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腰痛!肚子痛!心也痛!
不要再讓疼痛破壞你的生活品質!
疼痛到底是什麼呢?現代醫學對此瞭解到什麼程度?造成疼痛的原因又是什麼?疼痛是怎樣讓腦部感到痛苦的呢?
疼痛一詞所能代錶的內容韆差萬彆,從身體(物理性)的痛楚,到相當於內心傷痛的悲哀、煩惱、不安與緊張、嚴重壓力等等。還有跟身體疼痛無法分離的麻痺、身體沉重等異常性感覺,以及大規模手術之後常常發生的那種不知該置身於何處的無力、難以承受的感覺。這些感覺,全都是透過神經所造成的病痛。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身體難免會受不瞭負荷而漸漸齣現一些小毛病。然而,該如何麵對這些病痛,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緩解這些惱人的疼痛呢?疼痛的程度該如何進行評估?有去除疼痛的方法嗎?本書作者會以疼痛治療師的身分,提齣一些對於身心疼痛所能採取的策略、心態,讓我們可以更加心平氣和的與病共存。
本書特色
專業疼痛治療師教你如何緩解疼痛
疼痛分為生理與心理。不管哪一種都讓人覺得身心俱疲。因此,認識疼痛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本書盡可能以平易的方式來敘述科學性的事實,加上作者近50年來的臨床經驗中所得到的想法。文章內容會盡可能避開醫學名詞,以日常性的方式進行說明,但病名與解剖名詞還是維持不變。希望讀者能從本書內容之中,找齣用來緩和自己身心痛楚的綫索,讓身心靈都能得到釋放、進而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作者簡介
下地恆毅(Shimoji Kouki)
過去擔任新潟大學醫學部教授、明尼蘇達大學客席教授、紐約醫科大學客席教授、倫敦大學客席教授,目前擔任新潟大學名譽教授、NPO標準醫療情報中心理事長、醫療法人愛德會理事長、醫療法人嚮仁會顧問、特定醫療法人昭愛會顧問、(有限公司)疼痛控製研究所所長、4種國際醫學雜誌委任編輯。包含英文專門書籍、日文專門書籍等多數著作。
前言 003
第1章 什麼是疼痛? 009
疼痛會破壞生物的體內平衡(Homeostasis) 010
疼痛的物質是什麼? 013
感到疼痛的機製 014
將痛傳到腦部的2條通道 019
疼痛為何這麼不好受? 022
疼痛來自內心? 024
無意識下的痛楚 028
體內有抑製疼痛的機製存在
-上行性與下行性的疼痛抑製係統 030
第2章 疼痛是人體最大
且有害的壓力 033
疼痛的壓力會透過交感神經,
對心髒、血管造成阻礙 034
疼痛的壓力會降低皮膚血液流動 037
疼痛的壓力會透過交感神經,造成肌肉僵硬 040
疼痛的壓力會成為憂鬱癥的源頭 041
疼痛會被記住 043
第3章 代錶性痛楚的機製與對策 047
頭為什麼會痛?
--各種頭部的疼痛 048
一次性頭痛
--(1)緊張性頭痛:由緊張的神經、肌肉所造成的頭痛 048
一次性頭痛
--(2)血管性頭痛 052
二次性頭痛 056
COLUMN 1:人種、地區與酒量的關係 059
COLUMN 2:二手煙與頭痛 061
臉部為何會痛?
--各種臉部的疼痛 062
頸部為何會痛?
--各種頸部的疼痛 068
肩膀為何會痛?
--各種肩膀的疼痛 083
手腕跟手為何會痛?
--各種手跟手腕的疼痛 086
背部跟胸部為何會痛?
--各種背部跟胸部的疼痛 100
心因性疼痛癥候群 104
帶狀皰疹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107
胸椎壓迫性骨摺 110
胸椎椎管狹窄癥 113
腰部為何會痛?
--各種腰部的疼痛 118
膝蓋為何會痛?
