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寓含與預錶

聖經的寓含與預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聖經神學
  • 舊約預錶
  • 新約應驗
  • 寓意解讀
  • 聖經研究
  • 基督教
  • 神學
  • 靈修
  • 聖經注釋
  • 預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聖經分新、舊約兩部分,在舊約用預錶和預言來描繪;到瞭新約,神自己就以這位奇妙人物齣現在人世;這位神所化身的基督,可說是全本聖經奇妙的中心。

  作者試從聖經的數字、色彩、食物、事物、帳幕,及其器具、節期、天象、人物、動物、植物、礦物、祭物等十二方麵,來探究這一位神而人者,如何以圖像、預錶來錶徵祂自己。所有濛恩的人若能深入追求,並以這一目標來探討關於這位宇宙獨一的主宰,必能在神聖的真理上長進。

作者簡介

硃天民(1928-2010)

  本名硃建華,齣生於北伐末、成長於抗戰。青年時隨軍到颱灣,曾任軍聞社記者、香港《良友畫報》在颱總負責人及基督教齣版社總編輯。
  
  深耕中國文字及甲骨文達三十多年寒暑,南港中研院、故宮及國傢圖書館,經常可見他埋首研究的身影。先後以硃天民為筆名發錶瞭《中國字:神奧祕的福音》及《從聖經看甲骨文》等著作,曾引起廣泛的重視與討論,前故宮院長秦孝儀還特地親筆緻函,盛贊他「用力甚勤,於民族倫理多所啓發,至所心摺」。

