的告白:華爾街牛肉場》(Wall Street Meat)和 《Confessions of a Wall Street Analyst》算是較為人熟知的作品,有趣的是,這兩本書的作者凱斯勒(Andy Kessler)及Daniel Reingold,從1980年代進入投資銀行,而在1990及2000年代初先後離開投資銀行自行創業,描寫華爾街牛肉場的情況,也到2000年代初為止。而我卻是在1999年纔進入外資券商這行,如果我以投資銀行參與者的身分寫書,頗有「承先」、「啓後」的味道,加上凱斯勒及Reingold在書中提到的一些投資銀行要角,如大名鼎鼎的瑞士信貸投資銀行傢法蘭剋.奎特隆(Frank Quattrone)及麥晉桁(John Mack,前摩根士丹利執行長)與我也有共事經驗。因此,寫書這檔事,就一直在我腦中盤鏇。
2008年 ,齣書的計畫終於落實瞭。這本書記錄瞭我在投資銀行頭九年的點點滴滴,有些頗為麯摺,不下於小說,但所有的故事,都是如假包換的親身體驗。其中,我在瑞士信貸期間網路和科技産業全盛期及泡沫破滅之後的經曆,最是令人迴味。我把最忙碌也最有趣的這段期間,放在全書最前麵與讀者分享。第一課從我闖進投資銀行第一天開始說起(如何麵對失業?-32歲失業,意外闖進投資銀行),第二課則是如何競爭?(贏者全拿,熱情及態度決定事業高度),以及第三課的如何環遊世界?(勇氣與體力,外資分析師的型男飛行日誌),這些都是我在投資銀行的種種,其中有辛苦,更有美好的迴憶,期望讀者能從這些故事中,對投資銀行産業及生態有更清楚的瞭解。第四課到第六課,我試著以分析師的立場,與讀者分享投資銀行如何找到潛力股、如何評價公司、如何提齣投資建議?讀者能藉著這些研究方法,在選股及投資時,對投資標的有更清楚的認識。
此外,我常常被問到如何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在競爭激烈的投資銀行界一路直升上董事總經理的位子,因此,在第七課及第八課,藉著分享我在職場一直堅持的想法及作法,希望能給有心人一些啓發。尤其是在這段特彆難熬的經濟衰退時期,相信我在十多種不同的工作中(投資銀行隻佔瞭我一半的工作經驗),所經曆的一些教訓及心得,更能提供一些鼓勵。如果要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窮忙絕對不是唯一辦法,必須盡全力投入自己的熱情,纔會找到嚮上提升的動力,財富自然而然就會隨後報到。每個人生都是一本書,我的著作,也許可以提供讀者日後提筆「寫自己」的架構及方嚮。
在2010年初,在這本書寫完後兩年,我又從兩傢科技公司的CFO(財務長)職位迴到瞭熟悉的外資分析師,這也是當時離開花旗時想都沒想到的事,真是「Never Say Never」。不過這次的心態已完全不一樣,薪水及升職也不是考量的重點。迴鍋主要的目的是可以又有機會和前花旗團隊已有革命情感的老同事重新閤作(Reunion),這其實是我在2008年離開花旗時最捨不得的事,而這種Reunion在外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加入野村後,我們整個團隊又有另外的機會幫助巴剋萊銀行在亞洲建立股票證券業務,從零開始,真是難得的經驗與挑戰。而辛苦的付齣也看到瞭迴報,很高興能在2011年馬上迴到《亞元》(Asiamoney)科技分析師排名第二,並在2012年重新拿迴第一。所以後來財信齣版社希望我加入從2009至2013年這段經驗供讀者們參考,大部份放在第九課和第十課。
最後,本書的目的,絕不是在誇耀自己的成就,而是希望讀者能藉著我的故事,在職場、投資及人生中,多一些啓發。像我這樣的平凡人,既沒有背景,也沒有顯赫的傢世,仍然能在極度競爭的投資銀行中,順利存活且一路嚮上爬,我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隻要有強烈企圖心,積極的配閤一些計畫及行動,就能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一片天。
我堅信,人生短暫,必須在有限的光陰中,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點燃心中的熱情,認真工作,痛快生活,讓人生瞭無遺憾!景氣雖然艱睏,但一定有方法紮實地活齣自己的味道,祝福大傢都能夠瀟灑走一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