--各種膝蓋的疼痛 130
退化性關節炎 132
風濕性膝關節炎(膝關節風濕) 134
腳為何會痛?
--各種腳部的疼痛 136
復閤性區域疼痛癥候群(CRPS) 150
神經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152
腹部為何會痛?
--各種內髒的疼痛 162
危急性高的胸部疼痛 166
危急性低的胸部疼痛 175
危急性高的腹部疼痛 181
其他造成腹痛的疾病 189
女性特有的疼痛:生理痛(經前綜閤癥) 192
第4章 疼痛時
如何進行照料 195
如何評估疼痛? 196
如何診斷疼痛 198
減緩疼痛的策略 200
斷絕交感神經緊張過度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203
阻止痛楚被記住 206
活化全身抑製疼痛的機製 208
實際治療疼痛的方法 211
疼痛科(Pain Clinic)是什麼? 219
15項可以自己進行的疼痛治療、預防方法 221
癌癥疼痛的治療法(緩和性醫療)存在嗎? 227
要怎麼處理手術後的疼痛? 231
總結 233
索引 234
作為一個經常需要齣差的商務人士,長期顛簸的旅途和不規律的作息,總是讓我腰酸背痛,提不起精神。嘗試過各種方法,按摩、藥油,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簡直就像是我的私人“健康管傢”。它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實在在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方法。書中的插圖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那些精美的解剖圖,讓我一下子就能明白為什麼我的腰會痛,為什麼我的肩膀會僵硬。它詳細解釋瞭人體構造,包括肌肉、骨骼、神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活動的。我最喜歡的是關於“人體工學”的部分,它根據不同的場景,比如辦公室、汽車、飛機,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姿勢調整建議,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輔助工具。我根據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我的辦公桌椅的高度,還特意購買瞭一個符閤人體工學的腰靠,效果真的立竿見影!疼痛感明顯減輕瞭,而且我的精神狀態也比以前好瞭很多。這本書讓我明白,疼痛並非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預防和緩解的。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教師,上瞭年紀之後,關節的疼痛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膝蓋和髖關節,走路都需要小心翼翼。聽朋友推薦瞭《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說這本書對老年人也很友好,我當時還有點將信將疑。沒想到,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但書中的圖解非常直觀,即使是復雜的關節結構,通過精美的插圖也能一目瞭然。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的語言,解釋瞭關節退化、炎癥等老年人常見的疼痛原因。我之前一直以為關節痛就是“老瞭,沒辦法”,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原來很多疼痛是可以延緩甚至緩解的。書中關於“炎癥”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原來食物、生活習慣都會影響體內的炎癥水平,進而加劇關節疼痛。我開始嘗試改變我的飲食,減少加工食品,多吃一些抗炎的食物,配閤書中介紹的一些溫和的活動,比如太極和簡單的伸展運動,膝蓋的疼痛感確實減輕瞭不少。而且,這本書還提供瞭很多關於“疼痛管理”的策略,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它鼓勵我們不要害怕疼痛,而是學會與疼痛共處,通過積極的心態來應對。這種積極的態度,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评分我是一名藝術專業的學生,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進行繪畫或雕塑創作,經常會感到肩頸酸痛,甚至是手指的僵硬。《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簡直是我的“靈感繆斯”和“康復指南”。書中精美的圖解,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我的繪畫姿勢是如何影響我的肌肉和骨骼的,哪些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哪些關節受到瞭不必要的壓力。作者用非常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工作姿勢,來減輕身體的負擔。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預防性訓練”的講解,它根據不同職業的特點,提供瞭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我嘗試瞭書中針對藝術傢設計的肩頸放鬆操和手指的靈活度訓練,不僅緩解瞭之前的疼痛,還讓我在創作時更加專注和持久。而且,這本書還讓我意識到,疼痛不僅僅是身體的“問題”,更可能是身體在“提示”我,需要休息,需要調整。這種積極的溝通方式,讓我不再害怕疼痛,而是把它看作是身體給我的寶貴反饋。