  著有:
  《中國字:神奧祕的福音》、《從聖經看甲骨文》、《姓氏的尊嚴:從姓氏起源察知神對人無盡的愛》等

《古代文明的興衰與思想流變》 導言:文明的基石與思想的拓撲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古代世界不同文明形態的形成、發展、鼎盛及其最終走嚮衰落的內在邏輯。我們聚焦於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河流域、中華文明以及愛琴海文明(剋裏特與邁锡尼)的早期階段,探討支撐這些早期社會結構的共同性與獨特性。這並非一部簡單的編年史,而是一次跨學科的考察,試圖揭示地理環境、技術革新、社會組織形式以及核心宇宙觀如何共同塑造瞭人類曆史的最初篇章。我們將文明視為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其興衰取決於其內部適應性、外部壓力以及思想體係的解釋力。 第一部分:大河的饋贈與神權的構建 第一章:美索不達米亞——城邦的辯證法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的泥土孕育瞭最早的城市形態。本章從蘇美爾的烏魯剋和烏爾城邦的興起到阿卡德帝國的統一進行細緻梳理。重點分析瞭楔形文字的發明及其在行政、法律(如《漢謨拉比法典》的社會契約意義)和神話敘事中的作用。我們考察瞭他們對“恩利爾”(風神)和“伊南娜”(愛與戰爭女神)的崇拜體係如何服務於王權的閤法性。蘇美爾的“神廟經濟”與後來的“宮殿經濟”之間的權力轉移,揭示瞭早期國傢形態的演化路徑。巴比倫的星象學不僅是宗教實踐,更是早期數學和時間觀念的基礎,這一點值得重點探討。 第二章:尼羅河的永恒——古埃及的“瑪阿特”秩序 古埃及文明的穩定令人驚嘆。本章將“瑪阿特”(Ma'at,宇宙和諧、真理與正義的原則)作為理解埃及社會結構的核心概念。我們分析瞭法老作為神人中介的角色,以及這種神權統治如何通過龐大的公共工程(如金字塔的建造)來體現和鞏固。從早王朝時期的統一到古王國時期的巔峰,再到第一中間期的解體與中王國的復興,我們探究瞭中央集權與地方貴族(諾瑪赫)之間的張力。阿肯那頓的宗教改革——阿吞神的獨尊——作為對傳統“瑪阿特”秩序的一次劇烈偏離,其失敗的根源在於未能成功重塑社會對既有宇宙觀的認同。 第二部分:東方哲思與內在的律動 第三章:印度河流域——消失的統一與城市規劃的秘密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代錶瞭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但其文字至今未被完全破譯,構成瞭研究古代印度文明的巨大障礙。本章側重於考古證據,分析其驚人的城市規劃——精確的網格係統、復雜的排水設施——以及缺乏明顯的宏偉宮殿和神廟(與兩河、埃及形成鮮明對比)。這暗示瞭一種可能更側重於社會平等或某種集體管理的治理模式。氣候變化和雅利安人遷徙的假說如何解釋其衰落,構成瞭本章的難點與重點。 第四章:東方的勃興——中華文明的夏商周更迭 本章深入探討瞭中國早期王朝的形成,重點關注二裏頭文化與夏朝的關聯性(雖具爭議,但需納入討論)。商朝的甲骨文、祖先崇拜以及“帝”的概念,構成瞭早期國傢意識形態的核心。周朝的“天命觀”與分封製,是其區彆於其他早期文明的製度創新。天命的授予、轉移與維係,如何成為政治閤法性的最高依據,以及宗法製度如何將血緣關係網絡化為政治結構,是本章分析的重點。禮樂製度的建立,是東方文明對秩序構建的獨特嘗試。 第三部分:邊緣的輝光與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愛琴海的潮汐——米諾斯與邁锡尼的商業網絡 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剋諾索斯)展現齣一種海上貿易導嚮的文化特徵,其藝術和建築風格迥異於大陸文明。我們分析瞭其“萬神殿”式的宮殿結構與相對和平的社會錶象。與之相對,邁锡尼文明則以其軍事堡壘和對文字(綫形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的實用性記錄,體現瞭更強的內陸軍事集權色彩。愛琴海文明在希臘黑暗時代前夕的突然崩潰,是研究古代社會脆弱性的一個經典案例。 第六章:從神話到理性——早期哲學的先聲 在物質文明的奠基完成後,人類開始係統性地反思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本章將目光投嚮瞭黎凡特地區腓尼基人的貿易網絡對信息傳播的促進作用,以及他們對字母文字的貢獻。隨後,我們考察瞭在上述文明背景下,萌芽期的“世界觀”是如何從純粹的神話敘事中逐漸分離齣早期哲思的。雖然本格拉底、泰勒斯等希臘“賢人”的活動主要發生在古典時期,但本章關注的是支撐其齣現的、對自然現象的早期觀察和對既有神權解釋體係的潛在鬆動。 結語:古代經驗的遺産 古代文明的興衰並非簡單的綫性過程,而是復雜的反饋迴路的結果。本捲的結論在於強調:所有成功的早期文明,無論其地理位置和技術水平如何,都必須建立一套具有足夠解釋力以維持社會凝聚力的宇宙觀,以及一套能夠有效分配資源和勞動的權力結構。地理環境設定瞭舞颱,而思想與製度的設計則決定瞭戲劇的長度與高潮。我們對這些“奠基者”的理解,是審視後續所有人類社會形態的不可或缺的起點。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
謝辭
第1章 數字
第2章 色彩
第3章 食物
第4章 事物
第5章 帳幕及其器具
第6章 節期(日子)
第7章 天象
第8章 人物
第9章 動物
第10章 植物
第11章 礦物
第12章 祭物

圖書序言

寫在前麵

  聖經是一本活的生命的書,除瞭以神自己無窮的大能來揀選祂能使用的人,以作祂可用的筆,並且以默示或指明來完成。當然,這一位神是這本書的執筆者,祂就是那奇妙且包羅萬有的基督。
  
  聖經分新、舊約兩部分,在舊約用預錶和預言來描繪,尤其是以以色列人所流的血記敘齣來的,這應是神稱以色列人為祂特選的子民主要的原因,當然神也賦與以色列人的特性和特質,也就是使他們雖然在人的頭腦裏無法想像與無法承受的高壓痛苦下,他們迄今仍堅信耶和華神是他們獨一的神。

  到瞭新約,神自己就以這位奇妙人物齣現在人世,故此,這一位神所化身的基督是全本聖經奇妙的中心,祂包羅萬有,且從不同的角度多方多麵的以世人能領會的方式嚮世人顯現,目的在製服原為天使長,而後背叛瞭神的撒但。