评分我一直以為疼痛隻是一個“信號”,是身體在“警告”我齣瞭問題。但《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疼痛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是一個涉及生理、心理、甚至社會因素的多維體驗。書中的圖解非常精彩,它們將疼痛信號在大腦中的處理過程,從感受器到脊髓,再到大腦皮層,都描繪得淋灕盡緻。它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的疼痛感會與實際的損傷程度不符,比如,為什麼有時候輕微的碰觸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而有時候嚴重的損傷卻感覺不那麼明顯。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個體差異”,以及“過去的經曆”對疼痛感知的影響。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曾經因為一次嚴重的摔傷,雖然已經康復,但每次遇到相似的場景,我都會不自覺地感到疼痛,這顯然是大腦的“記憶”在作祟。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重塑疼痛感知”的方法,比如通過認知行為療法,來改變我們對疼痛的消極想法。這種從根源上解決疼痛問題的方法,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不再隻是被動地忍受,而是可以主動地去管理和調整。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像我這樣長期被各種慢性疼痛摺磨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辦公室職員,每天坐在電腦前超過八小時,頸部、肩膀、腰部、下背部,幾乎全身都在叫囂著不舒服。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健康的書籍,但大多內容枯燥,而且圖示也比較簡單,理解起來總是雲裏霧裏。直到我入手瞭《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我纔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做“豁然開朗”。這書的圖實在太強大瞭!每一張圖都清晰明瞭,色彩搭配也很舒服,讓人一看就懂。比如,關於“神經痛”的解釋,書中用動畫一樣的插圖展示瞭神經縴維是如何受到壓迫,以及疼痛信號是如何沿著神經傳遞到大腦的。我之前一直以為神經痛就是一種“麻麻的”感覺,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原來神經痛的錶現形式有很多種,可能是灼燒感、電擊感,甚至是刀割一樣的銳痛。作者還特彆強調瞭“體態”對疼痛的影響,我發現我的很多問題都來自於長期不良的坐姿和站姿。書中提供瞭非常詳細的圖文教程,教我如何調整坐姿、站姿,如何利用簡單的道具(比如一個小靠墊)來支撐脊柱。而且,最棒的是,它不是那種“告訴你怎麼做”的命令式,而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我更有動力去實踐。
评分我是一位熱愛運動,但又經常受傷的“運動愛好者”。每次參加一些高強度的訓練,比如長跑或者健身,總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暫停下來,那種挫敗感真的很難受。《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耐心細緻地為我解開運動損傷的謎團。書中對於運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疼痛,從肌肉拉傷、韌帶扭傷到肌腱炎,都有非常詳細的圖解和解釋。我最喜歡的是關於“肌肉疲勞與恢復”的部分,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在劇烈運動後會感到肌肉酸痛,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休息和營養補充來加速恢復。而且,書中還強調瞭“身體的代償機製”,這一點讓我醍醐灌頂!我之前總是覺得哪裏疼就練哪裏,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疼痛是因為身體的其他部位代償瞭受傷部位的功能,導緻瞭更深層次的失衡。比如,我之前因為腳踝扭傷,導緻走路姿勢改變,結果引起瞭膝蓋和髖部的不適。這本書通過精美的插圖,清晰地展示瞭這種代償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如何通過訓練來糾正。我嘗試瞭書中提供的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動作,效果真的非常顯著,不僅緩解瞭之前的疼痛,還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我對中醫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一直深信不疑,但總覺得少瞭點科學的支撐。《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現代、科學的方式,解釋瞭“不通”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以及“通”又是如何實現的。書中的插圖非常精美,它們將我們身體內部復雜的“管道係統”——血液循環、淋巴係統、神經傳導,都清晰地展示齣來。它解釋瞭為什麼肌肉緊張會導緻血液循環不暢,為什麼炎癥會影響神經信號的傳遞,從而産生疼痛。我最受啓發的是關於“筋膜”的講解,之前我隻知道有肌肉,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筋膜纔是貫穿全身的“神經網絡”,它的緊張或粘連,會引起全身性的疼痛。書中提供的針對筋膜的放鬆技巧,比如泡沫軸的使用,讓我感覺找到瞭緩解疼痛的“鑰匙”。我嘗試瞭書中關於背部和腿部筋膜的放鬆方法,效果非常顯著,感覺身體變得更輕盈,活動也更自如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和“怎麼做”,這種科學嚴謹又操作性強的結閤,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的敬畏。
评分這本《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專業疼痛治療師帶你認識疼痛、緩解疼痛》簡直是我近期最大的收獲!我一直以來飽受肩頸酸痛的睏擾,尤其是在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之後,那種僵硬和鈍痛感真的讓人難以忍受。試過各種方法,按摩、拉伸、貼膏藥,效果都隻是短暫的緩解,並沒有真正解決根本問題。這次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被“完全圖解”這幾個字深深吸引,心想這下終於有機會深入瞭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我長期疼痛瞭。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插圖真是太精美瞭!每一頁的插圖都清晰地展示瞭肌肉、神經、骨骼的構造,以及疼痛信號是如何在體內傳遞的。比如,書裏詳細解釋瞭為什麼我經常感覺肩胛骨附近酸痛,原來是深層肌肉群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影響瞭血液循環,甚至牽扯到頸部的神經。作者的文字也非常易懂,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生理過程。我最喜歡的是關於“疼痛的感知”那一章,它讓我明白,原來疼痛不僅僅是身體某個部位發齣的信號,更是大腦對這些信號的一種解讀和加工。這真的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以前總覺得哪裏痛就是哪裏壞瞭,但這本書告訴我,有時候疼痛感可能來自於身體的其他部位,甚至是情緒的影響。這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不再隻是單純地忍受疼痛,而是嘗試去理解它,與它對話。
评分我一直對“情緒與身體”之間的聯係感到非常好奇,但又找不到一個科學的解釋。《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好奇心。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且科學的方式,揭示瞭我們的情緒是如何影響身體的疼痛感知,以及疼痛又是如何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情緒的。書中關於“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比如,它解釋瞭為什麼在緊張、焦慮或者抑鬱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甚至疼痛感會加劇。它通過生動的插圖,展示瞭情緒如何激活大腦中的疼痛通路,以及壓力激素是如何影響身體的反應。我之前總以為情緒問題隻是“想太多”,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真的會在生理層麵引起真實的反應,包括疼痛。而且,書中也提供瞭很多非常實用的方法,教我們如何通過放鬆技巧、正念練習來管理情緒,從而間接緩解疼痛。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一些冥想和呼吸練習,雖然剛開始有些生疏,但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情緒確實變得更加穩定,身體的緊綳感也有所緩解。這種將心理和生理結閤起來的視角,讓我對疼痛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疼痛這件事情持有一種比較“消極”的態度,總覺得它就是一種摺磨,是身體在“反抗”我。但讀瞭《完全圖解!人體疼痛科學》之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觀瞭。作者用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疼痛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感受,變成瞭一個充滿科學魅力的探索過程。書中的插圖簡直是藝術品,它們不僅僅是示意圖,更是將抽象的生理機製具象化,讓我這個醫學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比如,我一直以為腰痛隻是腰部的問題,但書中通過詳細的圖解,揭示瞭許多腰痛其實是由於臀部肌肉的失衡,甚至是足部的問題引起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這讓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之前嘗試的各種腰部按摩效果都不理想。作者還特彆強調瞭“疼痛的個體化差異”,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身邊也有朋友和我一樣有肩頸問題,但他們經曆的疼痛感和我描述的完全不同,有些人是刺痛,有些人是麻木。這本書解釋瞭為什麼會齣現這種差異,從神經敏感度到心理預期,都提供瞭科學的依據。最令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僅停留在“解釋”疼痛,更給齣瞭“緩解”疼痛的實用方法。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一些簡單的拉伸動作和姿勢調整,真的感覺到瞭變化!不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運動教程,而是結閤瞭對身體機製的理解,讓我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能緩解疼痛,而不是盲目跟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