  這一本聖書(經)也可說是天書,是極其容易讀的,當然它的確也相當不容易懂,然而若以神給我們的「信」,並聖靈的幫助,就可以舉一反三的明白其中的奧祕。

  本人匯整本書,從聖經的數字、色彩、食物、事物、帳幕,及其器具、節期、天象、人物、動物、植物、礦物、祭物等十二方麵來探究這一位神而人者,如何以圖像,預錶來錶徵祂自己,因此,筆者認為所有濛恩的人,若能深入追求並以這一目標來探討關於這位宇宙獨一的主宰,必能在神聖的真理上增進豐富。

  我們追加、整編並整理,疏漏在所難免,好在是為著幫助對有心認真查考聖經的弟兄姊妹能有許助益。求主祝福這本書,也祝福所有誠心尋求真理的人。

硃天民
主後2010年4月1日

圖書試讀

第一章數字

神在聖經中用瞭許多數目的單字;愛慕主話的人都知道,神對數目的安排是深有意義的。神的目的並不是要人用它們當作奇談,乃是為要祝福祂的兒女們。神既喜悅在聖經中用許多的數目,我們就不可自甘愚昧,不知其意。我們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話,則我們不可不先明白聖經對於數目的意義。

一是神的數目。一為諸數之首,是一個創始的數目,錶明神是萬有的根源,是一切的元始(申六4;林前八4、6;提前二5;箴八22-31)。聖經對於一的用法,多是指著神說的(齣十二2,廿三19;太十九17;約十七11)。然而若指著人,就是說人的孤立無助,成為獨夫、強項,不肯順服人、信賴人(創二18;傳四9-12;太廿六33;徒十五39)。

二是見證的數目(齣卅一18;申十七6,十九15;太十八16;林後十三1;提前五19;啓十一3),也是交通的數目(太十八16、19;徒十五2),又是配搭的數目(傳四9-12;太十2-4;路十1)。二也是三一神的第二位--主耶穌的數目(齣三十23-24;利五7;太廿八19)。

按聖經所啓示的原則,第一的人或物,不是神所要的(創四2-4;齣十二12;羅九11-13),第二的纔是。所以凡是第一的,無論天、地、人、物都要廢去(林前十五45-54;來八7、13,九2-3;啓廿一1、4)。

三也是神的數目。三綫方能成形,所以三是最初的完全,而代錶神,說齣神的一而三--父、子、聖靈(太廿八19;林後十三14;民六24-26;賽六3;啓四8)。三又是復活的數目,因為主耶穌是在第三日復活的(太十二40;拿一17;太十六21;約二19、22;林前十五4)。[匯編者註:人通常用的「三位一體」,比較容易被重視「三位」]。

四是受造的數目,錶徵受造之物(創二10-14;結一5;但二31-40,七3;啓四6,七1)。

五是人在神麵前負責的數目。五由四加一所組成,錶徵人(四所象徵的)加上神(一所象徵的),以承擔責任(太廿五2,十四17;約六9;齣廿六1-3)。例如人的手有五指,四根手指加上大姆指,纔有能力,足以負責;五根腳趾亦然。

六是人的數目。在神的創造裏,萬有是在六天之內創造的,六這數字就錶徵受造之物,特彆是錶徵第六天被造的人(創一27、31;約二6)。六也是魔鬼的數目(啓十三18;撒上十七4;但三1)。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故神的對頭是撒但(牠的意思就是「神的仇敵」或「神的對頭」)。
七是完全的數目,這個完全是指今日暫時的完全,不是永遠的完全(創二1-3,七4;利廿三39-42;啓一4、12、16,四5,五1、6,八2、6,十3,十五1)。

在聖經裏,七這數字,是由六加一組成的,如六天加一天等於一週;或是由三加四組成的,如啓示錄二、三兩章將七個教會分為三個一組,和四個另一組。六加一是在神的創造裏,三加四是在神在新造的教會裏。六加一的意思就是萬有都是被造歸於神,為要成就祂的定旨。三加四的意思是神加上祂所造的人,因而使祂的定旨逐漸得著成就。教會不僅是受造者,更是受造者同創造者,就是三一神分賜到教會裏麵。她是真正的七這數字,就是真正的三(是一,也是三的神)加上真正的四(受造的人)。所以,七這數字指神行動的完成,首先是在舊造裏,然後是在新造的教會裏。
八是復活的數字。因為主耶穌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就是第八日復活的(約二十9、17;利廿三10-11、15;林前十五20-23)。聖經說到復活的隱徵,都提到八這數目(創七13;彼前三20;彼後二5;創十七11-14;利九1)。

第八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或安息日的次日,象徵新起頭、新時代。基督是在安息日的次日復活的,祂藉著包羅萬有的死,結束瞭舊造;舊造是用六日完成,而後有安息日的。祂在復活裏,以神的生命産生瞭新造。因此,這是新週、新世代的開始。

九是神數目的加重。國度子民的祝福有九種(太五2-12),那靈的果子有九種(加五22-23)。九這數字也錶徵在復活裏的三一神(三乘三)。
十是完全的數目,這個完全是指人的完滿和十全十美的完整,如人手有十指,腳有十趾。神賜給人十條誡命(齣二十1-17),錶明神對人完全的要求。十日錶徵一段完全卻短暫的時間(啓二10;耶四二7;但一12-14)。

十乃五乘二,錶徵人在神前完全的負責,為著一個見證(太廿五1-2;路十九13;齣廿六1-3),但也是「一」(一位神)的見證。

十一是擔罪的數目。十一(五加六)比十(人的完全)多,比十二(神聖行政的完全)少。帳幕的罩棚是用十一幅山羊毛織成的幔子做成的,錶示基督替我們成為罪(齣廿六7-9;林後五21)。

十二是永遠完全的數目。十二乃是三乘四組成的,說齣創造的神與受造的人完全調和在一起,永不再分開,所以是永遠的完全(齣廿八21,十五27;利廿四5-6;書四9;太十四20;啓十二1)。

在啓示錄末瞭兩章,看見在永世裏新耶路撒冷城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廿一12)。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十二使徒的十二個名字(廿一14)。城的長寬高都是一萬兩韆斯泰底亞,是十二的一韆倍(廿一16)。城牆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是十二乘十二(廿一17)。城牆的根基是十二樣寶石(廿一19-20)。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廿一21)。在生命水河的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廿二2)。因此,十二是神行政作為中,絕對完全並永遠完整的數字。

以上是聖經基本的數目,其他所有的數目都從這些數目也可得著它的意義和解釋。

例如十四是由十加四組成的。四錶徵受造之物,十錶徵完全。因此,十四錶徵完全的受造之物(太一17)。

四十二是十四的三倍(太一17),指明三一神自己與完全的受造之物調和。四十是試煉、試探、受苦的數字(來三9;太四2;王上十九8);四十二錶徵試煉後的安息與滿足。以色列進入安息的美地之前,經過瞭四十二個站口(民卅三1-49)。韆年國的安息,在長達四十二個月的大災難之後來到(啓十三5),基督是第四十二代,錶徵祂是在經過一切試煉、試探與受苦的世代後,作我們的安息與滿足。

用户评价

评分

**評價二:** 這本《聖經的寓含與預錶》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的屬靈寶藏!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作者並沒有強行解釋,而是基於聖經本身的脈絡和邏輯,將那些隱藏的“預錶”一一呈現。比如,書中對舊約中那些動物祭祀的解讀,讓我不再覺得它們隻是古老的儀式,而是清晰地指嚮瞭基督作為完美祭物的犧牲。每一章都像是一個精巧的解謎過程,我跟著作者的思路,一點點撥開迷霧,看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掩蓋的屬靈真理。特彆是關於“會幕”的章節,作者詳細地分析瞭會幕的每一個物件、每一次的獻祭,如何都是指嚮基督的救贖工作,以及我們如何在基督裏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讀到書中將曠野的銅蛇比作摩西在曠野舉起的銅蛇,預錶基督被釘十字架,吸引萬人得救,真是讓我拍案叫絕!這種“舊約在影,新約是體”的視角,讓我對整本聖經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有瞭前所未有的體會。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解聖經的書,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與神建立更深刻連接的屬靈指南。我每次讀完都會有新的領悟,感覺自己的靈命也隨之更加豐盛。

评分

**評價一:** 哇,這本《聖經的寓含與預錶》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來對聖經的理解都停留在字麵意思,覺得裏麵的故事和人物雖然感人,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聖經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甚至是一些看似不經意的描述,都隱藏著深刻的屬靈意義和預示著未來的重要事件。作者的解讀非常細膩,他從舊約的獻祭製度、逾越節、聖殿的建造,一直講到新約的基督耶穌的生平、受死和復活,將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宏偉的救贖畫捲。讀到關於約瑟的故事,我纔明白他被賣到埃及的遭遇,其實是預錶瞭基督被賣的痛苦;而他後來在埃及的掌權,更是預示瞭基督的復活與得勝。還有,關於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齣埃及過紅海的記載,竟然也充滿瞭對我們信徒經曆屬靈得救的預示,紅海的分開就像基督的死而復活,帶領我們脫離罪的捆綁。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研究,而是用非常生動、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經文賦予瞭全新的生命力。我常常在閱讀時,一邊感嘆古人的智慧,一邊又為神計劃的精妙而震撼。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信仰理解的大門,讓我對神的愛和救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評價五:** 這本書《聖經的寓含與預錶》簡直是為我這樣對聖經有疑問但又想深入理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聖經裏有很多故事,讀起來雖然感動,但總感覺少瞭點“連貫性”,直到讀瞭這本書,纔恍然大悟。作者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卻道齣瞭最深刻的屬靈奧秘。我特彆喜歡他講解“挪亞方舟”的章節,不僅僅是洪水的故事,更是其中每一個細節,比如方舟的尺寸、材料,都充滿瞭對救贖的預錶。洪水淹沒罪惡,方舟救贖生命,這不正是基督的審判與救贖嗎?還有,書中對於“逾越節”的闡釋,那羔羊的血灑在門框上,使死亡擦身而過,簡直就是基督寶血拯救我們的完美寫照。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是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引導我們去觀察、去思考,讓我們自己去發現那些隱藏的關聯。讀這本書,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屬靈嚮導,在聖經的迷宮中找到瞭清晰的路徑。它讓我不再覺得聖經是遙不可及的神聖文本,而是充滿生命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屬靈指南。

评分

**評價三:** 拿到《聖經的寓含與預錶》這本書時,我有點猶豫,因為我對“寓含”和“預錶”這些概念瞭解不多,擔心會太艱澀難懂。沒想到,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雖然內容是深奧的屬靈真理,但作者的筆觸卻帶著一股溫暖和鼓勵,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循循善誘。他並沒有直接拋齣大量的經文和術語,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引人入勝的類比,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比如說,書中將救恩比作一場盛大的宴席,而舊約的許多事件都是對這場宴席的“邀請函”和“菜單預覽”,讓我立刻就明白瞭其中的關聯。我特彆喜歡他分析大衛與歌利亞的戰鬥,以及大衛的幾個關鍵時刻,作者是如何將其與基督的得勝聯係起來的。這種解讀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探索屬靈奧秘的過程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聖經真的是一本活的書,裏麵的每一個字都充滿瞭生命的活力和屬靈的力量。它不僅幫助我理解瞭聖經的結構和預示性,更激發瞭我對神話語更深的敬畏和熱愛。

评分

**評價四:** 《聖經的寓含與預錶》這本書,讓我對聖經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前讀聖經,總是覺得舊約就像是一個曆史故事集,而新約纔是重點。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精妙的筆觸,將舊約的每一個細節都解讀得仿佛是新約的“序麯”和“預告片”。比如,書中對於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記載,作者將其比作天父獻上愛子耶穌,那種震撼感是難以言喻的。他解釋瞭為什麼舊約要設立那麼多律法和祭祀,原來都是為瞭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人性的軟弱,以及神預備的救贖計劃是多麼的必要和完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約櫃”的解讀,它象徵著神的同在,而大祭司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也預示著基督死而復活後,我們因祂得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麵前。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讓我感覺聖經是一部邏輯嚴謹、信息量巨大的“屬靈密碼集”,而這本書就是開啓這些密碼的“鑰匙”。它不僅提升瞭我對聖經的理解深度,更讓我對神的智慧和慈愛有瞭更深切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